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6: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串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关键词】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

近年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定势下,我国各个行业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已经陷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拿来主义,这些企业把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简单的改造后(实在大多数没有根本性创新)用于生产经营,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销售出往,并且能够获得少量的利润。既然通过简单的技术引进就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就没有动力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本、技术的积累,因而就没有实力进行技术的开发,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进步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回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

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角色是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应该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为自主创新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政府参与自主创新活动,往往是缺乏监视的,是低效的,而真正的创新主体应为企业。企业是进行自主创新最活跃的气力,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可以获得逾额利润和相对的竞争上风,而这恰正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冲动。

首先,自主技术中自主研发部分所注入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应该远高于非自主部分。在商品经济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表现为交换价值。非自主部分可算入成本,而自主部分可算为毛利,毛利多,也就是所谓的“高附加值”。提到这个词,大家可能很熟悉了,可是为什么这几年来不大见提,而改提“产权”这样一个法律名词呢?可见主流们心里清楚的很,他们无非是掩人耳目罢了。但是,即便是“高附加值”的概念也并非严谨。交换价值只有在信息公开,自由贸易的理想化环境下才能反映“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加入了垄断,信息不透明因素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也是某些学阀学霸们装神弄鬼的源泉。例如,某科研所捣鼓了一个会画素描的机器人,也获得了法律上的“自主知识产权”,出售到各大会展中心,让围观的小朋友们对“科学家叔叔”崇拜的不得了。可机器人的核心模块:手关节模块(即用于精确控制画笔描线打点的伺服系统)却是从国外进口的。在此之上,某所完成的是图像的录入(相当成熟),图像处理(边缘锐化,相当成熟),与关节模块通信(相当成熟),机器人本体设计(除了手以外不能做任何运动)。我们最多也就只能把他看作一个稍具创意的普通商业品,但是主流却把这项目看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这不免贻笑大方。从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来衡量,该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但实际附加值却出乎意料。这缘于该所重视对“知识产权”的申请,从而暂时阻挡了这一狭小领域的“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移”,同时利用某所的名气,获得了科技会展的订单。在我们美好的科学春天里,这样的“成果”比比皆是,业内人士提起这样的成果总以“嗨,它里面的XX模块是进口的”作为评价的结尾。可是学阀学霸们却踌躇满志的总结出“集成也是创新”的名言来。他们所关心的不是能否拥有技术,而是能否更快更好的拥有“知识产权”,一种财产权。为此,他们需要的是“集成”出一项又一项的“创新”成果。他们只管制定总体设计,至于实现,容易的很。现在全球化了,他们一搞集成,各国供应商蜂拥而至,颇有大唐盛世万邦来朝的景象,感觉很是良好阿。我国的

支线民机工业正是如此,ARJ-2000航电,发动机,甚至起落架,统统进口。GE的发动机延期交货,该飞机也跟着趴窝,至今没能首飞。可是,该飞机也是当仁不让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据业内人士透露,正上马的大飞机工程首要考虑的也是国际合作。主流们“集成”的热情那么高,迟早西方世界的工业品都会交给我国集成的,只要环境能承受的起。

自技术应该是建立在完全理解设计意图,设计细节之上,同时并不因外部因素而延误产品升级或改型。针对和谐号列车经过时对于某变电站电网的冲击问题,一位高工讲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核心技术,可是解决冲击问题,还需要供货商修改软件,因为他并不知道源代码。看来学阀学霸们忽悠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把一些人洗的都脑残了。连源代码都不知道,居然还高谈拥有核心技术。但是从法律观点,高工并没说错,法律认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那里购得的知识产权”也算入自主知识产权。然而这跟自主技术南辕北辙。即使是技术引进,也只有在完全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细节才能算消化了,而不是根据图纸能够生产,根据调试大纲能够满足使用就算了。在这里,我没有提出理解设计原理,因为如果连原理都不懂,那么就不要吃这碗饭了。

设计细节是根本的。就电子工业而言,现在可编程的不光是软件了,随着硬件描述语言的推广,连复杂的硬件也能够可编程。可以说即便我连图纸带实物转让电路板给你,你也未必知道这板子如何实现功能的,因为硬件细节全部集中到了可编程芯片里头。这在分立元件时代是无法想象的,那时候虽然软件得靠反汇编,破译有点麻烦,可是硬件总是能够逆向出来的。

设计意图也是根本的,比设计细节还要根本。有这么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我国科技界的设计能力是很强的,西方有的,我们也能设计出来,不过基础工业制造能力却是瓶颈。这种论调的要点在于暗合了国人对设计工作的某种联想,即设计跟“读书”,“理论”似乎关系密切,而后者又跟“智商”颇有关系,所以设计能力强,也表明国人智商不低嘛,至于该论调又貌似公允的承认制造能力落后,可是制造能力总跟什么机器呀,夹具呀联系在一起,毕竟是支流。这真是“唯有读书高”的遗毒啊。其实,在基础工业的层次上,制造能力差还就是设计能力差,难道精密机床不是设计出来的?在金属工业的层次上,材料不行仍然是设计问题,难道复合材料不是设计出来的?这都是赖不掉的。那么应用层次上的设计难道就没问题吗?工程技术并不是做数学题,他是一个受多因素约束,并且企图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上层负责“集成”的人员脱离我国实际情况搞出的设计就是好设计?我是不信的。苏联的军舰一个特征就是天线林立,这是苏联电子工业水平的反映,本来这么多天线雷达,电磁环境肯定很恶劣。可是苏联设计师们愣是把全系统性能发挥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集成创新。为了做到这一点,天知道人家做了多少次的权衡,多少次的判断。这样的设计意图并不是光国产化率多少就能学来的。有人说理工科体现的是工具性原则。我认为大谬不然。要完成一个大的工程设计,需要多方面的人员综合权衡妥协,综合考验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交往能力,经过锤炼,才是一个工程团队实力之源。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