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1: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和解决对策

学 校 娄庄中心学校寄宿部

姓 名 范维海

任教年级

六年级

职 称

小学高级

难点问题:如何引领学生阅读赏析外国文学名著?

一、提出背景:

文学名著无论中外,都是经典作品,是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的凝聚,是人类最美好的创造的汇集,确实具有感染读者的潜在力量。开展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在爱国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国际理念、促进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具有\"共生\"理念的新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学科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契合点。

二、成因分析:

我们阅读赏析外国文学作品时,要较国内作品困难,笔者归纳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文化不同,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等,有些观念思想或者事情的做法不容易被我们理解,因此不能准确把握文本。

2、不了解外国文化及相关一些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因此,较难理解外国文学中人物的宗教情感,这是读外国文学的一大障碍。

3、难的地方就是外国小说这种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极度重视静态心理描写,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通过人物视角的转换把大小事件娓娓道来,使人觉得它拖沓,冷冰冰的,没有激情,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4、外国人物名字的复杂性和用中国人的标准来评价作品里的人物。

5、长篇小说篇幅较长。

三、解决对策

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外国的文学名著整组主题教学为例介绍如何引领学生阅读赏析外国文学名著的:

﹙一﹚走近外国文学名著

\"近\"即近观、近赏。

\"近观\"观单元的全貌:了解课例主要内容及作品相关背景。\"近赏\",赏喜欢的一篇文章,合作探讨学习方法。

本组单元导读课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学生通读单元课例,然后谈感受、说主要内容→小组为单位,选自己喜欢的课文共同探讨应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最后指导收集四篇课例的相关背景资料,为后面的自主阅读作铺垫。目的是让学生们对文本有初步的了解,对学法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过程能够有的放矢做好铺垫。

﹙二﹚ 走进外国文学名著

\" 进\"即进入,包括:进入文本,感受曲折的情节;进入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感;进入作者的内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走进单篇,关注人物命运,收获阅读方法 本单元共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两部单篇。

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是因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点:首先,故事的主人公: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与学生年龄相仿,而且两位小主人公的身份相同-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穷人,他们的悲惨遭遇也很相同,从这两点来看,故事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其次,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都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卖火柴

的小女孩》中现实与幻象的对比;《凡卡》一文中莫斯科悲惨遭遇与乡村\"幸福\"生活的对比。

针对以上的共同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比较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品读的重点放在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幻象的美好,以及火柴熄灭后现实的残酷的对比朗读中,在品读中抓重点的语句写体会,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小女孩内心对温暖、食物、快乐和亲人疼爱的渴盼。而且在比较中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布置课下阅读《安徒生童话选》,自觉填写阅读卡或做读书笔记,目的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读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凡卡》一文的教学思路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凡卡》一课的教学更加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整篇文章的学习是运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法自读自悟,教师只在难点、争论点、疑惑点加以引导。

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了解作品梗概及背景,抓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为下面的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做铺垫。

2、走进长篇,把握精髓,评价人物

本单元的两部长篇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这两篇文章和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揉和在一起学习。

这两篇文章篇幅较长,而且采用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鲁滨孙和汤姆•索亚性格鲜明,个性突出。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梗概\"部分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了解这三方面的内

容: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哪些经历?这部小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这时候的体验还是粗浅的、漫不经心的,还是远观\"森林\"的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这个体验又是极其宝贵的,它直接引起孩子\"作品是否吸引人\"的感觉,决定了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动力程度。可以说,学生从\"没有体验\"到\"有所体验\",是第一个跨越。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阅读\"精彩片段\",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要找到\"精彩片段\"与\"梗概\"的\"焊接点\",看看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如果我们把整部小说看作一条项链,片段仅仅是其中的一颗珠子,珠子单看或许很美,但远远比不上整条项链所散发的迷人魅力。而且,找到了这个结合点,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了。第二,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比如,阅读精彩片段时提问:你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哪些地方令你产生了疑问?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你认为最精彩?对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最后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和鲁宾逊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或完成阅读卡片,准备参加读书交流会。

长篇作品的教学主要是自然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激发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热情。在这些\"写一写、摘一摘、填一填\"的活动里,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名著的阅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通过长篇阅读学生掌握的阅读长篇的方法是:浏览抓精髓,摘录精彩句段写心得。

﹙三﹚回顾外国文学名著

主要是通过回顾单元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收获,积累一些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篇名著的后续热情,并且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培养善于积累的读书习惯。

教学流程安排是:回顾整组课文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方法→回忆经典片段,重温人物形象→推荐外国文学作品,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整合\"日积月累\"板块,积累作品中的经典名句。

﹙四﹚自主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读书交流会\"大体教学流程是:激趣导入→分组交流阅读书目(分成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鲁滨孙三个小组)→小组代表或汇报读书心得,或朗读精彩语段,或展示阅读卡片→评选\"课外阅读小标兵\"→教师总结,介绍推荐阅读书目。实现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从课内迁移到课外,推荐类似阅读材料,指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实践。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一篇\"过渡到\"会这一类\"并进而\"能读此类\",并能够写读后感想。

四、后记

总之,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推荐形质兼备的外国文学名著; 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注名篇名著中的人物;再运用恰当的教法和学法加以引领, 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乐趣,进而产生阅读赏析的渴望,在阅读赏析的过程中习得一点方法,润物细无声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学的种子,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范方海事迹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

范维琴事迹材料 (4)

范海兴农创业大赛演讲稿

灵璧县实验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卢维海有效上课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范红梅)

灵璧县晏路小学 王建doc

国海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范壁小学——总结

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
《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