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1: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部第28期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第二组报告

盐茶古道、丽水金沙。5月28日,农业部第28期任职班第二调研组走进贵州省金沙县,重点就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10天的时间里,调研组深入4个乡镇8个村、6个龙头企业、5个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廉政文化艺术作品展厅、文化广场、钱壮飞烈士陵园等,与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家庭农场主、普通农民、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与交流,就美丽乡村创建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感触颇深。

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头枕赤水,脚踏乌江,你是八百年打鼓场。玉水金山,盐茶古道,铃声唤起穿梭的马帮。玉水金沙,金山金沙,你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这首《爱在金沙》,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跨越时空的磅礴气势,诠释了“盐茶古道、丽水金沙”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展现了美丽金沙的骄人风采。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241个村(社区),总人口66.7万人,耕地面积128.71万亩,林地保有量198.5万亩,森林面积178.27万亩,森林覆盖率52.03%,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境内有煤、铁、硫、磷、硅等19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72.77亿吨,是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西电东送”工程能源基地之一。金沙酒文化源远流长,“金沙回沙酒”连续蝉联“贵州十大名酒”称号,为中国驰名商标。金沙茶文化历史悠久,清池茶在汉代被列为宫廷贡品,“清水塘”牌清池翠片荣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金沙被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金沙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贡茶之乡”。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59元,比贵州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488元,比毕节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936元。

(二)主要做法。近年来,金沙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累和无污染的青山绿水,不断开拓创新。从2013年开始,按照农业部、贵州省和毕节市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循环经济、立体农业、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重点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广泛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正在描绘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多彩画卷,力求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实现绿水青山生态美与金山银山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1.加强组织领导,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金沙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毕节市政府副市长、金沙县委书记丁翊强同志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卢宏同志任组长的“金沙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各部门分工负责。金沙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台账,细化每一个创建点的建设内容,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调度。明确了城乡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牧局、环保局、文明办、纪检监察部门和民生监督特派组各部门的职责,其中农牧局负责创建点产业谋划布局、产业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指导等工作。

三是强化督查问责。县督办督查局采用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街道)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每月将督查考核情况进行排名,对工作开展排名前三位的乡(镇、街道)奖红旗,对工作开展排名后三位的乡(镇、街道)“奖”黄旗,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坚持生态优先,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方向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金沙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特别注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加强农村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坚持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注重城乡统筹、生态移民、市场运作,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创建要求,组织制定了《金沙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将通过3~5年的努力,使金沙农村建设成为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二是制定创建标准。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创建标准,出台了《金沙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分类开展“普及型、小康型、示范型”创建点建设,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注重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循序渐进。计划到2017年,创建点覆盖除涉及城镇、旅游区、工(农)业园区规划外的所有210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普及型创建点行政村(社区)39个,小康型创建点行政村(社区)74个,沿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打造示范型创建点行政村(社区)97个,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产业培育,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撑

金沙县特别注重着力培育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按照“山顶植树戴帽子,防止水土流失;山腰种植经果林系带子,提高经济效益;山下调整农业结构铺毯子,提高单产增加收入;美化民居盖房子,打造特色村庄;庭院经济综合经营发展拓宽增收渠道抓票子”,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进以“菜篮子”、“肉架子”、“茶杯子”、“果盘子”和“药匣子”为主要内容的“五子工程”,重点发展茶叶、特色经果林、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同时,借力乡村独特空间环境、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特色生态观光农业,鼓励私企、个体户投资建设休闲农庄和开办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重点培育精致有机农产品种养、优质农产品加工、农村休闲养生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打响“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名优农特产品品牌。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村种植户、养殖户、科技示范户开展规模化生产,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4.注重生态循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金沙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等在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出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威胁。随着正大集团金沙50万头生猪体系项目建设,金沙将实现年出栏100万头肥猪的目标,加上农作物秸秆、农民生活垃圾排放,农村环境压力将逐步增大,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新思路:“一控”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两减”就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三基本”就是畜禽粪便、农用地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回收综合利用。

为此,金沙县正在依托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2万亩茶叶基地和贵州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年出栏1.9万头肉猪三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在岚头镇岚丰、三桥、高果、东隆四个村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一是畜禽养殖实行雨污分离,粪污干湿分离,加上沼液水肥一体化利用,实现县内农业用水量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下降5%;二是实行干粪收集加工有机肥出售,污水经沼气池发酵后用管道输送至农田追肥,并建立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焚烧炉或化尸池,实现项目区内养殖粪污和病害动物肉尸全处理、零排放、全消纳;三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收集农作物秸秆作基料,按照配方用畜禽干粪进行粉碎、搅拌、堆积发酵制作有机肥商品出售,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1%以上;四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畜禽有机肥和沼液水肥一体化施用量,在项目区内年减少化肥使用量50%以上;五是通过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黄板、蓝板等生物防控技术,加上用沼液追肥和农作物叶面施肥,降低农药用量50%以上;六是制定农膜使用标准,规定只能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其他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和厚度大于0.12毫米的农用棚膜。同时,回收农膜和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加工再利用,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项目完全建成后,农业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稳步提升,对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金沙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发现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亟待提升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广大农村群众是深有感触,深有体会的,总体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是赞同、支持的。但是,由于财政资金压力大,在资金投向上只能“照顾大多数”,而群众的需求各不相同,难以做到对群众需求“一一满足”,导致部分群众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不高,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亟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簿弱仍然是制约美丽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通村公路、通组公路硬化建设任务较重,部分村组人畜饮水不能正常保障,一些村寨供电质量不高。特别是农村路况不行,路面太窄制约了农村商业的发展。重点村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路面宽度达到5-6米比较合适,而现在只有3.5-4.5米。很多地方农产品运不出去,发展大棚蔬菜,菜种出来了,但路太差,菜运不出去,菜贩子也不愿意来收,尤其是在雨天行车更难。路修成了,但没钱维护,只有建设资金,没有管理资金,没多久就成了烂泥路,依旧是车难行、人难走。我们这次调研就经常经过这样的路面。

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宽带覆盖率太低。我们调研组去的大田乡新隆村,今年年初村委会通了中国移动宽带10M网速的光缆,根据“宽带乡村工程”时间表,到2015年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4M,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30%,但是半年已过,这个村没有1家农户装上宽带。为此,当地老百姓呼吁亟待加强农村宽带建设,消除城乡数字鸿沟,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惠民政策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三)亟待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农村年轻人少,不愿种地,主要以中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体,投入不足,广种薄收,特别是化肥施用方法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污染,而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又不能及时到位。例如大田乡土地零碎,适合白菜、萝卜、莲花白和马铃薯等冷凉蔬菜的种植,但是农民在种植上比较盲目,形不成规模,信息不畅,价格波动比较大,专业大户难以培养。

(四)亟待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文化生活枯燥,一般都是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才开展一些文艺活动,闲暇之时,农民除看电视之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就是串门、打牌、打麻将等,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另外,村与村之间文化生活不平衡,近年来,因征地、三产用地、招商引资,很多村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大大加强,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村,精神文化生活则较为薄弱。

三、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是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亿万农民的中国梦。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既秉承和发展了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思想,又丰富和充实了其内涵实质。建议金沙县在下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关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统一。

(一)做好确保农民主体地位与政府主导的有机统一。美丽乡村创建作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应当是政府主导下农民唱主角的机制,政府在抓好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逐步把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主体。要通过宣传进行发动,让广大农民知晓为什么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如何开展创建,真正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变政府“要我建”为农民“我要建”。要通过宣传进行发动,激发农民参与创建的热情,充分发挥农民智慧,积极为美丽乡村建言献策,让农民真正“动”起来自己干,防止“政府干、群众看”的包揽现象。

(二)做好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有机统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要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的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当前,虽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日俱增,乡村工业的布局也在不断优化,但农村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在推动乡村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考核体系之中,通过对化肥、农药的减量,畜禽粪便、秸秆、农膜、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废弃物的处理利用,实施水肥一体化,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立足当地生态环境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大力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新思路,走出一条符当地实际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有效途径。

(三)做好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的有机统一。既要加强对农业资源减量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又要强化技术集成配套,以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畜禽清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蔬菜残体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对现有的单项成熟技术进行集成配套,形成适宜于不同地区的技术模式,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规模和范围,重点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清洁生产、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建立完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要十分重视农民的文化知识、公民素质及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相匹配。

(四)做好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美丽乡村是千百年来人类自然选择的结果,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现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应着眼“三农”全局,包含“三生”和谐,兼容“四美”统一。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协调一致。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统一。美丽乡村应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包括能充分体现乡村外在美的“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基础设施完善美”,同时应涵盖能充分展现乡村内在美的“创业增收生活美和乡风文明素质美”。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既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又把现代文明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做贡献。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研究论文

县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着力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湖北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