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悟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学生不能把一篇文章读通读顺,谈何理解,反之,如果学生能够把一篇文章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说明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可见,朗读是多么重要。 小学1—5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个学段都强调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而是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潜心地读。通过课上的反复练读和晨读是否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是评价阅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常发现这些现状:朗读时不够流利,容易出现指读、回读、唱读、添字、漏字和读破句的现象;朗读时语音语调错误,重音、轻声和儿化音节不能读准确,语气的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不能准确把握;朗读缺乏语感,拖音现象比较严重。

因此,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本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一篇课文,不是读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视朗读。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老师都要提出要求,如学二年级第6课《爸爸的老师》,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儿童诗。在初读阶段,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扫除阅读的障碍。在精读品析阶段,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某一段,做到有的放矢,如教师要求学生思考: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爸爸的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讨论:我有学问的爸爸是怎样尊敬自己一年级的老师的?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有所感悟。就能明白: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教会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这就是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一遍要有一遍的效果。

二、朗读训练要体现层次性。

在阅读教学中提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是同步进行的整体目标,而应该是分层次实现的训练目标。朗读最基本要求首先是“正确”,即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把文本读得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流利。只有当学生读一篇文章做到了“正确”、“流利”,在深入研读文本,对文本的情感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后,才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层次的要求是螺旋上升的,每个层次都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各个突破,才能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三、教师要做示范朗读或利用录音机仿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高,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读得入情入境,对学生就会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有限,可以借用多媒体朗读材料。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来朗读课文,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生朗读也会很好。有些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了解,感情基调不容易把握准,,更需要老师范读,如《风》,虽然风这种自然现象我们很熟悉,可以感受到它的无处不在,但是学生不容易作者展开想象所运用的拟人的手法,无法真正体会风在作者眼里风的那种可爱、调皮的特点。而且这是首充满童趣的无标点诗歌,以前重未接触过的,里面的需要加一些儿话音,这样,读起来会显得富有儿童情趣,学生也不会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只有把握时机进行示范朗读,才能指导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出感情。

在教师的范读中,有时可范读全文;有时可范读重点段落;有时可范读优美语句。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老师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的朗读兴趣高,朗读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四、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朗读,但朗读要讲实效,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选择哪种合作形式要根据文本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的《40、请不要》这篇课文,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读,本文共有4小节,每节有4小句话,教师读单句,学生读双句。教师:请不要把树木伐光,学生:留一片茂密的森林;教师:做小猴的乐园,学生:孔雀的故乡„„如《

13、长城和运河》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长城和运河。诗歌有两节,第一节是写长城,第二节是写运河。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将长城和运河分别比作巨龙和丝带。每节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结尾,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第二,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读这些句子可以采用生生合作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和第四句全班齐读。这样层层递进,就能取得很好的朗读效果。

朗读形式中还有竞赛读,教师引读,配乐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

一、二年级可多采用分角色、开火车读)。学习二年级17课《狼和小羊》,可采用分角色读的方式:

教师(扮演狼):“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朗读时,读出狼的凶恶、凶猛的本性特点。) 学生(扮演小羊):“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里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里流到您哪儿去的。”(朗读时,读出小羊的温和的特点。)

一篇文章,并不是所有朗读形式都要用上,选择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经常采用不同形式朗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应注意进行恰当而富有激励性的多元评价。

语文课堂上朗读指导中的评价至关重要。学生朗读后要及时的给予评价,特别是对于那些读得不太好或者胆小怯场、平时不愿举手发言等的学生,在指出不足时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一味地“你真棒!”、“太好了!”“good !good !very good!”等只会让学生觉得无味,毫无新鲜感,而充满智慧的评价才能提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所以在朗读指导中的,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的多元评价。

六、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训练。

我们知道,要把一篇文章读得声情并茂、入情入境,首先需要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但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朗读技巧训练是必要的,如朗读时的节奏、停顿、重音的处理,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等。如停顿,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逻辑停顿,哪些是感情停顿。朗读技巧的训练,并不是每一篇文章,每一节课都要这样做,需要教师灵活安排,把握训练的时机,有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某一段来专门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尤其对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朗读水平。

七、预习环节要加强朗读。

课文朗读,从预习环节就要开始,尤其是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方言也重,朗读的能力较差,他们要把一篇文章读通读顺已经不容易,更谈不上有感情朗读。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先让他们读上几遍课文,努力把字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预习环节的朗读,学生对文本内容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可能会轻松一些,这样也有利于理解文本,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把一篇文章读出感情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真正要把一篇课文读出感情来,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多接触文本,与文本充分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出感情来。朗读时还要善于创设情境,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容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当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做到有感情朗读,如果课文本身没有感情,那就是强人所难。如果要求学生一定要有感情地朗读,就显得过于牵强了。

总之,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实施朗读训练是否切实有效会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朗读教学充满魅力,让学生读得有效,从而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有效性指导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定稿)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