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03 14:08: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研究

张西玲李荣科黄世佐吴迪 甘肃中医学院(兰州730000)

关键词: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第25卷2006年1月第1期中医教育ECM·9·中医教育第25卷 中图分类号:G6423.

张西玲,女,54岁,教授,医学硕士生导师 *甘肃中医学院教改课题N(o.ZB03)

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保护中药资源,使其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院首批开设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四年制本科。经过4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仅就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略抒拙见。 1专业设置的背景

11.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均开设有中药学专业,其培养方向主要立足于能进行中药及复方的化学、药理、炮制和鉴定的生产、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医院、中药研究机构、药检所和制 药企业。随着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家颁布了中药规范化种植的条例(GAP)以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所培养学生的知识构成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具体表现在有关中草药栽培的知识基本空缺,中药材鉴定方面的知识也缺乏深度和广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中药资源分布、栽培采收、加工、鉴定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人才,是对原有中药学专业在培养专门人才方面所存在缺憾的有益补充。 12.社会需求现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瑰宝,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医药的一大贡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中医药的优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加快中药现代化、增强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良好契机。甘肃省是我国中草药资源大省之一,许多中药品

种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甚至享誉世界,并且有着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早在汉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甘肃产当归、大黄、甘草等地道药材;种植和加工中药材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岷县的当归、礼县的大黄等早在汉代便有种植,至明代即已形成规模。甘肃省制订的“十五发展规划”已将中草药的开发和利用列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种植中药 材同时也是甘肃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但目前的现实是,由于普通药农缺乏科学的种植知识和技能,甘肃的优势中药材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品种退化、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致使出口的药材被外商退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缺乏指导农民种药的科技人才、市场缺乏熟悉中药材鉴定的高层次人员,致使中药材的优劣真伪难辨,从而使原本得天独厚的资源不能体现出其优势,也就无法转化为财富,因而严重制约着中药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截止2001年,国内所有高等院校无任何一家设置有培养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方面专门人才的专业,所以指导农民科学规范地种植和鉴别中药材的高层次人才奇缺,以致中药材产品质量不稳定、产业开发滞后,因此我院设置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既是为了满足我国, 特别是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又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空白。本专业毕业生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调查中药资源、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生产区划与开发利用,特别是指导中药材的栽培、采收、鉴定和加工,从而为临床医疗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原材料。学生的就业领域从医药行业延伸至农业科技部门,其就业渠道广阔。 2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1研究目的

探索和建立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中医药和农林种植、生物技术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能具体从事或指导中草药科学种植和开发利用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

2.2研究内容 (1)改革内容。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的建立,具体包括:编订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组合,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编订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和大纲;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

(2)专业的构想。培养既具备中医药学一般知 识,又精通农林栽培和中药材鉴定知识和技能,能胜任科研机构及地县医药公司、农技站等基层单位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的构想。采用农学、中药学和生物学3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相互交叉、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强调基础课与实践课程,中药学、农学和生物学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合理搭配和有序衔接。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开设一批特色课程。 (4)目标。创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建设创新教材。

3人才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设计 3.1专业的性质、内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性质。该专业是中药学-农学-生物学 结合的一门交叉边缘性技术学科,旨在培养从事中药材科学栽培与解决中药商品流通过程中草药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等高级专门人才,因而课程设置以中药学、农学和生物技术为基础,使学生系统掌握中草药栽培和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养成创新意识和能力。

(2)专业内涵。本专业以中药学、农学、植物学 和生物技术为学科基础,是中药学和农学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的边缘学科。在学生专业知识的养成中通过中药学、农学、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中药学、化学、植物学、生物技术、管理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整合为一体,用以全面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 (3)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中草药资源分布、栽培、科学采收加工及鉴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中草药栽培和鉴定方面的生产、科研、开发、研究和经营等方面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3.2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较系统地掌握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修养。以此为指导思想,设置七大课程体系模块:①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包括两课及外语、体育、大学语文等;②数学体系包括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生物统计学、计算 机基础与应用学等;③化学体系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④生物及生物技术体系包括细胞生物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等;⑤中医药学体系包括中药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⑥农学体系包括中草药栽培学、植物保护学、中草药遗传育种学、土壤肥料学等;⑦选修课体系包括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气象学、药材商品学、中药养护学、中药成分分析、药事管理学等;后者则属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自我发展需求自由选修,用于充实丰富包括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一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基础与专业课程,中药学、农学和生物学

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合理搭配、有机衔接,各体系课程应作到循序渐进,互相渗透,交互进行。

3.3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教材的建设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属于中药学-农学-生 物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为国内首创、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外专业,教学内容的确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着既要满足、完善学生本专业知识结构,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有关知识体系自身的相对完整的原则,将前述3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需撷取、有机融合。鉴于教学计划有许多特色课程国内外尚无现成的适宜教材这一现实,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精神,在我院积极运作下,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负责组织,甘肃中医学院牵头,20多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农业大学的100余名专家教授联合编写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草药栽 培与鉴定》本科专业系列教材,包括中药材鉴定学、中药材加工学、中药养护学、中药成分分析、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草药遗传育种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等8门课程,其中4部教材由我院教师出任主编,2部我院教师任副主编,其余教材的编委中也均有我院的教师。编写新世纪中草药栽培鉴定专业教材要求更新观念,立足改革。要反映教学改革的成果,适应多样化教学需要,正确把握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教材内容和编写体例要体现素质教 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从整体上提高教材质量,编写出“特色教材”。寓继承和发扬、传统与 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医药学与农学有机结合,使系列教材具有继承性、科学性、权威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同时注意反映中医药科研成果和学术 发展的主要成就。 (收稿日期:2005-05-28)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特色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毕业生自荐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毕业生的自荐书

科技写作(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对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认识与了解

中草药栽培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GPAE人才培养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