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荀子财计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0-03-03 04:50: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荀子财计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荀子的财计思想主要包括木直中绳、博学省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修然自存、介然自好、体恭忠信、术礼爱人、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人载其事、各得其宜、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富则施广、贫则用节、通晓财经、关注百姓、言必当理、事必当务、通流财物、致以其用、以时顺修、财物足用、以政裕民、地生万物、开源节流、民事国强。

关键词:劝学;修身;荣辱;非相;儒效;王制;富国;会计

会计文化,是指以货币、实物、时间为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家庭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经济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预测、决策、记录、计算、控制、监督、分析、考察、评价、反馈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以会计工作人员遵循的法规、道德、诚信、操守、态度、修身、齐家、治国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劝学》篇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荀子的《劝学》篇集中反映了木直中绳,博学省已;不登高山,不知天高;生非异也,善假于物;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终乎读礼,真积力久;君子之学,以美其身;融会贯通,谓之善学;天见其明,地见其广的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熟悉法规、加强管理、运用技术、提高能力、规避风险、严于律己、志存高远、躬身践行、创新理念、适应发展、求真务实、敢为人先、掌握科学、拓展知识、遵纪守法、持续发展。第

一、木直中绳,博学省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1]1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提高素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第

二、不登高山,不知天高。“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具备较高的基本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熟悉行业情况,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第

三、生非异也,善假于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2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应用当代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财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第

四、荣辱之来,必象其德。“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1]4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抵制违法行为,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或者避免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廉政建设。第

五、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5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坚持不懈、躬身践行、努力奋斗。第

六、终乎读礼,真积力久。“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1]7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树立自主学习理财观念,树立全面学习理财观念,树立创新学习理财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财理念,适应社

[1]2 1

会发展需要,成就伟大事业。第

七、君子之学,以美其身,“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1]8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发奋努力、不畏艰难、一丝不拘、认真负责、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第

八、融会贯通,谓之善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地扎实地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第

九、天见其明,地见其广。“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广,君子贵其全也。”[1]12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牢固树立荣辱观念,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二.《修身》篇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荀子的《修身》篇主要集中反映了修然自存,介然自好;礼仪卒度,笑语卒获;多闻日博,少理日治;君子役物,身劳而安;体恭忠信,术礼爱人;君子求利,其远也早的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改进理财作风,提高理财效果,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廉政建设,求真务实为本,践行科学发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刚毅正气,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其

一、修然自存,介然自好。“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按照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改进理财作风,增长理财能力,创新理财方式,健全理财体制,提高理财效果。其

二、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1]14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制度,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行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其

三、多闻曰博,少理曰治。“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1]15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一些打基础的事,多干一些利在千秋的事,多干一些为人民服务的事,为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精神文明基础和物质文明基础。其

四、君子役物,身劳而安。“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讲原则、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新风教育,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遵纪守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刚毅正气,以优良的作风促进政风、民风的健康运行。其

五、体恭忠信,术礼爱人。“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1]18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日常会议,精简繁文缛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艰苦奋斗、勤俭建家、勤俭建国。其

六、君子求利,其远也早。“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1]2

4[1]17

[1]1

3[1]1

1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真诚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真情地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大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荣辱》篇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荀子的《荣辱》篇集中反映了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崇尚正义,不畏强权;荣者常通,辱者常穷;德行致厚,智虑致明;以相持养,相安固邪;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人载其事,各得其宜;以力尽田,以察尽财的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保证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关注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国民健康,增强诚信意识,加强社会公德,建立保障体系,完善慈善事业,协调环境资源,坚持持续发展,坚持按劳分配,注重公平合理,完善就业市场,维护合法权益。第

一、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刦行也。”[1]39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维护群众权益,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坚持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大或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保证人民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第

二、崇尚正义,不畏强权。“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

[1]42-43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第

三、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勇,辱

[1]44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身体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第

四、德行致厚,智虑致明。“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上则能顺天子之命,下则能保百姓,是诸侯之所以取国家也。志行修,临官治,上则能顺上,下则能保其职,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慎不敢损益也。”[1]45于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和理财者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建设和谐文化。第

五、以相持养,相安固邪。“今以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以相群居,以相持养,以相藩饰,以相安固邪。”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和理财者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慈善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第

六、节用御欲,收敛蓄藏。“节用御欲,[1]53收敛蓄藏以继之也。”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和理财者要坚持发展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使劳动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与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和科学发展。第

七、人载其事,各得其宜。“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瞻也。”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和理财者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社会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合理。第

八、以力尽田,以察尽财。

[1]5

5[1]49-50 3

“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1]56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制度,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非相》篇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荀子在《非相》篇集中反映了莫肯不隧,式居屡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经国定分,言之成理;辩而无用,不为纲纪;兼利天下,通达之属;信信信也,疑疑亦信;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平则虑险,安则虑危的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加强修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办事公道、服务民众、奉献社会、注重诚信、客观公正、体察民情、倾听呼声、关注民生、协调利益、把握规律、把握机遇、深化改革、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其

一、莫肯不隧,式居屡骄。“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1]62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尊重领导、尊重长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下属、光明磊落、加强修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其

二、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故君子之度已则以绳,接人则用曳。度已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曳,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廉洁奉公、宽以待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弘扬光大、正确做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民众、奉献社会。其

三、经国定分,言之成理。“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纟川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是以欺惑愚众。”[1]75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诚实守信,立人之道,建功立业,实事求是,遵守承诺,讲究信用,注重信誉,维护法纪,遵守准则,联系实际,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奋力拼博,任劳任怨,忠贞不二。其

四、辩而无用,不为纲纪。“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1]75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平公开、一视同仁、秉公办事、爱岗敬业、务实求真、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其

五、兼利天下,通达之属。“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势者,舜、禹是也。”

[1]78

]69

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困难,尊重群众意愿,解除群众忧虑,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其

六、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贵,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1]78-79

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默默无闻、奉献社会、协调利益、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遵纪守法、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扬善惩恶、奉献人生。其

七、富则施广,贫则用节。“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亚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 4

[1]90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操、磨炼职业道德意志,树立职业道德信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认真加强理论学习,锲而不舍、始终如

一、言行一致、广施恩泽、强本节用。

八、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故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1]92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着力把握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创造发展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规避风险,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发展,统筹和谐发展,统筹社会发展,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积极性。 五.《儒效》篇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荀子在《儒效》篇中提出的通晓财经,关注百姓;通于四海,为人师表;言必当理,事必当务;从俗为善,是民德也;执道不殆,用知之明;积土为山,为之后成的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通晓财经、关注民生、加强修养、坚守诚信、遵纪守法、民主理财、社会管理、维护法纪、财产安全、保值增值、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收支计划、开辟财源、节约资金、节约资源、节约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科学发展、预测前景、决策方案、监督控制、规避风险、参与管理、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第

一、通晓财经,关注百姓。“呜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养百姓之经纪。”[1]98-99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通晓财经法规,关注民众生活,加强道德修养,坚守诚信准则,严格遵纪守法,推广仁慈博爱,参与民主理财,参与社会管理。第

二、通于四海,为人师表。“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1]100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理财者或治理者要参与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修改、完善和补充,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保值、增值。对于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的或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经济损失或浪费的行为,有权制止或纠正。第

三、言必当理,事必当务。“相高下,视壤肥,序五种,君子不如农人;通财货,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不卹是非,然不然不倩,以相荐撙,以相耻作,君子不若惠施、邓析。”[1]102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编制财务预算,执行财务预算,加强收支计划,拟订筹资方案,掌握市场变化,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务,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本(资金),节约资本(资金),建立激励机制,奖勤罚懒,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第

四、从俗为善,是民德也。“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主道,是民德也。”[1]109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费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国家繁荣昌盛、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第

五、执道不殆,用知之明。“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已也,介介兮其有终始也,猷猷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炤炤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1]110

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建立与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预测经济前景,决策经济方案,执行经济方略,监督经济结 5

果,规避经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建设经济强国。第

六、积土为山,为之后成。“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 [1]122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和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参与新产品开发,参与技术改造,参与科技研究,参与价格制定,参与薪酬制定,参与合同签订,参与协作会议,参与民生管理,参与民主管理,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六.《王制》篇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荀子的《王制》篇集中反映了通流财物,使相归移;物尽其美,致以其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以时顺修,财物足用;修礼为政,国泰民安的思想,对战国时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依章纳税、藏富于民、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均衡收益、规避风险、结构合理、动态管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社会责任、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和谐统一等方面。其

一、通流财物,使相归移。“王者之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衰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1]141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依法纳税,当企业或个人财务处理与税收法律或行政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利用优惠政策和灵活规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合理安排现金流量,使税负得以延缓或者减轻,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

二、物尽其美,致以其用。“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1]141-142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进行生产经营,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实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其

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圣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鳣经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译,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建立与健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其

四、以时顺修,财物足用。“ 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 [1]14其贡献在于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其

五、修礼为政,国泰民安。“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1]133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实现富国、强民和强军的和谐统一。

七.《富国》篇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荀子的《富国》篇集中反映了节用裕民,节用以礼;轻税减役,以政裕民;人善治之,地生万物;利而不利,爱而不用;开源节流,民富国强的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成本控制、成本效益、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公平合理、客观公正、统筹兼顾、谦虚谨慎、整合资源、教育效益、强本节用、开源的节流。首先、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加强成本控制原则,讲求成本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管理推动原则、持续发展原则。其次、轻税减役,以政裕民。“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

[1]164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对战国末

[1]16

1[1]146 6

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合理处理经济收益时,要注重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统筹性原则。再次、人善治之,地生万物。“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余足以衣人矣。”[1]170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进行耗费社会财富时,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实现经营规模扩张和资产价值的预期增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坚持科学地、谨慎地、持续发展的战略。第

四、利而不利,爱而不用。“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逐步创造条件,实行统筹资源计划,规范财务与业务流程,对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运作,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进行整合与培育,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目标。最后、开源节流,民富国强。“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治理者或理财者要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对于所需经费,要按照有关标准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从上述《劝学》篇、《修身》篇、《荣辱》篇、《非相》篇、《儒效》篇、《王制》篇、《富国》篇7个方面可以看出荀子的财计主张是为了“改变财务管理无章可循、职责不清的局面。”[2]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

[3]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为加强事业管理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科学地持续发展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战国]荀子.荀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161-182.[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作者署名:徐汉峰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小东门外文昌阁 联系电话:13797126017 邮政编码:432000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 若采用若修改或需要纸介质文本,请回复本邮箱或手机电话。 作者简介:徐汉峰(1952— )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文化建设,高职技术教育。 [1]182

[1]179

计财工作总结

计财工作总结

计财工作总结

计财工作

墨子的财计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会计的贡献

计财股工作规划

二四计财工作总结

计财股工作总结

计财工作小结

计财股岗位职责[定稿]

荀子财计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荀子财计思想对战国末期财计文化建设的贡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