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人诗歌又新诗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0: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语文论文

诗人诗歌又新诗

——我的诗歌教学三部曲

浙江台州临海 东塍中学 周伟清

[摘要]:笔者以自己读诗、写诗的尝试,结合诗歌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提出“初中生诗歌百首精读计划”,意图通过读、唱、写、戏,挖掘诗歌金矿,玩出诗歌趣味,为写作教学探索一条轻负高质的路。

[关键词]:探索 诗人 诗歌 新诗创作规律

探究诗人的生平和命运,探讨诗歌的情感与美点,探求诗歌的创作规律,“三探”组成了我的诗歌教学三部曲。我想这样讲诗歌:

一、探究诗人的生平和命运

一堂语文课要想开好凤头,我们认为,在于语文老师能否精心选择作者的相关资料。语文老师要向学生传递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作者所处的时代,影响作者命运的因素(作者的家庭出身、求学经历、仕宦经历、师友交游、癖性习惯等),作者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世界观,乃至作者对职业和婚姻的选择,最好都能讲一讲,最好补充讲一些作者的趣闻逸事。这些似乎旁逸斜出,但是值得听!因为语文课首先是“人课”! 我们不仅跟作者学作文,更要跟作者学做人。

在教学人教版初语第一册《纸船》前,我想先给学生补充印发冰心的《论婚姻与家庭》和她的两篇《我的母亲》。我要重点向学生推荐她的母亲杨福慈。这个温静沉着的母亲,是冰心一生的榜样。冰心说过:“使我能成为一个像母亲那样的人。”“对于儿子,没有一句性急的话;对于奴仆,却更加一倍的体恤慈怜。”“谈到母亲看的书,真是比我们家里什么人看的都多。”“她看完又喜欢和我们谈论,新奇的见解,总使我们惊奇。”“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或许就是在母亲熏陶下养成的好习惯。好父母成就了好子女,好子女也成就了好父母。在今天这个中国式离婚流行感冒的季节,重温冰心的《论婚姻与家庭》,是意味深长的。建立健康的爱情观与家庭观,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做好的。我想,应该尽早给少男少女们打下预防针。

再举徐志摩为例。这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我不仅要介绍他对东西方诗学创造性继承的贡献,还要谈一谈他的独特个性与人生信仰。他个性率真,在读者面前,敢于坦露自己,“有什么就要说什么”。他勤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及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问题在于他的超现实理想。梁实秋评论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前途,寄托在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上,而‘爱、自由、美’又由一个美貌女子来作为象征,无论如何是极不妥当的一种人生观。”“浪漫的爱经不起现实的打击。”有 1

书为证,大家可以看他的《爱眉小札·书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在离婚又结婚后,在饱尝“蜜甜”的爱情后,经济上和精神上陷入的窘境。在《一九三一年六月十四日自北平》一书中,作者反复提到“钱”的问题,提到“我是焦急得睡不着”,“第一盼望节前发薪”,“唯一希冀即是少债”,感叹“钱是真可恶,来时不易,去时太易”。 不要“忽略生活的现实面”,这难道不是志摩敲响的警世钟?比较阅读《爱眉小札》和《傅雷家书》,我想可以帮助年轻人理性思考恋爱与婚姻:少男少女们,不要感情冲动啊。志摩的文字给人以美的享受,志摩的人生难道不给人以更大的启迪!

二、探讨诗歌的情感与美点

我想把诗当成歌来分析。举《再别康桥》为例,(因它精短易诵,适合做中学生的诗歌范文),我想这首离歌,最好能够唱出来。备课与讲课,都要着重诵读,以最大程度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第一步,初读课文,析题解难。课堂开始,全班诵读李白的《送友人》和《度荆门送别》作为预热(通过比较阅读,我们猜测,“作别西天的云彩”, 可能化自 “白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徐志摩曾经在讲演稿《诗人与诗》中提到: “诗人中最好的榜样:我最爱中国的李太白,外国的shelley。” )然后,教师抛出问题:“大家请看,这首诗题目改成‘再会康桥’,或者‘别了,康桥’,怎么样?哪个好?”“你认为题目里哪个字眼最关键,可以充当诗歌的眼睛,即‘诗眼’?”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个问题,将会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诗人的生平与命运。然后我们导入下一步的美读。

第二步,反复朗读,反复揣摩。读是多种形式的读:教师范读,学生评价;学生试读,学生评价。要求感情饱满地读出作者的深情依恋和“我甘心”;要求生动形象地读出字里行间的意趣,比如“青荇”的“招摇”,“撑”字的敏捷轻盈等;要求尽量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悄悄”和“笙箫”的相反相成等。通过范读、跟读、配音朗诵、依诗作画等,争取先背下全诗。由流畅背诵到深情朗读,再到忘情吟唱,如此一唱三叹,再现诗歌的情与美。在读背过程中,还可以穿插各类游戏,如“押五音”、仿编广告语、改写文体等,变着花样玩,玩出新乐趣,以激发师生热情,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第三步,探讨美点,各抒己见。要鼓励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欣赏角度,自圆其说,不强求一致。最后,教师补充介绍新月派诗人倡导的诗歌“三美”主张,同时请学生温习已学过的诗歌,分别谈点自己的看法。比如,音乐美——《木兰诗》里的象声词“唧唧”、“溅溅”“啾啾”、“霍霍”,音情毕肖。再如,绘画美——“雄兔脚扑朔,雌兔脚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别具生活情趣。又如,建筑美——宋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短错杂,形式不拘;纤肥合度,色彩和谐。如有时间,教师还可课外推荐《诗刊》阅读,像阿红的杂文诗《奇观》、《绝对》等,我相信,绝对可以开拓学生视野。

总之,我们认为,中学诗歌课堂教学,在语文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也能成为一首首令人难忘的歌。在这里,领异标新、字斟句酌、惜字如金、首尾呼应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得到培养;在这里,解读一首诗歌,将会收到“个性化解读其他诗作,举一反三”的效果,可谓以简驭繁,余音绕梁。

三、探求诗歌的创作规律

我们认为,中学诗歌教学的高级目的是:打破诗歌创作的神秘感和距离感,让学生多读好诗爱上写诗写出好诗。

首先,我们来谈谈学诗的好处。学诗,可以培养纯正的趣味。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我相信文学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诗歌是生命的表现。”广而言之,我们还可以说“诗意人生”、“ 诗性智慧”、“诗性物理”、“诗性地理”等。学诗,使人聪慧。“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他们能在平凡中“见”出新鲜有趣。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学诗,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因为诗歌的语言“特别凝练、形象,富于色彩、韵味和语感”。青少年学诗,不仅满足了青春期对美的心理需求,还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善莫大焉。

其次,我们来讨论好诗的标准。众人的意见,大致归为两点:第一,意趣要紧。曹雪芹借《红楼梦》说: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简单地说,就是诗要有味道,即诗味。或者说有生活情趣,宝石一样的生活情趣!“诗贵新奇”,能扣响心灵之门的,想必不会是坏诗。第二,强调音节。曾国藩说:“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徐志摩也说:“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好的诗歌,读起来声调铿锵,往往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节奏。

再者,我们来探讨学诗的途径。

诗从何处学?

第一要生活。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曾国藩教子弟:“但于孝弟上用功,不于诗文上用功,则诗文不期进而自进矣。” 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没有竞争和创造,那不叫生活,只是活着。”诗,从生活里来。

第二要读书。读诗——爱诗——写诗,是一个良性循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教师要多给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好诗。西方诗学,据朱光潜先生介绍,认为其精练深永不如中国旧诗,其刚性伟大却超越中国。(西方诗)“可以教会我们一种新鲜的感触人情物态的方法。”所以,有志者不可不学。中小学生课外诗歌读本,最出名的还是《唐诗三百首》。可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对于今天的学生可能吗?这么多的诗要背到什么时候才能背完?就说我,在校寒窗十来年,入伍杏坛又廿载,语文学习的历史将近四十年,至今想做到通读《唐诗三百首》和扫除文字障碍这一步,仍觉得困难。对于诗歌的鉴赏和格律知识,更是瞎子摸象。“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欲窥诗歌之桃源入口,难哉!这也是当教师的苦恼。

学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能否摸索出科学高效的规律?

《曾国藩家书·论练兵》里说:“练兵如八股家之揣摩。只要有百篇之文,则布局之意,常有熟径可寻,而腔调亦左右逢源。凡读太多,而实无心得者,必不能文者也。”“烂熟”, 指出 “读”的程度;“百篇”,指出“读”的数量;而“读”的关键,还在心得。要心得,就不能走马观花,不能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有一次,我读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唐僧骑

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旁边有位养过猪的老奶奶就帮我指出:“猪八戒怎么会鼻子长呢?大象鼻子才长。”这件事让我脸红,也教我 “用心”。

要学诗,就不能不写诗。曾国藩强调:“一面细读,一面手抄,一面作文以摹仿之。”“不手抄则不能记,不摹仿则不惯用。”《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学诗,也是让她作起来,第一回不好,第二回不好,第三回就公认好了。

在中小学推行写诗是可行的。蔡文姬六岁能辨弦,骆宾王七岁就咏《鹅》。可见,小孩子“学习语言的潜能,以及相应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方仲永“泯然众人”,陈正之“无书不读”。可见,“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原始社会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学校生活里,“学者歌其学,教者歌其教”,都是自然的事。更何况,孩提时代,正是最富幻想的年龄段,教师理应及时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播洒下文学的种子。

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写诗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十三岁的我》里写到:“十三岁,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龄。我想做一名诗人„„让那有韵有味的节奏飞扬在我一张一合的唇齿间。”学生的日记、随笔,一般都是自由命题,不限文体和字数,学生们写得很欢,《十五岁的梦》、《听蜜蜂说》等,精彩纷呈。真的,“写诗训练,一箭多雕”:独辟蹊径,创造能力;大胆想象,点石成金。抒发情感,陶冶性情;推敲文字,简洁文风。观察玩味,思考交流;心眼口手,感官全到。携手音美,讴歌体劳;以写带读,作文兴焉。

写诗训练,先要选择好范文,因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诗歌的题材,尽量取熟悉的,因为熟悉才有真情实感。教师根据需要因地、因时制宜。江浙一带学生,多数人没到过黄河,可是,大家都需要体育锻炼。我就特别想向学生推荐顾拜旦的《体育颂》。我从学生时代走来,又长期生活在学生之中,知道要改变学生忽视体育的现状,非得从改造思想入手。《体育颂》恰好是这样一首文理俱佳的诗歌。再如,读点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农村的学生会更加热爱足下的土地;读点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烦恼的少年会打开尘封的心扉;读点卞之琳的《断章》,你我会蓦然发现原来诗歌就在身边。

写诗训练,从简单开始,仿字仿句仿结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少年不可怕丑”,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的创作火焰。

魅力诗歌,需要魅力教法。为什么不把诗歌融入到游戏和生活中去呢?我们编校歌、对对子、猜灯谜、歪打油,还有戏剧化地诵读和表演,配解说词等。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我们绞尽脑汁。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对诗歌的教学要求,一般仅停留在“读读背背” 和“不求甚解” 上。把诗歌的地位从“附录”提到“精读”,再来个“初中生诗歌百首精读计划”,如何?初中三年,每学期20周,每周精读一首诗歌,边玩边学,读写结合。持之以恒,学生的学习必将发生大革命,必定越读越聪明:由摹仿到创造,由积累到运用,由接受到产出,由被动到主动,我们学生的语文素质完全可能发生突变!

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神奇而动情的诗歌世界,教师最好自己也写写诗歌。有了创作的甘苦,评点起学生作文来,自然意到笔随、得心应手。我根据自身的下水实践,将诗歌写作归为三步走——“情真意美语凝练”:

1、从真挚的感情出发,确立诗歌的感情基调。

2、捕捉新奇

的意趣,撷取和提炼美的意象;

3、推敲诗歌的语言,追求语言的凝练美(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

我们理想的语文教材,是薄薄的,它主要是一本学法指导书。我们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美美的,它不拘一格短小轻灵,就像一首首诗。我们理想的语文老师,不仅仅会写通知通讯,也是会写写诗歌的。我们理想的学校,富有创造,学生们的手指尖中生长着智慧之花。

让我们转观念,抓诗教,促读写,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诗路花语成为中学校园一道旖旎风景!

让诗教之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人生路上探险阻,诗歌苑里觅情音,创作途中求新奇,“三探”合成了我的诗歌教学三部曲。探索的路呵无止境„„

[参考文献]

1、《我的母亲》-冰心-《世纪之忆:冰心回忆录》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4月第1版

2、《爱眉小札·书信·一九三一年六月十四日自北平》- 徐志摩-《徐志摩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年第1版

3、《诗人与诗》- 徐志摩-《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4、《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1版

5、《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曹雪芹-《红楼梦》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版

6、《劝在学问中尽孝弟之道》、《论练兵》-曾国藩-《曾国藩全集精华本》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7、《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1996-2012年

英国诗人雪莱诗歌

诗人的眼睛诗歌

玉兰花又开诗歌

又逢春天诗歌

又逢中国年诗歌

百花争艳又一春诗歌

又闻花香诗歌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

30年代新诗

诗人诗歌又新诗
《诗人诗歌又新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