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香港政改恐再起波澜(全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香港政改恐再起波澜

香港政府4月中下旬抛出政改第二轮咨询方案,建议以“宽进严出”模式于2017年普选特首。然而,泛民主派继续摆出强硬姿态,坚称会否决按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提出的政改方案,令政改再度陷入僵局。港府将于6月把政改方案提交立法会,若到时再有大规模抗争活动,香港恐怕又将动荡不安。

特首选举的“宽进严出”方案

最近一段日子,一部讲述香港社会各阶层斗争、参与特首选举的电视剧《选战》,在香港社会热播起来。虽然该部剧集不少剧情偏离现实,但此时正值政改第二轮咨询,许多政界中人看了,都分外投入,认为一些剧情与当前的香港政治情况颇有相似的地方。

4月22日,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到立法会宣读第二轮政改咨询方案。一如外界所预料,政改方案基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8月31日作出的框架决定,提出了“宽进严出”的特首选举方案。所谓“宽进”,是有心参选人士只需得到十二分之一,即一百张提名委员会委员的提名票,就可以“入闸”,向1200名提名委员会委员阐述其政纲、发表施政理念等等。

然而,特首参选人要成功变为候选人,还要面对另一道门槛。根据政改方案的构思,行政长官候选人须得到提委会的过半数委员的提名方能“出闸”。而有关提名是采取暗票制。若多于三人取得过半数提委提名,便由最高票的三人出选。

最后,在全港市民投票阶段,特区政府建议一轮定胜负,胜出者不用取得过半数票支持,以多票者便胜;白票会视为废票,胜出者再交由中央政府任命。

林郑月娥指出,政改方案增加了普选特首竞争性和民主成分。由于“入闸”门槛较低,最多可以有十名参选人,这让市民及提委有”相当多的选择”;而参选人可以透过论坛比拼政纲,令参选人在民望上一较高下,令提委可以根据民意提名。

林郑月娥强调,若这次政改获得通过,将来经普选产生的特首就会有更大的政治能量推动立法会普选。但若错过这次“黄金机会”,香港政制发展不但要原地踏步,更无法估计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再次启动政改五部曲。

不过,泛民仍然表明会捆绑在一起否决政改方案。当林郑月娥宣读政改方案后,23名泛民议员更实时离场抗议,要求当局采取“公民提名”的方式普选特首。

政治立场亲近泛民的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指出,在过往两届特首选举,泛民都能够取得八分之一委员提名,要“入闸”成为“准候选人”不难。但这次的政改方案要求准候选人拿到提委会的过半数委员的一半,即六百票才能“出闸”,在提委会最多仅有二百张票的泛民候选人根本不可能“出闸”。

成名指出,有人提出泛民先接受这个方案,之后再慢慢争取优化方案。但泛民若接受“袋住先”(注:指先接受手上一票之意),势将削弱泛民的道德光环,有损其在支持者中的声望。

然而,中央对泛民的要求坚持不让步,明确表明政改方案没有任何修改空间,并提出香港特首普选的两条底线:法律底线是须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政治底线是普选产生的特首须爱国爱港、与中央对抗者不能出任行政长官。

港府消息人士说:“这个政改方案是一整套的,中央不想留有任何幻想空间,否则政改更难成功。有些泛民人士仍怀念上次的政改,中央在最后关头作出让步。所以这次中央必须封了这些幻想。”

政改纷争将加剧本港内耗

中央政府政改一锤定音,泛民议员彻底放弃了改变大局的幻想,一定会作捆绑抗争,希望香港政改无法进行而陷入僵局。形势更复杂的是,有一些人散布言论说,香港现在的执政团队并不想政改方案真正成功。他们臆测说,政府其实已经争取到足够多的泛民议员支持政改,但梁振英一方面在表面上高喊要推动整改方案通过,另一方面又在高调批评泛民阵营,目的是激怒泛民阵营,加强对立效果,令政改流产。如果政改失败,特首选举就要回到原点,维持在1200人的小圈子内举行,梁振英就有可保住自己连任的一线希望。但大多数人认为,这个说法是泛民阵营故意想把水搅浑,将破坏香港政改的责任栽赃给梁振英政府。

数据显示,香港九七回归以来,港府共有三次提出政改方案。第一次是2004年,特区政府就政改展开咨询,反对派力争普选时间表和路线图,最后2007/2008年双普选泡汤。至2005年,港府提出另一个政改具体方案。当时最大的泛民政党民主党突然绕过港府,走入中联办进行破冰会面。最后政改方案经过微调后,在其他反对派政党的反对声中获立法会通过。

港府这次是第三次提出政改方案,并计划在6月付诸立法会表决。根据香港《基本法》规定,政改方案必须有全体三分之二议员支持才通过,以现有七十名议员计算,最少要有四十七张赞成票,即最少要有四名反对派议员改变立场才能通过。但按照目前情况,出现这个情况的机会可谓微乎其微。

多年来,香港因为政改争议长期导致社会内耗。一般相信,若立法会再次否决政改方案,未来香港必定会再出现过去社会争拗不休的局面。社会只会为此不断地斗争和消耗下去,难以集中精力改善香港经济发展。

实际上,政府方案最快将于今年6月表决,多个泛民团体已表明到时会发起新一轮大型抗争运动。在去年“占领行动”中担当主要领导角色的“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指出,现阶段未有计划发起新一轮“占领行动”,但只要泛民改变立场,肯定会有新一轮抗争。而表决前一周是最关键的时刻。

面对当前的困境,港府把希望寄托在民意方面,希望打民意牌迫使泛民退步。连月来,负责政改的一众官员马不停蹄地到地区宣传政改,向全港市民宣传政改方案,争取全社会支持。

不过,港府内部对于这次民意战的效果并没有太大把握。根据政府内部评估,现在反对“袋住先”的三成民意,甚为强硬,根本难以透过宣传而争取这类民意支持;相反,支持“袋住先”的六成民意反而有上有落,并不稳定。政府内部一直担心,整个宣传过程中一旦有任何差错,反而令支持“袋住先”民意下滑。

有政界人士估计,今年夏天再爆发大型抗争运动,例如趁表决前后包围立法会,甚至仿效台湾“太阳花学运”,占领及瘫痪立法机关运作,几乎已是肯定的事。而经历两个多月的“占领行动”后,泛民的示威形态似乎已出现根本性变化,抗议人数未必很多,激烈程度却难以预测,亦会由阵地战改为游击战,破坏力不容小觑,或再令香港成为国际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边厢,香港政治阴霾渐近;另边厢,香港经济亦存在莫大隐忧。最近全球二十多国货币加入减息贬值行列。但在联系汇率下,港元跟美元走强,结果是打击了香港出口、旅游、零售等行业,并蔓延至餐饮、酒店、运输、个人服务等范畴;同时,香港旅游业议会最新数字显示,由于早前“驱蝗”及反水货客行动,农历新年过后,来港的海外游客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三成,反映香港对游客的吸引力正渐渐降低。

面对本地经济走势转弱,政治不稳或将降临,香港的温和派近来纷纷呼吁,各方放下执着,放弃凡事对抗,找出第三条出路,化解社会上的纷争和戾气,让香港能安然度过政治和经济逆境,这才是香港之福。

政改必要性

香港招商致辞(改)

新加坡政改经验

防恐

医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医政)

水政监察工作检查简报(改)

税收法定是政改突破口

政史地教研组课改模式

政史地教研组课改工作计划

某卫生院医政医改工作自查报告

香港政改恐再起波澜(全文)
《香港政改恐再起波澜(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香港政改 香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