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感悟艺术愉悦心灵

发布时间:2020-03-01 17:57: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感悟艺术愉悦心灵

——初中音乐怎样创造新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音乐/教学模式/艺术教育

摘要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完成教学改革的宏伟目标,使音乐课充分发挥其素质教育的作用,教学模式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模式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每位教师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水平、教育思想、教学条件、工作环境等实际状况进行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更增加了我们肩上的使命感,面对“有思想”的一代,我们应怎样创造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用什么样的新教法来完成亘古不变的“塑造有用人才”的历史使命呢。我认为首要的是为师者要先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实践中我与学生们共同尝试了几种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篇章式歌唱教学课、“歌星”演绎式歌唱课、主持人式欣赏课、音乐剧式综合课。虽不成熟,但教学效果已初现端倪。

一、“歌星”演绎式歌唱课

“歌星”式歌唱课就是让学生在准确、正确、完整地学会教材歌曲后,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自我的情感演绎及自我创作歌唱的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流行音乐涌进国门,短短几十年,流行音乐以它特有的魅力,势不可挡地流行于祖国大地。从最初对欧美摇滚音乐的痴迷到对后来居上的港台歌手的狂热追星,尤其青少年学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群体,面对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师不应该只对学生说“NO”,而应该加以有耐心、理智地正确引导。流行音乐同样是音乐艺术中的一颗珍珠,而学生对流行音乐拥有的巨大热情,为师者如能倍加珍惜并使其转化成对音乐艺术探知的动力,那我们的音乐课堂无疑会成为通向完美音乐艺术审美意识建构的桥梁。针对学生各自都有自己所崇拜的歌星这一情况,我大胆尝试“歌星”版歌唱课教学模式。

教学案例:《装扮蓝色的地球》

这是一首表现少年儿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造福人类的歌。词作者设计了一个具有诗意般的意境,表现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曲作者则把这个意境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加以刻画,谱出这首优美的歌。这么好听的歌,我认为不用动脑筋了,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却碰了鼻子:初二的学生,只是笑却不愿唱,问其原因他们竟回答“老师,这首歌太孩子气儿啦,可笑死了,让初一的学生唱更合适些”。第一个班级教学的失败,促使我改变战术,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不提教材而是问学生:一首同学们陌生的歌曲,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纳它,进而愿意主动学唱它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接受的意见是:模仿当前最红歌星的歌唱风格来范唱这首歌,先吸引眼球引起关注再说。我马上采纳并在印象中迅速搜索出几位老牌歌星的歌唱风格,开始了群星歌友秀的模仿,乐句与乐句之间的不同歌唱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我认为的滑稽演唱竟得到了学生们热情的吹捧。歌曲非常顺利地学唱完,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模仿起自己心中偶像歌星的演唱风格。原本诗情画意般的歌曲转眼间出现了摇滚版的、清新校园歌谣版的、粗犷版的、柔情伤感版的、粤语版的……真可谓是异彩纷呈,群星荟萃。而作为一线执教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首先,学生想要进行歌曲风格的再创作就必须先要准确学会歌唱原作品,能够完整、准确、正确演唱教材中的歌曲是歌唱教学的最基础任务。其次,歌唱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最终学会用自己的歌声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什么风格、什么演唱方法、何种歌唱技巧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能否把词曲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情感或“歌唱者”现在所要表达的情绪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篇章式歌唱教学课

我们知道,无论教材怎样变化,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比重是不可能有所下降的,甚至在新教材中我发现有增加的趋向。因此,新教材的歌曲怎么教是我们初中音乐教师逃避不了的

一个课题。我尝试过传统的歌唱教学方式,结果是不到10分钟的时间,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流畅地歌唱了。余下那么多的时间显然不能都来诠释歌曲的内涵及情感。而且,我们的学生也以强烈的呼声来表达他们没吃饱。在学生的参与设计下,我们开始尝试篇章式歌唱课。何为篇章呢?既把45分钟的课堂分成几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做什么、需要多长时间都做出规定。

教学案例:《阿伊呀——非洲的灵感》这是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旋律可以分成ABCDE五个小乐段,且旋律简单、易学、好唱。我们的教学流程是复习已学歌曲(5分钟)——学唱新歌(10分钟)——合作体验原作品的基本风格(8分钟)——创新歌唱准备(5分钟)——百家争鸣(10分钟)——优秀作品合唱(5~7分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们的音乐素质,我让学生自己定出完成每个部分所需要的时间。果然,学生很守信,课堂纪律似乎也不再费劲儿“吼”了,因为我只要做个体育术语中的“暂停”手势,同学们就会马上静下来并且各就各位。

篇章式教学模式中,复习已学歌曲部分可以是上节课中学生优秀演绎风格的回顾,这样既在开课前5分钟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歌唱的兴趣,为顺利开展教学打下良好开端;学唱新歌主要是合作体验原作品的风格,首先我以实力派歌星与偶像派歌星为例,跟学生阐明靠脸蛋儿“不知所以”地“空中创作”只能是“昙花一现”,任何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都是建立在扎实的、深厚的对民间艺术的最基础、最深入的了解之上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学习和欣赏一部作品时,首先应该对作者的初衷或地域风格进行复原式的演绎,然后再进行二度创作或三度创新。明确了目标,学生不再表现出对教材歌曲的排斥感,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到作品原汁原味的体验中,以此方式诱导教学,能使学生由被动接纳变为主动探究,并在探究中真正做到主动走进音乐,主动体验音乐;创新歌唱准备部分,是给学生个性化演绎作品的讨论、交流、排练的空间,表面看起来,这5分钟教室里确实嘈杂一片,我却从中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某些我

们眼里的内向学生开始主动参与讨论或偷偷地哼唱歌曲了。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素质教育中美育熏陶的作用;百家争鸣部分是整节课中的亮点部分,通过前面5分钟的创新演绎,我们要进行歌曲新风格歌唱排行榜,谁的演绎风格受到欢迎,我们就以全班齐唱其作品的形式奖励他。有了竞争和舞台,就有了激情,有了“发表”和“流行”,就有了“成功”和“歌星”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歌唱的美丽,更体验了歌唱的魅力。

三、主持人式欣赏课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位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式主持,共同来完成一节欣赏课的教学。老师提供课前辅导及资料,包括我的备课本、教学光盘、教师用书等。

教学案例:《九寨沟音画》

我在同学们自愿组合成的四人小组中进行抽签决定出哪组要准备该节课的教学,然后把有关本节课所需的资料复印好提前两周交给他们,帮他们进行小组内分工。一位同学负责介绍相关音乐知识,如:交响音画、交响音诗、交响诗、组曲;一位同学负责《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的欣赏讲解;一位同学负责《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的欣赏讲解;一位同学负责做本节课的最后总结性陈述。分工后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主次并以此分割时间,与同学互动或提问时间记在每个主持人的主持时间内,在总课时里预留出3~5分钟的时间以备突发情况的处理。

这种教学模式是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力争做到“我的音乐我做主”。学生通过课前的认真分工、精心的自我特色设计、对教材的深入了解、资料的查阅、语言的准备、表达的演练以至于个人形象的设计等等,一次几分钟的主持(或许有互动),同学们花费了很多心血。当第一堂主持人欣赏课终于顺利完成时,我提着的心不但放了下来,随之取代的是惊喜,不禁发出“现在的学生素质就是好”的感叹,同时我还获得了许多意外的惊喜。

四、音乐剧式综合课

音乐剧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艺术,更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它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从唱响世界的《音乐之声》到现在以恢弘场面及高科技手段赢得了世界青睐的《猫》,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音乐剧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欣赏。特别是音乐剧中大量的现代音乐更是赢得了年轻一族的青睐,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寻求些许因素为我所用,制作微型音乐剧课堂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欣赏课的空余时间或为拓展音乐视野的专题讲座上给学生观赏一些优秀的音乐剧或精彩片段,这就为日后的短剧排练打下了基础。

教学案例:《化蝶》

本节教学以共同的音乐主题为线索,运用了戏曲、器乐、歌曲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阐述爱的主题,是极具戏剧性的。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对于自身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很多同学还处于朦胧与羞涩、好奇与需求的矛盾时期,这时是最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尊重和正确引导感情方向的。此时的学生面对此种敏感话题,如何利用这次教学机会让学生正确理解爱情——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成为了我要在课堂上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我的设计是:首先,请同学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然后再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证实“梁祝”的传说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希望,人们希望的美好爱情是自由的、负责任、理智的爱情,不是头脑一发热、感情一冲动的鲁莽爱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史实及正确的感情讨论中来后,进行没有爱情讲解性的艺术片断欣赏,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音乐情感的分析欣赏上来。最后把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情景剧《十八相送》的各自创新排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的整个表演过程中至少要引用一段教材中的音响资料,其他歌曲或音乐的使用自己做主。以情景剧的形式来重新表演教材中的戏剧、歌剧、曲艺等艺术作品,不但使学生能够主动、自愿地去欣赏教材中各种艺术形式,而且由于重新表演的需要会促动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各种艺术的背后渊源。

俗话说“学无定法”,本人以为“教也无定法”,尤其音乐这门感性的艺术,如何通过音乐教学真正来完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还需要从教者的不断努力与探求。以上教学的模式设计只是多种尝试中初见成效的几种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在此,我本意在抛砖引玉,致力于同行间的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感悟艺术愉悦心灵,真正能够走进音乐之中,真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让阅读愉悦心灵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感悟心灵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感悟艺术愉悦心灵
《感悟艺术愉悦心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