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4:12: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张晓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言知识,体会错落有致,整散相宜的句式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山水之趣与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学会寻找关键词,依据文章内容扩展,丰富关键词,以线穿珠,提纲挈领理解文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作者旷达的情怀和美好的理想,正确对待挫折,胸怀天下。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醉翁之意”和“太守之乐”。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

2、自主探究。

3、合作学习。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记住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2.翻译句子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二、学生听多媒体范读——自读——齐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问题导学: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2、找出文中含有“乐”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3、怎样理解这几种乐?

(二)互动探究

自主独立完成,有疑难问题可依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三)交流展示:

学生口头展示

四、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一)、问题导学:

1、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

1 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2.请以“我看欧阳修”为题,说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评价欧阳修。

(二)互动探究

自主独立完成,有疑难问题可依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三)交流展示:

学生口头展示与书面展示相结合。

五、教师总结。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六、达标检测见课件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点山水之乐

↗ ↓ 醉归之乐→

与民同乐 ←

游玩之乐

山水之乐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