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读后感——初品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2: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读后感

“他们进了花园,似乎走入了另一个世界。”

——题记 通读整本,心中总是感觉被一方浓重的沉闷所笼罩。在这个“家”里,有对爱情自由的渴望,有对传统礼制的屈从,也有对未来的不甘的奢望;有爱,有恨,有怒,更有怨。或许正是应了作者巴金老先生所说的:“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 在这封建大家庭里,在他们五味杂陈的生活中,我看见了“无抵抗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抗争,看见了人们在“旧”与“新”之间挣扎。无论旧的传统礼制多么压抑得让人喘息不得,只能靠表面的顺从和愚昧的自欺欺人来寻求安宁,但思想是无界的,思绪是自由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还是无形的,即便宗法撑满了整个大脑,它仍能凭借一己之力在缝隙中生存,甚至生长。

说到“思想”,自然最先想到的便是那受到了新潮西方教育的三兄弟了,不过我更想先谈谈“家”中的一个丫鬟——鸣凤。

那时的女人眼前都有这么一条路。

“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她明白了,这条路是几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泡了那些女子的血泪,她们被镣铐锁住,赶上这条路来,让她们跪在那里,用她们的血泪灌溉徒弟,让野兽们撕裂、吞食她们的身体。起初她们还呻吟,哀哭,祈祷,盼望有

人把她们从这条路上就出去。但是并不要多久的时间,她们的希望就破灭了,她们的血泪也流尽了,于是倒下来,在那里咽了最后的一口气。从遥远的几千年到现在,这条路上不知断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不知浸泡了多少女子的血泪。仔细看去,这条路上没有一个干净的尸体,那些女子都是流尽了眼泪,呕尽了心血,作了最后的挣扎,然后倒下来,闭上她们的还有火在燃烧的眼睛”

这条路就连琴也受到它的威胁,跟何况这个无依无靠,身份卑微的丫鬟——鸣凤呢。

不知是她那最后的纵身一跃还是她苦苦的哀求与坚决的壮言,在读罢二十八章之后,我同此时的觉慧一样,她的影像也总是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蔓延,然后又慢慢地远了,就像“雨巷”中那个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的泪水换来的也只不过是周氏一个钟头的怜惜。我为她丢失的青春叹惋,也常想或许她活着还有希望,或许她可以和觉慧一起离开,当然这些都是在我看到这句话之前——“事实上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他准备把那个少女放弃了”而且在背后支持他这个决定的两样东西之一竟是“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呵,多么可笑,多么绝情,我曾这么想,到底是尊严略胜一筹。要知道“这个少女纯洁地、无私地爱着他,时时刻刻都在为她祝福。他每一次看见那一对比嘴更会说话的眼睛,那一对被纯洁的爱燃烧着的眼睛,他觉得一种欲望在他的心里生长起来,他想在这一对眼睛里他可以找到一切,他甚至可以找到他的生活的目标。”但是我错了,正是有了这一次的经历,他对礼制的抵抗才变的更加强烈,坚决!才造就了那个毅然离开的他。是

这一次的经历让他迎来了彻底的醒悟。那些梦,比现实更真实!它们诉说了旧社会的真相——即便没有了地位尊卑的束缚,他们的爱情也可能成为天方夜谈,就像他的两位哥哥所遭遇的那样。觉悟毕竟是从幼稚成长而来的。然而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再凄惨,也不如发生在自己身上来的深刻,只有这样,他才会将“旧的东西”所带来的苦痛深深牢记,恨之入骨。尽管他早已觉得离自己的家庭越来越远。“他觉得家里的人都不能够了解他。祖父永远摆出不亲切的面孔,陈姨太永远有着那张狡猾的擦得又红又白的粉脸,继母对他客气而不关心。大哥依旧天天实行他的‘作揖主义’,嫂嫂的丰满的面庞也显得憔悴了”,但他却并未做出什么真正违背长辈意愿的事,祖父关他的禁闭,他不过是感到心中烦闷,也不敢溜出去。而鸣凤死后,大概是觉得自己的幸福已被断送的缘故吧,他虽不再把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挂在嘴边,但他却显然义无反顾了,因为他失掉了在这个家中他最挂念也最牵绊他的人。

关上了爱情这扇窗反倒让他看这个家看得更加真切了,他能在他哥哥觉民和五叔克定身上看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觉民,那个十九岁的青年处在周围尽是敌人的环境里,单单被一种信仰,一种热情鼓舞着,他可以不顾一切,勇敢地跟环境战斗,使家里的人对他没有办法。克定则甘心在自己的女儿、亲人面前被父亲责骂羞辱。面对顽固的老人的同样的威胁下这两代人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并且觉慧还十分为他们这一代人骄傲自豪。

觉新则与觉慧不同,他虽然也是个有觉悟的人,但他的牵绊远比

觉慧要多得多。

正因这些种种原因,虽然觉慧一次次称其为“懦夫”,我也不曾这样觉得。我只能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

首先,作为长子,他有义务继承父辈的家业,担起一大家子人生活的重担,更何况抛开他对礼制的屈从这一点不谈,他又是这般孝顺。尤其在他们的父亲死后,他就更没有理由再去抗争什么。如果没有他去屈从,那么高家可能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无从提供。他的牺牲,是无奈的,却也是伟大的。我们难道不应承认觉慧反抗礼制的基础也是他大哥自礼制所挣来的钱吗?

其次,在这旧社会的大家族中他们的教育都是一些“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着无亲……”“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行莫摇裙……”诸如此类的文段章法。从小就被灌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思想,年长的觉新必然早就学会了担当并且向来是长辈眼中最为乖巧懂事的晚辈。就算他接受了西方开化的教育,但这些思想在他的大脑中也不过是在狭小的空间中垂死挣扎罢了,像是碰不着海水在沙滩蹦跶的鱼,鱼就是鱼,是长不出腿来的,再怎样苟延残喘地活着也不可能获得一席之地。

再者,他成家之后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难道不想要安稳的生活?他难道还想着去闯去寻找精神的自由?那未免也太不现实了些吧。

现实于他来说是无奈的。他在“新”与“旧”之间被拉扯着。一方面

要应对祖父的礼制的训斥,另一方面又要弟弟们的埋怨。他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得到的唯有旁人的怪罪。但我觉得无论如何他仍然值得我们敬仰。

说完了我最想谈的人物,我便再来说说《家》中的一个大的场景,开头也就是我作为题记的那句话。此时的家外战火纷飞,人心恐惧,但家内花园中的他们却处于不常有的平静之中。

“虽然枪炮和大炮的声音还在人们的耳边响,但是周围的一切都足以使人忘记自己是处在恐惧的环境里。到处都是绿色的草和红白色的花。到处都显露着生机……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态,在银白的月光下,似乎都含有一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时候的他们,每个人都各怀心事,各有所愁,因为这个美若天堂的地方锁住了他们心底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看似祥和的大家庭里剩下的却是无尽的哀怨与伤痛。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景象便是老太爷死后的葬礼了。

“众人都忙着死人的事情,或者更可以说忙着借死人来维持自己的面子,表现自己的阔绰。三天之后‘成服’,——纷至的礼物,盛大的仪式,众多的吊客。人们所要求的是这个,果然全实现了。只苦了灵帏里的女眷:因为客来得多,她们哭的次数也跟着加多了。这时候哭已经成了一种艺术,而且还有了应酬客人的功用。譬如她们正在说话或者正在吃东西,外面吹鼓手一旦吹打起来,她们马上就得放声大哭,自然哭得愈伤心愈好,不过事实上总是叫号的时候多,因为没有眼泪,她们只能够叫号了。她们也曾闹过笑话。譬如把唢呐的声音听错了,

把‘送客’误当作‘客来’,哭了好久才知道冤枉哭了的;或者客已经进来了还不知道,灵帏里寂然无声,后来受了礼生的暗示才突然爆发出哭声来的。”

这一段场景描写实在是让人觉得可笑。墨守成规的人们的做法是如此的虚假,这一切之于他们不过是一个过场罢了。他们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应当是分家产吧。

“家”不像家,爱不得爱。一切的阻隔都源于那堵坚实的根深蒂固的墙。而小说的最后却似乎预示着它不久之后地崩裂倾倒。

2013年2月12日

品《论语》有感 读后感

初三思品段考

初三思品模拟题

初三思品复习计划

初读有感

初三思品模拟试题

初三思品模拟题答案

初三思品教学反思

初三思品预习学案

初三思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案

《家》读后感——初品有感
《《家》读后感——初品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