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毕业音乐会策划与实践探讨[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2:5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为一位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以一场音乐会的方式取得学位,是非常地具有实践意义的。总结个人表演能力及演奏能力的最佳方式即是举办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这种演奏方式不但可以考察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从全方位的考察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实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我们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受益匪浅的。毕业音乐会的内容程序正如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及答辩的各个环节一样,演出者每场音乐会的选曲时长必须在1个小时左右,选曲风格、时期、作曲家的曲目不应相同,且结合各种不同的演奏方式,由指导老师根据其选曲的难易进行搭配,做出相关调整。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生与老师的全力配合,其难易程度不亚于毕业论文的撰写。 个人音乐会是否能顺利进行也离不开前期筹备一份全面的音乐会设计报告,它起着连接贯通整个音乐会各个环节的作用。 本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毕业音乐会内容。介绍整场音乐会曲目的特点。

第二章:毕业音乐会曲目介绍。音乐会的曲目根据不同时期分为四类:中国作品、练习曲、乐曲及协奏曲。本章将根据音乐会的作品选取个别进行介绍,内容包括其作品背景、时代意义、作品曲式结构分析、演奏技巧及情感把握。

第三章:毕业音乐会进度安排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毕业音乐会,作品背景,曲式结构分析,演奏诠释

对于一个即将结束研究生阶段的钢琴演奏学者来说,一场精彩圆满的音乐会无疑是难忘且意义非凡的。从音乐会的组织角度来说,筹办一场音乐会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统筹能力,还能培养实际组织能力。音乐会的筹办不仅能体现了个人的综合能力,还是一次宝贵的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经验。从学习专业角度来看,举办一场音乐会不但可以展现自己的演奏水平更而能促使自己从中得以提高,并且自身对全场演出效果的把握能力以及舞台经验都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多年的钢琴接触以及表演学习让本人已经成功具备完成一场音乐会的综合能力。必定借以学校此次举办音乐会的机会好好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答谢老师和学校三年来的辛苦培养。

音乐会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选曲了,本人的选曲内容都是本人读研阶段根据导师的指导,本人的练习以及多次的舞台实践经验后精心挑选并且同本人有着密切练习的奏一场音乐会不止是对自己过去三学习的总结,在准备音乐会过程中更是对自身演奏能力的提高。

在本人入校初,演奏音色上存在一定问题,如声音不够下沉、缺乏厚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了大量对音色要求高的作品来加强训练。如浪漫时期肖邦、古典时期莫扎特的作品等。经过这一系列曲目的训练,本人对作品风格音色的把握状态逐渐得到稳定。

在对作品音色有相对把握以后,导师又对本人演奏技巧以及情感诠释处理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在演奏技巧方面,从单音跑动、双音跑动、力度和弦三大方面进行了细致调整,通过对之前所练习曲目的进一步调整,使得之前的演奏弱势方面得到解决。在情感诠释处理方面,经过导师朱咏北教授的指导,对每首作品风格的把握认识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因此,整场音乐会的曲目选择都是三年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来结合自身的演奏特点而精挑细选的。通过这些平时演奏中较为得心应手的作品,也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演奏风格。将在毕业音乐会上好好把自己展示给大家。

第一章 本人整场音乐会一共选曲四首来展示三年来的学习成果。包含有东西方作品。分别有中国作品《我的祖国》、外国作品肖邦练习曲OP.25-Nr11即《冬风》练习曲、约翰斯特劳斯蝙蝠OP

56、莫扎特D小调协奏曲K466。根据个人的演奏特点,以及音乐会的选曲必须涵盖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考虑到个人演奏上的一系列问题,扬长避短,综合考量后确定作品如下:

毕业音乐会节目单

一、中国曲目

《我的祖国》 刘炽

二、外国作品

练习曲OP25-Nr11 肖邦 蝙蝠 约翰斯特劳斯 莫扎特协奏曲K466 莫扎特

第二章

2.1 中国作品 《我的祖国》

一、作品简介

首先,《我的祖国》是具有中国传统色彩代表性的曲目,反映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名族精神面貌,其悠扬的旋律和寓意都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是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上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改编作品在星罗棋布的钢琴作品中占比较大的比重。该作品最初是由作曲家刘炽和作词家乔雨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周年创作而成,起初用于电影《上甘岭》中插曲。后由沈阳音乐学院蒋泓教授根据同名歌曲《我的祖国》改编而成。作品旋律激昂、优美,充分抒发了对祖国的深刻情感。后因钢琴家郎朗搬上音乐会舞台后而广为流传。

二、曲式结构分析

《我的祖国》是由声乐同名作品改编而来,采用五声调式,由C大调开始,主题呈并列二部曲式。后面随着变奏的进行,将作品主题的旋律进行装饰、加花,和声进行了变奏。伴奏肢体使用大量的协和音程,分解和弦,和声悠扬动听,旋律美妙感染人心。调式进行改变,将C大调转为变奏Ⅰ的F大调,变奏Ⅱ的bB大调。主旋律的创作方法采用的“鱼咬尾”的写作方式,即前一句的结束音作为第二句的开始音,使整个音乐显得非常紧凑、环环相扣。

作品曲式结构图: 引子 主题 变奏Ⅰ 变奏Ⅱ 华彩 尾声

散板 A B(Ⅲ) A(Ⅰ)B(Ⅱ) A(Ⅱ)B(Ⅰ) B 散板 C F bB

三、演奏技巧解析及情感诠释

作品《我的祖国》的音乐线条发展,基本上都是根据情绪的需要和内容的发展来创作的,其中节奏的自由表现尤为突出。波音和分解和弦是全区代表性的节奏型,好比河水波浪的湍流不息,两岸稻花的香飘四溢。乐曲有三处精心的创作布局分别在开始、中间、结尾三处,似是没有拍点能够囚禁住演奏者的爱国与民族之情。紧接着大量的三连音在华彩部分出现,连续上行的三连音仿佛黎明的出现、祖国的一派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在这一瞬间得到充分的抒发升华。全曲用质朴生动、形象细致的音乐语言赞颂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表现出我们志愿军将士们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顽固、勇敢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

引子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均是散板节奏,这样的节奏可以使演奏者在没有节奏束缚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地抒发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演奏时可做到“音断意不断”,以指腹为支点,通过手臂手肘带动手腕弧形转动使音乐绵长、连贯,演奏出波音的效果。同时踏板的使用也要恰当,掌握好深浅层次,也要配合手有序的踩放,将旋律缓缓送出。

主题部分同引子部分相似,多采用“揉”键的方法演奏。其中要十分注意右手旋律的节奏是有变化的,因此左右手的配合是很重要的。该部分情感表达是尤其重要的,连音在这里起了关键性作用,句与句之间不可断开,每一个气口都应该精准把握。。要将《我的祖国》这首冠以整体流畅,亲人亲民的乐曲演奏着形象动人、贴近主题需将其整体的旋律和音调演奏得婉转动听,音与音之间虚实结合,联会贯通。

第一变奏部分旋律转为左手,在演奏过程中对左手力度的控制是相当有难度的。在控制左手的前提下还应注意左手旋律线条。练习时应该多注意慢练,感受手指触键的深浅变化。

第二变奏部分的主要构成依旧是全曲使用较多的波音,全曲重要构成部分波音是第二变奏部分的主要构成形式,按键、落键的干净、利落是此段波音弹奏的核心。一旦每个弹下音有拖泥带水不利落,不但使听众听起不舒服,而且无法很好的表现其作品特点。同理此类歌曲旋律,触键点的位置和触键的快慢都比较重要。演奏过程中,手指手腕手臂需要合理配合,力量的控制也要灵活,一旦使用蛮力将会造成整个肢体的僵硬,促使音色刺耳不柔和。另外,演奏过程中,内心的音乐也是很有必要的,做到以情带声。左手要很灵活的在键盘上准确无误的跑动。这一部分的最后是华彩,速度需要稍稍放慢,而后自然连接至乐曲尾声。

尾声部分在演奏时三连音要弹得非常紧凑而有力度,大跳需要手在键盘上快速而精准的移动。整体的力度要由弱逐渐变强,表现出乐曲最后的气势。连音线所连接的乐句之间不要弹错,连接乐句之前的连音线不容失误,否则外声部的和声肢体旋律的走向无法突出,尤其要关注左右手之间不同声部的切换与配合,该突出的声部旋律需要尽可能的突出。结尾左手连续的八度下行,可在合适的时机变换手腕姿势,动作幅度不能过大。严格控制手指间距,快速触键离键,动作轻巧柔和,这样音色才清晰流畅。

在原曲的基础上用变奏,生动,贴切的音乐语言改编无疑是《我的祖国》这部作品的特点所在,而其波音分解和弦是整个乐曲的核心,即诠释丰富了整个乐曲的内涵,且使其整曲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总之,演奏好中国改编的钢琴作品离不开一定的演奏技术,离不开对其音乐背景、文化的理解,更加的是一份意境。 2.2 练习曲 肖邦OP25-Nr11

一、作品简介 肖邦是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的一生很短暂,而他将自己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创作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对世界钢琴史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之所以其音乐创作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在于肖邦的创作能够将钢琴曲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做到完美的结合。其中,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就是肖邦的钢琴练习曲。肖邦的钢琴练习曲在传统钢琴练习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他把自己的艺术思想融入到自己所写得练习曲之中,使其练习曲站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肖邦的权威研究专家尼克斯曾经说过,不管是在审美上还是在技巧上,肖邦的练习曲一点都不逊色于其他作曲家的同类型作品。其作为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钢琴练习曲为人类钢琴发展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对后世钢琴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肖邦的钢琴练习曲已然成为钢琴学习者必弹的曲目,由他开始,练习曲摆脱了“技术性练习”的固定模式,在艺术上表现出高度的审美内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肖邦练习曲OP25-Nr11被我列入音乐会演出曲目之一。该作品常被称为《冬风》,偶也被称为《枯木》,这是肖邦钢琴练习曲中最具有技巧性、篇幅容量最多的曲目之一。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术难点在于演奏者的手指必须做到快速、敏捷的同时还要有很高的准确度,此外手指在快速跑动时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这首练习曲的右手旋律是其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即快速高难度并且连续不断的跑动音。右手的急速音群就像是冬日里骤然而起的狂风,肆虐每一个人的心,毫不留情。肖邦仿佛把当时的心情揉进了这首《冬风》钢琴练习曲中。身处异乡巴黎的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是一个非常具有爱国情怀的钢琴家,面对祖国两次起义失败后的他,带着悲痛和愤怒抗争的心情创作了《冬风》这首曲子。愤怒,悲伤且无助是弹奏者最直观的感受,其爱国的情感所表现的震撼力为之感叹。

二、曲式结构分析

演奏者要在以深刻了解其作者的环境背景下来演奏此艺术作品,感性理性相结合,把握其情感内容的同时也不能过多于宣泄,不能刻意而为之。在引子结束后的主题部分务必要注意强弱拍的区分,以及突出左手的主题旋律。正如我们对背景及曲目的理解,快速跑动的音符是整首作品的主要构成形式,音色注重饱满颗粒感,切记不能拖泥带水。整体结构的分析,节奏的把控都是演奏好此作品的成败。呼前所说,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会影响演奏出来的质量,读懂其音乐语言,结合背景加上专业水平缺一不可。《冬风》练习曲尊重并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但又突破了“练习曲”的机械模式,加入自己的情绪、情感、音乐风格、音乐语言,达到了高度艺术性、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结合。

暴风雨的来临是这部作品的引子和主题部分最好的诠释。引子部分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感,速度为lento并且以p到pp的形式弹奏,在进入主题的时候宛如暴风雨之际一连串下行的音群以sf突强的力度奏出,造成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然而要控制好主题重复以及展开部分的力度,形成一种动静对比,从而来更好的体现和表达作品的内涵和生命力因为连续的和弦音以及手指快速跑动,手腕容易僵硬,利用手腕的回弹力,要在适当时候迅速放松。在弹奏属七和弦、小三和弦时,演奏者内心应当由压抑到愤怒到悲痛的过度。弹奏这首练习曲不能盲目的以以往的练习曲模式机械化,在遵从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情感,对曲目背景的理解,风格,使之达到高度艺术性、思想性与技巧性的完美结合

踏板的使用在该作品的主题部分没有限制,主要还是根据演奏者的情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声结构来把控。浓密的和声处踏板使用较为频繁,应该按照和声的要求及时换踏板,既避免声音混浊又延续保持音。个人认为多用1/2踏板为宜,以避免用全踏板制造不均匀或过于沉重的音响。

三、演奏技巧解析及情感诠释

乐曲以简短的引子开头,作曲家像是更青睐于把一个带有进行曲风格的节奏型用单音的形式在A小调上迫不及待的表现出来,随后又用和弦的形式重复一遍然后又停在a小调的Ⅴ级和弦上,这个引子只有两句,力度从p到pp,就像暴风雨来临之际的平静、静默,在第一句的呈示之后,然后用着极弱的音量弱的微乎其微的来回几次,就好像马上就会风雨突变般。接着就正如我们所预料到的所有的音符在沉寂中爆发,暴风雨来临。右手开始快速的下行,而旋律在左手。调性不停的转换,a小调到E大调,再到a小调重复主题,最后转为C大调。到乐曲中段后,再一次再现了主题,之后经过一连串的变调,采用同一音型不同音调连续模仿的手法前发展,最后双手同时跑动力度渐强到ff,转到a小调再现,此时已经进入高潮部分。肖邦以一个上行三个八度音的音阶结束全曲,力度达到fff,把情绪全部推到最顶端,而此时,突然想起引子动机,将人拉回最初的思绪。不得不说,此处恰恰是本首作品的点睛之处,前后完美呼应,相得益彰。

2.3乐曲 约翰斯特劳斯 《蝙蝠》

一、作品简介

约翰斯特劳斯是来自于音乐之都的奥地利维也纳人,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出生于音乐世家,与其父同名,分别被世人称为“老约翰斯特劳斯”和“小约翰斯特奥斯”。老约翰斯特劳斯也是一著名的音乐家,代表作品有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并且担任自己乐团的指挥。作为音乐会上经常加演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整出自他本人。他的音乐雅俗共赏,无论是专业音乐人士还是业余音乐爱好者,都会陶醉在其所创作的音乐中。本次音乐会我将带来斯特劳斯创作的十六部轻歌剧中著名的一首《蝙蝠》。

二、曲式结构分析

三、演奏技巧解析及情感诠释

这是一首富有弹性的作品。开头由二八节奏的一连串富有弹性的小音符奏出全曲最主要的动机,之后不断的发展,变化形成新的旋律。第二片段速度依旧是快速的,主旋律通过不断在和声上的不断丰富加厚,使演奏变得更有难度。在演奏时,要掌握节奏的弹性,不能严格按照节奏,固守陈规,那样会使得音乐失去这首作品的滑稽感和舞台效果。之后变成同主旋律的快速和弦音,要求弹奏的非常轻巧且快速。经过两个小节快速的连续12个八度下行后进入到一个缓冲片段,这一片段和声有三个层次,最主要的旋律在最高声部,需要右手小指有力度的突出旋律音,这一点做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需要分声部练习,尤其单独练习右手小指的旋律。这一片段结束后出现了一串有趣的波音,反反复复,旋律富有童趣。演奏时需要双手快速的在琴键上移动,并且准确无误。经过两小节上行的八度后节奏缓冲进入柔和的小片段,右手要控制两个声部,左手是由转位和弦构成的伴奏音型。同上所述,这里的右手也是需要单独分声部慢练的,尤其是小指的力量性训练,毕竟小指单独要演奏出一个独立声部的旋律音还是有难度的。有慢就有快,自然而然作品乐思的发展很快回到了快速的节奏里,情绪拉回到最开始的感觉。此处进入到全曲的小高潮,也是难度最大的地方,双手均为快速的和弦以及八度跳跃式进行,中间还夹杂着快速经过的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上下行小音阶。在练习这一段的过程中,需要演奏者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熟练和巩固,才能使自身的演奏达到理想的效果。之后进入一个温柔的旋律中,同样三声部,然而主旋律却隐藏在中声部。三拍子,有点忧伤,又有点舞曲的感觉。之后速度逐渐加快,一段快速的双手大跳中将全曲推向高潮,然后12个连续的八度上行,将旋律带到强烈的和弦音,最后停止在主音上结束全曲。这首作品在技术上是非常难的,需要演奏者在掌握整首作品的音乐走向的同时还要控制好身体各方面的演奏技能,来使得最终的演奏达到最满意的效果。技术与情感必须完美的配合,二者缺一不可。

2.3 协奏曲 莫扎特D小调协奏曲 K466

一、作品简介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亚纳古典乐派的第二位大师。尽管莫扎特英年早逝,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惊人的音乐财富。他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D小调,K466,于1785年2月创作。D小调第20和C小调第24是莫扎特创作的唯一两首小调钢琴协奏曲,第20钢琴协奏曲与其他莫扎特创作的钢琴协奏曲相对比来说形式更宏大,内容更丰富,有相当突出的戏剧性。这首协奏曲有明显的莫扎特创作后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规模和气势两个方面,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

莫扎特1785年创作此钢琴协奏曲,是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完成阶段,此时期是莫扎特创作的巅峰时期。但他在此阶段很少涉及交响曲的创作,所以有人认为该协奏曲有明显的交响曲特征。k466是维也纳时期莫扎特的作品,莫扎特在那个时候经济困难,生活异常艰辛,社会生活的不易让他痛苦万分。这些虽然与他那个时期创作风格没有直接关系.这里我要指出莫扎特在原有具备的作曲风格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一股与世抗争的精神.这些体会在他后来的作品中看得出,而k466更是开端.

二、曲式结构分析

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奏鸣曲式,D小调。在弱奏的持续低音中呈示不安色彩的第一主题,属和弦出现后旋律变得亮堂起来。之后,钢琴进入角色,像是出现了新的主题又和开场感觉密不可分,遥相呼应。此时第一主题一边再现第二主题一边转调登场,进入发展部。钢琴的开场白与第一主题以各种转调开启技巧化呈示,钢琴的快速音群与协奏钢琴形成紧张的关系。再现部第二主题转回D小调,完完全全原型再现,恰到好处的衔接华彩乐段以及尾声片段。

第二乐章即浪漫曲,三段体,降B大调。与第一乐章不同,主奏钢琴直接亮相呈示主题,协奏钢琴与主奏钢琴轮番上阵。然后主奏钢琴奏出优美的新旋律线条,钢二给出一连串和弦为钢一伴奏,为钢一烘托出主要旋律。之后转为主题再现。第一段结束后,转G小调至中段,主奏钢琴奏上升音型,钢二积极回应到第二段,再现第一段至第二乐章结束。

第三乐章为很快的快板,其曲式结构是缺少发展部的奏鸣曲式,B小调。开头直接采用极快速度的上升音型,音乐色彩完全不同于前两个乐章。主奏钢琴展示完毕后,钢二将主题开场旋律不断填充扩大。钢一再奏D小调旋律形成经过部,调性先后转入F大调和F小调直到第二主题的出现。最后进入再现部,调性转回主调。钢一有一段漂亮的小引子,钢二以快速上升动机衔接,然后完全再现,一段漂亮利落的华彩乐段后回到最初的主调直至尾奏结束全曲。

三、演奏技巧解析及情感诠释

莫扎特的作品是温馨、童真、乐观、热情的,他的钢琴音乐大部分都是以流畅明亮为主要特征。大部分习琴者都以为莫扎特的音乐好听,旋律简单,上手更是容易。然而恰恰是这样的认识反而造成大家对莫扎特作品错误的把握。事实上,要想演奏好莫扎特是非常难的。技术上手指必须有很棒的独立性,触键的位置,手指的弹性都需要演奏者能做到细致入微的控制。回到这首协奏曲来说,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都属于快速的作品。要求动作要非常灵敏轻巧快速,触键的力度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太浅。因为莫扎特的作品对音色要求很高,音色必须是明亮的、积极的。没有优良的演奏技术和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扎实基本功是难以胜任莫扎特的作品的,更何况是这首占有重要地位的庞大的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的音乐非常的细腻,其中的连音、跳音、装饰音、经过音等等触键的方法以及音色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需要演奏者弹得细致轻巧又富有颗粒感,特别干净的效果。在演奏时,手臂要做到完全地放松、依靠手腕和手指来协调动作,但是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大,以免影响音色。快速跑动的旋律要做到手指触键快速,每一个经过的音符都要均匀亮堂有光泽和活力。连音流畅连贯,跳音轻巧干净。

此外,这首协奏曲存在一些和弦音。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作品中的和弦不同于贝多芬,虽然二者同为古典时期作曲家中的巨匠,但两人的音乐风格以及作品内容却是完全不同的。例如第一乐章开始钢二的旋律,那些重复上升的和弦是为了烘托主旋律出现之前的气氛的,因此,这里的演奏需要很内涵深沉,而不是像贝多芬的作品,给出最直接的力度,来表达强烈的情绪。顾名思义,在这首作品中,音乐的层次是把握这首作品的关键所在。再比如第二乐章钢一的开场独白,就需要很悠长的情绪来演奏。像是秋天,耐心的等待爱人的归来。每一个音程都要弹得很深,让旋律的意境充分展露出来。钢一与钢二彼此之间旋律的进出也要形成非常好的默契,旋律线条始终连接在一起,音乐中的情绪也不能背道而驰。还有一点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的大部分作品基本上都是为古钢琴而作,然而古钢琴却是没有踏板的,因此乐谱中踏板的标记基本上都是后来的出版社加入进去的。所以我们在演奏莫扎特作品是更应该谨慎的使用踏板,甚至是尽可能少的曲使用踏板,尤其在快板乐章,尽力用手指去表达自己想达到的音乐效果。如果手指上的技巧暂时相对欠缺,可以适当的使用节奏踏板和半踏板,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弱音踏板。

第三章

3.1 毕业音乐会进度安排

整场音乐会所选曲目都是本人三年中学习成果的点滴记录,所有曲目均来自三年的作品积累之中,音乐会是读研阶段完美的收尾,也是检验三年来的学习成效。从第三年上半年确定好演奏曲目后便开始了逐一练习,练习过程中掌握其熟练程度,加强理解曲目发生的背景情况,作曲家的内心活动,让自己感同身受,从而更容易的演奏带有个人特色的曲目。下学期则是对所选曲目进行段落分组练习,有效的更好的将曲目柔和在一起,能更好的连贯的把握整体效果。 2017年5月份起进行一个小时的整场曲目训练,按照最终音乐会曲目顺序进行从头到尾练习。 3.2 音乐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音乐会的时长为一个小时,不排除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和不可把控的因素。

一、非外界因素造成问题:本次音乐会所选的曲目篇幅时长都比较久,一般来说对演奏者都是一次较大的体力检测,同时本人之前也没有举行过音乐会独奏,中途的紧张,体力因素都是不小的考验。所以,在准备期间通过大量上台练习,提升熟练度,锻炼身体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确保在音乐会上有稳定的发挥,同时有着良好的心态。

二、非自身问题处理方法:对于一场完整大型的音乐会中途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因素太多,环节多了自然可能会出一些突发情况。对于不可控因素我们抛开不说,对于可控方面例如人员按时就位,音响问题等。因此要在音乐会开始前,反复进行仔细筹备,确保万无一失;假如出现现场突发情况的失误,务必在不影响整体舞台效果的前提下及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毕业音乐会

音乐会策划

音乐会策划

毕业音乐会主持词

毕业音乐会策划书

毕业音乐会主持词

毕业音乐会主持词

《毕业音乐会》教案

音乐会活动策划

音乐会策划(推荐)

毕业音乐会策划与实践探讨[优秀]
《毕业音乐会策划与实践探讨[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