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湖心亭看雪反思性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7: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新会区三江镇联和初级中学 赵善抄

文言散文古雅蕴藉、博约精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就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从八年级开始,文言文的篇目增加了一倍。但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传统的字字落实、逐句翻译、语法讲解的文言文教法,让学生兴趣缺缺。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怎样在文言教学中贯彻新课标?在学校指导师的提示指导下,我尝试以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为载体,通过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新的活力焕发的文言学习天地。

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凌晨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独往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富。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和借助注解,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品读文字的精妙和体验作者孤高自洁的情感作为本课的重难点。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文字中读出言外之意,读出自己对文本对作者的理解。 【案例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遵循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于个性化阅读和情感体验,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在过程和方法中融入了自主性学习探究、移情性地情感体验,实现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是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品读精妙的文本语言,体味文本所蕴涵的内涵。首先,朗读就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对话。尤其是古代优美的诗文,反复的诵读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体会诗文的音韵美和语言美。我在学生朗读的环节都安排了两次反复的诵读,以达到学生和文本最直接最亲近的对话。其次,《湖心亭看雪》简约精妙的文字,期待着读者参与品味。我设计的用删除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品读“一痕”、“一点”、

1 “一芥”、“两三粒”这几个名词所体现的精妙之处,读出它的言外之意,从而想象构建当时张岱所见的雪景的寂静清冷、朦胧宽广的意境。

新课标提出,“学生应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现代西方的接受美学思想认为,阅读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作品的过程。强调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在内心深切体会和再造作品。本堂课所设计的想象补白环节就是移情性地体验,从心理上去体验、去经历那一情境,从而获得自己所想象再创造的作者的情感体验。本堂课最后对张岱遇到金陵客是高兴还是失落的谈论,再次使学生进入与本文与作者的对话交流。在本文中寻找隐含信息,感悟作者的感受与情感,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理解作者的性情喜好,结合自己的经验体验,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作者的交流对话,对作者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加强了文化素质的培养。

古代诗文以它独特的语言表述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期待着读者透过寥寥数语来进入它的优美丰富的世界。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和文本、学生和作者的对话设计,正暗合了这点,同时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西湖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张岱之手。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过程:

第一步:妙语导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比如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然而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了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很少提及凄清。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导语以西湖春夏诗文作引巧妙的切入到西湖的冬景中,让同学们感到亲切、自然。

由于是文言文的缘故,有文字理解的障碍,所以阻碍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在明确目标之后,我加了几句:世上没有机器猫,没有时空机,我们不能跨越时空去当年的西湖观看

2 雪景,与张岱作面对面的交流。可是文字的魅力恰恰在于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品读文章,透过文字走进文章,走近作者,像朋友一样用心来交流,去体味他的喜怒哀乐。

我这样一说,学生的兴趣更浓厚了,目的更明确了,精力也更集中了。

接下来我们共同扫清了文字的障碍,在这个环节中我提炼出重点的字词句以让学生方便记忆,重点记忆。

第二步:同赏雪景

同赏雪景中涉及到学习新的描写方法——白描,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作者眼中的雪景是什么样的?请用文中语言回答。第二,想象一下这幅画面,用几个词概括西湖雪景特征。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之后我让他们翻译,背诵,为了学生更好理解,我利用书上的插图进行引导:书上这幅画就是用了白描的画法,白底单线条墨线勾勒,而作为一种描写方法,用寥寥几笔勾勒事物形象的方法就叫做白描,可用于写景、写事、写人。

这篇小品文虽然篇幅短小,然作者情感丰富,初二的学生多直线思维,还不能全面的看问题,因此要想把握住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并不是一件易事。我先抛出了一个大问题:全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并说明理由。

为了顺利完成这个问题,我又出示了几个小问题:1.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雪后西湖人鸟声“俱绝”而作者“独往”反映出作者什么“情怀”?

3.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经过我的提示同学们有了门道,纷纷踊跃发言,好些同学丰富了我事先设想好的所谓的标准答案,且言之有理,甚至下课后还有同学来和我共同讨论交流他们的思维成果,可见他们通过这节课感受到了思考的快乐,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走过原本以为最艰难的品味雪情这一步,后面则越来越放得开,虽称不上妙语连珠,但也是反映迅速,灵活应对,同学们在良好的气氛下,学得更投入,而效率也比以提高了。

第三步:诵读记忆。

文言文教学重视诵读,记忆,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提示背诵的项目,屏幕出示有关文章理解的文字,让学生依据提示背诵。效果出奇的好,绝大多数学生能很流利回答。之后,我又趁热打铁的询问有谁能大胆尝试全篇背诵?这时一个平时很少主动质疑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举起了手,他抓住了这次练胆的机会,并且表现非常出色。我心里太高兴了,却没有说赞扬的话,只是向他,向班里的同学们翘起了我的大拇指。这个动作

3 是我对我的学生们的最高赞赏。此时此刻虽然我没有借助任何的言语,但我们的心里已有共鸣。

因此接下来的拓展阅读也顺利完成。

在配着悠扬轻柔的《雪绒花》的音乐欣赏了一幅幅精美的雪景图片后,我留下了本节课的作业:描写我们心中的美丽雪景。

曲终铃响,给这堂评估课画上了句号。

自认为还算精心的准备,不错的发挥,也确实得到了众多“高师”的鼓励和赞扬,我的心中有欣喜,暗暗的下定决心更要以百倍的努力,继续的成长,进步,早日走进新课改的殿堂。能够在教师这个事业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

自己的“孩子”总是爱,自己的思维成果也总是有更多的感受。 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焦点。

第一,文言文也需要定位。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教师要作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第二,本文的一大亮点是老师的引导很到位。教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课堂上没有教师的作为,就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因此,教师的“导”显得十分重要。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层次和境界。几个设疑,深入浅出,非常圆满地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得来全不费功夫”,显出了驾驭教材的功底。

第三,教师重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并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来推进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例如导入:“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这里故意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进入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文本的愿望,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实录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整个阅读教学就是在不断地解决旧的阅读期待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解决阅读期待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第四,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必须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在这个方面王君老师做得很好。整个教学的三个板块都是由“读”引领的。围绕着解读痴人之“痴行痴景痴心”,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

4 核。这其中有想象性朗读,有虚拟性朗读,有创造性朗读;有集体读,有个人读、自由读;有朗读,还有诵读,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是以“读”为载体完成的。从这个教例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应用灵活恰当,朗读完全是有能力承担起解读文言的重担的。

第五,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并非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同为语言教学,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对话互为启示的。在王君老师的这一教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寻找巧妙切入点作为主问题提挈全课,设置非常之问激活学生思维,以联想想象拓展学生情感张力,以多样朗读搭建理解桥梁,点题追求水到渠成戛然而止余音绕梁。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心心相印,相得益彰。

因为品读细腻,所以整堂课情趣盎然,让人回味的地方颇多。

这堂课不足的是教师没有注意把问题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结合起来,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从而生成问题,提高他们探究质疑的水平。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反思性教学论文
《湖心亭看雪反思性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