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沉积古地理野外实习论文 邓天奇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5: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沉积学与古地理学班号:10011110学号:1010111329姓名:邓天奇成绩:

《沉积学与古地理学》

野外实习报告

任课教师:周洪瑞、景秀春日期:2014年04月26日

0 前言 本次实习的地点为北京西山门头沟。门头沟出露的的地层比较齐全,地质现象和地质资源丰富,有地质博物馆之誉;门头沟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门头沟的地层由海相沉积地层和陆相地层组成,各占约50%,陆相地层又包括陆相沉积地层和火山岩地层。火山岩覆盖面积61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40%。

其海相地层有:元古代海相沉积地层、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海相沉积地层等。 而陆相的地层有:中生代三叠纪陆相沉积地层、马兰黄土等。

1 沉积相

点1:军庄南1公里

位置:N39º59′10.03″E116°05′25.85″H:127±4m

岩性描述:

岩性以砂岩为主,属二叠系红庙岭组。可分为8个沉积旋回。详细分层岩性描述如下:

中厚层状红褐色砂岩,厚度约为1.5m,产状195°∠54°;

灰黑色薄层状页岩,厚度约为0.5m,顶部可见一冲刷面。

旋回一

中厚层状褐色粗砂岩,厚度约为3m,产状160°∠65°;

中厚层状灰黑色细砂岩,厚度约13m;

中薄层状灰绿色细砂岩,厚约0.5m,产状135°∠46°;

中层状灰黑色粉砂岩,厚约0.5m;

薄层状黄绿色页岩与泥岩,厚度不一,最厚处约10cm,薄至尖灭,呈透镜体状,沉积环境为局限盆地。

旋回二

中厚层状灰红色含砾粗砂岩,厚2m,产状155°∠45°,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 中薄层状灰黑色泥岩,产状173°∠53°。

旋回三

中厚层状灰褐色中粗粒砂岩,厚2m;

中层状黄褐色粉砂岩,厚2m,内部浅绿色辉绿玢岩岩脉插入。

旋回四

中厚层状灰黄色含砾粗砂岩,厚15m,产状164°∠53°;

中厚层状灰黄色细砂岩,厚20m;

中厚层状深灰色粉砂质页岩,水平层理,向上尖灭,产状为172°∠41°,内部有浅绿色辉绿玢岩岩脉插入,较上一旋回规模略小。

旋回五

中厚层状灰黄色含砾粗砂岩或中粗粒砂岩,中间夹岩屑砂岩,厚15m,产状约为145°∠55°;

中厚层状会褐色细砂——粉砂岩,厚2m。

旋回六

中厚层状褐黄色含砾粗砂岩,产状151°∠45°;

薄层状土黄色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

旋回七

中厚层状褐黄色含砾粗砂岩,产状162°∠54°;

中厚层状土黄色中细粒石英砂岩;

中薄层状黄色粉砂岩;

中薄层状黄色粉砂岩,顶部有浅绿色粉砂质泥岩。

旋回八

中厚层状灰黄色含砾粗砂岩,厚20m,产状151°∠43°。可见一正断层,断层面不平整,产状338°∠68°。

总结:该露头出露地层中的旋回基本由含砾粗砂岩过渡为粉砂质泥岩,根据其底冲刷及正粒序层理判断其为河流相沉积,因其中泥岩含量过少,因此为辫状河相。后期经拉张作用形成正断层,由于局部压力降低,底部岩浆沿薄弱带上升穿插进部分层位中。

点2:下苇甸

位置:N40°00′22.96″S116°00′41.96″H:172m

岩性描述:

该点可见下马岭组地层和长龙山组的砂泥岩互层,层内部有明显的褶皱变形。

该点顶部出露下马岭组粉砂质页岩,底部可见花岗岩侵入,在接触部位可见页岩一侧发育有白色烘烤边,向前可见深绿色顺层侵入并逐渐尖灭的辉绿玢岩;

发育有灰色细粒砂质页岩,上部被物源区供给的灰白色凝灰质物质覆盖;

黄绿色——浅绿色砂质页岩,指示了弱还原的沉积环境。

下马岭组与长龙山组地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总结:该点出露地层反映了无障壁海岸的沉积环境。长龙山组呈现由细砂岩到泥岩的旋回,反映了水动力减弱过程。

点3:六号隧道口铁路旁的岩壁上

岩性描述:

该点出露馒头组、张夏组、徐庄组地层。

馒头组为紫红色钙质、白云质泥岩,反映了干热、氧化的沉积环境。

张夏组发育鲕粒状灰岩、豆粒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底部可见与藻类生长有关的藻丘。鲕粒、豆粒灰岩和羽状交错层理等反映了强烈的水动力条件,透镜状、波状、脉状复合层理构造的出现体现了其为潮坪沉积环境。

徐庄组可见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灰岩,根据其上部呈倒小字,定向排列不够发育,可初步判断其为近源沉积,下部平行于层面则为远源沉积。表面具氧化圈,判断为潮坪沉积。叠层石的发育反映了其温暖、清澈的沉积环境,判断为潮间或潮下带。另可见压溶作用形成的缝合线。

总结:厚层砂岩和强水动力条件的指示标志的交替出现,指示为海相碳酸盐沉积。

2 总结

本次野外实习,又让我找到了周口店实习的时候的感觉!这是一个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野外实际考察中的好机会。我们看到了许多学过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透镜状、波状、脉状复合层理,实际体验了一番利用这些沉积构造和岩性对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的过程。

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不小的麻烦。比如很多层还是不会分,沉积构造看不太清楚等等。而且天气较冷、且下起了小雨。但是,这些困难肯定都将会随着我们野外实习的经历进一步的丰富而一一被我们解决的!

地理野外实习计划

野外实习论文

天童野外实习总结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某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西安)

沉积古地理野外实习论文 邓天奇
《沉积古地理野外实习论文 邓天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