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湘东区语文中考备考会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23:49: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考语文阅卷分析和备考策略

新华中学刘树正

一、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

2013年江西省语文中考命题材料精当,题干设计科学规范,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能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充分发挥了选拔与导向两种功能。具体而言,表现出以下几点:

1.突出课标理念,引领价值取向

试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关于教学评价的“三维”目标,那就是既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又考查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和综合素养的考查。

试题对学生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其中字词的积累运用、病句的辨别分析、句子的衔接组合、语段的归纳概括都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

2.浸润传统文化,融合区域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2013年江西中考语文卷精心选取了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说明文《云中谁寄锦书来》来考查学生对传统的书信文明的关注,让学生在感受书信悠久历史、丰厚文化的同时,唤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自省”,从而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责任意识。

另外,在“综合性学习”中,还把历史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对联与江西风土人情融为一体设置题目,要求从给出的备选项中选出两个与题干对应的句子,题目本身既彰显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又凸显了浓郁地方特色,考查的不仅是对联知识,还有对地方历史人物的了解,这在考查目标的定位上更具有区域教育发展的特点,真是一举两得。

古诗词阅读材料取自唐朝江西籍綦毋潜所作《春泛若耶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在传统文化与区域特色上找时空交叉点,突出的也是文化特色之“根源”问题。

2011年让学生青春畅想,2012年关注了 “书法”与“京剧”,2013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不仅继续关注了传统文化中的“对联”与“书信”,还融合了江西地域特色,浓郁的地域特色会使考生感到特别亲切,能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他们关注现实生活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感情,脚踏现实生活的土壤学语文,学生自然乐意。相信来年中考命题在这一块会走得更远更稳一些。

3.尊重个性表达,体现人文关怀

2013年江西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第16小题“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分析”,要求从“‘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题目设置上就考虑到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不同优劣势,考生完全可以选择契合自己阅读体验与生活经历的两个方面来解答,空间大了,考生有话说,不慌不忙。这样的题目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和人文关怀。第19题,与上题同属一篇现代文,要求“写出男孩此刻的心理活动”,考生只要能够进入文本,进入人物内心,借由男孩“再次绽放出笑容”的外在神态,直抵人物具体的心理活动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考生回答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扣紧题目要求的同时

考生的个性表达也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还有一个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2013年江西语文中考题目摒弃了2012年那种据说“前景不错潜力巨大”的小题量大分值设题特点,回归到前年也就是2011年的状态中,这其实就是在降低难度,这无疑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二、考生答题质量分析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第1题考查字音字形。以形近字、多音字为主,如“绽”“哂”字。课内阅读时基础知识如果过了关,应该不成问题。如A选项“铤而走险”中的“挺”既考查字形,又考查字音,这题有一定难度。

第2题考查词语运用。多以成语为主,课内课外各两句。这个题目类似于病句修改,“常常”与“一见如故”前后不一致,考生只要把眼光从加点词中稍移至前面的“常常”就能发现问题。这题是容易题。

第3题是病句辨析。考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对应等,此题是容易题。

第4题是语段排序。20

12、2011年是说明文语段。2013年是一个议论性语段,只需认真研究第①句排列位次即可,抓住“但是”这个转折词,然后把剩下的句子分成两类排在它的前后,答案基本就出来了。此题降低了难度。(学生做得较差)

第5题是选句填空(句式变换)。此类题目,近年来,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中考句子的连贯性考得不多,其实此题相当于在考查一个句子中词语间前后的搭配与对应,理清了这种关系,题目就迎刃而解了。2012年考查语意的强调,2011年考查语意发生变化的句子。

第6题是语段概括题。语段材料来自周国平的散文,思维含量较高,易于拉开距离,体现区分度。有较多考生选错,说明考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还很不够,对关联词复句的理解不够。2012年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2011年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1.古诗阅读(一般以江西籍的诗人为主)从古诗词的内容理解与赏析两个角度命题。古诗词阅读自2012年开始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今年是第三年,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学生做得较差)。

第7题(内容理解),C选项中“潭烟飞溶溶”,其实没有“炊烟袅袅”这一层意思。

第8题(赏析),D选项中风格“激越”,有很多考生弄不清楚。诗词风格问题,其实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如果平时对诗词风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不同风格有一定的理解与把握,看到“激越”一词就会敏感起来。

2.文言文阅读

宗旨是着力体现课标“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之能力要求,总体难度适中。

(1)第9题(划分朗读节奏),暗含语法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在主谓之间的停顿,此题较容易。

(2)第10题(解释文言词语),这两个词都是课本学过的:“贤者能勿丧尔”中的“丧”,“以伤先帝之明”中的“明”。难度不大。

(3)第11题(翻译句子),没有句式的转换,直译即可,但许多学生把“非越之下也”翻译成了相反的意思,所以此题失分较大。

(4)第12题(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大部分考生有自己的看法,但跟原文中心意思相离太远,个别学生只针对个别句子进行解说。本题难度偏上,得分较低。

(5)第13题(分析人物形象),此类题目考生平时复习做得多,但本次考试考生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够全面,用词之间没有区分度,失分较严重。

3.古诗文积累

第14题是古诗文积累。学生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没有达到新课标所提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或理解的不透彻,只是机械记忆,错别字多,所以答题卷上花样百出,出错率高。

第(1)题“窈窕”错得多,“淑”字中间的“上”,考生易写成“止”。《关雎》 第(2)题许多考生把“归雁洛阳边”误写成“归雁入胡天”,且“雁”写成“燕”的不少。《次北固山下》

第(3)题有两个字易错。一个是“吟”,右边易写成“令”,“涯”则易写成“崖”。《己亥杂诗》

第(4)题考生易把“箪”写成“单”。《观刈麦》

第(5)题要求写李白《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的句子。

第(6)题是写名句,句子来自《爱莲说》。(从三年考试的内容来看,2014年应该不会考2013年考过的课文)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叙事性散文《两角钱》(16分)

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改变了过去以事物为主的抒情性散文统治多年的局面,而改用一篇以人物为主的叙事性散文。2012年2011年考查的是抒情散文(17分)

第15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两角钱》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求学生能准确概括出事件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第16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作用的分析,题目已给出三种人物描写方法,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两种对所给句子进行具体分析。其实,这也是一道语言赏析题,但一改过去几年中考侧重从修辞角度考查语言特色的做法,而变成了从人物描写角度进行,这个题目有一定难度,分值是4分。考生丢分较严重,有些考生没有按要求进行具体分析,答案直接写成“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男孩子„„”,还有些考生依照习惯性思维从修辞角度赏析该句。

第17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难度不大,分值为2分。许多学生把“干净透明”理解的范围缩小了,仅抓住小孩的外在的笑容来写,而没注意到这一词语放在原文中更重要的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这一深层含义。

第18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选文中“我”在获得帮助后对是否要把钱还给男孩子产生短暂纠结矛盾,可后来还是打消了还钱的念头,题目要求考生回答这其中的原因。题目设置简单,分值为2分。考生得分率很高。

第19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题目要求考生对文章最后男孩子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男孩子的心理活动,题目设置上既尊重了考生的个性表达,又要求考生结合选文内容做到合情合理。

第20题考查学生多种能力,既有要点的概括,又有内容的探究,还涉及了情感体验。题目设置3分。在第一篇现代文阅读5个题目中,第20题应是失分最严重的题目,普遍只能得1分,得满分的可说是寥寥无几。许多学生注意到了

题干后面所设的3分,也知道可能要写3点,但点与点之间没有什么区分度,甚至可以合并。较多考生不分点答题,文字表述结构不明,从形式上给阅卷者增加了负担。

2.议论性散文《云中谁寄锦书来》(14分)

2012年是议论文,2013年选文是一篇来自朱铁志的议论性散文,文质兼美,题目总设5题。五个题目都是要求结合文本内容作答,但因为对文本解读深浅不一,得分情况也就显得参差不齐,满分比例较低,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上下。

第21题至第23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进行理解、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第21题考生答得较好。

第22题,题干中问的是“两类来信的特征”,可有考生答的是“类型”,忽视了“特征”二字。没有审清题意,难度不大。

第23题考查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有两个小题,各设2分,共4分。从答题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只从表面回答其含义,并没有把握句子的深层意蕴。考生答题很随意。

第24题要求“从三个方面具体说”,很多考生看似写了几个方面,但其实就是一个方面的内容,没有区分度,没有层次感,问题与第20题如出一辙。如把“阅读名著经典”“学习文言文古诗词”同一方面的内容作为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答。另外,很少考生答到“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

第25题要求结合文本内容理解文题与作者情感的关系,考生作答时,有的考生没有理解“情感”一词的含义,又如“寄托了作者内心的惆怅、无奈之情”“寄托了作者对过去的想念”诸如此类,都属于表述不清的问题。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第26题综合性学习——脚踏热土,爱我江西。命题人注重了“综合”二字。短短的三个小题,有对信息的理解与概括(图表题),有对传统文化(对联)的体验与掌握,还有对考生表达能力、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宣传标语)。2012年考戏剧文学(京剧、夏洛克人物性格)

第27题是写作。

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带着出发” 不足之处有:

1.学生拟题、选材普遍千篇1律地写“理想(梦想)”、“微笑”、“叮咛”、“希望”等等,选材范围的极端窄小透视出考生生活的单调与教师教学的短视与功利。

2.因为有提示语,考生只重视半命题作文中所填关键词语,而把题目中“带着”、“出发”扔到一边。导致文章内容扣题不紧,偏题离题倾向非常严重。

3.学生普遍存在立意肤浅、素材雷同、感情苍白、语言干瘪问题,尤其是是语言上,很多时候看不到一个比喻句拟人句,语言平淡乏味,口语化严重。很多学生写《带着理想出发》,文章大量存在“拼搏”、“奋斗”、“努力”、“刻苦”、“理想”等词,用词看似铿锵有力,实则空洞无物,有大喊口号之嫌。

4.有的学生太过迷信良好的开头对提升作文分数的作用,忽视了开头与作文其它部分的联系,机械搬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5.无真情实感,议论失据,泛泛而谈,无细节,无重点。

6.卷面和书写是字体歪扭不端,笔画马虎潦草。

三、我校语文复习备考的策略

1、狠抓基础

抓好50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2013年考试内容六篇古诗文稍微忽视),对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重点字词进行听写,对易读错的字开展“啄木鸟”活动,对常见的易理解错误的成语进行归类,如不知所云、忍俊不禁等。对语言基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并且适当进行写字教学。

2、抓好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讲练结合的形式对古诗文(学生较差)、现代文进行专项阅读训练。

3、强化作文练习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抒写生活的感悟。上学期让学生进行作文摘抄,学会积累。平时进行一些片段写作训练,如练习开头结尾。现在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进行一些单项训练。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创新作文。

4、关注语文综合性活动和名著阅读。

对课本每一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都要关注,并且抓好重点。名著阅读不能放松:内容梗概、人物形象及性格、主要故事情节

5、抓好语文常规检测,开好质量分析会。

我校两个班成绩经常进行比较,学生几次成绩进行比较,有的放矢,抓好个别辅导。这也是我们学校特有的一道风景。

6、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九年级备课组两人相互合作,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寻找好点子。一切为了中考。上课注重课堂教学与中考的自然衔接。找准课堂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考备考会发言稿

中考备考会发言稿

中考复习备考会发言稿

中考备考会发言稿(物理)

中考备考会教师发言稿

中考备考教研会发言稿

中考备考会班主任发言稿

中考备考会班主任发言稿

初三中考备考会发言稿

九年级中考备考会发言稿

湘东区语文中考备考会发言稿
《湘东区语文中考备考会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