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3 15:20: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奥尔夫的生平,及其对世界音乐教育的贡献;

2、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并能结合教学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内容;

2、结合实际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教学方法】:

1、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新课导入

(一)奥尔夫生平

卡尔·奥尔夫1(1895——1982),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1914年,毕业于慕尼黑音乐学院,一战(1914年8月到1918年11月)期间曾在军队服役。

2、1924年,受当时“舞蹈新浪潮派”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的影响,他与舞蹈家军特开办了“体操——音乐——舞蹈”学校(针对成人)。尝试在音乐、舞蹈和表演中,以节奏为基础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1930年,他开始编写《学校音乐教材》(针对成人),与1935年完成五卷。这一时期,他开始关注儿童音乐教育。

4、1936年,他的第一部舞台剧《修道院里的歌声》完成,以后有陆续发表了《聪明的女人》、《安提戈涅》等原始风格的作品,从而奠定了他在专业音乐界的地位。

5、1948年,由儿童在一组奥尔夫乐器上演奏的音乐被制作成系列广播节目播放后,引起音乐工作者的关注。1949年,他和好友K·贝克开设了专门从事设计、改进和坐直奥尔夫乐器的工作室——“第49工作室”(收集了亚洲、非洲的乐器)。

6、1950——1954年,随着奥尔夫的五卷《学校音乐教材》的陆续出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7、1950——1961年,奥尔夫在慕尼黑音乐学院任作曲系主任、教授。

8、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研究所,此后发展成为奥尔夫学院。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播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六十年代未由苏恩也神父(比利时人)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2年正式出版了以《学校教育--儿重音乐》第一册。之后台湾不断有青年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或欧洲其他学院学习该教学法,特别是林荣德先生拜见奥尔夫先生之后,回来大力推广,在众多热心于此事业的同行们努力之下,在台湾,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师资培训方面已做出很大成绩,出版了大量的应用奥尔夫原理结合本土文 1我国台湾地区,一般翻译作“奥福”。 化的教材,1992年还成立了奥尔夫教育学会的机构,团结其他同仁们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他(她)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关注着大陆的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其中的陈惠龄、刘嘉淑、林芳谨、郑又意、史依理等老师均来大陆作过讲学,推动了两岸的交流。

七十年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艺术教育界,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历程。

1979年我国著名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音乐,听说当代最负盛名的作曲大师奥尔夫尚健在,千方百计找到贝尔夫先生的电话,此时84岁高龄的奥尔夫先生在慕尼黑郊外阿默尔湖畔自己的庄园住所里,基本是谢客在家,突然接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求见的电话。后来奥尔夫夫人回忆到:他想象不到这位中国人怎么会找到这个电话,更没想到已经很少见客的奥尔夫先生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客地拜访。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奥尔夫先生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一种神秘的钟情,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对廖教授对自己及作品如此博学、深刻地了解感到惊讶不已.立即将自己全套的作品乐谱及音响赠于廖教授,包括他的《学校教育》五卷本。奥尔夫先生还对厚说,他这套教材在全世界已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用,有十六种文字的教材出版,但让他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就缺作为东方古老大国的中国版本-„·\"。奥尔夫又亲自安排了廖教授到奥尔夫学院的参观。廖教授以他的敏锐、聪慧立即直觉到这个令他耳目一新的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1980年四教授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专家 他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去,除翻译外,还亲自动手按照奥尔夫教育原理编写一批教材,举办师资培训班,到全国各地讲学„·特别是亲自联系了德国、奥地利的优秀奥尔夫教师来华讲学、培训师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使我国音乐教育在改革的起步阶段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直面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系,大大缩短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

星海音乐学院的李妲娜教授,是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研究的专家。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2奥尔夫在他的《学校音乐教材》中指出:“我所有的观念,是关于一种元素性(elementary3)的音乐教育观念。”奥尔夫解释,所谓元素性,是指那些属于原始素材、原始起点,接近人本能的、自然的、适合于开始的,能为每个人体验的,适合儿童的基本要素。

“元素性的音乐,是以音乐中最基本的因素,即节奏为基础的音乐。 元素性的节奏,是指最简单的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 元素性的音阶,是最基本的五声音阶。

元素性的和声,是最基本的I、IV、V(甚至只能是I级)的和声。 元素性的乐器,是指最没有技术负担的打击乐器和“人体乐器” 元素性的动作,是基于生活的走、跑等动作等等。” 奥尔夫指出:“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 2奥尔夫用“Elementary”来形容自己的音乐。“Elementary”意指“原始的”、“基础的”、“元素性的”、“自然力的”等意。还有“回到本原的”之意等。 3elementary [,eli\'mentəri] adj.1.基本成分的,必要成分的 (=elemental) 2.基本原理的,基础的,入门的;根本的,基本的;(问题等)简单易答的 初级的,最初的;小学的

3.尚未完全长成的;尚未完全发育的 4.(土、风、水、火)四大要素的 5.自然力的

6.【化学】非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的 由人们自己参与的音乐。”正是由于采用上述这些最基本、最原本的音乐素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中,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面向全体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人(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完成人格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中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项必须、基本和奠基性的科目。这绝非完全是音乐教育的事,而是关系到培养人的事业。

奥尔夫的另一观念是更注重教学过程,即注重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按各自方式、意愿去做,去参与音乐活动,发挥其想象和独创性。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通过亲身体验,诉诸感性,鼓励、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即兴能力——即兴伴奏和即兴创作。

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土化。

可以说,元素性、综合性、创造性不仅代表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也是他音乐教育思想的宗旨所在。那就是:在自然、原始的音乐素材中,给儿童一个综合性、自然性的音乐经验。在自由自然地参与音乐活动之时,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和学习音乐。

三、教学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综合了语言、动作、歌唱、演奏、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

(一) 嗓音训练活动

嗓音训练活动是指运用人的嗓音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嗓音训练活动主要分为歌唱活动和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活动(这个是奥尔夫的独创,可分为单层次的语言朗诵活动和多层次的语言朗诵活动)。

富有节奏性语言朗诵活动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一大独创,它使儿童首先在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中,获得具有音乐节奏要素的概念。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既可以是谚语、词汇(甚至是地名和人名)的组合,也可以是儿歌、小诗、童谣。奥尔夫学院的专家指出,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最好选用本地儿童们熟悉的语言如:儿歌、童谣等;既可以是单层次的语言朗诵,也可以是构成多层次的语言朗诵。

(二) 动作练习活动

动作练习活动是指运用人身体的动作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主要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其中声势活动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又一大独创。声势活动是指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又称为身体乐器)。

具体应用:为语言朗诵即兴创作声势;为歌曲即兴编配声势;集体练习声势做速度和力度变化;采用“回声”的方式;卡农式节奏。

(三) 乐器演奏活动

奥尔夫与乐器制作者合作,设计了一整套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包括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各类乐器。奥尔夫乐器演奏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又一大特色。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

“引导创作法”:是指在教学中,学生运用元素性材料(如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式等),遵循探索——模仿——迁移——即兴创作的学习过程,在集体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音乐学习。

即兴创作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在其教学法中具有重要的更深的意义。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是情感表现的最直接的形式。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五、奥尔夫音乐教材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是以奥尔夫写作的五卷《学校音乐教材》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来自德国的儿童游戏、童谣和民歌。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成为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教材。

奥尔夫的《学校音乐教材》没有具体规定教学过程和方法,按奥尔夫的说法,这套教材仅仅是提供一种“教育应该如何顺应儿童本性”的思路。它的目的是启示教师按照这种思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内容,而不是生搬硬套奥尔夫教材。

六、对奥尔夫的评价

奥尔夫的贡献在于,他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使儿童能够自然地进入、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使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成为发展和培养儿童创造力及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并使儿童活动共同交流、分享和共同创造积极而又愉快的音乐审美体验,为儿童发展个性、社会性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论文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八个论点

奥尔夫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启示意义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训练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及奥尔夫教材10套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与《纲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