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8: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

综述

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

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1960年,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文艺政策随即得以调整。1961-1963年间,周恩来总理就文艺问题又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全国文艺界、音乐界的形势有所好转,涌现出一批歌唱生活、歌唱部队建设、表现人民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精神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如:歌曲作品 《我们走在大路上》、《边疆处处赛江南》、《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还有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的声乐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西江月·井冈山》等;器乐创作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交响乐《长征》、《东方红交响诗》等;,电影音乐 《红色娘子军》、《李双双》、《上甘岭》等;民族乐队作品《初春》、《海上锣鼓》、《彝族舞曲》等。歌剧作品有《刘三姐》、《红珊瑚》、《江姐》等。此外,这一时期在大型作品创作方面成就突出、影响巨大的则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期-音乐成为政治附庸

综述

*时期的中国音乐事业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破坏、大灾难。音乐变成了政治的附庸,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令人愉悦。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是中国一个特殊的、反常的音乐现象。是非常政治形势下的一个艺术变种。在这十年里,中国的音乐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保守了磨难,音乐事业由原来的初步繁荣,百花齐放,转变为只符合野心家政治标准的艺术路线。可以说这十年浩劫是漫长中国音乐史上最灰暗、最悲惨的一页。

主要歌曲类型:

1、语录歌

“语录歌”是*时期的特定产物,它较早盛行、也较快结束。“语录歌”兴起于“*”的第一阶段,即1966年至1969年。语录歌就是将《毛主席语录》中的各个段落配上曲谱来演唱的形式。

2、四支歌

这一时期由于江青对歌颂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歌曲突然发难,“语录歌”狂潮戛然而止,当代中国的歌曲进入了一个沉默期,全国范围内只能演唱四首歌曲,它们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国际歌》。

3、战地新歌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以后,周恩来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此期间他多次接见音乐工作者,对以往的歌曲创作方面提出了批评,并对大家提出了创作新歌曲的期望。此后,从1972年到1976年之间一共出版了五集《战地新歌》歌曲集。

4、知青歌曲

1968年后,大多数知识青年,在口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鼓励下上山下乡了,

11 《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概貌五-建国后17年的音乐发展》 蔡梦

中国音乐教育 这些插队落户的知青,习惯了城市生活,来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农村,心理失去平衡,对故乡城市生活的怀念之情也油然而生。知青们内心的感受需要倾吐、宣泄。于是*时期的另类产物:知青歌曲诞生了。例如一首名叫《等着窝头凉》的歌曲,便是根据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的曲调填词的。任毅创作的《知青之歌》抒发了他对家乡南京的思念之情。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流行音乐起步阶段

综述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内地尚无原创的流行音乐,那时的中国歌曲只是从原有的“高、亮、硬”转向了抒情,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抒情歌曲带给他们的是心灵的解放,是十年来激情的释放。“*”结束初期,高音喇叭开始播放曾经一度被禁播的《洪湖水,浪打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一些抒发人们真挚情感的歌曲,这标志着中国的音乐开始逐渐走出“*”时期音乐创作的单一期。在众多的歌曲之中,体现中国人民粉碎“四人帮”欢乐、喜悦心情的《祝酒歌》以其形象生动表达人民在70年代后期如释重负的解放感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喜悦感,而成为中国新时期歌曲创作的里程碑。

主要音乐类型:

1、电影歌曲的突出表现

解放思想后中国音乐有了大的转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电影歌曲在那个年代,电影歌曲的影响力巨大,《甜蜜的事业》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等都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电影《甜蜜的事业》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一首反映爱情的歌曲,*期间音乐中反映爱情的题材销声匿迹,这首歌可以说是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有轻松的爱情歌曲的时候诞生的,虽然歌词里有“比翼鸟”、“并蒂莲”、“亲爱的”等等在那个时代堪称巨大突破的词语,但是歌曲之中“革命的理想”、“长征路上”等词语也依然存在,这就很突出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音乐创作上的顾虑\"改变了传统电影中革命题材电影中音乐的风格,使人耳目一新。

2、中国音乐的突破

中国音乐真正的突破源起于中央电视台1979年录制的风光片《三峡传说》,这部风光片本身并没有引起巨大的轰动,但是作为其中插曲的《乡恋》引起了社会的轰动。《乡恋》是一首怀念故乡的抒情歌曲,这首歌是张丕基谱曲,由当时担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的李谷一演唱。2月25日《北京音乐报》在头版刊登的文章《不成功的尝试》提出,这首歌抒发的不是健康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

3、民族抒情歌曲成为主流

这段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主要以民族风格的抒情歌曲为主,大多数都体现乐观昂扬的精神风貌,将人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对于祖国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的歌颂以及对于新生活的憧憬向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爱你,塞北的雪》、《难忘今宵》、《我的中国心》等从表现手法上以柔性美代替了*时期的刚性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为主。

4、邓丽君-划时代的歌声

改革开放不仅催生了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港台地区的流行歌曲有机会进入内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台湾歌手邓丽君的名字家喻户晓,无数人听着《甜蜜蜜》、《小城故事》、《夜来香》等,透过邓丽君甜美的嗓音和极富感染力的演唱,释放内心的情感。

5、校园民歌传入内地

台湾的校园民歌给流行乐坛带来清新的风。在内地流行音乐复苏之际,校园民歌广泛传入内地,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复苏,极大地推动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主要代表作有:表现童心的《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追求梦想的《橄榄树》,充满童趣与哲理的《蜗牛与黄鹏鸟》,还有体现个性情趣的《乡间的小路》、《踏浪》、《踏着夕阳归去》等等。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流行音乐繁荣期

综述

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真正崛起的标志是1986年百名歌星为纪念“国际和平年”而筹办的《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当时的中国内地,人们对于流行音乐总体上是不能接受的甚至还有排斥的心理,有关部门曾有过“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的规定,这也使得中国的流行歌手们没有当众聚集在一起演唱流行歌曲的机会。流行歌曲还没有自己的名字,只称为通俗歌曲。起初歌手们大多数都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情去参加这次晚会的彩排的,而《让世界充满爱》在录音后不久,得到了文化部门的支持,这是文化部门第一次对流行音乐破例。这首歌改变了大众对流行音乐表现风花雪月、卿卿我我的印象,那种充满人间真情的呼唤,成为了大众心声的表达,之后的许多歌曲都沿袭了这首歌的风格,集中表达了中国大众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1、刮起“西北风”和“东北风”

深受当时文化寻根热的影响,音乐界也开始卷起文化狂潮。1987年、1988年刮起的“西北风”和“东北风”堪称是中国歌坛的一个辉煌纪录,那时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播放着这些豪放的歌曲,这是大陆原创歌曲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典型歌曲有:《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信天游》、《山沟沟》、《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等。

2、中国摇滚的走红

参加过《让世界充满爱》晚会后,在众多歌星中并不起眼的崔健以自己的一首《一无所有》,唤醒了所有人沉闷的心灵。崔健的崛起标志着摇滚乐这种文化性极强的音乐在中国登场。摇滚乐是一种对现实的力度的表达,其中包括在思想上追求清醒的理性与深度,在感受上强化个体的独特经验,在批判的向度上针锋相对。《一无所有》用强烈的音符唱出了当时中国人的苦闷、仿徨、困惑和失落的矛盾心情。崔健至此开创了中国的摇滚音乐,开始抒发时代的苦闷,宣泄失落,之后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红旗下的蛋》等无不是在张扬这种迷茫与对抗的思想。

3、正式登陆内地的港台流行音乐

1988年,“卡拉0K”这一新的娱乐形式引入中国内地,并迅速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起来,“卡拉OK”的兴起吸引了众多的歌星,并带动了一大批乐队的产生,这为日后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港台原版音乐的流入使大陆的流行乐坛更加丰富多样。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让人们对流行音乐有了新的认识,童安格的《把根留住》喊出了现代人生活的压力,齐秦的《狼》和《外面的世界》唱出了在现代社会中的渴望与迷惘,而苏芮的《跟着感觉走》也轰动一时。

4、反映农民工思乡情感的歌曲

1992年一首《小芳》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歌曲反映的是主人公作为知青返城后对自己曾经拥有的知青生活的一种怀念。这首歌掀开了“知识青年怀旧热”的序幕。在城市中拥有了新的生活,包括家庭、事业、婚姻、爱情,但是年少时曾经拥有的那段感情仍然弥足珍贵。这首歌在某种程度上也触及了一个新兴群体的生存境遇——农民工群体,之后抒发思乡情感的《一封家书》、《大哥,你好吗》、《走四方》、《九月九的酒》等都是以农民工的思乡情感为主题,侧面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反映出了流行乐坛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群体心理状态的关注。

5、“亚运歌曲”的诞生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中国北京举办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整个亚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民族凝聚力得以增强。主要的亚运歌曲有《亚洲雄风》、《不要说再见》、《黑头发,飘起来》等。

6、MTV、排行榜的出现 MTV在中国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89年,这一年广州成立了大陆歌坛第一个MTV制作中心。首都由歌星制作人独立策划的MTV专辑是《程琳新歌》。1993年,MTV在大陆歌坛红火起来。许多歌手不惜以重金制作MTV专题片,通过电视台播出。

1987年,广东电台音乐台主办的“广东创作歌曲排行榜”诞生,中国内地最早的排行榜出现。到了1994年,各地电台、电视台、报刊纷纷建立排行榜,仅广州一地就有“广东创作歌曲排行榜”、“广州新音乐十大金曲排行榜”等。甚至于有人称1994年是大陆流行乐坛的“排行榜”年。

90年代中到新世纪初——流行音乐新的发展期

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丰富,内地流行歌曲的表现手法也更多是反映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在这个社会转型期里,中国流行音乐也体现了人们感伤、迷惘、不断寻找和追寻的心里。这一时期校园歌曲火爆一时,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也强势而来,摇滚音乐有所变化。

1、校园民谣展现激昂的青春

1994年,内地的流行音乐一夜之间崛起了一股校园力量,而正是这股清新的校园风给开始浮躁的社会带来了一阵清风,唤醒了每个人那份久违的感动。1994年的内地流行音乐校园民谣大部分是用简单的吉他伴奏,旋律简单,饱含着淡淡的感伤和怀旧情绪,将大学校园中的纯真爱情、友情,心中的理想和青春的无悔真实地表达出来。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等。这时,在台湾一个三个年轻男孩的组合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小虎队”这个震撼当时流行歌坛的组合曾创下了演唱会20多场场爆满的记录。他们成为第一支由学生组成的少年组合乐队,其代表作《爱》、《青苹果乐园》等歌曲将年轻人的心情表露无疑,大部分歌曲的内容充满了青春的激情,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希望。

2、流行音乐通俗化、民族化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开始采用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给较为单一的中国流行音乐添加新的元素。这标志着中国大众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趣味有所提高,以及在社会变迁和价值失落时传统文化的回归倾向。主要代表作有:《涛声依旧》、《梦回唐朝》、《新鸳鸯蝴蝶梦》等。与此同时,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开始体现出来,《阿姐鼓》、《蒙古人》等一系列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扑面而来,掀起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风。

3、新民乐、新民歌的出现 2000年2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开播《新民乐》。大量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为基础,结合欧美流行音乐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和改编的“新民乐”作品出现。2000年,流行乐坛还出现了“新民歌”浪潮。这种多为的“新民歌”,并不同于传统民歌那单一的地域色彩,而是带着创作者对自然与音乐的主管理解,从云贵、西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民谣中汲取灵感与素材,又大量借鉴了欧美爵士、蓝调、说唱乐等特点,使民歌在演唱中具备了强烈New Age的流行潜质。“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则把这股“新民乐”“新民歌”推向了高潮。

4、流行音乐的国际交流

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国家交流活动也频繁起来,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大批国外流行音乐家在大陆举办演唱会,如1997年3月,“情歌王子”胡里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个人演唱会,1997年5月,雅尼在北京举办“雅尼紫禁城音乐会”等。国内大批流行歌手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如在第8届-第14届“亚洲之声”流行音乐比赛中,中国歌手都获得了不同规格的奖励。境外昌平公司与内地唱片公司的合作等,如1997年,上海声像出版社与蜚声世界的索尼音乐公司结成联盟,共同在内地制作、发行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流行音乐,刘欢、韩磊、毛宁成为首批与双方合作体签约的歌手。

5、摇滚乐的新发展

1998年,中国流行乐坛涌现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音乐新潮流。一大批新人组建的摇滚乐队出现,如“清醒”、“麦田守望者”、“花儿”、“新裤子”等乐队的作品成为媒体和乐迷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崔健、唐朝、黑豹等老一代音乐人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

6、“韩流”在大陆的风靡

“韩流”的成因,首先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的必然结果,其中,政治原因、政府的扶持在这里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以及1994年两国签署文化合作协议后,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逐渐活跃——在中国,由韩国电视剧开始的韩国文化热潮逐渐扩大到歌曲,最终带来了“韩流现象”。

7、网络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 (1)流行音乐网站的蓬勃发展

1997年6月,张秦创建了“高地音乐传讯”音乐网站。7月,“高地”转向境外付费申请国际顶级域名和独立网站,成为当时中国内地唯一一个拥有顶级域名的音乐网站。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其他众多的音乐网站,如网蛙音乐站。

1998年,国际互联网上登录的“东点流行音乐网”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流行音乐网站,它的建立,标志着流行音乐传播的新革命。 (2)网络给流行音乐发展带来的影响

流行音乐与网络的结合,带来了一场流行音乐传播方式、欣赏方式、创作方式的大革命。如:2001年,雪村创作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雪村也被称为“中国网络音乐第一人”。

与此同时,一些乐队和歌手也通过网络迅速提升知名度,歌手卢庚戌也是凭借新浪网的介入迅速走红,网络的介入使一个歌手的成名期缩短减半。

更有大量的原创歌曲通过网络的传播渠道在网迷中流传,如《猪之歌》、《老鼠爱大米》《丁香花》《大学自习课堂》等。

新世纪之后——流行音乐创新发展

综述

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民消费能力和娱乐休闲意识的增强,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同别样的音乐概念。偶像时代已经步入,各种音乐类选秀节目也争相登场,网络神曲迅速蹿红,在这个复杂而又充满科技创新的社会里,音乐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享受。

1、成熟的偶像时代

如果说“金童玉女”的毛宁与杨钰莹是中国大陆自产的最早偶像,那么新世纪之后成熟的偶像时代才刚刚到来。不管是王菲、田震还是周杰伦、王力宏、梁静茹等都已经是这个时代的烙印。尽管周杰伦吐字不清的演唱、节奏并没有摇滚的强烈,歌词不按常规却尽现文字之美,但它却激起了无数人的狂热。这个时代偶像们的歌曲迎合了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的心理——喜欢创意,拥有自己的想法。

2、民族风组合——混搭出现

近些年来,一些民族风混搭组合相继出现,并火遍全国。其中凤凰传奇就是典型一例。他们的《月亮之上》和《最炫民族风》节奏感十足、鼓点平稳,有着非常广阔的群众基础,大江南北,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句,有人喜欢哼唱里面的蒙语,有人喜欢飙里面的高音,也有人喜欢跟唱里面的 rap。因此这两首也成为这几年热门的彩铃。

3、网络神曲迅速蹿红

网络的散播能力是强大的。2010 年 3 月,因为网络和王菲等歌坛大牌的力荐,本属于严肃音乐范畴由著名歌唱家龚丽娜演唱的《忐忑》经由网络视频竟然“被”流行音乐,被大众“围观”,像病菌一样在流行乐坛“肆虐”了起来。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咿呀,哄笑成一团,被恶搞的同时,《忐忑》红了,或者说正因为被恶搞了,《忐忑》才有机会红了。

2012 年,风靡全世界的《江南 style》也是典型的神曲,它之“神”则彻底地不是因为“曲”,而是因为“舞”,韩国鸟叔边唱边跳着一种酷似人骑马时的动作的舞蹈,所以被人们称为《骑马舞》,一时之间,在大街上、在超市里,到处都在放《江南 style》的视频。

4、歌会类栏目——集体狂欢

2000年1月27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青团北京市委联合举办了一场堪称中国流行歌曲盛宴的大型歌会《同一首歌——相聚2000大型歌会》,此台歌会会集了两岸三地40多位在华语歌坛举足轻重的音乐人和歌手,以全新的方式演绎了中国歌坛,40多首经典名曲,可谓是新千年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歌会。这次歌会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和好评,从此以后《同一首歌》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年时间,它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各地,甚至不断走进异国,而所到之处,演出场面都是超级火爆。在《同一首歌》良好效应的影响下,中央电视台的一《音画时尚》、《欢乐中国行》,湖南卫视的《超级歌会》等一拥而起,亦激起了相当的火爆,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5、选秀类栏目——层出不群

2003年,湖南电视台推出《超级男声》大型电视娱乐节目。2004年5月又推出《超级女声》,这一以流行音乐为外壳的娱乐性节目风靡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并创造了短期内打造明星歌手的神话,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随后,各路同行争相模仿,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上海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和《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等音乐选秀节目纷纷出炉。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3

2 23 《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周晓燕 2013年博士论文

《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批判》 党岱

2008年硕士论文

新中国铁路62年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

新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和成就

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人民防空至今已经走过50多年光辉历程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材料]

新中国成立

中国音乐发展综述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论文:新中国的一路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