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节约粮食,做文明用餐的好学生

发布时间:2020-03-02 20:13: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节约粮食,做文明用餐的好学生》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面包随地乱扔,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惊人。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因此,我们决定针对午餐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管理活动,培养同学们节约粮食、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目标

采用调查、资料收集、网上查询、具体实践操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让学生理解粮食来之不易,认识到爱惜粮食的意义。

2、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多渠道、多学科的从“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粮食与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运用创新、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收集、学习有关资料;拟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进行具体研究、活动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撰稿,取得初步成果、活动优化设计开展论证阶段。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 粮食相关信息组

活动目的:

1、了解粮食生产的现状;

2、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

2、各小组围绕自己的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3、整理收集的资料,准备交流的材料;

4、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材料。

第一小组:①人增地减,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按照历史的观念,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但事实上我国耕地只有不足16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1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占用大量的耕地用来建房、修路、扩建城镇,以及工业化扩容,我们的可用耕地在逐年的递减,而我们的人口还是处于上升期。我县200

5年耕地面积 43.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 0.79亩,人均耕地面积已降到0.8亩以下的警戒线。

随着我县对环境治理的要求,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我们的压力越来越重,加之我县耕地的后备资源又十分缺乏。所以我们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充分认识我县耕地问题发展趋势的严峻形势,正确处理好人增地减的矛盾,稳定耕地面积,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首要问题。

②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可比效益下降,影响粮农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很多干部都有这样认识,“无粮不稳”

是经历史验证的,但是近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与农业的投入不成比例,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不足是目前的现实。粮食生产的品种还比较单一,农业科研、新品种研发推广力度与现实需求矛盾比较突出。加之粮食生产的可比效益下降,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减少,使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只有“三

八、六

一、九九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致使粮食生产的科学种田水平差,并且在不少地方有抛荒弃茺现象,在粮食生产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情况表明,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我们必须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二小组:粮食与生活组

活动目的:

1、解食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调查、观察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过程:

小组分工:①粮食的来源;②粮食的营养

1、粮食的来源

(1)目标:通过去农村、工厂、商店等场所去了解关于食物来源,人们为食品生产所从事的各种劳动,学到食品从种、养到加工及流通

的知识,激发学生尊重他人劳动和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进而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建立种、养小基地,来自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格及动手能力。

(2)内容:①到农村去看种植与养殖情况。②到工厂看食品加工的过程。

③到商场看食品的流通情况。

(2)、粮食的营养

(1)目标:通过了解营养成份的分类及不同食物所包含的营养成份,以及人类维持身体健康所需合理摄取的营养成份比例,增进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通过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勇于探索、动手实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①了解营养成份分类及营养与健康的知识。② 进行“小金鱼吃饱了”的科学小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③ 观察家庭成员的日常饮食习惯,提出合理化建议。。

2、亲身体验

学生们虽然知道了粮食的生长过程,但是,他们并没有亲自下过田,对种粮食的辛苦没有切身的体验。于是,我们利用周末让学生在自家的参加收割活动。有一个亲身体验。盛夏,骄阳似火,酷暑难当。在炎热的烈日下,同学们来到地里。地里的稻子已经成熟,农民们正在紧张地收割。他们弯着腰,挥动着镰刀,割下来的稻子一排排、一行行的铺子地下。汗水浸湿了衣背,太阳晒黑了皮肤,他们全然不顾,依然劳作不已。农民朋友告诉同学们:由于谷城地处山区,大型机械用不上,目前还只能采用原始的操作方法。同学们立即参加到劳动中去。有的将割下的稻子递到打谷的人手中,有的拿起镰刀笨手笨脚地学割稻,还有的学习打谷……不一会,他们的小脸就通红起来,汗水不停地往下淌,气喘吁吁。有的同学立刻把眼前的劳动与在家里开着空调、吹着冷气、喝着冷饮、看着电视、吃着小吃的悠闲生活联想起来,真是无法相比。农民告诉他们:谷城水稻一年收一季。现在把水稻收割完了,要立刻翻地,抢在这个季节内,将下小麦种下去,在同

一个季节内既要抢时间收,又要抢时间种。这个阶段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这个时间恰逢暑期最热的时候,每天早出晚归,所以很辛苦。同学们睁大双眼:我们只干这么一会,有的同学就受不了了,而农民却要在烈日下干这么久,真是太辛苦了。不知是谁带头背起了《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说:原来粮食真是汗珠换来的。不少同学主动地跑到谷桶边,将溅落在谷桶外边的谷粒一颗颗拾起,放到谷桶里,做到颗粒归仓:这么辛苦种出来的,别浪费一颗。

3、活动汇报

“粮食是汗珠换来的”八个大字醒目的写在黑板上,主题活动汇报会正在进行。小品《我们再也不能浪费粮食了》把同学们经常浪费粮食的现象编成小品,提醒同学们今后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第二小组展示了他们绘画的农民顶着烈日在阿田间劳作的场面,告诉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曾经看到过的劳动场面;有的小组将体会写在周记里,大声地朗读:我知道了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了,我为自己过去曾浪费过粮食感到难过……汇报会上气氛热烈,形式多样,都表现了同一个主题: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五、研究的成果

1、通过这段时间活动,学生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我们周围浪费的风气一天天兴盛,人们却熟视无睹,站出来“叱咤”者更是凤毛麟角。大家都腻烦“忆苦思甜”的训诫,对已逝的混沌时日也都有不堪回首之感,但都无视现实。

现实是,滥砍滥伐,生态平衡已惨遭破坏:人口激增,迫使“计划生育”除了开导也略加强制,可在一定时期内仍无法改变局面。而这些又造成土地危机。痴狂的人类确定改造并征服了大自然,但大自

然也如痴如狂一步步的报复着人类:气候恶化,水土流失,飞沙走石淹没万顷良田——耕地面积日益缩小!人口猛增,修房造屋,要占地;经济发展,工厂林立,要用地——土地面积日益缩小!人多口多,吃粮食多;土少地少,产量就少。这样出现了人口挤土地,土地挤粮食,粮食挤人口的现象。如果让这种现象延续下去,我们的子孙势必身受其害。假如没有粮食,人们将从蹈恐龙之覆辙。

2、同学逐渐养成了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同学们体会到了种粮食的辛苦,对“粮食是汗珠换来的”有了亲身体会,懂得了为什么要爱惜粮食的道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同学们不仅懂得了要爱惜粮食,而且有自觉地行动。据家长们的反馈和寄宿部的老师反映,吃饭时浪费粮食的现象大大减少。

(3)、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是主体,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思考、探究、感受。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道理。

2、对老师的评价

(1)、整个活动过程,似乎都是学生在动,而实际上,从活动的设计、每个过程的进行,都是老师在“导”,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2)、在班会中开展实践活动,与社会综合实践课整合在一起,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单调枯燥的说教模式,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文明用餐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文明用餐节约粮食手抄报[材料]

讲文明话_做文明好学生

讲文明话,做文明好学生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节约粮食,文明用餐

学守则,做文明的好学生

节约粮食 文明就餐

节约粮食,做文明用餐的好学生
《节约粮食,做文明用餐的好学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