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8: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也会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高存在的社会、个人等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政府形象。

关键词:公务员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公务员无疑成为当下大学生追捧的一份理想职业。2007年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与录取比例就达到42:1。据湖北人事网统计,2009年4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6万名考生参加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参考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可见,公务员考试都称得上中国第一考。但是,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并没得到改善。2007年9月,中国第一家公务员心理健康网为温州市龙湾区公务员开展心理辅导,调查结果显示40%的公务员倦怠感明显。2008年1月,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发布也显示出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市公务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平常老百姓之下。[1]

这种“围城”内外两重天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公务员作为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行政绩效和政府形象,公务员产生的职业倦怠若不及时采取系统性的干预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及现状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参照一本名《A Burn—Out Case》的小说,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认为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衰竭时,职业倦怠现象就会产生。此后,众多学者对职业倦怠做出了进一步研究,其中最值得引用的是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模型对其做的操作定义。Maslach(1981)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耗竭(emo*9鄄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或非人性化(deperson*9鄄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 d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2]随着对工作倦怠研究的深入,为了适用于广泛的职业群体,工作倦怠的概念被扩展为:工作倦怠是对工作中持续不断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的长期反应,它包括衰竭(ex*9鄄haustion)、工作怠慢(cynicism)以及专业无效能感(decreased profeional self-efficacy)三个维度。

根据对工作倦怠的一般定义,笔者认为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公务员在长期周旋于工作和人际关系下产生的压力,逐渐形成的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一组综合症状群,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情绪衰竭

公务员情绪衰竭通常表现出疲惫感、焦躁易怒、缺乏耐心、敏感紧张等症状。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与无助感,对生活冷漠悲观甚至与周围的环境变得紧张,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等。2007年首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调查的结果显示,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感觉太累,1.6%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3]

(二)工作怠慢

公务员的工作怠慢一般表现在工作态度消极,对自身所任的职务时常感到厌倦,压力大,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不满;在对待服务对象或者服务事项上长期用缺乏热情方式或态度来回应,漠不关心,一拖再拖;在对待工作发展方向上十分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之,公务员的工作怠慢会使个体与工作对象关系变得紧张,同时使个体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降低工作绩效。

(三)个人成就感低落

公务员倘若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感到与现实相距甚远,就会对工作的贡献和自身工作能力表示怀疑。公务员自我效能降低的后果直接导致“第三种状态”的出现。“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从政道德,思想庸俗、不务公事,只图权大、权多,不想或少想责任;有的干部事业心不强,心浮气躁、无心作为,世故圆滑、暮气渐长;有的工作能力不适应需要,无力作为、庸碌无为,怕事、避事,不敢抓不敢管现象比较突出;有的缺乏精神动力,小富即安、浮华浪费,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有的甚至信奉‘潜规则’,热衷于拉拉扯扯,巧言令色,欺上瞒下。”[4]

二、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分析

虽然政府部门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是随着公务员职业倦怠人数的增加,它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体因素

职业倦怠不仅与外部的环境有关,它还与个体的特征有很大的关联性。对于自身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1.人格特征。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研究分析(见图1),神经质或者情绪性特征对职业倦怠产生直接的影响;潜在精神特质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它通过外—内倾特征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影响;外—内倾特征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显著。但是,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并没有把心理素质纳入一项指标去考核,笔试优异的考生上岗之后却往往不能适应。习惯性焦虑,遇到刺激易于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的人,比情绪反应较轻微、情绪稳定、善于自我控制的人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另外孤独、固执、倔强而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的人,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个人期望。期望值高的个体,希望承担更多的工作,容易体验到情绪衰竭这一维度,而且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随之出现工作怠慢应对方式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公务员也不例外,如果公

务员个人的决策行为没能得到实现,在协商中没有获得任何权力,那么个体将很容易感觉自己没有施展的空间,从而会采取消极的工作态度,不再关心工作的贡献,最终产生对职业倦怠。

(二)工作量因素

在工作特征方面,工作要求的数量是与工作倦怠有重要关系的变量。根据Moore(2000)模型研究发现,在工作过载、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缺乏自主、以及缺少报酬等几个预测变量中,只有工作量对工作衰竭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28(p<0.01),其他几个变量的路径系数相对较小[5]。这表明工作量与时间上的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高相关,尤其是情绪衰竭这一维度。工作超负荷也是影响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近些年来,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是行政改革的重点,无所事事的状况有所减少,公务员的工作任务比以前加重了。公务员经常要直接面对群众,解决很多突发事件和大量的经常性程序工作,面对工作量过多的情况,这需要公务员很强的耐心和抵抗外在压力的能力,但往往公务员感到无法在规定的有限时间里去完成工作量,更无法确保质量的好坏。工作超负荷以及工作的单调无疑导致个体对工作失去积极性,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产生工作倦怠感,尤其是对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的影响比较大。

(三)组织因素

在我国行政环境中,一般采用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作为现代社会组织工具理性化最直接的体现,有着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各个层级被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标准化。公务员工作在庞大的科层制组织中,墨守成规,按程序办事,长期从事这种程序所控制且单调的工作,必然会使在科层制组织中人感到个人成就感低落。同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公务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公务员的考核形式化,考核过程大多是例行公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缺乏跟踪反馈,很难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考核结果也很难使被考核者信服。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也不够完善,目前只存在行政内部救济,司法救济还排除在外,同时救济主体独立性不强,救济程序缺乏透明度和参与性,从而致使公务员的奖惩、任免及相关制度也大打折扣,公务员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综合症状。

(四)社会因素

一方面,现实就业竞争激烈的困境,使得公务员的群体性竞争越发激烈。在2008年中央机关招录公务员中,审核通过的报名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的平均值达到了空前的60∶1,这种类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场面充分说明了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6]这种激烈的竞争对于原有的公务员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钟,为了保证自身的既得利益,从而压力倍增。而新加入的公务员在新的环境中易受到挤压或孤立。此外,另一方面,社会对公务员的期望已远远超出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范围,往往让公务员表现出工作怠慢甚至在长期的压力下发觉个人专业的无成效感的现象。公务员一旦达不到公众的期望,就会受到指责,而对于如何为公务员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加强心理调适和心理训练,保持心理健康等缺乏关注。

三、预防和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路径

(一)加大对公务员心理的关注

目前,西方一些大型企业之中,已有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援助的“心灵导师”,但我国公共行政部门长期以来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公务员自我排解压力的培训力度,在提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的同时,使公务员了解自身的心理特性,懂得与其他人沟通与协作,掌握自我调适的简易方法,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同时,也可以导入“员工帮助计划”(EAP)援助,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接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化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解除公务员的心理负担,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行政效率。

除此之外,社会对公务员应该给予应有的支持和理解。公务员的服务对象是公众,但也由于公务员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时常不能满足社会过高的期望,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更应该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表现出对公务员的体谅,从而缓解公务员的职业倦怠。

(二)优化组织层面的行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为我们克服组织局限性、优化组织行为和加强民主管理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打破原来科层制自上而下的权力模式,加强公务员对组织决策的参与性,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组织运作只有综合个体人格特征,才能使公务员在组织中找到个人成就感,从而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同时,完善人事制度对降低公务员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联。笔者认为,公务员的招录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方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方式来考察报考人员的综合能力,如情境模拟、角色练习等,以此对人才进行测评和选拔。其次,在考虑公务员选拔晋升时,公务员考核应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标准要量化。

(三)协调工作与个体关系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有许多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与工作倦怠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但是从一开始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所指的就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人与工作情境的互动关系。对于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不应仅仅局限于公务员个人,而应从公务员个体与组织的关系入手。根据Leiter和Maslach(2001)提出匹配—不匹配模型,认为工作倦怠是个人与工作之间的一种非建设性关系,并不是临床上的紊乱,并非工作或个人本身单方面原因产生工作倦怠,而是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差距越大,越易产生工作倦怠[2],笔者建议,组织与公务员个体应该建立信息流平台,经常沟通,充分利用团队解决问题。组织对公务员所做的努力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例如财政回报以及提升前景等,降低公务员职业倦怠。

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应对策(修改)

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03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违章建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员工离职成因及对策分析

电气火灾成因及对策分析

英语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保育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