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议论文作文教案(小编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14:52: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主题:

作文——议论文写作

教学重难点: 写作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

2.呈现

1、要养成多思的习惯(总论点)

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三、正反式传统的模式: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归纳式等,下面以《说“思” 》作文题目为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1、学会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思考(分析问题)

3、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解决问题)

二、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四、对比式

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五、归纳式

先摆出一系列能说明总论点的事实,然后归纳得出总论点。归纳式往往用于段落里对某个观点的论证,而用作全文结构形式的较少,一般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

1、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实例一)

2、瓦特从观察烧开水到发明蒸汽机(实例二)

3、马克思从观察商品交换到发表剩余价值学说(实例三)

4、凡事必须多动脑(归纳)

基本模式为:

“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比较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1.思路清晰,阅卷老师,一看即明。2.逻辑严密。五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

3.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4.在考场上容易理清头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只要平时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考场上就不会手忙脚乱而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下面看一篇例文,仔细体会写作要领。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此为第一步:立论。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第二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以上两段是第三步:结承。对第二步所举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迭据”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练习与检测

出示作文要求 :

(四)实战训练

学生写作时往往有以下毛病:

1、开头导入太平凡,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2、举事例往往堆彻材料而忽视分析;

3、举例论证之后往往草草收兵,这样就难以提升论题的社会价值。

中考作文时间短,考生心里又紧张,我们得有“一定之法”才能作出一篇考场佳作来。这里介绍的就是经营议论文整体结构的一种“万能”方法——五字定乾坤,即“引、理、事、联、结”。“引”,即引出论点;“理”,就是阐述论点包含的基本道理;“事”,就是举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联”,就是联系社会现实加以说明;“结”,就是打造一个好的结尾,收束全文。

请看以“守望”为题的一篇议论文。

总有人让我们翘首以待,当我们去寻找时,我们会因害怕看不到希望的身影而黯然神伤,于是只好默默伫立,将目光传递到远方,即使化作怨石,也心不变。

守望,是对情谊的最大考验。经过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出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牛郎织女是相互守望的一对怨侣。苦苦相守,望眼欲穿,等待七夕的鹊桥相会。 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终于在君山上找到了丈夫舜的尸体,情深处,泪洒斑竹,化为两重山,守护着一代帝王舜的墓地——君山。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焦仲卿和刘兰芝,相守不成便赴死化作相思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着远方守望自己的目光,又怎舍得离开?

他们因情谊而守望,因守望而被世人传颂。他们的守望饱含辛酸,又同时拥有着幸福。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就永远不会孤单。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赴险,那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

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懂得为天下守望一生。

该文首段导引太平常,应该形象导入,引出中心论点。其次本文把四则材料放在一起笼统分析,有堆砌素材之嫌,应对每一则材料进行简洁的分析。最后,文章未展开论述便草草收场,显得仓促,缺少回环曲折之致。

这篇文章既然有这些毛病,你会怎样修改?请试试!

4.小结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

5.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中国,“面子”是个人人皆知的词语,《辞海》中这样解释:“面子”就是所谓的体面和光荣。 从字意上来讲,把面子解释成体面和荣誉无可厚非,面子就是对自我尊严的维护。人是要有尊严的,一个人如果不去重视自己的尊严,不维护自己的尊严,至少说明他是一个不重视道德操守的人。这里说的尊严,是指大是大非,民族气节、个人基本道德操守等。在这些方面,人是不能含糊的,不能退却和忽视,维护这种尊严与维护人格相一致。

人们给面子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许多摩擦和冲突,都是因为面子而引起,常常因为一个眼神儿、动作、表情、一句话、小小的利益分配不均等等,就造成双方的不合,继而相互较劲,越较劲儿,越不合,弄到后来不可收拾。面子起到了支配人的情感和行为的作用,让“面子”这个词的原意大变。原本是个褒义词,现在成为造成人际关系的重要障碍。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分析其终极原因,常是因为面子。

怎么看待面子问题呢?请以“面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最好是议论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初中议论文作文2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案

初中议论文

高中作文议论文教案

议论文英雄作文教案

初中议论文作文青春的岁月

初中议论文500字

初中议论文600字

议论文800字初中

初中议论文写作

初中议论文作文教案(小编推荐)
《初中议论文作文教案(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