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美狄亚的复仇解析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

美狄亚是欧里彼得斯以妇女问题为主题的作品《美狄亚》中的女性形象。《美狄亚》整部作品都在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悲惨鸣不平。美狄亚对丈夫的背叛所做出的复仇行为是对自己不公命运的反抗。

读者们同情美狄亚的不幸遭遇,更为她决绝的复仇方式而震惊,她毁灭性的复仇带给了人们思考的余地。什么样的仇恨使一个多情的少女变成仇恨的化身,不惜余力的要破坏掉曾给自己带来幸福感受的一切?让我们看看美狄亚的艰难处境:从背叛家庭、舍弃家乡的时刻开始,美狄亚人生的全部涵义就只有伊阿宋,他是她唯一的寄托和支柱,但是在利益面前,她却成了他要摆脱的包袱。一个只有依靠,一个急于丢弃,悲剧的阴影弥漫开来。一无所有的美狄亚,面临被驱逐的结局,孤注一掷的选择了复仇。 妇女被抛弃的命运不仅仅存在在古希腊,礼仪之邦的中国妇女承受这种命运也有远久的历史了。《诗经·卫风·氓》中就有对妇女悲惨遭遇的描写: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在这首诗歌中,一位勤劳持家的女子在申诉命运的不公,痛斥丈夫的负心薄幸。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丈夫的背叛和欺骗,这位中国女子采取了怎样的对待态度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对其他的青年女子提出了“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警告。面临同样被抛弃的命运,为何中西方的主人公对待的态度如此不同?

从自我价值的认识上看,西方重视自身价值的程度远远高于东方,而东方推崇的是一种牺牲精神。因此,对于丈夫的背叛,美狄亚表现出的是一种愤怒和怨恨,继而产生了报复心理,而《氓》中的女子只是在无可奈何的倾诉和哀鸣。中国从古代民贵君轻的思想到今天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集体的理念,淡漠了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重视,在这种理念下,个人是为集体服务的,人不仅仅为自己活,更多的是为别人而活。所以氓中的女子并没有复仇的想法,也没有想到要让丈夫认识和忏悔他自己的罪恶,只是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哀叹遇人不淑。她“亦已焉哉”的决定只能成全了背叛,她的申诉和决定只是单方面的行为,既没有让她丈夫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也不会影响他丈夫继续另觅新欢,她没有报复他,当然这其中也有她自身温柔宽容的性格因素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美狄亚认为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要让伤害她的人不得安宁,痛不欲生。所以她选择通过复仇达来到自己的目的,也只有复仇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美狄亚的复仇给对方带来了影响,是双方面行为。

中国倡导的牺牲精神要求人要甘愿奉献和不求回报,这种牺牲精神再加上男贵女贱的思想,二者结合起来施加在妇女身上,她们哪里还有报复的念头萌生呢?她们乖巧、温柔、顺从、忍受,实在忍无可忍也只能拿自己开刀,叹息自己命不好,觉得这是自己注定的命运。《氓》中的女子“亦已焉哉”的决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已经有自我意识的萌芽了。纵观当时的文学作品,妇女对待负心汉的态度,决裂已是顶峰。诗经《有所思》中也有体现: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在美狄亚的复仇行为中,弑子的行为也引起了读着对美狄亚人性的思考。从作品描写美狄亚的复仇心理来看,美狄亚做出杀死一切有关的人的决定也不是从头到尾都坚定的。面对

两个可爱的儿子,她母亲的天性生出了怜悯和犹豫,作者这样写道“但是一看见儿子可爱的面容,美狄亚的心情就十分激动。她想起自己将要杀害他们,不知不觉地就惊嚷起来:“哎呀,我忽然想起那暗藏的祸患!孩子呀,你们还能活多久,你们日后还能不能伸出这可爱的手臂来?”晶莹的泪水夺眶而下,滴落在孩子们细嫩的脸蛋上。”

但是巨大的恨意很快就将这种犹豫压下去,尤其是考虑到儿子会遭到继母的虐待,美狄亚便更加能狠下心来。这个时候的美狄亚完全不相信未来还有美好,她把儿子的命运也归为不幸,并且让自己来落实这种不幸。在这个西方的剧本里,美狄亚的这种疯狂的行为似乎能得到读者和观众的谅解,她对儿子的仇恨也是源于被抛弃的巨大悲痛。

弑子,这在中国“虎毒不食子”的传统中,是违背伦理,极为不耻的,如果有这样一个女人,肯定被冠上了恶毒的帽子,武则天就是这样。幸好武则天还有政治的成绩和至高无上的权利来平息人心,若她是平民女子,是不可能活下去的,人们会为她的两个儿子讨个公道,将她处以极刑,怎样残酷的手法都不足消除人们对这样一个母亲的忿恨。这时,她被抛弃的不平遭遇早会被人忘记,人们只会痛恨她对儿子的残忍。

从复仇的方式来看,中国女子惩罚负心汉的渠道一般是申诉,求助于别人。《氓》中的这位女子也是用了这种方式,向别人申诉自己的命运,让社会舆论去谴责背弃盟誓的人。诗经中的《氓》归属于国风,是采集编纂当地民歌而来,因此《氓》中女子的遭遇有现实意义,而《氓》能被采集,已说明它广泛流传在人民当中,人们通过流传来表达对这位女子的同情,也借流传来唾骂负心的人。无独有偶,文学作品《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也是通过申诉,上告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求助清官为自己报仇。

美狄亚却是让整个复仇的过程都由自己来实行,这样才能让自己满腔的仇恨发泄的更痛快。在著作刚开始,美狄亚也是在向苍天嚎啕大哭,向当地的妇女哭诉自己的不幸,但是她并没有在众人的安稳声中平息自己的仇恨,而是谈到女人自古以来所受的不平等待遇,向月神赫卡忒起誓:“他们里头决没有一个人能够白白地伤害我的心而不受到报复!我要把他们的婚姻弄得很悲惨,使他们懊悔这桩婚事,懊悔不该把我驱逐出这地方!”

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也反映了当时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在遭遇不幸时,中国女性是一种求助者的形象,西方女性是一种从被动中觉醒转为主动寻求出路的形象。美狄亚的复仇让读者既痛快又惋惜,这个已被仇恨附身的女人,有一种同归于尽的勇气和看清身边人虚伪面具的清醒。尽管她报复的那么残忍,却让人更深的理解了她的悲伤和绝望。

美狄亚带着痛苦乘龙车默默离去,伊阿宋在人间也被痛苦吞噬,她达到了复仇的目的,自己也痛苦着,但却不后悔。而中国古代女性在唱着自己的悲歌,引聆听着落泪,丈夫还在花街柳巷挥霍着妻子劳动的血汗。两种结局似乎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就女性独立的意识和解放来说,美狄亚走在前面。

汉语言文学1班

陈茜 2007020028

美狄亚 女性意识的一面旗帜

是谁成就了美狄亚——从《美狄亚》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西方婚姻的差别

中西方复仇作品的比较

中西方结婚习俗差别 英文版

中西方的酒文化差别(推荐)

从《青春之歌》看女性意识

美狄亚、杜十娘、女性形象分析 论文

复仇女神(美狄亚与蘩漪复仇形象之比较)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

从美狄亚的复仇解析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
《从美狄亚的复仇解析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