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个性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0: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生活之源 砺习作之剑 扬个性之帆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的个性化生活研究”实验报告

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尚传设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张扬个性,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作文是最具个性的学习和创作活动,是写作主体个人进行的一种精神产品的独特制作”。习作过程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考、组合加工的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儿童,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深不可测的创造潜能。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要使习作体现学生的个性,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激发习作兴趣,激活内部需要,开发创造潜能,培养良好学习品质,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由此可见,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和学生的习作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当前作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恰恰是过分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形成了小学生作文千篇1律的“模式化”、言不由衷的“成人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害怕作文、讨厌作文之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一是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二是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到评改,教师一手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按图索骥”,习作的自主权被完全剥夺。三是读写脱节。阅读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割断了语言积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密切联系。凡此种种,使原本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愉悦的习作,陷入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地。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吸收借鉴山东龙口语文“双轨”教学和中央教科所“大成全语文教育”的先进成果,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韵语识字,大量读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2003年我校申报了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作文个性化与学生的个性化生活研究”,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习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习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习作教学新框架,以习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引发我们对习作教学的深层思考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新体系。

(二)以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注意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探讨习作个性化与学生生活个性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使学生的生活与习作成为一个有

机的整体。

(四)探索以师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习作指导、评改新模式。使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评改,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三、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隘,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能力,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的生存及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个儿童的智力特长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不同的学生。同样,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学生,要正视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的本质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生命教育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念,还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课题组徐同老师认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使他们的心灵更加充盈,生命更加饱满。

(三)活动建构理论

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和写作中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建构知识、升华思想。

四、实施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学生来讲,作文不应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个性的自由渲泄,情感的自由表达。当学生爱上了作文,欲作不快、欲罢不能的时候,作文教学的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的一切工作应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上下功夫。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降低难度、放缓坡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提前起步,有序训练。根据课标要求和儿童身心特点,整体规划小学阶段习作训练序列。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写话,从一句话到几句话,从教写到仿写,不在长短,重在参与,在写话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二年级重点进行看图作文训练,由单幅到多幅,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提高思维和有序表达能力。

三、四年级重点进行游戏作文和想象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校内校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五、六年级重点进行素描作文、写实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2、由听到写,由说到写。把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听记训练,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每天一次见闻、故事交流,中午轮流演讲,每周一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上好口语交际课,加大口语交际训练的力度,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多维互动;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感到非常容易,“写作难”的状况得以转变。

3、在游戏中感悟,在故事中习作。小学生天生爱玩。学生在游戏时,全身心投入,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玩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听故事也是学生的最爱,开展经常性的讲故事比赛,教师学生轮流登场,听后让学生试着写下来,讲给别人听,学生兴趣很高。这种训练,寓写于“乐”,效果良好。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习作需求

学生写好作文,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的积累,二是生活的感悟。教师的习作教学,自然也应从此入手,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活动中寻找灵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生活、阅读与习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的语文教育网络,为学生习作开发丰富的资源素材。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建立班级书架,开设每周两节的大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开展古诗文背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把课标规定的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层层落实,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学科融合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各科教学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习作训练元素。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材料。如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品生、品社课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科学课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观察日记,把课堂上的实验过程、情绪变化、感受体会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我校赵卫东、陈芳老师执教的《烧不死的小金鱼》和《神秘的死海》两节课,都做了有益的尝试。

3、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相结合

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少先队阅兵式、科学探究活动、航模船模比赛、七巧板比赛、运动会、春游、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高新农业示范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在家长中广泛开展创建“书香家庭”、“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号召家长与学生共同读书,一齐成长。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与上海虹口区飞虹路小学联合举办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对上海、曲阜、泰山、微山湖等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进行综合考察,撰写研究报告,并结集成册。这些活动,丰富了生活积累,增加了生活体验,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也为习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优化教学途径,开拓学生作文视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由每个丰富多采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精神火花,必然是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一篇具有个性的作文,主要在于独特的感受、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洋溢着强烈的文化色彩和个性气息。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给学生以自由,在习作教学中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1.开放作文内容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太多的限制使得丰富的生活进不了作文。苍白成了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语言的干瘪、思维的萎缩。所以,“个性化作文”最重要的给学生以自由,减少束缚、放飞心灵,开放习作的内容和立意,让学生写“放胆文”,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尽情写入文章,“我手写我心”,真正使习作成为学生反映真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需要。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这种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以具体、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或者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需要一个自由写作空间。每周一次的训练无法达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我们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习作空间。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和感想体会;假期组织学生自己编书等。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习作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

4.开放作文评改

完善评价机制是实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重要保证。我们废除单一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评价。改以往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自批互批,家长评、面批、重批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

(四)搭建展示舞台,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给予成功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信心。学校举办经常性的演讲比赛、手抄报评选;开展假期“自编书”、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组建学校“芳草地”文学社,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参加各级举办的优秀作文评选,向儿童报刊杂志社投稿;班级编订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编印自己的优秀习作集;每班教室内建立“习作园地”,学生自由粘贴;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学生优秀习作、精彩演讲稿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对个性化作文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个性化习作教学的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习作兴趣、语文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教师对作文个性化的认识不断提升,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专业技

能不断提高。

实验中,老师们通过参加课题组举办的年会、研讨会、观摩会,聆听专家报告,学习相关材料,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与各兄弟实验校相互交流,深刻认识到“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增强了改革作文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自主发展、求真求实,既是个性化习作的要求,更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真实是个性化作文的生命,创新是个性化作文的灵魂。围绕这两点,激发学生的习作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把写作的权力交给学生,鼓励自由表达,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这一核心理念,按照这种理念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有50余人次参加各级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获奖,20余篇研究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教育报刊发表。4位教师的研究论文在作文个性化“课题通迅”上发表,7位教师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课堂教学大赛,均取得良好成绩。2位教师荣获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优秀科研指导奖。6位教师被总课题组评为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先进个人。

(二)探索构建以学生自主作文为核心的习作教学指导模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命题-指导-习作- 批改-讲评。”这其中有四个环节都是教师在做,学生只负责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依据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先进理念,老师们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构建了“搜集材料—尝试作文—分类指导—协作修改—完善提高”习作教学指导新模式。把搜集材料、写作和修改的任务全部放给学生,教师根据习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选择典型例文,通过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小组内互改或班内集体评改。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实践中悟学法、找规律、寻途径,不仅习作的质量提高了,作文、改文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三)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不断提高,习作成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作文教学流程的变化,是学生对习作感受的变化。调查发现,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对作文喜欢或基本喜欢的人数由原来的46%上升到实验后的82%。很多学生养成了写日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有的班级学生自愿组成文学社,共同学习,互相借鉴,定期开展读书、习作交流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在假期中编出图文并茂的“自编书”;很多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编辑打印了自已的习作专辑;有的班级每学期每生出一篇优秀作文,编辑成册,给学生留作纪念。三年来,我校共有1300余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或在参赛中获奖,学生个人编辑整理的文集150余本。学校编印了《启明星》小学生创新文集和《放飞心灵》学生个性化习作文集等。

(四)个性化作文实验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涌现出更多的名优教师,“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这一平台,我们与教育专家零距离接触,与各兄弟学校相互交流,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在一次次课堂教学、研讨交流、

论文竞赛中,老师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把学校声誉传播四方。学校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得者、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者61人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实验,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科技教育实验等一批具有影响的实验项目先后结题。学校被评为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小记者培训基地、全国先进作文教学单位、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学校、山东省科研型重点实验学校、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优秀研究基地等。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优胜团体奖、首届“梅花杯”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集体银奖、全国“创新杯”作文大赛优秀奖、山东省第二届当代小学生作文书画大赛优胜奖等荣誉称号。

六、问题与思考

探索是艰辛的,收获是令人喜悦的。三年来,参与实验的每一位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研究学习者、思考着、体验着、成长着。教育思想的更新带来的是教育行为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质量的提高。“个性化”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扎扎实实的实践。“求真、真实、求活、求新”不单是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更是教师实验研究中的追求。看着学生一天天地喜欢上作文,读着学生洋溢着个性、灵性的文章,教师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探索没有止境,作文个性化实验同样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一)对于“个性化”的理解,特别是习作与做人的关系、个性化发展与生命成长、学生习作的内在心理机制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在理论上提升、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提高。以促进“十一五”课题研究在更高的境界、更深的层面上进行。

(二)习作不单单是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感悟,对人生目标、价值、意义的认识与追求。正所谓“情动于衷而行于言”。把习作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丰富阅历,升华感情,提高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将是我们习作教学追求的目标。

(三)习作训练需要遵循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语文习作教学的内部规律,如何有序进行,如何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习作训练序列和习作模式,使学生不但现在喜欢作文,还要形成习惯,在没有教师指导、督促的情况下,仍然把阅读和创作作为人生乐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更加辛勤不懈地努力,真正找到一条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习作教学新路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

推进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初探

个性化作文感受

呼唤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教案

个性化作文特点

个性化作文教学

作文个性化
《作文个性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个性化作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