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漫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8: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漫谈

主讲:西昌学院教育管理学

贺新宇

一、心里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它是一个人的主观体验(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

1、主观性: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作为影响体验的潜在因素,表现为平衡。

2、积极性:表现出肯定的、正面的精神面貌,热忱的、进取的心理状态,表现为适应。

3、全面性:心理健康与否,表现在知、情、意的各个过程和个性的各个方面,即协调。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人生态度积极

乐于学习: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热爱生活:有正常的好奇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富于生活情趣。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2、人际关系和谐

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在与人交往时,能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表现出真诚、尊重、理解和接纳,具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表现:嫉妒、羞怯、自卑、猜疑、自私、自傲、偏见与报复心理。 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在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恐惧等)。

3、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

4、客观的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

5、较强的情绪控制力

情绪适度:能表现出与客观情绪和年龄相符合的情绪,能够采取积极的方法摆脱消极情绪,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适度、稳定、平衡、快乐。

情绪积极: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美国一家医院调查表明,在五百名患胃肠病的学生中,因情绪不好而导致病的占百分之七十四。

6、良好的人格品质

7、智力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当思维发展正常,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创造力。思维不正常主要表现:注意力障碍、财富狂想、被害狂想、夸大狂想、健忘症、思维强迫等。

8、行为表现规范

行为与社会角色相符合,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合,一个人的认识、言谈举止表现为符合年龄心理特征,是其适应现实的重要条件。对不同的刺激反应适度。

三、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社交恐惧

2、考试焦虑

3、人格障碍 (1)分裂型

(2)冲动型

(3)偏执型

(4)表演型

怎样用爱心平衡学生的心理

主讲:凉山州教科所

王晓荣

一、不要常常处于自责之中

二、不要处处与人争斗

三、生活中常常充满激情,为自己创造实现理想愿望的平台

四、不要对周围人和亲人期望过高

五、寻找一点时间和空间让自己暂离困境

六、在处理问题上能够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七、对人的善意就是给自己的温暖

八、学会排除自己的心理烦恼(找人倾诉)

九、帮助别人做事,积极、适当的娱乐

十、知足常乐

心理失衡指的是个体的愿望、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遭受挫折,经历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紊乱的状态。心理失衡是心理不健康的预兆,它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成才。心理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是青少年时期,品德不良行为最容易出现在青少年时期。

要引导学生平衡失调的心态,教师首先必须要了解造成学生心理失调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如自卑和嫉妒的心态,可能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两个极端。自怜的心态,可能是群属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结果。委屈,是因为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需要。苦恼,是被需要与现实的矛盾所折磨的。我们应尽力设法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只有教师用爱心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用爱心浇灌他们稚嫩的心田,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尽可能得到满足。

一、消除学生自卑的心理

教师要用爱心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应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要教育和引导有自卑感的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人一旦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一旦有了追求的目标,就会鼓起勇气,拼搏上进。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人要睁大眼睛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帮助学生从人与人的比较中,从自己的失败与成功中,以及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看到真正的自我,认识自己的思想、能力、知识水平及个性特点,找准自己在社会、集体中的角色和位置,扬长避短,学会自我补偿,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的人总是坚信“上帝关上了你进来的门,肯定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3、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要多支持、多鼓励,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有时还可以适当的放大性肯定,以激发振奋。

4、要努力避免和消除引发自卑的诱因,如不讽刺、挖苦学生,不轻易给学生定性,不揭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批评注意场合并适度,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范围等。

二、消除学生自傲心理

自傲是与自卑相对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是学生存在的另一种主要的认知偏差,同样严重危害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过度关注和欣赏自己。

2、贬低和排斥他人。

3、以自我为中心。

4、心理过度狭隘。

5、易于自我满足。

6、抗挫能力不足。

消除方法:

1、晓之以理,讲清自傲的害处。

2、引导学生在评价与自我评价中学会常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常用社会需要比自己的不足,通过心理置换,找到差距,逐渐消除自傲资本。

3、有意控制自傲学生的表现机会,减少自负频率和缩小自负空间,弱化自负心理。

4、对有自傲心理的学生表扬要适度,对他们做的成绩不能做放大性肯定,一些自我评价过高有自负心理的学生,极易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过高评价,即使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捧场的话,他们也会认为受之无愧。

三、解除学生嫉妒心理

嫉妒者是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他们虽表面气壮如牛,但内心空虚,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

教师要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常言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因此,要教育学生当遇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化解了。

方法:

1、帮助学生认识嫉妒的危害,要让学生知道是人都会嫉妒,但嫉妒会使好友翻脸,伤害感情。嫉妒心理会使人变得冷漠,孤僻、空虚、阴沉等。

2、营造健康的班集体心理氛围。

3、充实学生精神世界。

4、建立公平、友好的竞争机制。竞争在集体和生活中难免,它是医治嫉妒的特效药,公平友好的竞争依靠的是能力和智慧。

四、转变学生失落心理

学生的失落心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落差”,这种“失落”心理,也反映出当今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心理脆弱的普遍性缺陷。 方法:

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营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理解和赏识是平衡学生心理,改变学生失落心态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与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五、释放学生委屈心理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属于绝对的“核心”,备受大人的关注,因而造成他们的优越感越来越强,自尊心强。 方法:

1、让学生把所受的委屈和不快在适当的场合宣泄出来。

2、在学生情绪平静后,让学生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鼓励他们主动述说自己的感受,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并循循善诱加以疏导。

3、心理成熟度差的学生,不太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从而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中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而不是让他们一味地觉得委屈,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释放学生心理自怜心理

这种学生故作怪状,与人为难,在别人无可奈何的眼光中肯定自我价值,于是放纵自我,贬低自我。

造成的原因:

1、学生本身思想认识、思想方法、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

2、外界(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消极因素的引诱(如网络)。

3、学习生活中各种挫折所造成的不良情绪。

4、教师、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好教育方法。 学生心理禁区

1、生理缺陷

2、心理状态

3、家庭问题 方法: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

七、化解学生苦恼心理 主要表现:

1、学习方面的焦虑。

2、安全方面的焦虑。

3、同伴方面的焦虑。

4、亲情方面的焦虑。

5、师生方面的焦虑。

6、自我方面的焦虑。

7、其他方面的焦虑。

方法: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苦恼的原因,对症下药,只有将无限的关怀给予学生,才能化解学生苦恼心理。

知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览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稿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漫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漫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