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湘教版二年级年级下册美术完整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9: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感受色块和抽象图形展现出来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难点:学会用几何图形和色块创作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体验,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几种用彩纸剪好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梯形、半圆、椭圆等,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出来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用这些几何图形任意的组合,有意识的形成一幅漂亮的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样的画面美不美?为什么?

4、导入课题:巧妙的组合

二、学习方法,大胆尝试创作

1、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初步了解作画方法

2、同学之间分组探究,这种组合画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学生尝试练习,用学具中的几种几何图形拼摆组合一下,看看能组合出什么画面来。

4、老师提示:如果用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来组合,是否能产生更加巧妙的画面来

5、学生带着这个建议再次尝试,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练习组合

三、展示学生优秀的创意,总结创作方法

1、老师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学生欣赏

2、学生谈一谈尝试创作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3、老师归纳总结组合拼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

一、开展活动,拓展学习

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全班四人一组,用画或皱纹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漂亮而有新意的画面来。老师作评委,全班进行比赛,比一比,哪组的画最有创意,最漂亮。

第二课

加一加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辨认和描绘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并乐于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想象添画

2、难点:描绘物体的外形及想象添画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笔、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体验

1、让学生从纸箱中触摸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说出物体的形状

2、设计提问:触摸物体的哪个部位可知道物体的形状?

3、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触摸物体的边缘可知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边缘就是物体的形状

二、感知,描绘基本形

1、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生活用品,再与同学讨论:它的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试着画一画

3、讨论并总结绘画表现应注意的几个地方

4、老师示范,学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想象添画

1、观察课件《神笔小画家》

2、设计提问:小画家是用什么办法将洗手液的瓶子变成小老鼠的?

3、讨论并总结:添画方法(内添、外添)

4、老师提示:添画时基本形不变,添画不要太多

三、戏活动:超级变变变

1、分组讨论:小组的物品可添画成什么?

2、比赛。学生四人一组,大胆给物体的基本形进行添画、添色,老师巡视指导,留意进度。

四、欣赏评价

1、评出每组优秀作品,展示作业

2、老师点评

3、谈一谈这堂课的收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 难点: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准备:

厚纸、彩笔、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老师用未来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折纸方法

1、用课件展示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0分

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老师补充说明

三、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老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演示教具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3、学生答后,老师提出想象要求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上

5、老师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第二课时

一、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 a)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b)老师演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上

c)作业欣赏,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d)提出装饰要求,学生动手装饰玩具,老师巡视指导 e)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二、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a)评出优胜队

b)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

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的感受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特征和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总结,形成认知。 难点:总结三原色中一些简单的色彩变化规律,掌握吹色彩水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师――颜料吹画用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具 生――颜料吹画用具、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2、展示各个层面图片。 学生所看所感。 师:可以说有光亮就有色彩,从浩瀚宇宙到我们地球,从自然景物到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包括绘画艺术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色彩无处不在。

二、揭示课题

1、师:我们看到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大都是由光和红、黄、蓝这三种颜色之间相互调配合成呈现出来的,这红黄蓝三种颜色也是颜料中最基本的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2、学生朗诵儿歌,教师板书课题 ――三个好伙伴·活动一

三、教学新课 探究方法

1、认识色彩 ⑴、术语解释:三原色又称为基色,是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来的,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用它们可以互相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 ⑵、展示红黄蓝各主题图片。

分别看看红、黄、蓝三种颜色,想一想它给你什么感觉? ――红的感觉热情、温暖;黄的感觉明快、响亮;蓝的感觉优美、凉爽

2、学习吹色彩水画 ⑴、学生赏析课本范作,探究吹画方法。 ⑵、教师示范吹“彩色树”技法:

A、先在纸的下端滴上红蓝黄任意一色,用力向上吹出主干, 然后从各个方向吹出树的枝条。

B、再在纸的下端这棵树的旁边分别滴上另两种色,用同样的方法吹出树枝树干。

四、学生吹画 教师指导

1、学生自主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边吹画边观察三原色间的混合变化,注意保持教室有序卫生。

3、教师巡视,随机施教。

指导要点: ⑴、吹画时要注意吹的力度和角度,注意吹气的角度尽量和纸面平行。 ⑵、色彩浓淡、色滴大小要适中,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种色。 ⑶、树干要粗大些树枝要细小些,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色水继续吹。

五、作业展示 发现总结

1、择优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说说边吹画边发现的规律。

――红和黄融合变成了橙色,黄和蓝融合变成绿色,蓝和红融合变成了紫色。

2、实验:黄加蓝时黄逐渐增多变成绿色系列中的黄绿色。 学生分组实验其他系列。

3、总结:通过这些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协作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颜色,所以他们是三个最好的伙伴。

4、复诵儿歌,加深理解。

六、欣赏延伸 布置作业

1、展示黑白主题图片。

师:彩色中除了三原色,其实黑和白也是基本颜色。三原色以及黑白它们之间的相互调配,可以说这就构成了完整的色彩体系,完整的色彩世界。

2、展示现代绘画作品。

3、布置作业 ⑴、准备好下节课以三原色为主进行绘画创作的工具材料。 ⑶、尝试检验“其他颜色调配不出红黄蓝三原色”的这一定义。

第六课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象画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手摆鱼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使学生掌握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出鱼形纹样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画出神秘有趣的海底世界,学习手摆鱼的制作方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出鱼形纹样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水彩画工具,磁带,剪刻工具、旧挂历纸和旧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海声,想象海底

1、师述: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去看看。

2、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准备出发。

3、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认真倾听,大胆想象。

二、漫谈海底,激发想象

1、音乐停,请学生睁开眼睛。

2、师述:你们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3、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海底世界的景象。

三、欣赏海底,揭示课题

1、师述: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心中海底世界的模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看看海底世界到底什么样子。

2、播放海底世界实况录象,学生欣赏观察。

四、描绘海底,大胆表现

1、师述:你们觉得海底世界美吗?想去海底世界遨游吗?

请大家设计一个能去海底的装备。潜水艇或潜水服

2、教师示范画出几种海洋生物,简单提示作画方法。

3、欣赏数张幻灯片和学生作业,激发绘画意识。

4、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巡堂指导,播放轻音乐。

五、展评优秀作业,学生互评,自评。

六、总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海底世界,并且画了海底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回顾一遍吧。(播放海底世界的录相)

2、揭示这节课的任务:制作手摆鱼

二、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做一条立体的鱼出来

三、出示手摆鱼的成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讲解制作方法

1、剪形(两个一样大的鱼形,比手掌大一点)

2、粘合,注意留出尾部

3、装饰

五、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堂指导

六、游戏,总结和评比。

第三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知识,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教师出示剪刻好的鱼形图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观看海底世界的录象,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外形和花纹

四、教师讲解示范用对称和不对称的两种方法类似剪刻鱼形

1、对称形鱼要注意纸对折,剪半边

2、不对称形鱼先要用铅笔描出轮廓再剪刻

五、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评优秀作业,总结本课。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2、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2、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2、教师在台上示范讲解

3、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生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老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4、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高: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力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吗?

2、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生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

1、学生介绍自己的泥人的特点,谈谈别人的泥人怎么样。

2、老师归纳总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2、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纸弹簧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具:“蹦蹦跳跳”玩具实物。

2、学具:挂历纸、包装纸或皮纹纸等纸材、剪刀、双面胶、线绳、小棍、纸盒、美术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小青蛙”的玩偶边唱边表演。

2、出示课题:“蹦蹦跳跳”。

二、学习纸弹簧玩偶的制作方法

1、提问:你们知道小青蛙怎么跳起来的吗? 学生自由交谈后,发表意见。

2、提要求,让学生分组探讨纸弹簧的折叠方法。 学生开书,分组讨论学习。

3、出示“小白兔”、“长颈鹿”玩偶。提问:纸弹簧分别做了动物的哪些部分? 学生欣赏,比较,自由交流,欣赏教材。

三、分小组进行集体制作

提出思考:想一想,试一试宽窄、厚薄、长短不同的纸条做的纸弹簧分别适合哪类玩偶?

四、指导、参与制作

分组思考、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制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指导、倾听、参与评价,提示课后制作:用铁丝弹簧做玩偶。

2、评选“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

六、表演游戏

组织、参与表演游戏,自由表演玩乐。

七、作业展示

利用纸玩偶表演童话剧等。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运动物体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2、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人物动态的产生原理和表现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运动物体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

舞蹈录象、舞蹈的简单道具、音乐磁带、彩色的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影片、图片欣赏

1、提问导入:小朋友们,什么时候我们会唱歌、跳舞呢?(学生自由回答)

2、师述: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六一儿童节了,有一群小朋友就想用优美的舞蹈和歌声来表达他们的快乐心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影片)

3、师问:他们的舞蹈跳得好吗?好在哪里?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生答)(教师引导从动作、表情、服装、舞台方面来说)

4、师述:为了让你们看得更清楚,下面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每张画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请同学模仿部分图片上的动作和表情。

5、播放图片,教师边播,边针对图片上的舞蹈内容进行提问,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综合总结。(请几个会跳舞的同学来模仿几组简单的动作)

二、综合体验:

1、师述: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舞蹈影片和图片,是不是也想来尝试一下跳舞的感觉呢?

2、全体起立,全班同学一起随着电视跳舞

a)选部分优秀同学在前面领舞,老师加入到他们中间

b)游戏:“音乐停、舞蹈停”,请其他学生观察跳舞的学生的表情和动作。

三、想象和构思

1、总结欣赏体会

教师提问:看了这么多的作品,谁能告诉我,如果要你画一幅跳舞的画面,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生答)

教师现场示范勾画一幅构图,注意强调画面的整体感和舞台气氛。

2、引导回忆和构思画面。

教师提问:现在每个人都想一想,你表演过舞蹈吗?你看过别人跳舞吗?你想画一幅什么样的舞蹈的画面呢?请你首先在脑海里想象好,然后把它画在纸上来。

四、创作表现

通过语言引导和教师示范,同学们开始用黑色油性闭直接在彩色纸上起稿,本节课完成作品的起稿和涂色部分。

五、交流评析

在同学们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请同学们为他评析,指出优缺点,并与自己的进行对照。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望远神镜的外形特征。

2、了解望远神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

3、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贴方法。

4、在模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望远神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对运动物体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一次性纸杯、皱纹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引入太空寻宝的故事。

2、让学生从中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3、展示望远镜,个别学生能够直接体验、接触望远镜。

二、拓展交流

1、课件介绍不同用途的望远镜的外形结构和特征,使学生有个初浅的了解。

2、学生交流经验,谈谈自己对望远镜的认识和了解。

3、欣赏短片,拓宽视野,激发情感。

三、选材组装

1、尝试看一看、拼一拼、套一套、摆一摆,想一想能作成什么形状的望远镜。

2、合作制作两人合作,设计基本形、组装细节。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作品。

四、装饰美化

1、讨论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2、根据自己作品的特色进行装饰美化。

五、作品展示

1、看一看、玩一玩。

2、评一评。

六、课堂延伸

激励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动手创作的学习习惯。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记忆与想象,把自己或别人看大夫的情形大胆表现出来。

2、欣赏儿童美术命题作品,消除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3、自己动手制作保健盒,增强保健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发记忆,将生活中的体验表达出来 难点:恰当地表现出看大夫的场景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图片、彩色笔及白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回忆看大夫的情景,并把当时的感受大胆地画下来。

一、欣赏评述

1、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范画以及下面的三幅小画。

2、提出要求:看看他们有什么细节不同,看看由于这些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3、小组讨论《牙科医院》的特点后,派代表汇报讨论。

二、引导回忆

1、学生谈谈自己的看病经历,以及对医院、大夫、护士等的印象。

2、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看大夫”的游戏,把学生带到“看大夫”的情境中以帮助学生回忆、联想。

三、创作表现

注意人物情绪的表现、环境的添加以及色彩的运用。

第二课时

活动二:寻找合适的盒子,添加装饰,做一个保健盒。

一、观察分析

出示保健盒,观察分析:外面的装饰特色,里面的装饰特色。

二、尝试制作

1、学生尝试制作:保健盒的改装和装饰。

2、小组讨论学习,看教材范作、制作步骤自学保健盒的改装和装饰。

三、提供指导

教师指导,提出装饰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文字,如保健箱、班级等。二是要有红十字。它们都要美观、醒目。

四、综合制作

学生继续分组制作。

五、交流评析

学生把保健盒陈列出来,布置成自选商场中专柜的形式,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制保健箱的功能、特色,玩一玩购买保健箱的游戏。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

2、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3、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难点: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及白纸、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描述自己的家,画出家居环境的一隅。

一、切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的音乐,设问:为什么要想有个家呢?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和关怀。

二、引导记忆

1、设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2、分组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有房子、家具等;人的部分,有父母、家人等。

3、教师提出并告诫: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心理、言行都是不应该的。

三、技法传授

设问: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1、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陈设上是朴素的、艺术化的还是富裕的,家人的形象是严肃的、慈祥的还是快乐的,应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发型、脸形、穿戴和爱好上加以把握。

2、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爱进行的活动,如会餐、看电视、做美食等。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添加)家具陈设,可以相互遮挡、映衬。

3、如果只画家里的家具陈设,应该取最能表现自己家气氛特点的一个房间或一角,主次有别,恰当地安排好前后关系、陈设间的构图位置关系。

4、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图,补充说明以上创作指导,之后观摩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四、学生表现创作。 作业要求:可用记忆画的形式初画家居一隅,或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第二课时

活动二:给爸爸妈妈画像或画家庭生活场景。

1、活动一的作业交流评析。

2、进一步的创作,画家人的生活物景。

第三课时

活动三:用厚纸做一个有花边的相框,装上全家福的照片。

1、看教材,分小组学习:(1)相框的折法。(2)折剪立体纸花边的基本方法。

2、教师下到各组进行指导。

3、教师强调:纸立体花边在制作时要细心折、勒(即压划折痕)、剪、粘,使之立起后美观大方;像框的框撑(即支撑像框立起的支架物)可以多样,如教材中的框撑是做框时的多余部分粘接而成的。

1、学生开始制作。

2、教师展示点评。

第十三课 堆沙

教学目标:

1、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2、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3、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

2、难点: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校沙坑 教学过程: 活动: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怎样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场景。

一、玩玩堆沙游戏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

1、让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如: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沙地上做了什么。

二、发现堆沙造型

引导学生看一看,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

三、选择方法尝试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

2、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

3、指导学生对堆沙造型进行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

四、沙雕造型表现

采用分小组合作表现的方式,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一、即兴述说表演

1、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2、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

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体验合作进行花儿造型活动的愉悦,表现出对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2、了解花儿造型的不同方式,学会合作,利用不同工具及采取不同的方式参与花儿造型活动。

3、培养学生剪贴拼摆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剪贴拼摆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难点:利用不同工具及采取不同的方式参与花儿造型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集体参与,做一做模仿花朵造型游戏,说一说花儿的特点。利用道具分组进行拼摆花朵的活动,再剪贴花朵,集体组拼出花儿遍地开的图形。

一、组织教学,将学生带到操场上。

二、学念儿歌:

1、学校是个大花园,我们都是小花瓣。小花瓣,拼拼看,花儿朵朵真灿烂。

2、明确任务,用各种形式将这一片绿地装点成一个大花园。

三、学生肢体表现

1、引导学生用双手做出各种形状的花瓣。

2、唱游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拍

手念儿歌,教师发口令“三瓣花”、“五瓣花”等,学生三人或五人组成花朵。

3、师播放音乐,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人一组用自己的肢体组成花儿的形状。

四、用各种道具组拼花朵

1、学生用自带的扇子、手帕、球拍,引导学生将这些道具组拼成花朵。

2、每组的同学分别用自己的道具组拼成花朵。

五、学生动手装饰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花瓣。

2、学生用彩色纸剪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花瓣将自己带来的调色盘装饰成各种颜色的花朵,摆在草地上。

六、师生共同进行欣赏花儿朵朵的美丽世界。齐唱歌曲《娃哈哈》。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蹦蹦跳跳》教案湘教版

最新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计划

二年级美术下册《剪纸动物》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信封娃娃》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_信封娃娃教案_湘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猴子上树》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二年级年级下册美术完整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年级下册美术完整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