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产协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篇1:中国水产学会2007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水产学会2007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中国水产学会秘书处始终坚持农业部和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题会议精神,发挥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为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服务;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作用,为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服务;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主要代表作用,为渔业科技创新与学术建设服务;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为提高渔民科学素质服务;不断加强学会秘书处自身建设,履行职责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格局不断创新,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竭诚为他们服务,是学会的基本职责。按照这一基本要求,一年来,我会继续按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形式,加强我会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人才库建设。为发动专家跟踪研究我国渔业经济运行状况,今年我会又以渔业局的名义发文组建了“渔业经济研究专家库”,共收录了347名专家的基础信息。同时我会还积极参加了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拔尖人才的推荐、评选(两院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工作。

申请设立“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于2007年4月6日获科技部批准)。这是面向全国水产行业的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在水产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科技成果,目的是贯彻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水产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前,我会已形成了“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和“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等自主评价体系,大大地增强我会凝聚人才能力和切实为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服务水平。

二、建立以会员为主体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一直是我会积极探索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我会作为中国科协会员管理与服务专题试点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中国水产学会会员发展服务管理项目。我会按照“会员服务管理项目任务书”确定的预期目标和具体内容,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结合中国水产学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以普通会员为主,资深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和单位会员等多种会员类别并存的多员化会员结构。

1、通过对中国水产学会会员的重新登记和调查,对每位普通会员立档建卡,已改变了普通会员有数无名的状态。通过会员重新确认登记,普通会员统计数据中的“泡沫”被大幅度挤除,到2006年12月底我们重新确认登记的普通会员数为11006人,到2007年11月底,我会已为14279名普通会员进行了建档登记工作,并采用中国科协统一编码,为他们发放了会员证。

2、单位会员、资深会员数量明显提高,会费收取率上升。单位会员、资深会员一直是由我会秘书处统一发展服务管理的。多年来单位会员数量一直维持在80家左右,会费收取率在13%左右;资深会员数量在800名左右,会费收取在55%左右,通过项目的实施,截止到2007年11月底,单位会员有108家,已交会费占56.5%;资深会员达1213名,已交会费占66%。

3、学生会员工作试点效果明显。通过在高校中设立中国水产学会学生会员工作站工作的试点,不但打破了以往学生会员发展工作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且也为今后学生会员管理服务工作积累了经验。截止到2007年11月底,我会共发展学生会员607名,比2006年底的300人增加了307人,增加102%。

4、应用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管理手段。项目的实施,在中国水产学会网站中开发了中国水产学会会员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会员发展服务管理网络化。可以利用中国水产学会网站,向会员及时提供学会有关信息供会员共享,建立了学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沟通平台,可以随时了解反馈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会员热线,可以及时解决会员提出的问题,满足会员多元化的需求。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渔业经济发展作贡献

为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我会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水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我会依托资深会员库、渔业经济研究专家库、对外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组,围绕渔业和渔业科技发展涉及的方向性、战略性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1.成功组织召开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我会承办的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中国农业部共同主办的“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于2007年5月29至31日在青岛成功召开。这是我国加入wto后首次与fao在中国共同主办的国际性渔业贸易大会。农业部薛亮总经济师、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唐启升院士、农业部渔业局李健华局长以及fao助理总干事野村一郎等官员以及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400多名代表(其中外宾约120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水产养殖业与全球化贸易”这一主题,共设了5个专题,邀请了 23位世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进行了专题演讲。大会还特设了中国专题,聘请了6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演讲。

2.开展“走进渔村,关爱渔民,关心渔业—健康养殖安全用药科普下乡系列宣传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快“水产健康养殖行动”的深入开展,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和推广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知识,指导广大水产养殖者科学、规范使用国家标准渔药,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我会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划题为“走进渔村,关爱渔民,关心渔业—健康养殖安全用药科普下乡系列宣传活动”。该活动分别在湖北、四川、广东和江苏四省举行了启动仪式。四省共举办规范用药技术讲座7场,参加宣传活动人数达3500余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6000余套。

3.举办系列科普培训班,提高渔业素质。一是举办了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新技术培训班。为帮助广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户掌握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新技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中西部渔业经济快速发展。4月15-17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了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新技术培训。来自四川、重庆、江苏、河南等省的50多名水产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参加了培训。二是举办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6月23-26日,我会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及江苏省水产学会在苏州共同举办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来自16个省、市的106名学员参加了这次培训。本次培训内容包括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现行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控制体系,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的认证机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安全监督检测认证体系和实施情况,国际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和现行的法规等方面,深受学员们的欢迎。三是举办了水产品健康养殖与设施渔业培训班。为帮助中西部农(渔)民利用原生态优势,发展健康养殖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方法和技术,让农(渔)民通过发展水产养殖,达到脱贫致富。8月13日—17日,我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了水产品健康养殖与设施渔业培训班,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位代表参加了培训。4.wto渔业补贴谈判。今年wto渔业补贴谈判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并开始就最终的渔业补贴协议进行磋商。4月份我会组织专家翻译了巴西和美国的渔业补贴提案并提出中方的应对口径建议。6月份、9月份、12月份三次派人参加了在日内瓦的前方谈判。

对外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组工作。充分调动与发挥对外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组的作用,2007年1月下旬,针对澳大利亚生物安全局拟对虾及虾制品采取进口管制措施,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并在《中国渔业报》上设立国际贸易跟踪研究专栏,每月两期,对我国渔业国际贸易进行跟踪研究。同时,协助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完成《2006年度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的水产品部分。

三、推动学科发展,构建新型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建设 学术交流是我会工作的主渠道。我会本着不断创新学术交流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努力构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做强、做大学术活动。打破学术交流只局限于本学科领域的做法,积极建立跨学科、多部门联合的组织模式,创新活动方式,打造学术活动精品。

1、组织召开了中国水产学会第八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水产大学生论坛。8月20日至22日,我会与西南大学共同主办了第八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国水产大学生论坛,共有300多位水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参加,共交流论文227篇,比上一届水产青年学术年会的交流规模提高了近一倍。

2、组织召开中国水产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11月20日至23日,中国水产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在桂林市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538名水产科技工作者、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唐启升院士和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现代渔业建设”篇2:2011年水产学会工作总结

2011年水产学会工作总结

水产业的发展,科技服务是先导,今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水产学会通过科技进步,面向社会,服务生产,促进我市水产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上半年持续干旱,水产养殖受到一定影响,但全市养殖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水源,水产生产仍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4.2万亩;水产品产量2.87万吨,同比增加2400吨,增长9%;渔业产值3.3亿元,同比增加0.36亿元,增长12%;生产鱼苗5亿尾;生产鱼种6500吨;鱼种投放7500吨;名优板块面积达3.5万亩。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生产任务。

一、水产学会工作情况

1、推进硬件建设,更好服务生产。

今年在省水产学会的统一布置下,配备了专用电脑一台,建立了全省鱼病信息网络服务,我市水产学会坚持月月上报鱼病灾情,使全市鱼病防治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确保 了我市水产生产的发展。同时全体水产学会人员在市学会统一布置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策略,提高了水产服务质量。“走出去”就是到基层实地指导,了解养殖人员的养殖情况,为养殖人员提供先进养殖方式和新品种的养殖方法,使广大养殖人员能及时调整养殖结构,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请进来”就是将外地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引进来,六月初,水产学会提供信息,通过物化投入,引进“中科3号”近150万尾,发送到养殖户中,同时大力推广鮰鱼养殖模式、80;20等先进生产技术,还大力推广名优鱼类主养和套养以提高水体载鱼能力。

2、完善基地建设工作,调整产业结构。

水产养殖基地进一步功能性作用,为麻城渔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水产学会在渔业生产指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指导力度,形成了麻城水库商品鱼基地,水产板块基地和名优鱼养殖基地。基地引进新品种有鲟鱼、黄颡鱼、中科3号、鳜鱼等,通过基地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3、积极参加水产生产活动,提高水产知名度。

水产学会占响林同志,在省地发表多篇论文,其中一篇被国家水产录用,同时在市举办的多次大型社会活动中,积极参与,并与前来咨询的养殖人员传授技术和相互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市水产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塘堰年久失修,导致养殖水域难于发挥水体最佳效益。今年全市开展“三万”活动,掀起了挖塘高潮,提高了水体综合利用效益,但要强调每年必须修整加固,以防年久淤积。

2、对渔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导致渔业发展后劲不足,区域经济特色不强,名特优产品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3、虽大力宣传无公害水产养殖,但我市部分渔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公害养殖标准进行成鱼生产,投肥比例失调,导致鱼池养殖水域恶化。

麻城市水产学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篇3:水产工作总结 长街镇水产养殖工作总结

长街镇位于宁波市东南部,宁海县东部,地处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东临岳井洋,南依三门湾,是宁海县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中心城镇。2007年4月刚被列为浙江省省级中心镇,是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也是国家级、宁波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全镇区域面积240.8平方公里,下辖7个办事处,42个行政村,共有7.5万人口。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22.3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24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880元。 长街镇交通区位显著,沿海南线大动脉贯穿全境,随着甬台温高速复线、象山港大桥、二桥等交通设施的整体发展,长街与宁波市区、北仑港的距离将大大缩短。距离宁海城关29公里,石浦渔港35公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95公里。

一、长街镇水产养殖概况

长街镇濒临三门湾,是宁海县海洋经济第一大镇,拥有浅海滩涂面积17.6万亩,其中滩涂面积7.6万亩(下洋涂4699.6公顷,岳井洋263.8公顷、隔洋塘110.8公顷),浅海面积10万亩。可养殖面积位居浙江省第一。三门湾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工业污染少,具有优越的海水养殖条件。

近几年,我镇大力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以科学技术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水产品加工为突破口,推行渔业养殖股份合作制,使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型养殖发展,并通过内引、外联等方法,初步形成以低坝高网、蓄水养殖、内循环集约化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我镇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产养殖成为长街镇的五大优势产业(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大棚西瓜、水稻种植、柑桔生产)之首,在我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我镇群众致富的主要渠道。至2007年10月,长街镇养殖总面积达到120843.5亩。海水养殖面积95623.1亩,其中海水围塘养殖面积19516.1亩,滩涂养殖面积76107亩;淡水养殖面积25220.4亩,其中淡水围塘养殖8231.6亩,水库13690亩,河港(山塘)3298.8亩。2006年养殖总产量达2.37万吨,渔业总产值达3.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

我镇已初步形成以海水生态养殖为主导、水产品加工等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多领域、跨行业的综合型产业结构。

二、水产养殖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十一五期间,水产养殖业仍然是我镇农业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只有通过海洋经济的升级增效,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水产养殖业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的转变,产业发展从资源开发型向开发保护并重型转变,发展能力从生产力提高向注重市场竞争力提高转变,从而保持我镇水产养殖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以海洋经济升级增效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推行耕海牧渔夺丰收,依靠科技增效的发展战略,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大力开发浅海滩涂,搞好基地建设,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优化结构,增加单产,尽快把潜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推动全镇水产养殖经济发展,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迎接21世纪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 水产养殖发展要“一改、二快、三转、四提高”。一改: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开发海洋的思想意识。二快:加快示范园区开发,加快浅海开发。三转: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科技型,由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营,由生产型转向产、加、贸一体型。四提高: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单位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资源广度和深度开发的高度统一。以实现全省水产养殖大镇强镇的总目标。逐步实现水产养殖机械化、水产养殖品种优良化、水产养殖管理自动化、水产养殖经营专业化、养殖产品市场社会服务化,从而实现我镇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促进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1、合理规划,形成特色区域。

根据我镇的资源优势,合理规划,积极引导,逐步形成了滩涂低坝高网养殖区、海水内塘养殖区、淡水内塘养殖区等水产专业特色养殖区域。 主要养殖品种有: 1)、海水养殖:缢蛏、泥蚶、泥螺、青蛤、花蛤等为

主的贝类,三疣梭子蟹、青蟹等为主的蟹类,脊尾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等为主的虾类,鲻鱼、梭鱼、黑鲷、美国红鱼、暗纹对方鲀等为主的鱼类,以紫菜、海带等为主的海藻类。新品种有海参、半滑舌鳎、章鱼等。海水养殖以混养为主,方式有浅海养殖、滩涂平涂养殖、滩涂蓄水养殖、滩涂低坝高网养殖、海水围塘(内塘)养殖等。 2)、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淡水龙虾、

青虾等为主的虾类,四大家鱼等为主的鱼类。其他品种有日本锦鲤、金鱼、鲻鱼(经盐度淡化)、黄鳝、珍珠河蚌等。对虾以池塘精养为主,鱼类以水库和河港混养与粗养为主。 目前长街镇拥有两个市级水产产业化基地:宁海县东部海洋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的“宁海县东部高效海水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 共将获得200万元资金补助,2006年开始启动)、宁海县大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长街蛏子养殖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共将获得210万元资金补助,2007年开始启动)。一个示范园区: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为国家级、宁波市级农业示范园区。长街镇也是宁海县三门湾百里生态海水养殖带主要的组成部分。

2、大力发展水产企业与合作组织,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及销售大户。

全镇现有6个水产苗种育苗基地(宁海县得水水产苗种场、宁海县海欣育苗场、储桂春育苗厂、宁海县长街敏宏水产苗种培育场、永丰水产繁育场、宁海县明港东坝养殖场),7家水产合作社(宁海县青农水产合作社、宁海县大青水产养殖合作社、宁海县南祥水产合作社、宁海县陈委水产养殖合作社、宁海县丰驿龙虾养殖合作社、宁海县兴发水产养殖合作社、宁海县成鑫蔬菜水产合作社),1家水产行业协会(宁海县明港镇水产行业协会),1家水产研究所(宁海县三门湾水产研究所),12家养殖为主的企业(宁波市九达公司青珠塘养殖场、胡陈港东坝养殖场、宁海县南山水产养殖场、宁海县天达水产养殖场、宁海县天虹水产养殖场、长街镇保卫塘养殖场、宁海县创智淡水养殖有限公司、宁海县长街兴海蛏子养殖场、宁海县恒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宁海县天虹水产养殖场、宁海县长街盛发黄鳝养殖场、宁海县振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6家以水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宁海县东部海洋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宁海县久鼎大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宁海县乾坤冷冻厂、青珠冷冻厂、宁海县满山岛海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宁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各种水产品已打入江苏、上海、杭州、慈溪、宁波、温岭、温州、福建等市场。东部海洋还将争取出口韩国、日本、欧洲等地,使长街水产品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

水产科普协会简介

水产工作总结

水产工作总结

水产工作总结

水产工作总结

水产站工作总结

年度水产工作总结

上半年水产工作总结

16年水产工作总结

水产个人工作总结

水产协会工作总结
《水产协会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