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县人民政府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十五”工作回顾

(一)“十五”目标任务预计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22%较快增速,比计划高出32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51亿元(现价,下同),人均GDp达到11453元,折合138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起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年均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36亿元,年均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69亿元,年均增长114%。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3:44:23调整为29:51: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00万元,年均增长70%(可比口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6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68亿元,年均增长212%,占GDp比重由“九五”末的19%提高到2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7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9亿元,年均增长12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7120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2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末,全县人口总数743万人,十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600‰。

(二)工作特点及抓法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创建“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国皮埃蒙特优质肉牛基地县”为目标,突出工业经济、城镇建设、开放带动三个重点,培育壮大棉纺织、蔬菜、畜牧三个主导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扶优扶强、改制创新、民营突破、产业升级,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扶优扶强壮龙头。采取制定倾斜政策、建立县四家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分包制度、完善县棉纺织协会、总商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有效措施,对新纺公司等9家优强工业企业和52家限额工业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进行重点培育,促其做大做强,提升了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二是突出特色成集群。充分发挥新纺公司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整合存量资源,推动产业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全县纺织业拥有限额以上企业97家,纱锭突破80万锭,织机4500台,连续4年保持10万纱锭规模递增。三是改制创新促升级。按照因企施策、企业主体、行政推动、规范操作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资产重组为纽带,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拓展增值空间,推进产业升级。通过开放式重组,共盘活存量资产147亿元。鼓励有条件的5家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兼并重组中提升规模效应。

四是纺织立区搭平台。县纺织工业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实行封闭管理,已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9家,18家已投入生产,累计完成固定投资25亿多元,其中棉纺织企业19家。

2、加快城建交通公路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村村通工程为纽带的城乡一体的格局。一是高品位规划。以全省25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为契机,以建设“豫西南以棉纺织轻工为主的商贸园林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先后聘请同济大学、xx市规划设计院,实施统一规划,完善了城市功能,凸现了区位特色、产业特色和汉文化特色,提升了城市品位。

二是高标准建设。十五期间,投入城建交通建设的资金近112亿元,其中城市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投入34亿元。在县城建设上强化精品意识,启动了以白河景观带为线,三里河景区、滨河路、锦绣花园、滨河公园为点的9公里白河新区综合开发及老城区改造工程,高标准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市政建设工程。在小城镇建设上,累计投入38万元,突出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和精品街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增强小城镇的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在公路建设上,累计建设总里程达25656公里,初步形成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纵横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是高标准管理。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双创”活动为载体,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市民教育、文明社区创建为重点,全面实施中心城区“绿、洁、畅、亮、美”工程。四是高效益经营。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精心策划、包装城镇资源,促进社会资金向社会资本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今年重点实施的老城区改造等4个城市经营项目,总投资达44亿元。

3、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拓展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

坚持抢抓机遇不停步,着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增强软性战略资源优势,使招商引资的窗口不断前移,跨区域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一是更新观念,借势发展。去年以来,相继开展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组织党政领导考察团到长三角、珠三角学习考察等活动,强化了工业强县的战略思维和全方位开放的理念,增强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创新机制,大力招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设立了商务局和招商办,并率先筹建了驻东莞联络处,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提升xx区位优势的“新窗口”。坚持集中招商、网上招商

、以商招商等务实招商形式,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全民动员、全方位招商。三是优化环境,形成“洼地效应”。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由县领导为召集人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和28天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软环境。通过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目前已吸收香港、台湾等地知名企业投资棉纺织、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项目。

通过“十五”以来的发展,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兴业、齐谋发展的强烈共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源动力。二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适合县情的发展模式,培育特色经济。三是必须坚持开放带动,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四是必须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动方方面面加快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县域经济活力。五是必须坚持科教兴县,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总体而言,十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的规划目标,计划的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经济结构层次较低,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加工转化能力弱,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二是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大个企业较少,支柱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深加工、高附加值化进程缓慢。三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投入不足,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质量有进一步恶化趋势。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 “非典”重大疫情和连续发生的旱涝灾害,客观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二、三产业对推动我县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三是经济外向度低,直接利用外资没有大的突破。四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受财力所限,导致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投入不足。五是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增收长效机制未能建立。

二、“十一五”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强力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和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和城镇建设三项重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小康xx。

(二)发展目标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4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年均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80亿元,年均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06亿元,年均增长125%。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3∶56∶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年均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00元,年均增长1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十一五末人口控制在76万人以内。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1、加快工业化。突出工业化主导地位,坚持“内资与外资并重,内涵与外延并举”的发展方针,加大投入,膨胀优势,扩充总量,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

突出发展棉纺织工业。到2010年,全县纺纱能力比十五末翻一番,环锭纺达到160万锭,气流纺1600头,织机达到8000台。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65%以上。壮强龙头,培育骨干。支持新纺公司实施9大技改项目,重点发展高档色织服装面料、功能性高档服装面料等织造技术,到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56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扶持8—10家民营棉纺织工业,促其成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年纳税总额超500万元的中型企业。拉长链条。鼓励和引导小轧花向棉纺织转移,棉纺向棉织产业、服装加工业转移,推进棉纺织产业的社会分工和产销配套,“攀亲结缘”,形成以城东、城西、城南三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大棉纺产业发展格局。科技带动。重点引进一批自动气流纺、清梳联、喷气织机等先进设备,积极引导民营纺织企业发展精梳纱、包芯纱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业升级。完善市场。建设纺织产业大市场,完善购销网络,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打响xx棉纺织业品牌。积极培育食品、化工、轻工、机电等四大行业。依托县域丰富的菜、牧、棉及油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肉食加工、蔬菜加工和粮油加工等食品工业。突出农用化工、酒精化工和精细化工三项重点领域,积极发展化工业。大力推进造纸工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轻工业发展步伐。积极发展机械配套产业,推进机械工业较快发展。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创新,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2、提升城镇化。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重点镇。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到十一

五末,全县公路里程达到703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62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村村通油路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求。2010年县城建成区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居住人口达到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力争成为豫西南纺织园林城市。

3、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打响特色产业品牌,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形成10个省级名优产品。大力培育龙头组织。重点培壮县新纺公司、光达畜牧公司、城郊蔬菜专业合作社、嘉元公司等大型龙头组织,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形式,促进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建设和改造270家“农家店”连锁店,新发展乡镇专业协会2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0个,新发展经纪人25万人。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十一五末,全县基本实现水利化,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0万亩,旱涝保收田达到60万亩。

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坚持一二三产业一齐抓、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内资外资一同引,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发挥地缘优势,加大东引西进力度,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局面。“十一五”末,出口创汇完成26亿元。

5、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科技长入经济步伐,十一五末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抓好文化“三馆”等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完善医疗和社保体系。到2010年全县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统筹推进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社会文明。

三、2006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200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以纺织为主导的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城镇建设和对外开放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工作新局面。2006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97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9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增长82%。

在具体工作上,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在建设全省棉纺织基地县上迈出新步伐。坚持“工业强县、纺织主导、民营主体”的发展思路,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纺织工业,尤其是民营纺织工业的支持、服务力度,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一是以棉纺织产业为重点,着眼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对接和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制定完善棉纺织产业长远和近期发展规划,并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筛选3—5家成长性好、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通过集中培育,

尽快使之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民营棉纺织企业,带动全县民营纺织企业实现跨越性发展。二是优化纺织产业产品结构。发挥新纺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条,巩固形成集“购销—轧花—纺织—印染—面料—服装”为一体的大纺织产业格局。通过市场的理念、市场的机制、市场的办法,整合市场要素,推动纺织工业的配套加工和社会协作,打造xx棉纺织品牌,培育纺织产业集群,扩大棉纺织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按照企业主体、因企施策、行政推动、规范操作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为载体,加快原运通公司开放式重组;积极稳妥推进商办、粮办、棉办工业的改制工作;进一步做好新大地化工、泰龙纸业、光达新型材料、华兴酒精公司等已改制企业的规范完善工作,彻底扫清改制遗留;引导部分民营优强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优化资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狠抓技改项目建设。采取激励扶持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筛选确定一批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千方百计搞好资金筹措,力争早投产、早见效。五是继续做好县纺织工业区建设工作。严格规划编制,加快施工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搞好优质服务,努力把县纺织工业区建成纺织工业示范区和城市新区。

(二)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新的工业理念统筹谋划蔬菜、畜牧、棉花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结构,调优品种,调高品质;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加快农村小康步伐。一要培优壮强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的改制,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吞吐能力,使之尽快成为豫西南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生产指导中心。组

纺织工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

3、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扶持。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金融安全生态区创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继续整治和规范职能部门行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形成关心支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区域经济软实力。

县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林业工作汇报材料

县人民政府向市委书记的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向市委书记的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新农保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移民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县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关于农业普查的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工作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