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舞蹈动律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03 14:06: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舞蹈律动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聂跃军

内容摘要:舞蹈有形而无声,音乐有声而无形。在声乐教学中将舞蹈律动与歌曲特性进行有机融合,声乐教学课堂就不会抽象,表现形式会因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作用而丰富,身体律动与声音相结合会因表现更为直观而具体,教学效果会因声音表现的具象化而提高。本文以舞蹈动作为切入点来诠释身体律动对声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关 键 词:舞蹈动律 声乐教学 作用与意义

舞蹈属于视觉艺术,有形而无声;声乐属于听觉艺术,有声而无形,但同样凭借自身肢体和器官的作为表现手段和表现工具,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在声乐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借用舞蹈肢体语汇来表现或诠释抽象的声音感觉,必将对声乐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将舞蹈律动与歌曲特性进行有机融合,声乐教学课堂就不会抽象,表现形式会因视觉和听觉的相互相成而更为丰富,教学效果会因声音表现的具象化而提高。故此,在声乐教学中恰当借助舞蹈律动的直观表现形式,将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将舞蹈律动融入声乐教学对推进教学改革必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舞蹈律动对声乐教学可起到辅助作用

舞蹈是视觉艺术,舞蹈是以肢体作为表现工具,在动静流动之间形成无穷尽的造型变化,以此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动律是肢体语言的基础,它根据思想情态和音乐节奏而发生潜意识的、反复的肢体运动,从而形成有规律的动作模式。

声乐是听觉艺术,声乐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也称为艺术歌唱。声乐是运用艺术化的歌唱语言与科学化的艺术嗓音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炼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一)将舞蹈动律纳入声乐教学便于学生更能准确把握演唱作品风格特点。要准确表现一个艺术作品,首先就需要了解这个作品的创作环境、民族类型、风

格特色等作品背景。由于舞蹈的动作造型直观表现的特性,不同风格的作品必定有不同的动作体现。教师在讲解作品背景时除了语言表达之外,适当再加上肢体动作。就如:对于表现蒙古族的歌曲作品,就要清楚这是一个草原上的马背民族,在让学生想象那种身处辽阔大草原上纵马奔腾的感觉时,所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又具有明显民族风格特点的身体律动,让那种辽阔心境和纵马驰骋的情景,在身体律动和歌曲演唱中

(二)将舞蹈动律纳入声乐教学可将抽象的听觉感觉转换为直观的动作感觉。在声乐教学中除了语言讲解、示范模仿之外,在纳入舞蹈肢体动作和风格特点韵律的内容,适当将舞蹈动律与歌曲韵律相结合,从直观视觉方面进行展示和表现,促使学生便于进一步把握表现作品内涵。

舞蹈和声乐同样运用身体作为表现工具,来塑造视听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在声乐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专注于单一听觉方面的要求,而忽略肢体律动对声音表现的所能产生辅助作用,致使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的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

二、舞蹈律动对声乐教学具有强化感情表达的作用

歌唱的本质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表现,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演唱者通过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声音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感染对象,引起感情共鸣。在古代唱论中就非常注重对情感的要求。清《乐府传声》中写道:“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之情尤重。……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文中指出,唱曲一定要唱情,否则即使声音再美妙也不会让听者感动。所以没有情感的演唱,即使有好的声音条件和高超的发声技巧,也会使人感到这只是在卖弄声音和技巧而已。要想把“歌”唱好的关键还是要以情带声,“情真歌亦美,音美情更真”。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声乐演唱,是由“声”与“情”的高度融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作为统一的表现整体,其中“情”是起主要作用的,“声”是传情的手段,也是传情的保证。脱离开“声”与“情”的内在联系,孤立强调某一方面,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歌唱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正确把握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的源泉和基础,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歌和舞都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感情表现的产物。在声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舞蹈动律融入歌唱表演中,会促使学生尽快身体力行地投入作品、感受作品,从而准确表现作品。

由于舞蹈肢体运动造型的特性,在动作运动变化的同时,使人很自然地就会融入某种感情状态中。艺术家在表演时,舞蹈律动一旦与音乐动律相结合,进而逐渐统一和谐,这时情感状态自然会融入其中,在自我投入的体验和表现的同时,也感染了听众,这样的演唱就是最成功的。

然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学生们,毕竟他们的经历和体验太少,要真正理解歌曲意境内涵是有很多障碍,要去表现一些深度的作品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过相信通过舞蹈风格特点律动的融入,学生在身体律动中演唱必定能更好的表现作品情感和风格特色。所以舞蹈律动对声乐教学必定会起到情感表达的作用。

三、舞蹈律动对声乐教学可起到丰富课堂内容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识本身是很有吸引力的,然而,一些呆板教学方式却往往会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或者是潜意识里就存在的逆反心理,这是当今大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声乐专业的课堂教学,艺术科目的性质本身本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呆板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内容,让本来身体嗓音条件一般,对专业知识积累浅薄的这类学生对专业丧失信心。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作品的成熟演唱,在学习阶段必定会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的重复是枯燥的,枯燥的学习过程在与单一的教学方法邂逅时,会给本来对艺术缺乏执着追求的当代大学生产生浮躁心理,让声乐教学的严谨要求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有人说“天才是无数次重复而产生的可能结果”。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并真正投入到这种“无数次重复”的学习过程中,更何况需面对所有学生,其难度可想而知。解决唯有一法:即改变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堂。

舞蹈和声乐虽然同样利用身体条件作为表现工具,但又有视觉和听觉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将其二者有机结合,不但能拓展声乐教学内容,又能丰富声乐课堂。改变和创新是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唯一途径,也是学校教育改革 3

的主导思想。

声乐教学一旦融入了舞蹈的律动元素,以歌伴舞、以舞伴歌、边歌边舞,歌和舞相互作用,声音与肢体的整体或局部的造型及律动,所形成的由里到外的、立体的、完整的一种表现形态。将造型艺术、试听感觉、节奏律动等等相关的知识贯穿在作品表现这一目标上,教学课堂将不再单一和呆板。身体律动与动作造型在一定程度能够弥补学生声音把握的欠缺,让其找到演唱的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同时,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生们在融洽且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四、舞蹈律动对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舞蹈律动是根据音乐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这种规律又包括艺术心理的感情运动规律和艺术心理的审美规律。从理论定义的角度出发,虽然声乐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但从表现和使用的功能角度来看,我们在表现作品时不可能只单一给对象声音感受,就从字面解释“演唱”二字,演是首位,唱居次之,合二为一,故为演唱。表演和歌唱是统一体,表演涵括了内在情感和外在表现,由里至外、由外至里,声音和动作、节奏和律动均是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声乐教学并非是独立存在个体,他需要更多知识的支撑,舞蹈律动也是其中最直接的构成部分。

随着艺术专业分科愈趋细化,声乐专业也存在盲目强调“专业” 教学的状况,然而,面对日益普及的大众化艺术教育的社会需求,我们是否应该再次重新审视我们的声乐教学,我们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总之,从舞蹈律动的角度出发来推动声乐教学改革,只是艺术教学改革的很微小的一方面。但从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上我们还有许多命题需要面对,许多实际问题还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不容否认的是,舞蹈律动与声乐教学相互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容质疑事实,其现实意义也就明显其中了。舞蹈律动在声乐教学的意义作为一个命题单独提出的目的,只是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要真正推进声乐教学改革和科学发展,还需要声乐教学的所有参与者不懈的探索和总结,让舞蹈与音乐以及其他学科真正相融相依、相辅相成,各种艺术元素的完美结合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 《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9 (2) 江心《舞蹈知识100问》华乐出版社 2001.7 (3) 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79.4 (4)

略论音乐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意义

劳 动 纪 律

劳 动 纪 律

劳 动 纪 律

劳 动 纪 律

心理调控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论文

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维族舞蹈 手的动作+动律组合 的复习巩固

舞蹈动律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舞蹈动律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