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2: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课:素描慨述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义、功能,学习素描的基本用具。

二、重点难点:理解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1、素描的定义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单从字义上理解是“朴素的描写”,从所用的工具上讲是指单色绘画。它是一种以单色为主的表达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绘画形式,其形式、品类的简繁与粗精有程度的不同。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就绘画创作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开始,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前过程。画家从创作构思到构图落幅,用单色画稿子,寻找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等属于素描的范畴。

2、素描的分类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素描、写实素描。其中设计素描与素描创作都是在写实素描(也称光影素描)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

① 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达到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 表性性素描: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式。大多数应用于创作阶段

③ 速 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为习作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 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向为写实素描(光影素描)的写生,即基本造型方法。

3、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绘画创作,除了不断在表现上寻求突破外,理解与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轻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确保创作意念的自由表达,使笔能随意转,游刃而有余。否则意到笔不到,创作的意念只会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构思,再强烈的表现,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必过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学习的要求与效果,任何材料皆可运用。

① .铅笔

是素描练习上最常用的表现笔材。目前市面上的铅笔款式相当多,有木质铅笔、工程用自动铅笔、全铅笔、扁铅笔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笔心部份则大致雷同。笔心是由石墨与胶质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软硬度。通常在铅笔末端,都会以[B](Black)及[H](Hard)的号数标明其软硬度。H的号数愈高,笔心愈硬愈淡,适合精密描绘。B的号数愈高,笔心则愈软愈黑,较适合素描练习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间的[HB],因笔心软硬适中,多用於笔记书写。

② .炭笔

炭笔种类繁多,除了木炭条外,更有以炭粉加胶混制成的各类炭精笔,由於炭笔可表现出较铅笔更深的暗色调,又易於大面积涂抹,故常作为素描练习的重要笔材。 (1)木炭条

多以柳树、樱桃等新枝烧制而成,由於采集及烧制不易,故价格较为昂贵。

选择时以质地匀细、平直节少为佳。木炭条亦有粗细软硬之分,可依个人所需多加尝试

木炭条色黑质松,能快速且大面积的涂擦揩拭,适合大画面整体明暗之调整。不过因炭粉的附著力较差,完成品必须及时喷上一层固定喷胶,否则炭色极易浑浊脱落。 (2)炭精笔、炭精条

皆为炭粉加胶合剂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较强,也就是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红褐等色制品,常用於速写。粉质的炭精笔性质类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为粉彩画起稿施底之用。腊质炭精笔,附著力更强,涂抹更不易,画面易有乾涩之感,使用时得事先留意。 4.色粉笔、赭红色粉笔与粉彩笔 5.橡皮擦、可塑性橡皮 6.纸

素描用纸,限制不多,各类纸张,如描图纸、宣纸、水彩纸、光面纸及各色粉彩纸,甚至纸张以外的材质皆可尝试。可依据使用的笔材及作者对材料特性的要求作为选择的依据。素描专用纸,因是棉浆制成,较木浆制纸具较长的纤维,纸质结实强韧,耐擦拭,不易起毛,且纸纹稍粗,使炭色容易附著,涂抹均匀,反而是初学者最佳的选择。 7.素描固画液。

主要由松脂混合酒精及其他溶剂制成,除固定画面上之木炭粉外,亦可保护纸面,使之不易受到沾污。若使用铅笔或炭精笔完成之作品,虽其附著力较强,但最好也能喷上一层固定胶保护画面。

第二课:素描基本技法与表现方法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理解素描的明暗与结构,掌握三大面五层调子。

二、重点难点:理解明暗及表现方法。 1.基本技法

技法是绘画的基础性工作,由於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组合出画面上的形、色,并赋予一幅作品某种意义与生命;因此,在从事铅笔画的创作之前,对铅笔画的技法必须先有基本认识。

基本技法注重用笔的方法,依笔触形状(线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直线笔触:

用笔时线条刻意画直,即成直线笔触。直线笔触排列整齐时,会给人一种清爽整齐的感觉,但易流於呆板,因此可适度调整线条的方向变化,以增加活泼感,却也不可过度,以免显得杂乱无章。 长三角形笔触:

下笔时力量先重渐轻或先轻渐重,都能画出细长的三角形笔触,长三角形笔触和直线笔触类似,但本身多了渐次的变化;因此,当长三角形笔触规则排列时,便能产生色彩渐变的渐层效果。 曲线笔触:

将线条弯曲即成曲线笔触。曲线具有优美、柔软的特性,比直线难控制,因此要多作练习,直到各种转折极为顺畅,才能表现曲线之美。 不规则笔触:

任意用笔涂画,即成不规则笔触。不规则笔触的应用,能增加画面的变化,使人感觉生动活泼,但也易陷入杂乱无章。 点状笔触:

利用笔尖敲点纸面,即形成点状笔触。描绘时,刻意变化用力的方向,便能产生不同形状的点状笔触;如圆形、小三角形等等,适合琐碎复杂的物体描绘。 连续笔触:

连续笔触是指以笔快速地来回绘出直线或曲线线条的笔法,由於快速来回移动,故能很快地绘出一个色面,但是较难控制线条的形状及色面的范围。 2.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除了铅笔之外,尚必须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有的是以其他工具为主,铅笔为辅;有的是以铅笔为主,其他工具为辅,或者两者相辅相成。总之,在此类技法中,其他工具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练习时,其他辅助工具的合?使用是不可少的。以下就依使用工具与技法运作之不同,加以分类: 纸纹的应用:

作画时,纸张的选择,可使画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选用粗糙的纸,便可轻易作出粗糙的质感;平滑的纸则有助於笔粉的平均涂布,以增加画面的光滑感。这些都是纸纹所产生的辅助效果。 橡皮的应用:

橡皮除了可擦去画错的部份之外,也可作为画具使用,例如:将硬橡皮削成尖棒状,或将软橡皮捏成尖细状,便可擦出细长竹线条:此外,以橡皮(软硬皆可),轻压画面,便能产生如白云状的白色色块。只要画者肯花心思去想,橡皮定能配合个人的意思,做出所期望的效果。

擦抹技法:

擦抹技法是在画好的笔触上,以布、纸、纸笔或手指摩擦压抹的技法。由於布、纸、手指等所产生的推压作用,使铅笔粉的涂布极为平均。而达到减弱笔触痕迹。柔和调子的功能。其中布与纸适合擦抹大面积的画面;纸笔由於具有类似铅笔的尖头,适合用来擦抹小面积的画面;至於手指及橡皮的擦抹效果就显得较差,因为手的汗渍容易影响画面的效果,橡皮则很容易将笔触擦去。

水彩颜料的辅助应用:在已完成的铅笔画上,可涂抹一层淡淡的水彩,如此不但能保有原来的铅笔色调及笔触趣味。更能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使作品的表现更丰富。加水彩时,应避免过浓、过深的颜色。否则易将原稿的铅笔笔触盖掉;也不可用水彩笔作多次涂抹,以免色彩灰涩,笔触模糊。 熟练的铅笔技法应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基本技法可谓为铅笔画法入门,熟悉各类作法与应用,对於往后笔法的丰富化有莫大帮助;加上特殊技法的磨练。必能使画者迈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

二、明暗与结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即以严谨的态度,将解剖与透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体骨骼与肌肉结构的精练表现,到了十七世纪,才逐渐重视明暗的表现力,徐悲鸿先生便曾指出:在林布兰之前,作品都按肌肉外型来画,林布兰之后才用明暗分面法,这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画家观察客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暗法在表现上更为有力,这种素描对油画最有益,加上十九世纪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提倡,因此,注重内在结构坚实表现的结构画法,便逐渐为外表光鲜的明暗画法所取代。

明暗与结构是体积表现的两大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何谓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事实上两者皆须借助明暗的提示,并以结构面的方式加以理解。明暗素描以明暗为主,利用结构表面的明暗变化进行素描。而结构素描则是以结构为主,明暗为辅进行素描,且多以线的概念加以表现。两者的差异在於明暗素描是表面的,多变的,受光线左右,而结构素描则是从本质出发,是内在的,较稳定结实且较不受光线左右。

在素描的实际进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发,先掌握大体的造形及调子,再经由分析深入刻画细部,最后进行整体调整而完成画面。但结构素描的训练方式,则是由内而外的理性观察,再加以表现;

三、三大块五大调

三大块:黑、白、灰

五大调:黑、白、灰、反光、投影

1.高光:在受光面部份,结构面上光线之入射角与反射至眼睛之反射角相等时,单位面积反射光量最多,故为受光面的最亮处,在结构体上呈现最白的调子。一般而言,高光泛指受光面较亮之调子,以别於中间调,而高光点理论上只有一点。

2.半明部:亦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结构面,因光线进行角度的关系,单位面积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则依其角度变化而逐渐减弱,在结构体的明暗上呈现较灰的调子。

3.明暗交界线: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由於此处结构面与光线进行方向平行,单位面积的受光量几近於无,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结构体中呈现最暗的调子。

4.反光:受光面的明暗变化,受光源进行的方向所影响。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其结构面的明暗变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响,反光程度的强弱,会因光源强弱及反射物体结构面的方向、距离及材质的影响,光源愈强,反光愈强。也可以说,反光是背光面的光源,只是反光的来源通常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受光面的光源较为单一化,而反光则会因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理论上,背光部份的明暗变化,一如受光面,不同的结构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反光程度不同,所呈现的调子,会因结构面的方向与反光进行的角度产生变化。在画面表现上,由於反光不似光源强,故多呈现灰色调子。

5.投影:光源投射於结构体上,产生了受光面与背光面,而光源的进行受到结构体的阻隔,会在另一个结构体上产生投影。我们通常把物体的背光面称为阴,而投射在另一结构体所产生的投影称为影,即所谓的物体的阴影。投影的明暗调子,要根据投影部份的结构面材质而定。通常在写生练习中所观察到的投影,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愈接近结构体的投影调子较暗,边缘线较清晰,愈远则较淡较模糊,这是因为一般的室内写生,光源较不统一,且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反光的影响。 任何结构体在受光的情况下,由於结构面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基本上皆会产生以上五种明暗调子。五大调除了可以表现光线感外,更因不同方向的结构面会有不同的明暗变化,素描上便是利用这种方向面的明暗变化,暗示出结构体的体积感。

第三课:素描——长方体临摹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内容:长方体素描临摹

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三、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四、教学准备:长方体素描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2、讲授新课

(1).观看长方体素描视频。

(2)、长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长方体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长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3)、教师示范 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画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画者与写生对象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3 倍到 5 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3、握笔方法

握笔的手要内空而松,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手腕动起来画的范围会很大,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指、腕、肘、肩的活动范围。第二种方法便于描绘细微的地方。掌握轻松自如的握笔方法,才能保证画素描时运笔流畅,速度平稳、轻重自如,也是画好素描的关键。 长方体线造型的绘画示范。

五、课堂练习

临摹长方体范画。

1、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2、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第四课:素描石膏写生——圆柱体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素描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欣赏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养成正确的用笔姿势及绘画过程。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

四、教学过程:

五、导入

1、先摆上石膏圆柱体让学生观察2分钟,使其进入一个学习的氛围当中。

2、师:刚才同学们欣赏完石膏圆柱体后有什么感受以及它的特点?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

六、了解石膏圆柱体的造型特点

1、分析: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在素描纸上绘画出新的形状和形体。进行艺术造型的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敏捷,会对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示范石膏圆柱体的作品

2、教师讲解步骤

3、学生练习,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4、教师巡回指导,对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点指出。

七、要求

1、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整体观察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

2、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定造型基础。

3、相互比较把此物与彼物或同一物体的此处与彼处相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确切位置,色调分寸,质感特色等,将对象的每一个视觉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关照、互为依据的观察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对象。

八、教学总结

九、作业布置

第五课:素描石膏写生——正方体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二、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的画法:

2、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要强调:画轮廓线时要大胆,不要怕。

3、保留起稿时的线条,作为辅助线,逐步地画出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

4、用粗线条来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画面主要的地方,可画得实一点,次要的地方可画得虚一点。

5、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

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

五、学生写生:

学生分组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六、教学小结

七、作业布置

第六课:素描静物写生——铅笔盒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练习六面体素描写生,加深构图、透视、比例、明暗等知识的理解与表现。

二、重点难点:物体空间的表达

三、教具准备: 长方体范画一张。长方体铅笔盒两件。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新课:

3、讲授新课 素描步骤: (1)面对写生的物体,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直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 (3)画出明暗。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五、教学总结

六、作业 要求

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形态。

第七课:素描石膏写生——圆锥体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圆锥体的结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2.通过绘画圆锥体,使学生学会圆形的透视规律及其作画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如何准确地表现圆锥体的造型和作画步骤。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圆形的透视规律并会在绘画圆锥体的过程中运用。

教具:圆锥体石膏、透明水瓶、素描纸、铅笔、橡皮擦、画板等。

四、教学过程:

(一)、造型分析 1.对称性

圆锥体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形体,因此,我们在造型之前,必须画一根中轴线作为辅助线

2.等腰三角形

圆锥体的半剖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我们在造型阶段,可以通过中轴线,画出等腰三角形。

(二)、圆的透视规律 1.观察发现

以透明水瓶为例,对比杯口与杯底的圆形透视。在(图四)中,我们发现上下两个圆形在透视下成为椭圆,总结出透视规律,由于视点的距离以及视点的高度不同,椭圆的形态发生变化,越接近视高位置时椭圆的形态就越扁。

2.圆与正方形的透视关系和画法

圆形的透视现象也符合正方形的透视原理,所以需要借助正方形才能画准。

透视圆形形成椭圆形,其圆形的弧度圆顺均匀,左右对称,前面的半圆弧度大,后面的半圆弧度小(图六)。

3.圆形的透视画法

圆的两边不能画得太尖或太方或者其他的不规则形状等。

(三)、作画示范 作画步骤分析:

1.仔细观察圆锥体的高度和宽度的比例,定出物体的大致位置。 2.通过中轴线,画出等腰三角形,注意两边的对称。 3.画出圆锥的底面,注意透视变化。 4.适当交待黑、白、灰关系,调整完成。

五、分小组作画与交流学习

1.教师巡视及辅导个别学生,纠正他们的不良作画习惯和不当的绘画方法等。

2.小组学习,学生互相交流作画方法,以优生带动差生。

六、小结

1.在每个小组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展示出来,找学生进行点评,发现每一幅画的优缺点,说明原因,并指出不足的地方该如何修改,以及学习他们好的作画方法。

2.教师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绘画情况,指出常见问题。例如: ①作画步骤。

③ 察高宽比例时,如何用笔去测量。

③如何把圆底面画准。其中要注意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圆形的弧度圆顺均匀,左右对称,前面的半圆弧度大,后面的半圆弧度小;圆的两边不能画得太尖或太方等常见问题。

第八课:素描石膏写生——球体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球体明暗素描的五大调子变化特点;找 准明暗交接线,能较好地表现球体的明暗关系;认识学习球体明暗的重要意义,了解球体饱满、团实、圆滑的审美特点,体会不同明暗调子球体素描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重点:球体明暗五大调理解与表现;

教学难点:明暗交界线的确定与表现;

三、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写生等;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等;

教学准备:

1、写生物(石膏球体、聚光灯);

2、示范工具材料;

3、明暗素描范画及学生作业;

4、电子幻灯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球体明暗光影调子分析 [出示石膏球体,用聚光灯照并变换光照的角度]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1、光照后,球体表面象地球一样,出现明、暗半球。思考受光半球与背光半球的基本调子有那些?它与光源、光线有何关系?球体投影有何特点? 另外,球体的投影在台面上呈椭圆形状,与光线相对,接近光源 的地方较实些、暗些。球面五大调按受光顺序依次为:亮调 次亮调、明暗交界线、次暗调、反光调

二、圆球体素描步骤

1、以正方形入手,用十字线来初步判断圆球体的中心。边缘线不宜画得过死,大致画出基本轮廓,注意不要画得过大或过小。

2:要有体积感,从明暗交界线入手,将球体分为受光与背光两大面。不要停留在圆球体的轮廓线上,整体观察,找出暗部,阴影及衬布的大体位置。

3:调整圆球体的准确度,注意明暗交界线向灰面的过渡变化及暗部的反光阴影处理。背景以衬托圆球体并表现其空间关系,不宜画得过实!

4:加强体积感,进一步区分黑、灰、白,使画面更加完整 。

五、分小组作画与交流学习

1.教师巡视及辅导个别学生,纠正他们的不良作画习惯和不当的绘画方法等。

2.小组学习,学生互相交流作画方法,以优生带动差生。

第九课: 静物素描基础知识介绍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了解静物素描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是石膏写生的延伸。

二、重点难点:理解静物素描是训练学生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

三、教学内容:

1、静物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它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写生的内容。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观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在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 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物体的透视规律还是应该继续予以重视的,以求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

2、素描静物写生的工具:铅笔、木炭、炭精条等。

3、素描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大致上和素描石膏写生相同,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作业布置

第十课: 静物的构图与透视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掌握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在静物写生是的运用。

二、重点难点:构图规律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

1、目标与要求: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

2、构图: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出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

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

1:集中而不单调; 2:稳定而不呆板; 3:饱满而不滞塞; 4:活泼而不散乱; 5:有主有次; 6:有远有近; 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 8:考虑动势; 9:不分割画面。

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由于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嘴同朝一个方向,可以使这种动势感加强并产生形式美;如果壶嘴朝着不同的方向,则会产生不同的动势和不同的形式美.将一把水果刀放在桌子上或盘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构成它的动势方向;如果将两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摆法会产生不同的动势。一个圆罐和一个苹果.如果单看其中任何个,都不会产生某种方向的动势;若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某种动势.一般地说,较小物体所处的位置,即是这组物体的动势指向,如果沿着这种指向在较小物体的前面再放一个更小的物体,这种动势就会更加强烈,形成一边倒的动势形式;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个物体,则会使这种动势有所抵消,构成某种动势的平衡。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学总结

六、作业布置

第十一课: 静物中的色调与不同质感的表现技法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掌握构图、明暗、质感、量感表现。

二、重点难点:静物中的色调与不同质感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内容:

1、色感与明度: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因而关于物象的色彩感觉只想通过黑白灰色调的明度变化来表现。因而在静物写生中,准确观察和判断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别,对于色感的传达致关重要。

明度关系的表达是一种相对关系的表达,因而我们无许也不可能在白纸与铅笔的黑白这一限色调中表达出对象世界光与色的强度。因此需要学习的是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格局和规律,以黑白色调层次恰当的明度比例,来概括和表现出对象色彩的明度效果。因此,画面黑白色调的分寸感是静物写生的重要训练内容。我们需要在各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范围内,细致敏感地辨别和把握色彩明度的层次关系,以获得准确的色调依据。

2、质感的表现:

有物体的物质属性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质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洁、绸缎的柔软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属的坚硬等。质感的获得源自人的视觉经验和触觉经验。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内容,它可训练我们视觉的敏感和写实效果的真实丰富。

3、量感的表现:

由物体的重量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量感。在绘画表现中体感和质感是造成物体量感的重要因素。如果画面出现的是一个没有体积的平面,纵然表现出了质感,却难以产生量感。而不同的质感又会唤起人们不同的量感经验,如绸缎的柔薄产生的轻感或陶瓷的粗厚产生的重感等。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作业布置

第十二课:静物结构素描

主讲:高银才

一、目标与要求:掌握构图、结构、比例、透视。

二、重点难点:如何画好静物的结构

三、教学内容:

1、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结构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

结构素描静物默画,在用线表现结构及形体上,有着其他素描表现形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它强调的是用线表现形体结构,交待物体造型的来龙去脉,在表现物体本质结构上表现出物体的空间立体感和质量感。因此在结构素描静物的默画中对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来不得丝毫虚化和含糊,用结构素描形式默画静物,比较符合一些设计艺术类院校及专业的要求。

2、作画步骤:

a、分析器物的造型结构 b、确定基本构图,归纳几何形体 c、比较比例关系,勾画大体轮廓 d、交待结构关系,防止单调和空洞 e、深入塑造形体,强调空间关系

结构素描静物默画,摆脱了明暗光影的影响,除去了明暗调子的描绘,它着重表现物象形体结构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和运动规律,在深入塑造形体时要注重理性因素,强调理解,强调线条的准确性和表现性。在用结构素描默画的深人刻画阶段,处理物体的主体与空间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时,理性思维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感性思维的作用,缺少了感性思维的深入刻画,容易造成画面僵硬,缺乏活力。要突出结构素描默画中线条严密,互相交错的节奏变化韵律。

f、整理归纳,调整统一

完成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之后,必须进行整体收拾这一过程,以求造型更准确,形体更厚实,画面的整体效果更统

一、更概括、更生动。 在整理归纳时,对交待得含糊不清的结构转折地方要作明确肯定,外形轮廓要结实地连贯起来,过于繁琐的局部要大胆删去,同时还要细心地检查形体结构是否表现准确,背景衬布的处理是否整体等。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学总结

六、作业布置

第十三课:单个静物的绘画技法(苹果)

主讲:高银才

一、目标与要求:掌握结构、透视及整体色调明暗关系

二、重点难点:把握住对象的基本形准确地造型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的几何形体

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基本的几何形体,这就是: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多种几何形体按不同形式组合而成的物像。

2、形体 形体是客观物像存在于空间的外在形式。任何物像都以其特定的形体存在而区别于其他物。形体属于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据和不变因素。

对形体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将其分解为外形和体积两个因素。外形指平面的视觉外像而言;体积指空间的立体体量而言。在素描中这二者既有各自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一对统一体。形是体积的外像,而体积又必须是有形来体现的。所以,我们对形体也可以理解为有体积的形。这就是说,我们对素描造型因素中的形体的认识,要树立起立体空间的观念。

我们在观察物像时,应首先注意其整体呈现的基本形。构成物像的基本形不同,则物像的形体特征就会不同。基本形是物像的大关系,把握住对象的基本形,就抓住了其形体特征。而准确地把握物像的形体特征便奠定素描造型的基础。

三、写生苹果,教师指导。

四、教学总结

第十四课:组合静物的绘画技法(罐子、水果)

主讲:高银才

一、目标与要求:掌握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

二、重点难点:如何画好组合静物写生

三、教学内容:

1、组合静物写生:

在画同样性质物体的组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的问题:都是同样的性质的物体在表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自身的质感(如水果类:有光滑的,粗糙的,有水分很充足的,同样也有很干枯的等等。陶罐类其实和上面所谈的相差不远,但是还要注意的是他们之间还有一种分量感之分(他们之间的重量决定我们在表现的时候可以主观处理)。玻璃器皿类也同样要注意他们的高光处的处理来区分他们表面的关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本身的厚薄程度又是怎么样的。在作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他们之间这种关系。

步骤一:用概括的线条来构图和打形,注意高低错落的构图形式。 步骤二:区分明暗,逐步加强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过渡变化。 步骤三:逐步对主体高光周围和整个画面的明暗关系作整体空间的协调处理。 步骤四:加强各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关系,注意在确立陶器整体立体效果之后再逐步刻画上面的细节。

步骤五:丰富画面整体的空间层次,注意物体灰安面的微妙变化和物体固有色的表现。

四、摆出组合静物,学生写生,教师指导。

五、教师评价

六、作业布置

第十五课:组合静物的绘画技法(罐子、大葱)

主讲:高银才

一、目标与要求:掌握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

二、重点难点:物体的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

一、作画步骤:

1、先作充分的观察,构图基本呈梯形,用概括的线条画出它们的大体位置。

2、基本构图确定后,概括画出暗部及阴影的位置,并进一步调整形体比例关系。

3、整体观察,对比明暗色调层次关系,进一步调整形体的准确度。同时加强体积感与质感的表现。

4、调整全局,深入刻画。注意前后的虚实关系,不可平均对待。力求体现物体的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

四、学生写生,教师指导。

五、教学总结

六、作业布置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初中兴趣小组美术教案

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