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材料之二郭丽华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9: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材料之二

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

郭丽华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材料之二

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开放,从内容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与生活教育的融合。

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开放,从过程角度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人是未完成的非终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把培养中的中点当作终点,以目标取代目的,否则就会阻隔人的发展。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总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份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材料之二

《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

学习心得

郭丽华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材料之二

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学习心得 浅谈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次重要的变革,对于我们这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通过课改,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而另一方面,在改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我们的新理念、新方法是否能够起到预期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也正是考验我们的问题所在。下面就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实施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更新。

要适应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摒弃旧的教育理念,不但教师对于自身的学习观念需要更新,对于学生的学习观念也要适时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方式主要以“填鸭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导和唯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适应新课改,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一味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比教会其固有的知识还要重要。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能力是适应新课改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再是不可侵犯的权威,不应再以填鸭的方式一味的灌输,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的领路人。同时,教师要完成自我学习的适当更新。在专业素养上,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进行学习,注重自身文化基础的积淀和培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教学要求的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即新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新课标倡导的是建构的学习,目的在于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标体系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可以成为学生们的“表演场”,学生是演员而教师是总导演。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去进行临场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师作为总导演要为学生的演出提供一切恰当的、周全的服务。同时,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像雕塑家一样把每一个学生雕塑成各具特色的艺术品。新课标实施后,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我们更加不能忽视,对于学生来讲,教师就是他们在茫茫学海中的灯塔和风向标,让他们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都能获得更多的新的知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才能对教师充分的信任,我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记住,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教师的权威不应建立在学生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外在的条件、外在的催化剂,而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掘才是关键。拿语文教学来说,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在这里,不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话”,而且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平等对话关系,那就是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对话中的合作者。对于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都要给予他以正确的评价,教师要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做到有效备课。

有效教学要从教师的有效备课抓起。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教师,我们要重新认识教材,全面而深刻的钻研教材,不能“照本宣科”,不能照搬照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把握和解读我们要做到准确、具体、延伸力强。教学目标的预设不但要结合本课的内容,还要联系整个单元,甚至整册教材来确定,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可是往往我们却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师的教,还要备学生如何去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年龄、性格、已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特点来来进行备课。整个的教学过程要实现优化。只有备好学生才能选择最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知识。正所谓:“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社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教师想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自己首先要做大量的积累,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把课备好,备出实效。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想要做到有效教学,首先要把课备好,课程环节紧凑,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以语文教学为例,要尽量做到“一课一得”。所谓“一课一得”,是在一堂课内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它的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展开。“一课一得”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使学生在一堂语文课上有所收获,学有所得。“一课一得”课堂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学生课前预习,即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自主地去找资料、去准备,拓展课外知识,延伸课文;“一课一得”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学习,即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地解决问题。所以,“一课一得”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总之一句话,学生“学在课外,得在课内”。课堂上老师围绕一个总体目标使学生明确一个具体的知识,学生通过练习能够灵活运用,再拓展延伸,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大大提高了。

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回答的是否到位,教师应该怎样进行点评,应怎样引导都是艺术。在评价时,教师应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往对于教学评价方法主要以笔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当以量化的方式评定一个学生发展时就会显现出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的评价,学生的很多闪光点都被埋没在这些量化的数据中。所以我们要制定新的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达到全方面、综合化。正在体现全面、客观、深入、清晰、真实地再现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过程,给学生以激励和肯定。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过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正所谓:“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也曾有言:“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无论学习些什么,都要想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要求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控制在“跳一跳,摘得到”的水平,不要认为一堂课,完成一个目标太少了,实际上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能真正完成一个目标就很好了,让学生有成功感,以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且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样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学生的回答和所取得的成绩,教师要多加给予正面的肯定,让学生有自信,爱表达。

以上是我对于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改的一些看法,总之,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快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为教育事业做出应用的贡献。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材料之三郭丽华

学习郭丽华先进事迹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郭丽华老师事迹的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丽华快餐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材料之二郭丽华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材料之二郭丽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