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1: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古实词。 2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文章围绕线索叙事的方法。 4了解作者的政治抱负。

重点 积累词语、背诵默写课文

难点 文章写法及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抱负 课时分配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弄准字音。 2 掌握欧阳修的知识。 【课堂学习】 1.复习提问

(1) 指名读下列词语,矫正字音。

滁州 林壑 蔚然 琅琊 潺潺 翼然 林霏 晦明 伛偻提携 酒洌 山肴野蔌 宴酣 弈 颓然 阴翳 庐陵 (2) 要求学生解说欧阳修的知识,说明文章写作背景。 2.导入 历史上,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文学家,晚年他自称“六一居士”,哪六个一呢?“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 乎?”。其中,他自称醉翁,为什么叫醉翁啊?我们学习他的《醉翁亭记》,来了解一回。 3.学习过程(精讲内容) (1) 指名读全文。

(2) 学习第一段---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第一段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

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者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概括文意---醉翁亭地理位置,亭名由来。点题---山水之乐 4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滁州 林壑 蔚然 琅琊 潺潺 翼然 林霏 晦明 伛偻提携 酒洌 山肴野蔌 宴酣 弈 颓然 阴翳 庐陵 (2)译句子

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者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反馈训练

(1) 读文,注意字音 (2) 口头解释一二段 5.知识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二段,了解了醉翁亭地理位置及名字由来,对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课下仔细领会。 6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文学家 史学家 被贬滁州 醉翁亭 地理位置 亭名由来

【教学实录】

一、课堂导入

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

师:这是一篇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 生: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走进课文

师:请听《醉翁亭记》的朗读录音。

师:(朗读毕)是啊,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听着优美的散文,我们是否已陶醉其中了,下面播放一组图片,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领悟其意境,并借用文中与之意境相近的话说说。(播放图片)

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生:峰生: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生:水落而石出者

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师:以上展示给大家的是课文的一景———— 生:山水之乐。

师:本文像这样有声有色的画面比比皆是,如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让大家欣赏一部分,其余部分请大家课后尝试着把它画出来。一幅幅画面看似零散,但仔细一看,它们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你们能说说体现全文的文眼是什么吗? 生:乐。

师:文中写出了谁“乐”?(生思考,师稍提示) 生: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师: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生:太守享受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最重要的是与民同乐;众宾是从太守游而乐 师: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师:请大家用笔圈出主要的动词,并想想这些动词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又在我眼前掠过。(全班异口同声背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滁人乐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写百姓之乐有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生: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

生:我补充一下,生活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欧阳修被贬滁州,虽然经历坎坷,但他能做到“在其位谋其职”,不计个人得失,励精图治,因而使原本贫穷的滁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师:我觉得几位同学说得很好,对欧阳修的为人心境作了很好的剖析,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进一步了。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我们读着别人的书,也在被人读着,当我们翻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时候,我们的一些体验会被它激发,我们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文字显现出来,请大家选择其中一个画面或者一合适的角度,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赏析。首先老师给大家示范。(过渡,进入第三部分)

教师示例: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仿佛身临其境。一幅山水画卷在我脑海里铺开了。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耳边似乎传来了啾啾的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闻见了空气中酝酿的野花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早晚变化不同的四季景色。我真想说: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是的,只有你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你才会有幸感受到那仙境般的美景,而此时生活中的一切不平静都将抛在脑后。

生:从《醉翁亭记》中,我仿佛看到了亭子的坐落,周围的环境,它的建造及命名,它的晨昏及四时景色,那花的春天,浓绿的夏天,清爽的秋,以及雪白的冬。游人的熙攘,野宴的欢乐,太守醉后的神态„„那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让我流连忘返。

生:看了这段文章,仿佛陷入其中。

生: 虽然在宴会上没有丝竹音乐的助兴,但是流水的声音,风吹竹叶动的声音,却汇成了美丽的旋律,使宴会不但没有因为缺少丝竹而失趣,反而增添了几分色彩,衬托出了宴会的

高雅品味,使人感觉到太守的乐民之乐,如桃花源般的生活。不同于“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腐败生活,让人感觉到太守亲近于民的和蔼态度。

三、课堂反馈

学习《醉翁亭记》后,请与《岳阳楼记》对比,谈谈作者各抒发了什么感情?他们在抒发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谈看法,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生:两篇文章的作者经历相似,范仲淹与欧阳修都是被贬而不消沉。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整理课堂笔记;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下课

【教学反思】

每当从讲台下来,我总是百感交集,课堂上的一幕幕仍然在我心头魂牵梦绕,我为之欢喜为之忧。课堂是我的乐土,为此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上完《醉翁亭记》,我的心里有着许多的感动和快乐,从课堂的默契交流中,我相信学生也是快乐的。诚然,在教学中,我们总在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可是有时却忽视了老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体会教学的乐趣,享受教学的艺术,而不仅仅是关注技术层面的操作。我认为,语文老师应是这样的人:

一、语文老师首先是热爱语文的人。语文是充满着灵气、灵动的,经典的文章之所以撼人心魄,是作者为此投入了生命般的热情。我们语文爱好者也应该有这种精神。尽管外界的诱惑太多,但真正地爱着我们的语文,就要为她献身,不要仅把她当作可以挣饭吃的职业,而应该当作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创造令我们感到欣慰和满足的教学艺术。

二、做一个性情中人。常听到一些语文老师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这就是性情中人。试想一想,你自己都不喜欢这篇课文,如何感染学生来喜欢?换句话,你自己都不喜欢,仅仅为了完成任务,或赶教学进度,你如何激情饱满地来上这篇课文?白开水一样地将这篇课文讲完了,学生又能得到什么呢?语文给人理想,但不能带来当下的现实利益;教语文的人必须是一个性情中人。在教《醉翁亭记》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像文中的欧阳修,和自己的百姓徜徉在山水之间,讲到尽兴处,情不能抑,自己一遍遍吟咏,完全自我陶醉在“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的境界中,真不知何为醉翁,何为自己也!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雪》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教学实录及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