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楼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1: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各位老师:

欢迎来到新塘小学。开始决定讲《红楼梦》的时候还很心虚。因为研究《红楼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对与一本书的研究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学问,历史上好像除了《红楼梦》的红学就没有了。当年举家食粥的曹雪芹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部残稿,到21世纪还在养活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我不敢讲关于红楼梦的观点,我只是讲一讲我读《红楼梦》的经历。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初一时语文老师推荐的。那时我脑子里课外读物的概念等于作文选。当语文老师递给我足足有两块砖头厚的一本书时,我已经有点发慌了。打开来一看,一页纸有半页是注释。我就说:“张老师,有没有简单点的。”好在张老师坚持让我去看看再说。这一看,没想到结下不解之缘。

当一个连萧山城里也没有来过的农村孩子,初遇《《红楼梦》》时,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最贴切了。我最关心的是吃和穿。

在我看来,《红楼梦》里的菜分为两大类。即正式的席面,和家常点心。席面讲究的是一个排场。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凤姐喂刘姥姥的搭上了七八只老母鸡的茄鲞。书中的人物好像也从来不称赞这些正式席面的味道如何好。相反,倒是那些不上台面的,私房小菜经常被人物赞美。如大雪天,薛姨妈拿出的糟鹅信,给宝玉下酒。宁府珍大嫂子家的豆腐皮包子。记忆最深刻的是卢雪庵边赏雪吟诗边烤鹿肉吃。

卢雪庵在大观园的位置是比较僻静的。(原来这芦雪庭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横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覆。)那天又下了一夜大雪。(四顾一望,并

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

宝钗一贯端庄稳重,她在知道宝玉应试出来失踪时,别人都哭天抢地,仪态尽失。可是她还是端庄的样不走。(王夫人)“看着宝钗虽是痛苦,他那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可是碰到香喷喷的鹿肉她也劝宝琴去吃。至于她自己有没有吃,曹雪芹没有写。

小时候最高兴穿新衣服,觉得衣服越新越漂亮,穿着人才漂亮。《红楼梦》里我读到曹雪芹对于薛宝钗林黛玉的服饰描写,我才知道,最传神,最出色的服饰是半新不旧。(宝玉听了,忙下炕来到了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绸软帘。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和我们语文书上王熙凤的服饰完全不一样。那是向外的,张扬的。穿这个衣服的人是要极力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他们两个是向内收敛的。

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可是在一个贪吃爱漂亮的小女孩的眼睛里,看到的一个富贵温柔乡。

所以,《《红楼梦》》最初吸引我的是书中描绘的繁华富贵的景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年的谗嘴丫头渐渐长大,经历身边的一些事之后,我对书中的理解更深入了一些。作者有些看似闲笔的地方,却讲述作者对生命深刻而独到的感悟和理解。这些笔墨,恰如几百年前,曹雪芹遗落在旷野的某个角落里的一颗小小的珍珠。如第79回,林黛玉修改宝玉写给晴雯的祭文。当宝玉说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黛玉陡然变色。以前的我只关注好吃的,好穿的,哪里会注意这个。可是当渐渐长大,渐渐懂得去体会和思考生命的时候,我突然懂得了黛玉的意思。以她的灵巧聪颖,她一定预感到宝玉今日所言,焉知不是对他们将来的命运结局的一次预言。也正因为此,宝玉的祭文必须由黛玉来修改,倒并非我本来想的因为两个人的才情高低的缘故,实在是作者另有用意。也正因为此,宝玉后来没有为黛玉作祭文,因为已经写在这里了。只不过,无论是书中的人物还是书外的读者,只有领悟了这冥冥之中人生的预言的人,才能领会。我觉得这种读书和脑袋的聪明或生硬的阅读技巧没有关系,只和阅历有关。所以我很赞赏林语堂的一种读书观点。他说,孔子曰: “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大学里,当我看《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发现剧本台词和原著的差异。有的为了使一般的观众都理解,加了内容。祝寿时一时,62回众人听了,都说:“惟有他的令比人唠叨! 倒也有些意思。”便催宝玉快说。宝玉笑道:“谁说过这个,也等想一想儿。”黛

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枝折脚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 雁来宾。

说得大家笑了。众人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瓤,说酒底 道: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电视连续剧中将宪书改成老黄历。宝玉的台词里多了句“乱七八糟的一大堆”。这个乱七八糟比较现代化。但是呢,一则,前面刚说倒有些意思,这里说乱七八糟,有点矛盾。二则,前面众人是褒义的,宝玉加一句乱七八糟等于是贬损湘云了。要知道宝玉在别的场合经常说错话,唯独在女孩面前小心,不会说错话的。另外,你会发现这句话比较现代化,原句更精炼,更有古典味。和整个《红楼梦》的语言风格比还有下面黛玉对的话,在电视连续剧里由宝钗一句一句将给香菱听。其实等于是解释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这是导演考虑周到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出,就是湘云把顺序打乱了。

当我进入中文系,系统地读了一些文学作品时,我发现《《红楼梦》》对后人,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是如此之大。如张爱玲《半生缘》中的沈世均,钱钟书《围城》中的方鸿渐,巴金《家》中的觉新„„在现当代文学纷繁复杂的人物画廊里,我依稀看到了贾宝玉的影子:“潦倒不通庶务,顽愚怕读文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里,人物的表现不一。他们有的遁入空门,走向空虚;有的退居一隅,在角落里默默地舔噬伤口;也有的直面惨淡的人生,愈战愈勇„„但是他们都是不能与世俗苟同的,在灵魂里他们都是不通庶务的,对于世俗都做不到也不屑圆滑。因为他们都还褒有自我的灵魂,不愿让世俗利欲蒙污了自己的那块“宝玉”。

1.人物相似 宝玉 林黛玉和梅芬

2.情节相似 鸣凤和金钏儿 投湖与投井 在花园里烧纸少爷庇护

3.语言 吐血痰 落水死者

我很庆幸自己在初次开始自己的阅读时,碰到的是《《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而不是那些炙手可热却又昙花一现的畅销书。我可以站在一个高度进入中国文学的学习。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