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修辞美 蒋酋楠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7: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修辞美

蒋酋楠

郁达夫在评论朱自清散文时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文章之美,除冰心女士外,要算他了。(《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确实,读朱自清的散文,如听柔和婉转的轻音乐,如观清澈晶莹的山泉水,给人以无限清新自然的感觉。这也是跟作者在修辞上下工夫是分不开的。朱自清先生十分注意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十分注意句式的洗炼与和谐,十分注意修辞格的巧妙运用。因而,他的散文语言富有修辞的美。这里仅就词语美、句式美和辞格美方面,作一粗略的分析。

一、词语美

袁枚要求写诗作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叶圣陶要求作文“用词要精”。这都是说作文用词既要准确精当,还要形象生动。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是字斟句酌的,“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他从丰富的汉语词汇里,挑选出“唯一需要的词”,把它安排在“唯一需要的位置”上,因而往往能收到特定的修辞效果。例如游记《威尼斯》的第一自然段里用了不少名词,“运河”、“大街”、“小胡同”、“河道”、“汽车”、“轮船,,、“桥”、“刚朵拉”等,这些名词都使用得准确、明晰,它们和其他词语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河道如网,船只如梭,水天一色”的威尼斯“水上城市”的别致的风景画,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

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数量词在朱自清作品中也用得精当熨贴,富有形象美。

早上我起来的时侯,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勿匆》)句中的物量词“方”,用得贴切形象,因为是小屋子,窗子当然也就小了,早晨太阳从小窗格射进屋子,便是两三“方”的阳光。“方”字除了表示光线单位外,还反映了屋子的窄小,起着描绘景物的作用。

下面是在同一篇文章同一段中先后对灯光的描写,所用的量词却不相同: 东关头转湾,河上夜色更浓;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澡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一段中写灯光,前边是“一线一线的”,后边却是“一星两星的”。这是因为前边在近处看,灯光是从帘缝里透出来的,因而是“一线一线”的;后边是由远处看,空船上的灯光便是“一星两星的”。“一线”和“一星”同样用得准确鲜明。这也充分说明,作者于“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易放过。”(《山野拾掇》) 动词和形容词,它们是语言大厦中的两根顶梁柱。句子中如果有得力的动词或形容词,就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朱自清先生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注意炼字的忧秀传统,并把它运用在散文中,使文章熠熠生辉。先看《欧游杂记·瑞士》中的一段:

大大小小的石潭,大大小小的石球,现在是安静了,但那粗徽的样子还能教你想见多少万年前大自然的气力。可是奇怪,这些不言不帝韵顽石,居然背着多少万年的历史,比我们人类还老得多;要是没人卓古证今地说,谁相信。

这段文字里,形容词“安静”、“大大小小”、“粗糙”、“老,,和动词“背着”,看来似乎都是普通平常的词语,可是用在这里,贴切而有风趣。尤其是“背着”这个动词,可以由此拟想冰河溶化的大水的宏大冲击力和被冲刷成圆球的巨石年代的久远。

代词在朱自清的散文的运用中,也有着精采的章句: 我们想告诉你,五个孩子都好,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你!(《给亡妇》) 上面例中的人称代词“我们”、“他们”和“你”,先后用了两次,一次比一次语气重,这对着亡妻的直接呼告,感情十分深厚。

副词,有人说是半虚半实的词,一般说没有多明显的色彩,但在朱自清散文里,副 词的运用同样显得精微熨贴。下边看两个例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侯,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侯。(《匆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吹!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 副词“再”和“又”都可以表示重复或某动作在另一动作之后出现,如“他看了又看”,也可以说成“他看了再看”。但它们有时又有着微细的区别,好些场合不能换用。前一例中的“再来”、“再青”、“再开”中的“再”不能换成“又”字,后一例子中的“又看见”和“再能与他相见”也不能换说成“再看见”和“又能与他相见”。

助词、叹词和语气词,一般人在使用时是不大注意推敲的,在朱自清散文中同样显 得准确、鲜明。这类精当的例子也不少: 那一个夏天他病的时侯多,你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给亡妇》) 例中的“汤呀”、“药呀”、“冷呀”、“暖呀”、,如果去掉语气词“呀”便会使文章大为 失色,会失掉了“忙着”时的气氛,也失掉了作者带着深挚之爱的埋怨口气。

二、句式美

朱白清在《欧游杂记·序》中说:“记述时可也费了一些心在文字上:觉得„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安排最难。显示景物间的关系,短不了这三种句祛,可是老用这一套,谁耐烦!冉说这三种句子都显示静态,也够沉闷的。于是想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可以说„楼上正中是一一‟,„楼上有一一,,„一一在楼正中‟,但我用第一句,盼望给读者整个的印象,或者说更具体的印象。”这里所说的“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的推敲,正是作者讲究句式的锤炼和运用的切身体验。“文似看山不喜平”,要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句式的选择、变换和运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朱自清散文的语句洗炼自然、句式多样,引人入胜,这也是跟作者注意句式的选用分不开的。文章句式如果选择、运用恰当,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增张语言的表现力和富于文采,从而达到一种修辞的美。

朱自清散文中所用的句式是多种多样的,现仅就其中的一小部分加以简要的分析。短句写长句

朱自清在散文中,善于根据题旨、情景和场合的需要而分别使用短句和长句。短句用词少,结构较简单,短小精悍,生动明快;长句用词多,结构较复杂,严密精确,舒缓有力。下面看例子: 飞机过北平城上时,那棋盘似的房屋,那点缀着的绿树,那紫金城,那一片黄琉璃瓦,在晚秋的夕阳里,真美。(《回来杂记》) 这些都是由飞机过北平上空时所见到的,全句是一个较长的单句,显得围密而有条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儿个橘子去。你就此地,不要走动。”(《背影)》

《背影》中父子对话,都很简短,但语短而情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切和爱护。 排比句与复叠句

排比句整齐匀称而富有气势,复叠句突出强调,加深印象,适当地运用都可以收到预定的修辞效果。它们在朱自清散文中同样有恰当精采的运用。

游这一段儿,火车却不如轮船,朝日不如残阳,晴天不如阴天,阴天不如月夜一一月夜,再加上几点儿萤火,一闪一闪的在寻觅荒草里的幽灵似的。(《莱茵河》) 四个排比句,一层推进一层,似乎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鲜明的世界:在月色朦胧之夜,徘徊在幽深的古堡内外,看漫漫荒草,明灭萤火。再看复叠的例子: 太亲热的字眼,竟在„规规矩矩,的航船里说了!于是船家命令的嚷道:“我们有我们的规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有的沉吟的说:“„一堆生的,?”有的惊奇的说:“一„堆,生的!”有的嘲讽的说:“哼,一堆生的!”(《航船中的文明》) 一般,讲话和写文章要避免重复缨嗦。但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感情以加深读者的印象,也可以有意地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在修辞上叫复叠句。“一堆生”的多次复叠,中间有其他话语隔开,透过这多次复叠,可以洞察出在它背后的“旧J恩想、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的社会积弊。这些排比和复叠,使用得十分恰当,确实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问句与直陈句

在朱白清散文中,一般常见的多是用陈述句来叙述或说明事理。但在某些场合,作者却用设问句或反问句来表达,以便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儿女》的结尾,作者以“我怎敢不惊然自勉呢?”这一反问句作结,表明了作者所想的从此要好好地做一回父亲的态度,感情强烈,汹涌澎湃。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 这例用了设问句,表述了很者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深遂含蓄而耐人寻味。

变式句与常式

句汉语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主语、宾语的定语在前,主语、宾语在后;谓语的状语经常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等等。这些可以说是通常用的句式,但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用变式句来表达。朱自清先生能把握住现代汉语的特点,却又能有节制地吸收西欧语言句法以及古汉语中的特殊成分。他的散文句式一般使用常式的,有时也适当运用变式句。这样使他散文句式丰富多变。同时又体现出他所具有的一种句式美。例如: 好好放心安睡吧,你(《给亡妇》)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荷塘月色》)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擞的,绿级的。(《春》) 山上不但可以看山,还可以看谷,稀稀琉琉错错落落的房舍,仿佛有鸡鸣犬吠的声音,在山肚里,在山脚下(《瑞士》) 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便又入梦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第一个例子是主谓倒装,主语“你”放在谓语后边,这样更强调了主语,同时表达出了“终于在此便咽住了”这样一种情景。第二个例子如果用常式“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也是可以的,但作者没有这样写而把定语放到中心词之后,定语变成了谓语,这一来便更鲜明担突出了路灯光的特点。第三例也是定语后置,“嫩嫩的”、“绿绿的”由起修饰作用的定语变成起判断作用的谓语,其强调的意味更为明显。第四例的“在山肚里,在山脚下”是状语后置,它也起强调的作用,并由此产生一种特殊的情调或气氛。例五的人称代词“我”前面的定语可以变成“我”的谓语部分,说成“我倦了,便又入梦了。”作者把“倦了”放在定语的位置上,这是受了西欧语法的影响,是一种所谓欧化的句式,朱自清先生用在这里别具风采;这样用也使主语“我”更加强调而给读者以更深的印象。

“窥一斑而见全豹”,以上一些例举和分析虽是极零星的,但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出,朱自清先生在句式使用上注意从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用变式,由和谐币见灵活,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三、辞格美

辞格是积极修辞的各种格式,它是美化语言的重要方法。朱自清在散文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格式,并且有所创新。多种辞格巧妙的运用使他的散文显得“漂亮缤密”,生动活泼。这也是使他的文章成为“白话美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就散文中几种主要的辞格的运用作些分析。

新颖的比喻

比喻是人们通常说的打比方,它是语言艺术园地里的鲜花,也是人们说话和写作时常常使用到的最重要的修辞格式,它可以使普通的事物形象化,使远处的事物近处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朱自清散文中有着许多美妙新颖的比喻。他在《山野拾掇》中说:观察的仔细,目的在于要从对象身上辨出“新异的滋味”,从而取得“独得的秘密”,又说文章应“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有惊异之感。”因此,朱自清的比喻,大都是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出神入化。他很少用别人用过的比喻,而是在仔细观察生活的基础上,选择别开生面的角度,巧妙地抓住客观事物的相似点,新颖设喻。例如: 去年刚一胜利,不用说是想回来的。可是这一年来的情形使我回来的心淡了,想象中的北平,物价象潮水一般涨,整个北平也象在潮水里晃荡着。(《回来杂记》) 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十月,朱自清从重庆回到北平,不久写了《回来杂记》的散文。文章透过当时战后北平的现实,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到过大海看见潮水上涨的便会有这样的体验:潮头奔腾滚滚而来,其声阵阵,震撼山岳;继之,则浊浪排空,倒海翻江,令人胆战心惊。作者把反动统治下的通货庞涨比作“象潮水一般”,把当时的北平比作“象在潮水里晃荡着”,十分生动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法西斯统治愈加严重、人民生活愈加痛苦、反抗也愈来愈烈的严峻现实。

运用比喻来状物写景,朱自清先生更是一名高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月光下柔细的杨柳枝条比恨美人的臂膊,把老树比作精神矍砾的老人;《荷塘月色》中,把田田的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罗马》里把卡司多和波鲁斯庙的三根哥林斯式的柱子比伯注个丰姿飘洒的少年,用人的美或美的人来喻美的景物,这些比喻清新漪丽,满蕴着„清致。

有时,一个比喻还不足以“联辞结采,述志明理”,朱自清还常用博喻的手法,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去比喻同一个事物,给人以一种更深刻、更鲜明、更全面的印象。《荷塘月色》中作者以闪光的明珠、碧天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这些美好的事物比喻开放着的荷花,这些比喻,组成一而奇幻的三棱镜,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美妙的自然实体,构成了色彩斑烂的画面。

修辞学中说,通常用具体实在的东西去比喻虚幻抽象的事物,可是在朱自清散文中却有着以虚幻空渺的去比喻实在可见的。这样的比喻更显新颖奇特: 若遇着阴天或下小雨,湖上迷迷蒙蒙的,水天混在一块儿,人如睡在梦里。(《瑞士》) 这里把雨天在瑞士风光旖旎的湖上游览比作“睡在梦里”,“睡在梦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实在是虚幻莫测的。这就给读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给人一种“朦胧美”。

通常使用比喻,都是以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朱自清散文的比喻,除了通常使用的这种一层比喻外,有时还用两重或三重比喻来作绘形绘色的渲染,这种多层次性的比喻更是精妙绝伦:《荷塘月色》里用的就是三重比喻,先以在牛乳中洗过的荷叶荷花比喻月色映辉上的叶和花,又以梦再比现实中的荷叶荷花,而梦又象在轻纱的笼罩下。这样层层交叉设比,逼真地写出了柔光淡雾团裹中荷花荷吁的娇柔的形象。

其它辞格的运用

除比喻外,比拟、夸张、借代等辞格在朱自清散文中多有精采的运用。 先看比拟的例子:

夜里月光从叶缝里筛下来,该是顶有趣的。(《蒙自杂记》) 用“筛”来叙述月光,这是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这些比拟手法,用得准确传神,上下文贯通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幅生动、具体的图景,把事物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构成了鲜明的立体感。

再看夸张的例子: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侯,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冬天》) 前段的“母子三个”、“天真微笑的向着我”,寥寥数语,把母子们由于亲人回来而无限欢欣的情绪充分显露了出来。后边的“似乎台州空空的·一只有我们四人”更是直接夺张,充分表达了室家之乐。借代的例子,如: 他们偶然地和家里人提到那位小姐,大概比我大四岁,个儿高,小脚,但是那时我热心的其实还是那些大麦粉和白薯千儿。(《择偶记》) 用“大麦粉和白薯干儿”来指代“花园店”的乡下带来的各种农副产品。作者记述的是十一岁时择偶的事。亲已定了,两家往来密切,可是男主角“热心”的不是“媳妇”,而是大麦粉之类吃的东西。真是寓庄于谐,令人啼笑皆非。

反语的例子,如: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背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是反语,用在这里表示作者的自责,显得含蓄婉曲。 引用的例子,如: 做了“人上人”,吃得好,穿得好,玩儿得好;“兼薯夭下”于是成了个幌子。(《论吃饭》) “兼善天下”是暗引,语出《孟子·尽心上》,作者将这句话引进文章中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面目。

以上通过管窥鸯测,简单介绍了朱自清散文作品的修辞美,虽然是挂一漏万,但也可由此看出,朱自清先生就是有着这样高超水准的语言艺术家。

蒋酋楠《朱自清散文语言的修辞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p67-72

语言特色 散文 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探究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修辞美 蒋酋楠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修辞美 蒋酋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