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0 08:37:08 来源:企业文化建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汪红彬

分校:黄山电大

专业:工商管理专科

年级:10秋

学号:1034001459029

指导老师:许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这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创新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看,目前令其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等。具体问题如下:

(一)体制环境问题

在体制问题中,最严峻的就是进入门槛和审批等问题。要致力于优化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尤其是意识形态和对转轨经济的体制惯性观念还需要突破。政府一些歧视性政策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家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力度还不够,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缺乏对民营企业财产保护的规定;一些金融、保险、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地限制民营、私营企业进入。像银行、电信和商品批发等多个行业品种被限制进入,一些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其他所有制比起来,也存在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问题;民营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获取、户籍管理等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三)中小企业战略模糊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构造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平台。企业应当在其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基础管理,从人治过渡到制度化管理。但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作支撑。企业没有一个战略平台,企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那么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很容易在重大问题上迷失方向是。有些中小企业自认为拥有了发展的战略,但是,实际情况不然。企业战略是系统 化的、严谨的,而不是一些“点子”的堆砌。因为市场与竞争的发展己经到了仅依靠个人的聪明或直觉而无法把握的程度,企业应当理性的从研究战略开始。

(四)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任何一方面的能 力。核心竞争力不同于

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 清晰的认识,要真正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澄清多个误区。首先,脱离企业战略就无从谈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的,它 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其次,企业的核心产品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有了某项核心产品,并不代表它有了核心竞争力,如同树干不同于树根一样。一旦 企业的核心产品生命周期到了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衰败甚至导致关门破产的危险。第三,企业的局部成功因素不一定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促使成功的因素 未必能保证企业继续获得成功。暂时的、局部的成功因素,不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中小企业的人才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进上步展的势头。中小企业人才素质低,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

(一)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民营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营造一个特别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环境,且提供优良的服务,特别是在于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解决政府职能部门越 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尽管经过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我国也为中小企业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对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和WTO 要求的平等竞争、高度开放的规 则,我们还有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的因素还很多,缺乏政府明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府政策不到位,存在不少领导始终对中小经济偏 见而致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投资、融资、地方税收等受到歧视性待遇,还受到政府一些职能部门不规范行为的干扰。有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严重制 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 企业内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不科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不利环境造成的,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管理理 念上的落后,这些问题己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非是致命的。此外,传统式的指令式的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尊重色彩浓厚,内部人员缺乏相互沟通 的机制和动力,企业的信息很少能在应有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来影响员工之间的感情,二来不利于员工之间开展有利 于企业业绩的工作,三来直接带来了不人本、不科学的企业文化,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应加强立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要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地制定配套性的全国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改变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转换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指导、服务等工作,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使中小企业的援助走上法制化轨道,形成有利于各种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按照国际惯例,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握,重点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产品换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到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初始资金可由财政拨款、原国有中小企业出售所得、中小企业提取一定的发展准备金等方式筹集。此外,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开办多种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鼓励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股东、以企业互助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互助合作银行及投资财团,并在法律上规定资金投向(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扶持的政策。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应将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引导企业组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性组织。这些组织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维护好其权益。政府应通过改革,将相关行政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转移到这些组织,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 其次,应吸取国外经验,实行咨询服务补助制度,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好中小企业的“红娘”和载体。

(四)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更新其观念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都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而它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实现在职人员的自我培训,这使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小企业也应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念。

(五)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竞争,但必须是公开、公平的竞争。所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适合各类企业游泳的大海。要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注册等方面,降低条件,简化手续,减少费用。对能够放开的行业,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垄断,尽早放开。凡允许国外企业进入的行业,就应当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于秀芝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1)。

[3]时勘 胡卫鹏 虚拟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信息导报2001(3)。

[4]邱雯 诌议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

推荐第2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建琴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因素,使其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其不能与大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

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持续生产经营、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就必须筹集所需资金。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筹资难、告贷无门的现象。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其筹资难主要体现在:①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组织体系。②缺乏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机制;③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风险基金和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既不能发行公司债券,也不能象BOT项目融资,更难象国有企业那样上市发行股票。

2.2 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2.3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2.4 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2.5 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

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3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2 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相结合

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方面企业是根据资金运用的需要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筹来的资金要确保有效地运用,投入要有产出。确保企业资金的抗风险能力。资金的筹集运用与权益必须相配比,超越了配比的比例,必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影响企业资金的有序运作。因此,在进行资金运用决策时,既要做投资决策,也要做相应的筹资决策,并且注重有效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增值,提高自身的积累,以求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3.3 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者一般总是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投资项目,宁愿选择相对稳定的低收益也不要那种成功性不大的高回报项目。中小企业应采取以下投资方式:一是为尽快收回投资,多采用中短期投资。因为长期投资虽然有较高的回报率,但其投资规模大,不确定因素多,所以投资风险也大。二是扬长避短,多采用对内投资方式。三是在对外投资中应以直接投资为主。

3.4 中小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第一,转变观念,把强化资金管理列作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二,强化存货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储备,最大限度地压缩过时呆滞的库存物资,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以保证资金结构的趋向合理。第三,建立和完善应收帐体系,严格产品购销协议的规范操作。对不可避免需要采取赊销形式,应力求加强对客户资信度的调研咨询,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要定期进行核对,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账龄。

3.5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完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为要解决好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中小企业应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

3.6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

[2]李惠萍.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7,(07)(下).

[3]王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07(2).

[4]俞学玲.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J].新选择,2006,(07).

[5]魏海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2006,(09).

推荐第3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2013年度学年作业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班级:2012级文化产业管理二班

学生姓名:王洪志

学号:20121104137

任课教师姓名:麻智龙

2013年11月27号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 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1、企业文化等同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

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因此就把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了设计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等方面。例如,很多企业统一服装、设计徽标、张贴标语口号等,把企业的外在形象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他们并没有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或是员工的工作以及习惯中。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文体活动。大多是通过搞几次集体活动来达到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比如说员工聚餐、共度元旦等等。虽说文体活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只靠这些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是难以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的。

3、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

还有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说服教育,是一项简单的思想教育工作。企业文化只是工会的事情,与其他无关,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4、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

有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好企业的规章制度,再让员工学习,企业文化就建设好了,企业精神也就培育起来了。但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不等同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但是,当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选择放弃企业的文化建设,或是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而放弃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就使得企业文化的建设失去了意义。

(三)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及创新精神

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企

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企业文化就如传统文化一样,如果我们不能注入新鲜的血液,它就没有活力。因此,我们要汲取外来的先进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管理也比较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中小企业忙于生计,为了不被市场淘汰,只能忙于追求眼前的、短期的利益。因此,中小企业领导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也就失去了抢占市场的先机以及长存发展的机会。

(五) 重视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是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企业文化则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只有将这些理念以及价值观表现出来,才能展现出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展现出内在的价值和理念。因此,不能形成文化的推动力,使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六) 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但是它并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塑造企业文化就是塑造企业精神,与企业的管理并无多大的关系。这种片面的理解使得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的管理实践,因而失去了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意义。

二、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就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建设者。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个性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主要就是企业文化。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建设自己企业文化时,应该结合自己企业的自身特点,吸取外部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弥补自身的不充足,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三)通过企业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

促进企业的发展是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紧密相联的。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我们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为之服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四)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因此,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全面的设计,保证自己的企业文化得到积累。第二,企业文化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该阶段发展的文化发展战略。所以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细节规划。

(五)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企业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这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才能通过文化建设来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良性发展。

(六)注重企业文化传播工作 企业文化不只应该被本企业的员工所了解和接受,也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达到一定程度时被更多的公众所了解、接受和认可。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并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公众了解自己公司以及公司的产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

推荐第4篇: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号:姓名:

年季 专业学校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越发的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更上升到重要的地位而面对新世纪的来临,和中国的入世成功,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地体现出来,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包围中小企业如何能够冲开枷锁,走向一个时代的新纪元成了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只有积极采取科学对策与措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健康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认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对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的问题,如 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品伪劣、不注意安全生产、破坏市场秩序等问题。二是阻碍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自身缺陷和环境因素,如政策不公平、管理体制不顺、融资困难、资产负债率高、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信息和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具体的问题可以从融资、技术创新,和政府干预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再加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不可避免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国家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措施,给与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但这仍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对广东,辽宁,云南,湖北4省所做的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改善融资难的状况是企业最迫切的要求。大多数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阻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在对经营环境的平价中,资金环境的负面评价比重最高。另外,对于“当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

么”、“在那些发面最需要政府的扶持”等问题,回答最多的是“资金不足”、“缺乏流动资金”、“需要政府在获取贷款方面给与支持”等。由此可见,通过改善融资难的状况缓解资金缺乏的困境,是中小企业一项最迫切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

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任务紧迫。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长远发展而言,与融资问题相比,技术创新问题要更为根本和关键。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面对加入WTO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果中小企业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使产品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就很难生存和发展。虽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干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还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政府计划性干预。根据李善同等人(2001)的调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经营环境。主要问题是:第一,中小企业开办难。手续繁杂,表格既多又重,需要跑许多政府职能部门,费时费力,开办成本太高;第二,社会负担重。国家正式税收虽然不高,但各种收费和摊派远远超出了税收,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第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歧视。 第四,受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限制,中小企业难以招揽到合格的人才。

三、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对策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企业、研究人员的共识。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激烈竞争,政府将出台更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也要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第一,专精战略。“小”并不代表“弱”,“大”也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中小型企业就是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

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现代战略理论说明,企业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所谓核Jb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持

续生存和发展独有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中小型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等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这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

第二,联盟的战略。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自己在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通过合作协议方式所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组建战略联盟的基本出发点是弥补单个企业战略资源的有限性。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选择。由于小企业自身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大企业组建国内战略联盟,更要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地域集群战略。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可以是都市、城镇)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地域集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简单聚合,而且形成了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有机体,是通过地域集中成百倍地对中小企业专业能力的扩大,通过地域集中弥补中小企业规模的劣势。我国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对这种战略的最好的注解。所谓衬衣之乡、鞋袜之乡等等,都是采用这种战略。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的扶持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革:中小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政企业职责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改革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改革形式,都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都必须听取企业职工意见,规范操作,注意实际效果。

2.推动技术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在一些城市进行区域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试点,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

构利用现有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二是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3.国家制订了(关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给予政策扶持。同时要通过技术洽谈会、专利和零配招标会,培养科技经纪人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培育扩大科技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4.完善金融政策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按照政府提出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探索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基金(创业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信用担保基金等),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二是逐步发展私有中小银行。为止,可以成立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业接触资进行担保,以促进中小企业良性运转。

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由过去的单纯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组织社会资源,加快建立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包括资金流通、信用担保、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不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推动各类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依托现有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优先安排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培训、工商管理培训及技术、财务等专业骨干的业和技能培训,在培训收费等方面提供优惠。另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创办“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自主培训,同时建立经营者测评与推荐中心,发展中小企业人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合格人才。

6.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应抓紧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基本》和《中小企业振兴法》,以确定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发展中小企业基本方针,规范中小企业的登记管理,保护中小企业的各项权益,规定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二是逐步降低开办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限额,并逐步清理企业开办前的前置审批条件。三是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对增加中小企业费用负担的人员或单位,要坚决予以处理。

参考文献:

1、于家荣,《加入wto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2;

2、刘殿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孙天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管益忻,《关于鼓励创办中小企业的意见》,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5、董大海,《中小企业促进法(草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推荐第5篇:简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

完成日期:

析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作者:曹腾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吴尚忠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2014年4月3日

论文摘 要: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意识到发展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但在建设过程中仍不够重视、缺乏特色、流于形式、家族化,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质量。对此,中小企业应认识到企业文化带来的“链条效应”,建设好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企业文化

【目录】

一、企业文化概述

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企业文化不受重视

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甚至毫无概念。这些企业整天忙于生产经营,更多地考虑企业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无暇顾及长远战略。他们往往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大企业、大公司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企业文化缺乏特色

企业文化如不与生产经营情况相结合,与其所处文化环境相契合,就会水土不服,缺乏个性,甚至出现雷同。有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企业口号中,“团结”的使用率高达41%,“创新”与“开拓”的使用率超过了20%,“进取”的使用率也达到了10%。这些笼统的、抽象的、千篇1律的用词反映这些企业的文化没有特色。

(三)企业文化留于形式

少数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凝练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精神,但问题是它们止步于此,仅仅归纳出文字口号,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将这些文字所蕴含的精神融入企业自身发展,没有在企业员工中宣扬,没有运用它指导战略决策,降低了企业文化的效用。

(四)企业文化家族化

我国中小企业很多是由个人创办,实施家族式管理。据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工商联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中小企业在利润分配和人事安排上有很强的家族性。家族化的企业文化,没有遵循企业文化规律,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是不成熟的企业文化。企业决策往往采取家长制集权,拍脑袋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二、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将对企业兴衰发挥重要作用。《2011-201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在激烈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市场格局中,企业要做优、做强、做大,离不开诚信原则,更离不开企业文化支撑,因此大力培养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企业独特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处在创始阶段,规模小,实力弱,领导人经验不足、眼光不够长远,急功近利,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盲目追求形式,忽略内涵,忽视本土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形成独特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层应该用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形成统一价值体系

和行为准则。

三、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

企业文化由上世纪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不过本土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企业文化只在大企业得到重视;现在人们认识到中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十分必要。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即企业文化的发展能带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外部宣传工作及对未来战略的制定工作。

(一)企业内部文化渗透——带动人力资源工作

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受人本主义影响,过去以机器设备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在管理中要以人为出发点,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塑造员工主人翁意识,使员工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成熟企业文化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为人力资源工作提供了便利。比如,让员工在潜意识上满足企业对他的重视,工作卖力且开心,心无旁骛埋头工作,业绩突出,获得更大满足,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建立第一天起,就把员工摆在重要位置,有助于搞好劳资关系。

(二)企业对外文化宣扬——带动企业宣传工作

良好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发展历史、运作特点、精神风貌凝练出来的。良好企业文化能提升外部形象。企业文化可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载体,实现品牌传播,即企业文化经过提炼形成品牌形象,展现企业核心价值观、愿景、精神面貌。

把企业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载体,迎合了部分企业对文化建设的“功利”心态。企业文化建设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利益的实现不会立竿见影。中小企业无法抛开眼前利益去追求长远利益,他们需要在存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实施文化建设,使之尽快为企业服务。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提升企业软实力;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发挥企业文化宣传作用的同时,要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

(三)企业未来战略指导——滚动式推动发展

未来战略是企业的一条生命线,它决定企业走向。战略的制定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在凝练企业文化时需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融入“发展因子”。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注入崭新活力,指导企业战略制定、策略调整。对中小企业来说,即使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经营不良,也能从企业文化中获得坚持、改进的力量,不断调整策略,使企业摆脱困境,获得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22-123.

孙静,郑琳娜.浅谈新创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J].企业观察.2010.

崔元丽,董瑞兴.论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J].改革与开放.2010(7).

推荐第6篇:简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作者:曹腾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吴尚忠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2014年4月3日

论文摘 要: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意识到发展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但在建设过程中仍不够重视、缺乏特色、流于形式、家族化,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质量。对此,中小企业应认识到企业文化带来的“链条效应”,建设好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企业文化

【目录】

一、企业文化概述

二、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四、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

五、搞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

会大文化的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企业员工的积极认同与实践,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精神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概念的总和。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是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讲,是反映企业的现实

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应;从性质上讲,它是企业必须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不同于国家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它是注重于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存在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而是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

【2】企业文化的构成一般分为三成,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第一层,企业

的物质层。是企业员工创造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等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以及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等。第二层,企业制度层。它是企业所制定的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据此表现出来的企业规范活动和员工行为方式的特点的总和。它可以分为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企业风俗。第三层,企业的精神层。它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理想道德的总和。相对于企业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的精神层包括企业最高目标、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内容。

(三)企业文化的体系

企业文化体系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宏观方面,二是微观方面。

在宏观方面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由企业物质文化、企

业行为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制度文化四部分构成。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由企业整体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和企业形象四部分构成。在微观

方面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企业环境、企业仪式和企业英雄等。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方式,除了强化了传统管理方式的一些功能外,还产生了很多传统管理模式不能完全代替的功能。其中有:导向功能,文化对企业行为的方向起着显示、诱导和坚定的作用。激励功能,即企业文化对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所发生的作用。凝聚功能,即指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的团结和组织对员工的吸引所起的促进作用。融合功能,使企业组织内部的各个团体和个人都达到文化的同质化从而使组织更团结。约束功能,即通过制度规范的活动,产生自控意识,自我约束。守望工能,维持自身基本价值观纯洁性,连续性和一贯性防止外部文件干扰渗透的功能。辐

【3】射功能,指企业文化还能不断的向社会辐射上述几项功能。

二、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企业文化不受重视

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甚至毫无概念。这些企业整天忙于生产经营,更多地考虑企业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无暇顾及长远战略。他们往往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大企业、大公司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企业文化缺乏特色

企业文化如不与生产经营情况相结合,与其所处文化环境相契合,就会水土不服,缺乏个性,甚至出现雷同。有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企业口号中,“团结”的使用率高达41%,“创新”与“开拓”的使用率超过了20%,“进取”的使用率也达到了10%。这些笼统的、抽象的、千篇1律的用词反映这些企业的文化没有特色。

(三)企业文化留于形式

少数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凝练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精神,但问题是它们止步于此,仅仅归纳出文字口号,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将这些文字所蕴含的精神融入企业自身发展,没有在企业员工中宣扬,没有运用它指导战略决策,降低了企业文化的效用。

(四)企业文化家族化

我国中小企业很多是由个人创办,实施家族式管理。据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工商联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中小企业在利润分配和人事安排上有很强的家族性。家族化的企业文化,没有遵循企业文化规律,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是不成熟的企业文化。企业决策往往采取

家长制集权,拍脑袋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三、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将对企业兴衰发挥重要作用。《2011-201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在激烈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市场格局中,企业要做优、做强、做大,离不开诚信原则,更离不开企业文化支撑,因此大力培养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企业独特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处在创始阶段,规模小,实力弱,领导人经验不足、眼光不够长远,急功近利,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盲目追求形式,忽略内涵,忽视本土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形成独特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层应该用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形成统一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四、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

企业文化由上世纪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不过本土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企业文化只在大企业得到重视;现在人们认识到中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十分必要。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即企业文化的发展能带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外部宣传工作及对未来战略的制定工作。

(一)企业内部文化渗透——带动人力资源工作

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受人本主义影响,过去以机器设备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在管理中要以人为出发点,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塑造员工主人翁意识,使员工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成熟企业文化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为人力资源工作提供了便利。比如,让员工在潜意识上满足企业对他的重视,工作卖力且开心,心无旁骛埋头工作,业绩突出,获得更大满足,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建立第一天起,就把员工摆在重要位置,有助于搞好劳资关系。

(二)企业对外文化宣扬——带动企业宣传工作

良好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发展历史、运作特点、精神风貌凝练出来的。良好企业文化能提升外部形象。企业文化可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载体,实现品牌传播,即企业文化经过提炼形成品牌形象,展现企业核心价值观、愿景、精神面貌。把企业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载体,迎合了部分企业对文化建设的“功利”心态。企业文化建设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利益的实现不会立竿见影。中小企业无法抛开眼前利益去追求长远利益,他们需要在存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实施文化建设,使之尽快为企业服务。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提升企业软实力;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发挥企业文化宣传作用的同时,要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

(三)企业未来战略指导——滚动式推动发展

未来战略是企业的一条生命线,它决定企业走向。战略的制定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在凝练企业文化时需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融入“发展因子”。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注入崭新活力,指导企业战略制定、策略调整。对中小企业来说,即使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经营不良,也能从企业文化中获得坚持、改进的力量,不断调整策略,使企业摆脱困境,获得新发展。

五、搞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企业的竞争短期靠产品和营销,中期靠品牌和战略,长期靠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建设和发展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搞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有:

1.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对于形成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管理者的素质好,形象和威望高,才能带出好的团队。对中小企业而言,规模小,员工少,管理社会化水平比较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一个管理者要身体力行,向员工言传身教,作出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经营思想上的表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强调企业自身的重要价值理念,从而影响员工的理念和行为,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识、一种文化力、一种凝聚力。将企业家文化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融合。 创立学习型组织,以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科技日新月异,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企业要转化为学习型组织。在中小企业中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激发其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实现企业和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树立“诚信”理念,塑造企业形象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诚信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其长盛不衰的生命线。从长远看,如果中小企业奉行“金钱至上”的理念,见利忘义,丧失信誉,就会失去原本不大的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市场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另外,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市难,其背后是信用难,而解决自身信用问题,就必须树立“诚信”理念,打造诚信文化,以信取人。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它是企业文化对外界公众的直接表现,体现着企业的声誉,反映社会对企业的认可程度。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培育“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外是抢占市场的利器,对内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强心剂”。 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

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法律是保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规范和完善的法制为基础,目前《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促使中小企业的地位提高,但是还没有法律效应,可操作性不强,并没有提供更多的实质性措施,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法规。只有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中小企业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文化才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同时,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考虑中小企业的利益,尊重中小企业的地位,支持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22-123.

孙静,郑琳娜.浅谈新创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J].企业观察.2010.崔元丽,董瑞兴.论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J].改革与开放.2010(7).

推荐第7篇: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融资难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面临着即将倒闭的的困境,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融资困境的解决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1.1中小企业自身积累较少。由于中国中小企业采用低折旧计算方法,在生产经营中只计算有形折旧,而忽视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无形损失,所以造成中小企业在设备更新时缺乏足够的资金,而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会导致自有资金更少,负债过重。中小企业自身积累少,很难为融资作出贡献。

1.2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健全,新成立的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小,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担保费用过高,担保业务发展换缓慢。

1.3中小企业的银行抵押贷款受限。许多银行发放贷款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相应的抵押,银行对企业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使用权,厂房以及机械设备,而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抵押物数量少,质量差,抵押贷款受到了限制,其次,抵押贷款登记和评估的费用过高,环节多手续繁杂,也成为制约抵押贷款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抵押率较低,中小企业通过抵押实际得到的贷款额度小,抵押贷款这种融资方式给在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4中小企业有价证劵融资比例小。中国资本市场目前虽然有中小企业的制度安排,主要还是针对国有企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身难以达到上市标准,(目前上市企业数量较之中小企业的庞大数量,比例太低。)所以,直接融资渠道缺乏。

1.5中小企业经常采用非正式融资方式。比如:在职工内部集资、企业领导人向亲友借贷以及各种民间借贷行为。但是这些非正式融资活动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等诸多原因,虽然能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却不能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实行。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所带来的影响

2.1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延缓经济的整体增长。目前,各国经济发展表明,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技术进步、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有着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融资困难,缺乏资金,周转不良,致使中小企业效益低,发展缓慢,不能为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应有的动力与支持,延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2.2中小企业融资难,滋长了非正规金融市场。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筹集到资金,致使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将目光投向非正规的地下金融机构。这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为了规避分险、提高效益,设置了很高的借贷利率。这样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效益,又由于非正规机构的高利率而增加了成本,这些都对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及产业政策发展不利。

2.3中小企业融资难,使资金利用率降低。对中国企业来说,资金是一种稀缺资源。而这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且大部分滞留在流通领域,利用及不合理。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不能进行技术改革和顺利经营管理,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3.1政府层面-政府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金融系统中的劣势地位越加明确,这就决定了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积极扶持。

(1)税收优惠。这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对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小企业给予金融支持。

(2)财政补贴。政府可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中小进行金融支持。

(3)政府可以考虑在财政预算中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设立中小企业办互助会等形式,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

(4)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尽快制定《担保基金法》、《风险投资法》等法规,使中小企业可与国有大企业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取消上市公司的指标分配办法和上市额度等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

3.2金融系统层面-加快银行等金融系统改革,改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首先,具备条件的银行在进行改造时,要允许民间资本以建设投资基金方式参股。其次,国有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要进一步扩大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并在贷款审批、结算、汇兑、转账、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给中小企业以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创造条件。最后,可适当考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如可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3中小企业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中小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通过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进和提高。

(1)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引进优秀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规范行为,提高社会影响;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总之,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才能在资本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场上成功地进行融资活动。

(2)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中小企业的良好信誉形象在融资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可以建设诚信文化,凝聚诚信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大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提高信用意识。

(3)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要积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从而可以客观而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提高信贷成功的几率。同时,银行还能对企业进行有效地监督,防止错误投资,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3.4社会层面-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分散化解信用风险

在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时,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新军: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2):10-12。

2.陈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黄泰岩:中小企业研究热点[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曾凡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7(23).

------------最新【精品】范文

推荐第8篇: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现代企业的竞争己经从对市场的竞争转变为对人才的竞争,谁拥有

了人才,谁就能赢得市场。随着入世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资外企纷纷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使竞争更加激烈、盈利空间减小,这给国内企业提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的要求。重视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国内企业的必行之路。据统计,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国内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总产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己超过60%,就业人数占职工总数的70%,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如此,国内很多中小企业频繁出现经营管理失败的现象。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非常广泛,而在中国现有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的中小企业有着不同于大型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特点,找到一条真正适应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之路,尚需深入探索。本文先后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对策能够帮助一些企业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和困境,给它们以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观念缺乏长远的规划性

由于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是物力资本优先的规划,对“人”的重视不够。许多中小企业仍然停滞于一种人力资源的成本的状态,对于员工的创新活动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处理解决高技术含量工作等有关定性问题不够重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只集中在与企业的经济目标步调是否同步的程度,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把企业目标锁定在短时间的销售成绩和营业收益上,因而对企业员工的开发只限于短期内给企业创造利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目标缺乏长远性和部署性。

此外,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

系,往往注重招聘、考勤、绩效、薪酬、调动等与员工有关的事项,却没有关注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或者仅重视其中某些制度模块的建设,而一旦制度模块之间出现矛盾,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调整期,最终难以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功能。

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严重缺乏,人才资源流失严峻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赚钱,花钱搞培训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会增加企业成本。认为现在高校每年毕业生很多,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完全可以到市场招聘,用不着掏腰包去搞培训费用。据一项抽样调查表明,仅有5%以下的中小企业加速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费用人均在1030元之间;30%的中小企业只是形式性投入教育培训费,其它中小企业几乎基本停止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行业的竞争力以及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发展势头,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中小企业一方面缺乏人才,难以招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又留不住人才,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入外资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1.3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制定的薪酬福利政策不完善,绩效评估标准及过程不合理,无法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有的企业对激励的理解十分简单,把激励等同于“奖励加惩罚”,激励手段过于简单。在激励中偏重传统的物质激励,忽视非物质激励,对员工真正要求的成长和发展的激励因素置若罔闻,并且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优秀的人员在工作中难以满足自己价值实现的心里需求,进而影响发挥其才能,造成企业人才能力的浪费,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隐患。中小企业未能建立包括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等在内的激励机制,所以在执行人员培训等过程中缺少科学依据而显得杂乱无章。

1.4中小企业管理者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且企业文化停滞于表面形式

企业的管理经营者本身素质不高。大多中小企业家自身受教育程度不够高,(专科以下水平占59.2%)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教育和培训。他们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正确认识,认识不到企业成长中人才的重要性,对人才缺乏信心,既担心投人人力、物力无法收回又担心人才不能长期为企业服务。所以他们把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视为员工与自己的简单劳务和雇佣关系。把员工之间的合作、员工积

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以及员工的情感世界都看成是企业之外的事情,从而难以形成团队合作,企业也很难发展壮大。由于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很多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战略高度与企业决策和有效开展活动缺乏组织保障。

由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短,企业文化的各要素不规范、不健全、不完善,大部分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加之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致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企业凝聚力迅速下降,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错位,从而无法用企业文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致使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动力,导向力,凝聚力和方向性等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未被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科学规律加以重视和应用,职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轮空。

2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对策

2.1中小企业需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能否在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关键看思想观念能否尽快由传统人事管理理念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管理者必须树立全员人力资源观,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在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个组织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整体的情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打造人力资源的优势,进而维持组织的竞争优势,是组织持续成长的重要法宝。因此,企业要始终将员工放在核心的位置,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体,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把企业所有成员都看作待开发的资源,挖掘人的潜力。

树立“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念,形成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企业领导者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力、不惟身份,把人才作为最重要、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来对待。按照“吸引、甄选、任用、考评、引导、培育、激励、保障、留住”人才的职能模块,共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贯彻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新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人力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而不是

成本,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要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收益。

2.2中小企业需要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在谈及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的优势和特点时,万万不可忽视人力资源的投资,特别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保值或者增值。尤其是像中小企业目前所处的这种状况,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学习型组织是非常必要的。中小企业应重点加强企业领导的领导能力培训、员工技能培训、企业团队的合作能力培训。加强员工的培训,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系统开发管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中小企业应注意对员工的人力资源投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其次,建立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对培训过的员工,要给予报酬上的激励和职位升迁的机会。

给人才以提升的空间,不遗余力培养并留住核心人才。核心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必需的,企业的经营者必须确定哪些人最适合自己的企业,一方面其能力要达到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员工要有提高能力的愿望,再就是员工要有上进的潜力和学习的能力。经营者要给员工锻炼的机会,通过多样化岗位培养,使员工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和经验。经营者对年富力强的员工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帮助承担起经营管理的职责,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发展壮大经营者的企业,免除经营者事必亲躬的劳顿。

2.3中小企业应该建立丰富灵活的激励手段

激励的形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本着效率优先,绩效挂钩,拉开距离,充分激励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薪酬分配体系。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人力资源进行准确定位,包括个人素质、能力、业绩以及对企业的贡献等方面。全面、科学的考核和公正的评价,一方面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氛围,激励员工奋发图强;另一方面能及时的发现企业的优秀人才。此外,要结合使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而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不可否认,薪酬和福利仍是每位员工参加工作的第一需要。但他们绝不是完全为了这些而工作,而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公司应提供在同行业中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完善多重激励机制。除了工资外,可以提供住宿、保险、年终奖金等,过年过节发放福利,环境比较恶劣的车间工人可以给予适当的环境补贴。根据员工在该公司的工龄及学历、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等的不同,在同级员工的工资上也应有所区别。其次,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工作表现突出,各方面都优秀的员工可以提拔做主管或是部门经理,工厂里较基层的管理岗位,可以采用由员工轮流担任的方式进行,并且在工资上也应有所体现。

2.4企业管理者需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应努力构建知识共享体系,打造学习型组织。现代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中小企业应该首先营造良好的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制度和文化环境,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知识共享体系。要建立“人人都可能成为知识的提供者、知识的加工者、知识的使用者”的企业制度和文化氛围。相对于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大型企业在大学申办的课程一般更注重实践,更加注重问题解决能力。

企业必须树立现代“共赢”的价值观,兼顾所有者利益和社会利益和员工利益,并以此作为指导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宗旨。对于所有者而言,只有树立“双赢”的价值观念,才能摒弃不适应时代不适应经营不适应发展的落后,陈旧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自觉接受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自觉地了解,尊重和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保障员工的权利和权益;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感是企业取胜的法宝。

3结束语

中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包括公司高层管理者在内的全体成员行动起来,认真组织实施企业制定的各项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把选人、育人、评人、用人、留人等工作做好,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总之,只有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策略,以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服务,中小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StephenP.Robbins&Mary Coulter(Seventh Editio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2】Gary Dele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8th ed.Copyright 2000 By The

Prentice Hall,Inc.

【3】 Lado,A.A.,Wilson,M.C.,Human Resource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a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ive [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4.

【4】 雷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著,

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林泽炎等.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J].人力资源开发,2004,(6).

【6】 张小华.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

(17).

推荐第9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09-5-12信息来源:

[摘要] 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特征,结合目前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策略及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措施。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互动的关系,给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加快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几年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发展水平层次不齐。2003年,科技部针对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开始推广基于互联网的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强调通过网络环境下ASP的服务平台为小型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支持,增强区域企业群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基于ASP模式的咨询、监理、培训等公共服务,帮助小型企业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但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遇到了很大困难。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2.资金短缺。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3.市场信息识别不准。信息从广义上说是一种市场行为,遵循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企业识别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却需要匹配各方面的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投入。有的企业在信息识别上存在的问题有:(1)信息搜索的定位不准,导致有价值适用的信息疏漏,无

用的信息消耗大量的智力资源;(2)信息识别系统不完善,导致各层面管理决策缺少翔实的重要信息;(3)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程序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信息的时效性大为降低;(4)各层次管理者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信息价值未能有效挖掘;(5)企业自身的信息保密程度不充分,导致企业很容易流失商业机密信息。

4.信息记录不健全。信息的外在体现形式是文件资料或是记录,记录可以提供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活动,企业信息的主流也应该留有记录。有的企业在信息记录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信息流管理的过程没有形成记录,对重要的资料和信息靠回忆录;(2)信息记录没能规范,使信息记录在具体实施时,存在漏项不全面等问题;(3)信息记录的贮存,标识等基础工作不健全,未能按记录控制程度实施。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引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要组织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培训班,使管理者了解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要通过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分析,使企业真正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各级政府在政策上也要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支持,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政策调控上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是首要问题。系统建成之后,需要维护、升级、改造,管理过程中还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包括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养,其中,前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开发的成败,而后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次,可以利用现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第三,扶植建立信息服务机构。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及今后的运行,一定要有专门从事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以解决企业在应用中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一起,把地方上和行业内有技术、有能力、愿意为纺织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组织起来,形成纺织信息服务体系,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对加速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一个体系”的工作目标,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政府还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通过整合多方面资源,强化纵向职能部门的联动互动,形成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投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五、结语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的中小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便快速完善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商场现代化》 2007年第15期

■ 姚驹杰

推荐第10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繁荣和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影响了中小企业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融资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成为我们研究解决问题新的突破口。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逐渐好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逐步释放增长潜能、推动科技进步、孕育新的增长引擎、缓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97.3%,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过8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利税占50%。中国发明专利的65%、企业技术创新的75% 以上和新产品开发的80% 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①。但从现实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企业规模限制、体系不健全、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影响着企业的成长壮大;而中小企业资金筹集渠道狭窄、门槛较高、融资难、成本高等因素,也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这无疑首当其冲使其丧失发展动力,最终也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称,近几年来金融主要的投资投向了固定资产和基建,投资进一步强化挤占了大量的民营企业需要的资金,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融资难变本加厉,情况不乐观②。对于全国众多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当下反映最强烈且最突出的问题。

1.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内源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还严重不足,并且目前我国关于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方面的官方数据很少,说明内源融资不被重视。

2.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难以拓展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是随着新融资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首批8家公司上市,目前(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数量为732家,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406家。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发展较快,但它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发挥的作用却非常有限,只解决了部分高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几乎与之无缘。与我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数量及其融资需求相比,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的融资可谓杯水车薪。

在债权融资方面,目前仅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公司债券,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发行要求。

3.银行信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如果贷款的请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形成融资缺口。而事实正是如此――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获得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目前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

4.民间融资受阻且成本高

民间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正规金融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但其运用却受到较多限制。目前34万户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的中小企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但从业人员20人以下的众多小微企业,存在的困难仍然比较突出。大企业拖欠小微企业货款时,小微企业敢怒不敢言,于是带来一系列问题。民间融资往往还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地域空间,难以满足跨地区、大规模经济活动的资金需求。此外,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都没有确立民间融资的正当性,民间融资大多处于地下或半公开状态,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融资存在一定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阻碍了融资

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经营管理问题、不健全的财务制度以及糟糕的信用体系造就了融资困难的关键内因。

首先,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不仅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埋下了伏笔,而且也会抑制正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甚至成为股权融资的障碍因素。其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在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方面意识薄弱、手段单一落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规范严格的制度体系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以致财务舞弊严重、融资决策和融资创新能力差、资金运用缺乏科学严密的规划、存货及债权债务管理控制不足等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十分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造成了中小企业平均盈利不高的现实,而且在收益分配方面,中小企业往往注重当前利益分配,长远考虑不够,以致中小企业内部融资非常有限。再次,中小企业信用文化缺失,整体信用水平较低。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中,虽然大企业所占的存量较大,但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要高出大企业很多。长期以来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中的不诚信现象,使中小企业整体的信用形象大打折扣。最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严重。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和财务信息,是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投资或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信息不透明则会阻碍企业的外部融资。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信息披露,二是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所披露的信息在充分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相关性等方面还比较欠缺。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小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2.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2010年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就现有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平台来看,中小企业板的运作和主板市场接近,上市条件要求仍很高,“中小”的特色并不突出,而且交易的品种极其稀少,主要是股票现货交易。而创业板本身蕴含了较大的风险,我国创业板市场又刚刚起步,鉴于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对创业板发展过程中的把关还相当谨慎。创业板上市条件虽然较中小板更宽松了些,但也强调了净利润、企业规模、成长性等条件,“门槛”依然相当高。创业板的上市要求有利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对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但规模小的企业几乎排除在外。

3.信用评级和担保系统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切经济交易的基础,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更是如此,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因素。中小企业可用信用资源缺乏,银行难以获知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因而导致不愿放款。

首先,完善的征信体系和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有关信用方面的立法还不健全,信用管理十分薄弱,我国独立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征信以及信用评级机构还很少。其次,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发挥的作用有限。信用担保制度是银行贷款业务中降低银行风险、保障银行债权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是许多国家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通用做法,目前全世界约48%的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从现有担保机构整体来看,其自身发展仍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缺陷。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担保机构资金少、所提供的担保品种单

一、担保机构缺乏充分的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方面的专业人才欠缺等方面的原因。

上述种种问题的直接后果就是,担保机构难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广大中小企业仍然难以得到有力的担保支持。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就目前国内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根治,也非某种单一的方法能够解决,解决这一问题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政府等多方的努力和配合下,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

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缺陷和固有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还得从中小企业自身入手。长期性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的操作逐步替代了以往应急性、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围绕着专、精、特、新加大投入,以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改善经营管理,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通过改造增强企业后劲;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各项财务制度与规范,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与法律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加强自身财务水平,讲信誉、守诚信。只有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银企关系,才能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鼓励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

政府从政策配套的角度,鼓励支持给予实体经济实质性帮助的金融机构。经济发展面临的下行压力虽然在缓解中,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凸显,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快,推动股票市场、企业债券的借款,并推动IPO上市的融资及保险市场的融资。另外一个就是众筹市场,与网络市场有关,还有就是各种专利抵押,各种保理的抵押等等。

3.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

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研究出台继续支持的政策。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规则建立者与管理者,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大环境,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第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工明确。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中央政府要引导建立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整合相关的资源,协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地方政府要做的是如何聚集本地的金融资源,通过金融工具、扶持政策等倾斜产业,实现地方经济的理性繁荣。第二,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根据已经制定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以及《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尽快推出相应配套法律,例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等相关配套法律,全面促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这一系列的政府措施和政策,旨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展其融资渠道,通过政府主导进一步完善宏观市场环境,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创新、升级的温床。

4.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加强政府专项督查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搭建平台,将所有细化的优惠政策和企业所接受到的实际帮扶情况,全部在平台上公开,通过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敦促各级政府尽快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并派出强有力的专项督查小组,真正地贯彻实施惠企措施,加强监管、评估、追踪、反馈,减轻企业负担。

5.大力投入创投引导资金,带动各方资金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扩大中央财政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的规模,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引导资金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并带动各方资金特别是商业资金用于创业投资,完善竞争机制,优化市场创新资源配置,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处于成长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京东方液晶面板的模式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企业到一个地方建生产线,首先要求当地企业认购增发股,然后把融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生产线上去。

注释:

①李子彬主编.2009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国际化经营[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年.3-5页.

②第十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暨2014金融街论坛.

【参考文献】

[1]王小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36).

[2]中小企业筹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

[3]陈艳,张明悦.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3).

[4]熊凌峰.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J].会计师,2014(7).

第11篇: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文化建设 研究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在大企业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都受到严峻的威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文章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中小企业为出发点,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突破口入手,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阐述了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已在一些中小企业初显规模:一些中小企业纷纷概括出本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战略,并且开始采取措施,力求尽快的把它们变成全体职工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小企业,则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扬弃,在中小企业文化上进行更新和深化,力求用崭新的中小企业意识来培育职工;一些新建的中小企业,更是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旗帜鲜明的提出本企业的经营哲学、发展战略、企业精神;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高技术中小企业,针对知识密集、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特点,普遍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视为中小企业的灵魂和生命。我国中小企业类别众多,各类不同的现有中小企业都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在这里只分析国有中小型和私营企业文化。

1、国有中小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组织结构等级分明。等级是组织中各种关系的矩阵,在国有中小企业这样的社会群体中,一层层关系按等级排列起来便形成了国有中小企业特有的组织结构。人与人之间被严格定位的称呼清楚的反映了国有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层级,某人是否被称为“厂长”、“主任”、“书记”,还是“师傅”,这些都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它代表着每个人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而每个位置又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现实中“尊重领导”往往培养了一种专制作风。一些领导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待人处事盛气凌人,工作上缺乏民主作风,容不得不同意见。“尊重领导”的需要使得工人和领导各自安然接受自己的角色:领导决策,工人服从。

(2)行政管理官僚主义。层级和领导与工人的分工的不同造成了管理作风的官僚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情理法,法是死的,人是活的。问题处理不按正常程序叫做“例外”,人员提升不按正常规定叫做“破格”。因此,国有中小企业中的管理实际上常常依靠的是传统文化中不成文的规则。所谓“公章不如熟面孔”,这种现象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削弱了规章制度的作用,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种官僚作风也影响了上下两级的沟通,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也不能上传。厂级领导很少下车间,工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是常事。

(3)人际关系以和为贵。儒家学说强调“和为贵”。以往的职业终身制也促使人们十分注重搞好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这种思想在一部分职工中,尤其是中老年职工中很有影响。“和”是解决矛盾冲突的原则。“和为贵”的思想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但另一方面这种思想会削弱规章制度的作用。从管理者和工人的角度看,和谐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热情,但追求和谐的负面结果往往是追求平均主义,劳模轮流当,奖惩不明,好坏不分,人与人之间无原则的迁就,大家只追求结果的均等,而不讲贡献的大小,拿原则作交易,这严重影响了好的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打破无原则的人际关系,将是国有中小企业文化重塑的重要内容。

2、私营中小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多向作用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中小企业文化的核心。私营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就在于获取利润。这种价值观决定了它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的市场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风

险观念、效益和效率观念,以及为了实现利润而采取的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同时,私营中小企业主将合理合法的灵活变通的经营策略、经营手段与行贿送礼、腐蚀拉拢、偷税漏税等不合法甚至非法的经营手段融合运用,却有破坏着公平竞争的原则,败坏着社会的风气。这种多向作用的中小企业文化,呈现不定型的动态,急需社会主流文化的引导。

(2)多元化的人际关系。中小企业主和职工之间既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又是“老板与伙计”。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使得私营中小企业文化中的群体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多元化的状态:利益与共形成平等合作的气氛;存在或强或弱的人身依附关系,而且有强烈的血缘观念、地区意识、裙带关系;具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中小企业主很少考虑下级和工人的意见,辞退工人简便,进出自由度大。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反映了私营中小企业同时兼容了家族观念和地区意识,追求利润目标和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中小企业文化呈现着混合色彩。

(3)双面刃的组织结构。私营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特征主要有:企业机构精干,管理层次单一,脱产人员少,中小企业主集权管理,办事效率高,风险系数也高,同时,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易发生侵犯职工权利、伤害社会效益的反文化行为。同时,这类中小企业文化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层次差距大、自控能力差、不规范性强等特点。

二、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虽然中小企业文化己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但我国在中小企业文化上的自觉建设方面还处在初始阶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中小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小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受到来自各方面复杂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的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劳动力素质偏低等原因,要构建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我们面对较大的困境,难点颇多。

1、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影响

一位文化研究者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是一笔巨大的资源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这些“包袱”主要有如下一些惰性思想的影响:存在“大一统观”思想与实行行政化管理,自从秦始皇建立起高度统一的这样集权国家以后,“大一统”的幽灵便在华夏大地徘徊了两千余年,整个社会围绕政治轴心运转,即使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观念非但没有绝迹,而且进一步得到了强化由于管理模式上的“大而全”、“小而全”,使中小企业患有各种常见病:如中小企业内部各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手续繁多,信息流通慢;在思维方式上,一味强调“尊经”、“尊圣”、“法古’,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发挥和多样化的追求,造成死板僵化的文化格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宗法思想对中小企业文化的渗透之深,影响之大越来越明显的成为中小企业现代化的阻碍力量。上述传统文化在现实世界中,到处可见到其影子,对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进步产生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2、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制度规范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缺少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以至在构建中小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文化的认识失之过宽,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认为在现阶段还不宜推广;有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文化的认识又失之过窄,认为增设文化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就是中小企业文化,于是热衷于办剧团、成立运动会等等;也有的中小企业把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看得过于简单,认为提出几句响亮的口号作为中小企业精神,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行了,满足于表面文章,不愿花大力气,下苦工夫。这也是目前重塑中小企业文化必然遇到的问题。传统文化过于重视人伦关系,

也造就了我国中小企业文化严重轻视法制的缺陷,在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中,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个人说了算的非制度化现象相当普遍。

3、领导者素质有待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从体制外到体制内逐渐发展壮大,向社会证实了他们的能力、魄力、胆识和才气,并有了今天在国民经济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不同时期的中小企业家所处的体制背景、政策环境、机会与挑战各不相同,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素质也差异万千,但纵观他们的创业历程,却可以从中寻出许多共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使得他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中国企业界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然而另一方面这个企业家群体却仍然不够成熟,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昙花一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成为我国企业界的一大特征。很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家业绩曾经无比辉煌,后来却日渐陨落,在为他们扼腕痛惜之余,我们也发现固然影响企业的成败有很多因素,甚至是很偶然的因素,但中小企业家们自身的某些特点却也是导致中小企业创业者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

三、建立中小企业文化的对策与措施

1、吸收传统企业文化精华

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文化思想,其实质是伦理文化、道义文化,主要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利害冲突。现代中小企业的价值观应是义利并重,守义取利,即在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或追求利益最大化。前者是对中小企业“义”的基本要求,后者则是利的集中体现,二者的统一则是现代中小企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经营方针采取“诚信为本”、“薄利多销”,即通过树立“诚信无欺”的经营信誉来赢得顾客,以“薄利多销”来增加利润。“诚信为本”的中小企业信念也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中小企业道德的核心。传统的中小企业信念体现在中小企业道德行为上,就是“价实、货真、量足、守义”,这既是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中小企业行为准则。价实,是说商品价格,历代把“口不二价”作为经营者之美德。货真,是说商品质量,就是说经营者必须对消费者负责,保证商品质量。量足,是说商品的计量足,这是经商者的美德。守义,是谈经商作风,也是一种中小企业风尚。

2、追求中小企业崇高目标,实现中小企业价值

许多中小企业在确立中小企业目标时把矛头对准竞争对手,争取成为行业中的龙头老大。然而,如果目标只限于击败对手,仅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因为一旦目标达成了,心态就会转为保持现在第一的地位便可。这种只想保持第一的心态难以唤起建立新目标的创造力和热情。真正的中小企业家比较在意自己内心对“卓越”所定义的标准,而不是“击败其他所有的对手”。

中小企业经营者不仅要确立中小企业目标,更重要的是让组织上下都愿意为中小企业目标奉献力量,并让这样的努力持久不懈。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的工作是与这一崇高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中小企业的雄心是正当可行的,它不是公关惯用的华丽词藻,也不是鼓舞士气的夸大宣传。共同的目标会唤起人们的希望,工作也就变成是在追求一项蕴含在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之中,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

3、造就中小企业家队伍

著名经济学家熊波特将市场经济看作是企业家经济,并认为企业家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体,如果这一命题成立的话,我们当然也可以说,中小企业家是现代中小企业文化的主体。因为,现代中小企业制度及其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中小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中小企业文化。而中小企业家在中小企业文化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中小企业家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历史赋予当今中小企业家的任务,不仅是做创造物质财富的“发动机”,而且要做中小企业文化的开拓者,

要善于运用文化手段去塑造中小企业形象。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要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改革,为中小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思强: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2(5).

[2] 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秦梦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建方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2).

[4] 张毕西: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4(1).

第12篇: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答辩序号:1516053

目 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 1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 2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 2

(二)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 2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 2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一)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理解存在偏差 …………………………………………… 2

(二)忽视企业成长阶段,盲目建设企业文化 ……………………………………… 3

(三)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4

四、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4

(一)坚持因企制宜,构建实效文化 ………………………………………………… 5

(二)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特色文化 ………………………………………………… 5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 ………………………………………………… 6

五、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将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潜移默化整合到员工日常工作中,这是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本文试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的综合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崭新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的特点,表达了一种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它从更高的点来研究企业管理,寻求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与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核心地位的确定,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管理,将带来企业高效率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作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自身,同时会对企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尤其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学者E·麦克纳指出:“人力资源的真正关注点就是组织文化,以及它的变革和管理。文化与组织战略、结构紧密相连,并对员工招聘、选拔、评估、培训及奖励等均有影响。”这个观点接触到了企业 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的实质内容。因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但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也要使群体组织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那么,就必须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目标,在个人与组织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能够担负这一任务的就是企业文化。同时人力资源政策本身也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强度。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承担行政事务工作,还要更加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力求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企业文化论者把组织看作一种文化,总结卓越企业的八条文化特征就可归纳为:行动至上;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为本;价值观念;本业为主;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这既是企业文化运用于管理的目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二)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也逐渐从单一的职能管理向综合管理演变,企业的战略落地也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支撑。一方面,企业要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也必须围绕着战略落地进行设计和运营。此外,企业核心资源日益知识化,使得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的“主动性”资产,使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并不是“服装、口号、徽标”等一些脱离企业管理实践而发生作用的纯粹精神号召,而是一种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为基础,在长时期实践中形成的综合性人际关系氛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公平适度的报酬、友好合作的工作环境以及个人长期职业发展的机会,同员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这样,企业和员工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契约关系:企业为员工提供种种经济和非经济的福利,员工则贡献出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这种互惠合作、相互信赖的关系,即是企业文化产生的土壤。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理解存在偏差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在国内得到认同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很多企业文化观

念和思想都没有得到共识,从多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窥见出我国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理解的混乱状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结构、影响因素、产生条件、产生模式、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偏差,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时出现了种种问题。我国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研究企业文化的时间不长。企业文化理论从出现到目前,也不过三十年的时间,发展不是很成熟。而我国对企业文化研究的则更晚一些,真正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原来我们并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因此也就谈不上去认真探讨企业文化的问题。所以,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就可能不深刻,不深刻就可能有差异,有差异就统一不起来,因而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能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二是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引进不成功。我国目前流行的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国外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及内容,存在着不同的流派,但是我们在引进该理论时并未加以区分,因而造成了国内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认识偏差。

三是研究人员的基础不同。我国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员,有的是经济学界的人士,有的是哲学界的人士,甚至还有文化界的人士。这些来自于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士,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理解和信息来源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差异。

(二)忽视企业成长阶段,盲目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执行力,一方面因为企业对务虚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企业也对企业文化在实际中能发挥多大效用存在质疑。对于第二个方面,我们首先要明白两个问题:企业文化对什么有用?其衡量指标是什么?

我们知道,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反之,则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既然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那么衡量企业文化优劣及其作用的大小的指标,必然包含企业经营业绩这一方面。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哪些?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而言,影响其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事实上,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

会、技术和法律等;内部因素包括战略、组织结构、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国内企业从生存能力、规模、效率、管理和无形竞争能力等方面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优秀企业具有较大差距。根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5岁。很多中国企业遭受“幼年夭折”,而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为市场业务拉动增长型企业,处于企业成长的第一阶段。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在于外部因素(如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和内部因素(如战略、市场、人力资源等)而不是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为什么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战略制订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原因在于,对中国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并非是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与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收效甚微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还不如多制定些战略、制度,多进些公关活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促进良好经营业绩的产生,但是,良好的经营业绩却不必然由优秀的企业文化而来。

(三)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领导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权力和个人魅力,使他可以通过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行为,强行使员工接受他的意志和理念,以及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他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接受并模仿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因此,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正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领导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才忽视了员工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被广大员工奉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员工在企业中占绝大多数,他们是企业文化主要认同者和实践者。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员工的普遍认同和主动参与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色,在海尔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将创新文化体现在各自平凡工作的实践中的模范人物。正是由于这些平凡员工直接实践和体现着海尔的创新理念,才使得海尔的创新文化在企业得以建设成功。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达到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因企制宜的原则,采取妥善措施,提升企业文化执行力,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普及,充分发挥员工主体作用。

(一)坚持因企制宜,构建实效文化

针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和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人、财、物和建设内容上会有所差别和侧重。必须以企业的成长阶段为基础,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现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建设企业文化。

一是完善机制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统筹规划、系统实施。在国有转制企业中,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共建企业文化的体制;在合资和独资企业中,可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机制,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更能被投资商、公司领导及广大职工所接受。企业的各个层面紧密结合,互相协助把企业的各种理念规范物化企业的各种文化,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是要营造管理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滋生发展的土壤,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维护,有容纳企业文化同时又能反映企业文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根植于这样的土壤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借鉴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和国外先进经验,吸收先进的管理文化,因企而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借鉴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要联系自身实际,要有选择,不能一味模仿。

(二)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特色文化

先进文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先进文化。对企业来讲,创新意味着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否定自我,这样,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一是要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很难找到立足之地的。西方世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培育了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使冒险、创新成为民族的心理特征。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缺少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宣扬的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

所以谁也不敢冒尖,人云亦云,随大流,成了行为的准则。而现代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开拓、创新。敏锐的市场反应,极强的创新能力,果敢的开拓精神,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是要倡导个体创新。企业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它的主体和中心是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而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成为这个时代支配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当努力创造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不断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踏上一条更加辉煌的创新之路。

三是要提倡团队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依靠个人能力、个体创造来实现,更是企业所有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的文化创新应着力引导、营造、开发一种与知识创新相适应的氛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知识资源形成最佳配置,推动团队协作创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并获得最佳效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

“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的薪酬设计上与企业业绩相联系,并对业绩之衡量不仅是以单纯的数字为标准,而要更注重员工的潜力以及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员工给予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力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是明确并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表明,执行力需要一个明确目标。只有当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让员工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前途和方向,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二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要形成团队强大的执行力。正如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但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

三是重视员工,发挥其主体作用。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领导个人无法代替员工整体。个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努力实践无法代替企业整体的实践。重视员工,发挥员工主体作用可以从改革用人制度,合理选用人才,树立企业英雄等方面入手。

四健全民主制度,让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企业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员工,让广大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这样做有助于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五是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企业要尊重和关心员工,在工作上理解和信任员工,经常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时时刻刻把他们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他们分忧解难。只有这样,员工心中才会装着企业,才会真正关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

五、结论

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一个企业只要能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一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坚,企业文化修炼,蓝天出版社, 2005。

(2)陈维政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4。

(3)孔祥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硕士学位论文],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10。

(4)张仪华,浅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活力, 2007。

(5)欧绍华,刘志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与思考,中外企业文化,

。 2010

致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13篇: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 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 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 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我国区域经济按 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 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 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 经过 20 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市 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 WTO 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民经济以年均 10%--11% 的速度增长, 超过全国平均 2 个以上百分点, 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65%以上, 人均 GDP 达 1700 美元。这一地区形成 3 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 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 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 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 4 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 7000 亿元人民币,五大标 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 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 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 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 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 东北地区制造业 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 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 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

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 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 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4、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 向东部地区流动, 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实现, 尽管国家在前几 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三大地带经济 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 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 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 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 仍在继续扩大。以西部的 GDP 增长速度为 1 相比较,1998 年东西部比为 1.43:1,2002 年 扩大为 1.57:1。人均 GDP,2002 年西部约 600 美元,东部则为 1700 美元,东部约为西部 的 3 倍。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 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 其地理位置优势, 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 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 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 差异。 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 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 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 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 实。

2、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 90 年代末西部大 开发战略的实施, 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 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 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 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 农村人口过多, 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 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 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 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 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

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 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 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 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 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 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 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 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 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 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 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 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 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 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 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 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 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 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 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 融合。

5、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 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 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 展雪上加霜。

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使 本地经济发展和 GDP 增长的最优选择,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 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 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 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 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 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 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 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 实现共同富 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 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

第14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第19卷第1期Vol119 No11JournalofXi.anInstituteofFinanceandEconomics2006年2月Fan12006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贾宗武,郭西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陕西西安 71061)摘 要: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实,已严重影响企业的继续发展,应当引起管理当局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06)01-0079-0

3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活跃会计报表审计的形式化。市场,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2.财会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政收入,进行创新探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才严重短缺,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发展中也各企业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其中:有的空岗缺员,无暴露出不少问题,财务会计管理不到位就是其中一法实现内部牵制;有的在岗财会人员素质低、能力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企业和管理当局的高差,无法做好其本职工作;有的财会人员是低薪聘用度重视。的兼职人员,主要是单纯完成记账、报账任务,应付税检部门了事。如此等等,很难保证企业财务会计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工作的质量,也根本做不到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检查和分析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在这些企业中,财务管理是盲目的管理,(一)主要问题会计核算往往是搞形式、走过场、应付对外报表的,1.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没有发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均名不符实。由3.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由企业聘任的作为本企业员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可以有工的会计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负责,而人事、工薪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企业内部财务会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权利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计管理机制,而只是局限于少数人员单纯地进行记致使会计内部监督程序形式化。内部监督是按照企账、算账,应付外部报账的需要,财务会计工作的/管业决策者的意图监督,而不是按照会计法规监督。理0效能根本无从发挥。企业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执行者主要是注册会计4.会计造假、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师,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虽然经过了业务理论考试,由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财但其综合素质、尤其是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仍与从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事该工作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此外,注册会计师行业财会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有些企业无视国家的业的恶性竞争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共同促成了被法规、原则和制度。乱搞非法筹资和非法投资;乱挤人们视为最公正的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对企业财务

X收稿日期:2005-09-05作者简介:贾宗武(1955-),男,陕西合阳县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教授;郭西强(1964-),男,陕西大荔县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79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乱摊成本费用、乱调账目;乱发工资奖金、乱分配红2.规范会计服务市场,成立会计服务管理公司会计服务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会计公司)应由地利;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非法目的而在会计凭证、账方政府负责组建,作为对社会财会人力资源管理并目上故意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者。尤其负责向社会提供财会工作服务管理的专门机构,也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种种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还是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提供财会专业人才,从事财大有禁行不止之势。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我国正常的务会计工作服务的唯一合法组织。凡是准备求职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会计秩序混乱,而且也影响了中财会人员都可以到会计公司申请注册登记。财会人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员在会计公司注册登记要经过从业资格水平的考核(二)原因分析与等级认定程序,凡经考评认定了专业等级的人员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便可注册登记为会计公司人才库的成员并作为公司述问题,其根本原因有二:人力资源储备,等待公司推荐工作。这样,会计公司第一是社会因素。由于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不完便掌握了当地全部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的资料。各企善,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缺乏及时的指导与严业、单位需要财会人员可以直接到会计公司选聘,对格的监督检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放任自流,使违于用人单位选定的人选,由会计公司与用人单位订法、违规行为有机可乘。立协议,明确议定聘用时间、担任职位以及费用标准第二是企业内部因素。由于管理人才短缺而制等。被聘用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其应聘之后的工作质约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没有懂得量,应由会计公司对用人单位负责;会计公司按议定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科学管理知识和一定组织能力的的收费标准定期与用人单位结算服务费用,作为会管理人才,是难以把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做好的。计公司的业务收入。而会计公司所荐人员个人的工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和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薪、奖金、保险等,则由会计公司根据被荐人员的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两格等级、所任职务及其工作业绩等多方面的具体情个重要因素,比较而言,前者又对后者具有重要的影况予以确定并负责支付,同时就此由会计公司与被响作用。即: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必然会引导、聘人员签订合同;被聘人员的职责业绩要受用人单促使企业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企业也必然会自位和会计公司双重评价,并且以会计法规标准进行觉吸纳和充实高水平的财会管理人才;相反,若财务衡量。公司对其成员可以实行奖罚制度,以激励公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对企业要求不严,就会导致企司成员严格执行财务会计法规、进行科学管理、努力业不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不注意吸纳合格的完成本职工作。会计服务公司实行独立核算,是具财会管理人才。由此可见,优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有法人资格、进行企业化管理的综合性服务单位,兼体制,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是当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有财会人才储备和财会工作服务的功能。各企业、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任务。单位聘用财会人员必须通过会计公司,不准擅自向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社会聘用非会计公司在册人员。3.建立/管理型0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对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属于/核 1.成立会计监督局作为国家实施会计监督的最算型0模式。事后算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权力机构财会人员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了的经济业务进行为了从源头上遏制会计造假,加强企业外部会记账、算账和报账,只是对企业已进行了的经济活动计监督,国家可以组建会计监督局作为专门负责对被动地反映和监督。因此,企业财会工作的任务就国民经济中各经济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是对企业的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以及财务成果进行检查和指导的常设组织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会计监事后核算,而无需进行财务预测及决策等方面的督的最高执行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履行对注册会计工作。师所做的审计报告的公允性和正确性进行巡回式再在/管理型0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下,企业财务会审计;对各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合法合规计工作的重点是放在富有成效的科学管理上。就是性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要采用现代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的科学性进行必要的指导。会计监督局隶属于国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地管理,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经济可行性、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院直接领导,在各省、市、地区设分支机构,其从业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80

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加0的条款,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决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取策奠定组织保证。决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素质的财务会计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被视为后管理人员是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果和质量勤服务性工作,财会人员也只是进行记账、算账、报的关键。他们既可以使那些原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账等日常会计工作,并不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基础差的企业迅速改变面貌,又可以使管理基础较财会工作及财会人员均不被重视。企业的一些重大好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经营决策往往是在没有进行预测分析的情况下盲目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做出的,由此造成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的现象屡见不用。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可以优化企业财务鲜。实践证明,经济可行性是对一切重大经营决策会计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效方案可行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率,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策必须由财会人员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5.建立严格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析,将分析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可以大大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按照企业财务预算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减少盲目性。指标的要求制定的旨在控制和规范企业日常财务收8.加强法制教育,建立执行财会法规保证体系支、物料及人工消耗、费用成本开支等一系列具体的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定额、标准、措施和办法。它是落实企业财务预算指差。自觉严格地执行国家的财会法规制度是中小企标的重要手段,并且对于会计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业财会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市场经济是行和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法制经济,合法经营、执法守法是企业的天职。向管6.构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系统理要效益,靠合法经营求生存、图发展是企业在激烈真实可靠、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我国的财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会、税务及有关经济法规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营成果,并据以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及时提供的准绳,中小企业只有严格执行财会法规,才能使企真实正确、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会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能否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参考文献[1] 刘志远,刘超.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信息的质量,是评价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津人民出版社,2001.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2] 于玉林.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优劣的重要标志。科学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可出版社,2002.以确保企业快捷、及时、系统、全面地向各有关方面[3] 罗秋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影响因素初探[J].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本企业及企业外部经济师,2005(3).各方利益关系集团决策的需要。[4] 谭志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问题与对策[J].辽宁7.财会人员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要制度化工学院学报,2004(3).为了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工作和财会人员在企业[5] 张红梅.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J].西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中,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6).要明确写进/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

员QuestionandCountermeasureExistingintheFinancialAccountingManagement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ofOurCountryJIAZong-wu,GUOXi-qiang(AccountingDepartment,Xi.anInstituteofFinanceandEconomics,Xi.an71061,China)Abstract: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ofourcountryplayaveryimportantroleinnationalecono-my,butalotofquestionsthatcan.tbeignoredhaveappearedinmanagementatpresent,especiallythefinancialadministrationisconfused,theaccountantchecksandcalculatesunureally,hasalreadyinfluencedthecontinuationofenterprisestodevelopseriously,shouldcausethegreatattentionoftheadministrativeauthorityandenterpriseadministrator.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financialadministration;accountingcalculate(责任编辑、校对:任燕)81

第15篇: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中小企业自建立之初就普遍缺乏品牌塑造意识,以致严重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没有品牌支撑的中小企业显得更加脆弱。文章在阐述品牌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品牌塑造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品牌;品牌塑造;中小企业

据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4300多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并还在不断增长,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就业渠道。2008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使我国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由于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倒闭,有自主品牌、招牌的企业在经济萧条中则显得与众不同。

一、品牌和品牌塑造的综述

品牌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其使用权、所有权、转让权等权属情况已经确定;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优化企业价值链,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途径;是产品、服务和企业显示市场高认知度、高影响力的招牌;是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群的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品牌塑造是基于品牌载体——产品和服务,建立系统营销活动的过程,即在动态地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基础上,借助特定产品与服务功能、特定企业及产品形象,影响和培养特定消费者心理,从而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显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一)品牌与利润

品牌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业生产能力,使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功能、管理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其价格虽然会比同类的非品牌产品高,但凭借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以及在品牌庇护下的产品或服务往往用涨价来显示其保值性的特性,还是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品牌代表一定的品质特性,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忠诚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使他们在制定市场营销策划时拥有较大的控制力,使企业不用参加价格战就能保证一定的销量;另外,品牌不可替代的差异化品质特性,能削弱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二)品牌与经营效率

品牌帮助组织存活和做会计记录,方便企业对各个产品进行管理,简化产品的操作或跟踪,优化企业价值链,提高运作效率,使产品和服务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的特性,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品牌是企业精神和文化的集结者,是企业对外形象和名誉的物质载体,品牌在市场上的高认知使员工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荣升出一种自豪感,乐意共同为呵护企业品牌做出更多努力。

(三)品牌与竞争优势

多元化品牌的企业通过实施背书品牌战略推出新产品,利用扎根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可以大量缩减营销成本;企业特有品牌资产的照护可以为新产品推出市场后的畅销提供法律保护,遏制竞争者的模仿,保证企业安全投资品牌并不断从品牌资产价值中获益;当市场趋向成熟,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时,竞争者无法模仿的品牌忠诚成为抵御同行竞争者攻击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保持企业在同行业市场中的绝对竞争优势。

(四)品牌与国家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言,如谈到“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人们自然地想起美国;说到“松下”、“索尼”,会想到日本;新加坡国际航空公司空姐的魅力和热情的服务,使旅行者联想到新加坡整个国家的浪漫等。对于国家来说,品牌体现了经济竞争的战略价值,是“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是国内市场的防坡堤”(经济学家厉以宁),反映了国家的形象和经济实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国际市场,出口扩张受其他国家的关注和牵制,订单减少;在国内,国外品牌早已侵占了我国大量市场份额,使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特别是制造类)困难重重。建立强势品牌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突围的重要出路,但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的创立列入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品牌观念匮乏

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对品牌作用认识不够,无限夸大品牌在购买行为中的作用,品牌策略仅仅停留在提高知名度及认知度上,缺乏市场调查,忽视脚踏实地的工作,虚化了品牌载体。二是有品牌,却忽视品牌管理。据上海迈迪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中有59.3%的企业没有

专门的部门管理品牌,较多的是市场部、管办还有总经办这样的部门来管理品牌;37%的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37%的企业进行了品牌定位;16%的企业对品牌进行了跟踪。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管理知识严重不足,简单的把品牌当成产品来经营,认识不到品牌给企业成长带来的众多益处。

(二)品牌运营管理不善

1、不善于利用品牌传播途径。过分迷信广告,使很多中小企业忽略用品牌核心价值来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不仅收效甚微,还增加企业营销成本,不利于品牌的健康发展。经历过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的消费者开始对广告产生怀疑。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时要在全面了解企业状况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定位。如三星集团借助汉城奥运会,利用巧妙、严密的策划宣传,达到巧投入、高产出的效果,跻身世界数码产业巨头。

2、缺乏科学的品牌策划。科学的品牌策划是中小企业从弱到强的关键。成功的品牌策划使产品形象更加鲜明,并与企业形象统一,为跨行业、多门类的企业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受消费者青睐的太阳神集团是我国第一家通过全面品牌策划,成功从一家规模不大的乡镇企业发展成股份制企业。

3、没有建立科学的品牌体系。中小企业往往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市场调查,在品牌文化、产品发展目标、经营理念、产品内容不清晰的情况下,就大肆包装,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面对激烈竞争,轻率使用一些只有短期效果最终伤害品牌形象的战术(最典型的是价格战)。据上海对500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表明,我国有83%的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第一选择是降价,而外国品牌提高竞争力的第一选择则是100%提高质量。

(三)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知名商标被海外抢注多达200多起,有15%的我国商标已经无法在境外申请注册。如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等。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目光,致使很多优质产品或服务的商标被海外抢注。

四、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对策

(一)做好基本功

品牌塑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是品牌从一般发展到强势的根基。品牌塑造从企业创始时就得要求旗下的产品和服务有恒定如一的良好质量,要求企

业有良好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注重企业精神和文化建设,通过宏观、微观的全方位调查研究,构建品牌主体文化,能灵活将外在文化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实现产品和服务、内涵和外表的统一。

(二)优化升级组织结构

企业创立品牌,就得将品牌理念融入到各个组织部门中,还要另外设置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指导品牌运营,围绕顾客构建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模型等,时刻关注和优化品牌,保持品牌的灵敏性和原则性;为品牌的不断创新提供可靠、充足的理论和实证依据,规避创新风险;构建品牌体系,优化品牌组合,实现企业品牌效益最大化。

(三)做好品牌决策

面对宏观、微观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品牌塑造中经常要做出一些选择,如创业初是做代工还是做自由品牌,困境中是做品牌还是做销量,这些关系到企业战略性的问题要求决策者做好决策,对品牌决策多加以研究,采取科学决策参与品牌的整体运作,关键时刻能结合当前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提高品牌定位的准确性

21世纪后,我国主流消费群的消费日益个性和多元化,个性化的品牌塑造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品牌定位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围绕目标消费群将品牌个性化。品牌个性向顾客表达品牌的自我功能,与顾客和潜在顾客进行感情交流,品牌定位则确定目标消费者,建立展示品牌魅力的品牌个性,把品牌自身的优势特征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是品牌塑造成功的基础。

(五)选择合适的品牌经营和营销策略

中小企业进行品牌战略时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与企业相宜的策略:

1、市场细化。竞争不断升级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市场,中小企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针对每个消费群体采取独特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如海尔集团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群的偏好、身份、地域等细分变量不断创新海尔产品,成功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

2、个性化。竞争的白热化使各个品牌从质量到品质日渐同质,使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越来越难。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经营时,不断优化发展品牌的与众不同,在竞争中出奇制胜。

3、建立区域自主品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成为国际品牌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选择缩小品牌目标并建立地区性(局部)品牌是更现实的品牌经营策略。产业集群使大量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同聚一地,群内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及产品功能的多样性,使整个集群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明显的配套性和互补性,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形成专业市场吸引客户。

4、开发农村市场。中小企业由于各方面“硬实力”限制,即使增强自身“软实力”,产品或服务入市之初也很难跟同类大品牌产品或服务争夺市场份额。我国农村人口有10亿,约占总人口的60%,开发大潜力的农村市场会加速产品向整个市场推广,为产品或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今相关中小企业就可以借助国家支持“家电下乡”政策,在扩大销路的同时,快速宣传自身品牌。

5、注重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品牌是整合营销传播核心,品牌整合营销将系统概念和方法运用于企业营销活动,将企业营销各方面、环节、阶段、层次、各种策略加以系统的规划、整合,使企业内外、内部上下之间、左右之间纵横成网状传播。开展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有利于品牌获得市场知名度,整合社会和企业资源,整合企业营销策略、长远规划与近期活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企业国际化营销。

6、注重品牌创新。创新为品牌注入新鲜血液,企业要不断地赋于产品或服务新的功能,一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从“软”、“硬”两方面不断地充实、赋予品牌新的内涵,不断吸引消费者目光。

五、总结

全球经济危机使我国经济实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制造群体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该时机转“危”为“机”,考虑将品牌塑造纳入企业战略规划,针对自身状况采用科学系统的品牌塑造体系,贯穿并指导企业的各方面,最终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燕,易华萍。品牌文化的内涵解读[J]。商业时代,2008(28)

2、尤楠。品牌个性的塑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3、张晓刚。WTO时代中国企业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4、周志民。品牌关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5、蒲焱。中小企业品牌塑造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6

第16篇: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前 言

Hamel等BPR专家认为:“一个组织应该将价值创造体系中的每项活动定义为一种服务;仔细分析每项服务活动,看其是否能成为世界最佳;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公司内部供应成为世界最佳的活动,就将其取消、外包或与他人合作”。

降低成本往往是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最原始的动机。由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往往拥有规模、专业优势、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这些都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企业可以借此获得较为显著的成本降低。“据美智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仓储协会2002年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状况的调查表明:有33%的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原因是降低成本,占第一主要原因,而专注企业核心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减化复杂流程、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分别占27%、24%、13%、3%。”[1]

国内学者王淑云、孟祥茹的《物流外包与管理》阐释了物流外包的机理,中国的物流市场现状,物流外包活动,物流外包决策分析,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绩效管理等问题; 郝皓的《基于制造外包的供应商协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阐述了供应商协同的相关理论、物流外包的系统分析、制造物流外包的供应商协同基本模式及实证研究、制造物流外包的供应商协同管理策略,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中国,中小型企业由于其数量多,比重大,类型遍布各行各业,对国民市场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中小型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重大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生产资料竞争日益加强,使得这些中小型企业无论是在管理上,生产上还是物流控制上,都在寻找最优的生存条件,以降低企业的生产劳动成本,增强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物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物流的外包活动的确能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也为物流外包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物流外包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物流外包活动对于中国现在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迟,经验不足,在发展上尚未成熟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中小型企业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看待物流外包,并不断的克服自身的问题。

第1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 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现状

物流业务外包是制造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运作。“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与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从节约原材料\"第一方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方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方利润源泉”。”

[2]

我国的研究表明,物流业务外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行物流外包的企业还很少。而且我国中小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经营规模小、经营面较窄、市场反应能力强、经济实力较弱等特点,并且认识到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外向型企业,使得它们在物流外包过程中,遇到了与其他类型企业所不同的影响因素。国家的市场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认识,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明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每一个经济个体企提供一个标榜的作用。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要求每一个企业必须与世界经济模式为导向,促成以世界经济同步。在物流外包以已经成为企业物流的主打形式的时代里,中国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着与国外企业相同却又有其特色的状况。

(一) 国内物流外包市场状况分析

“所谓物流业务外包,即制造企业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着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质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正在利用3PL(第三方物流,3PL)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物流外包逐渐被供需双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和需求方)所认可。在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的状况主要体现在:

第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看法。但由于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目前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但是,在市场经济大势的推动下,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

第2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第二,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物流企业,且发展迅速,但也受相关因素制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预测: 未来几年中国生产企业的物流量将有10%- 20% 的增长, 商业企业的物流总量也有12%的增长。2007 年社会物流需求规模增长15%以上, 物流总费用规模预计增长11%以上, 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以上。到2010 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1972 亿元, 并将每年保持20% 的增长速度。”[4]这说明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的潜力很大。但我国物流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和阻碍,使得其发展不够顺畅。

第三,我国物流市场呈地域性集中分布。以新兴经济核心圈为中心形成的物流布局将成为中国物流体系发展的核心部分和辐射中心。他们分别是: 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长三角物流圈; 以厦门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以及即将出现的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南物流圈和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部地区物流圈。这些物流圈将成为推动中国物流发展的有力支点, 以高效便利的运输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信息化平台, 以多功能配送中心为节点和专业物流公司为主导的全国物流体系正在从区域物流体系的发展中形成。

第四,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可达7.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在8%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上年略有下降。”[5]这些都证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二) 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状况分析

截止到2007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60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这说明了中小型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

第3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我国中小型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其物流外包的现状,中小型企业的物流外包现状主要有:

第一,制度和观念落后。总的来说,绝大部分企业内部员工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不够充分,使他们害怕自己的工作被第三方物流所取代而抵制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而且,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认识程度普遍还很低,在考虑到物流外包的情况是,大多数都采取相对保守的做法。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尚待解决、创新产业群还未形成等特点,它们的特点决定了其进行物流外包的必要性,但也使得它们更加小心的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沟通与合作。与生产销售不同,物流外包是一项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是完全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基础,凭第三方交单结算甚至由第三方代为收款,而这些对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说,在没有清楚了解物流外包服务公司和还没有建立确实的信用体系时,都会引起了中小企业的猜测。

第二,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物流外包举步维艰。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反映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数据却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对这个新行业未免会有所担忧和顾忌,不会轻易相信和接受。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内部管理不善也是物流外包失败的根源,目前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处理相应企业的物流时,不以服务为导向,仍把短期利润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甚至有的供应商为了赢得业务,在没有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之前,根据客户的要求即匆忙提供服务。尤其是在运输业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商务人员向客户口头承诺后,并未签订书面协议即转交操作人员,使得操作无章可循。再且,商务人员忙于其他客户,无暇对进行中的操作进行监控,导致操作失控,服务并非客户所预期,业务合作常常被迫中断。再且,第三方物流具体外包细节以及工作范围划分不明确,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物流服务供应商都知道某些程序对企业的重要性,但第三方物流公司却没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去完成,或者只是为完成而完成,并没有认真对待。

(三) 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必要性

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技术实力薄弱,不可能取得全面的竞争优势,只能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某一方面来获得市场优势。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多采用自营物流,但过高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在发展时难以首尾相顾,物

第4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流成本过高成了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项目,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的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外包成为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首选。”[6]

因此实行物流外包战略对中小企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物流外包有助于利用外包资源,促进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发展。无论对于刚成立的企业还是在稳步中发展的企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内部资源和充分借助外部的资源环境都非常重要,而物流外包正是在企业内部经济条件不足的时候,可以借助并提供优质服务的外部资源环境。国内的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利用物流外包,突破原有的资源“瓶颈”,获得了超常的增长速度。

第二,物流外包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竞争胜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用于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用于业务方面的车辆、仓库和人力的投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巩固和扩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迅速地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物流外包可以使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与企业自创的物流条件相比,物流外包企业可以提供更优质更便宜的服务。中小企业将物流外包到资源和服务价格相对便宜的企业,能直接降低企业的加工或制造成本。企业能从业务分离中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第四,分担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柔性。企业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取消了企业与用户双方各自独立拥有的库存和运输,从而分散了由政府、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促进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增加了供应链的柔性,使企业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5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二 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相对于国外起步较迟,社会经济环境还不够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以及企业的自身情况等原因,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社会环境上,均出现的不少问题。

(一) 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内在问题

1.第三方物流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中小企业认为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很难满足企业物流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也就难以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领导层没有真正重视物流,使得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没有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严重阻碍了物流业务外包的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事实上这种担心也影响了物流外包业务的发展。

2.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项目设计和系统评估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往往会认为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专业的物流管理技术人员,才会在物流上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因此会有意无意地抬高物流服务的价格或提供较差的物流服务,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而中小型企业确实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对项目的设计和系统的评估,这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难以培养和聘请合格的专业人员造成的。因此,无论在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是在于企业本身,均要认真对待并解决自身的问题,以达到互助互利的新局面。对于企业来说,更需要积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项目设计和系统评估。

3.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和评估能力不足

在中国现时的市场经济环境,不仅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太少,而且现有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也总存在作业速度慢,缺乏网络化物流服务,运营成本高,物流信息准确率和及时性低、服务内容有限等问题。而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在评估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能力时,不能做到预见性的选择和准确性的评估。而这些都会使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时,会蒙受一定的损失。

4.战略和资源整合能力不高

物流业务的外包往往会带来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再造,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将需要重新调整。面对市场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该怎样作打算,制定怎样的战略来应对,这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们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战略整合能力弱将导致

第6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失去意义,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战略整合能力强又将会影响到企业人事资源和业务的结构,造成内部人员不安和混乱。由于中小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读物之前大都以自营物流为主,在同物流企业合作之后,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了专业公司,这时企业原有的自备物流设施如车队、人员等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就会导致其被大量的闲置,这无疑会成为中小企业沉重的包袱。再且,企业物流外包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需要企业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整合。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5.物流外包可靠性风险的制约

中小型企业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企业的资本投资、管理、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一旦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出现问题,这些中小型企业在寻在其他物流服务代替商和解决双方问题时,会使企业的物流出现一个断层状态,这样会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物流外包的可靠性,增大了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6.客户满意度难以达到理想程度

当企业选定某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后,企业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又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使企业不能及时取得所需用户需要信息,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的生产和改进。中小企业将业务外包出去,希望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其企业客户的满意度。一般企业在为客户满意作出努力时,75%的投入没有产生效益,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使客户达到满意。从长期来看,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

(二) 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外部问题

1.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的初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小,企业管理差。国内物流业存在的较高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量个体、私营小企业加入到第三方物流企业中,部分新加入的公司办公设施简陋,人员素质较低,所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客户的需要。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许多小规模的物流提供商只注重追求利润而使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2.区域物流平台的不完善

区域物流平台是区域物流的载体,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它包括基础设施、物

第7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流设备和各种标准。这是一个整合了区域物流资源的物流服务体系,有了这样坚实的平台,就可以在成本和时间方面消除客户担心。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这样的平台或正在建设中,如各港口城市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也并不是完全定位在为企业物流外包服务。区域物流平台的不完善阻碍物流外包的发展。当前,我国物流领域还存在许多结构上、管理上和技术上的缺陷,体现在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上,为平台难以有效构建,或是平台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作为在这个平台运作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流通企业等经济个体想更好地发展物流,却往往苦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举步维艰。

3.国内物流信息化的不普及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第8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三 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有效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物流外包所出现的内部和外部问题,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时应,不仅仅要认真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还有认真考虑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克服物流外包所带来的缺点和存在的矛盾,发挥其长处,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

(一) 就中小型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的应对策略

1.正确理解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和仓储,能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满足中小企业的不同的、不断变化的配送和信息技术需求。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可以满足企业的潜在顾客需求的能力,从而使企业能够接洽到零售商。企业物流外包并不等于将企业内部的一切物流活动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处理,自主权仍在企业一方。中小企业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物流状况,确定是否需要将物流外包出去,物流外包能否为企业带来战略利益。在确定实施物流外包时,可以考虑将企业的薄弱环节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将经验丰富、有能力实施的环节仍留在企业内部,来保持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能力。

2.严格筛选物流供应商并作有效评估

物流供应商选择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能否在物流外包中获益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公司应该明确自己的服务需求,公司的战略愿景。而这些要求公司对自身的情况作深入的了解,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个详尽可行的远景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行业经验、信息化实力及人才情况等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确保物流供应商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并拥有与企业想匹配的发展战略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公司和物流供应商对于双方都有一个高度的认识和了解,达成一个互利共赢长远发展计划。当然,在达成最初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承诺时,公司还应该对物流供应商进行一段时间的考核,通过对比,绩效评估等考核方法对长远合作的进行可行性分析,决定最终的合作关系。在经行绩效评估时和衡量机制时,公司应该应该制定可行的评估标准和实行系统性的评估,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的更新和更改,以不断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创造更大的发展优势。

“企业的物流外包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合约的签订也只是外包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完成的活动经行考核,甚至包括外包决策,使每个步骤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供需双方自我正常的评估和定位、行为道德、相互信任和忠诚以及

第9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履行承诺是建立良好外包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7]

3.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随着企业的物流外包,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制约和员工的抵制,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物流外包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做相应的调整:如何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怎样的态度等。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致力于获得最佳合作伙伴,并围绕着这种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无缝衔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4.对物流外包进行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对物流活动进行监控是物流外包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中小企业在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合作过程中,一定要在“控制”和“放任”之间找到均衡点,既要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业务信息,同时也应当监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绩效。企业应当经常与其沟通,共同制定物流作业流程、确定信息渠道,不能认为业务外包了,一切就由对方承包,完全是物流供应商单方面的工作,而应当对物流外包活动进行恰当的监督和控制。在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风险,都应该和物流供应商及时沟通、协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5.强化专业水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的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中小企业通过要求物流企业的提高其物流服务水平,来提高其与客户之间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必须像管理企业其他资源一样对客户进行管理,做到像了解本企业一样了解客户,彻底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 就中小型企业外部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的应对策略

1.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中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企业对物流人才鉴定的机会成本过高,使得企业在招聘物流人才时不愿意聘用只持有各类相关证书,而没有物流实际工作经验或缺乏物流实际工作能力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更应该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符合自己公司的专业物流人才,使得人才具有专长的技术来为公司做更好的服务。

2.完善区域物流平台

第10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区域物流先进与否,从载体及其他基础设施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经济发达的国家物流业是相当成熟的,其从事物流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在发达国家,我们可以看见完善的高速公路系统、快速或者高速铁路系统、高密度的航空运输系统、宽阔的停车及装卸作业场所、大型自动化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中设置的高架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有标准化的可流通托盘、发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CIS系统等等。 这些都是高级物流阶段区域物流平台所应具备的物流设施环境。区域物流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作为与物流业发展相关行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在鼓励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流通企业积极发展物流经营的同时,更应在发挥现有的物流设施作用的基础上,规划区域物流平台发展,明确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同时应妥善协调好相关行业部门,做好物流平台相关设施发展的衔接工作,使物流平台达到系统化、集成化。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沟通和信息共享是物流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合作双方应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运输费用、运输计划、运输需求、生产计划等一些关键指标,同时,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时应做到互相保密,如果一旦泄露对方的商业机密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能够快速的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各企业之间的信任。

第11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 结

在全球正在掀起外包旋风的同时,物流外包在我国却还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费用惊人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让人忧心忡忡的。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企业蜂拥而至,如果仍旧保持现状维系大而全的局面,将很难面对来自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生力军,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应该以世界经济格局为导向,清楚看到国外优质的经济形态,转变观念,感知物流业务外包的迫切性,及时整合自身优秀的资源,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12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注 释

[1] 饶坤罗.论企业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http://www.daodoc.com/e/DoPrint/?claid=4&id=40432

[2] 黄世英.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策略探讨[J].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9期.[3] 邹凡英.企业物流外包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年15期.[4] 肖红,朱艳玲.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分析[J].当代财经,2007年9期.[5] 贺登才.2009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N].中国交通报.2010年03月11日.[6] 陈明明,莫佳.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年6期.[7] 郑艳艳,戴更新.企业物流外包相关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5年1期.

第13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参 考 文 献

陈丽平.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应对策略[N].长江大学学报,2006,(4).王淼等.中小企业的物流怎样外包[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9).黄世英.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策略探讨[J].经济理论研究,2007,(9).姚建凤.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4年,(10):63-64.陈明明,莫佳.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6).王淑云.物流外包成本的决定要素及企业的战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4,(07).李建民,鄢丹.物流外包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02,(12).郑艳艳,戴更新.企业物流外包相关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5,(1).苏选良,易伟义.企业物流外包的约束条件及实施策略分析[J].物流技术2004,(5).刘丽琴,卢卓.中国企业物流外包之道[J].现代物流,2006,(3).邹凡英.企业物流外包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15).管华,周磊.浅论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N].南昌高专学报,2004,(3).鲁德银.风险管理:为中小企业稳健成长保驾护航[J].经济师,2002,(6).陈牧.浅论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N].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陆阿妮.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3年,(5):29—30.

第14页

第17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9-4-22信息来源:

【摘要】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的生产经营系统。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对策建议: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完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创新人才的市场价值。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作用日益显现,日前全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约有1000万家以上,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60%左右,吸纳的劳动力占企业总数的7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军,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场所,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保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小,而且大部分都是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产品竞争力很弱,一旦外国同类或相似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这些企业都将面临破产和倒闭的威胁。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思想认识有误区

我国科研体系发展至今,可以说初具规模。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比较,甚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的科研能力并不低。然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拥有科技人员居世界第二位,而科技竞争力仅居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我国某些尖端技术比较先进,而生产技术相当落后;我国每年获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数量多,而转化率不足30%,大面积推广应用率更低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忽视了企业技术创新,由此造成科技与经济的脱离。究其原因,主要是把力量集中在主攻国威型科研项目上,片面追求“越高越新”,争一席之地;十分重视基础研究,而相对轻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的环节,即没有在技术创新上狠下功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缓慢。我们必须扭转这种局面,走出误区。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强弱不是直接取决于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能力,而是主要取决于它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不足有两个方面:外部激励不足与内部激励不足。外部激励不足表现为:产权激励失效和缺乏市场激励,主要是制度问题;企业内部激励不足更多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

产权激励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产权制度不健全,产权界定不明确。技术创新往往具有收益外部化的特性,其成果容易为他人共享。这种不明确的产权制度,不能为实施创新的企业提供激励,更无法保障创新的生产效率。

市场激励是指创新者通过市场机制使其创新成本得以补偿,并获取相应的创新收益。市场激

励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和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使创新成果无法达到规模经济,市场回报过少。

企业内部激励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对创新者缺乏足够的激励,创新的奖励未能制度化,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许多国有企业往往受传统思想、平均主义思想的束缚,对创新者偏重于精神激励。

3、企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与开发投入偏少。1995年R&D总投入仅占GDP的0.5%。技术人员多陷于低级的日常生产技术工作之中。创新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创新少,创新水平低。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技术研究开发部门。

创新资金投入过少,主要是由于目前企业的筹资方式有限,筹资渠道不畅。如政府向企业的专项拨款少。我国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专项拨款往往是向专门的R&D机构或高等院校注入。但由于K&D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致使大量技术创新资金无法为企业利用。又如,用于技术创新的贷款困难。由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违背银行经营的低风险原则,因此许多银行不愿对企业的研究开发项目贷款。我国目前又缺乏风险投资体系,这方面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路及对策

1、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机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即引进新的技术或工艺,开发新的产品或改进产品,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供给和采用新的管理方式与组织形式的过程。因此,一是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使“技术力量代表我们未来”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深化改革,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逐步建立起“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大力发展与科研院所的联合,鼓励院士、博士、硕士到企业去,充实企业的技术创新力量。

2、建设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建立科技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联合工作的机制,统一协调计划、经济、科技、财政、税收、金融、海关和工商部门相应的有关工作,指导、监督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措施。简化政府审批程序,及时处理企业技术创新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改变企业绩效评价考核的传统观念,确立长期竞争意识,要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发展等反映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指标列入国有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营造有利于提高创新水平的社会环境。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来源。

3、深化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金市场日益活跃,信贷资金单一化的格局被打破,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筹资方式。股票与债券的发行是企业进行社会集资、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目前由于资金需求增大,人们投资意识增强,一些企业为筹集技术创新资金采取了发行内部债券或通过银行发行债券的方法。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申请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产权转移增加流动资金,用于创新项目。由

于技术创新的大投入与回报的滞后性,股票与债券的方式比银行贷款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安全性的优点。发展风险投资事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为更好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可在资金、税收、信贷、风险补偿方面制定激励政策。如适当降低企业技术创新中风险投资的税率。

4、完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创新人才的市场价值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技术入股等政策,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创造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宽松的市场环境。贯彻分配靠贡献的原则,把企业职工劳动所创价值量化到个人,作为分配的依据。要重奖那些对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有功人员。把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与企业领导者、职工挂钩,工作的好坏决定其升迁和收入的增减,该奖的要重奖,该罚的要重罚,该下台的就要下台,真正实现企业领导班子以及职工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作者:徐传波

时间:2007-11-21

第18篇: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力的增强,而且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前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由于外部经营条件的恶化以及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弊端,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如何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的问题,并能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作用,并能在实际中摆正中小企业的位置都具有现实意义。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契机,顺应形势,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呢?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着重研究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定义

所谓中小企业,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为便于界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其作了划分。一般说来,除了因行业不同人数有差别外,资产总额在 4 亿元以下,或销售额在 3 亿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目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使其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能在经济不景气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速经济体制的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到位。

(二)中小企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呈现如下特点:国有经济的份额逐渐下降,其他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升。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我国中小企业人数少、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企业制度形式选择上的空间广、自由度大、可变性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政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三)中小企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比大公司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对劳动力要求不高。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部分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四)中小企业有利于国民经济提高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

在 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中,韩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与我国台湾地区迥然不同。韩国是以大企业集团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因而受到的冲击较大。而台湾地区是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经济结构,从而受到的影响较小。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可以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增加国际之间竞争的基础。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起着稳定经济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往往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亲躬,管得宽,抓得细,实际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之所以会这样,一是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度意识,认为制度是假太空,没有用;二是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环境变化了企业发展了,还沿用老一套,无法起到应有的效用;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平日信誓旦旦,一有亲友、熟人掺和在里面,就丧失原则立场。由此造成赏罚不均,执法不严,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四是缺少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中小企业家族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企业的规模小、经营范围有限,家族决策容易成功,而且效率高。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多元化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家族决策就很难保证在所有决策上都能够做到科学合理。事实说明,决策质量与决策者的素质能力紧密相关。企业家的才能可以归纳为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营能力维持企业稳健地运营,而创新能力则提供了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两者兼备才有利于企业长期持续地发展。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只偏重于前者。中小企业家在才能上的问题,往往使决策产生失误。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过分相信了企业家的能力,限制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件的发挥。

(二)融资成本高、难度大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都相对匮乏,且资信程度不高,筹措资金十分困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首要的问题是资本严重不足。我国现行的金融远行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各专业银行重点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仍主要属于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但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资金用求量远远超过了信用社发放贷款的能力。—些中小企业只好转而寻求民间借贷等途径融资,从而使不少中小企业感到资金缺乏,影响发展。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性而制定的,传统意识依然存在、信贷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对称。因此,资源配置自然而然流向大企业。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为改善中小企业贷款、贷款难的境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贷款仍然受到束缚,贷款两难仍旧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人才缺乏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所有者即经营者,不少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然处于落后的家族式管理阶段,任人唯亲,关键重要岗位全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亲人所把持,真正的人才难以进入,即使进入企业也难以发挥作用,这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企业的经营仅、管理权、决策仅局度集中在投资者尤其是企业主手中,—些中小企业领导者文化层次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使分化的投资经营决策存在较大风险。此外,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中小企业中员工学历以初中以及以下水平为主,其次是职高、中专、大专学历。大学本科毕业的寥寥无儿,高层管理人员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所占比例仅为40%。

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就很难发展,实现新的飞跃。而实现中小企业制度、资本、人才的规划建设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由之路。

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改进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首先,民营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上跟上现代企业的步伐。它包括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市场营销制度等,同时任何管理制度都应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必要的创新和修改,从而使家族中人进一步服从于企业规章制度,从企业家族十哄变为民营企业化。其次,企业带头人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实施。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中有难以想象的影响,一举一动都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很大效仿作用。所以,企业带头人在制订各种管理规则的同时,也要身体力行,带头实施。做到所有的制度对事不对人,真正做到制度在人面前人人平等。最后,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创新意识等。要通过强化战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企业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鲜明的企业理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和整体竞争优势,使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

(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突破家族制,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一是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问题。民营企业引人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家族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在不少人的思想观念里,家族式企业理所当然的应该由家庭成员来掌管,由外人来掌管不放心,认为职业经理人不是自家人,对其忠心和可靠性表示怀疑。二是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形成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制度不健全,多数仅靠口头承诺建立合作关系,没有成文的协议固定下来,这会成为日后分歧和分手的隐患。因此,要避免职业经理人不忠诚的问题,除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外,必须完善相应的制度,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三是如何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问题。在激励机制方面形式很多,除工资、奖金、绩效挂钩,以及其他诸如住房类的重要物质激励外,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如年薪制、风险收人机制、人力资本信誉机制等激励其行为长期化,而且依据长期的经营业绩支付报酬的比例要大,真正起到促使他们行为长期化的作用。在约束机制方面,主要是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对经理人行为的制衡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契约形式明确经理人的职责和义务,强化经理人的责任意识,并要求职业经理人提供一定的财产担保,若没有完成职责或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时,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或用私人财产补偿,使其承担一定的代理成本。

2、建立规范、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连在一起。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从理念——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该把人力资源制度纳入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中进行建设,不要盲目照抄照搬一些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为温、台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数还不具备实行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数(KPI)等考核方法的规模,而且中小型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多数还未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成长的土壤,所以,民营企业必须健全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与决策制度,以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另外,中小型民营企业,应避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变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要建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考评、晋升、辞职、辞退等完整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而有效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

(三)系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对策

1、政府选定部分商业银行作为实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平台 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投资基金、税收、补息、贴息等优惠措施,最好不要采取传统方式成立专门机构来实施,这样会出现新的市场行为之外的“寻租”现象。可以考虑将这一揽子优惠扶持政策,委托给二至三家商业银行为代理行,并要求代理行对选定的企业给予配额的信贷资金。委托代理行的选择,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对所属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招标。代理行以经济手段和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对政府选定的企业进行帮助,并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所划定的中小企业的支持,是否按政策落实到位,一经发现没有落实到位,立即取消其代理资格。

2、中小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生命,中小企业坚持诚信、履约守信,提高自身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资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1)中小企业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依法维权,主动向银行披露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

(2)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遵循诚信原则,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诚实信用是一切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实履行借款合同,保持良好的信用,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3、商业银行应建立以“中小企业事业部”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组织上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的的营运机构,从机制上建立有别于大型企业贷款的考核机制,包括相应的市场考核办法,以创利为主要目标的考核制度,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有效管理,贷后资产质量的及时监控。不良率的接受程度等,从人员上建立一支专事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主要归因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揭示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用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矩阵实现对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的综合评定,建立二维评级体系,对借款人风险和债项风险分别评估,抵押/担保的存在不再是决定借款人风险等级的因素,风险暴露主要根据其违约概率进行评级,即贷给同一借款人的所有债项都应归为同一级别。不同分类档次贷款的金额分别按照包含和不包含抵押/担保价值显示。

五、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战略路径选择

我国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注重改善经营模式,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优势产业及发展战略路径。要使中小企业摒弃传统的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模式,避免无序低效的重复投资生产,就应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以“做优”、“做专”、“做特”为原则,进入到相对应的细分市场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寻找生存空间。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主要战略路径值得我国中小企业探讨和选择。

(一)重点集中战略路径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个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如大型企业。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在形成竞争优势后,要乘胜而行,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形成核心竞争力。例如,温州、宁波等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它们的经营思维是:“船小不到大海中与大船相争捕小鱼,而要到小河中捕大鱼”。其实这也是企业定位问题。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以及自己所服务的市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劣条件,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指定自己的竞争基准。

(二)生存互补战略路径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路径。大企业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订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 1200 多家,所需的零部件 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又如温州虹桥镇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是因为他们首先以32 家上等级上规模的全国股份制大企业为“龙头”,采取“委托加工,协议加工参股合资”的方法,和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加工配套服务关系,拉动了虹桥镇 350 家小企业联动发展,使虹桥镇成为浙江省耀眼的明珠。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空白点”战略路径

企业没有了市场,就等于人没有了生命。但竞争的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周期的短期性使得新市场会不断地出现。这意味着对企业而言,不存在没有市场机会的问题,存在的只是市场机会是什么?它在哪儿?如何找到它?这些就是企业制定战略路径的出发点和目标。另外,现有市场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总会存在“空隙”。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的“圆圈理论”认为,在无数的大圆圈(指大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与小圆圈(中小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空隙,仍有一部分尚未被占领的市场。“空隙”市场由于产品服务面比较窄,市场容量不大,大企业不能形成规模而不愿插足,使中小企业即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可扩大收益率。中小企业只要看准机会,立即“挤”占,将这些空隙组成联合销售网络,可能会超过那些大圆圈市场。中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较强的优势,将能够保证它们寻找到市场上的各种空隙,“钻进去”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路径,又如我国山西南风集团的奇强洗衣粉定位战略路径便是首先选择上海奥妙、美国宝洁和英国联合利华等大企业忽视的市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径而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的。

(四)差异化战略路径

差异化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产业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的方式可以是设计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或其它方面的独特性。坚持差异化的原则可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中小企业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它可以增加利润。我国中小企业同质化生产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无个性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产品重合度极高,造成了目前市场绝大部分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据国家市场局等单位联合调查显示,2006年下半年,在全国 600 多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 72 种,供过于求的商品有 528 种之多,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未能主动、有效地规避这一点。因此中小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是必须的。当一个企业向其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时,他就把自己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了。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会有大量忠诚的客户。如果实现的溢价超出为了使产品独特而追加的成本,则差异化就带来更高的效益。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路径,因而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是明智之举。

六、结论

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劳动力成本较低;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历史包袱较少;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较易落实到位。毋庸讳言,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在劣势亦不容忽视:人员素质总体水平较差;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少;市场竞争实力较弱;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较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营销手段较单一;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质量较低;亏损面积大,特别是信用等级远未达标;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有时容忍假冒伪劣充斥其间;只图短期私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置国法民愤于不顾。其次,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较突出;存在产品、组织、资本等的结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差而且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在我国拥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中小企业的优势和更多的劣势,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到能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以及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现在,影响未来,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关的政策、服务方面的支持,我国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作为中小企业,在面临新经济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战略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梁静溪,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王长胜,2006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石磊,中国企业:新起点上的新突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第一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 6 月

5、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年11 月

6、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 第一版,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年 4 月

7、陈忠,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安排,经济师,2005,(9),P37-39

8、刘淑芬,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8),P104-10

59、范中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16),P72-7

310、范心灵,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决策探索(上半月) ,2007(6),P90-91

第19篇: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本科 __________会计学________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名: 王亚琪

学 号:

X X X X X X X X X X

专 业: 会计学

入 学 时 间:

2003年秋

指导教师及职称:

王六 副教授

所 在 电 大:

佛山广播电视大学

2006年 6 月 20 日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1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1

(二)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1

(三)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

二、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3

(一)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 ......................................................................................3

(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4

(三)融资行为有待规范 ..........................................................................................5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5

(一)拓宽融资渠道 ..................................................................................................5

(二)降低融资成本 ..................................................................................................6

(三)规范融资行为 ..................................................................................................7 参考文献: .........................................................................................................................8

内 容 摘 要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增加出口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小企业的突出贡献。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含义、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入手,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问题: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和融资行为有待规范,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必须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规范融资行为。当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直困扰着诸多中小企业,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自身,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在政府、非政府组织与中小企业的合力下,共同解决融资问题。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问题 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参与者,无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在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出口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国,许多中小企业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崭新的盈利模式,在风险投资基金的扶持下成长为跨国公司;在欧洲,中小企业一直是技术创新与知名品牌的发祥地;在日本,中小企业凭借精湛的工艺水平,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

根据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经超过99%,创造了6/10的GDP与进出口,每年解决了1000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无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加凸显了资本的稀缺性,因此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众说纷纭。按照世界同行标准,一般从资产规模或者员工数量的角度定义中小企业,亦或将两者结合起来。美国作为发达的法治国家,法律明确规定雇员数量低于500人为中小企业。中国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统计局联合印发的一份文件中,按照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等不同领域,结合雇员人数、营业收入与资产规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中小企业做出了界定。

一言以蔽之,中小企业就是在整个行业中缺乏话语权与影响力,在资产规模、主营收入、净利润、雇员数量、缴纳税收等方面,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

(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经济全球化作正在给世界带来一场广泛而深远的变革,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的环境因素愈发复杂,除了企业自身条件之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为剧烈。

1.外部融资环境

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都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是受制于经济政策、资本市场与法律规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环境方面更复杂。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讲,自2005年实行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政策之后,人民币总体上处于上升通道。为了避免国际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国家在调控通过膨胀的

1

时候,大多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手段而不是提高利率的方法,这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和现金流,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讲,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而且国内的股票市场起步比较晚,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对中小企业上市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因此中小企通的直接融资渠道基本堵死。在直接融资渠道不能解决融资问题之际,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间接融资渠道,在间接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的主流选择。在民间借贷尚未充分放开,利率受到管制的前提下,贷款方与借款方供需力量的不均衡,导致银行业在贷款方面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许多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机会,或者要付出更大的交易成本。

最后,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要求为3万元,而一人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元,门槛相对较高;而《破产法》在破产程序方面规定的不够详细,担保物权的制度尚未真正与国际接轨,导致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阻碍其正常融资。

2.自身融资条件

由于我国缺乏完整的信用体系,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违规操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信息,因此各个融资主体各自为政防范诚信风险,必然会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与难度。

中小企业由于处在从规模相对较小到规模相对较大的成长期,因为资金流一直是困然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坚持将资金投放于产生更大的短期经济效益的领域,忽视企业的长期建设与管理,中小企业的短视行为,不仅降低了抵御长期金融风险的能力,而且降低了自身的信用水平。

(三)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市场经济中的强势地位与融资能力上的弱势地位形成的鲜明反差,是中小企业在整个社会中的真实写照。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主要受制于融资渠道狭窄。虽然在理论上中小企业有三大融资渠道,但是每个融资渠道中,都有诸多的掣肘因素。

1.债务融资渠道

所谓债务融资渠道就是中小企业向银行或者贷款公司贷款,或者通过融资租赁、发型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和商业信誉的影响,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持谨慎态度;因为中国缺乏完善的公司评级制度与历史,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成功融资的案例少之又少;融资租赁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使许多中

2

小企业望而却步;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债务人融资渠道上选择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虽然小额贷款利率高,但是放款速度快,贷款条件宽松,因此满足了诸多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极度渴求。

2.权益融资渠道

所谓权益融资渠道是指通过出售、转让或者稀释公司股权获得融资。权益融资多见于中小企业成立之初,有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投资。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可以接受90%的失败率,因为一旦有10%的成功者,就完全能够获得预期的盈利水平。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更多的是在做私募基金的业务,他们只能接受20%的失败率。因为在中国,一旦风险投资成功,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企业难以获得高额的利润。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没有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风险投资基金即使做私募基金的业务,仍然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会高。

虽然在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但是面对期末2千万资产总额,总股本3千万的硬性要求,大多中小企业难以在创业板上市获得融资。截止今日,创业板市场的企业数量不足400家,与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九牛一毛。

3.政策融资渠道分

为了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税收减免、加速折旧、补贴出口、安置就业、技术研发等方面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政策。随着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小企业获得政策融资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每年获得了大量的政策性融资,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2012年以来,受银根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迅速放大,分析和解决融资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企业家共同面临的棘手课题。

(一)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

虽然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了创业板市场,但是通过股票融资的中小企业数量与全国的总量相比,仍然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的贷款。

民间借贷到小额贷款的飞跃,不仅是民间资本推动法治进步的里程碑,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结局饿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小额贷款作为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在

3

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生事物的进步与发展,也需要一个历史过程。为了保护国有商业银行,国务院银监会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发放贷款,不能吸收存款。一纸规定,不仅抑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造血功能,而且小额贷款公司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利差,必然产生权力寻租,从而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与成本。

政策性融资既包括财政部门直接管理的融资项目,也包括政策性银行管理的融资项目,由于政策性融资不以营利为目的,还款期限比较长,而且兼具财政投资效果,因此世界银行鼓励发展正国家积极开展政策性融资。但是政策性融资金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政策性融资规模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融资规模方面的要求;政策性融资缓解众多、手续繁杂,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时间紧迫性要求。除此之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监管,政策性融资的整个操作过程所涉及到的损公肥私问题饱受质疑。

(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中小企业缺乏令人满意的信用是上衣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主要原因。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规范的会计核算,企业的诸多款项都在老板个人账户上,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银行部门难以对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益进行评估。在这样的前提下,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一般会要求更强的增信措施,倾向于土地使用权、厂房等固定资产做担保,而许多中小企业的厂房和土地都是租赁物,于是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必然要走严格的审批程序与繁琐的业务流程,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说,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成本,而成本越大,则收益越大,因为只有收益能够覆盖成本,才会促使理性人从事该经营活动。贷款也有一个成本与效益的匹配问题,商业银行向大型企业贷款,动辄几百万、几千万,营销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都相对较低;而中小企业的贷款多则几十万,少则几万块。同样金额的贷款,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只需要一个银行经理做后期维护,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需要几十个经理做后期维护,因此必然要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费用以分摊成本。

简单的观察银行对规模不同企业的区别态度,许多人给银行扣上了“嫌贫爱富”的道德帽子,实际上,银行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于广大储户的存款,银行发放贷款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能够收回贷款,银行“嫌贫爱富”是由其谨慎性经营原则所决定的。

4

(三)融资行为有待规范

由于法制监管的滞后,以及缺乏法治精神,中小企业在管理和融资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行为,主要表现为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不规范。

在公司治理方面,根据东莞阳光网的报道,东莞市30%的企业总经理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人才市场中招聘的职业经理人不足20%,许多公司认为制约公司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高级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企业又不愿意让渡管理权,公司管理水平低下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企业需要形成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三方结构,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基本不设立监事会或者监事,完全违背《公司法》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由于公司治理层面缺乏监管,因此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公司的面纱,从事非法活动或违规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潜力,也使得许多银行对这些企业发放贷款持保留意见。

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者不按照财务规章制度办事屡见不鲜,或者聘请缺乏职业道德操守的会计师事务所做账,导致财务信息不够透明。。正是因为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规范行为,导致许多商业银行或者专业担保机构在业务审查的过程中,基本不采纳中小企业自己提供的财务报告,即使该财务报告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客观性仍然受到担保公司的质疑。与外界缺乏信任相比,六成多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自己的财务信息公允、客观,财务制度规范。或许,解决外界与中小企业自身在财务方面的认识分歧,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环节。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应该从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融资行为等角度,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研究工具,综合、全面的解决融资问题。

(一)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是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有金融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中小企业自身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多个角度入手,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除了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开辟融资渠道以外,更应该从银行业入手。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大,不容易为中小企业接受;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地区出现了城市商业银行。这些城市商

5

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居民储蓄和当地中小企业的资金,因此他们和本地的中小企业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促进本地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当地政府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在信贷额度、授信程序、审批效率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变化,规范与约束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促进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中小企业贷款难,既有金融系统资金短缺的因素,也有企业信用不足的因素。各个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鼓励中小企业之间建立规范的非政府组织,打造中小企业诚信平台,在时机成熟之后,由中小企业之间联合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便利。

利率市场化政策真正落地之后,完全可以放开金融机构的收费标准,这样既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手段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又可以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与成本,还可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效率。一旦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利率水平同一化,就是利率在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最优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演变为信用问题,这对于建立诚信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非常单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债券市场的最主要品种一直是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所占比例极小。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应该逐步放开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审批条件,拓展债券市场的产品种类,大力发展包括可转换债券在内的各类企业债。

(二)降低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由以下七个方面构成: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揽存费用、贴现费用、以中间业务手续费形式支付的有关费用、抵押评估费用、短期拆借利息、银行工作日不合理利息差。根据有关学者的估算,企业实际支付的贷款成本至少在10%以上。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和经营负担,减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减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首先,适当降低存贷款利差。中国的存贷款利差之大,世界罕见。这一方面降低了商业银行提供经营效率的动机,另一方面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随着技术与金融两大领域的创新,金融交易成本日益降低,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逐步降低存贷款利差,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

其次,进一步规范金融业务。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中占据主体地位的现实情况,决定了金融业必然存在突出的道德风险问题。在此背景下,银监会必须加强监管力度,真正取消名不副实的贷款咨询、财务顾问等名目繁多的中间业务收费,彻底解

6

决银行间在吸储方面的恶性竞争行为,出台规范化、可操作的表外业务监管规范。在规范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同时,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多为企业着想,在确保资产安全的情况下,可考虑为风险可控或者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直接延长贷款期限,尽量避免在节假日前发放贷款,以免增加企业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最后,进一步完善金融考核体系。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由公有经济兴办,其监督管理的职责最终落实到中央与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各个级别的国资委应该运用端正的考核态度,科学的考核方法,严谨的考核程序考核各个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保证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与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积极沟通,密切合作,规范与引导各级金融机构的收费与服务,将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落到实处。为后续政策法规考虑,相关机构还要研究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坏账风险,关注中小企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率、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防止出现金融风险。

(三)规范融资行为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是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被金融业诟病的主要方面。如果要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良性融资,必须规范融资行为。

首先要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与审批程序。鉴于中小企业融资程序复杂的现实情况,社会各界与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增设服务机构,简化审批程序,对于财务状况良好,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减少担保物的比例;对于负债率比较低,市场潜力比较大,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中小企业,应该放宽贷款方面的限制。

其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保证制度。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具备完善的征信系统,中小企业或者个人贷款时,将征信记录作为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全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有财政部门拨款简历专门的征信系统,并在征信系统背后建立一个贷款担保机构,通过贷款担保机构的杠杆作用,放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

最后,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并加强对基金的监管。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中小企业不应该孤军奋战,完全可以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对于基金的会员,如果出现短期资金困难,可以通过基金自身的力量得以解决。要实现“抱团取暖、同进同退”的效果,需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7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首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凡是在市场经济中,资源总是稀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将困扰每一个中小企业,从而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其次,无论是融资亦或其他领域,仅仅依靠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而不是提高自救本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与市场经济的要义不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不便直接干预,但是可以通过取消不合理的行政许可与行政收费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或者组织中小企业的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促进中小企业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切实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培机构.中小企业融资高层参考.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1 2.赵爱玲.中国区域中小企业融资及担保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1 3.何雄、谷秀娟.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战略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12 4.刘颖.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5.冯黎.中美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比较与借鉴.财会通讯.2014.2 6.郝德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域对策探讨.经济研究.2014.2 7.赵心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企业管理.2014.1 8.卢学英、孙晓辉.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融资模式创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 9.刘志敏.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对策.2014.1 10.杨秀萍、薛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1.熊菲.小额贷款公司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理论前沿.2014.2 12.王明、程明明.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4.5

第20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今,网络营销已成为企业角逐市场的必备手段,成为企业营销的必然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堪忧,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对于如何推进我国的企业网络营销,很多的专家学者见仁见智,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观点和看法,但对于中小企业如何发展网络营销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实战经验的研究和案例较少,我国的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弱势群体,尤其需要关注。本文根据网络营销原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战略及其实施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营销手段上可与大企业站在同一高度

Internet作为全球性的网络,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成本低廉。其次,比起印刷和电视这样的媒介,借助Internet进行信息传播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极其低廉。另外,网络上品质线索的缺少,使得Internet上最小的、刚起步的公司看上去也能像是一个巨大的跨国公司。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能够很快地建立一个网上竞争平台。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其网站或B2B平台使世界各个角落的买家了解其产品,只要产品具有竞争力,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买主。因而在营销手段上,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进行平等的同步竞争。

(二)市场进入条件上的机会均等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市场,中小企业网络营销thldl.org.cn消除了企业竞争的无形壁垒。主要体现在降低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进入市场的初始成本上。中小企业无须庞大的商业体系,无须巨大的广告费用,无须众多的销售人员,就可以加入到全球国际大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接触这个市场中广大的客户。这样使得中小企业可以从以前被大企业垄断的市场份额中分取一杯羹。网上的客户关心的不是企业的大小,而是该企业给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如果该企业有绝对的优势,无论企业大小,客户都会选择其产品或服务。

(三)网络营销是中小企业实现全程营销的理想方式

全过程营销的实现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理想销售的必由之路。尤其是服务成为当今企业留住顾客和吸引顾客的最重要的手段,但要真正做好服务则须付出高昂的成本。这使得原本资金和资源相形见绌的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要达到这一目标很难。但在网络环境中,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反馈表单、BBS、E-MAIL、即时聊天工具等方式,以极低成本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即时的搜索,与他们进行在线或离线交流。消费者有机会对产品或企业进行探讨发表意见和建议,企业就可以从市场调查到产品设计和定价、产品制作到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都可以获得有意义的反馈,并做出实时的调整。

(四)网络营销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政企关系明确、优胜劣汰机制明显,由于规模比较小,对客户的凝聚力和对客户的关注力要比大企业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在内部沟通和运作上都比较透明,决策机制灵活,没有大企业那么多官僚气息,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快,市场适应能力强,创新机制好,创新效率高等。网络营销则更能把这种优势进一步发挥,首先,网络营销能扬长避短,为顾客提供长期的个性化的服务,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其次,网络营销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价格、产量和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再次,网络营销是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良好手段,使得中小企业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最后一点,网络营销是中小企业最好的交互的市场调研与顾客服务平台。

二、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问题

(一)网络营销已初步应用,但整体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上网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各种网络调研、网络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网络营销活动,也已不同程度地进入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大部分企业处于信息发布阶段,一部分企业开始通过网站接受订单,处理顾客意见,进行市场调研等,少数企业进入到了电子商务阶段。由于绝大多数企业只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意识到抢占网络虚拟市场的重要性。很多企业跟风上网,为赶时髦,上网目的不明确。中小企业网站拥有率低,网站内容简单,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低,网站的应用水平不高,网站的推广力度不够,网站的知名度不高,网站浏览量远不及商业网站。在营销策略上,很多的企业只把厂名、产品名、地址、电话置于网上,而开展网络调研、网络分销、网络产品开发和网络服务者寥寥无几。大型企业网站总体质量明显优于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投入力度小,投入盲目,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上投入的力度远小于大企业。据统计,大企业每年用在IT上的开支在1990年还只占企业总开支的10%左右,到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50%: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在IT方面的开支还不到其经营收入的15%。在从投入结构上看,中小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硬件投资上占到了总投资的51%,维护和软件投资加起来不过35%,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硬件14%,软件和维护的63%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具体的网络营销方案的选择上,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是不论营销效果,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全上,这样做不仅仅没有从企业实际角度出发,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有时候甚至会产生负作用,对企业形象产生破坏。

(三)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过于急于求成

网络营销是需要长期经营的系统工程,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运用它更应该犹如幼儿学步,应当循序渐进。可是有不少中小企业出现过于热情、没有走稳就想跑的心态,企业自身信息化没有处理好,网站没有完全搭建起来,就开始上B2B网站盲目发布信息,以为信息发的越多,获得订单的机会就越大,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客户对企业形成订单的过程,也是对企业形象、信息全面考察的过程,如果企业不重视信息的完善、网

站的建设、网络营销手段的系统综合性应用,那么,导致的问题将层出不穷,给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带来反作用。

(四)中小企业严重缺乏网络营销人才

中小企业要开展真正的网络营销,企业需要有自己的网络营销人才,而目前的情况是,中小企业并不重视网络营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大部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工作是由该企业市场部门的个别人负责,甚至是企业总经理亲自上阵,其结果是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无论在大学里还是在市场上,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很少,有企业网络营销实战经验的人才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实施与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五)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制约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上的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思想落后,个别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管理制度、管理思想和组织结构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基础薄弱,影响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顺利进行,不少企业虽然上网,却没有收到理想效果。

此外,中小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观念,体制僵化,没有意识到网络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

三.国内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解决方向

目前在中国并没有多少企业真正的走上网络营销的道路,更不说品尝网络营销带来的一杯羹,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现在正陷入一种:如何做?找谁做?谁到底才能真的帮我?哪家公司才是专业的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网络公司更多的注重的是自己的效益,更多是把某种产品推销给我们的企业家朋友,大家天天都在为了让企业主买自己的产品而夸夸其谈在到处推销自己的产品;而太少的网络公司是站我们企业主的立场、站在一个专家的立场去为企业量身打造网络营销方案的,太少的网络公司把网络营销咨询、服务和培训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也太少的网络公司去真真正正的为我们的企业做网络营销咨询、策划和培训。

企业内部不可能什么样的人才都有的,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他们更是想让我们教他们如何做,他们更多的想得到的还是我们的咨询、策划和培训。无论哪个行业都一样,如果想长期发展下去,就是随时想客户所想,做客户之所要。

客户越来越需要专业的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咨询、策划、培训等服务,而不简单的去向你购一个网站或一个网络产品;客户是想要专业的、全面的的、客观的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咨询策划。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