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网络交友的危险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网络交友带来的人际关系障碍。由电脑网络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各种交际冲突。

2、网络人际交往还可能诱发各种人格障碍,由于学生网民以为对自己的言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他们往往在言语上非常直接坦率。当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可能转换成个人的人格特质,形成攻击性人格。

3、谎言林立。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想在谎言的世界寻找真实的情感无异是自欺欺人。

4、陷阱密布。网络使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也使行骗更难让人识别。别有用心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5、低级趣味充斥。网络是一个没有法律制约与道德规范的自由世界,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放纵自己,低级趣味泛滥成灾,让人道德沦丧。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中学生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

对于尚未完全培养出正确判断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的青少年来说,会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有,由于网络快捷方便,使青少年更疏了实际的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易使青少年的情感趋于冷漠,造成”自我封闭”状态;另外,网络毕竟是”虚拟社会”,而与现实社会的反差,会影响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能力。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学生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喑世事的学生上当受骗

首先,中学生身体尚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身体发育,视力下降,脊柱扭曲,身体发胖等问题随之而来。近几年中学生近视率不断攀升,网络“功不可没”。而因为上网时常常注意力高度集中,废寝忘食,导致猝死的消息也时有耳闻,这样的例子还不够触目惊心,还不够发人深省么?对方辩友怎么还会认为利大于弊呢?

其次,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自制力不强,而面对网络强大的娱乐功能,很多学生上网成瘾,深陷其中。据有些专家调查表明,青少年上网时间普遍偏长。30.1%的调查对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82.5%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可以上网的电脑。调查中,当问到最长的一次上网时间时,回答9小时的竟占31.8%,5-8小时的占25.9%。同时,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网上还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中学生容易误入迷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为没钱上网而去偷去抢甚至去杀人的新闻相信对方辩友也听过吧?怎么还能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呢?

再次,中学生社会阅历不多,网上陷阱又无处不在。中学生在网上被诈骗,被伤害,甚至因为会见网友而被拐卖,杀害的例子也不少,对方辩友怎么还忍心鼓励青少年上网呢,将青少年置于危险之中呢?

最后,中学生的身份决定了读书学习是我们的天职,通过网络当然也可以学习,可是网络娱乐功能的诱惑对中学生更强大,往往使我们偏离方向。学生上网究竟在做什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网络交友谨防四类人

1、游戏感情者

这类人专门借助网络的虚拟性藏匿混迹在各类交友网站,性别亦男亦女,并不真与网友见面,通常只欺骗感情并不涉及钱财及其他。

2、骗财型

在聊天的过程中不断通过穿衣品牌、月收入或消费金额、家庭经济情况等来打探,一旦确认对方家境富足或个人收入不俗,便提出见面的要求,进而通过抢夺、诈骗等手段来榨取钱财。

3、骗色型

多发生为男性欺骗女性,通常用三种方式迷惑对方,一是自称超级帅哥或我很丑但很温柔,二是伪装成浪漫、温柔、体贴型,三是自称富家子弟。利用这些伪装诱骗一些不谙世事或贪慕虚荣的年轻女性,甚至未成年女性。

4、骗财骗色型

综合利用前两种手法,欺骗缺乏自我防范意识的网友。更有甚者借此对被骗网友实施恶性抢劫、强奸犯罪。

总之,首先要有防范的意识,不能没有戒备地在网上交友。特别是不能心存占便宜的心理。在上述案例中,男网友明显是心存占便宜的想法。其次,一旦与网友在见面被骗,要立即拨打110报警,警察能为受害人保全相关证据,有利于案件的侦破。最后,人们只有通过自律才能避免掉入陷阱。在上网的时候,不要沉迷于不轨网友那些不健康言词之中而不能自拔。

网络交友

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网络交友需谨慎教案

2.正确对待网络交友

辩论赛 网络交友弊大于利

中学生网络交友利与弊教案

网络交友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2.正确对待网络交友(八年级上)

安全教育《网络交友需慎重》教案

《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教案

网络交友的危险性
《网络交友的危险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