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2: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偃师调研总结及感悟

这些年来,我国主要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水利建设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泥石流等严重水旱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从中央到地方,农田水利建设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地正在掀起的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力度很大。

今年暑假,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我国水利建设提供一份真实可靠的材料,我积极报名参加了河南科技大学“三农学社”组织的暑假下乡实践活动,于2011年7月10号——2011年7月22号在车辆学院金融系张教授的指导下到洛阳市偃师县进行了为期十几天的水利调查。

在这骄阳似火的七月,在学校领导视察指导过我们工作应如何进行之后,每天早上我们调研组在唱完队歌吃过饭以后,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我们忙碌的调研工作。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水利设施调研工作,详细的完成“村委会调查表”和“村民调查表”我们首先到镇上的村委会进行大致情况的了解,然后再进入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村委会调查,最后到自然村中对具体村民进行详细的询问。由于没有交通工具,每天我们必须徒步走

8、9里地到各个村庄进行访问,最远的我们来回走了16里地,经过十几天的艰苦调查,我和同伴的脸和脖子几乎全晒黑了,双脚都磨出了血泡,但是我们坚持不懈,努力磨练自己,最终很好的完成了本次的调查内容。其中在调查期间,我们先到新民村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庄进行了走访调查。由于大部分村民下地干活,我们几乎每次都是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还好当地的村民朴实善良,非常欢迎我们,对于我们询问的问题,他们也是很积极的回答,并且很热情的和我们留影纪念。因此前一阶段我们的调查虽然有点累、有点苦,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十分顺利的。之后,我们到距新民村比较远的其他行政村进行调查,然而这次就没有那么的顺利,由于当地在实现大面积的拆迁,村民十分繁忙,并且有部分和村委会因此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或许由于村委会的施压,一部分的村民不敢光明正大的和我们交流,致使调查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我们也是十分苦闷无奈。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对于部分“钉子户”,我们多次进行说服访问,最后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和同伴以及其他支农、支教的队友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并对以后的调查提出了极为合适的调查方法。最后一段时间,我们对李村镇最远的村庄和村委会进行了调查,虽然期间下过雨,骄阳暴晒,路途遥远,但是我们为了完美的完成调研任务,我们抓紧时间,路上加快速度,中午不回学校休息,努力的走访调查,或许由于我们的坚持不懈,我们很幸运的找到了李村镇原水利局主任宋建成先生,在他的帮助下,我们事倍功半的取得了详细的水利信息。

万事开头难,为了高效率的调查到准确并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我和同伴赵晓哲在张教授的指导下,采用抽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的对水利设施比较好的地方进行了重点调查。同时,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水利设施调研工作,详细的完成“村委会调查表”和“村民调查表”我们首先到镇上的村委会进行大致情况的了解,然后再进入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村委会调查,最后到自然村中对具体村民进行详细的询问。主要包括偃师县李村镇的两个行政村:新民村——调查了其中的自然村新民村、吉家寨、欧寨,李村——调查了其中的自然村西柿村、元付村、李北村、西李村,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对本地的水利设施、耕地种植情况以及经济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谓收获颇多。

李村镇约35万人,7万多户,29个行政村,275个生产队,其中李村(分为李东村、李东村、西李村、李北村)人口最多,约1万人,29个生产队。实际共有7万多亩地,村中只上报了6万多亩地,其中水浇地共有3万多亩、丘陵3万多亩(其中2.8万亩可以进行灌溉)、山地5~6千亩地(无法进行灌溉)。人均6~7分地,由于本镇为拓展区,当地政府和人民不太重视农业生产,现在,随着当地大量房屋的拆迁,村民在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同时,主要种植经济作物(以花木植物为主,由于种植简单,灌溉方便,经济效益好,因此目前有很多村民愿意种植)。其中小麦、玉米亩均产量为1~1.3千斤,2010年价格1元\\斤左右

伊河、伊东渠和东一干三条干流横跨李村镇。其中东一干渠为新干渠,有8个口,5条支渠,3条干斗渠;伊东干渠为老干渠,有8个口,8条渠,全为支渠。有一塘堰坝,由集体出资于70年代建设,由于水位下降和管理不善,现已不用。李村镇共有400多眼小机井,其中前200眼小机井于80~90年代由村民集体出资建设,各生产队对机井进行管理维护,于1998年进行了一次大型维修,目前完好率为40%~50%;后200眼小机井于1998年通过社行贷款(农业开发项目,有国家拨款到乡政府吗,再由其统一分配利用),由生产队进行管理维护,目前完好率为90%左右。照明电费:0.56元/度,渠井电价(不满1千伏):0.584元/度,一般农业生产电价:(不满1千伏):0.604元/度。

李村镇于1998~1999年成立了用水协会,所有的水利设施均由其进行管理维护,但由于太多人不能管理到位,村民在进行灌溉时存在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河渠下游的村民想进行灌溉,必须通过用水协会的同意批准,但上游的部分村民也可以从上游渠道开几处口进行灌溉,并且不交水费和管理费,这就导致了下游村民的强烈不满;同时,由于本地水位较浅(至少到现在为止根本不缺水),因此可以在自己家的地中和其他村民或者自己投资打口机井,这样就除去了管理费等杂乱费用的花销,总体经济收入明显升高;并且可以根据自家耕地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灌溉,十分方便;所以村民便逐渐不再依赖用水协会,因此用水协会便逐渐被解散,目前已经不再存在。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灌溉涵管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部分农业开发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1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运行, 现在大部分工程都到了设计年限,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问题严重,难以为继。农田水利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标准化建设,我省现有的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已运行四五十年,显露出标准低、配套不全、设备老化及技术落后等问题,防洪、除涝、灌溉等标准与现代农业作物多样化的实际不适应;

2.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亟待改变

我国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以生产队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积极性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 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

3.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田水利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但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水利服务站被撤销了;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是农民用水户协会,但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1.确立“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弱质产业,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世界各国兴修农田水利都是以国家投入为主, 农场范围以内是以农场主为主,我国也应确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建议国家承担的投资应以中央为主, 区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合理

确定中央与地方投资的比例。

2.统一规划,大幅度增加投入,实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计划

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需要资金额巨大。目前,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规模小,部门多, 标准不一, 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计划和综合考虑。建议由水利部牵头, 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 做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报国家审批,并明确部门和地方的责任。平原地区重点县建设以发展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为主,推动景观区全部实现管道化灌溉;山丘区重点县则以发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为主,配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3.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施工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财政补贴政策

农业节水主要是社会效益,其所需的塑料管材、土工布及节水机具,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扬水灌溉的用电, 除按国家规定实行优惠电价外,国家财政应区分不同扬程予以一定补贴;在农业用水成本高、农民负担不起的地方, 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购置农田水利施工机具,应仿照农业机械财政补贴政策,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

总体而言,农田水利建设专业性很强,但是具体到一个县或者一个区,因为专业技术人员,缺少整体规划,再加上质量要求不

一、施工标准不

一、各唱各的戏、各打各的鼓,很难形成合力,发挥综合效益;并且很大部分都是建设到位,但是管理维护却是没人管,村民用的时候随便应用,没有一点科学含量,最终导致水利设施逐渐荒废。不仅农田水利设施“建、管、用”不协调,而且“排、灌、蓄”也不平衡。在我看来,只有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模式、种植模式相适应、政府投资大力支持、县或区合理管理运行、村民积极配合,水利设施才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实现旱涝保收。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代替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

善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村农业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总的来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只要、生态之基,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要根本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状况,不仅要加强对现有水利设施的运行管理和养护,更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建设,即在完善骨干工程灌排提水配套系统的同时,更新、改造造、新建大水利走进田间地头。同时,为了更好的应对旱涝灾害,减少其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灾害,应从农田水利的特性、乡村社会的性质、国家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这些基本前提出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进行改革,重构农田水利农田建设与管理新机制。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暑期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调研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七夕调研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日记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问卷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