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4 21:08:5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 ),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 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1.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 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3. 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 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 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推荐第2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第1课

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要求:

1、纸片插接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硬纸片剪制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硬纸片插接组合成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街头雕塑,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各种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简单的构建原理。 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硬纸片。

教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硬纸片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以插接方法制作的为主)。收集或拍摄广场或街头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广场或街头的各种立体雕塑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二、发展阶段

1、用硬纸片剪制各种简单的造型,并在适当的地方剪开一些小口子。

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 要求:所选择图形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将硬纸片相互连接的方法。师:可以选择除了用胶水粘贴组合以外的方法。

3、采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纸立体造型。

注意提示学生:每个硬纸片图形的疏密变化及整个纸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

三、教学拓展

1、用较大的纸板箱,剪制具有班级特点或学校特色的图形,采用插接的方法,设计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纸立体作品。

2、用废材料制作的纸立体作品,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或丙稀原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第2课

点、线、面

教学目的要求:

1、点、线、面三个元素在美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 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的组合。

2、导学生利用各种材质的点、线、面,根据想象设计画面,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点、线、面材料,制作较为完整的美术作品。 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各种点、线、面的材料,如各种豆类、纽扣、线、广告纸等。

2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走近大师,寻找他们作品中的点、线、面。

2、欣赏、分析几位大师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点、线、面。

二、发展阶段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点、线、面三个元素,分析自己所带的制作材料,并且根据三个元素进行分类。

2、欣赏范例,分析、了解展示的画面中点、线、面简单的排列组合。

3、引导学生在点、线、面这三个元素的综合运用上,可以着重选择其中一个元素,进行画面的组合、创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尝试不同的、独特的组合形式)。

三、教学拓展

1、用各种点、线、面的废旧材料,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制作环保服装。

2、用白色的纸浆泥,做成立体或半立体的器皿、泥板等,将各种点、线、面的废旧材料在上面进行组合创作。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的形状来绘画制作作品。

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绘画或剪贴出重叠的作品。 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记号笔、剪刀、水彩笔。

2、教师:(1)示范作品、剪刀、彩笔、钢笔。

(2)准备一些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的重叠作品。 (3)能更形象地说明重叠现象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哪些重叠的形状呢? (树叶、飞翔的小鸟、很多的苹果,成排的树木)。

2、什么叫重叠呢?

(一样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一样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

3、让我们从基本的形状做起。

(圆形的重叠可以连成一条蛇;方形的重叠可以做成一幅装饰画)。

4、图案能重叠吗?(如:小鸟、小白兔、小朋友等)。

二、发展阶段

1、重叠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你边看边想:可以怎样重叠呢? 随意的重叠;有规律的重叠(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等)。

2、画出重叠的形状。

A先设计一个基本形,剪下,进行重叠排列,画出重叠的形状。

4 B画一个基本形,再一个一个重叠的画下去。 C画几个基本形,在空白处添加基本形。

3、指导学生选择多种方法绘画制作重叠的形状。

4、收拾与整理。

师:还可以用什么形状来做呢?除了剪、画,你还能想出哪些好方法?

三、教学拓展

1、重叠的形状的拓展。

2、方法的拓展:如镂印、拓印等都可以制作重叠的形状。

3、寻找生活中同样的小物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做成重叠形状的作品。

第4课

鲜艳的包装纸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的效果

2、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的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朋友。教学重难点:

可用绘画、拓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包装纸。 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彩色笔、剪刀、胶水。

2、老师:准备各种包装纸及图片、示范作品、剪刀、记号笔。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5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生活中,我们常互送小礼物。来!今天我们就为小礼物绘制一件新衣,为的是让朋友笑得更甜。

2、让学生欣赏包装纸,说说上面的图案有哪些? (圆形、三角形、星形、花朵等)

3、师:简单的图形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变成一张很美丽的包装纸。

二、发展阶段

1、有哪些简洁的小图形,你能画一下吗? 几何形:圆、方块、三角、半圆 小图案:花、太阳、月亮、小草

2、如何使小图形排列得更好看呢?可以有哪些排列组合的方法?

3、横排、竖排、斜排三种方法的介绍。

三、教学拓展

学生分别利用横排、竖排、斜排三种方法进行包装纸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排列组合有哪几种方法?

2、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完成的包装纸图案。

二、发展阶段

1、师介绍两种图形的排列方法。

2、两种以上图形的排列方法的介绍。

3、师:包装纸图案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小朋友们还知道有哪 6 些呢?(剪贴、拓印、拼贴等)。

4、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和方法进行包装纸的制作。

5、用做好的、自己较为满意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的朋友。

三、课后拓展

利用新颖的材料,如:碎布、闪光纸,画出新颖的图案设计包装纸。

第5课

五味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不同色彩给与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受。

2、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课前准备:

师生分别课前准备一些调味品和几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 学生收集各种彩色的广告纸、水粉颜料、油画棒或水彩笔。老师收集几幅调味品广告宣传画,制作几张能够明显表现酸、甜、苦、辣、咸特点的示范作品。 教学课时:一课时

7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上台闻五种调味品的气味。

2、学生上台尝五种调味品,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上台学生的肢体变化和脸部变化。

二、发展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对五种不同味道进行讨论、分析:小朋友们在尝到不同的味道时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表情呢?

2、学生表演尝到不同味道的表情。

3、指导学生作画。

要求:(1)自由选择制作方法;(2)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大胆随意进行创作;(3)色彩应鲜艳、强烈,要与所表现的味道相吻合。

三、教学拓展

1、寻找小布片,创作布贴画。

2、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幅五味瓶的商标设计作品,并贴在废旧的瓶上,展示、评比。

第6课

得奖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半立体或平面的奖杯、奖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性的组合能力。

2、通过各种材质的观察,联想并组合成大奖杯(状)。

3、让学生知道大奖杯(状)表示奖励进步和荣誉,教育学生要 8 积极进取,要求上进。

4、学习制作奖杯的方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组成奖杯基本形的概括。 课前准备:

1、学生和教师一同收集身边的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塑料杯、塑料盘等)。

2、课前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不同形态的奖杯、奖状作品。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奖杯模型,提问:它是由几大块组成的? (如:奖杯座、杯身等)

2、提问:每一块分别有什么功能呢?

二、发展阶段

1、师示范奖杯的制作方法。

师:可用彩纸、丝带、羽毛、橡皮泥、废饮料瓶、废布料、各色金属纸箔、塑料泡沫、玻璃等材料通过胶粘、拼贴、撕、捏、揉、折、剪、弯曲、包裹多种方法组合成奖杯。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教学拓展

1、学生利用所剩材料制作半立体的奖章。

2、用废布料裁剪、缝制成奖旗,可启发学生想象奖旗上可以加些什么?

第7课

孔雀翩翩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一些基本形概括孔雀的外形。

课前准备:

1、学生和教师一同收集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孔雀作品。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孔雀作品。

2、学生观察,思考:孔雀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形状?

3、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4、今天,我们要用最美的材料,做一只翩翩起舞的孔雀。我们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最好看。

二、掌握技法,动手制作

1、教师示范,并讲解步骤: (1) 三角纸盒(即孔雀的身子)的做法: A、用长方形纸折一个圆柱形

B、压扁,并用订书机把三角形的形状固定

(2)用尺刮纸片,使纸片卷起来,做成身上的羽毛。

(3)毛线贴在薄纸上,做成尾巴。

注意色彩的协调搭配和孔雀尾羽上花纹的排列。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注意用剪刀、小刀的安全。

3、教师点评

4、全班评选“心灵手巧的小天使”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自己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也夸夸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制作了许多翩翩起舞的花孔雀。今天, 我们将继续用美丽的画笔来勾勒更美的孔雀。

二、出示范例,拓展教学。

1、出示画好的一只孔雀

2、小组讨论:

(1)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孔雀?

(2)说说孔雀开屏的样子。

(3)孔雀在干什么?你还想为美丽的花孔雀添加哪些 画?

3、学生根据自己设想的内容添上背景,动手绘画。

4、作品交流、评议,并进行爱护、保护动物的教育。

5、评选“小小画家”。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几个人合作,动手画一幅孔雀大家族的画。

第8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将它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教学难点:

感受叶脉的美丽。 课前准备:

1、学生观察各种叶子的造型,色彩,并且每人收集2-5片不同造型的叶子(可以是树木的叶子,也可以是小草、庄稼等草本植物的叶子,尽量收集落叶)。准备绘图纸、剪刀、彩色笔、丝带等物品。

2、教师收集能看到清晰叶脉的各种造型的叶子或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12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感受叶脉

1、谈话:人有血管,叶子上也有小“血管”。它是指什么呢?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叶子,并说说是在哪儿收集到的,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3、其实,叶子上的小“血管”就是叶脉。请小朋友们触摸叶脉,感受叶脉。

4、将叶子对着光,仔细观察。

5、轻念“轻轻地,我走进你,你那纤细的美丽,让我震颤。

6、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叶脉的感受。

7、师生一起谈谈叶脉的作用。

8、教师问:你是否第一次从这种角度去观察一片树叶?请说说你的感想。

二、观察规律,动手作画

1、教师出示图片

2、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讨论: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3、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怎样来表现叶脉?

4、师生一起讨论作画步骤:

(1)先画主叶脉

(2)再画叶子的外轮廓

(3)最后刻画其他叶脉

5、对于造型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将叶子的外形描摹下来,再画叶脉。

6、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7、师生共同点评。

13

三、收拾、整理

将叶子夹在书本中做成标本。将剪下来的废纸等杂物扔进纸篓。将油画棒等工具收拾整理。

四、启发联想,课后拓展

你知道,还有哪些物体的结构或者功能与叶脉相似? 画一画。

将画好的叶子剪下来,系上好看的丝带,做成书签, 送给朋友。

第9课 漂亮的花边

教学目标:

1、能够回忆起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一些花边。

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花边”。

3、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1-3条花边。教学重点:

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花边。 教学难点:

设计单元图形,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花边。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剪刀、糨糊、彩色纸,还可以收集一些塑料瓶、玻璃杯等物体。

2、教师准备一些供学生欣赏的实物与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14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理解花边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漂亮的花边。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花边?

4、看书:一个图形向两边重复延伸,就形成了花边。

5、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说一说。

二、选择方法,制作花边。

1、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花边做得又快又好?

2、指名回答。

生1:画好一个图形,然后用印的方法来绘制。 生2:剪出一个物体的剪影,用描摹外形的方法绘制。 生3:将纸折叠,剪出一组相同的图形,粘贴出一条花边。 „„

3、教师示范设计单元图形。

4、学生设计单元图形。

5、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

6、制作完后,再用其他的方法制作1-2条花边。

7、教师巡回指导。

8、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剪下的纸屑等杂物放进纸篓,将还可以利用的材 料归类收拾整齐。

四、课后拓展

用自己设计的花边来美化瓶子、杯子。

第10课 奇妙的脚印

教学目标:

1、能够只人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教学重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教学难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 课前准备:

1、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或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各种绘画笔、纸张。

2、教师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准备若干动物脚印模版。水性颜料或印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并概括动物脚印的特点

1、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印。

2、指名说一说。

3、师生一起概括常见动物的脚印的特点: 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小马走路写个G

16 „„

4、动物的脚印真是太奇妙了!

二、添画、想象脚印

1、出示一个放大的脚印,慢慢旋转,让学生看看它 像什么。

2、教师添画,使形象更具体。

3、学生用自己的小脚踩一个脚印或挑选模版敲印一 个大脚印。

4、变换角度进行观察想象,并添画使之变成另一形 象。

5、展示作业,小组讨论并交流:还可以怎样变?

6、根据自己的设想,敲印或绘画多个脚印,然后再进行添画、变化。

三、收拾、整理

将敲印过的模版擦洗干净,将绘画笔收拾好。

四、课后延伸

对自然界中出现地的其他一些不规则的、抽象的造型(如水渍、云彩等的造型)进行想象、添画。

第11课 蔬果变变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成各种立体的动物。教学重点:

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成各种立体的动物。 教学难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课前准备:

1、先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

2、带小朋友们收集野果、枝叶等物品。可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为安全起见,教师应将学生的活动范围控制在自己的视野之内。

3、让学生到厨房去找一找,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

4、由于许多蔬果的液汁沾到衣服上之后不容易清洗,所以学生最好能带上围裙或套袖。

5、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牙签、小棒等物品。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蔬果,进行交流

1、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

2、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

3、蔬果的形状变化万千,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选择蔬果,拼接蔬果

1、让五彩缤纷的蔬果,再一次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2、每个学生挑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

3、根据这一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

4、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

5、让学生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如何将两个蔬果 连接起来?然后交流。

6、挑选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作业。注意安全。

7、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先将用剩下的牙签、小枝叶等较尖锐的物品收集在一起,再将其他物品归类收拾后,将桌子擦洗干净。

四、课后拓展

用洗干净的蔬果做一个小动物来点缀妈妈做的菜,请全家人来评一评。

第12课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

2、用彩泥做几只小鸟。

3、引发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 教学难点:

用彩泥做几只小鸟,引发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树枝、树叶、纸、羽毛、干草等物品,带好彩泥、剪 19 刀、糨糊等工具。

2、收集有关鸟及鸟窝的图片,准备铁丝、棉线等材料备用。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交流小鸟做窝方法。

1、展示图片

2、学生观看,找一找小鸟是用哪些材料来做窝的?

3、说说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哪些可以作代用品?

4、说说小鸟是怎样做窝的,想一想它为什么要这样 做?

5、小鸟的家千奇百怪,美极了!

二、展开想象,制作鸟窝

1、思考并交流:借鉴小鸟做窝的方法,说说你准备 怎样做?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鸟窝。

3、教师巡视,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4、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还可以继续利用的材料收拾在一起,保存起来下节课用。

四、课后拓展

用木板等较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要保护小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制作了鸟窝,那是小鸟舒适的家。今天,我们还要制作小鸟,让它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

2、展示图片

3、学生观看,找一找小鸟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4、说说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哪些可以作代用品?

二、展开想象,制作小鸟

1、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制作小鸟?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小鸟。

3、教师巡视,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4、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还可以继续利用的材料收拾在一起,保存起来下一回用。

四、课后拓展

将小鸟放在鸟窝中,展示在校园中的灌木或小乔木上。

第13课 故事画

教学目标:

1、讲一个故事,并且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作为绘画的内容。

2、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3、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尝试用色彩来情调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作为绘画的内容,为主人公设计形象。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1 教学难点:

尝试用色彩来情调自己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每人收集或自编一个小故事。带好绘画工具。

2、教师收集一些动画片、连环画等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

1、今天,我们要来讲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编写或收集到 的一个小故事。

3、教师也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用“什么时候,谁,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形式来描述将要绘画的故事的片断。

二、作故事画

1、教师以自己的故事为例,示范绘画的步骤、方法: (1)为故事主人公设计一个形象。 (2) 将主人公画在画面显著的位置。 (3) 根据情节,画出其他人物。

(4) 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添上背景。

(5) 为了强调自己的情感,可以在画面局部或全部,涂上颜色。

2、学生思考:以“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 什么”的形式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

3、交流

4、学生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22

5、展示并互相点评。

三、收拾、整理 将绘画工具收拾整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只画了故事的主人公。今天,我们将继续完成这幅作品。

二、画出完整的故事画

1、根据情节,画出其他人物。

2、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添上背景。

3、为了强调自己的情感,可以在画面局部或全部, 涂上颜色。

4、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5、展示作业,师生共同点评。

三、收拾、整理 将绘画工具收拾整齐。

四、课后拓展

用连环画的形式,来描绘整个故事。

第14课 我们班级的标志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或陶土等材质,

通过学生剪一建娃,贴一帖,捏一捏,塑一塑,设计出各种带有 23 班级象征意义的标志。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富有创意,设计创造出新颖有趣的标志。 难点: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出有新意的标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厚薄、软硬的纸、彩泥及陶土等。

2、要求学生每人收集一些各种形状、大小的瓶盖、小的装饰物、所需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积极的讨论,怎样的图案才能体现具有班级的特色,代表班级的形象,让学生在边讨论边构思中逐步形成标志的图形。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构思,可以以自然界的物体作为设计图形的基本形也可以是生活中常见实物图形,或想象中的抽象图形作为设计元素。

指导学生在构思时,相互讨论,补充,使设计的图形更完美。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设计创作时注重标志形式的多样,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同时让学生体验在设计创作中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24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各种不同类型材料归类,放回原处,收拾检查场地卫生,保持场地的清洁整齐。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各种材料,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象征小组特点的各种更美丽的标志。

第15课 变了样

教学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乡村或城市的变化,或利用各种照片、图片、挂历等材料拼贴一幅图画,画出自己想象中乡村或城市的景象。

2、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了解乡村或城市的发展历史,感受家乡的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家乡建设的繁荣,从中捕捉创作灵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造性运用资料拼贴出有新意的反映家乡变化的图画。 难点:富有创意,合理运用所收集的资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乡村发展变化、城市发展建设的图片、幻灯片或照片。

2、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些有关城市、乡村发展变化的照片、图片或挂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25 在创作前,可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资料,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积极的讨论,说说家乡几年的变化,及造型的新颖性,让学生在边欣赏边讨论中初步形成创作构思。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构思,可以描绘乡村、城市房屋建筑的变化等,或描绘乡村、城市走进小康说水平后的变化。

指导学生在绘画构思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充分利用好收集的材料,使绘画的内容更完美。

当学生进行资料筛选,排列摆放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创意,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绘画拼贴时注重资料的筛选,所选图片内容的一致性,使图画表现更完美协调。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检查场地卫生, 保持场地的清洁整齐。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仔细寻找乡村、城市新颖房屋建筑,可上网寻找收集图片材料,积极尝试用更多的图片拼贴家乡变了样的图画,表达自己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第16课 我心中的老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敬 26 的人。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者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既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又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

难点:大胆、自由地运用各种方法绘制肖像。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

2、教师准备几幅供学生欣赏用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绘制方法的肖像作品。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情感升华阶段

通过思考,讨论谁是最受欢迎的人,为什么他们受欢迎并得到人们的尊敬,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热爱之情。出示范画,请大家猜猜“这是谁”?“为什么是他”?得出画肖像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道理。

二、发展阶段

真实反映阶段:带领学生讨论,得出要画最受欢迎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装扮和特点入手,并能进行简单描述。教师可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职业装扮等与众不同的特征。

形成特色阶段: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懂得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鼓励同学们大胆、自由地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最受欢迎的人绘制肖像。

三、收拾与整理

27 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后拓展 欣赏更多的名家肖像画。

第17课 会爬的玩具

教学目的要求:

1、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标新立异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难点:能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地思考。 课前准备:

准备彩色纸、旧挂历、广告纸、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先让学生们回忆一下,前几个学期我们曾动手做过会滚的玩具、会摇的玩具以及会转的玩具,它们是通过圆形、半圆形以及通过风的吹动动起来的。那么可用什么办法使玩具爬起来呢?

接着,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各种会怕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见学生在制作过程遇到困难,应引导学生,适当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小结阶段

28 当学生的作品完成后,让学生展示,并请他们说设计思路。

四、课后拓展

课后让学生回家利用当地的材料,动脑筋再做一个会怕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单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条二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形象创作。 难点:是否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形象创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教室的各种教学设施。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行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并导入此课的图案设计、29 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二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教学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试着进行绘制、复制、粘贴和变化等操作。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简单造型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二方连续纹样。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绘画技能。

第19课 娃娃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欣赏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指导学生选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0

3、引导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完成作业,发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同学合作,运用多种材料和造型方法,设计制作出有独创的家居模型。

难点: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同学合作,运用多种材料和造型方法,设计制作出有独创的家居模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民居和家具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水彩颜料和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观赏民居和家具的各种资料,欣赏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感。 讲解近年来民居和家具发展的历程,让学生感受改革开发给人们带来生活改善的实际利益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产生表现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二、发展阶段

教师要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多讲解一些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特征,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例和启示,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指导学生大胆地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设计。组织好学生的分组,指导学生合理分工、认真讨论与设计。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相互合作,大胆地创造表现,通过认真的作业实践,力争设计制作出多姿多彩的温馨家园。

31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相互评价、欣赏。

三、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民居和家具的设计资料,寻找合作伙伴利用大的纸板箱等各种材料,设计更好的家居模型。并一起尽情地玩玩,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20课 认识图形标志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的不同含义,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标志,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了解一些常用的图形标志,以及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难点:能否简单说出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各种图形标志的突破资料,也可以利用摄象机或照相机拍摄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街道、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码头等处的图形标志,供学生们识别和欣赏用。

32

2、课前可预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图形标志的突破资料,供上课讨论、欣赏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把收集到的各种图形标志资料展示给学生辨认、欣赏,也可以利用在街道、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码头等处拍摄的各种图形标志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各种图形标志资料,相互交流、欣赏,说说这些图形标志的含义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

二、发展阶段

教师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图形标志,说明图形标志所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谈谈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三、课后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

2、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设计师的创作意图。

3、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33

推荐第3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内容】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尝试“文房四宝” 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 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 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 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 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 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 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 选择。)

分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在作品中找出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引 导欣赏作品的造型与色彩)

解释:教师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解说。 评价: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想或提出改进意见。 五. 评述活动:感受自己的生活照片,美在哪里?

找一找: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 提供相关词语让学生选择,如快乐、亲情、有趣、可爱等) 说一说:描述一下照片上的情景(引导细致的观察),自己在干什么? 画一画:我的童年。

评一评:我的作品美在哪里?同学作品美在哪里?(与同学作品比较一下) 【板书设计】画家眼中的儿童 范作

【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把它画下来。

第2课 可爱的卡通形象(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的卡通形象;

2.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卡通形象“趣”在那里? 你收集了哪些卡通明星?

卡通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借助 卡通形象有趣的情节、造型、色彩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与美的视觉 感受)

二、卡通形象比传统绘画幽默、有趣吗?

找一找:卡通形象与传统绘画有什么不同?(色彩、单纯、造 型幽默、生动)

看一看,想一想:卡通形象和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拟人、夸张、变形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外卡通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哪些是中国卡通形象、那些是岭南版美术教案可爱的 卡通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

比一比:人物卡通形象与拟人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人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四、卡通形象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找一找:“用线勾勒,平涂设色”的卡通形象(体会民族风格); 卡通形象夸张、拟人的部位;

你还知道有哪些卡通形象的表现形式?(如国画、剪纸、水彩、铅笔画、电脑画)

五、何欣赏卡通形象?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给你什么感觉?(可爱、幽默、凶 恶、呆笨、粗鲁、刚强、聪明、善良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趣”在哪?(有趣的情节、造型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想象与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故事,并为卡通故事设计一些卡通形象。

第3课 彩色字母娃娃(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

2.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彩色字母娃娃的想象创造表现;

3.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彩色字母娃娃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及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我能行: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或剪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母形状。 (比较对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 二. 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体字母造型”和“手势造型”比赛,激发学生 “拟人化”的观察和想象。 三. 他们是什么?

欣赏艺术家表现的字母。思考: 1.是什么字母?

2.艺术家用什么表现字母?(人物、动物、静物)彩色字母娃娃 3.字母美在哪里?(对称、均衡、拟人、夸张) 4.表现的物象与字母有什么关系?(符合字母结构) 5.感受单纯和丰富的色彩。 四.想象设计游戏。

1.让学生在特定的字母形状上进行想象,如想象字母中的人在干什么?

2.欣赏书上人物卡通字母图。比一比,自己设计的人物字母与书上的人 物卡通字母有什么不同?

3.感受美感形式:卡通式造型趣在哪里?那些字母表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感?

五、想象与创作。

1.材料的联想:2.设计的联想。

六、想象与评价。

评价:1.有创意;2.拟人化。

第4课 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目的】

1、感知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2、美妙多变的线条培养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3、感受生活中与作品中的线及其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美妙多变的线条感受线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作用。 【教学难点】线性的感受与表达。美妙多变的线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探究活动1: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线。目的:感受线的丰富与多变。

过程: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探讨线的种类及作用;玩一玩手中的 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活动2:寻找线的排列美及用线表现美的方法。

目的:在体验、探究中感受线的美感,美妙多变的线条岭南版美术 教案

过程:做一做,选一张教材上的照片,用硬笔和软笔分别进行“线表

现”,感受粗细不同的线感;说一说,自己表达的是什么线?如何排列? (有序与无序)美在哪里?如何画线才好看?

三. 探究活动3:画家与小朋友的画美在哪里?

目的:感受线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画面线的组织、排列的 美感和各种线表现的情感。

过程:说一说,画家(小朋友)想说些什么?他们运用什么线表现? 他们用什么方法组织画面?美在哪里?

四、探究活动4: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各种线的不同美感。目的:体会线的丰富多变与美妙。

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线的比较(各组选择一种)进行探讨, 教师可提供一些适当的感觉词语,然后各小组汇报,最后归纳板书。

五、评价活动:检测学习结果。评价点:

1、能运用线表现物象与装饰;

2、能运用不同的线表达不同的情感(提供:优美、流畅、刚劲有力、平静、稳定、活泼、生动);

4、能运用各种线材、线性表现自己的情感。

【布置作业】说出各种线条表达的感觉,美妙多变的线条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5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感知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

2.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形象的特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3.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并装饰成画面;教学重点:

1.感知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2.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象形文字的联想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教学难点: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它们是什么?

1.猜一猜,它们是画还是字?

2.连线游戏,根据象形文字,找出对应的图形和简体字,并说出为什么 这样连线。

二、想象与造型:是画还是文字? 1.欣赏课文中的“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并进行比较,猜一 猜,哪些是画?哪些是文字?它们像什么?它们想说什么?

2.说一说,象形文字是怎样演变成今天的文字的?(从意象——简化) 3 猜一猜,小朋友的画想说一个什么故事?小朋友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 的?

4 说一说,你见过用象形文字装饰的物象吗? 三. 把象形文字变成什么?

1.选择一个或多个象形文字进行有序或无序的重复书写,构成一幅美丽的 画面;

2.选择一个象形文字,并将其放大,加粗笔画,进行装饰;

3.创造一个象形文字并进行变化,创作成与字义相关的形象。

四、评价。

1.想象力丰富。

2.图形与字义相符。

第6课 美丽的花园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激发情趣 导入新课美丽的花园

出示一份请柬,美丽的花园读出请柬的内容,告诉同学们,这是银河座 使者,邀请你们为他们的计美丽的花园。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分析花的构成及其特征 1、学生发言,得出结论 2、分析花叶的形状及特点

(1)学生讨论叶子的形状,屏幕显示天使咪咪的家,据说他喜欢收藏花 的叶子,引发同学们的兴趣

(2)欣赏咪咪的"天使花叶标本",师生分析叶子的特点 3、分析花瓣的特征及组合

(1)学生猜猜,咪咪的花园里有什么样子的花 (2)屏幕显示花园,带学生赏花,教师引导学

生说出花的大小,外形特征,花瓣的区别 4、启发学生创新,想象特异花卉

如由花想到蝴蝶,可画蝴蝶花;因外星球的花园设 计,想到宇宙花园等

(二)教师演示并讲解制作步骤

为了让画面更新颖,给外星使者以惊喜,我们用刀来代替笔,设计花园。 1.想一想 主题 花的聚散、大小、高矮

2.涂一涂 以蜡笔或油画棒随意涂在纸上,单色或多色均可 3.刮一刮 以刀尖刮线、刀刃刮面的手法,刮画形象 4.分一分 把主要花卉分出,加以提炼刻画

5.添一添 对不满意的局部,再重新添色,重新刮画 三.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同学们“我是小小设计家”美丽的花园设计比赛就要开始了,设计要 注意:

1.想象力丰富 画面新颖 2.主要花卉要鲜明 3.画面的构图合理

即花的高矮、聚散要有美感,合理地运用了线与面 四.评讲作业

评出“小小设计家”,以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五.教师小结

推荐第4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

颜料 画纸 剪刀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1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教学反思: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2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图画 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教学反思: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

剪刀 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

7 “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教学反思: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点、难点:

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教学反思:

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

纸张 颜料 等

10 学生活动: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调色练习

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心得交流

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

11 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 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七、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

1、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教学反思:

第六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

12 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

13 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14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教学反思: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15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16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

自制示范品 剪刀 彩纸。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

18 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

20 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21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22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23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教学反思: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

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

24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25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四、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26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3.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4.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

27 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28 《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29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上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

30 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堆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31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

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教学反思:

32

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

剪刀 彩纸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33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教学反思:

34

推荐第5篇: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1、大脚丫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造型各异的鞋,了解生活中鞋的功能与结构,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

3、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如鞋底的大小、鞋帮的松紧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的朋友大脚丫想换一双新鞋了,她穿腻了旅游鞋、凉鞋、高跟鞋,想换一双拖鞋。而且,还想换一双特别的拖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大脚丫做一双独特的纸拖鞋吧!

2、板书:纸拖鞋

(二)、制作方法:

1、欣赏各种漂亮的拖鞋

师:你们发现这些拖鞋共同的地方没有?它们都有些什么部位? 生:有鞋底、鞋帮

2、制作鞋底:

准备几双大小不同的鞋底,问学生哪双鞋底更适合我们穿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制作一双最适合自己大小的鞋底? 照着自己的脚稍大一点描出轮廓。

3、制作鞋帮:

鞋帮都有些什么形状的呢? 小结:带状,有宽窄或多少之分。

4、老师示范制作步骤,并强调鞋底与鞋帮的粘贴方法。

画脚印、做鞋底、鞋面、粘贴鞋面和鞋底。

(三)、装饰方法:

欣赏一些有特色的鞋底与鞋帮,提示: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制作的时候是先粘好鞋底还是鞋帮再装饰好些,还是先装饰再把两者粘贴起来好些?

(四)、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装饰。

(五)、课后反思:

2、剪刀添画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生活中不同剪刀的外形和作用。

2、能描画出剪刀的基本形状,并能合理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3、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体验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4、动物聚会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

2、想象动物快乐生活的情景,参考教材内容,画一幅动物聚会的画。

3、培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引导学生设想动物在森林中生活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

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把握与绘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小动物们都脱了厚厚的棉衣,准备到森林里参加聚会和比赛。这次聚会可以野餐、唱歌跳舞、还有各项比赛,内容可丰富啦!

1、看,小猴子早早地站在树枝上等着朋友们的到来。

同学们,小猴子有什么特征?(红红的脸蛋、长长的毛) 小猴子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摘桃子) 看,远处慢慢起来的是谁?(大象)

大象有什么特征呢?(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 大象有什么本领?(用鼻子搬树枝、用鼻子装水)

再看,长颈鹿也来了,长颈鹿有什么特征呢?(腿长、脖子长)长颈鹿有什么本领呢?(摘果子)

2、看,还有其它小动物已经穿好了着装,准备出来参加聚会!(欣赏图片)

3、哇!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多,聚会里有的比赛已经开始了! 我们去看看吧! (欣赏图片)

(二)、示范(5分钟)

小画家螃蟹说:“在森林里, 最精彩的要数大象表演了,它要把大象表演画下来!” 我们来看看,小螃蟹是怎样完成它的画的呢?

1、先画出表演者大象踩球,把大象画饱满,画在中间。

2、接着画大象后面加油的观众

3、再给画面添加背景

4、涂上颜色

(三)、欣赏其它小画家的作品。(3分钟)

(四)、学生作画:(20分钟)

聚会就要开始啦!同学们,把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画下来吧,要注意:构图饱满、特征突出、色彩鲜艳!

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要给小动物们评奖呢,最佳组织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运动奖!

(五)、展评(5分钟)

(六)、拓展(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观看危害动物的图片 (画动物、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

推荐第6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2、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的卡通形象;

2、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过程:

一、卡通形象“趣”在那里? 你收集了哪些卡通明星?

卡通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借助卡通形象有趣的情节、造型、色彩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与美的视觉感受)

二、卡通形象比传统绘画幽默、有趣吗?

找一找:卡通形象与传统绘画有什么不同?(色彩、单纯、造型幽默、生动) 看一看,想一想:卡通形象和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拟人、夸张、变形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外卡通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哪些是中国卡通形象、那些是岭南版美术教案可爱的卡通形象外国卡通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

比一比:人物卡通形象与拟人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人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四、卡通形象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找一找:“用线勾勒,平涂设色”的卡通形象(体会民族风格);卡通形象夸张、拟人的部位;

你还知道有哪些卡通形象的表现形式?(如国画、剪纸、水彩、铅笔画、电脑画)

五、欣赏卡通形象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给你什么感觉?(可爱、幽默、凶恶、呆笨、粗鲁、刚强、聪明、善良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趣”在哪?(有趣的情节、造型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想象与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故事,并为卡通故事设计一些卡通形象。

3、彩色字母娃娃

教学目标:

1、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

2、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彩色字母娃娃的想象创造表现;

3、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彩色字母娃娃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及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

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 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或剪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母形状。(比较对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

二、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体字母造型”和“手势造型”比赛,激发学生“拟人化”的观察和想象。

三、他们是什么?

欣赏艺术家表现的字母。思考:

1、是什么字母?

2、艺术家用什么表现字母?(人物、动物、静物)彩色字母娃娃

3、字母美在哪里?(对称、均衡、拟人、夸张)

4、表现的物象与字母有什么关系?(符合字母结构)

5、感受单纯和丰富的色彩。

四、想象设计游戏。

1、提供每个小组1——2个字母造型,彩色字母娃娃岭南版美术教案让学生在特定的字母形状上进行想象,如想象字母中的人在干什么?

2、欣赏书上人物卡通字母图。比一比,自己设计的人物字母与书上的人物卡通字母有什么不同?

3、感受美感形式:卡通式造型趣在哪里?那些字母表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感?

4、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美妙多变的线条

2.认识各种直线、曲线及其作用、感知线是辉煌语言之一。3.培养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要点:

1.重点: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感受先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作用。2.难点:线性的感受与表达。美妙多变的线条

3.兴趣点:①“绕线造型游戏”。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线。③寻找身上的线。④线造型创作。

4.观察点:日常生活中各种直线曲线。美妙多变的线条不同的线组合创作所产生的不同美感。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妙多变的线条 2.提问:

(1)你看到什么?

(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疏密有有序的线产生轻柔、飘逸、优雅的美感)。

(3)艺术家表现的线条各有什么美感?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线条”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5.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 ②、用彩色笔绘画。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三、小结

5、象形文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感知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

2、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摩实物形象的特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3、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教学要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1、重点:感知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方法装饰成画面。

3、兴趣点:①图形中的文字含义。②象形文字与实物象形的关系。③创作“象形文字”的画面。

4、观察点:①从象形文字的意象形到简体字的抽象形,体会字形的发展是从繁到简的过程。②体会意象美与抽象美。

课前准备:

彩色笔、油棒、剪刀和各种色纸,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卡通人舞。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范画象形文字的联想

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象形文字的联想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可爱的卡通形象 2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猜一猜它们象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色彩、夸张)

(3)在欣赏中,感知象形文字的变化过程,感知人类像创造的能力。(4)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说一说知道的象形文字造型,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教师提共文字(具象)(意象)(抽象)。 1.想象与造型:是画还是文字? 6.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进行创作。 ②.用彩色笔绘画创作。

③.画出或创作出一个或两个象形文字,并进行装饰:装饰什么才能象形文字和具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三、小结

6、美丽的花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美丽的花园

2.感知画美丽的花园的基本特征。3.能运用各种媒材表现心中的鲜花。 教学要点:

1.重点:感知画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并抓住基本特征进行想象表现。2.难点:感受花的形式美,拓展想象思维。美丽的花园。

3.兴趣点:①《七色花》童话故事。②欣赏《生命之树》。③“我是花仙子游戏。 4.观察点:①花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②“生命之树”的形式美。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范画 3.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丽的花园

2.提问:

(1)你看到什么?美丽的花园

(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象什么? (3)欣赏艺术家的《生命之树》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听老师讲故事《七色花》。

①听完了故事,你有那些启发和想象?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5.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 ②.用彩色笔绘画出自己的花园。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是美丽的花园和用什么色彩,具有装饰美?

三、小结

7、我们爱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们爱吃的水果

2.感知一些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的特点。我们爱吃的水果 3.能运用各种工具、纸材,表现“我们爱吃的水果”。 教学要点:

1.重点:能进行整体记忆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水果的形与色。能欣赏与评述大师作品。能运用各种纸材表现水果。我们爱吃的水果

2.难点:能从多角度想象和创造未来的水果。我们爱吃的水果 3.兴趣点:

①吃水果、玩水果、水果的故事。 ②有关科学种水果的实例。 ③想象未来的水果。

4.观察点:水果的形状、色彩、表皮、花纹等特征。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黑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画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我们爱吃的水果 2.欣赏《静物》我们爱吃的水果 3.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闻到什么?为什么?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形状?它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记忆一下画中有哪些色彩?给你什么感觉? (4)你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

(5)这位大师叫什么名字?他想说些什么?(体验作品的美与内涵) 4.教师讲授新课:我们爱吃的水果 5.过程与方法:

①在视、触、嗅的感觉体验中,学习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 ②在欣赏中、感受大艺术家作品的静态美,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分析、比较游戏中,体会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等美感,体会交通发展代来的南北水果大聚会。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色彩进行创作,把各种水果画出,再进行组合。

2.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水果更加与重不同和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四、小结,

①要求:能设计一个自己的各种水果画。 ②能运用对称、色彩、夸张等手法表现。 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第二节

一、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一:感受美,认识美。

目的:创设嗅觉、视觉情况,激发对水果的记忆,了解水果的基本结构,感受水果的特点和美。

活动二:想象美,欣赏美。 活动三:探索美。 活动四:表现美。 活动五:评价美。

二、学生活动

1.感知水果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能了解一些关于水果的特点。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表现水果的形态、色彩。能用“对称、均衡、重复”等艺术手法表现水果。能用审美眼光欣赏水果,产生爱水果情感。

热爱生活,美化环境。剪下自己画的水果与同学一起创作和装饰成水果树。2.学生继续作画作业。对水果作业能进行想象表现,发展创造思维,可以在结构运用抽象形等手法来进行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造型美,色彩美,创意美。

8、切开的果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 3.能运用点、线、面、色及拓印方法,表现切开的水果和切面美丽的图案。 教学要点:切开的果实

1.重点: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 2.难点:运用绘画及拓印方法表现对称、均衡放射等水果切面的图案。切开的果实 3.兴趣点:①观察切开的水果不同的形状和切面美丽的图案。②视、触、嗅的游戏活动。

4.观察点:①切开的果实呈现的不同形状及切面的形、色、线组成的图案。②感受切开的果实切面及其对称、放射和均衡排列的美。切开的果实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各种水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我们爱吃的水果 2.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点、线、面、色、重复、重叠排列的图案)。(3)它使你想到什么?(激发想象)。

(4)画中色彩给你什么感觉?(对比感觉:如柠檬黄与橙红、橙与紫:和谐的感觉:如大面积的黄和橙、与小面积的紫形成对比统一的和谐。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线条”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2..用彩色笔绘画。

3.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4.小组活动:

①.交流自己的水果,探讨水果的种类及外形,猜一猜,画一画把水果切开产生什么图形?把自己观察的结果用线条表现出来。

②.说一说把期望开的水果。沾上色,在纸上印,印出来的图案与画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9、吃瓜果的人

教学目的:

1、感知水果的丰富营养;

2、能运用各种工具,吃瓜果的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吃水果的人”。

3、在“吃”中学会细心观察;

4、在观察中联想夸张部位如何表现;

5、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趣” 教学重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学难点:摆脱固有形象,从夸张、有趣的角度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进行夸张的联想与表现。看一看、说一说:看看自己带回来的水果:吃瓜果的人

1、是什么形状与颜色的?

2、有什么营养?鼓励与同学分享。吃一吃、看一看:

1、手拿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吃相,鼓励尝试“夸张地吃”,看看自己的五官有什么变化?

2、看看同学谁吃得最有趣?哪些部位最有趣?

3、手里拿着什么瓜果,是整体的、是切开的,还是吃过的瓜果?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请几位同学表演:狼吞虎咽地吃、甜滋滋地吃、快活地吃等,激发兴趣。 看一看、想一想:边观察边想象:

1、夸张哪些部位最有趣?是线描画还是色彩画?

2、从什么地方开始画?

二、欣赏、比较与评价。看一看、说一说:

1、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找一找小朋友画中哪些部位最夸张?

3、小朋友运用什么线条、什么形状子表现夸张的部位?

4、比一比自己的作品,有趣在哪里?夸张了哪些部位?

10、我们的影子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2、能运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我们的影子画面。

3、在“造影”中,理解小博士的话,我们的影子知道形成影子的条件要素;

4、在造影与表现中,感受“动态与静态”美;

5、在“想象创作”中,感受“创造影子人物”的趣味。教学重点:能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及原因;我们的影子能画出装饰美观的影子画面。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在造影活动中理解小博士的话。

玩一玩、看一看: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看看影子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像什么?(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

比一比、说一说:影子与人(实体)有什么不同?(感受概括美)

玩一玩、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反馈课前学生与父母探讨的结果)

二、在灯光下造影,感受“具象美、抽象美和意想美”。

玩一玩、描一描:利用灯光,用手“造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互相合作,选个最美的手影描下来,看谁的手影最有趣?

看一看、说一说:移动灯光,固定手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从具象形变抽象形或意象形)

玩一玩、画一画:把手造影的各种具象形、抽象型和意象形用线描摹下来,组成有趣的画面,注意手影重叠的部位描画(参考教材中的黑白手影作品),感受重叠美。

三、创新与表现。想一想、画一画:

1、用什么方式表现生动的影子?(观察教材的学生作业)我准备画独立影子还是重叠影子?

2、用笔进行描画。

3、着色。

4、欣赏与评价。

11、生动的吉祥物

教学目的:

1、感知卡通吉祥物及其作用生动的吉祥物;

2、能用线描平涂方法装饰、设计卡通吉祥物。

3、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吉祥物生动的吉祥物。

4、在欣赏中感受卡通吉祥物的拟人化、夸张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能运用拟人法和“形与色”表现吉祥物。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夸张的创作,生动的吉祥物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卡通形象;对一些动物结构不熟悉,创作时产生困难。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感知吉祥物。

看一看、想一想:看看课文,想一想吉祥物给你什么感觉?(拟人化、吉祥、有趣、幽默、神奇、生动、可爱、代表好运)吉祥物与卡通形象有什么异同?

二、探讨吉祥物的作用。

1、你在哪些场合,哪些地方见过吉祥物?

2、为什么要用吉祥物?(渲染活动气氛、象征好运气、代表商品的形象等)

3、在课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吉祥物,猜猜它们的含义。

三、比较吉祥物的艺术特征。找一找、说一说:

1、吉祥物有什么共同点?(拟人化、夸张、幽默)

2、吉祥物美在哪里?

四、探讨吉祥物的艺术特征。

1、选一选、说一说: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说说是由什么形组合装饰而成的?

2、比一比、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吉祥物?也可以把课前自己画好的动物与同学交流,如何“变”成吉祥物?

具体讨论内容(提供一些动物形象让学生选择与思考):

1、选一个什么形象?(具象或抽象)抓住该物象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夸张、拟人)夸张哪些部位可使形象生动、吉祥、有趣?

2、用什么造型、表情、动作表现“拟人化”?

3、为学校活动设计一个吉祥物。

12、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教学目的:

1、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2、认识对称美、均衡美、重复美等形式美感;

3、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4、在探讨中感知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尊重父母;

5、在尝试各种材料中,激发材料妙用,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发展创造力;

6、学会关心别人;喜欢自己设计制作礼物送给父母。

教学重点: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父母;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具有形式美、有创意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感受父母的爱。说一说:

1、播放有关父母亲情的音乐,回忆父母的爱;

2、你知道哪些有关父母的节日?

想一想:父母最需要什么?(感受父母的期望)准备送什么礼物给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探究活动

探究“礼物与材料”的关系。

想一想:看看自己准备的材料,想一想可以做些什么小礼物?(激发材料的想象与妙用)

三、探究活动

探究“美观、精致”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的设计制作方法。 想一想:课文中的“小项链”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 试一试:运用什么形式进行设计小礼物才好看? 说一说:你喜欢书上哪一件小礼物?为什么?

四、探究活动

4、创作与众不同的精美的小礼物。想一想:在触摸材料中进行想象,如何才能材料妙用? 做一做:运用形式美感进行创作。

13、民族娃娃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娃娃都各有不同的服饰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能妙用材料和剪、撕纸方法粘贴成“民族娃娃”。

3、在资料交流中感知各民族的不同服饰和风土人情民族娃娃;欣赏各民族的审美趣味;

4、在对比欣赏中,学会找不同服饰特点,体验不同审美情趣;

5、在尝试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方法民族娃娃;

教学重点:能用纸材和剪、岭南版美术教案民族娃娃撕纸贴画的方法,创作有民族特点的民族娃娃。

教学难点:妙用纸材和抓住不同民族特色,表现色彩对比鲜明、动态生动的民族娃娃。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1:为什么课文中“56个民族,56朵花”? 交流:

1、自己收集的资料中,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2、你认为服饰美在哪里?(造型独特、色彩强烈、装饰性强)

二、探究活动2:撕纸的方法和拼贴的方法。游戏:

1、看谁“直线撕、弧线撕和变线撕”撕得最美?

2、尝试用力撕,轻柔地撕,感受不同力度撕出的效果。

3、试一试对称撕。

游戏:把撕出来的形状组合拼成一个可爱的娃娃。

1、把刚才大家尝试“直线撕、弧线撕和变线撕”时撕出来的“点、线、面”的纸材形状,组合拼成一个可爱的娃娃。

2、先贴什么,后贴什么?是“进行块面剪贴”还是“进行撕点粘贴”?

3、试一试,把点拼成娃娃的形状。

4、说一说有什么困难。

三、探究活动3:创作有特色的民族娃娃。动脑:

1、在图片中选一个服饰风格明显的少数民族图片作参考。

2、思考什么动作才生动、有趣?

3、选择色彩底板纸。(冷暖对比、明暗对比)

4、选择块面纸粘贴,还是撕点拼贴?

动手:

1、小组分工,如分工负责撕“点”、“撕线“、撕“形”,并按形状色彩分类放好。

2、合作或个人进行拼图与粘贴。

四、探究活动4:哪个撕纸拼贴的民族娃娃最美?

14、我们的大花瓶

教学目的:

1、感知古陶瓷花瓶造型美、装饰美的特点我们的大花瓶;

2、感知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我们的大花瓶;

3、能用对称法剪出有装饰花纹的大花瓶,我们的大花瓶

4、在欣赏中,探讨中国陶瓷花瓶的外形美、花纹美及审美价值,从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保护文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讨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花纹图案、造型美观的大花瓶。 教学难点:感知古陶瓷的美及价值;剪后张开左右对称的花瓶,外形独特美观。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讨中国古陶瓷花瓶的审美价值。找一找、说一说:

1、造型美。花瓶的形状美在哪里?各有什么特色?

2、实用美。猜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装饰美。找一找有哪些花纹和图案?怎样排列?美在哪里?

4、审美价值:教师介绍。

二、探讨花瓶造型美、实用美。说一说、试一试:

1、看课文,想一想,找出花瓶的基本形:瓶口、瓶颈、瓶身和瓶脚。

2、拼摆游戏,运用几何形拼出各种各样的花瓶,体验由不同基本形和不同组合方法能设计出不同造型的花瓶。

看一看、试一试:选一张纸,试一试剪出对称式花瓶造型。

看一看、比一比:谁剪的花瓶造型美、实用?(放得稳、能插花、供观赏等)

三、探讨花纹的形式美。

看一看、说一说:

1、在学生作业中,你认为哪个花瓶的图案好看?好看在哪里?

2、运用什么表现花纹?(具象美与抽象美)

3、找一找,哪些地方有月牙形和锯齿形的花纹?(感受传统剪纸技法)

4、你准备选用什么花纹装饰花瓶?

想一想、做一做:在刚才剪的花瓶造型的基础上,尝试剪出花纹(体会阴刻剪纸)。

四、创新与表现。

想一想、做一做:怎样运用基本形组合成与众不同的造型?运用什么花纹装饰? 能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造型美观的花瓶,增强环保意识。

15、有趣的剪纸娃娃

教学目的:

1、感知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有趣的剪纸娃娃;

2、用纸材剪出对称的娃娃形象有趣的剪纸娃娃;

3、在欣赏中感受民间剪纸的情趣;

4、在“找一找”活动中掌握“对称、连接不断、有趣的图象”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重点:感受剪纸作品中的优美线条、有趣的纹样、审美的情趣;能用纸材剪出对称娃娃及花纹装饰。

教学难点:理解民间剪纸的寓意;掌握线条连续不断的设计。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

想一想、说一说:“吉祥物”有什么作用想一想与“吉”同音的字和图象。 找一找、说一说:

1、抓髻娃娃中有与“吉”字同音的图象吗?

2、这张民间剪纸想告诉我们什么?(激发兴趣与文化传承情感)

3、你喜欢这张“抓髻娃娃”吗?为什么?它美在哪里?

二、在比较中探究作品的形式美。找一找、说一说:

1、《抓髻娃娃》和《刘海撒金钱》岭南版美术教案有趣的剪纸娃娃的娃娃形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它们各用什么图象表现“吉”与“避邪”?

3、它们各用什么“点、线、面、具象形”进行装饰设计?

4、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三、在尝试中探究和剪出对称的具有装饰纹样的娃娃形象,能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造型美观的娃娃,从制作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想一想、做一做:

1、对折;

2、怎样设计使娃娃生动、有趣;

3、描绘半个娃娃形象及装饰纹样(设计剪掉地方不能剪断中轴线);

4、先剪出细小部位,再剪出较大的部位。

16、百变卡通玩具

教学目的:

1、感受卡通形象夸张的比例百变卡通玩具;

2、能与同学合作,百变卡通玩具共同创作六个头部与身体一样大的卡通形象;

3、知道“百变卡通玩具”正、反面的设计百变卡通玩具方法。教学重点:能设计比例夸张的卡通形象,并设计制作成百变玩具。 教学难点:正面与反面的卡通形象头部与身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1、玩一玩,感受夸张的比例能产生幽默的卡通形象。

变一变、看一看:在原来的卡通形象上,贴上自己的头像激发思考兴趣,如1/2的人物头像与身体比例,使你产生什么感觉?(有趣、幽默)

画一画、比一比:取相同的两张方格进行反绘画合作竞赛,一人在正反面头部,一个在正反面画身体,两人组合成卡通形象,感受简单的“百变形象”。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鼓励创作有趣、夸张的卡通形象及组合方法)

2、在探究中,欣赏有趣的卡通形象,激发创造思维。看一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张“卡通形象”?为什么?

想一想、说一说:有趣在哪里?(感受“线与色”的表现和具有人一样的表情、动作、衣服的卡通形象。)

看一看、说一说:提供一些卡通动物形象,引导进行拟人化变一变,激发创造思路。

3、探究折叠卡片的设计制作方法。

看一看、说一说: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要12个小格?卡通人物为什么这样设计? 想一想、说一说:设计接力游戏,小组先设计好12个格子,然后每人画一个格子,注意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剪好后小组内进行“折、叠、玩”游戏,看看是否设计制作适当,是否要修改。

17、神秘的城堡

教学目的:

1、感知“城堡”的造型特点;神秘的城堡

2、妙用纸材进行城堡的设计与制作,感受废旧纸材的妙用,培养环保意识。

3、在说一说中,交流城堡的故事,激发建造城堡的兴趣;

4、在比较中探索掌握设计与制作城堡的快乐,神秘的城堡 教学重点:感知城堡的造型特点;选用纸材合作设计制作小城堡。 教学难点:能设计制作高低错落、造型奇特、有趣的城堡。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城堡的造型特征。看一看、说一说:

1、从两张照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建筑物是有什么形体组合而成的?岭南版美术教案神秘的城堡猜一猜建筑物为什么要围起来?

3、能说说城堡有什么特征吗?

4、说一说城堡的年故事。

二、探究城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比一比、说一说:

1、四组作业中,你喜欢哪一组的城堡?为什么?

2、城堡给你什么感觉?(神秘、华丽、有趣、古老、精美)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造型、纸材、色彩等)

看一看、想一想:

1、楼房的基本形是什么?(楼房、窗、门)由什么形组合的楼房才好看?如何剪出好看的窗与门的形状?选择什么纸材才合适?

2、小组讨论:设计一座什么城堡?(神秘、华丽、有趣、古老、精美)神秘的城堡为城堡起个好听又神秘的名字。

想一想、做一做: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负责设计一幢建筑物;

2、根据城堡要求选择合适的纸材,如何表现“神秘”的纸材,表现“围城”的纸材

3、可运用点、线、面和纸材的花纹进行装饰;

4、把每个人设计制作的建筑物连接起来,围成堡垒式的小城;

5、添上人物、路灯、树木等,增添情趣。

三、在比较中感受创作的乐趣。看一看、比一比:

1、互相参观,提出问题。

2、小组介绍:城堡的名称、妙用纸材、造型特点等。

3、感受废旧纸材的妙用,增强环保意识。

18、纸碟怪脸

教学目的:

1、感知民间面具的审美趣味;在欣赏中感受面具的艺术趣味;

2、能利用各种材料和纸碟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观、纸碟怪脸色彩对比鲜明的“纸碟怪脸”面具。

3、在比较中找出面具的造型与色彩特色,启发创作思路;

4、在探索中,运用各种废弃物进行“怪”面具的形状、色彩、五官的夸张造型与装饰设计,发展创造力,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利用纸碟和废弃物设计制作一个 “纸碟怪脸”。 教学难点:妙用各种废弃物,设计和装饰怪面具。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面具的审美情趣。找一找、想一想:

1、找一找面具上的“点、线、面、色”纸碟怪脸及具象形。想一想,这些造型元素是用来装饰什么?面具是五官有什么特征?(几何形表现、具象形表现、夸张表现)

2、找一找,面具造型奇特的地方和夸张的色彩。想一想、说一说:

1、面具给你什么感受?(怪异、神秘、恐怖„„)

2、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

3、面具有什么功能?

二、探究面具美的设计制作方法。纸碟怪脸 看一看、做一做:根据书上的步骤图,边做边想。

1、用什么材料才能妙用。

2、怎样排列装饰才美。

3、造型、五官及色彩要怎样设计才有奇特和怪的效果。

三、合作创作,共享成功快乐。

合作创作:材料共享,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1、构思;

2、选材料;

3、如何妙用(形式美的设计和运用材料);

4、合作创作。

戴一戴、玩一玩:戴上面具玩一玩,体验创造的快乐。可模仿非洲民间的一些风俗进行古老的“驱魔保平安”游戏。了解利用面具的狰狞的造型进行驱魔的做法,是古人对“疾病”的恐惧,在缺乏医学知识和药品的情况下,祈求通过“驱魔”能得到“神”的帮助,而体验古面具文化。

四、审美与评价。

19、变废为宝

教学目的:

1、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变废为宝;体会废弃物利用的乐趣。

2、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变废为宝创造玩具或装饰品。

3、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形成环保意识。

4、在选择与尝试创作中,学会利用废弃物的形、色、质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装饰设计;

教学重点:利用废弃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特性进行玩具的想象组合创作。

21

教学难点:妙用废弃物的特性设计制作成形式美的玩具或装饰品。 教学过程:

一、布置废弃物回收展览,培养环保意识。玩一玩、分一分:

1、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废弃物分类。如点体、直线体、曲线体、平面体、曲面体、几何行状等;

2、同质感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变废为宝;

3、按不同造型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具体形、抽象形等;

4、按不同色彩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冷色与暖色等。想一想、说一说:

1、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一说它美在哪里;(学会发现和利用废弃物)

2、这些废弃物使你想到什么;(资源的浪费)

3、与同学说一说你见过、用过的废弃物设计的装饰品、玩具、用具。

二、妙用废弃物设计装饰品游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玩一玩、想一想:

1、明确游戏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用一张方形厚卡纸,合作设计与装饰成相框;

2、探讨物体整齐排列的装饰美感,选两位同学到“废弃物处”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与装饰(如在厚卡纸方框上用牙签有规律地排列装饰、用纽扣有序排列装饰、用色彩纸装饰、用雪条棍排列装饰、用瓶盖排列装饰、用铅笔屑装饰„„);

3、感受设计与应用的关系。在相框上放一张照片或图片,感受“材料妙用”。

三、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想一想、做一做:

1、想一想,哪些废弃物有被塑造的条件?

2、做一做,哪些废弃物可设计制作玩具、装饰品、生活用品?引导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

四、布置变废为美的展览。

想一想、做一做:可从“玩具、装饰品、用品”方面分别摆放,摆放时,想想怎样布置才整齐、美观?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形成环保意识。

20、分类垃圾桶

22

教学目的:

1、知道分类垃圾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类垃圾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知道分类垃圾桶是由基本形体或基本形体组合的方法设计与制作的;

3、利用废弃物的造型特点进行组合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

4、在欣赏中,感知分类垃圾桶的造型美、色彩美、实用美的特点;

5、在动脑、动手中,掌握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感受创作的快乐。教学重点:运用基本形体组合的方法设计分类垃圾桶。

教学难点:巧用废弃物的造型特点设计制作形式美观的分类垃圾桶。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布置“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的展览。分类垃圾桶(目的:感知分类垃圾桶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1、调查居住地的社区有多少分类垃圾桶?它的造型、色彩、功能、垃圾分类投放口各有什么特点?

2、人们对分类垃圾桶有多少认识?知道分类投放标志吗?共有多少名路人往垃圾桶里扔废弃物?有多少人分门别类地投放废弃物?家里的垃圾如何处理?

3、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主题,如“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再把调查结果用文字、绘画、照片体现出来,布置展览。

二、探讨“分类垃圾桶”的组合设计与制作方法。分类垃圾桶(目的:从关注环保、关注垃圾的处理方式,养成乐意往垃圾桶丢垃圾的习惯方面思考创作)

1、参观“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展览。

2、小组进行分类垃圾桶与一般垃圾桶的图片比较(根据下面的拍卖条件)。

3、组织“拍卖垃圾桶”游戏,提出评价条件,各组依据“条件”选1-2幅垃圾桶图片分类垃圾桶,进行拍卖(启发创作思维):

A、造型美观大方:造型优美——几何形或具象形设计,色彩——简单、鲜明; B、分类功能齐全; C、使用方便; D、选用环保材料。

三、阅读课文,探索“垃圾桶的基本形体”与“基本形体组合后变成新的造型”之间的关系。

1、学会读书与思考:

23

A、认识分类垃圾桶的基本形;

B、如何利用基本形进行不同的组合,掌握多种组合设计制作方法。

2、从“学生作品”中,探讨环保材料的选用。

四、布置“关注环境、从我做起”展览。(目的:通过拍卖合作作品的形式,进行欣赏与评价,体验应用的目的,感受成功的快乐)

1、提供评价点:a造型美观大方;b分类功能齐全;c废弃物投放方便;d选用环保材料。

2、创作作品拍卖。各小组依据评价点,对自己小组的创作作品进行推荐、拍卖,并送“关注环境、从我做起”展览。

3、感受“关注环境,从我做起”,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参观两个不同的展览分类垃圾桶,体会“废物利用”和应用的目的。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知道垃圾桶分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4

推荐第7篇: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凌志宇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学生继续完成作画。

二、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三、用彩纸剪出不同图案拼图

四、作品展评。

课后反思: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课后反思: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二、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课后反思: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 ),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 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游戏:

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 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二、作品展评

课后反思:

第六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学生动手随意剪一条鱼 五.作品展评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欣赏引入:

出示手摆鱼范品,学生玩玩

二、指导制作

1、折

2、画

3、剪贴 4装饰

三、学生动手制作

四、游戏

玩玩评评同学作品。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

如果你来到大海,想与谁玩?

二、指导作画

1、构思

2、画底稿

3、着色

三、学生作画

四、评选佳作。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小组合作完成作业。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课后反思: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动手作画,师巡视指导。

二、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课后反思: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二、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三、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四、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五、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第二课时

一、指导作画

1、构思

2、构图

3、涂色

二、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三、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 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课后反思: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课后反思:

推荐第8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

课题:纸片插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教学重难点:

1、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2、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教具学具:彩色卡纸、扑克牌、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课题:点、线、面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学生在游戏中认识点、线、面,了解三者的关系,并运用点、线、面三个好朋友,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中的画面,在合作、探究、参与的学习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点线面的认识,并学会用其创作表现。

2、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抽象的语言表现画面。教具学具:各种能体会出点线面的物体、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出示图画,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2、新授: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

(3)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

四、作业评价: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课题:重叠的形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2、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学具:水果两个、几何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师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2)观察自然现象: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2、发展阶段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3、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四、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五、收拾整理,收拾工具和材料。

课题:鲜艳的包装纸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教学重难点: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并极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具学具:彩纸,白纸,绘画工具,剪刀,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制作了一份礼物如何用包装纸就会使自己的礼物更美观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可移动的包装纸贴在黑板上。

2、游戏,引导学生观察

(1) 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想法,老师这里有几张包装纸,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挑选一下

(2)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原因。(引导学生从图案,如几何: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排列:横,竖等。颜色等方面去观察。)

(3)教师总结: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图形,按不同的横、坚、斜等有规的进行排列,就可以绘制出一份符合自己的心意的包装纸了。

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绘、拼贴、拓印)

2、学生制作。(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送一件礼物给自己最爱的亲和朋友,你会为这份真心的礼物绘制怎样一件新衣。)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五味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尝、听音乐、欣赏画面、理解生活体会等方法,理解酸甜苦辣等不同味道的感觉,并用抽象的方法去表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力、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3、教育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热爱生活、品味生活。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尝、体会、欣赏等方式体会酸甜苦辣的感觉,并用抽象的方法去表现。

2、生活中酸甜苦辣不同感觉的体会和表现。教具学具:纸杯子、各种味道的调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2、新授: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如红-辣、绿- 酸、白- 咸、黑- 苦、黄- 甜、褐色- 甜、紫- 甜、紫- 酸

2、出示课题

3、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理解大师作品中的酸甜苦辣不同味道,并从中体会此类美术作品中酸甜苦辣的表现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5、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把自己一种难忘的生活体会,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不同味道,通过抽象的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出来。

课题:得奖了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制作,体验材料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

2、奖杯的外形变化和大胆的想象力。教具学具:制作奖杯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播放一段录像)中国奥运健儿得奖的片段情景,提出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场景?(2)奖杯代表了什么?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个奖杯,并把他奖给未来的自己好不好!

3、学习设计:现在请大家来想一想,喜欢给自己颁一个什么样的奖杯,想不想自己动手给自己设计一个有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奖杯呢?

4、分析奖杯的特点:奖杯一般由主体和基座组成,主体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们来欣赏几种不同的奖杯(看书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属、石头还有玻璃的。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巧妙运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奖杯呢?

5、示范最简单的奖杯启发阶段:其实主体可以设计出诸多不同的造型来。如:把瓶子进行各种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奖杯。

课题:孔 雀 翩 翩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1、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2、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学具:剪刀、胶水、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配乐欣赏孔雀的录像图片,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2、新授: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

(2)探索研究:看课本中孔雀形象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总结评价

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课题:叶子上的小“血管”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将他画下来。教学重难点:感受叶脉的美,表现叶脉的美。 教具学具:叶子、白纸、彩笔、剪刀、丝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叶子,说说是在哪收集的,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摸一摸手中的叶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着光仔细观察叶子.你看到什么?想像他们像什么?

2、发展阶段

学生观察手中的叶子: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师: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叶脉 (1)先画主叶脉

(2)画叶子的外轮廓 (3)刻画其他叶脉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课题:漂亮的花边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方连续图案及单独纹样图案。

2、学习基本的二方连续图案制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二方连续作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橡皮泥、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丽要参加演唱比赛,让我帮忙设计她的演唱服,同学们,你们能帮她这个忙吗?试着设计了几种样式看看。(出示花边:领子上、腰部、裙摆和袖子上的花边)

2、欣赏作品,了解花边 比较:

(1)带花边的瓷器图片和不带花边的瓷器图片 (2)带花边的建筑物和不带花边的建筑物 (3)带花边的房间和不带花边的房间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用花边来装饰周围的物品

3、寻找生活中的花边

小结:花边无处不在,正因为有了花边的装饰,使很多东西都变得漂亮、精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美丽的花边》。

4、欣赏花边:边欣赏边思考,这条花边的单独纹样和排列规律。

5、花边的制作方法:

(1)橡皮泥制作的花边; (2)布粘的方法; (3)印模的方法; (4)剪纸的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奇妙的脚印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的脚印和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从具现到形象的再创造的能力。

2、学生想象力的创新。

教具学具: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说出动物脚印的样子。比一比谁说出最多种动物脚印的样子。

2、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3、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师生讨论脚印的模样

欣赏课本,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脚印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会有这样的想法。

师小结: 我们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就别忽略了他的每一件馈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脚印。这小小的脚印能为小朋友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特征来展开丰富的想象。

4、探究如何将各种脚印展开奇妙的想象:每个学生将他对某种动物的脚印有什么样的想法说出来(先考虑你对哪种动物的脚印比较熟悉,可以先从它的形状打开思路。如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等去展开想象。)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引导学生独立绘画自己最喜欢的脚印,并将普通的脚印通过你的大胆与丰富的想象将它变成一副精美的图画。完成作业的手法可以多样,但以绘画为主。

四、展示作业,总结评价。

课题:蔬果变变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利用当地各种蔬菜、瓜果,制作各种动物。

2、发展学生的塑造能力及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各种蔬果进行造型。

2、利用蔬果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设计。

教具学具:小刀、垫板、各种蔬菜、瓜果、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小动作可爱吗?你能看出它们是些什么动物吗?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结:这些小动物都是教师用各种蔬菜、瓜果经过想象加工制作成的。今天,你们大家也一起来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变成小动物,好吗?

2、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师示范制作小金鱼:A 用梨做身子。B 将小西红柿用牙签插入做眼睛。C 胡萝卜切块做嘴。D 芹菜叶做尾巴。

3、组织讨论,激发思维:

讨论,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本来的形状充分利用它的形状和色彩来设计小动物。你们准备用什么蔬果制作什么小动物呢?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要求切蔬果时要注意用刀安全。

2、团结合作,共同完成。

3、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学生作品赏析:

1、将学生作品放在“动物园”里,组织学生参观。

2、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课题:小鸟的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色纸表现小鸟和鸟窝的形象,提高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小鸟、鸟窝的造型和制作(有变化、有创意)。 教具学具:橡皮泥、色纸、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导入:播放鸟类活动的光盘进入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问答。 (2)请同学们说说小鸟的模样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揭示课题。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运用捏、搓、按、折、撕等方法试着塑造成圆形、椭圆形、立方体或长方形然后设计小鸟和它们的家。

(2)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或用纸折成各种点、圆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鸟窝时,可制作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张其长短和粗细,还可以装饰小花纹使制作的鸟窝更有新意。

三、收拾与整理并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还要提倡同学们要保护鸟类不能去伤害它。

课题:故事画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2、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

故事的表现。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具学具:谚语故事、故事画、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老师: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喜欢的故事。(引出课题)故事画

2、发展阶段

(1)动画片段欣赏:

(2)教学示范:老师讲一个故事并出示本故事的画面。

(3)教材范例欣赏: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学生可以选择中国谚语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编故事或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一幅或一组故事画。

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我们班级的标志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让学生对标志有所认识,知道一些常见标志,能简单说说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的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彩纸及自备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班级,说说我们班有哪些突出的优点有哪些成绩?

2、新授:

师提问:“你觉得最能代表我们班的是什么?”

3、定义:我们把这种代表我们班级的图案叫班级标志。

4、作品赏析 (1)引导学生从标志的形状、图案、意义来分析它们采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2)师:刚才我们一起设计的标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适合,有没有其它设计方法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设计师们设计的各种标志吧,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推销自我形象的。

小结:(1)简洁,许多标志都用了几何形来概括; (2)易懂,一看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3)美观,具有艺术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评价:说说你是怎么设想的,标志的意义是什么。

五、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变了样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操,了解家乡或城市的发展历史。

2、发展学生观察、记忆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绘画造型能力,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教学重难点:

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表现家乡楼房建筑的特点。 教具学具:彩纸、图画纸、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你了解家乡的历史吗?以前家乡的面貌是什么样子,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家乡的模样。

2、新授:

(1)让同学来说说以前家乡的样子。

(2)师: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家乡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让同学来说说家乡的变化。

(3)通过图片来了解家乡的变化。

(4)欣赏用不同方法描绘家乡景物的图片。

(5)引导学生利用所带家乡景物的图片进行拼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剪拼图片中的建筑物或用画的建筑物粘贴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学重难点: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2、发展阶段: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3、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4、分析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会爬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 教具学具:旧挂历纸、包装纸、彩笔、剪刀、胶、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出示会爬的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2、新授:

师:我们的小玩具会爬,可是它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爬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爬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爬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过程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2、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 (2)欣赏与思考:

(3)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

(4)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

(5)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三、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

四、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课题:娃娃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教学重难点:

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如何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具学具:小纸盒、彩纸、绒布、剪刀、胶、家居图片、家具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用什么材料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 (4)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 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2、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教学重难点: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各种图形标志、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

小结:不允许吸烟和水不能饮用的结论。

2、新授:

(1)师: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2)作品赏析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推荐第9篇: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课型:综合探索

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三角形、方形、圆形的认识,引导学生任意组合成图形,并能通过想像变成具像的图形剪下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异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三种形的组合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的任意组合变化将其具像化

教学准备:

透明的彩色纸、胶水、剪刀,已经剪好的方形、圆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

1、

2、出示三种形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形吗?

这三种形单独放在一块,我们叫它几何形,如果我们将许多大 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组合在一起,猜一猜会出现什么?

3、

4、

二、

5、

6、老师将已经组合好的各种形状展示出来,请学生帮老师取个动听的名字,好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三种形巧妙组合的方法。 讲授方法,上新课

同学们在一分钟内剪三种形备用

请几个同学将自己剪下的形状帖在老师准备的底纸上老师补充,交代学生注意重叠帖,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再请学生来继续贴。

7、做游戏:猜猜这幅画中藏着一个什么物体?学生说一个老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出不同的外轮廓,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外形剪下来另外贴在一张纸上。你们看,三种形的任意贴还可以贴出美丽的画面呢?

三、学生作业:

将皱纹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漂亮的画面,可以是任意贴,也可以贴成具体的形象

四、老师巡回指导

没带剪刀胶水的同学可以画出三种形的组合,只要注意形的重叠部分涂另外的颜色即可

五、

六、展评作业,互相给画面取个美丽的名字 总结下课

- 1成有趣的形象。

五、巡回指导

六、小组之间评价欣赏

七、老师总结 课后小结:

第三课 猴子上树 课型:综合课 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 教学难点:创作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准备:课件、玩具样品、白纸 教学过程:

一、老师表演魔术,激发兴趣

1、老师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学生仔细观看

2、提问:你刚才看的表演有趣吗?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小小魔术师呢?

3、学生上台,学着老师的样子尝试做一次

二、自主探索,掌握折纸的方法

4、课件:折纸的要求(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对齐、折平,要出现屏幕上的形状。

- 3

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板书:彩点点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

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6、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9、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11、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 5

2、说一说三原色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五、作业拓展

回家以后尝试将红黄蓝三色作成一个三叶风车,看看风车转动后会产生什么样的色彩,那么红黄蓝三色就能调成什么颜色,我们大家就做个实验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三原色的组成,能用三原色画一幅想象画。感受三原色带给自己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巩固和使用 教学难点:三原色的交替使用和色块比例 教具准备:学生范画、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提问:小朋友上节课用哪三种颜色吹画和浸染?效果好吗?三原色互相调和能变成什么颜色呢?你们玩得有趣吗?

2、小结: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

2、出示范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这些颜色和生活中的颜色一致吗?为什么还是这么漂亮呢?因为我们使用了三原色,三原色会让画面亮丽起来

三、学生作业

1、

2、

3、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六、总结欣赏下课

- 7(2)、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相对的两边各部分,大小、形状和排列等方面相同。

7、说一说,哪些鱼可以对称剪,哪些鱼可以不对称剪?

8、对称鱼形纹样我们来想个什么简便的办法剪出?对折剪是最简便的办法了

1、纹样的剪法应该也使用对称剪。老师示范剪只有外形的鱼的的花纹

四、学生作业

2、首先思考要剪的鱼的形状画出来

3、根据鱼形决定是否对称剪还是随意剪

4、剪完外形就开始剪里面的纹样,都是对称剪出。

5、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贴2——3种鱼形纹样

五、老师巡回指导能力较弱的学生争取学会一种剪贴鱼形纹样的方

六、作业展示

七、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已经做好的手摆鱼两条、剪刀胶水、挂历纸 教学过程:

一、

二、

三、请学生上台来玩一玩老师做的手摆鱼,激发兴趣 根据玩手摆鱼猜一猜手摆鱼的制作方法? 老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将纸张对折,并画好鱼的外形

2、剪好鱼的外形

3、用手放在鱼形里看是否装得下自己的小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将四周用胶水粘贴好,留下一个伸手的小洞即可

6、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画上美丽的纹样或者剪贴出美丽的纹样

1、做好后将手伸进鱼的尾部,手像鱼儿一样摆动,玩一玩

四、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步骤自己用挂历纸或彩色纸剪贴一条手摆鱼,并画上或贴上花纹

五、大家将做好的手摆鱼套在手上玩一玩,把我们的教室当作一片浩瀚的海洋,同学们在海洋中游戏,好吗?

六、老师放音乐和小朋友一起玩。

- 9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感受小泥人的存在

1、老师在教师里很多各种不同动作的小泥人,提醒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人?

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

1、

2、

三、

3、

4、

5、

6、试一试,做个小泥人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随意捏个泥人的外形 请小朋友上台展示,老师在一旁帮助调整 捏个小泥人动一动

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以欢快的音乐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和小泥人做体操

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的呢?

小结:我们捏泥人的动态应该注意小泥人的各个部分都是能自由活动的,只要小朋友想让它哪个部分呈现出什么样子它就能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很简单?

四、

7、美化泥人

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并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吗?

8、完美。

9、

10、

五、

11、学生开始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小朋友将作品拿到台前展示,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悦,老师适当的点评修改。 小组合作捏泥人

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老师小结:如果在小泥人基础上添加上头发、五官、衣裤等等将会使它更漂亮,更个方面来欣赏

12、

13、

六、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师的哪个位置做游戏,作什么游戏。小组合作表现 总结讲评

第八课 蹦蹦跳跳 课型:设计应用

二课时

- 11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宣布本节课学习内容:

利用纸弹簧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乌龟的脖子、四肢、尾巴等或用铁丝做弹簧制作小玩具。

三、学生先小组或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和想法。老师给予肯定补充。

四、创造表现: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欣赏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表演游戏:

介绍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木偶的表演;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装饰美化环境;还可以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七、作业布置

折纸或用铁丝做成小弹簧,再添加装饰成蹦蹦跳跳的有趣形象。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课型:造型表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准备:舞蹈光盘、舞蹈摄影作品、儿童画、画家作品等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提问导入课题。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

- 13

1、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总结: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六、画家作品欣赏,拓展思维

第十课 望远神镜 课型:设计运用

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了解望远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接方法。在摹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望远镜的有关知识和外型特征。 教学难点:在装饰方面具有个性

课前准备:望远镜;与望远镜相关的课件、范品、彩色纸、纸筒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

1、播放vcd,将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太空和宇宙、星球的情境中,让学生思考自己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才能观测到宇宙中的星球,

2、让学生排队分组玩玩望远镜,直观感受。

3、说说天文望远镜的功能,介绍望远镜其它的功能和作用。

4、拓宽视野,

使用课件介绍:了解对不同用途的望远镜的外形结构和特征。

二、做一做:

1、根据望远镜的形状选择材料:圆柱形的材料最好,纸筒、饼干筒易拉罐等等都是做望远镜的最好材料

2、设计好基本形

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望远镜,现在来设计一架自己的望远镜,根据他的功能和特点来画

- 15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五、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六、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七、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八、做个游戏

1、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2、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课型:综合课 三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表达创作内容和能用“点、线、面、色”大胆描绘人物、景物。 教学难点:选择能表现“我爱我家”的内容。 教学准备:全家福照片、多种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17

二、

1、

2、你和全家人最喜欢在一起做的活动是什么? 学生各抒几己见,交换自己的心得感受

小结:小朋友们最喜欢和家人一起旅游、唱歌、跳舞、郊游、放风筝、做游戏、看电视等等,看样子大家生活得很幸福,那我们能把这美好的一刻画下来吗?

三、欣赏与学习: 1)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2)播放课件:自拍和家人在一起的录象片(吃饭、看电视、做游戏、放风筝、全家卡拉OK) 3)小朋友最喜欢运用哪些材料工具?可以自由选择。

三、

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制作步骤制作相框。

课前准备:彩色纸、胶水、照片,已经做好的像框 教学过程:

一、

二、

1、拿出已经做好的像框,学生欣赏,激发创作欲望。讲解制作方法:

老师示范根据照片的大小裁剪相框的底框及框撑。 学生作业,老师放轻柔的音乐

欣赏同学的作品,互相体会对方家庭的有趣活动,分享别人的快乐

2. 根据像框的大小,进行装饰(课件演示) (1) (2) (3) 用彩色笔画出美丽的花边,注意形状的重复与颜色的重复 用彩色纸剪出各种有趣的形状贴在像框的四周

做个立体的像框:先按照像框的边宽准备纸条,然后通过正反折折出立体形,剪出花纹,按照错层的原则把纹样一上一下摆弄出来,最后贴在像框的四周即可。

(4)

三、

四、

欣赏各种各样的像框 学生作业

摆在课桌上进行作品展览。

- 19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具象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拼摆花儿

教学难点:花儿的形状好看,有花儿的具体结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花儿的图片、示范画、数码相机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

1、分8个小组每组8人或7人围坐在老师指定的位置

2、将所带之摆出来放在每个小组的中间

二、分析花儿的特点形状

1、请同学们讲一讲花儿的共同特点:有花瓣、花蕊、花托等

2、花儿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颜色、形状、大小等

三、集体参与模仿花朵的造型

1、老师以一组小朋友为例,将他们摆成花儿的形状

2、每一组以组长为中心,商量摆出不同的花儿的形状

3、比一比,哪组的同学配合的最好,摆出的花儿最漂亮?提示:手和脚可以做出不同的动态,身体也可以比如趴着、躺着、坐着等等

四、集合回到原来的位置,用自己带来的物件拼摆出花儿的不同造型

1、老师课前布置的东西可否带来?请组长汇报情况

2、学生自己商量将物件摆出什么样的花儿形状

3、学生动手拼摆,老师巡回指导

4、在统一的时间内做完,组与组之间互相参观欣赏

五、用调色盘和彩色纸剪贴花儿,摆在每组的位置上

1、将调色盘和彩色纸拿出来

2、用剪刀将彩色纸剪成不同形状的花瓣与花蕊贴在调色盘上,老师拿出范品以做参考

3、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4、将每个人已经贴好的花儿摆放在一起拼成花儿遍地开的图形

六、收拾东西回教室总结,老师将同学们摆放的花儿拍成数码照片,回教室后放给他们看看,然后再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 21

推荐第10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纸片插接(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第1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纸片插接(2)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1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二、优秀作品展示

三、小结: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第2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点、线、面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游戏中认识点、线、面,了解三者的关系

1运用点、线、面三个好朋友,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中的画面

1在合作、探究、参与的学习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对点线面的认识,并学会用其创作表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抽象的语言表现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出示图画,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2、新授: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

(3)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

四、作业评价: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第2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重叠的形状(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1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师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2)观察自然现象: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2、发展阶段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3)、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 第3周第 1课时 教学内容 重叠的形状(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1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二、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第3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鲜艳的包装纸(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1造型 表现

1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 教学重点 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

教学难点 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制作了一份礼物如何用包装纸就会使自己的礼物更美观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可移动的包装纸贴在黑板上。

2、游戏,引导学生观察

(1) 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想法,老师这里有几张包装纸,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挑选一下 (2)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原因。(引导学生从图案,如几何: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排列:横,竖等。颜色等方面去观察。)

(3)教师总结: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图形,按不同的横、坚、斜等有规的进行排列,就可以绘制出一份符合自己的心意的包装纸了。

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绘、拼贴、拓印)

2、学生制作。

时 间 第4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鲜艳的包装纸(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1造型 表现

1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 教学重点 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

教学难点 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学过程:

一、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绘、拼贴、拓印)

2、学生制作。

二、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三、表扬优秀作业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送一件礼物给自己最爱的亲和朋友,你会为这份真心的礼物绘制怎样一件新衣。

第4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五味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尝、听音乐、欣赏画面、理解生活体会等方法,理解酸甜苦辣等不同味道的感觉,并用抽象的方法去表现

1造型 表现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力、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尝、体会、欣赏等方式体会酸甜苦辣的感觉,并用抽象的方法去表现 教学难点 生活中酸甜苦辣不同感觉的体会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2、新授: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如红-辣、绿- 酸、白- 咸、黑- 苦、黄- 甜、褐色- 甜、紫- 甜、紫- 酸

2、出示课题

3、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理解大师作品中的酸甜苦辣不同味道,并从中体会此类美术作品中酸甜苦辣的表现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5、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把自己一种难忘的生活体会,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不同味道,通过抽象的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出来。

时 间 第5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得奖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制作,体验材料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1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奖杯的外形变化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播放一段录像)中国奥运健儿得奖的片段情景,提出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场景?(2)奖杯代表了什么?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个奖杯,并把他奖给未来的自己好不好!

3、学习设计:现在请大家来想一想,喜欢给自己颁一个什么样的奖杯,想不想自己动手给自己设计一个有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奖杯呢?

4、分析奖杯的特点:奖杯一般由主体和基座组成,主体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们来欣赏几种不同的奖杯(看书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属、石头还有玻璃的。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巧妙运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奖杯呢?

5、示范最简单的奖杯启发阶段:其实主体可以设计出诸多不同的造型来。如:把瓶子进行各种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奖杯。时 间 第5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孔 雀 翩 翩(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1造型 表现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配乐欣赏孔雀的录像图片,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2、新授: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 (2)探索研究:看课本中孔雀形象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第6周第 1课时 教学内容 孔 雀 翩 翩(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制作,教师辅导: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二、优秀作品展示。

三、总结评价

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第6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叶子上的小“血管”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感受叶脉的美,表现叶脉的美 教学难点 感受叶脉的美,表现叶脉的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叶子,说说是在哪收集的,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摸一摸手中的叶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着光仔细观察叶子.你看到什么?想像他们像什么?

2、发展阶段

学生观察手中的叶子: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师: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叶脉

(1)先画主叶脉

(2)画叶子的外轮廓

(3)刻画其他叶脉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时 间 第7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漂亮的花边(1)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方连续图案及单独纹样图案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制作二方连续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制作二方连续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丽要参加演唱比赛,让我帮忙设计她的演唱服,同学们,你们能帮她这个忙吗?试着设计了几种样式看看。(出示花边:领子上、腰部、裙摆和袖子上的花边)

2、欣赏作品,了解花边 比较:

(1)带花边的瓷器图片和不带花边的瓷器图片 (2)带花边的建筑物和不带花边的建筑物 (3)带花边的房间和不带花边的房间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用花边来装饰周围的物品

3、寻找生活中的花边

小结:花边无处不在,正因为有了花边的装饰,使很多东西都变得漂亮、精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美丽的花边》。

4、欣赏花边:边欣赏边思考,这条花边的单独纹样和排列规律。

5、花边的制作方法: (1)橡皮泥制作的花边; (2)布粘的方法; (3)印模的方法; (4)剪纸的方法。

时 间 第7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漂亮的花边(2)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方连续图案及单独纹样图案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二方连续作品 教学难点 制作二方连续作品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二、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时 间 第8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奇妙的脚印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人的脚印和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从具现到形象的再创造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想象力的创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说出动物脚印的样子。比一比谁说出最多种动物脚印的样子。

2、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3、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师生讨论脚印的模样

欣赏课本,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脚印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会有这样的想法。 师小结: 我们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就别忽略了他的每一件馈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脚印。这小小的脚印能为小朋友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特征来展开丰富的想象。

4、探究如何将各种脚印展开奇妙的想象:每个学生将他对某种动物的脚印有什么样的想法说出来(先考虑你对哪种动物的脚印比较熟悉,可以先从它的形状打开思路。如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等去展开想象。)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引导学生独立绘画自己最喜欢的脚印,并将普通的脚印通过你的大胆与丰富的想象将它变成一副精美的图画。完成作业的手法可以多样,但以绘画为主。

四、展示作业,总结评价。时 间 第8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蔬果变变(1) 教学目标 1利用当地各种蔬菜、瓜果,制作各种动物

1 发展学生的塑造能力及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蔬果进行造型 教学难点 利用蔬果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小动作可爱吗?你能看出它们是些什么动物吗?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结:这些小动物都是教师用各种蔬菜、瓜果经过想象加工制作成的。今天,你们大家也一起来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变成小动物,好吗?

2、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师示范制作小金鱼:A 用梨做身子。B 将小西红柿用牙签插入做眼睛。C 胡萝卜切块做嘴。D 芹菜叶做尾巴。

3、组织讨论,激发思维: 讨论,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本来的形状充分利用它的形状和色彩来设计小动物。你们准备用什么蔬果制作什么小动物呢? 时 间 第9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蔬果变变(2) 教学目标 1利用当地各种蔬菜、瓜果,制作各种动物

1发展学生的塑造能力及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蔬果进行造型 教学难点 利用蔬果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设计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要求切蔬果时要注意用刀安全。

2、团结合作,共同完成。

3、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学生作品赏析:

1、将学生作品放在“动物园”里,组织学生参观。

2、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时 间 第9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色纸表现小鸟和鸟窝的形象,提高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

1培养学生对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小鸟、鸟窝的造型和制作(有变化、有创意) 教学难点 橡皮泥、色纸、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导入:播放鸟类活动的光盘进入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问答。 (2)请同学们说说小鸟的模样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揭示课题。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运用捏、搓、按、折、撕等方法试着塑造成圆形、椭圆形、立方体或长方形然后设计小鸟和它们的家。

(2)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或用纸折成各种点、圆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鸟窝时,可制作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张其长短和粗细,还可以装饰小花纹使制作的鸟窝更有新意。

三、收拾与整理并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还要提倡同学们要保护鸟类不能去伤害它。时 间 第10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故事画(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1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 故事的表现。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故事的表现。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老师: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喜欢的故事。(引出课题)故事画

2、发展阶段

(1)动画片段欣赏:

(2)教学示范:老师讲一个故事并出示本故事的画面。

(3)教材范例欣赏: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学生可以选择中国谚语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编故事或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一幅或一组故事画。

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 时 间 第10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故事画(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1 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 故事的表现。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故事的表现。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学生独立制作故事画,教师辅导:

二、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时 间 第11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班级的标志(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1让学生对标志有所认识,知道一些常见标志,能简单说说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的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彩纸及自备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班级,说说我们班有哪些突出的优点有哪些成绩?

2、新授: 师提问:“你觉得最能代表我们班的是什么?”

3、定义:我们把这种代表我们班级的图案叫班级标志。

4、作品赏析

(1)引导学生从标志的形状、图案、意义来分析它们采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2)师:刚才我们一起设计的标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适合,有没有其它设计方法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设计师们设计的各种标志吧,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推销自我形象的。 小结:(1)简洁,许多标志都用了几何形来概括; (2)易懂,一看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3)美观,具有艺术性。 教

后 反

XX小学美术教案 年

级 二 教

者 XX 时 间 第11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班级的标志(2)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过 程 与 方

法 造型 表现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让学生对标志有所认识,知道一些常见标志,能简单说说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的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彩纸及自备材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二、作业评价:说说你是怎么设想的,标志的意义是什么。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后 反

XX小学美术教案 年

级 二 教

者 XX 时 间 第12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变了样(1)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发展学生观察、记忆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绘画造型能力,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过 程 与 方

法 造型 表现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操,了解家乡或城市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 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 表现家乡楼房建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你了解家乡的历史吗?以前家乡的面貌是什么样子,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家乡的模样。

2、新授: (1)让同学来说说以前家乡的样子。

(2)师: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家乡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让同学来说说家乡的变化。 (3)通过图片来了解家乡的变化。

(4)欣赏用不同方法描绘家乡景物的图片。

(5)引导学生利用所带家乡景物的图片进行拼贴。 时 间 第12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变了样(2)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观察、记忆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绘画造型能力,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操,了解家乡或城市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 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 表现家乡楼房建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二、作业评价:说说你的家。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时 间 第13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我心中的老师(1)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1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 表现我的老师 教学难点 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2、发展阶段: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3、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4、分析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时 间 第13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我心中的老师(2)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1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 表现我的老师 教学难点 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二、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时 间 第14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会爬的玩具(1) 教学目标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出示会爬的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2、新授:

师:我们的小玩具会爬,可是它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爬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爬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爬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时 间 第14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会爬的玩具(2) 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二、优秀作品展示

说一说你是怎么制作小动物的

三、小结

时 间 第15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电脑美术(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1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

1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过程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2、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 (2)欣赏与思考:

(3)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

(4)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 (5)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三、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 时 间 第15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电脑美术(2)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过 程 与 方

法 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 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二、优秀作品展示

说一说你是怎么思考并制作电脑画的。

三、小结

时 间 第16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娃娃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用什么材料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

(4)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时 间 第16周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标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1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 小结:不允许吸烟和水不能饮用的结论。

2、新授:

(1)师: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2)作品赏析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第11篇: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巧妙的组合

巧妙的组合

一、教 材分析

本课巧妙的组合是在学习过的三种基本形的基础上,安排的一堂设计绘画课。巧妙的组合其中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式。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1课 巧妙的组合

*感受透叠图形及着色后产生的效果。

许多大小不同的基本形相互穿插后,原基本形被打破,失去本身的意义,巧妙的组合由此产生了新的图形结构,而在作业过程中,又可能发现新的形状和现象,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由于学生个性的原因,新图形给人既与原基本形完全不同性质的感受,又有区别于各人的造型特点和色彩效果。通过对完成后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也能感受到画面的疏密、虚实所产生的效果。

教材巧妙的组合中呈现了部分学生作品,提示学生可从作品中发现一些新的形象。教材选登了著名画家米罗的美术作品《太阳、人和鸟》。通过欣赏,分析画家怎样运用三种基本形和画,以激发学生联想。

这类作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儿童容易作业,也易出效果,一般都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 学 目 标

*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

*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基本形的回忆、归纳到认识透叠图形,理解透叠的涵义,再到对作业步骤的分析、归纳,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实施以回忆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基本形,并感受到这几种形可有长短、大小等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三种形的透叠效果。可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也可从欣赏完成的范作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单独的形和透叠图形之间的区别,明了透叠的涵义。

透叠效果的演示过程应精心设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使学生轻易理解其涵义并充分感受到趣味性。可采取在黑板上板画、利用幻灯机演示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演示等方式。

在演示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随原形叠加着色,如果是后一种,学生会注意到颜色重叠后的变色现象,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色与色叠加的变化。 指导作业环节可先由学生根据范图一起讨论作业步骤,再由教师归纳、总结。教材中基本的作业步骤是:在任意位置先画三种较大的基本形,要求形与形之间要有部分穿插(即透叠);然后用同样方法任意添加大小不一的基本形;画到一定的时候即可停下,根据画面需要添画更小的基本形,可丰富和装饰画面;最后,再分格涂色完成。

学生活动的开展以自主表现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作业方法上加强指导,在作业步骤上予以控制。

教学评价涉及画面构图、线条流畅程度、形与形之间的透叠程度、色彩搭配等方面,先由学生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作业要求:任选一种彩色笔作业,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面,再自选颜色填色。填色时,每种色不宜画出线外。

四、教 学 建 议

*该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作业的过程,应以指导作业方法为主。

(1)画基本形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徒手作业,或扁、或长、或正、或歪均可。

(2)基本形的大小对画面影响较大。太小则效果较差,而且完不成作业。应指导学生画大些,特别是主体基本形。透叠上去的其他基本形可逐渐画小。

(3)应指导学生适当地控制画面。可用对照作品作范图,说明画得太满和不加分辨地简单排列会出现“板”、“乱”、“挤”的现象。

*为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学生活动的开展可采取合作的形式。两人或四人合作完成一幅作业,学生可自由交流绘画体会。还可在学生自主表现的同时,分组在黑板上合作作业,由各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上台添画。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2课 加一加 变一变 加一加 变一变

一、教 材 分 析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 加一加 变一变集写生与想像添画为一体,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让学生备感亲切,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离,降低了本课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教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 加一加 变一变的呈现以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相对照,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体验、思考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趣味。教学中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画是本课的重点,想像添画是难点。

二、教 学 目 标

*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画、想像添画和交流,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形状的画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展开丰富的联想。

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交流式。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教师随机摆放成几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成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教学基本环节设计:

*欣赏激趣,明确目标。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材呈现的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让学生获得感悟和认识,充分感受和领略创造的愉悦,同时明确本课“做什么”。

*观察、触摸实物,感知基本形。第一步,师生互动:选择有典型性的物品为范例,引导观察其基本形状,表述其外形特征。第二步,学生活动:自我尝试,小组交流。

*指导用线描画基本形。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强调用线流畅,让学生明确“怎么做”。

*想像添画,创造新形象。强调以基本形为主体,充分发挥联想,添画宜少又恰到好处,再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使变出的形象生动有趣又漂亮。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下位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创造表现”带来的愉悦,从而知道“为什么做”。

作业要求: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将它们的基本形描画下来,再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四、教 学 建 议

*本课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学生所带物品要给予提示,如自己喜爱并常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均可以。绘画工具不限,彩色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都可以。

*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演示物品基本形的辨识和描画的过程及方法,演示由同一种基本形想像变出不同的有趣的形象,或者能让学生亲自想像添画,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和想像创造潜能的开发。

*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必过于强调形的完整,允许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较细致地观察并适当注意线的曲直、转折和形的对应关系,并能关注物体的外形特征。

第三课彩 点 点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水与色的关系;观察水彩色浓淡、渗化、交融的特性。

2、初步运用水彩画工具,表现水彩色的渗化、交融的特点。

3、使学生在色彩游戏中提高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水彩画渗化的特性。 教学难点 水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板书:彩点点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

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上海版美术教案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上海版美术教案

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9、学生回答讲解。

10、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11、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3、教师小结。

第四课 鲜艳的包装纸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并极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学准备 自制的可移动的包装纸(三张)、各种绘制包装纸的工具(按组不同)、带有各种包装纸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教师的爸爸生日了,老师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份礼物,但总觉得缺点什么,你们能帮助老师出出主意吗?

2、让学生充分的说,当有学生发现到:如果用包装纸就会使自己的礼物更美观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可移动的包装纸贴在黑板上。

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

1、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想法,老师这里有几张包装纸,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挑选一下。(这几张包装纸在图案,颜色,排列在都要有所不同。)

2、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原因。(引导学生从图案,如几何: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排列:横,竖等。颜色等方面去观察。)

3、让几个同学根据自己人性化的意见,上来移一移教师自制的包装纸,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排列有规律的花纹。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位子上试着画一画。 (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或所送对像的喜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意见,其实这里有两个层次的观察。)

4、教师总结: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图形,按不同的横,坚,斜等有规律的进行排列,就可以绘制出一份符合自己的心意的包装纸了。(一边总结一边在电脑中呈现一些包装纸的图案)

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绘、拼贴、拓印,教师同样可以在电脑中呈现各种工具绘制的包装纸)

2、学生制作。(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送一件礼物给自己最爱的亲人和朋友,你会为这份真心的礼物绘制怎样一件新衣。)

3、可以按个人,也可以找同组的合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大小或不同形状,带有不同花边的纸)

4、教师巡徊。

四、作品展示。

1、教师要以用采访的口吻引导学生说,然后也使用很人性化的评价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如:那收礼物的人一定会笑得很甜等。)

2、我的礼物送给( )的( ),我选择( )颜色,( )花纹,( )排。你的祝福:( ) (让图案,颜色,排列都有学生很人性化的意见和真挚的情意得到充分的交流。达到感情的升华。)

四、拓展欣赏

用电脑呈现出国内外一些精典的包装有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后拓展

1、集体生日

2、根据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如山区小朋友手拉手等)

3、传统的文化节日。(同时也要求学生符卡片)

教后小结: 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 三个好伙伴

一、教 材 分 析

三原色通常是指颜料或染料中的品红、柠檬黄、湖蓝三种颜色,是最基本的颜色。三个好伙伴这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调不出来的,而用它们却能互相调配出许多颜色,当适量的原色混调时可成为灰黑色。

本课三个好伙伴教学内容包含对三原色的认识,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三个好伙伴学科性较强。为了避免在色彩知识概念上纠缠,本教材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增强情意性的处理,即将三原色处理成“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并用琅琅上口的儿歌将本课学习的内容编入其中。通过学习儿歌、认识卡通形象、吹画等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去感知、去总结规律,形成认识,也使他们更进一步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本课由“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三原色,并互相交流自己对三原色的色彩感受,再通过有趣的吹画活动去观察三原色互相融合后的色彩变化,直观地了解到三原色能调配出其他许许多多的颜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儿歌中“组成色彩大家族”这句话的含义。最后通过即兴创作,强化体验与感受。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5课 三个好伙伴

活动一为吹画彩色树。吹画是一种具有浓厚趣味性、偶然性和游戏性的美术活动,它所表现的形象自然、生动、奇妙,让人感到韵味无穷。这种不用笔而能表现出奇妙效果的画,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有意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发展。吹画是把含色量较足而浓度适中的彩色水滴于纸上,然后用嘴或通过小管子吹气,驱使色彩水在流动中产生各种不同形态的痕迹。当一种彩色水与另一种彩色水互相混合时,它们相互渗透,混合变化为新的颜色。本活动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了解到三原色能调配出其他许多颜色的概念。

通过前面一系列活动的直观感受、问答描述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随即再运用三原色进行即兴创作。这是活动二的主要学习要求。教材中呈现了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夏天》。大面积红黄色的运用,烘托出夏天的气氛,突出画面的主题。画面中小面积的蓝色和大面积的红黄色形成冷、暖对比,黑色的运用使画面增强了分量感,层次更加分明,节奏感更强,色彩更响亮。教材中的三幅学生作品主题各不相同,有动物、汽车以及对红、黄、蓝三个小伙伴的拟人表现。小作者在三幅画的色彩使用中均大胆地运用了三原色,或是单色平涂,或是双色重叠,或是红黄蓝三色交叉互搭,完全是学生本能情绪的宣泄和自由自在的表现。

二、教 学 目 标

*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中要强调观察和感受体验,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自主的绘画方式大胆地表现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儿歌导入——欣赏感受——交流讨论——活动体验——观察获得——儿歌小结。

活动二,欣赏评述——创作表现——讨论评析。

活动一可从摄影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到画面的美,色彩的美。对三原色有了一定认识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感觉训练,如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谈谈他对色彩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和表达交流中有所收获。

有了认识基础后就可开始吹画的教学。教师可先出示吹画的彩色树,让他们猜一猜它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以引发学生对这一特殊技法的兴趣。在学习这一技法之前,还应给学生看一些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认识树的形象特征。接着可让学生试着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象,试吹后学生提出自己在吹画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就一些关键的难点问题,如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方向、力度等做一些示范,以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作品完成后可安排一个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并复诵儿歌加深学生对儿歌内涵的理解。

活动二可从欣赏优秀绘画作品入手。除了教材上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以一种原色或两种原色为主画出的作品,既可抽象也可具象。通过欣赏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色彩的运用对画面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

本课的学习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巩固并提高认识。

作业要求:活动一,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彩色树,并观察发现色彩的变化,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活动二,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创作一幅想像画。

四、教 学 建 议

*教学中对色彩知识的教育应注意点到为止,不在概念上纠缠,只要让学生有所了解,有所感受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色彩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如投影以红色为主的生活画面,并从中抽离出红色再变化成“红红”的卡通形象,并让“红红”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作自我介绍。再如出示一幅由红、黄、蓝三色组成的画面,让学生谈对画面色彩的感受,然后去掉画面中的红色,只留黄、蓝两色又让学生谈产生了什么不同的色彩感觉,等等。充分发挥CAI课件视觉冲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增强趣味性、直观性,强化体验与感受。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诸多因素调动学生的感觉,尊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地用色彩表现。

*吹画的技巧主要是控制气流的力度和气流的角度。教师示范时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嘴形及吹气的角度,使之感悟。 *吹画彩色树要注意以下过程:

首先想一下你将吹出什么样的树,找到树根处滴上适量的颜色。点色后从下向上吹出主干,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一点色继续吹。吹小枝时要大口地、短促地横向吹,一气呵成。为了能观察到色彩融合后产生的变化,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种色。

*活动二的画具建议使用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硬笔。如使用毛笔等软笔,应适当给予作画方法的指导。

第六课 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一、教 材 分 析 海底世界

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课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刻、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6课 海底世界

本课海底世界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剪纸鱼是认识、了解、表现鱼的形状变化的形式;做手摆鱼,是了解立体鱼制作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习、感受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各种动态变化,激发学习的兴趣;绘画表现鱼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鱼以及海底世界的美好景象。

二、教 学 目 标

*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 学 设 计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征,与不对称形的区别以及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并运用不同的彩色纸,通过剪刻造型的方法创造表现出对称和不对称鱼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形象。

*教师在学生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制作手摆鱼,使其对立体纸工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折、画、剪、做等学习活动,掌握手摆鱼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要求,并能制作出造型新颖、形状各异的鱼儿形态;同时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鱼儿水中游的各种动态变化和学习成功的快乐。制作手摆鱼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剪出的鱼儿形状比学生本人的手要适当大一些,便于手能套进去。

*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媒体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海底世界的了解、认识,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表现出海底那个神奇美丽的世界和开发建设海底的美好设想和愿望。学习活动的展开可以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共同完成,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教师可视情况而定。在鼓励学生画好鱼的基础上,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更多有关海底面貌的资料,如其他生物、植物等,便于他们的创作。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教师要注意教学实施中各个活动环节和层次的处理。可以通过观察记忆——动手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采用相互交流讨论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

作业要求:能剪刻出几种对称和不对称的鱼形;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手摆鱼;发挥丰富的想像,画出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作品。

四、教 学 建 议

*教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海洋公园或海族馆参观,感受其中环境的变化,了解鱼类生活的习性等等,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光碟,录相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了解海洋的情况,使之有感性的认识,便于教学和学习。

*制作手摆鱼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强调,鱼形做得比自己的手大一些,但又不能太大,能放手进去就可以了。

*创作表现的教学活动中,分组的作业纸可由教师准备,对开即可。教师应在课堂位置安排上的基础根据学习需要组织教学。

*本课包含三个既相关联,又在形式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的学习活动。其教学流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力求在学习方式上的变化,既富有任务区分的针对性,又能较好地体现学习优势的发挥。

第七课 小泥人 小泥人

一、教 材 分 析

本课小泥人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泥塑人物,以拓宽儿童泥土造型的表现内容。

本课小泥人教学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泥塑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小泥人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

本课小泥人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儿童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结合。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个场景,如踢球、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来做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使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7课 小泥人

二、教 学 目 标

*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三、教 学 设 计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记忆、想像,培养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来刺激儿童的学习热情,使儿童的能力、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本课教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习表现活动,通过捏制不同造型的人物动态,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制作的活动中学习、创造、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对人物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造型的方法,制作的步骤进行适当的演示。捏制时要从整体出发,强调人的动态变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人体各部位作适当的夸张变形,使之达到形神兼备。人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可以整体捏塑,也可以视神情体态分别捏塑,再粘接到躯干上。

本课的教学安排应考虑活动的合理性、趣味性、环节设置的条理性。可以通过观察记忆——感受体验——造型表现——游戏活动——交流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作业评价:通过组织游戏、情境的活动,让儿童相互交流,谈自己的想法、意见和认识、以及自己的愿望。

作业要求: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捏几个自己喜欢而熟悉的人物形象。

四、教 学 建 议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活动的场面(片段),使学生了解人物的结构、动态,便于作业和活动的开展。

*作业的呈现教师可根据本地区、学校的情况选择材料,陶泥、彩泥或普通的粘土均可使用。

第八课 蹦蹦跳跳 [分析]蹦蹦跳跳

一、教材 分 析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8课 蹦蹦跳跳

本课蹦蹦跳跳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蹦蹦跳跳主体部分的呈现,表现出了儿歌创设的情境,一群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小动物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说说笑笑,他们那生动的表情、动作,能把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教材蹦蹦跳跳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蹦蹦跳跳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由于本课蹦蹦跳跳学习内容为制作玩具,所以在如何玩得巧、玩得有趣上也要开动脑筋。教材对所呈现的学生活动的场面作了相关的提示,我们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于木偶的表演。那些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作摆件装饰美化环境。教材在最后提示学生可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 学 目 标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蹦蹦跳跳在制作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巧妙利用纸弹簧制作的构思上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

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情境导入——探究质疑——尝试制作——交流讨论——综合制作——欣赏评价——表演游戏。

教师可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可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然后让学生参考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让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是本课的难点。可采用“金点子”等竞赛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所带的材料,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

在欣赏评价中,可让每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最后的游戏环节,学生可自由或有组织地表演玩乐。

四、教 学 建 议

*制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用来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起头和四肢。

*制作玩具要注意将各部分粘接紧密,以防在玩乐表演中散掉。

*可和其他学科联系,使小玩具不但能玩还能派上用场,如为语文课目设计制作形象,用来表演课本剧等。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快乐的舞蹈

一、教 材 分 析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9课 快乐的舞蹈

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快乐的舞蹈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等极具表现性,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本课快乐的舞蹈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地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快乐的舞蹈在表现中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快乐舞蹈者的姿态,对于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与否不作过高的要求。

教材快乐的舞蹈欣赏主图选择了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舞蹈者》,此作品所采用的视角非常独特,表现了舞蹈者优美舒展的舞姿,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在舞台上盛开了一朵迎风招展的鲜花,给人以美的感受。教材中呈现的画家赵士英的几幅舞蹈速写,以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的笔触,快速而生动地描绘了舞蹈者的各种姿态。此图的选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所产生的,只有大胆地画出人物头、躯体、四肢的动态,才能表现出舞蹈者的姿态。

教材快乐的舞蹈还提供了三幅学生作品和一些小朋友身着漂亮民族服装、手拿道具的舞蹈表演造型图片。这些画和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本课的学习将带给学生极大的身心愉悦。

二、教 学 目 标

*培养学生对运动中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三、教 学 设 计

这是一节和音乐、舞蹈综合的课目。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录像、道具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融入到音乐的欢快节奏中,以促进大胆自由地表现。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欣赏感受——引导回忆——综合体验——观察分析——赏析评述——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欣赏感受可借用舞蹈表演录像带,给学生欣赏各种门类的舞蹈,如民族舞、芭蕾舞等,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他们见过的最美或最有趣的舞蹈,既可以是生活周围的,也可以是电视或舞台上的。

综合体验这一环节可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红绸、扇子等。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舞起来,要带动他们,让他们尽情地欢乐、尽情地舞蹈,以增强情感体验。体验活动之后再结合画家赵士英的速写,简单分析人物动态产生的原因,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线条试着画一画舞蹈者的姿态。

在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作品这一环节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画中除了描绘舞蹈者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舞姿外,还画了些什么来丰富画面效果,烘托快乐的气氛。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人物的表情、发型、服饰以及道具灯光等细节描绘对画面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创作表现之前要在画面构图方面稍作提示。

本课的学习评价可让学生讲讲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作业要求:根据记忆和想像,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四、教 学 建 议 *人物舞蹈动态的教学可利用类似一年级教材《伸伸腿弯弯腰》一课的人物分解卡片,让学生摆出各种人物舞蹈动态,为下一步绘画表现作铺垫。

*在综合体验活动,学生自由舞蹈时,可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动作就保持定格,然后大家互相观察动态,这样既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动作姿态的多样性。

第十课 望远神镜 [分析]望远神镜

一、教 材望远神镜 分 析

望远镜真神奇,它能帮助航海员寻找远处的海岸,望远神镜还能帮助天文学家眺望远处的星空……望远镜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他们总是喜欢神气地手执望远镜好奇地探索远方神秘的世界。

本课望远神镜是一节制作课。利用各种废旧圆筒状的纸筒,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组装后,适当加以装饰,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望远镜。这也是望远神镜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的一个途径。

纸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卫生纸巾中的纸筒、保鲜膜中的纸筒、包装薯片用的纸筒以及捆扎布匹中的纸筒等等。他们一是在形状上与望远镜相似,只需要采用拼、粘、套、剪等方式的加工,比较容易进行制作;二是便于绘画等装饰活动,适合低年级学生制作。 望远神镜

望远神镜是一种远距离观察工具。它的结构比较简单,从样式上大致可分成单筒和双筒望远镜。望远镜用途很广,有用在军事上的军用望远镜,有用在天文研究方面的天文望远镜,还有用于宇宙探测的空间望远镜,以及生活用望远镜等等。 望远神镜

纸筒的选择和拼接组合是本课教学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将带来的材料分组集中,有相对自主的材料选择空间,才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望远镜的外形。拼接组合也有多种方式,如可以用胶带粘贴连接,用大小不同的纸筒穿插连接,用纸包卷固定等,以保证制作的成功。

望远镜的基本形制作好后,学生还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方法来进行装饰美化,如添画、粘贴花纹,或用挂历纸、包装纸来装饰等。

二、教 学 目 标

*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

*了解望远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

*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接方法。

*在摹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可设定为制作活动课,突出学生选材、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做如下安排:

情境导入——拓展交流——选材组装——装饰美化——作品展示。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引入一个寻找星球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思考自己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才能观测到宇宙中的星球,并说说为什么选择天文望远镜,从中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功能。 结合前一个教学活动,在认识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基础上,拓宽视野,通过学生交流或采用课件介绍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不同用途的望远镜的外形结构和特征有个初浅的了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选材组装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拼一拼、套一套或摆一摆,看看能做成什么形状的望远镜。设计好基本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伙伴学习的形式一起完成组装工作,在活动中做到能发现问题,并能努力去解决问题。

装饰美化之前,可以发布举办作品展示会的公告,各组将有机会向所有人推荐自己的作品。以此来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保证装饰美化的质量。作品展示中要力求发现每件作品的亮点。

作业要求:利用废纸筒,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副自己的望远镜并加以装饰,用它玩一玩,看一看。

四、教 学 建 议

*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望远镜的式样,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式样。

*可以开展模拟的作品交易、望远镜展示会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询了解望远镜的有关知识,如望远镜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等,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或展示自己获得的信息,使学生对望远镜有更多的了解、认识。

*当学生提出望远镜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清晰地看见远处的景物的问题时,教师在教学中可简单介绍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并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悬念,为以后的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第十一课 看大夫

“看大夫”在儿童的生活体验中总是和恐惧、痛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他们的记忆里是比较深刻的。因此儿童对以这一题材为学习内容本身有较强的敏感性。本课“看大夫”目就是利用题材来诱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进行创造。

教材“看大夫”中选用了台湾小朋友创作的《牙科医院》作为重点欣赏作品。该画“看大夫”是作者在对生活感知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造出的新形象,表达了他的情感与愿望。画中医院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画面主体画的是一个神态略有一点紧张的小患者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画中这一组人物非常突出,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画中背景也处理得非常有特色,药品柜、器械、“妙手回春”及“医术高明”的匾,交代了医院这一特殊的环境,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而条纹、墙纸、盆景、挂画等又有别于一般的医院,使医院像一个温暖的家。所以色彩的巧妙运用、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以及背景的主观添加,使此画有别一般表现医院题材的儿童画作品。

教材中此画的下面呈现了三幅小图片,一幅将主体人物缩小其余不变,一幅将色彩改变为冷色其余不变,另一幅将背景全部简化,其余不变。出示这三幅画的目的在于利用反证这一揭示规律的途径,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解到,由于构图不同、画面环境的不同以及色彩搭配的不同都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教材中还呈现了一些学生作品,它们生动地表现了打针、医生疗伤等场景。这些题材大都是孩子们经历过的场面,是他们真情实感的体现。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形象储存,相信能为活动一的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二是为自己家或班级制作一个保健盒。让学生对生活中废弃的纸盒进行内外部改装,使它能分门别类地存放一些药品和病历,然后对其外部进行装饰,使一个普普通通的纸盒变成能装一些简单药品的漂亮的保健盒。这一活动能让学生将学习成果直接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使他们感受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材中呈现了盒子的改装、隔板的基本做法及制作好的成品,它给学生以提示,帮助他们自主地学习。

本课学习中还应通过描绘看病的经历和保健盒的制作,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

二、教 学 目 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活动一教学重点应放在欣赏评析《牙科医院》这幅画上,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一幅作品,让他们了解一幅生动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也借此画引发学生对“看大夫”的记忆,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回忆所见、所闻,体味当时感受的心情中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储备和形象组织能力,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像,大胆画出明了生动的画面。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欣赏评述——引导回忆——创作表现。

欣赏评述时可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范画以及下面的三幅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细节不同,看看由于这些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的效果;再经过小组讨论《牙科医院》这幅画的特点后,由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这种比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引导回忆时可先让学生谈一谈他看病的经历,以及对医院、大夫、护士等的印象,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看大夫”的游戏,把学生带入到“看大夫”的情境中以帮助学生回忆、联想。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应消除学生对医院对大夫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启发、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储存后,就让他们开始创作。在创作时提醒学生注意人物情绪的表现、环境的添加以及色彩的运用。

活动二要综合运用剪、贴、画等手工制作方法进行制作。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观察分析——尝试制作——提供指导——综合制作——交流评析。课前要布置学生带好相关的材料,既可以是个人形式的也可以是集体合作形式的制作。保健盒的制作可分为两个阶段:改装和装饰。纸盒的改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通过自己对教材范作、制作步骤的观察分析,尝试练习和教师的指导来解决。装饰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文字(保健箱、班级等),二是要有红十字,它们都要美观、醒目。其他的装饰美化则不需要过多干预。交流评析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把各自的保健盒陈列出来,布置成自选商场中专柜的形式,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制保健箱的功能、特色,玩一玩购买保健箱的游戏。 作业要求:活动一,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回忆自己看大夫时的情景,并把当时的感觉画下来。活动二,寻找合适的盒子和其他材料,对盒子进行简单的改装并适当地添加装饰,使它成为一个家用或班级使用的保健盒。

四、教 学 建 议

*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借一些医生的服装和简单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等。还可以到医院去拍摄一些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

*引导学生创作时,可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交流谈话,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要避免题材的单一性,使他们取材的角度尽量与众不同。

*制作保健盒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要能耐用。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保健盒隔板的制作以及改装方法不能过于复杂,但要粘接牢固。

*可教授学生简单的药品分类知识,如认识常用的内服药、外用药以及外用药应和内服药分类存放等。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

一、教 材 分 析

我爱我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在小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是自己的我爱我家,且家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回忆、牵挂,我爱我家对父母亲及其家人更是一往情深,永远依恋。《我爱我家》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基础上编排的,因而对它的学习与表现具有特别意义和诸多内容,也有较大的教学拓展余地。

教材我爱我家在编排上考虑到了家的空间秩序和情感的由浅入深,学习活动有家居环境的绘画表现、给家人画像和制作全家福相框。走进家门一般首先见到的是客厅,客厅重要的是整洁、温馨与质朴的个性,并不在豪华。儿童的起居室也很重要,玩耍、学习、休息都在其中,它庇护孩子的成长。因此,在选择什么样的家居图片时编者经过了一番苦心。我爱我家通过遴选,呈现在教材上的应该是最合适的:温暖、美观、实用,可作为教学时对家的认识与生活追求的一种标准。对父亲及家人并不存在要了解,只需要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甚至脸上的皱纹)。教材安排有父亲、母亲的照片,用于教学时对男女不同形象特征的区别与把握,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画出自己父亲、母亲的形象与性格,加深对双亲的认识。学生作业分别从线描画头像、画全身像和表现家中快乐生活的不同场景,体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暗示可以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形式来画父母之像、来画家人的生活。家庭迪斯科、给妈妈洗头、用餐、看电视、做家务等都是很好的表现内容。

本课是单元课,安排有密切相连的三个教学活动内容,最后一个活动是在前两个的基础上设置的,即做全家福立体纸相框。单元学习过程是总结性的,其意义是要大家热爱自己的家,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个小相框,在对家的表现形式上又有新的趣味。安排此活动时还提升了一定难度,即要有立体花边,教材已呈现花边的制作方法及相框的一般制作步骤,当然不限制用更好更有趣的形式方法来制作,最好能就地取材,不拘一格。 全课的三个活动内容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教学时也可自主合理变序。

二、教 学 目 标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

*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宜用较为充裕的课时安排教学。第一课时:进行认识家居环境和怎样给家人画像的指导,可用记忆的形式初步画出家居的一隅,布置学生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第二课时:作业交流评析后,再做进一步的创作(画家人的生活物景)。第三课时:制作相框。

第一课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切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的音乐后设问:为什么要想有个家呢?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和关怀)。

2.引导记忆。

设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让大家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房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教师提出并告诫: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心理、言行都是不应该的。

3.技法传授

设问: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①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陈设上是朴素的、艺术化的还是富裕的,家人的形象是严肃的、慈祥的还是快乐的,应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发式、脸型、穿戴和爱好上加以把握。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爱进行的活动,如会餐、看电视、做美食等;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添加)家具陈设,可以相互遮挡、映衬。如果只画家里的家具陈设,应选取最能表现自己家气氛特点的一个房间或一角,主次有别,恰当地安排好前后关系、陈设间的构图位置关系。

②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图,补充说明以上创作指导,之后观摩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4.作业要求:可用记忆画的形式初画家居一隅,或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四、教 学 建 议

*在授课时,可边描述家具的形状特征边示范画一个家具,使学生掌握一种画家具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困难。

*简单分析人物、家具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上下位置关系。但在学生作业时,由于各人认知能力的差别,可任其自由安排。

*学生画自己最关心的家具和物件,提倡画自己家最独特的物件。

*要考虑到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的不完整,父母离异或父或母去世或寄养等情况,教师要从语言上婉转地安慰、鼓励,布置作业不要为难他们,可暗示他们变通处理。 *制作全家福相框的学习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做课前准备(有色硬纸、五寸照片等),在家根据照片大小裁剪相框底框及框撑,有利于课堂上重点进行纸立体花边的制作与相框的装饰完善。纸立体花边在制作时要细心折、勒(即压划折痕)、剪、粘,使之立起后美观大方。相框的框撑(即支撑相框立起的支架物)可以多样,教材中的框撑是做框时的多余部分粘接而成的。

第十三课 堆沙 教材分析

一、教 材 分 析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3课 堆沙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堆沙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堆沙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在堆沙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堆沙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堆沙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 学 目 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作业要求: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四、教 学 建 议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课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

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花儿遍地开

一、教 材 分 析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4课 花儿遍地开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沙子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花儿遍地开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花儿遍地开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花儿遍地开在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花儿遍地开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 学 目 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作业要求: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四、教 学 建 议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课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

第12篇: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汇总

第四课 动物朋友

(一)(二课时)

课型

设计

应用 教学策略:

〃以动物教学为切入口,通过电影片段的欣赏自然过渡到人物教学,即‚我和动物朋友‛这一主题。

〃通过‚以人物为主体‛和‚以动物为主体‛这两种构图形式展开教学,使宽泛的主题得以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都想画、敢画、会画、能画。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对人类与动物的亲近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与动物之间有趣的经历或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表现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景。 〃难点:

①人与动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及如何在简单的构图中体现两者和谐亲密的关系。

②能通过对动物神态的描绘提高表现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图片、资料、电影《宠物侦探》片段、CAI〃我和动物朋友、剪纸小红马。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教师事先将同学的上次作业做简单衬裱,贴于教室显著位置。上课时,教师对每一幅作品均给予充分肯定。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巩固动物的基本画法,知道将简单的椭圆形组合后‚就可以画出动物。学生快速勾勒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复习动物方法,提高熟练程度。

3、播放电影《宠物侦探》片段,感受人类与动物的亲密关系。观看精彩片段,激发创作欲望。

4、教师向同学点明本课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突出授课重点。

学习与创作师生针对‚我和动物朋友‛这一课题展开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心突出明确,紧扣课题名称。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大胆想象。 教学内容之‚我‛的学习

①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指的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我‛的个性中有那些动物的特点?

②教师介绍人物的绘画方法:用圆形画人的头部,用半圆形画人的身体,两种形状组合后,再任意添加

发型、表情、四肢,可以画出各种形态各异的人。点击课件中‚我‛字样,进一步巩固。

③练习、学生在作业纸背面练习画人物,可以是画自己,也可以画自己的同学、朋友、家人。拉近我与动物的距离,回归爱心和童心世界。 用最简单的几何形讲解人物的各种造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画、会画。 充分开阔思路,画出‚我‛或‚我‛身边的其他人。 教学内容之‚动物‛的学习

①师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拍掌,共同完成‚对口令‛游戏。教师问前半部分,同学迅速接后半部分,如: (师)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②师生共同完成‚模仿秀‛游戏。选出表演的同学上台,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挂图,模仿图中的动物,全班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测是哪种动物。

③4~6人分组讨论,向同伴介绍与动物有关的人、事、物。 ④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动物‛字样,学生观看由基本形演化而出的各种动物造型。用音乐课上的节奏练习做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肢体模仿动物的典型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上两环节从形声两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用最简单的方法演绎动物的各种姿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想画、要画。

*方式一:画面以人物为主,四周添加动物。 *方式二:画面以动物为主,背景添画人物。 观赏名家名作,提高审美能力。

由大师作品顺利过渡到此知识点的讲解与演示,主要介绍最基本的两种构图方式。 ‚我和动物朋友‛的创作

在作业纸正反两面作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面,并用其中一种方式构图,将画面画完整,画出人与动物在一起友好共处的场面。此环节是本课的第三次练习。有前两次基础,作业更有把握,且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展示与评价:

1、用文件夹将学生完成的作业装订成册,即成一本本画册,将画册内的作业在投影台上展示,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发表看法。学生有成就感,并在展示过程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

2、欣赏剪纸小红马和唐三彩立马等作品,让学生知道,动物是在我们的艺术与生活中是永恒的主题。除了画以外,还有各种艺术形式,日常生活用品也离不开它们。玩具、学具、服饰、箱包等都有动物的形象。大家要与动物做朋友,共同生活在地球妈妈的怀抱中。看赏各种以动物为主题的艺术品及日用品,让动物和人类更亲近。 多种选择: ⒈本课可以手工课形式出现,用黏土或其它综合材料制作。 ⒉学生讲述与动物之间的趣闻轶事,用连环画的方法记录与描绘。 ⒊分小组讨论交流,编写童话短剧,然后制作道具,简单妆扮后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演示区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动物朋友,对小动物有极大的兴趣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后,增加了要保护动物的意识。我们不是为了教他们画动物,而是让学生怀着一份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心情来画,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从小培养环保意识,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六课

花儿朵朵(一)

(二)(二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花的图片,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感知与体验

一、看种子的动画,想一想种子种下去会长成什么样的花,模仿种子的生长过程,开花的模样。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校园里的鲜花都开了…… 师:你知道有哪些花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儿朵朵》

1、欣赏花(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师:你知道花的结构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花的名字接龙。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二、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花不仅好看还会说话,表达感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花的语言吧!你还知道其它的吗?

5、你能试一试画一朵自己喜欢的花吗?请几个同学上黑板演示。

6、欣赏各种不同的描绘花的艺术表现形式。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画更好看?

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创作与表现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展示与评价: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校园里有这么多美丽的花,你能想一句宣传语来提醒大家吗? 拓展: 应用欣赏——花花世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

爱美的人都喜爱各种花朵,在我们的社会交中花越来越受青昧,以花为‚媒‛,用花传情,探访,慰问,祝贺,交友,道歉,感恩都可以送上万千优雅的花朵来表达某种含义,不仅表达了送花者的心声,且显得高雅,含蓄,情真。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送花时不仅要了解收花人的喜好,也要分清场合。 康乃馨——母爱/温馨 白百合——圣洁/幸福 黄百合——爱慕 勿忘我——永志不忘 菊花——长寿/高洁 红掌——大展鸿图 剑兰——步步高升 兰花——优雅 天堂鸟——高贵 郁金香——亲密

矢车菊——进取/乐观/刚毅 雏菊——热情 山楂花——英雄 板书设计: 演示区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花儿朵朵 花之形 花之语 花之魅 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运用了一个动画《种子的故事》引入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九课

树上树下 (二课时)

教学目标:

〃自编或想象一个有趣的发生在树上树下的故事,故事中的形象有动物和人物。

〃启发学生使用各种材料,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独立或合作表现树上和树下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为学生们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体会创编故事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想象,创编有关树上树下的有趣故事。 〃难点: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道具等 〃学生准备:多种材料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一、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欣赏《树上树下》的作品,并请他们说说表现的内容。

2、教师根据作品创编故事,你想不想也编一个故事并把它们表现出来呢?

3、揭示课题,进行板书:《树上树下》。

二、新授

1、观看录象,感受树林中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的童话情节改编《树上树下》的故事。

3、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模仿故事,评选最佳表演组合。

4、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个故事呢?

5、欣赏、讨论本课中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表现的方法

6、讨论我们将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有趣的故事。

7、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分工?如何制作、如何谐调? 〃创作与表现

1、教师简单的示范创作过程。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现《树上树下》。

3、教师巡回辅导。〃展示与评价:

1、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互相评价,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3、谈谈合作的感受。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树上树下

下 教学后记:

学生的想法总是会给我很多的启发,因材施教,因想利教。

第九课

水墨画树 (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国画,感受其变化丰富的墨色效果,增强对国画的兴趣。 〃通过谈话了解更多有关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学习树的绘画技法,尝试、体验毛笔的用墨效果;大胆用笔,学会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笔法,对国画中写意画的概括性有所感知。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毛笔画树的基本画法,重点的对树的结构形态的掌握。 〃难点:画树叶、树枝时,要注意用墨用水的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的范图数张、国画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大、小毛笔两——其次,从生活用品、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具体地分析。 (2)‚点、线、面‛的构成方式:

点:点是相对细小的形象。所谓细小是相对与周围的环境而言。分为有序和无序两种组合。

线有粗细。当其宽度与长度差异悬殊时方能成为线。线分为直线、曲线等。

面:占据大空间,宽窄比利适当的形。。

3、作业要求:

(1)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画一幅具象作品 (2)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可用‚点‛、‚线‛、‚面‛分别造型,也可以综合起来。 〃评价与反思:

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体会作品中 ‚点、线、面‛ 传递的情感。

2、自我表达对‚点、线、面‛的理解与认识。板书设计: 演示区

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点 线 面

点——大点、小点 线——直线、曲线 面——规则、不规则 教学后记:

学生能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来表现物体的黑、白、灰不同层面,同时运用点、线、面表达不同的情感。

第十一课

会变的花 树 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花卉的大致生长情况以及它们的基本外形特征。 〃尝试比较花卉原始形状与花卉变化形状之间的不同,体会对称式花卉图案和均衡式花卉图案的装饰性形式美。

〃能够运用点、线、面三元素、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设计花卉图案,采用、简化和添加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设计。 重点难点:

〃先简化花卉的外形,再在外形轮廓的基础上适当添画、完成创作。 〃图案变形的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花卉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花卉实物、花卉图片、花卉图案图片等。 〃学生准备:日常绘画工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闻——感受其香

(1)独用嗅觉感受花卉的芳香 (2)猜一猜:是花(板书——花)

2、看——感受其美

教师展示一组世界各国国花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指认图中各种花卉的名称及国籍;

3、说——展现其多姿多彩 同桌同学再彼此说说自己知道的花卉常识,如:花的气味、外形、颜色、作用怎样,花的生长、栽培、种植、养护如何等。 〃学习与创作:

1、观察与写生:以线描的方法写生花卉

(1)教师示范,并以语言表述写生的点滴感受,给学生明了的学习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线描1-2朵花

(示条件而论,可室内写生、也可室外写生)

3、概括花卉的特征:

(1)每朵画都有花瓣、花心组成

(2)不同品种的画,其花瓣、花心、颜色也有所不同

4、花儿变戏法——看看、说说、想想

(1)教师出示写生花卉与花卉图案(点题:板书——花儿变戏法) (2)寻找异同之处——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可围绕以下话题展开: (花卉图案保留了花卉原形的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如此保留?) 请学生概括方法

5、教师根据学生概括的方法,尝试设计花卉图案。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按大家的建议及自己的经验完成花卉图案的设计。

6、师生互动学习,探究创作表现的方法。

(1)教师按这一花卉的原形设计一个与刚才所画花卉图案不同的图案,如果刚才画的是对称式,则再画一个均衡式。或反之。 (2)师生共同观看、交流两种形式的图案,比较它们不同态势的形式美。

(3)请同学画花,教师将他们的花心、花瓣进行从新组合,在以点、线、面三元素进行装饰。

7、大胆尝试: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表现形式进行作业练习。(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作为创作的原形。 (2)根据花卉原形做简洁的概括性轮廓处理。

(3)进行花卉图案的装饰性艺术处理。包括:点线面的装饰、色彩的装饰等。

(注:为自己的花设计一个特定的场景)

(4)教师在同学作业过程中安排一次作业的简评,根据同学的作业情况做适当小结,提醒学生注意突出作品的装饰性。 〃评价与反思:

1、同学将各自的作业进行交流。

(1)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同桌同学欣赏,看他能否猜出图中的花卉图案的原形。

(2)向同学介绍自己创作构想,说说自己如何‚妙笔生花‛,并设想它的用途。

2、全班同学围绕‚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图案设计‛、‚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3、教师展示以花卉图案为设计主题的作品并作介绍。如南方航空公司的红色木棉花标志、东盛医药的绿色菊花标志、上海电视台的玉兰花标志等等。 板书设计: 演示区

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会变的花 闻——花香 看——花魅 画——花形 教学后记:

本课通过为花设计特定场景,使得学生的画面更显生动——从无计划的聚合转向情节性描绘,这一转变将使学生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 第十一课

会变的树\\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树木的大致生长规律以及它们的基本外形特征。 〃尝试比较树木的原始形状与树木变化形状之间的不同,体会对称式花卉图案和均衡式花卉图案的装饰性形式美。

〃运用点、线、面元素,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对树木原形进行简化和添加的艺术处理。 重点难点:

〃先简化树木的原有外形,再在外形轮廓的基础上作个性化的艺术加工,完成创作。

〃图案变形的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并突出树木的原形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树木原形图片、树木图案图片等。 〃学生准备:日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图片。

(1)教师展示一组树木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指认图中各种树木的名称,如松树、银杏、梧桐、桂树、柳树等;同桌同学再彼此说说自己知道的树木常识,如:树的外形、颜色、作用怎样,树的生长、栽培、分类如何等。

(2)教师展示一组树木图案的图片,同学指认图中的树木,说出其名称。

2、比较两次观看到的树木图片的不同。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将图一的此树木原形与图二的彼树木图案一一对应。 (2)看图一的此树木原形与图二的彼树木图案异同之处。

3、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可围绕以下话题展开:

(1)图二的彼树木图案保留了图一的此树木原形的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如此保留?

4、教师以一种树木为例,演示图案变形的方法。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按大家的建议完成树木图案的创作。 〃创作与表现:

1、

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表现形式进行作业练习。 *方法一:

(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木作为创作的原形。 (2)根据树木原形做简洁的概括性轮廓处理。

(3)进行树木图案的装饰性艺术处理。包括:点线面的装饰、色彩的装饰等。 *方法二:

(1)选择树木外形进行美化。

(2)在‘树’的范围内‘拉根线条去散步’(画回忆散步时的心情: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散步时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愉快外,也免不了会有突发情况,因此我们的线条应随着散步的心情变化而变化。) (3)在适当的地方添加‘点’。

2、教师在同学作业过程中安排一次作业的简评,根据同学的作业情况做适当小结,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树木的特点。如挺拔、粗壮、颀长、茂盛等。 〃评价与反思:

1、同学将各自的作业进行交流。各人向同桌介绍自己创作的构想,说说自己的‚得意之笔‛。

2、对本单元的图案学习作简单回顾和总结。

(1)谈谈自己是如何将‚点线面‛在‚会变的花‛和‚会变的树‛上加以应用的。

(2)就 ‚一半来自自然,一半来自创造,让自然变得更有秩序,让植物变得更加奇妙‛展开讨论与交流,说说自己对自然美与秩序美的认识。

(3)回忆日常生活中以树木图案为设计主题的作品实例。 板书设计: 演示区

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会变的树\\叶 画——树形 添——树纹 加——树语 教学后记:

大多数学生采用‘拉根线条去散步’的方法,原因也许是这种方法较为形象生动,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心情变幻不同的线条,很好地解决了阵一难点。

第15课

虫虫虫

(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虫,认识虫的结构特点。

2、让学生学习手工的制作方法,巧用各种媒材制作表现虫。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学重点: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巧用材料制作虫。 教学难点:

运用夸张、变形、添加的等方法创作虫图案,并合理构图。 教、学具准备:

能巧妙地运用各种媒材制作想象中的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画过虫了,谁来说说看,虫有什么共有的特征?(课件出示昆虫结构分解图)

2.师总结:虫的基本特征概括: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

二、分析方法

1.昆虫形态各异,花纹、色彩丰富多样。这些昆虫你见过吗?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和花纹的昆虫?

2.说说看你还见到过哪些特殊的昆虫,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3.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看是谁?虽然它们都叫毛毛虫,但是你们看它们的形状、颜色、花纹都有所不同。

(1)很多同学都是选择的折扇折的方法,这样就能表现出毛毛虫身体的一节一节。

(2)老师这儿还有一条毛毛虫,你们看和你们的折的方法一样吗?看老师来示范一下是怎么折的。大家看,这样毛毛虫的花纹就不一样了,你也可以尝试一下。

(3)还有小朋友是这样折的吗?

4.看一看,又飞来了三只瓢虫,大家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1)先比这两个地方,看看有什么不同?虽然是相同的尾部,有的同学选择横着折、有的同学选择竖着折,剪折的方向可以不一样。 (2)再来看看这两个地方在制作时又有什么不同?

5.我们在制作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你要巧妙构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同学制作的昆虫: (1)蜗牛的壳变得多漂亮啊!

(2)这只蝈蝈用的是什么方法?是不是很特别? (3)这只螳螂为什么能站得这么稳呢?

三、分析材料

1.昆虫王国又在进行选美大赛了,来看看你最喜欢谁? 2.这些昆虫有什么特别之处?

3.我们除了可以用纸来做昆虫,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来做,大家一起来看看:

(1)这个小蜜蜂用的是什么材料呢?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你带了什么材料,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2)这只虫又用的什么材料? (3)这两只虫特别在哪里?

(4)哇,这只凶猛的蝎子有趣在哪里?

4.生活中的材料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在运用时既要考虑巧妙的运用,也要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抓住好所要表现的昆虫特征。

四、虫虫大聚会 1.今天作业的要求是: (1)做一只你喜欢的虫子;

(2)抓特征,运用好自己身边的材料,用各种方法表现。 2.昆虫奏鸣曲:

请学生自评、互评制作的昆虫,教师最终点评。

练习设计 做一只你喜欢的虫子,抓住特征,运用好自己身边的材料,用各种方法表现。

第16课 你会设计邮票吗(二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 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意的邮票。 教学难点:

了解邮票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的产物,并学习设计一枚精美的邮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邮票、邮票的放大图、设计步骤图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欣赏

邮票的设计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富于装饰,别具创意。

1、师:写一封信,或抵万金的家书,或淡如水的闲谈,都会买上一枚邮票,贴于信封,投入信箱,从那一瞬间起,信中的文字便被无限地拉长,直温暖亲人,友人的心扉(师出示范画)。

2、师:同学们看,多漂亮的邮票啊,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凭证。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的‚小型百科全书‛。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小小的邮票像一个广阔的知识世界。可以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的事情。同学们喜欢不喜欢集邮?你为什么要集邮?

3、学生欣赏同学的集邮册

生:集邮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师:邮票即能用于邮政,又能留于家中玩味,既具备千里飞鸿,一寄思绪的浪漫,又具有收藏价值。 体验:

1、我们有谁轻易地离开过邮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邮票,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更多的事情?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邮票。(板书:邮票设计)

2、师:现在我们手中有一些邮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看一看邮票上都有什么?邮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生: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等。

4、师:邮票有哪些种类?你知道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教师出示投影片、同时讲解)。

5、生: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6、师:邮票主要有以下几种,并且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

7、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票和欠资邮分票。普通邮票 用‚P‛表示。

纪念邮票 国际上有‚C‛表示,我国用‚J‛表示。 特种邮票 国际上用‚S‛表示,我国用‚T‛ 表示 航空邮票 用‚A‛表示 欠资邮票 用‚D‛表示

小型张和小全张 用‚M‛表示(教师出示投影片)

8、生:学生观察投影片,并思考。

师: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8-6‛,这是什么意思?它表示这套邮票共有8枚,这是其中的第6枚,一套邮票多少枚没有统一的规定。多枚可以组成一套,独立的一枚也可以称其为一套。

师:了解邮票和知识,设计邮票就方便了, 怎样设计邮票呢?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构思(板书:构思)

一张小小的邮票,要在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事情,应精心构思,票题要好,主题要突出,要别具创意,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这两枚邮票票题好,一是‚虎虎生威‛一是‚气贯长虹‛,颇有虎年气魄,给人以振奋感。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如人物,动物、景物、事物、重大历史事件、故事传说等,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

9、学生思考

(1)我要设计一套有关校园生活的邮票。 (2)我要设计一套有关跨世纪的邮票。 〃认知与表现

师:示范起稿(板书:起稿)

可以运用美术字写法标明邮票上的各种标记。(覆盖投影片)邮票上都有什么? 生:邮票上有图案、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

师:(1)示范图案(板书:图案)造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装饰,请看(设计者抓住布老虎头部做了重点,出示投影片)这枚邮票图案好,一只布老虎形象夸张,稚拙生动,设计者抓住了什么做了重点刻画,使静态的布老虎具有动感?)

看(教师指投影片),虎头上那酣畅的线条和浪漫神奇的纹饰,使布老虎洋溢着雄浑厚重的气质与流动着活泼旺盛的生机。(教师出示投影片)而这枚邮票的图案是什么?(教师指投影片)这是出自名家的‚虎‛ 字,一笔而就,极富气势,预示一生通达顺畅,有避邪祝福之意。 (1)邮资的价值。(板书:面值) (2)发行时间。(板书:发行时间) (3)发行地区:中国人民邮政。

(板书:发行地区)同学们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这枚邮票构图和谐,画面文字精心设置,面值画显得很活泼,富有生气。 着色(板书:着色)

学生看挂图欣赏色彩处理方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既有鲜艳的色调,又有灰色调,色彩强烈,明快,鲜艳,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这枚邮票湖蓝的底色与主体黄色的面与老虎形成强烈,明快,鲜艳的对比,构成跳跃的视觉效果。

邮票的表现形式也不受任何限制,以绘画方法表现邮票的内容最为常见。也可用剪纸,拓印等方法来表现。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手段设计一套有意义的邮票,老师这里有一些主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主题设计邮票内容,也可以自己设计确定设计的内容(出示投影片)

(学生设计绘制邮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给予鼓励)。 〃展示与评价:

师:看,设计师们设计了这么多的邮票,漂亮不漂亮啊?有……你最喜欢哪张邮票?为什么?这张邮票是谁设计的?请你说一说你的设计想法。

一、构思

二、起稿 1.图案 2.面值 3.发行时间 4.发行地区

三、着色 板书设计: 演示区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你会设计邮票吗

图案

面值 教学后记:

学生有集邮的欲望,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第13篇:温馨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七、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画,分小组交流。了解图画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第2-3页图画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 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 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根据画面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画面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 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第二张图画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 能否巧妙图片。

(2) 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 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 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布置、展示作品。

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八、教学后记

第2课 《吃虫草》

一、教材分析:

《吃虫草》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题材就是从学生感觉和表现上加强学生对生活、形象的审美意识。这个课题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自由,一个可以去发挥想象创作的空间。

本次教学的目的是了解吃虫草是一种奇花异草,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知识,结合奇花异草的形象奇特、颜色奇特、味道奇特、现象奇特的特征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重点是了解自然界中奇异花草的形象特征,难点是展开想象,描绘出奇异的植物,创作出美的、形象的、科幻的有趣画面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并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绘画、制作。

3、情感目标: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知识,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表现吃虫草吃虫的情景。 难点:画面表达清晰,有遮挡关系,具有情趣性。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德育渗透: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引起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敢于大胆表现。并学习用综合技法表现吃虫草。训练写生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运用相关资料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六、材料准备:

吃虫草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见过吃虫子的草吗?生答(略)

2.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吃虫草是怎样吃虫子的?(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毛毡苔、猪笼草、捕蝇草、狸藻捕虫的情景。

(二)、新授:

1.看了这些吃虫草捕虫子的情景,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吃虫草图片和它的名称,学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

2.如果你是一株吃虫草,你会怎样吃掉小虫子?请同学上台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吃虫草吃虫子的情景,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它是靠什么来吸引小虫子的?(生答)

4.我们来看看吃虫草是怎样吸引小虫子的(出示吃虫草各种形态、不同色彩的图片,学生欣赏。) 学生总结并板书: 形状:奇特、颜色:鲜艳、气味:芬芳

教师小结:吃虫草的捕虫器总是散发着迷虫的魅力。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还有其他的吃虫草,我们没有见到过,你们来看小朋友们想象中的吃虫草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小朋友们的画。让学生了解表现吃虫草不同的方法,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课堂制作: 1.教师示范:

这么多漂亮的吃虫草,我也想做一个(教师拿出纸盒用彩色纸装饰成吃虫草,贴在准备好的吃虫草画中。)我将它种在吃虫草丛中,让它多吸引小虫子,为我们的庄家多消灭害虫。

2.你是不是也想拥有一株漂亮的吃虫草呢?同学们来看要求:颜色、形状要能吸引虫子。3.学生创作

看谁制作的吃虫草能将老师这里的小虫子吸引过去。 作业提示: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的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 可自己表现,也可以小组合作。

要 求:1.吃虫器要新奇独特,画面要饱满,有疏密变化。 2.添画草梗、叶梗、叶子、小虫等,要变化形状。 3.色彩要丰富鲜艳,尽最大可能来吸引小虫。

(四)、展示作业:

请各组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讲台上。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吃虫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2.其他同学对他的设计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师给设计有创意的作品贴小虫子,鼓励学生课下继续创作。)

八、教学后记

第3课

认识身边的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二、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准备

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叙述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 你见到过什么树?

② 你能讲出它们的成长过程吗? ③ 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 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观看书第6-7页图片。 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是什么? ③ 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 带领学生分析在资料或网上看到的树的有关知识。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图片。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八、教学后记

第14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第一课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学生在感受、表现生活中以张扬个性的方式充分自由地表达情感、情绪于创造之中,他们收获的不仅包括认知的,更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情感的丰富与情操的提升,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所获得的鼓舞与感动。

第三课点、线、面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五.拓展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由此我利用大师作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通过对基本元素的了解,让学生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点、线、面随处可见,恰当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赋予点、线、面的艺术生命力是解决教学重点的要点。

第二课重叠的形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造型、表现、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一种或二种重叠形状排列的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准备:水果两个、几何图片若干、重叠形状拼贴画一幅。

学具准备:彩色纸(两色以上)、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

师 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生 答略,师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前后的重叠特点

2、观察自然现象

师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师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三、新课教授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学生活动:

活动一:请2组学生(每组5人)上讲台表演重叠。(加强重叠的印象)

活动二:请2位学生上讲台用教师准备的几何图片教具拼摆重叠的形状。

3、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4、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更加深学生对重叠的印象

四.学生实践创作(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五.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七.归纳拓展

1.生:谈感受

2.师:小结

3.拓展:展播电视风光片,让学生感受重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造型表现课,是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本科的重点是

1、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2、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会制作。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有重叠现象的图画和生活中的照片,使学生了解重叠现象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运用到绘画中可使画面层次丰富,具有节奏感。

第五课五味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

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

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点: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三、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四、学具准备: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五、教学媒体: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六、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1、作用: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2、作用: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

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 酸、白- 咸、黑- 苦、黄- 甜、褐色- 甜、紫- 甜、紫- 酸等不同的答案。

3、作用: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1、

作用: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2、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三)评价阶段

1、

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2、作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

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1、作用: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八、课后拓展: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第六课得奖了

课题:得奖了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制作,体验材料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奖杯的外形变化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中国奥运健儿得奖的片段情景,解说:在雄伟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运动员举起那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 提出问题

(1) 这是一个什么场景?

(2)奖杯代表了什么?(荣誉,辛勤的汗水,拼搏的精神,勇气)

(三) 引出课题

除了在运动场上运动员有获得奖杯,在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还有在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各种的奖杯或奖状,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作文比赛,英语比赛,美术比赛等等,都有机会让你们脱颖而出获得奖杯。奖杯奖状是社会和群众对你们成绩或贡献的一种肯定,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想在将来的某一天站在高高的颁奖台举起奖杯光辉形象,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啊!今天我们就来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个奖杯,并把他奖给未来的自己好不好!得奖了(版书)

(四) 开拓思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姚明是NBA选秀状元,你们希望自己是哪一行的状元呢?请举手说――-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工人,希望盖起最高的大楼,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奖杯,象大楼一样的,上面写“建筑最高奖”如果你是能工巧匠,就给自己颁个“鲁班奖”,爱炒菜,就来一个“金厨奖”爱画画的来个“艺术大师奖”有的同学说自己没有什么特点,上课老是爱讲话,就给自己颁个“相声大师奖”吧。

(五) 学习设计

现在请大家来想一想,喜欢给自己颁一个什么样的奖杯,想不想自己动手给自己设计一个有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奖杯呢?

分析奖杯的特点:奖杯一般由主体和基座组成,主体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们来欣赏几种不同的奖杯(看书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属、石头还有玻璃的。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巧妙运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奖杯呢?

(六) 示范最简单的奖杯

(七) 启发阶段:

其实主体可以设计出诸多不同的造型来。如:把瓶子进行各种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

(八) 动手作业:

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合作或自己创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奖杯。

(九)给做好的同学上台颁奖。

(十)课后作业:用纸或布设计奖旗或奖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学生们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奖杯设计除了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虽然有的同学在做工上有些欠缺,但是课堂总体效果不错!

第15篇: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2、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

3、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颜料画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巧妙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用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赏作业。

1、自由欣赏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齐评作品。

让几位同学说说评议的内容。

五、教师小结。

第16篇:二年级美术下册

2016-2017学年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根据>的教学要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本册教材简析:

本教材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二)、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教材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教学的主要措施:

1、教师方面: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2、学生方面: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 ,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三、教学进度表: 周次 课题 课时

第一周 热带飓风和虎 一课时 第二周 添画

第三周 绘画游戏 ······· 第四周 纸盒变家具 第五周 和妈妈在一起 第六周 茂密的花 第七周 吊饰、节节虫 第八周 出壳了

【2】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共一个班,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全册教材简析:

第四册美术教材共有13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2016-2017学年二年级美术下册工作总结

本学期已经结束,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思想汇报专题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例如当教师提出画一幅幻想画时,有的同学就会想到遨游太空画面。这是因为低年级同学 想象力的火种是比较容易点燃的,他们经历的事情少,对世界的许多认识不得不靠想象来填补空白,在电视事业发达的今天,屏幕上各种形象更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再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可以用投影、电视大屏幕电脑播放图像,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播放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第17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好朋友1.2

2、好朋友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欣赏各民族服装,学会观察、描绘少数民族服饰,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能基本画出少数民族朋友的服饰特点,训练造型能力。

3、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体验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教学重点:学习用绘画(手工)表现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与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人物的结构,善舞民族的动态描绘,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的描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1.教师准备:歌曲《我爱中华》,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种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表现不同民族人物的作品。

2.学生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物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可用于表现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先播放歌曲《我爱中华》,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2、出示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不同的民族。

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在中国这么辽阔的土地上分布这许多民族,你们知道有多少民族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各民族,去看看我们的好朋友们。 书写板书

二、新授

1、小组讨论,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比比哪组说得多,说得好。说出一个加颗星。

2、每组选出一个最不熟悉的民族,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文字、歌曲等,一一进行介绍。

介绍的方面: A、服饰特点、色彩搭配(从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讨论)

B、风土人情(蒙古族:赛马,朝鲜族:腰鼓舞,傣族:泼水节等等) C、生活习惯

三、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事先准备材料,请学生选一名模特,用所准备的材料对模特进行装扮,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特征把握的最准确。

2、教师示范作画过程,并讲解作画步骤。(1)画出人物简单的躯干。

(2)在身上画出一种少数民族服装,注意要简洁概括。 (3)添加漂亮的图案,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加上具有特色的饰品或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

3、欣赏画家表现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学生作品。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后反思:

好朋友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各民族相貌特征、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服装打扮等

2、观察不同种族人的外貌特征,用线条和颜色把他们画出来或进行形象装扮与表演。

3、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继承与交流,从中认识美术、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族的外貌特征和种族文化、种族习惯。 教学难点:用适合的方式表现各种族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 学生准备: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

一、画面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华各民族朋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2、提问:你认识他们吗?

总结:看来,同学们对世界各种族朋友的了解真不少呢!那你能找出这些外国朋友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不同吗?(从皮肤、发色、眼睛、脸形、五官上进行引导观察)

3、体问:你知道各种族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吗?

总结: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下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免受紫外线的袭击。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4、揭示课题,书写板书 师:你还想了解更多不同种族朋友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各种族朋友》。

二、讲授新课

1、游戏:你知道吗?

(1)师来表演不同的“问好”形式?请学生有肢体语言来表示不同人种的风俗,其它同学猜一猜。

(2)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4)介绍我了解的种族。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相貌特征、服装打扮、风俗习惯。

2、创作与表现

(1)师生共同欣赏各族人的图片,认一认是哪个种族,哪个国家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2)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A抓住特征 B概括特征 C夸张特征(注重细节)

(3)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

(4)老师提示: A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

B表现时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饰特点。

3、反思与评价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如果„„,那就更好了。” 教后反思:

第18篇:二年级美术下册《蹦蹦跳跳》教案湘教版

19、蹦蹦跳跳

一、教材分析:

本课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 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 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 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变 化出各种形象。 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 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 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 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 其中。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2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3 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重点:如何制作纸弹簧玩具。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有特色的玩具及玩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白色纸弹簧若干个,彩色纸条若干条,弹簧玩具2个,纸弹簧玩具7 个,制作小丑的零部件,课件。 学具:纸条,彩色笔,剪刀,彩色纸,双面胶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激趣导入 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会是谁呢?请两 位小朋友帮忙把它们请出来吧! 师:原来是小白兔和大青蛙,活蹦乱跳的,真可爱!我们送它们去参加蹦跳 大比拼吧!(出示大比拼) 师:我们还要请别的动物来参加,还有什么动物是蹦蹦跳跳的?生答。 师: 其实我们能让所有的动物.人物都蹦起来,跳起来,我们怎么去实现他们蹦蹦跳 跳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蹦蹦跳跳的玩具。(出示课题) 2 .观察.探究“纸弹簧”的折法

(1)师:老师还带来了小猴子和小企鹅,观察一下,它们会动的这一部分, 轻轻一按就会弹起来,拉一拉还会动,很像生活中的哪样东西?生:弹簧。师: 是不是像这样(师出示弹簧玩具),平时的弹簧都是用铁丝.塑料做的,这里的 弹簧纸做的,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生:纸弹簧

(2) 师: 那这个纸弹簧怎么折的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老师, 就是这些白色的纸弹簧,待会儿,两个小朋友一个,你会怎么向它学习?生: (3)学生拿出白色纸弹簧,观察,探究学习折法。 (4)请一位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 (5)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学生尝试折纸弹簧。

(6)师:折好的拿在手上摇一摇,晃一晃。发现什么没有?

(7)观察思考,了解“纸弹簧”的应用 老师这里有几组可爱的弹簧玩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玩具的哪些地方用了 纸弹簧?为什么要用在这些地方?(课件出示2组弹簧玩具) a 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 b 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的其它部位 小结: 能活动的地方就可以用纸弹簧,不同的纸弹簧适合做玩具身体的不同 部位。

(8)请几个学生说说刚才折的纸弹簧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3 .观察.演示纸弹簧玩具的制作方法 师: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 老师迫不及待想尝试一下了。 我想做个可爱的小丑。 已经准备好了纸弹簧和小丑的头.四肢,谁来帮助我? (1)选择大弹簧做身体,小弹簧做手.脚。还可以直接剪贴出手脚。 (2)出示三个小丑头部请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3)示范粘贴,注意粘连要牢固。

(4)小结动物.人物要用夸张简练的造型。 4.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 (1)创设作业情境

(2)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做一个怎样的弹簧玩具?把纸弹簧用在什么 地方? (4)拿出刚才折好的纸弹簧把它装饰成弹簧玩具参加蹦跳大比拼吧! (5)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展评

(1)每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展评(自评.互评),评出“最佳创意”、“最 佳形象”、“最佳制作”等。

(2)请几名学生用自己的弹簧玩具表演一下(自我介绍.蹦跳表演等)

(3) 师生一起把弹簧玩具送去大比拼。 (用粘.挂的方式把玩具放在展示台)

(三)课后提升 思考:纸弹簧玩具还可以怎样做?怎样玩? (1)师拿出一个用线拉着玩的和用木棒转动玩的纸弹簧玩具。 (2)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怎样玩?简单介绍。

(3)师小结:其实纸弹簧玩具还有许多的做法和玩法,小朋友们可以开动 脑筋,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出更多蹦蹦跳跳的纸弹簧玩具。

第19篇:苏教版最新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三原色 三间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技能目标: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进行审美教育。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及三原色相互调和出来的三间色。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纸杯一个、调色盘一个、色环。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调色盘一个、纸杯一个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老师:同学们,首先欣赏一下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图片,来说一说,你能看到哪些颜色呢?

生:„(春天-绿色,夏天-红色,秋天-橙色,冬天-白色。) 老师:这些颜色都有它们各自的相貌,我们就称它们为“色相”。 老师:谁来说说,生活中带有红、黄、蓝颜色的物品有哪些呢? 生:„

老师:同学们,看一看自己带来的颜料盒里面的12种颜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和出来的,但是,它们能调和出任何的其他颜色,他们是色彩王国的老祖宗,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原色与三间色。

2、新课讲授

⑴认识三原色 老师:任何其它颜色,都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⑵认识三间色 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原色调和会形成什么颜色呢? (学生尝试) (老师在讲台上示范)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老师: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叫做三间色

老师:调和两种原色时,其中一种原色添加的量不同,调出来的间色色相也会不同,同学们试验一下,老师辅导。

3、学生感受练习(3~5分钟)

4、欣赏作品

老师:我们一起欣赏,用三原色、三间色装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要求:

1、自制抽拉玩具,做做色彩游戏,可以同桌两个人合作,参考书本第一页的左侧。

2、可以用三原色与三间色画一幅你们喜欢的色彩图画。

八、互相评价

九、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三间色是哪三种颜色?

第2课 好朋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无论哪个种族的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

2、了解不同种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图片和大家讨论,了解不同人种的特征

2、抓住外形特征,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人种教学 教学准备:

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师出示奥运会的五环标志:这是什么标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人种的特征,可以从相貌、服装等处进行分析

(地球上有50亿人口,除了黄种人外,还有白种人、黑种人及其它有色人种) 你知道各种族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吗?

答案: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下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免受紫外线的袭击。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3.游戏:你知道吗?

师来表演不同的“问好”形式?

请学生有肢体语言来表示不同人种的风俗,其它同学猜一猜 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介绍我了解的种族。 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服装打扮、风俗习惯 创造与表现

师生共同欣赏各族人的图片,认一认是哪个种族,哪个国家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推荐图片:《地球上的小人》

学生以“各种族朋友”为题,画人物肖像 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抓住特征、概括特征、夸张特征(注重细节)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 老师提示:

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

表现时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饰特点。

三、反思与评价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如果„„,那就更好了。” 2.课后学生可以举办一个各种族的服装秀。

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

教学目标:

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是学生们感受肌理,加深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以瓦楞纸的剪、撕、切、贴等方法组成一幅幅浮雕式的绘画,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是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与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利用它的多层凹凸面进行创作。 难点:巧妙地利用纹理的粗细确定粘贴的饿方向。 教学准备:

师:范作、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盒、胶水、美工刀、剪刀等。 生:各种瓦楞纸盒、剪刀、胶水、美工刀以及一些废旧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1.纸张比较(宣纸、卡纸、餐巾纸、瓦楞纸等)。 1)直观对比;

2)感觉、触摸对比(重点感觉瓦楞纸)。 2.研究表述。

1)讲述各类纸张对比结果。 2)瓦楞纸的特点及功能;

3)可以再次加工的方法:撕、剪、贴等。 3.欣赏范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画的表现方式及形式美感。 4.尝试制作。

试着用撕、剪、贴等方法做一幅简单的画。 第二课时 分小组合作 1.展示作品。

自评、互评上节课的作业。

2.欣赏范例(受机广告画、立体模型等)。 通过欣赏,拓展思维。 3.分小组构思创作草图。

要求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4.动手创作。

1)表现内容要丰富,多样;

2)用弯、折、卷等方法更增强立体感; 3)粘贴形式根据纹理色彩。灵活地粘贴。 5.共享活动。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第4课 动物朋友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充分感受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

2、初步了解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并用绘画、剪纸、泥塑等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把它表现出来。

4、学习与动物相处的方法,能够善待、保护动物,增强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关爱。【教学重点】: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在创作时要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准备】:录像资料、动物图片、欣赏作品、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播放动物视频,初步了解动物 2.猜谜游戏

师:同学们认识不少动物,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条谜语,看看谁能很快猜出来。 (1)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2)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3)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生产万顿粮,只把草当饭。 学生回答:青蛙 猫 牛 3.揭示课题:

二、趣谈动物 了解动物

引导学生交流对动物的了解,课件补充有关动物的知识。

1.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里,最喜欢哪个动物呢?说说为什么喜欢? 2.师:咦,老师这有一个疑问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呀?

生:动物妈妈生的„„

师:动物其实是由单细胞演变而来的,从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开始,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动物种类由少而多。小朋友们还不知道吧,我们人类就是号称“万物之灵”的智慧动物。动物的世界是奇妙的,有趣的。那么动物的种类有多少呢?

生自由发言:鸟类、哺乳类、两栖类、鱼类 „„

师出示课件展示

师:原来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这么多种类的动物,说起这些动物,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木牛流马的典故,特洛伊的解释,云南瓦猫的介绍。)

三、学画动物

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动物知识,大家想不想把可爱的动物画下来?在画之前老师想要了解下小朋友们你喜欢什么动物,你为什么会喜欢它? 生:我喜欢狗,因为他忠诚保护这主人的安全

师:小朋友们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且说出理由,老师比较喜欢动物中的大黄牛,因为它勤劳、踏实,我们呢就来画一画记忆中的大黄牛吧!大黄牛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四肢、尾巴,头上还长有一对大角。

四、作品欣赏

1、我们除了用水彩笔、油画棒来表现动物外,还可用什么办法呢? (用水粉、剪贴、泥塑„„)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作品,看看这些作品中用了什么方法?教师出示用水粉、剪贴、剪纸、泥塑的方法来表现动物的相关作品。

五、创作练习

我想:同学们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画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赶快行动吧!

1、作业要求:选择一个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主要特征把它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业评价

小组成员互相欣赏作品,每组选出3~4幅优秀作业,送到讲台上,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总评。

第5课 动物朋友

(二)

教学重点:

1、欣赏、感知、探索、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

2、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

3、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教学难点 :

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器材:电脑、实物投影。

教学课件:动物的影片、动画片连放、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表演猜谜:

问: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动作?

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猜对的学生奖励给一棵折纸“小树”。(待后面插到自然保护区中。) 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猜谜。 学生到前面领取“小树”。

二、探索新知

了解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环保意识。

1、组内交流动物图片:

将你搜集到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你最喜爱的动物讲给同学们。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从动物的外形特征、花纹色彩、动作姿态三方面来讲述。(凡是搜集到资料的同学每人奖励一棵小树。)

问:谁愿意将自己喜爱的动物展示并介绍给同学们认识?(展示介绍图片的学生奖励一棵小树。)

2、欣赏动物影片:

问:老师在课前也给大家找了好多有趣的动物,你们想看看它们吗?(师生一起浏览图片:有百兽之王威猛的东北虎、活泼可爱的金丝猴、憨厚胖胖的大熊猫、池塘里的好猎手鳄鱼、美丽而高贵的天鹅、草原上的运动健将猎豹等。)

问;在这些动物中你知道那些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吗? (图中选择:东北虎、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 (选择正确的学生每人奖励一棵小树。)

问:这些动物自由自在的、幸福的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人们为了保护动物,还给动物一个自然的家园,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方都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简介一两个自然保护区。如:我国四川的卧龙保护区:重点保护大熊猫。)

现在让我们以组为单位也来亲手创建一个小小的自然保护区。请每组拿出自然保护区的底版,将各自赢得的小树插种,选适当的位置插种在自然保护区内。 问:有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在我们保护区中还缺少什么呢? (引导出自然保护区中的动物。)

3、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动物既美丽又可爱,我们应该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家园。 小组创建自然保护区、植树。

三、欣赏、了解不同材料制作的动物的艺术作品:

1、欣赏不同材料的动物作品, (欣赏动画片连放)

问:在动画片中你都结识了那些小动物? 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泥塑的小狐狸、熊猫;折纸的小鸭、剪贴制作的大灰狼等。) (回答对的学生可在本组的自然保护区内插上一棵小树)

2、研究不同材料动物的制作方法: a、站立的剪贴动物制作:

问:你能将桌面上这些平面的纸,通过简单的折叠让它站立起来吗?(小组讨论试验) (试验对的学生可在本组的自然保护区内插上一棵小树)

小结:将站立的纸剪掉一小部分便制作出了动物的脚,在粘贴上头、尾,添画或粘贴上花纹,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就制作好了。 B、泥塑动物的制作:

问:教师出示泥塑的小狐狸、熊猫。根据以往捏泥塑的经验想一想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捏制出来的?

小结:先制作动物的身体形状,捏制头部与身体插接,最后捏制四尾巴与身体连接。 (回答对的学生可在本组的自然保护区内插上一棵小树)

师:制作动物的材料和方法还有很多,在制作中要不断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努力地创作。

三、学生欣赏并讨论制作方法。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不同材料每人制作1——2只动物,并将它们放养的本组的自然保护区中。

学生制作动物,并完成自然保护区的制作。

五、评价小结:

请各组选出代表介绍自己本组的自然保护区。 提出评选优秀自然保护区的要求。 植物多而茂盛,环境美观。 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繁多。

学生自由参观各组的自然保护区,并对自己喜爱的保护区进行投票。 根据投票的数量的多少,评出优秀自然保护区。

第六课 花儿朵朵(一)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花的图片,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感知与体验

一、看种子的动画,想一想种子种下去会长成什么样的花,模仿种子的生长过程,开花的模样。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校园里的鲜花都开了„„ 师:你知道有哪些花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儿朵朵》

1、欣赏花(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2)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师:你知道花的结构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花的名字接龙。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二、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花不仅好看还会说话,表达感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花的语言吧!你还知道其它的吗?

5、你能试一试画一朵自己喜欢的花吗?请几个同学上黑板演示。

6、欣赏各种不同的描绘花的艺术表现形式。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画更好看?

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创作与表现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展示与评价: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校园里有这么多美丽的花,你能想一句宣传语来提醒大家吗?

第7课 花儿朵朵

(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教学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让学生掌握用彩纸和废旧材料通过剪、撕、贴等手法来表现花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学生观看作品。

三、教师示范创作。

四、学生动手操作,师作适当引导。

五、交流学生作品。

第8课 水墨画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水墨画花是中国画中水墨花鸟的组成部分。学会用水墨眼光对自然花卉进行观察取舍。并学会“笔墨”表现花卉的简单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讨论尝试练习、互动评价等多种方法,学习用适合的笔墨表现各种花卉的花、叶、枝干的各种方法。进一步巩固干湿浓淡的笔墨技法,并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活动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体验、探索、游戏中感受水墨的独特绘画语言,体会中国画的艺术之美。初步树立水墨画中“意象”的观念,培养学生具备水墨的审美眼光,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使用“笔墨”表现花、枝、叶。并能画出花卉的精神和水墨的韵味。 教学难点:如何水墨的眼光观察表现花卉。表现花枝叶中丰富的层次变化的笔墨技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水墨画花

二、欣赏作品。让学生自由说说。

三、学生创作。

师:花瓣和花枝是多么娇嫩柔美呵,无论勾线还是点色,都要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呀!

四、交流学生作品。

五、师总结。

第9课 树上树下

(一)

教学目标:认知领域:自编一个有趣的发生在树上树下的故事,故事中的形象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人物。动物可以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这样故事会生动有趣。 操作领域:启发学生使用绘画材料,独立表现树上树下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情感领域:为学生们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体会创编故事的乐趣。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想象,创编有关树上树下的有趣的故事。 教学难点:

学生用不同的绘画方法表现创编的故事。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在你听过的故事中,哪个故事最有意义?

2、老师这里有一幅画,画面上的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出示课件——《狐狸和乌鸦》)

3、故事里,这2个邻居——乌鸦住在哪里?(树上),狐狸又住在哪里?(树下)

4、出示课题:树上树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创编一个关于树的故事。

二、练习画树:

1、出示幻灯片,认识一年四季中的树。

2、师生练习:

生活中的树千姿百态,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一棵大树。

(采用竖构图,先画地平线,接着画树干,然后画树枝,最后添加树皮、纹理等细节。)

3、作业展示:

大家一起将作业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三、学习构图:

1、教师通过电子白板示范创编树下的故事(主人公:小蚂蚁、小老鼠)

2、师生共同创编树上的故事

(1)出示大树、动物、昆虫、人物等图片,学生任选其中的几种素材,自由创编故事。 (2)结合学生创编的故事,讲解构图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创编树上树下的故事时,不仅要注意故事的情节,还要注意画面的构图。(教师板书)

(3)学生练习构图。

四、欣赏范画:

1、欣赏大师的作品。

2、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3、分组讨论学校小朋友的画。(画上有什么主题?这幅画上什么最有趣?)

五、学生作业:

自己设计一个主题,创编一个关于树上或者树下的故事。 作业要求:

1、大树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动物们舒适的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编画一个“树 上树下”的故事。故事中的形象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人物。动物可以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这样故事会生动有趣。

2、注意画面的构图和细节的刻画。

六、作业点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第10课 树上树下

(二)

教学目标:

自编或想象一个有趣的发生在树上树下的故事,故事中的形象有动物和人物。启发学生使用各种材料,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独立或合作表现树上和树下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为学生们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体会创编故事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想象,创编有关树上树下的有趣故事。 难点: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道具等•学生准备:多种材料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一、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欣赏《树上树下》的作品,并请他们说说表现的内容。

2、教师根据作品创编故事,你想不想也编一个故事并把它们表现出来呢?

3、揭示课题,进行板书:《树上树下》。

二、新授

1、观看录象,感受树林中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的童话情节改编《树上树下》的故事。

3、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模仿故事,评选最佳表演组合。

4、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个故事呢?

5、欣赏、讨论本课中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表现的方法

6、讨论我们将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有趣的故事。

7、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分工?如何制作、如何谐调?•创作与表现

1、教师简单的示范创作过程。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现《树上树下》。

3、教师巡回辅导。展示与评价:

1、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互相评价,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3、谈谈合作的感受。

板书设计:演示区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树上树下

11水墨画树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国画,感受其变化丰富的墨色效果,增强对国画的兴趣。 通过谈话了解更多有关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学习树的绘画技法,尝试、体验毛笔的用墨效果;大胆用笔,学会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笔法,对国画中写意画的概括性有所感知。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毛笔画树的基本画法,重点的对树的结构形态的掌握。 难点:画树叶、树枝时,要注意用墨用水的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的范图数张、国画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大、小毛笔两——其次,从生活用品、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具体地分析。 教学过程:

1、“点、线、面”的构成方式:

点:点是相对细小的形象。所谓细小是相对与周围的环境而言。分为有序和无序两种组合。 线有粗细。当其宽度与长度差异悬殊时方能成为线。 线分为直线、曲线等。

面:占据大空间,宽窄比利适当的形。

2、作业要求: (1)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画一幅具象作品 (2)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可用“点”、“线”、“面”分别造型,也可以综合起来。

3、评价与反思:

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体会作品中 “点、线、面” 传递的情感。

2、自我表达对“点、线、面”的理解与认识。板书设计: 演示区

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点 线 面

点——大点、小点 线——直线、曲线 面——规则、不规则

第12课

点、线、面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二.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四.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第13课 会变的花、树、叶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花、树木的大致生长规律以及它们的基本外形特征。

尝试比较树木的原始形状与树木变化形状之间的不同,体会对称式花卉图案和均衡式花卉图案的装饰性形式美。

运用点、线、面元素,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对树木原形进行简化和添加的艺术处理。 重点难点:

先简化树木的原有外形,再在外形轮廓的基础上作个性化的艺术加工,完成创作。 图案变形的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并突出树木的原形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树木原形图片、树木图案图片等。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图片。

(1)教师展示一组树木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指认图中各种树木的名称,如松树、银杏、梧桐、桂树、柳树等;同桌同学再彼此说说自己知道的树木常识,如:树的外形、颜色、作用怎样,树的生长、栽培、分类如何等。

(2)教师展示一组树木图案的图片,同学指认图中的树木,说出其名称。

2、比较两次观看到的树木图片的不同。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将图一的此树木原形与图二的彼树木图案一一对应。 (2)看图一的此树木原形与图二的彼树木图案异同之处。

3、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可围绕以下话题展开:

(1)图二的彼树木图案保留了图一的此树木原形的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如此保留?

4、教师以一种树木为例,演示图案变形的方法。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按大家的建议完成树木图案的创作。

5、师生互动学习,探究创作表现的方法。(1)教师按这一树木的原形设计一个与刚才所画树木图案不同的图案,如果刚才以线造型,那么现在以面造型;如果刚才直线为主,那么现在曲线为主;如果刚才彩色立像,那么现在单色立像。

(2)师生共同观看、交流几种不同形式、不同效果的图案,比较它们不同态势的形式美。 (3)注意叶子的不同特点。 创作与表现:

1、

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表现形式进行作业练习。 方法一:

(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木作为创作的原形。 (2)根据树木原形做简洁的概括性轮廓处理。

(3)进行树木图案的装饰性艺术处理。包括:点线面的装饰、色彩的装饰等。 方法二:

(1)选择树木外形进行美化。

(2)在‘树’的范围内‘拉根线条去散步’(画回忆散步时的心情: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散步时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愉快外,也免不了会有突发情况,因此我们的线条应随着散步的心情变化而变化。)

(3)在适当的地方添加‘点’。

2、教师在同学作业过程中安排一次作业的简评,根据同学的作业情况做适当小结,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树木的特点。如挺拔、粗壮、颀长、茂盛等。 板书设计: 演示区

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会变的树\\叶 画——树形

添——树纹 加——树语

第14课

虫虫虫(一)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操作领域: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增强对昆虫的了解。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自编故事,尝试创作连环画。 教学难点:欣赏并了解连环画的创作特点。

教师准备:昆虫图片、相关资料、昆虫故事连环画。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以及课前收集的有关昆虫的知识、故事和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出示小青虫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新伙伴,看,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虫。 师:你瞧它背着行囊,猜猜看它要去干嘛? 生:去旅行„„

师:其实啊,它是要去找妈妈。

2、猜谜语,讲特点。

小青虫为了找它的妈妈,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并且在路上还遇到了很多昆虫,都有谁呢?老师这儿有两条谜语,请小朋友们来猜猜它们是谁:

细细身体长又长,四面旗帜背身上,眼睛大大照前方,专除害虫本领大。(蜻蜓) 师:你可真棒,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你从什么地方知道这是蜻蜓的呢? 生:蜻蜓的眼睛很大,身体很长„„

师:说得对,这些都是蜻蜓独有的特点! 师:我们再来猜一个: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螳螂) 师:啊,这个小朋友们都知道,螳螂的大刀确实是赫赫有名啊!

3、出示昆虫图片,分析昆虫的构造特征: a、出示蜻蜓的图片。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它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瞧,蜻蜓的身体都有什么特点? 生:大眼睛、长长的肚皮、有两对翅膀、六条腿„„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昆虫们有着相似的构造,它们一般有六条腿和两对翅膀,并且它们的身体还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主要部分,你们瞧,它的六条腿和两对翅膀都是长在这个部位上的。 b、出示螳螂的图片。

师:我们再来看螳螂,虽然它和蜻蜓的外形相差很大,但也有着相同的构造。凭借这些特点,我们就能大略的辨认出哪些才是昆虫。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小青虫除了遇到蜻蜓和螳螂外,还可能遇到了哪些昆虫呢? 生:瓢虫、蜜蜂、蝴蝶„„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昆虫还真不少!你能用简笔画的方法画一画你所说的昆虫吗? 生:能„„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虫吧! 揭示课题:《来画虫》

二、走进昆虫王国

1、欣赏昆虫图片。

师:昆虫的世界神秘博大,刚才我们画的昆虫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想了解更多的昆虫吗?走,让我们走进昆虫王国去看一看! 课件流动展示昆虫图片,请学生欣赏。

2、小组交流。

师:昆虫王国非常庞大,我们刚刚欣赏的知识其中的一小部分,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在课前已经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知道的昆虫知识。

3、个别展示。

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昆虫,好吗?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些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知识。评选出讲得最好的小朋友,授予“昆虫小博士”的荣誉。

4、介绍学生不熟悉的个别昆虫。

师:昆虫的种类很多,有许多我们都不熟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两种有趣的虫。 a、出示竹节虫图片。 师:这幅画面里有虫吗? 生:有,它和草很像„„ 师:你可真是个火眼金睛!

师:这个虫的名字叫竹节虫。它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形状和色彩长得和周围的环境很像,这样就很难被人发现。并且有一种竹节虫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最长的甚至超过30厘米。

b、出示独角仙的图片。 师:你认识它吗? 生:„„

师:这种虫叫独角仙,因为它的头上有一个独特的犄角,不过一般雄虫才有角。独角仙身体强壮有力,能拉动比它重二十倍的东西,它们还特别爱摔跤,那是为了抢夺食物、地盘。它在摔跤時,主要是利用它头上特有的犄角,利用犄角的角尖攻击,或把敌人夹住,再高举摔得远远的,它们摔角的比赛规则就是摔在地上就算输了,输的便要自动离开。有人喜欢斗独角仙,便将它们抓来饲养。

三、连环画欣赏,激起绘画兴趣。

1、欣赏连环画故事。

师:这一趟昆虫王国之旅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现在,小朋友们一定很关心小青虫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了没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完这个故事吧! 课件播放:

小青虫从好伙伴小蚂蚁那里得知,每个动物都有妈妈,那自己的妈妈在哪里呢?小青虫决定去寻找妈妈,一路上它遇到了很多动物和昆虫,可它们都不知道小青虫的妈妈是谁,大家很想帮助小青虫,它们听说屎壳郎爷爷学问多,便一起去问屎壳郎爷爷,屎壳郎爷爷听了以后,笑着对小青虫说:“你的妈妈就是那美丽的蝴蝶啊,在花丛中准能找到它!”小青虫便来到了花丛中,果然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便小心翼翼的问:“你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吗?”蝴蝶笑着抱起小青虫对它说:“傻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啊!”小青虫高兴极了,大声喊道:“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可是为什么我和你长得不一样呢?”蝴蝶妈妈说:“那是因为你还小啊,等你长大了,就和妈妈一样了。”

2、了解连环画的形式。

师:原来蝴蝶是小青虫变的,许多昆虫都有这样的变化过程,如蚕宝宝结茧后就会变成一种飞蛾。

师: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师:你们看这个故事一共用了几幅画面? 生:七幅。

师:这种用连续的画面来讲述故事的形式就叫连环画。它由一幅幅不同但又连贯的画面组成,用画面来给我们讲述故事。 师:你能用连环画的方法来画一画这样的小故事吗? 生:能„„

四、创作连环画。作业要求:

1、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昆虫小故事或者自己创编的小故事来画连环画;

2、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多人合作,每人画一幅组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3、一个故事以2—4幅画面为主。

五、小结,展评作品。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作品: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3、评出“最佳故事奖”和“最佳画面奖”。

六、拓展延伸。

除了绘画的形式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很多形式来表现昆虫和昆虫的故事,小朋友们可以大胆尝试,一定可以取得与众不同的效果。

第15课

虫虫虫(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关注虫子,提高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对虫子的创作设计,深刻体会它们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对虫子在城市中的作用有更为充分的认识。

培养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根据虫子的主要类别,选择自己想要设计的一种,在其外观方面进行总体设计,画出效果图。

对自己喜欢的虫子的优劣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虫子的图片,包括网上下载的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虫子的资料,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事,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绘画日记。 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讨论。

(1)同学之间相互交谈生活中见过的虫子,说说感受。

(2)有的虫子爱群居,有的虫子爱独居。蜜蜂、蚂蚁就是爱群居的虫子,它们有自己的社会,有国王和士兵。蚂蚁会种粮、放牧、打猎、还能预知天气变化,全班同学集中交流。

2、表演。

同学分成6~8组进行游戏表演活动。再现虫子的可爱,如,蝗虫能跳跃自己身长200倍的距离,屎壳郎能推动比自己大许多倍的物体,蚂蚁则能半动自己重量几十倍的物体。

3、交流。

请表演者谈谈自己的感受,对虫子提出自己超出寻常的想法。 创作与表现:

1、向同桌同学描述自己最想做的虫子,说说自己在基本形和观赏性方面的精妙设计,再征求同学的意见,请同学为自己做参谋。

2、选择自己生活当中印象深刻的虫子,也可以参考美术书上的图片的样式,以它们为原形进行新的设计工作。

可在虫子的外形上多加考虑,用彩色水笔画出简洁的原始外形,然后再添画新的功能;也可以在虫子的特点上多加考虑,以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为基本形,进行设计与绘制。 评价与反思:

1、同学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向同桌同学展示,再互相说说自己创作的经过,大家互相观看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与周边环境是否和谐统一。

2、评选“最美丽虫子奖”。板书设计: 我做的虫 演示区 范图

第16课.你会设计邮票吗

教学目标:

1、通过上网,让学生欣赏、评论各国的邮票。

2、试制一枚邮票,尽力绘制得精致、美丽、动人。

3、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制作邮票。

教学重点:通过上网,让学生欣赏、评论各国的邮票。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并用多种工具表达。

准备:教师:提供网站、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授

?小朋友,这是谢老师寄给北京小汤山医院全体医务工作人员的一封慰问信,我用工整的字体写上了邮编、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这样可以寄出去了吗?

?噢,邮票是寄信的“通行证”,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共同来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

三、上网查询

?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我们就用最快捷的方法——上网查资料来解决这下面两个问题

?你知道最早的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

?你认为邮票有什么特点?

?在上网的过程中要求小组分工,每人解决一个问题,再合作,大家在小组中交流。

?好下面谁代表小组来告诉大家最早的邮票的有关内容。

?谁又来说一说邮票有什么特点?

四、欣赏

?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有关邮票的知识,下面就请小朋友到图片天下上欣赏一些邮票,欣赏完后,把你最喜欢的邮票介绍给大家。

五、示范

?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这么多设计精美、惹人珍爱的邮票,谢老师也忍不住设计了一张邮票,老师是以卡通画的形式来表现的。如果请你来设计,你准备设计成什么样的?

?设计的过程中千万别忘了发行者、邮资、和年代哦!

?顺便考考你,要寄到外地的邮票需要多少钱?

六、学生作业

?我知道大家一定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好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利用各种绘画工具进行设计。

?孩子们,动手干起来吧!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老师设计的更完美!

七、巡回指导

?巡视全班学生作业。

?辅导个别学生,引导其作业紧紧围绕主题。

?适当之时给其绘画资料借以参考。

?鼓励学生画出独特的作品。

?部分学生讲明创意,为其他学生拓宽思路。

八、评讲

?看了大家的表情,老师就知道你们一定把邮票设计的非常精致、美丽、动人,谁愿意把你们的设计介绍给大家?

?对自己的作品及他人的作品的欣赏,并加以评价。

九、小结

?终于可以发信了,小小的一封信,有了这么多造型新颖、别具匠心的邮票作点缀,相信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叔叔、阿姨们更加坚定战胜sars的决心。

?其实,有关邮票的知识还很多很多,如果有兴趣的小朋友回家后继续查阅,你一定会发现:小小的邮票,奥妙无穷„„

第17课 标志

标志的起源

标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 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 殊标记(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 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 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 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 古代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方便联系、标示意义、区别事物的种类特征和归属,不断创造和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标记,如路标、村标、碑碣、印信纹章等。广义上说,这些都是标志。在古埃及的墓穴中曾发现带有标志图案的器皿多半是制造者的标志和姓名,后来变化成图案。在古希腊,标志已广泛使用。在罗马和庞贝以及巴勒斯坦的古代建筑物上都曾发现刻有石匠专用的标志,如新月车轮、葡萄叶以及类似的简单图案。中国自有作坊店铺,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标志。在唐代制造的纸张内已有暗纹标志。到宋代,商标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如当时济南专造细针的刘家针铺,就在商品包装上印有兔的图形和“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字样的商标。欧洲中世纪士兵所戴的盔甲,头盖上都有辨别归属的隐形标记,贵族家族也都有家族的徽记。

标志的种类

以各种内容和形式构成的社会组织、群体及仪典、说明类标志: 例如:国徽、国旗、、地域、党派、组织、机构、行业、学校、等群体标志。

以各种内容为主题的庆典、节日、会议、展览、活动等标志。 例如:运动会、艺术节、经济论坛等 以各种内容特点构成的标志: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构思与制作方法,同时提高品评鉴赏标志的水平。 教学重点:

1、标志的起源与意义。

2、标志的分类。

3、标志的设计要素。

4、标志的构思和制作过程。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独创性、单纯性、准确性和艺术独特的标志。 讲述新课 图片欣赏

提问:大家对我们刚看到的画面哪个部分印象最深? 同学们再看看这双眼睛有什么特别吗?

非常突出、与众不同、我们的视觉都被这上双眼睛吸引 它特别的夸张、化装上具有富有装饰味 这种感受很独特以至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同学们谈谈你们都知道那些标志?

这些标志为什么会给你留下很深刻的记忆?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 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 奥林匹克旗帜和5个圆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 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 运会上相见。

例如:公益场所、服务、交通、安全、指令、说明、认证等标志。 标志的作用

人们看到烟的上升,就会想到下面有火。烟就是有火的一种自然标记。在 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利用烟(狼烟)作为传送与火的意义有关联的(如火 急、紧急、报警求救等)信息的特殊手段。这种人为的“烟”,既是信号,也是 一种标志。它升得高、散得慢,形象鲜明,特征显著人们从很远的地方都能迅 速看到。这种非语言传送的速度和效应,是当时的语言和文字传送所不及的。 今天,虽然语言和文字传送的手段已十分发达,但像标志这种令公众一目了然, 效应快捷,并且不受不同民族、国家语言文字束缚的直观传送方式,更回适应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需要其特殊作用,仍然是任何传送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到现在,经过 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 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性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标志的表现形式(1)

具象:即以人物、动物、植物或其它自然物的造型加以简化提炼 抽象: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构成标志,有较强的现代美和形式美 文字 综合 班徽设计的构思 同学说说我们班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集体? 我们这个团体都具有那些精神? 我们以那种方式来进行设计? 具象 造型要简练、形象 抽象 弧线要美

文字 字体要有创意、安排巧妙 综合 要整体不能太松散

第18课 各式各样的椅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度。

2.了解椅子的造型特征以及椅子的不同功能,学生欣赏椅子的设计艺术,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手法表现椅子。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椅子的形式美,并从造型、色彩、功能上进行评述。 教学难点: 体验设计中的色彩、造型、材质给人们的不同美感。选择适当的 材料制作,大胆尝试没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彩色、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礼盒,请学生折开并将物品拿出 2.欣赏物品

描述椅子的颜色、造型、功能等。

(设计意图:利用礼盒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进入对椅子设计的初步感知过程。通对椅子的观察,欣赏与评述过程,促进了新体验的产生。)

二、游戏探究

第一关:看看议议

1.组织学生讨论,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椅子?你能说说为什么? 2.探究了解椅子

想做一个优秀的椅子设计师,我们就要对椅子的知识有所了解.同学们想知道椅子的来历吗?

椅始源于魏晋和隋朝,初名为胡床或马扎,直至唐明宗时期开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现交椅,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

(设计意图:闯关游戏的设置,是学生对椅子的设计由浅入深的 一个了解过程) 第二关:你挑我选

经过人们不断改进和设计,出现了许多类型的椅子。 椅子分类:

1.按材质分类:实木椅,钢木椅,板式椅,玻璃椅,铁艺椅,塑料椅,布艺椅,皮艺椅,椅子皮革椅,发泡椅等。

2.按使用分类:办公椅,餐椅,吧椅,休闲椅,躺椅,专用椅等。

3.按行业分类:酒店椅子,酒吧椅子,西餐厅椅子,咖啡厅椅子,办公椅子等。4.按物理性能分类:绝缘椅、防静电椅、导电椅等。

5.按结构分类:固定木脚椅、固定四脚钢管椅、带升降五星爪轮椅、带升降五星爪固定脚等。

(出示许多椅子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造型、颜色、装饰等进行观察。了解不同的设计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和喜好。 (设计意图:在不同的选择中完成对椅子设计的实用、美观的欣赏进一步体会设计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三关:先体验后表达 1.请学生体验不同材质的两把椅子并说说不同的感受。 2.引导学生从材质、造型上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深入体验感受设计,了解不同的材料,造型在设计中的运用会产生不同感受) 第四关:猜猜想想

出示一组椅子图片,它们除了具备其本构造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同学们猜猜看,它们具备哪些独特的功能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探究出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三、激发灵感.想象设计 经过刚才的闯关游戏,同学们已经具有做设计师的能力了,不过怎样让自已的椅子有独特的个性呢? 现在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到大自老师出示的图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的脑

然和生活中去找找灵感。 请仔细看

教学目标:

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椅子?它有什么独特的外形和独特的功能?

睁开眼睛,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脑海中的椅子。

(设计意图:结合自然,生活经验初步培养渗透学生的设计意识.激 发学生表现欲望) 四,学生作业

1.从外形、装饰、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椅子。2.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大胆尝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

五.评价

1.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2.说说自己的设想、创意。

3.学生互评,推选岀最佳功能奖、最佳外形奖、最佳装饰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 六.总结

我们发现我们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动手动脑能力也很强,老师相信你们中的一些人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设计师。

第20课 玉石文化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玉器鉴赏的一般方法,了解玉器的历史,理清“玉文化”在历史上所包含的内容的脉络,从而对古代玉石艺术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做到初步了解玉石的常识;课堂上通过简短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玉器的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

3、在对玉石精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教学难点:

教学中对作为工艺品的玉器本身审美的品鉴和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玉器的欣赏,汉代贵族生活影片的片段,红楼梦有关通灵宝玉的片段;图片:器形品鉴类,玉器造型风格类,礼器类,吉祥图案类),玉石物件实物和一杯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置环境:黑板上写上“鉴宝”,在讲台上摆上四个锦盒内装玻璃、塑料、好的印石、玉器雕刻器物,上盖黄色绸布。

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鉴宝”活动,猜一猜,这黄绸布底下盖的是什么? 老师展示和田玉、翡翠、岫玉、玛瑙等实物饰件

二、品鉴欣赏

我们要评鉴一个玉器,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一个短片。(视频播放玉器的欣赏)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屏幕文字展示)

学生从图片中总结美的规律,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师生问答,图片展示审美评价)

一、引入新课

设置环境:黑板上写上“鉴宝”,在讲台上摆上四个锦盒内装玻璃、塑料、好的印石、玉器雕刻器物,上盖黄色绸布。

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鉴宝”活动,猜一猜,这黄绸布底下盖的是什么? 老师展示和田玉、翡翠、岫玉、玛瑙等实物饰件

二、品鉴欣赏

我们要评鉴一个玉器,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一个短片。(视频播放玉器的欣赏)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屏幕文字展示)

学生从图片中总结美的规律,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师生问答,图片展示审美评价)

三、探讨文化内涵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玉器的历史。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不同时代的“玉”在人们生活中其价值和功能的演变,看书P5---P7 学生分组将答案写在纸上,,实物投影展示,全班同学评价 老师展示结果(屏幕文字展示)

玉文化主要分为:

1、贵族的“礼器”

2、文人的“比德于玉”

3、民间吉祥文化 同学们,猜一猜,以下图片上的玉雕隐含什么意思?(屏幕展示图片)

四、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对祖国的玉石文化做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欣赏了大量的玉器的图片,初步认识了玉器的欣赏方法以及审美功能。在当代科技水平发达的时代,制玉的工具和技术非常先进,使得玉器造型的创意则更显得珍贵,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经常到玉器店、博物馆多看多品,是自己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20篇:湖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湖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2: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成。

3: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成。 教学难点:画面的疏密,虚实效果。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几何图形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看书中的范图,你觉得这些画中的图形与平时看到的、自己画的有什么不同?(生答)

2、这些作品用了透叠的手法,什么是透叠呢、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吗?也可以上来示范讲解。

3、师小结:两个图形重叠后,在上层的图形中透出下层图形遮挡的部分,透出的这部分就是透叠。

4、教师演示三种形(方形、三角形、圆形)透叠效果,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同时,让学生上台演示形的透叠变化,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讲评。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原形叠加着色。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1、上节课,小朋友们用几何图形进行了透叠练习,你还能用更复杂些的图案进行透叠变化吗?(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

2、师出示范图:这些作品都采用了透叠,看了这些作品后,小朋友们一定能画出还要美的画。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小结,展示作品。

师生共同评价展示的作品。

二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点: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画 教学难点:想像添画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生活用品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1、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造型有特色的物品。

教师谈话:请介绍你带来的物品特征(生介绍),你们能画出它们吗?

2、学生画出自己带的物品。(只用线条画,不涂色)

3、教师谈话:小朋友们画出了自己的物品,你们跟书上的画比一比,谁的有趣,为什么?(生答)

4、师:书上的物品加上眼睛、鼻子、漂亮的衣裳后,变得有趣可爱起来,小朋友,你能把你的物品变得有趣可爱起来吗?

5、学生练习。

6、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三、学生继续作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师谈话:老师带了些物品(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请三位小朋友上来,一位用手摸一摸,表述其外形特征,一位小朋友根据表述在黑板上画出来,最后一位根据前一位画的图,进行添加,变成有趣可爱的卡通形象。

2、评价学生所画的画。

三、学生练习。

学生互相进行触摸物品,并画下来加以变化。

四、小结

三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准备:

教具: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记分牌 学具: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教师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拆纸方法

1、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O分。

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教师补充说明。

三、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3、学生答后,师小结,提出想象要求。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板上。

5、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

1、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2、教师讲解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块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块上。

3、作业赏析,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装饰要求。

5、学生动手装饰玩具,教师巡视指导。6,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三、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1、评出优胜队。

2、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小结

四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难点: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三、小结

3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2、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3、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四、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五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特性,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 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调色练习

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心得交流

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

七、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

1、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提问:小朋友上节课用哪三种颜色吹画和浸染?效果好吗?三原色互相调和能变成什么颜色呢?你们玩得有趣吗?

2、小结: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

2、这些颜色和生活中的颜色一致吗?为什么还是这么漂亮呢?因为我们使用了三原色,三原色会让画面亮丽起来

三、学生作业

1、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2、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六、总结欣赏下课

六、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设置海底世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手摆鱼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做游戏“我是一条鱼”,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手摆鱼的制作方法。

5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语言导入新课。

师:欢迎各位小朋友来到我们的海洋世界

2、欣赏海底世界里各式各样的鱼儿。

师:海底世界是个美丽的家,鱼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邀游,快乐极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条鱼遨游在我们教室里的这个海底世界呢?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鱼?各小组发表意见后,大家评一评谁的想法妙。

二、学习制作手摆鱼

1、出示手摆鱼:(套上手表演)我是一条美人鱼,游啊游到你们身边来,小朋友,快快跟我到海洋世界里来玩吧!孩子们这时热情高涨, 巴不得马上把手摆鱼制作出来。

2、想一想,说一说,手摆鱼是如何做成的?

3、教师讲解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 ①剪出两张一样大小的鱼形,注意鱼形比手掌大一些。(想一想为什么?) ②把鱼形四周粘合起来,注意留出鱼尾部分。 ③给鱼装饰图案。 8。学生制作手摆鱼:

学生进行手摆鱼制作。(强调黑板是海洋的入口处,漂亮的鱼儿可顺利进入海洋,不够漂亮的老师将会请他再回去打扮打扮。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继续制作手摆鱼

(强调黑板是海洋的入口处,漂亮的鱼儿可顺利进入海洋。)

三、游戏:

1、手摆鱼邀游大海比赛,请四名先制作好手摆鱼的学生,把鱼套在手上,到大海里来一试身手, 比—比谁的鱼儿长得美,谁的鱼儿游得好看,谁的鱼儿游得快。

2、邀游大海训练,请小朋友把制作好的手摆鱼套在手上,排好队,跟着老师这条美人鱼在浅海区里学游水,强调游时尽量模仿鱼儿的各种动态。

3、邀游大海: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邀游。强调注意纪律,在大海里邀游时应注意灵活应变,避免与其他鱼儿相撞。

三、总结

祝愿小朋友在知识的海洋里也能畅快地邀游!最后请小朋友收拾好学习工具和废纸,不要留下任何垃圾,给我们的海洋留下洁净。

七、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

(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展示并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教师提问:你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学生练习捏动态泥人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美化泥人

1、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三、合做泥人

1、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四、展示泥人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八、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3、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

教具准备:各种彩色纸、剪刀、胶水、小动物范作、各种小动物形象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7 教师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探究质疑:

1、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兴趣后,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观察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2、观察后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讨论制作方法。

3、各小组汇报制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玩具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

4、纸弹簧又是怎样制作的呢?

学生参考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5、学生同桌交流纸弹簧制作方法,最后老师示范纸弹簧的折叠方法。

6、出示各种小动物形象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想法。

7、提示学生注意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头和四肢。

三、综合制作:

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装饰制作成一件有趣的小动物玩具。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音乐伴画。

五、欣赏评价:

让各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教师给予奖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宣布本节课学习内容:

利用纸弹簧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乌龟的脖子、四肢、尾巴等或用铁丝做弹簧制作小玩具。

三、学生先小组或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和想法。老师给予肯定补充。

四、创造表现: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欣赏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表演游戏:

介绍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木偶的表演;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装饰美化环境;还可以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七、作业布置

折纸或用铁丝做成小弹簧,再添加装饰成蹦蹦跳跳的有趣形象。

九、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生表演)

2、板书:快乐的舞蹈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8、生作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三、学生继续作画。

四、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

十、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

2、了解望远镜的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方法。

3、在认识了解望远镜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发散思维。

4、在模拟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望远镜的选材组装、美化装饰。并发挥想象力遥望世界。

教学准备:望远镜实物、望远神镜范作、废旧纸筒、纸杯、易拉罐、旧挂历纸、彩纸、线、碎布、剪刀、双面胶等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指导看教材中的图片。这些美丽神秘的景致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而要通过特殊的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制作这么神奇的望远镜。(出示课题 《望远神镜》)

二、探究讨论

1、探究

(1)让学生了解他们不同类型的望远镜的用途。

军事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生活望远镜的用途及样式结构

(2)谈话:大自然这么美丽神奇,同学们还想通过望远镜看到什么?想看到这些奇妙各异的景致,肯定需要式样各异,功能不同望远镜。

2、学生观察、欣赏作品。

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制作望远镜的。看看,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其实纸筒,包装纸、纸杯……生活中随处可见,废物利用再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就能把它们变成了这么漂亮神奇的望远镜。)

2、小组讨论设计的材料、方法,小组内伙伴互相说一说,想好后就可以制作了。之后我们来开个小小展示会。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已小组为单位合作继续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会

先完成作品的学生可以下位参观别的作品,如果同学需要帮忙请你给予帮助。给你认为神奇的望远镜加上智慧星。然后请获得星星较多的望远镜的作者上台介绍作品,说说它的神奇的功能。

四、遥望世界真快乐

带上我们的望远镜,走出教室去看看美丽神奇的大世界吧! 十

一、看 大 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教学重难点: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以及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导入:老师从昨天开始有点不舒服,头痛,嗓子也有点疼,怎么办啊,请来给老师出个主意。(看大夫)

2、提问并回忆当时的情景:你们看过大夫吗?当时是什么样的?谁来表演一下?(注意辅导学生的表情和动作)

3、小结:看病的时候大夫的表情是耐心和蔼的,小朋友是紧张而且身体不舒服,亲人是担心的表情。今天,还有一个小朋友去看大夫了,咱们一起去看一看他,好不好?

4、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1、指导学生欣赏P24---25小朋友的画。

提问:小朋友是怎么了?大夫在给他怎么治?周围环境是什么样的?小结:小朋友神态略为紧张的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画面医院的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比一比。

比一比P25的画和原画有什么不同?

(原画:主体突出,人物特征鲜明,色彩明快,画面内容丰富,气氛温馨.对比一:背景单一,缺少环境烘托气氛。 对比二:色彩压抑,不美观。 对比三:主次混淆,主体不突出,画面缺乏表现力。)

3、想一想:你准备画看大夫过程中的哪一个片断,怎么表现呢?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继续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1、注意画出不同人物的外形特点与表情。

2、适当添加背景环境,色彩效果温馨明快。

三、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自评,互评。

四、拓展:

1、你常生病吗?你是怎么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出示:健康小常识。

2、儿歌结束:生了病,看大夫,大夫治病真细心,小病小痛要早治,学习才能有精神。

二、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表达创作内容和能用“点、线、面、色”大胆描绘人物、景物。 教学难点:选择能表现“我爱我家”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种材料工具。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记忆:

1、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2、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房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

3、师: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不要有不尊敬父母的心理和言行。

三、技法传授:

1、谈话: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说一说自己家的陈设特点

A、你最喜欢家里的哪一个陈设,它有哪些特点,是做什么用的呢?你能上台画一下吗?

B、小结:家里的陈设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所有的家具都是由各种几何形组成的,是吗?

2、家庭成员的形象。

你爸爸妈妈长得最有特色的哪个地方,比如头型、发饰、衣着、五官等等,说来听听。

3、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

四、作业要求:用记忆画的形式画家居一隅

五、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六、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的照片,说一说照这张照片时的有趣的情景,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二、你和全家人最喜欢在一起做的活动是什么?

1、学生各抒几己见,交换自己的心得感受

2、小结:小朋友们最喜欢和家人一起旅游、唱歌、跳舞、郊游、放风筝、做游戏、看电视等等,看样子大家生活得很幸福,那我们能把这美好的一刻画下来吗?

三、欣赏与学习:

1、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2、小朋友最喜欢运用哪些材料工具?可以自由选择。

四、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同学的作品,互相体会对方家庭的有趣活动,分享别人的快乐

第三课时

一、拿出已经做好的像框,学生欣赏,激发创作欲望。

二、讲解制作方法:

1、老师示范根据照片的大小裁剪相框的底框及框撑。

2、根据像框的大小,进行装饰

(1)用彩色笔画出美丽的花边,注意形状的重复与颜色的重复 (2)用彩色纸剪出各种有趣的形状贴在像框的四周

(3)做个立体的像框:先按照像框的边宽准备纸条,然后通过正反折折出立体形,剪出花纹,按照错层的原则把纹样一上一下摆弄出来,最后贴在像框的四周即可。 (4)欣赏各种各样的像框

三、学生作业

四、摆在课桌上进行作品展览。

十三、堆沙

教学目的:体验堆沙和合作造型活动的喜悦,了解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巧妙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力,体现互相配合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验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活动。 教学难点:沙的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手里拿着一盆沙,让学生摸,猜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探讨堆沙的方法:

1、沙子很好玩,一起看看这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课件中学生堆沙的场面)他们用了什

12 么工具,堆成了什么?

2、他们用桶、铲、玩具堆了山、飞机,用手挖出小河。

3、如果现在有一堆沙让你玩,你会在地上做什么?可以画画、写字、还可以……

4、用什么方法表现呢?(小组讨论)

5、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板书:方法:堆、挖、切、铲……)

三、在操场沙地上排队集合检,检查学生带的工具,进行安全教育

四、根据学生带的工具,教师启发现场示范如何表现,如何玩。

五、学生分成6人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本组带的工具准备在沙地上做什么?

六、小组开始利用不同的工具在沙地上玩,造型教师指导。

七、教师鼓励学生即兴述说,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构思,对作品的感受,教师评价对作品的感受,与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间的互相合作拼摆出各种有趣的花形并能根据道具摆出花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具象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拼摆花儿

教学难点:花儿的形状好看,有花儿的具体结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花儿的图片、示范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

分8个小组每组8人或7人围坐在老师指定的位置将所带之摆出来放在每个小组的中间

二、分析花儿的特点形状

请同学们讲一讲花儿的共同特点:有花瓣、花蕊、花托等 花儿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颜色、形状、大小等

三、集体参与模仿花朵的造型

1、老师以一组小朋友为例,将他们摆成花儿的形状

2、每一组以组长为中心,商量摆出不同的花儿的形状

3、比一比,哪组的同学配合的最好,摆出的花儿最漂亮?提示:手和脚可以做出不同的动态,身体也可以比如趴着、躺着、坐着等等

四、集合回到原来的位置,用自己带来的物件拼摆出花儿的不同造型

1、老师课前布置的东西可否带来?请组长汇报情况。

2、学生自己商量将物件摆出什么样的花儿形状。

3、学生动手拼摆,老师巡回指导。

4、在统一的时间内做完,组与组之间互相参观欣赏。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动手制作

用调色盘和彩色纸剪贴花儿,摆在每组的位置上。

1、将调色盘和彩色纸拿出来。

2、用剪刀将彩色纸剪成不同形状的花瓣与花蕊贴在调色盘上。

3、老师拿出范品以做参考。

4、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5、将每个人已经贴好的花儿摆放在一起拼成花儿遍地开的图形

三、欣赏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他们的制作并评价。

2、谈话:我们制作的东西还可以用速写的方法把它画下来!

四、小结

第十四课:今日的菜单

查询二年级美术教案的详细结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忆、说出见过、吃过的有特色的菜肴或蔬菜的特点,包括色、形。

2、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的菜肴的造型与色彩,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具学具:

橡皮泥、垫板、牙签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吃的是什么菜?

2、新授:

(1)、师:除了最爱吃的,平时你还能吃到什么好吃的菜?什么时候的菜比较特别?

(2)、平时吃的家常菜比较普通,节日的菜肴较丰盛,要列出长长的菜普,有些菜光听名字就让人胃口大开,我们来看看书上的菜中有没有你爱吃的或是你认得的。 (3)、说说书上这些菜肴的名字和配料。

(4)、书上的菜是用色彩鲜艳的彩泥做出的,用我们学过的揉、捏、搓等方法,但要根据彩泥的颜色想象一下它可以做出什么菜。

(5)、启发学生根据彩泥的颜色进行想像,说说要做的菜。

(6)、欣赏一些菜肴的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菜肴的装饰和盛菜肴的器皿。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请你自己设计制作一件自己最喜欢吃的菜肴,放在好看的盘盖里,起一个菜名。再和同组的小朋友一起布置一个“饮食店”或“丰盛的餐桌”。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收拾与整理。

六、拓展:

回去与家长共同设计一份菜单,布置一家小小饮食店。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