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法国共产党的“迷失”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4: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法国共产党的“迷失”

2008年12月14日,法国共产党第34届全国大会召开,59岁的玛丽·乔治·布菲夫人第四次当选法国共产党全国书记

布菲是法共历史上首位女性党首,执掌法共7年,党内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最高时曾高达91%,此次选举前,尽管党内以前党领罗贝尔·于为首的一批人不断发出挑战,甚至另组新党威胁,但她的政纲仍获得68.7%的高支持率,比2001年她刚刚当选时的67.72%还高。

然而与布菲在党内的牢固地位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个曾经举足轻重的左翼大党、西欧规模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在法国政坛所占的比重却愈益下降,2007年的总统大选,布菲作为总统候选人,仅获得1.93%的选票,是法共在二战后所参加11次总统大选中,得票比率最低的一次。有评论家指出,布菲的铁腕可以震慑党内异己,却不足以阻遏法共的衰落。那么,法共在历史上地位究竟如何?其所面对的前景,又将会是怎样的?

从声势寂寂到名扬天下

法国是个富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度,第二国际诞生于法国,且影响深远。1905年,第二国际法国支部单独建党,就是今天的法国社会党。

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让欧洲各国的工运和社会党无一例外地面临“站队”问题,1920年,大部分法国社会党员选择了“向左”,成立了法国共产党,因此可以说,法国共产党和社会党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而且诞生之初,法共这个瓜要大得多。

尽管如此,由于对暴力革命的不同理解,法共在最初发展并不快。该党自1927年后以第三国际支部自居,遵循民主集中制,不排除暴力和非法革命行动,讲求阶级斗争,这些在许多信奉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法国人看来“不够正统”,而且“武装保卫苏联”对富于民族性的法国人而言也并无说服力。直到1933年,法共仅有2.8万名党员(当然这也比法国社会党同期多得多)。1924年他们曾夺得26个法国国民议会议席,但4年后就丧失了一半。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第三国际开始呼吁各支部建立“人民阵线”,法共也即时调整了政策,开始和社会党、激进党等69个左翼团体建立人民阵线,壮大了自己和左翼的声势。耐人寻味的是,此时法共本身却发生分裂,老一代领袖雅克.多利奥特和新生代领袖莫里斯·托洛雷斯的斗争最终导致后者从法共中脱离,成立“法国人民党”,好在两党都表示服从第三国际领导。

1936年5月,法国共产党和人民阵线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历史性胜利,在全部608个席位中,法共单独获72席,由“法国人民党”等为核心的人民阵线获147席,社会党等其他左翼盟友获167席,而中右翼政党仅获82席,右翼仅140席,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导致以社会党领袖莱奥·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诞生,这是法共在战前达到的最高峰。此后法共和“法国人民党”重新合并,并在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运动中赢得崇高声誉。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法国人民阵线胜利的影响:据一位当年在中国西北传教的法国神甫叙述,在1936年初夏的一个深夜,一支红军游击队冒险来到他处于敌后的教堂,目的只有一个:让他“设法”帮忙,给组成人民阵线政府的“法国同志”代致以中国革命者的崇高敬礼。

一夜败尽十年功

然而人民阵线的成立和壮大,并非法共自身觉悟所致,而是第三国际的推动,一旦第三国际转向,这种基础薄弱的成果也就很容易在顷刻间毁灭。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法国对德宣战,不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法共奉命停止一切反纳粹宣传,转而抨击“帝国主义战争”,这不仅让它一夜间被几乎所有左翼盟友疏远,也让当时的达拉第政府找到充分借口,下令取缔法共,法共随即转入地下,投入“反帝”斗争——在法国即意味着反政府。

1940年4月,德国闪击西欧,不久侵入法国,法共则在第三国际的指导下,在工厂中广泛开战“反战”运动,并喊出“多磨1小时洋工等于多干一小时革命”的口号,给法国的全民备战制造了许多障碍,也让法共民心大失。

在纳粹坦克的横冲直撞下,法国仅6周就沦亡,根据第三国际的指示,莫里斯.托洛雷斯逃亡莫斯科,部分法共组织对纳粹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以反共为标榜的纳粹直到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前,都允许法共机关报《人道报》合法出版。

但大敌当前,许多法共基层组织和成员开始不顾“共产主义者无祖国”的说教,开始自发反抗纳粹,在马塞尔·保罗和哈维·奥古斯特等的领导下,法共开始组建反法西斯组织和武装,并成为1943年5月27日成立的法兰西全国抵抗委员会的中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6天,共产国际宣布解散,这意味着法共从此不再受莫斯科“紧箍咒”的约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国本土左翼政党。

战后:从第一大左翼党到迷失

二战中法共在本土的抵抗为其挽回和赢得了声誉,在战争中,法共牺牲了7.5万党员,组织了数十万游击队,战后法共党员数量高达50万,1946年,它成为左翼第一大政党,从1944年至1947年,连续4届参加联合政府。

冷战的爆发让法共再度陷入彷徨,最终它选择紧跟莫斯科路线,疏远战时的左翼盟友,退出联合政府,并重返在野党行列。50年代,东欧先后发生波兹南和匈牙利事件,法共选择了保持沉默,这被认为等于默认莫斯科的立场,令法共在法国的支持率下降。

6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成为许多法国人永远的梦魇,在这场战争中,法共起先表现出首鼠两端,继而在莫斯科的引导下公开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这自然引起不少法国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仇视。1963年,部分“毛派”分裂出去,成立法国马列主义者联盟。1968年“五月风暴”,法共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和理性,随后的布拉格之春事件,法共选择了和苏联保持距离,这赢得不少法国人、尤其法国知识分子好感,法共支持率再次回升,1969年的总统大选,法共候选人雅克·杜克罗斯获得21.27%选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972年被认为是法共的转折点:这一年,乔治·马歇当选全国书记,不久提出“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开始提倡“有法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被认为是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端。马歇主张,法共应该走“民主的、多元化的、自治管理的社会主义道路”,放弃非法和暴力斗争,谋求与社会党结盟,重新寻求入阁和议会斗争。在这一思路引导下,1975年法共开始清算斯大林思想,1979年放弃马列主义,改提“科学社会主义”,1981年6月,社会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共应邀参加了莫鲁瓦政府。

在这一阶段的法共表现出令人费解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谋求和莫斯科拉开距离,和国内的左翼政党结盟,追求入阁、参政;另一方面,他们又支持苏联的一系列政策,甚至对苏联出兵阿富汗默无一声。

和社会党的结盟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反对“福利国家”概念,1978年两党联合阵线破裂,后虽达成组阁协议,但1984年,共产党决定退出联合政府,以发泄其对社会党“背叛社会主义理念”的不满。

1981年马歇在总统选举中仅获15.34%选票,这被认为是一个信号:社会党开始取代法共,成为左翼的代表。

1984年,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马歇获得11%选票,和极右派候选人勒庞旗鼓相当,这被认为是法共的奇耻大辱,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居然是法共领导人最后一次在重要选举中得票率超过10%。

艰难的现实

苏联东欧集团的衰落让法共忧心忡忡,1985年,他们提出“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模式、中心和向导党”;1990年又提出“捍卫社会主义基础”,抨击东欧的“资本主义复辟”,主张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欧洲一体防务。但于此同时,以罗贝尔.于和布菲为代表的一批变革派要求马歇下台,并加强党内民主。1994年,法共28大宣布放弃民主集中制,罗贝尔·于当选全国书记。

1996年底,法共29大彻底放弃马歇的“法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为主张“新共产主义”,提倡和左翼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变革。1997年,法共时隔16年后再次入阁,如今的全国书记布菲担任体育部长,并因坚决反兴奋剂赢得声誉。

然而在这一阶段,法共内部的矛盾开始逐渐达到白热化,内部分裂为“重建派”、“再造派”、“改良派”等多个派系,而“重建派”的于和布菲又矛盾重重,为调和矛盾,1997年后建立了于—布菲的主席—全国书记二元领导结构,结果却导致群龙无首,2001年大选法共得票率不到4%,大批党员失望退党。

2001年,布菲以高票当选法共全国书记,她一方面废除二元领导结构,强化个人地位,另一方面主张“把人民运动放在战略高度”,疏远和社会党的关系,将重心从谋求入阁转移到工厂、工会斗争,并极力拉拢社会党左翼法比尤斯派,投入到反削减福利、反欧盟宪法条约的斗争中,2005年,法国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被法共引为自身重大胜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党内更激烈的斗争,和2007年4月22日大选,布菲耻辱性的失败。

为缓和矛盾,2007年1月,布菲提出组建“五人核心领导小组”,大选失败后仅2天,她又主动提出在2008年年底召开“全国大会”,让所有社会党党员都可畅所欲言并选举新的领导班子,然而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姿态,在刚刚结束的34大上,布菲以传统的党内机制再次连选连任,尽管她提出要成立“6-10人的集体领导”,但这个“集体领导却要由法共中央理事会产生,反对派指责这个“宗派色彩强烈”的理事会,最终仍会支持布菲的一元化领导,从而延续这种党内一言堂愈益巩固,党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弱的局面。目前法共派系林立,主要派系如下:

“正统派”:主张放弃和左翼其他政党的合作,重返传统共产党道路,并主张放弃欧盟条约,代表人物为安德列·盖宁、杰基·海宁等;

“重建派”:主张联合环保派和共和派人士,重建一个新的左翼政党,以对抗国家自由主义和右翼势力,代表人物为皮埃尔·扎尔卡和罗杰·马尔德利等;

“再造派”:即原马歇派,代表人物为尼古拉·马尔尚和伊夫·迪米特里等,主张回到马歇的“法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

“主流派”,即布菲的一派。

此外,罗贝尔.于一派系从主流派分离,原先主张重塑共产党,但不一定建立新党。不过2008年11月底,于和布菲矛盾激化,前者退出法共全国委员会,并公开扬言“法共已死”,主张重建一个新的“进步党”。

法共机关报《人道报》社长彼埃尔·罗朗在三十四大开幕式上呼吁全党团结,表现出更大的“战斗力”。这次大会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举行的,因此大会主旋律定为“资本主义是死胡同”。然而有评论指出,对法共来说,这条虚拟的大道两旁缺少人群鼓掌。法国媒体普遍认为法共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内爆或分裂。就在大会召开之前,还有些声称受到“排挤”的党员呼吁组建“另一个左翼统一力量党”。法共全国委员会的很多成员都说自己已被“排斥”在未来领导机构之外。

事实上法共的衰落有其必然原因:随着产业工人比例的下降和福利国家的健全,法共乃至整个西欧左翼的基础不断削弱,日发行量曾高达30万份的《人道报》2007年沦落到50901份/日,在11家全国发行报纸中居第10,不但法共,连社会党也同样在21世纪的几次选举中节节败退,甚至首轮就惨遭淘汰。

在大环境对左派不利的情形下,法共又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时而赞同福利国家、时而又反对;忽而主张入阁,忽而又翻脸。在对待欧盟、环保主义和东欧的态度上也反复无常,

加上内部的激烈纷争,无疑让原本就大受削弱的群众基础更加千疮百孔。

如今法共仍是法国第四大党,是拥有27万党员的欧洲最大共产党。随着金融危机的肆虐和经济萧条期的到来,在欧洲许多地方,左翼势力开始重新崛起,这无疑给法共的凤凰涅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但倘法共仍不思振作,继续目前这种勇于内讧、怯于党际斗争的状况,迟迟拿不出符合其传统支持者利益、顺应大众呼声的政纲,这个历史悠久的左翼政党,恐将在边缘化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迷失撒哈拉

迷失的自我

迷失优美散文

迷失的爱国心

迷失与追寻

价值迷失观后感

LOST迷失酒吧

迷失的青少年

梦中的迷失

迷失的日子

法国共产党的“迷失”
《法国共产党的“迷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