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生本教育实践与体会聂玉莲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0: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生本教育实践与体会

聂玉莲

近年来我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了生本教育课堂,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语文组和初二级部,生本教育效果明显,教学成绩提高很快。我在前几年,去过洋思,学习过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也学习过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 应该说学有所获。我也尝试着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但动作不大、效果不明显。自去年10月份我校启动生本教育实验课堂以来,自己就开始进行改革。

一.我的课堂改革实践: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尝试着改革课堂教学。刚开始觉着新鲜,学生也觉着好奇,自认为这样课堂还可以,可是几周后困难就来了,各小组的学生,不是在积极思考、认真探讨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你看我、我瞧你,甚至在桌子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闹着玩。再加上自己刚开始又摸不着路子,学案和课件用起来不能同步进行,课堂上总是感觉别扭,就这样改着改着又改回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因为原来的教学模式用起来简单、易操作,只要将原来的备课本稍微改动就行,不用花费很大的功夫就能上好课;而生本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困难太大了,每天都要精心设计学案,做课件,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还要把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学生身上等等,操作起来太费劲了。我被暂时的困难吓倒了,打起了“退堂鼓”。而语文组、初二级部老师坚持不懈实施生本教育课堂,一年多来,他们解放思想,准确理解把握生本教育的特点,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认真进行生本教育实验,不断调整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法,积极探讨生本教育课例,构建学生广泛参与、生动活泼的课堂。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显著,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他们还在积极实践“生本教育”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把“生本教育”的理念全面引入到课堂中去,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真正实现了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我听了徐翠玲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我给她的评语是:精彩的课堂,完美的课堂,值得回味的课堂。”

在学校倡导搞生本教育的时候,我也开始心动了,再加上左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上反复强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早改早受益,晚改晚受益,不改死路一条,那种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这一席话再次触动了我的心灵,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下定决心将生本教育理念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我开始从语文组老师身上借鉴、模仿。通过听课,认真摸索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本课堂。我试着重新开始了生本课堂,正在这

1时张店区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来我校听了我的一节复习课,课堂上,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课堂学习氛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课后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们对这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这节生本课在张店区也是一流的,这无形中又给了我一股巨大的力量。紧接着初三级部王主任召开级部会议,要求级部全体老师马上行动起来,各班分成4人一小组,级部老师互相听课、评课,将生本课堂深入下去。这项改革已实施三周,效果不错。

二.我的改革体会:

通过实施,我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感觉到上好生本课堂以下环节不可缺少:

1、组织好课前预习是基础;

2、导学案的编写及实施是关键;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保障;这些步骤设置好了,利用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实施过程:

1.组织好课前预习是基础: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初步学会学习。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预习题目,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易学易练,目标要落实到具体的题目;只有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学案,学生学习才会有目标,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完成。例如我在上一学期就试着使用生本教育这种模式,可是由于没有领会其内涵,课前布置作业只是让学生自主预习、看书,从哪一页看到哪一页,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和预习措施,结果让我大失所望。课堂上在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结果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展示出自己学习的成果,大多数同学不知道交流什么,说什么,找不出问题的所在,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教师还得重新强调,有时只好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死背,课堂效率低下。有时甚至用好几节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都留下尾巴,教学任务处理不完。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以后,我不断进行了自我反思,认为课前的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得精心设计,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围绕目标,看书,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接下来返回课堂时,学生对自己看不懂、学不会的知识再提出来,小组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知识并完成交流和汇报。如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我提前提出自主预习的问题: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最大的两栖动物是谁?谁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吗?靠什么鸣叫?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3.青蛙的卵块什么样子?

4.青蛙的受精过程发生在什么环境中?用什么方式进行受精?这种方式的意义何在?

5.青蛙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去看书,去寻找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评分激励机制,小组内互助、小组间竞争,促进学习,学生回答对了就给小组加分,这样学生马上就能动起来,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小组同学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特别是在提到大鲵还有个名字叫什么的时候,有的同学提出叫娃娃鱼,为什么这样叫呢?小组有个同学马上举手回答说因为大鲵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所以又叫娃娃鱼。它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动物,长达

1.4米,体重20公斤,寿命长达130多年。其实它不经常叫,动物杂志上曾说一个人养了一只大鲵,6年只叫了10次,并且是3年之后才开始叫的。过去大鲵由于肉美味鲜有很多人捕杀,现在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多么精彩的发言和论述!课堂氛围又一次达到了高潮。我抓住了机会对他进行了表扬、鼓励,让其他同学学习他知识面广,善于积累。交流、讨论、合作,在短时间里就很快完成了成果的展示和汇报。实践证明,课前精心准备设计预习题目是如此的重要。

2.导学案的编写及实施是关键:

导学案内容包括:包括“温故知新”、“课前预习”、“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巩固新课”、“总结规律”、“反思升华”、“课堂练习”、“知识拓展”等。

导学环节:以学定教,老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扮演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始终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本,使自己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内容的伙伴和向导。具体要求是:(1)学生对照导学案先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重点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自探,并找出疑难问题。(2)教师巡视小组讨论情况,要做好调控,让讨论始终围绕关键问题进行;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笔记、学会补充、学会质疑;课堂上他人展示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提高的过程,真正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3)学生有困难时老师怎样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4)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刚开始要注意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寻找要回答的问题、找到后划下来、做到学案上,切忌一上来就讨论。当学生找不出来、不会的时候,再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讨论。因为课本上的知识60%---70%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不必再讲。(5)当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时,教师切忌再重复。(6)学案要提前一天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留出时间自主学习。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其他环节再好也等于零。(7)、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其中包括:上节课的知识回顾、本节新授课的预习。(8)自主学习。就是把本节的基础知识一一列出,让学生通过看书就能找到答案。重点难点放到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上,但也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会做的前提下,再小组讨论和合作的,这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有利于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能

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疑难问题教师应适时点拨。

课件准备:一定考虑到切合实际和学案同步。选择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题型也是紧扣学习目标。

课堂练习:一定要做到精选习题,力求做到“做会一道题”,“掌握一类题”。通过做题考察同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会的题保证全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知识拓展:要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综合题目、思维提升题目、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题目等。(1)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对个别疑难问题进行适时的点拨。(2)合作探究: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基础知识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落实“一帮一”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达标。然后各小组成员以轮流提问的形式,将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难题提出来,由小组长负责汇总,并组织大家一起思考、讨论,答案由小组成员互相补充,最后达成共识。小组长负责控制交流时间、交流进程,督促组内同学做好笔记。本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组织学生的交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针对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利用恰当的时机组织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的作用重在质疑、激思和点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保障:

在生本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小组交流。我们初三每个班分为十几个小组,每组四个人,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进行交流展示,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可是小组选代表在课堂上交流时,总是每组的小组长发言,其他同学都不敢发言。我就想是不是其他同学怕回答错了我批评他们呢?还是怕回答问题不对别的同学嘲讽。于是我就私下找了一些平时和我关系不错的同学谈心,原来还是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和训斥、丢人现眼、害怕同学嘲讽等,有的同学存在自卑感,这完全与我预想的结果相符。针对这种情况,我冷静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如:由于本学期身体不太好,脾气暴涨,上课微笑的太少,鼓励性语言也不太多了,欣赏赞美学生的话语也变少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上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想想我们自己,难道愿意校长整天批评我们,抓住我们的缺点和不足不放吗?将心比心,学生也和我是一样的。成长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灵,或许你的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的眼神、一句简短的赞扬、一阵情不自禁的掌声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巨大的动力。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改正了我的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有意识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和不太自信的学生多站起来或上讲台展示交流。例如在学习《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提前布置每个小组四个同学带三个熟鸡蛋,一个生鸡蛋,课堂上在解剖观察时,学生找到了

胚盘、气室、系带、卵壳膜、卵黄膜等。小组学生观察讨论的非常激烈,就在这时有个小组的同学发现自己解剖的鸡蛋、蛋黄胚盘处有些红色的像血液似的东西,他们讨论不出答案,就问我原因,按以往的课堂规律我马上就告诉他们答案,可生本课堂上,我只能是一个引导者,我说受精了的胚盘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色浓而略大”,这时有个学生心有灵犀马上回答:“我知道了这种蛋可能马上要孵出小鸡了”,这时候开始有不同意见了,另有一个学生抢答:“鸡是有性生殖,应该是进行了有丝分裂”。这时多么精彩完整的答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同学们处于好奇心都纷纷下位来这个小组观察,我抓住时机肯定了他的答案,及时的表扬了他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本来给小组应得1分的,追加为3分。课堂上那些回答不理想的也报以微笑并及时鼓励他们,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再努力。另外小组在这节课上如果四个人都能起来回答问题且回答的很对,那么小组成员就获胜,就获得优胜组。我还将这一环节设计为“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从此,这一环节成为学生的最爱。这样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参与率由原来的几个同学回答变为了85%以上的同学都能参与,使过去的厌学变为乐学,使每一个同学都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困惑及努力方向:

教学改革就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在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成功的愉快,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有的通过及时反思能随之解决,但是有的还是难题,具体来说:

(1)、有时课堂时间调控不好,出现课堂练习进行不完,有留尾巴现象。

(2)、小组评分激励机制,有时分配不均匀,出现小组之间为争分引起不愉快。

(3)、预习学案,提前发,有的同学管理不好出现丢失现象。

(4)、在小组讨论提问过程中,较少注意到3号和4号同学的提问。

(5)、少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做完学案即完成任务,而没有真正看书,于是出现抄学案现象。 以上困惑,在和老师们的交流中得知有的老师已实行的很好,我不断借鉴先进的经验,也不断的思考反思,下决心将课堂改革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真正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互助,学会共享,学会交流;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和方案设计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改革虽然老师累了点,但学生尝到了甜头,这是我实施生本课堂以来的点滴体会与实践。

生本教育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生本教育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生本教育实践与体会聂玉莲
《浅谈生本教育实践与体会聂玉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