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8: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年级上期生活生命与安全

第一单元 生 命 奥 秘 1.我和我的布娃娃 设计意图

生命教育的开端,从了解 “什么是生命”开始。本课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区别无生命的物体(布娃娃)和自身的差异,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特征,初步形成生命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感知并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归纳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鉴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思维和认知特点,本课以比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对比布娃娃和真娃娃的活动能力和方式,感知生命的特征。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带来一个自己心爱的玩具。 (2)乐曲(《泥娃娃》。

(3)一个听诊器供教师使用。

课时建议

l~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说说你心爱的玩具会做什么

小车会跑,洋女丰蚌会眨眼睛,小狗会叫„„

二、’主题活动

◆生命小问号

启发学生总结布娃娃和真实的小娃娃之间的区别,体验这种差异的根本在于“我”是有生命的。 活动一:

看图,在教师的帮助下诵读诗歌,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象所传达的信息:“我喜欢布娃娃,她和我一样眼睛圆圆,鼻子翘翘”,这段是从外貌特征来概括布娃娃和“我”的相同之处,展开比较,为归纳区别做好铺垫;“可它不喝水,不睡觉,更不知饭菜的味道”,这句点明了生命体的特征之一——生命体需要从外界摄入滋养生命物质;“它不会喊痛,更不会被谁吓一跳”,这句表述的生命体的特征之二——生命体对周围环境有刺激反应;“它永远都那么小,不会像我天天长高”,这句表达了生命体的特征之三——生命体会生长。

活动二:

说说有生命的事物与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什么差别,讨论一下这首诗歌的插图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有生命的。

活动三:

学唱歌曲《泥娃娃》。

◆生命小秘密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活动,感受“活着”的生命状态,体会生命现象的奇妙。

活动一:

感知自身的存在。让学生触摸感受自己的骨骼和肌肉,在手腕上找到脉搏跳动。通过讨论或讲解,让学生了解脉搏跳动的原因是心脏将血液从动脉血管中泵出,携带养料,输送到全身。当动脉血管处于比较浅表的位置时,就可以触摸到脉搏。

活动二:

让学生尝试使用听诊器,听听同学的心跳。在两个纸杯的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将一根棉线的两端分别从下向上穿进纸杯底部的两个小孔,线的两头打结,就做好一个简易听诊器。将一个纸杯紧贴自己的耳朵,另一个纸杯紧贴同伴心脏的部位,可以听到心跳的声音。

活动三:

看图说话。看教材第3页下面的图,说说小猫和小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这是一个答案开放的问题,其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学生对这两种事物的观察和描述,异同的比较,梳理出生命的共同特征。即小猫小草会生长(图片上有大猫和小猫,不同大小的草,都暗示出这两种生物的生长过程);小猫小草都会繁殖(大猫繁育小猫,小草开花结籽);小猫小草都需要其他物质的滋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小猫进食、排便,小草需要泥土)。

从总结其不同到归纳其相同,把小猫和小草两种相去甚远的动、植物,从生命特点的角度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概念。

◆生命小智慧

通过辨识自然界的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事物,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宽视野,感知生命世界,并通过培植、饲养、观察等活动形式,近距离观察身边的生物,感受生命的玄妙与生机。

活动一:

涂色游戏。看图,让学生给有生命的事物涂上颜色,包括大树、蘑菇、花草、两只小兔和一只绵羊。

活动二:

和我一起成长的伙伴。让学生2~4人一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些彩色笔,让同学讨论,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大家发现的身边有生命的事物。这些都是与我们共生共存的,也许有些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些是我们不喜欢的(例如,苍蝇、蚊子,有难闻气味的花草等)。我们与这些共同生存的生命体共同分享着这个世界。

活动三:

看看图片中的豆芽和蜗牛,说一说自己生活经历中种植过什么,或者养殖过什么,与小伙伴一起分享有趣的生命感受。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赏源

生命体区别于非生命体的特征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生命主要的化学组成是相同或类似的,一般有六大类——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核酸、无机物。 (2)生命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3)生命体会新陈代谢,会生长发育。 (4)生命体有应激性与运动能力。

(5)生命体具有稳态,相对于外界,生命体的内在的环境呈现出稳定性。 (6)生命体具有适应性,体现在结构适应功能,结构和功能适应生存的环境。 (7)生命体具有繁殖和遗传、变异以及进化的能力。

发豆芽

(1)选豆:清水洗净,洗时注意将全部漂浮的豆子(绿豆、黄豆、豌豆)全部去除,这些是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的豆子,它们的发芽率均极低。

(2)在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无所谓,干净即可,底部可排水),铺一层约5厘米厚的干净沙子,将洗净并已泡至膨胀开裂的豆子均匀铺一层在沙子上,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坏。豆子上再均匀覆盖一层干净沙子,厚度约为1厘米即可。 (3)每天浇水数次,保持湿度,但又不能让水分滞留。

(4)数天后豆芽就会拱出来。在清水中将沙子洗去即可。 2.砖头与房子 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我们从生命体的一些现象和特征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生命,以及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这一课,将从生命的构成说起。对生命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胞的认识,是进一步认识生命体和生命现象的基础。因此,尽管细胞是个复杂的,甚至包含着许多未解之谜的话题,但编者还是选择以此作为生命教育的开端,这也为回答“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奠定了基础。鉴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基础,本课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由细胞构成,细胞里包含着生命的重要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证,意识到细胞的存在,激起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2)通过砖头的比喻,接受“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这一命题。

(3)知道细胞基本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三部分组成,知道生命体的不同是因为细胞里藏着的秘密不同。 教学重、难点

(1)细胞个体是肉眼不可分辨的,需要教师以合理的方式呈现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对于教学素材的取合和表达尤其需要恰如其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显微镜、动植物细胞切片供学生课堂观察。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准备细胞图片或投影片、相关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用的纸张、墨水或印泥、彩色笔。 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生物总动员

请同学们简要讲述几个自己知道的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故事,或者由教师讲述诸如女娲造人的故事等。

鼓励学生一起来创造自己的生命世界。规则是说出你所知道的生物的名称,由教师写在黑板上。可以把学生分成2~4组,在黑板上分割出相应的板块。已经出现过的名称就不能再次出现了,几个组轮流,看谁的板块里物种最丰富。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复习辨别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感知生物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索:生命体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它们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学生积蓄已久的疑虑。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大多数生物差异的背后其惊人的一致性说起,这就是: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主题活动

◆生命小问号

用砖头和房子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用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认知细胞。

活动一:

教师提问:有谁看见过细胞?

活动二: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面细胞的切片。教材第5页提供了青蛙和枫叶两种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图片,可以看到细胞紧密排列。在第6页青蛙细胞切片上,用红线勾画了单个细胞的外形轮廓,帮助学生认识单个细胞的样子,但要告诉学生,红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生命小秘密

活动一:

绘画,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根据课文提示,描画细胞的结构:首先把圆圈内部涂成红色,再按照数字顺序连线,构成一个封闭的圆圈,告诉学生这个圆圈代表细胞剖面的细胞膜;然后把圆圈以内,红色圆形以外的部分涂成黄色,这是细胞质,剩下的中间部分是细胞核。这是细胞的剖面图,好像一枚煮熟的鸡蛋被切成两半后切面的样子。细胞和鸡蛋一样,细胞核被细胞质包裹着,犹如蛋黄被蛋白包裹着;这一切又被细胞膜包裹住,犹如蛋白被蛋壳包裹着。要告诉学生,红色、黄色并不是细胞本来的颜色。

活动二:

比指纹。让学生把拇指涂上墨水或印泥,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指纹,并签上名字。鼓励学生在这张纸上搜集更多人的指纹,试一试并讨论:能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指纹吗?告诉学生:每个人的指纹都是唯一的,人体身上还有很多唯一的特征。引导学生体味生命个体的独特性。

活动三:

画树叶。采集不同的树叶,用彩色笔在纸上描出树叶的轮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能找到两片完全重合的叶子吗? 师帮助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的内容,告诉学生:

生命个体(每一个人、每一棵树)的不同,秘密在细胞核里。这个秘密就是细胞核里藏着的东西不同。 ◆生活小智慧

活动一: 拼图游戏。

让学生观察六个拼板上的六种不同的海洋生物,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在下面的大图中找到它们。大图是显微镜下一滴海水被放大25倍的图片。这六种动物依次是: 硅藻、海洋蠕虫 螃蟹 蓝藻 桡足动物 鱼卵

活动二: 了解地球上的物种。

鼓励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物种的分类和数量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讨论或制作简单的墙报来分享信息。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年英国人胡克(R。bert Hooke)~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 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年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 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tc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核的秘密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其中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上深色的物质,其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是细胞分裂问期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在细胞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关于个体识别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个人身份识别和鉴定的技术。常用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掌纹、虹膜、脸相、声音、笔迹等。近年来,随着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信息传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对自身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人类的基因组在个体上显示出极大的多样性,因此,对每个个体的DNA进行鉴定可以达到对个体的直接确认。

这段文字可以让学生从生命构成的原理来理解生命个体的唯一性和标记方式。 关于地球物种的知识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命之树“项目的统计,目前可能有500万~1亿种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但科学家们能够确定的却只有200万种左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的昆虫 学家布莱恩.费希尔认为,仅仅精确地计算地球生物的数量并非是最艰难的任务,难的是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我们对动物生命的了解还十分肤浅,仅仅只发现了地球上现存10% 的生物种类。

无法准确进行物种计算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发现并描述的大量生物属于很小的几个领域:昆虫、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另外,在人类眼中看似一样的物种其实拥有不同的基因,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归类。科学家根本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隐存种,要知道确切的答案,除非对至少一个分类单元里的物种进行遗传信息分析。过去20年,得益于日益成熟的DNA测序技术,人类获得的其他物种的基因组图谱越来越多,科学家发现的隐存种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费希尔说:“‘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想我们能够发现地球上生存着的另外90%的生物物种。”

3.我从哪里来 设计意图

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对于自己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充满兴趣和好奇。孩子们的小脑袋常思考着这样一些他们认为是很“深奥”、很“伟大”的问题:自己是捡来的吗?自己真的是猿猴变来的吗?自己是妈妈生的,跟爸爸有关吗?随便两个人住在一起都可以生宝宝吗?„„为了让儿童了解自己生命产生的真相,我们认为从细胞(即受精卵)话题谈起,用“细胞运动会”来讲述精子和卵子受孕的过程,既能给予学生科学简洁的回答,又能启迪学生感悟生命的精彩、神奇与幸福,为学生从小播种下珍爱生命的种子。

考虑到文化与道德等因素,我们没有涉及“精子如何与卵子相遇”以及“胎儿从哪个地方生出”两个话题,如有需要展开此类话题,建议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教学目标

(1)知道“我”的生命开始于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在妈妈肚子里孕育成婴儿。

(2)知道父母结婚生育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一方面需要生理的成熟,另一方面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我”是父母爱的结晶。 教学重.难点

(1)小男孩、小女孩长大以后,成熟的身体里才有精细胞和卵细胞。

(2)精子是通过竞争和卵子结合。“我”的生命源自一场竞争中唯一的优胜者。生命的诞生是精彩的、神奇的。 教学准备

父母童年照片各l张、父母婚前照片各1张、父母结婚照1张、我和父母全家福照片1张。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生命小问号

通过对“我从哪里来”的发问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追问中反思、质疑、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对寻找自己生命是如何产生的科学答案的浓厚兴趣。

主题活动:谈话导人:“我从哪里来?我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可能的观点包括“猿猴变来的,聪明的猿猴变成了人”、“父母从垃圾堆(或街边、大桥下、山上„捡来的、“是圣诞老人送给父母的”、“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或腋窝下、口中„)生出来的”、“与爸爸、妈妈都有关系”、“与妈妈有关,与爸爸没有关系”。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观点,适当归类,如“动物变来的”作为一类,“被父母偶然捡来”,是一类,等等。

针对动物变来的观点,追问“想要宝宝了就去找一支聪明的猴子养在家里?”捡来的观点,追问“想要宝宝了就去垃圾堆(或街边、大桥下、山上„„)转悠?”’针对妈妈生的观点,追问“妈妈怎样才有了你?突然就生下你了?爸爸可以生宝宝吗?”

◆生命小秘密

通过对自己父母成长、结婚等生命历程的审视,知道生小宝宝与长大、成熟、结婚有关。通过对“细胞运动会”的学习讨论,懂得人的生命开始于细胞。

活动一:

分享照片。将“我”的全家福照片和父母照片与同桌分享交流。

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男孩和小女孩可以结婚吗?’’引导学生发现父母也有小的时候;知道父母要长大了才相爱结婚的,结婚还需要去登记。

活动二:

细胞运动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细胞运动会”故事,了解生命的秘密。可详谈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简略谈胎儿在母体内的成长。

让学生谈谈在故事里的发现:“宝宝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生命开始于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是生命的开始。

“精细胞生长在哪里?小男孩有吗?”精子生长在长大的男子身体里。

“卵细胞生长在哪里?小女孩有吗?”卵子生长在长大的女子身体里。

“精细胞多吗?卵细胞呢?”每场比赛中,男子身体里精细胞有很多,女子身体里通常一个月才有一个卵细胞成熟。

“什么样的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了?”只有一个最强壮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

“受精卵在谁的肚子里长大的?长成什么?”受精卵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经过十月怀胎后分娩。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阅读“细胞运动会”故事后的感受。 。

最后问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问题:精子怎样进入妈妈的身体?我在妈妈肚子里怎样吃东西?胎儿吃得太胖了就会变成双胞胎吗?妈妈从哪里生出了我?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将问题留给孩子们,建议学生用询问有学问的人、查阅书籍资料等方法获取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将这些答案发表在教室板报“生命的话题”专栏内,供学生分享、思考、探究。

对于一些可能引发道德争议的材料,建议教师慎重使用。

活动三:

贴照片。将全家福贴在教材上。

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长相、习惯、性格等哪些地方像妈妈,哪些地方像爸爸。

最后用一句美丽的话来形容、描述自己的全家福。

活动四:

考一考。教师考考学生:“小男孩和小女孩可以结婚生宝宝吗?”、“随便两个叔叔阿姨在一起就可以生宝宝吗?”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生命起源——受孕实拍图

本课选登了瑞典摄影家奥纳特·尼尔森和美国摄影家亚历山大·特西亚拉斯拍摄的有关胎儿受孕过程的杰作,它们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奇特的世界——我们如何被孕育、如何在母亲的体内生长并最终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一切显得如此神奇和美好,让人们感到与自己的身体从未有过的亲近。

(1)在性交过程中,大约有3亿精子可能会进入阴道。

(2)但是只有一个精子可能穿过重重障碍,使卵子受精,最终制造出一个胚胎。

(3)卵子经过大约】5厘米长的狭窄的输卵管向子宫游动。很快,卵子将与精子相遇并开始受精的过程。

(4)一个精子试图进入卵子。

(5)此时,精子的头已经钻进去了。

(6)受精之后,受精卵开始分裂。一周以后,这个小圆球将自己附着在子宫壁上。 (7)受精后8天,胚芽完成“着陆”,微微嵌入子宫内膜。此时,它分裂成为几百个细胞。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 结婚

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刷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匣当结婚的疾病。

第八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九条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二单元 安全生活

4、上学路上 设计意图

安全教育,首先应注意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对危险的识别也是非常重要的,且是急待建立的安全意识,只有了解危险才能有效地规避危险。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有几个安全隐患时间和空间段。教材选择了“上学路上”这个空间段来展开本课,常见的活动参与、认识交流和生活经验分享等方式,希望能初步培养学生对行路中危险的辨别能力与简单的预测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意识到“上学路上”可能引发危险的一些重要因素。

(2)知道上学路上的危险有三类:危险的地方、危险的行为和危险的东西。 (3)学习一些防范危险发生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行路过程中存在危险的种类辨别。 (2)基本的规避危险的方法。 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体会上学路上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初步建立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通过对上学路上可能面临的危险的分类认识,了解引发危险的因素,加强对行路途中危险的辨别能力。

活动一: ..

连环画呈现两个小男孩上学路上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图画中自主发现两个小男孩上学路上有怎样的危险状况发生。提示学生观察图画中对环境的描绘,注意理解和评价画中各个角色的语言行为。第二幅画中有引发危险的事物:断了的电线、松动的岩石;也有危险的行为:一个小男孩准备脱离路队,不听劝告。第三幅画中有危险的地方:破损的小桥;有危险的行为:在桥上玩耍,并在桥栏杆边探身取物。第四幅画中有危险的地方:公路;危险的行为:不注意往来车辆,强行过马路。

本故事设计的几名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在农村,步行至镇中心校,上学路途涵盖了一般农村和城镇的情况。有红绿灯的路口,孩子一般容易受到提示,红灯停,绿灯行。本课设计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该如何观察路途交通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过马路,这也比较符合广大农村和乡镇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连环画下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分享观点、完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以丰富其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对诱发危险的因素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活动二:

教师引导学生由课文中四幅连环画所描述的故事联系到自己的上学经历,反思自己的上学路上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有没有类似的行为,或者有没有其他的诱发危险的因素,扩大学生对危险因素的样本积累,激发学生对危险状况的警觉。

◆安全小博士

学习简单的规避危险的方法,并渗透预测危险的意识。 活动一:

排险智囊团。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这个活动有针对性地了解、认识、学习和初步掌握规避危险的简单方法。

根据连环画中小男孩的经历,教师引发学生讨论“如何排险一,带领学生对照危险的分类,依托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对各种场所和个体行为可能产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学习正确的避险方法。教材上给出了部分正确的行为建议,例如,“有危险的地方,要离得远远的”、“走人行道,别在车道上玩耍”、“有些东西不能碰,比如断了的电线”。 活动二:

我的上学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更多的规避危险的方法和行为。

此环节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学生的逐一汇报来抽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比赛中激发学生“排险”的热情;还可以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或制作安全标志牌。

◆安全小卫士

检验评估学生对行路过程中潜伏危险的预见性和应对策略,运用对危险的认识和避险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活动一:

“火眼金睛”。教师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行路安全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群体表演,呈现所认识到的危险瞪和应对危险的方法。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危险的存在.疏理危险的类别,明确避险的方法,并发现学生对认识危险和正确避险学习的不足与错漏,及时加以评价指导。 活动二:

“说说我的上学路”,是将学牛对行路安全的学习与讨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与“小小情报员”形成前后呼应。通过学生对自己上学路上存在的危险和规避危险方法的描述,进一步加强“危险意识”和完善学生的生活行为。此环节的教学,还可以将学生的家人或学校所在片区的民警对孩子提出的危险警告包含在内,让我们的安全教育有机地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整合在一起。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路途中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安全常识:

(I)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伞的原则下通行。

(2)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3)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央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骑车的安全常识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要打伞骑车。 (3)不要脱手骑车。 (4)不要骑车带人。 (5)不要骑“病”车。 (6)不要骑快车。

(7)不要与机动车抢道。 (8)不要平行骑车。

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末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乘车的安全常识

(1) 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 门央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 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小学生安全常识歌

小朋友,仔细听,安全常识有本经,时时注意言和行,家长老师才放心。 过马路,眼要明,车辆靠近早避身,一路纵队靠右行,人车分道记在心。 遇车辆,莫阻拦,爬车拦车不安全,出了事故伤了人,轻留疤痕重丢命。 下雨天,路泥泞,团结互助讲文明,大小相帮讲真情,平平安安把家还。 私下河,不安全,要防头晕与痉挛,一江大水喝不完,青春年少赴黄泉。 过院落,别逗犬,呼叫大人把狗赶,切莫自耍小聪明,被狗咬伤有危险。 莫登高,莫爬树,当心高处稳不住,失手失足滚下去,谁也不知伤何处。 说安全,道安全,安全工作重泰山,教师学生齐参与,一路行来享平安。 5。安全游戏才快乐 设计意图

校园内的安全隐患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孩了间的游戏活动中。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到游戏活动可能引发的危险和学会安全地进行游戏非常重要。和“上学上”一样,“安全游戏才快乐”的设计,旨在帮助孩子对校园游戏中的危险因索有所认识,通过辨别危险、预测伤害后果,建立安全游戏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感知校园游戏中可能引发危险的各种因素。 2)借助分类,认识和辨别游戏过程中的各种危险。 3)能对危险作简单的预测和学会安全游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校园游戏中的不同危险进行辨别。 (2)学会安全游戏的简单方法。

课时建议

2~3课刚。 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体会校园游戏中存在着许多的危险,帮助学牛初步建立游戏中的“危险意识”。

活动一 :

学生讨论“你喜欢玩什么游戏?”引人话题,呈现出学生熟悉的各种游戏,以此作为本课学习材料的储备;同时也唤起学生对游戏情景的回忆.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学生所提供的游戏中有安全的游戏.也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游戏,教师在此不必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和引导,只作素材的收集。

活动二:

发现游戏中存在的危险。教师可以在收集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所呈现的游戏,并提出“这样做游戏安全吗”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材呈现了四个游戏的场景,分别是“跳楼梯”、“捉迷藏”、“叠罗汉”和“打仗”,其中渗透了我们想传递给孩子关于“游戏中的危险”的简单分类,即危险的游戏地点如楼梯间,危险的游戏如“叠罗汉”,危险的游戏工具如尖锐的笔和游戏中危险的行为如给蒙住双眼的同学制造行进障碍等。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游戏中的危险,并结合上一环节大家提出的其他游戏,尝试对危险进行分类。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小博上所说的话:“如果在游戏中给自己或小伙伴造成了伤害,游戏就不再快乐了。”通过“伤害”与“快乐”的对比,加强学生对危险的重视,通过列“快乐游戏”的向往,巩固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小博士

了解、学习简单的安全游戏的方法,渗透、培养学生游戏中预测危险的意识。

活动一:

“友情提示大征集”。学生通过对游戏中危险的初步认识,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安全游戏提出自已的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对照前期对危险的分类,有针对性地了解、认识、学习和初步掌握安全游戏的简单方法;在学生充分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带领大家梳理、归类和总结,继而形成对如何安全游戏的较为完整的认识。

教材上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给出了四句提提示性的话,分别指出危险的游戏地点、危险的游戏方式、危险的游戏工具和游戏中危险的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大家的建议和举例中对每类危险补充具体事物或事例,让每一类危险都能在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同时也让学生对开课之初所提出的各种游戏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将学习的成果作用于实际生活,改变游戏方式,开展更安全的娱乐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也不应该排除学生对游戏中的危险或如何安全游戏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来进行讨论。教材中小博士的话,“你还想到了什么?”便是为此设计。

此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学生的逐一发言来抽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引导、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收集、整理与完善信息。

活动二:

说一说。以讨论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游戏中危险的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辨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如何安全游戏的认识。

教材第18页呈现的六个情景中,有比较简单的辨析如“唱歌”和“滑楼梯扶手”;也有需要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行为如“玩呼啦圈”,本来安全的游戏因为不安全的行为也让游戏中存在了危险。

教师在此环节教学时,不应只停留在简单地判断游戏的安全与否,应该让学生明确不安全的游戏中存在哪一类或哪几类危险,该如何改进。在六个情景辨析结束后,还应鼓励学生继续在身边,在校园内寻找有危险的游戏,通过寻找、发现、讨论和改进,将安全意识和规范行为进行内化。

◆安全小卫士

运用对游戏中危险的认识和安全游戏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内化意识和行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

“小小设计师”。要求学生设计或改造一个好玩又安全的游戏,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玩。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设计中自觉地运用对危险的认识和如何安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规范学生的校园行为。

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时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设计过程中,捕捉学生在设计中的想法、困惑和解决的思路并抽取出来与大家分享;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对其中有创意或有争议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与完善,在讨论中融汇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设计思路和生动有趣的游戏将安全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案例两则

(1)某校三年级的一个女生与其他三个同班同学在课间玩“背人踢人”的危险游戏(“背人踢人”游戏是学生自创的,规则是两人一组,一人背着另一人,被背的人相互用脚踢对方,被背的人谁先落地就算输),被班主任老师制止后,继续偷偷地玩耍。不料,一个背人的女生摔倒,被背的同学随即倒下压在了先倒地女生的身上,先倒地女生立即发出了惨叫。教师立即赶到,马上通知了受伤学生的监护人和就近医院的医生。监护人随车到达医院,该女生经诊断为“右股骨骨折”,后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2)2006年,南方某小学两名学生发生“打斗”事件,其中一名学生被对方刺中左胸,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知情者李先生告诉记者,当天9时15分左右,正是课间时间,由于户外下雨,各班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室附近活动休息。小彭与肇事学生小龚,加上同班另外lO多个男同学, 一起在教学楼

四、五楼的楼梯间,模仿网络对打游戏,分两派拿凳子玩起了真人的“打架游戏”。死者小彭与肇事者小龚分在“敌对”的两边,在推打过程中,小彭被小龚用弹簧小刀刺中左胸部。参与送小彭去医院的一位青年男老师介绍,当时他正在教学楼二楼准备去班上上课,听报说四楼有学生出事,马上冲了上去。看到学生受伤流血严重,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和其他两位老师和校工一起,把伤者送往医院。据了解,送到医院时,伤者小彭还能回答医生问话,没想到最后还是抢救失败。 小学生课间趣味游戏 1.小猴捞月

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当“水井’’,选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内当“小月亮”,另外再选两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当“小猴子’’。游戏开始,大家按逆时针方向一边转圈走一边唱儿歌“小月亮,晃悠悠,乐得小猴翻跟头;小月亮快快跑,小猴捉住不得了!”唱完儿歌,两个“小猴’’钻进“水井’’,手拉着手去捉“小月亮’’,“小月亮’’只能在圈内逃跑躲闪,一旦被捉住就要说出一个带“月\"字的成语、诗句或表现一个小节目。接着由这个同学指定别人担任“小月亮\"和“小猴子\"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2.三打白骨精

游戏有两个同学就能玩。先背向而站,相距两步远。游戏开始后两人一块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在原地双足并拢跳三下,注意唱到最后一个“精’’字时,必须同时做180°跳转,同时落地前还要做一个造型动作。造型动作有三种:抬起左膝,右手反掌心在额前做搭凉棚状,同时左臂微屈勾拳为孙悟空;双手叉腰,两腿叉开为白骨精;双手合掌于胸前为唐僧。这三个童话人物的制约关系是:孙悟空胜白骨精,白骨精胜唐僧,唐僧胜孙悟空。如果正巧造型相同,那么重来一次,方法同前。一旦造型之间建立了制约关系,负者就要给胜者恭敬地鞠一个躬。

.3.炒股票

游戏者5人为宜,选一人当股民,面对墙壁而站,其他4人分散站在后面当股票,股票名称可事先自定,例如,新锦江、二纺机、大众出租、豫园商城等。游戏开始,股民把一枚硬币朝头后高高地抛出,说:“炒股票喽!’’当股票者其中一人就近拾起藏在手内,与此同时股票要同声对股民说:“什么股票最看好?’’股民要马上猜出是何种,对了就算发,继续炒,错了由拾者当股民,重新再玩。 4.搜捕逃犯

一人当逃犯,另一人当公安干警,用手帕蒙住他们的双眼,分别带到乒乓球台的两个对角上。主持人发令后,两人手摸着乒乓球台一逃一追,逃犯想要躲开公安干警的搜寻,而公安干警则竭力想要找到逃犯,两人都蹑手蹑脚地走动,以免发出声响,使对方发现自己在哪里,但最终也许会糊里糊涂地撞到一起,公安干警便捉到了逃犯。接着可再换两人上场游戏。

规则:围观者只能笑,不得暗示。 5.欢乐猜拳

女生们围成一个圆圈,面朝圆心,人数必须是双数,游戏开始,大家拍大麦(自己击一下掌;侧开与两侧同伴合掌;翻掌,用掌背与两侧同伴相碰)并齐说:“赛、赛、赛,阿拉马克赛,一个接一个,阿拉马克赛,这么好的天气飘雪花,这么好的鞋子漏脚丫,这么好的孩子小傻瓜!’’接着,各自旋转小臂并说:骨碌骨碌锤(此时每二人面对面“石头剪子布\"猜拳,若相同则再转小臂重猜,直至决出胜负)!负者退下,胜者重新组成圆圈,再拍再唱,最后剩下者为胜。 6.翘板接毽

准备学生尺一把,大橡皮一块,毽子一只。在桌上用大橡皮和尺子搭成一个小翘板,一端放毽子,另一端翘起。游戏者依次进行,用手去拍翘起的一端,使毽子跳起,再用手接住就可得1分,每人可拍按5次,积分多者为胜。熟练后,还可以用脚、肘部、面额部接毽等。也可以选一人拍翘,让另外的抢接,接到者可得1分并当拍翘者。 6.校园避震有办法 设计意图

小学生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自我保护意识、方法的培养与学习需要及早开始。特别对于我们四川的孩子而言,在经历了“5·1 2’’大地震以后,培养学生在灾难中的自我保护,学习常用的、有效的保护自身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当地震发生时,在不同的地方,采取的避震方法各有不同,考虑到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我们设计了“校园避震有办法\"一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认识校园内地震发生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2) 学习、掌握基本的在地震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基本的在地震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了解、认识发生地震时校园内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危险,初步了解在地震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材提供了六幅图,分别呈现了当地震发生时教室内、楼道上和楼梯间的情景。从第一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震发生时教室内的摇晃、水泥块的掉落、学生的慌张和教师“不要慌!’’的提醒;第二幅图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教室里用正确的姿势,在正确的地点进行自我保护;第三幅图中慌乱跑出教室的学生因站立不稳跌倒,教师过去帮助他;第四幅图中教师和学生躲在墙壁的拐角处,老师尽力护住孩子的头;第

五、六幅图中教师在地震稍停后组织学生有序、迅速地离开教学楼。

对这六幅图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第

一、二幅图,结合图上教师的话与熊猫宝宝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受地震发生时,教室里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室里就地进行自我保护。在这两幅图观察、讨论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画或学生在2008年5月1 2日的亲身经历让孩子充分感受地震发生时的情景,理解为什么“不要慌”,再通过对图画的观察与模仿,学习就地自我保护的方法。

第二步,观察、理解第

三、四幅图,学习、模仿在过道中如何选择地点和姿势进行自我保护。在这两幅图观察、讨论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教师对学生忘我的保护,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

第三步,观察、理解第

五、六幅图,学习、模仿当震动停止后如何有序、迅速地离开教学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教室的门口和楼梯间这两个地点,充分理解和掌握从这两个地点撤离时,如何才能做到有序和迅速。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教师应借助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充分感受地震时的情景,可以是图画的观察,也可以是亲身经历的描述,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重现当时的情景;②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可以是教师的示范,也可以是学生的演练等。

◆安全小博士

回顾、总结地震发生时,在校园内正确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教材第20页“说一说’’的问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忆、梳理、总结地震发生时,在校园内正确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对方法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以地点为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教室内、走廊里和楼梯间等;也可以以时间为标准进行分类,例如,开始地震、震动间歇和震动结束等。

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校园内的不同地点进行分析,看看哪些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可以用于避震;哪些地方不能用于避震。同时教师也可以举出一些在地震中其他人所采用的避震方法,和学生一起判断这些方法的对与错。总之,可以借助反例、故事等其他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明确在地震中具有保护作用的地方。

◆安全小卫士

安全避震演练,将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此环节的活动是进行一次避震演习,地点的具体要求是在教室和楼道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演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明确各种口令、安排观察记录员、确定避震方法和

逃生路线等。在第一次演习结束后,教师要和学生一道总结演习中的经验和不足,通过观察记录员的描述和大家的讨论,完善避震方法和逃生路线。然后进行第二次避震演习。

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学生能将校园内避震的简单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同时,各个班集体也应该从活动中产生自己班内避震的“应急方案’’。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地震时,在校园内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地躲避。

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当震动发生时,靠近教室门的同学要第一时间打开教室门。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课桌下。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不要到阳台上去。 7.坐、立、行、卧 设计意图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骨骼比较柔软,骨头里的胶质较多,而钙质较少。如果不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脊柱很容易变形,造成驼背、斜肩、各种各样的脊柱弯曲和压迫心肺等后果。同时,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本课的设计便是为了让学生及早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不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对自身的危害。 (2)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健康小问号

认识、了解不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讨论其危害,初步探究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活动一 :

观察三幅画。画中分别呈现了一个小男孩不正确的坐、立、卧姿势。趴在桌上看书、趴着睡觉和扭动身子、歪着肩膀站立都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喜欢采用的不正确姿势。

银杏宝宝问:“应该怎么做?’’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回答这个问题。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不正确的姿势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通过对伤害的体验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错误姿势的了解和排斥。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始探究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这里,对学生提供的正确的姿势,教师不必过早进行评价,而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活动二:

照镜子。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对日常行为习惯的了解、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学生所谈到的不正确的姿势,教师要注意收集,作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素材;同时,对学生提出的不正确姿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改一改。

◆健康小博士

认识、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在此环节中,教术才通过四幅画和两个口诀将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作了一个形象的演示。其中传统的口诀是每幅图下面的较小的文字:坐如钟,站如松,形如风,睡如弓。另外一首口诀是对坐、立、行、卧正确姿势的进一步刻画。两首口诀应分别诵读。教师在教学此环节的时候,要组织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口诀,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模仿和纠正。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健康小卫士

掌握、运用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活动一: ‘

“说一说’’。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关于坐、立、行、卧姿势的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不正确的姿势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伤害,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关于坐、立、行、卧的其他相关常识。

通过这个活动,丰富学生的健康常识,也促进学生自主地纠正自身不正确的日常行为。

活动二:

“评一评”。通过学生对四个小朋友姿势的判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 在这四幅图中,第一幅图中小女孩的睡姿是正确的,第二幅图中小男孩的坐姿有问题,第三幅图中小男孩背没有挺直,最后一幅图中小女孩的站姿是正确的。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为什么小学生要特别注意坐~立的姿势

有些小学生喜欢趴在桌子上看书或歪着身子写字,或者站在那里扭动身子,歪着肩膀„„这些姿势都是不正确的,有损于身体健康。

正确的坐的姿势是:躯干保持挺直,两肩摆平,抬头挺胸,两眼平视,两小腿与地面垂直,两脚平放在地上。如果需要伏在桌子上工作,弯屈的部位应该在臂部,而不要在腰部或背部。有些小学生在读书或写字时,喜欢弯着腰、歪着头伏在桌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使脊椎弯曲,形成畸形。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全身呈直立状态,抬头,两眼向箭平视,胸稍向前挺,腹微后收,两手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从侧面看,耳、肩、大粗隆(大腿上端突出的地方)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从后面看,两肩平衡,两肩胛骨在脊柱两侧相对称。 无论是站或坐,正确的姿势可以使身体重心位于最适当的地方,也就是可以使维持全身平衡的前后左右的肌肉处于最小的紧张度。在这种情况下,肌肉既不易产生疲劳,又能得剑均衡的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姿势正确与否,对他们的骨骼影响最显著。他们的骨骼正在钙化,经常保持什么姿势就长成什么样子。如果经常弯腰(向前弯或左右倾斜),天长日久,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脊柱畸形变屈(后凸或向左右凸)。如果坐立姿势正确,胸廓发育正常,就可以使肺部自由呼吸,心脏不受压迫,才能保证内脏器官都处于正常位置,全身生理过程得以正常进行。由此可见,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姿势是很重要的。

8. 趣是个好老师 设计意图 .

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和探索知识并克服困难的内动力,它能有效地形成并强化学习动机。小学一年间的学生兴趣还不是很稳定,容易对事物发生兴趣,也容易动摇。因此,在此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兴趣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坚持自己的兴趣就能够取得进步、取得成功。 (2)让学生感受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快乐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自己的兴趣,才有收获。 教学准备

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有哪些。 课时建议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谁的耳朵灵

教师说两句话(下面例句供参考,可自行更换),看谁能准确无误地选择其中的一句记下来。

(1)我们班星期五举行讲故事比赛,将评选出“故事大王\",有精美礼品等着你哦。 (2)在量子动力学中,夸克除了具有“味”的特性外,还具有红、绿、蓝三种“色”的特性。 ’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话写下来。学生讨论:哪句话更好记?你对哪句话感兴趣?小组内作好统计。

二、主题活动

◆心理聚焦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及结合自身的体验,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对“兴趣’’的认识。 (1)阅读教材中的情景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兴趣’’有简单的认识。 (2)想一想:小组讨论,全班分享。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常发现的一些奇妙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兴趣”。教师可在小结中适当强化“多问、多想是激发我们兴趣产生的原因”的观点。

◆心灵视窗

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过渡到自身,帮助学生认识并体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的心情是快乐的。

(1)阅读教材中的情景图片,结合图中的人物表情及语言,组织学生讨论: “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教师请个别学生发言,随即进行小结: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的心情是快乐的。

(2)说一说: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重点引发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及尽量多地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心灵氧吧

通过教材中两个案例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对自己的兴趣持之以恒,才会进步、走向成功。

阅读教材中的故事。请学生个别回答对张衡和篮球小明星经历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后进步了,成功了)

小结:‘‘兴趣让我开心,给我热情;兴趣让我进步,给我成功。,, .

◆心海起航

结合“兴趣之船’’的经历,鼓励学生保持自己的兴趣。

阅读“兴趣之船”的经历,重点激发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要坚持。教师组织进行“我的兴趣之船”活动,让学生体会坚持才能走向成功。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兴趣和追求。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取得成功。

兴趣还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等品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个体对什么感兴趣。如有的同学喜欢数学,有的同学喜欢英语,他们的兴趣倾向就不一样。兴趣的广阔性主要指兴趣的范围。一般来说,兴趣广泛的人知识面也就越宽,在事业上会更有作为。兴趣的持久性主要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兴趣的稳定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很重要,只有稳定的兴趣,才能促使人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把某一项工作坚持到底。 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

1.学习兴趣由直接向间接转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常易受新颖、具体、生动有趣的对象所吸引,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常是由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引起的。例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故事、教师的表扬等。到了中、高年级时,随着对掌握某种知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逐渐认识,他们对活动的目的性有了认识,能主动关注所学内容。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事物新颖的吸引力而逐渐转移到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方面,间接兴趣就发展起来了。此时学生能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地学习,即使面对不感兴趣的某种活动,也能积极参加,这都是间接兴趣作用的表现。不过,由于小学生理想还未形成,他们的学习目标还是比较具体、短近的。

2.学习兴趣从笼统逐渐到分化

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兴趣的范围逐渐扩大,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游戏扩大到科技方面等。此时,他们还未形成中心兴趣,表现为兴趣广泛而不够集中。随着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对学科内容的了解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取得成功,教师、家长、同伴的影响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才逐渐分化、集中到某些学科或某些方面。 3.学习兴趣由易变逐渐趋于稳定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不持久、易变,往往热烈而短暂、既易发生又易消失。学习兴趣的这种特点与他们所学学科中的个别事实有关。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积累和成功的体验,到高年级以后,学生开始不仅对事实和事件本身感兴趣,而且对这些事件的联

系也感兴趣,即由对事实的兴趣逐渐转变为对规律内容的兴趣。此时,学生才逐渐建立起一些较稳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需要了解哪些事物或活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在个人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中,曾获得成功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发人的兴趣。例如,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功课容易发生兴趣;对学习成绩差的功课一般是不感兴趣的。②在未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中,有取得成功希望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起兴趣。③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最容易引起兴趣。例如,学生对那些略超出其智力水平的问题最感兴趣,但如果难度过大,则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凡是那些能带来愉快感的事,就容易引发兴趣。例如,解决了某一难题而体验到喜悦感,会增强人对从事相应活动的兴趣。⑤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不论是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还是新颖的教学内容,都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培养学生兴趣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当学生达到所需要求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维持其所形成的兴趣。②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可以利用所授知识的直观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③小学生往往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所吸引。一些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的小故事,往往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④适当的表扬、鼓励或批评是对学生的活动的成绩和态度的否定或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上进心、荣誉感、自尊心,从而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法布尔与他的《昆虫记》

看过《昆虫记》的人都会惊叹法布尔描述昆虫生活习性的生动和淋漓尽致。其实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这时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原来人们竟然把自己当做小偷了!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长达1 0卷的巨著《昆虫记》,对昆虫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9.我和大家一起学 设计意图

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关键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体会与他人一起学习的快乐。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和好处。

(2)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学习一些合作方法。 教学准备

“阳光伙伴’’中用于绑腿的绳子、计时器等。

课时建议 l课时。

教学过程

讲“五个兄弟\"的故事。并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大家合作做事,要比一个人做来得快,也做得好。

◆心理聚焦

通过故事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合作就是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初步认识合作能帮助我们达到目标,初步体验合作带给我们的快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配图故事。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1)质疑:先前,小乌龟和小松鼠都没有吃到可口的水果,为什么? (2)提问:吃到果子后,小乌龟和小松鼠分别会说什么?

教师小结:大家合作做事,可以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心灵视窗

进一步体验与大家一起完成任务的高效率和快乐心情。

该环节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建议教学时选择一个活动。 ‘

“比一比\"活动,建议到室外进行,注意保障学生的安全。另外,活动时学生可能会发生相互指责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引导。

无论哪一种活动,教师都要注意:活动后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价值、合作的快乐。

◆心灵氧吧

结合图例,帮助学生思考、辨识什么是真正的合作,从而学习与人合作的有效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并思考、分辨哪些属于真正的合作学习。此板块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大家一起学习?

◆心海起航

小组讨论“集体逃生”的办法,体验合作可以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1)小组成员尽可能畅所欲言,尽可能多地思考逃生的办法。 (2)小组成员不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不否定任何一种办法。 (3)小组讨论,筛选形成可行的逃生方案。

(4)在班上展示各小组的逃生方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最佳的逃生方案。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五兄弟的故事

五个指头兄弟,本来很和气。可是有一天,忽然闹起来,各夸各的本领大,谁也不服谁。大拇指说:“我是大拇哥,我的能耐最大”;食指说:“我比你长,看!我多灵活”;中指说:“五兄弟中最高的是我,你们都得站在我的两边,我最了不起”„„闹得正起劲,一个皮球跑过来,说:“谁能把我举起来,谁的本领就最大。”五个指头分别去试,累得满身大汗,可谁也举不起来。皮球说:“你们一起试试吧!”五个指头相互配合,一下子就把皮球举了起来。从此,五个指头相互合作,再也不闹分裂了。 合作与竞争

合作与竞争都是社会性行为的表现,也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社会技能。如果儿童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或者缺乏合作技巧,不善于与人合作,都可能影响其社会性发展。另一方面,缺乏竞争性也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动机,影响能力的发展。在社会交往中可能因缺乏竞争力而受人忽视。合作与竞争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共

存的,例如,游戏活动中既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又有小组内部的合作,儿童既要善干合作又要敢于竞争。

在与父母的早期交往中,儿童就开始表现出最初的合作行为了,如协作父母给自己穿衣、吃饭、洗澡等。但真正的合作行为是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在8~24个月时开始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大多数儿童2~3岁时已经能够合作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了。

奖赏方式是引起儿童的合作行为或竞争行为的一种机制。给予团体奖赏比给予个人奖赏,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更大,即使团体奖赏少于个人奖赏,儿童也倾向于采取合作行为。一些研究指出,给予团体奖赏往往使儿童为达到目标而产生轮流策略,而给予个人奖赏则倾向于使儿童产生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行为对儿童的其他心理活动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竞争性经历会影响儿童的慷慨行为。另外,合作和竞争也会对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1 0.心爱的小闹钟 设计意图

小学一年级学生对时间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切身体会,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没有形成。本课针对这一问题,旨在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管理观念,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的重要,初步懂得合理安排管理自己的时间。 (2)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一只挂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题活动

◆心理聚焦

1.猜一猜 .

教师为学生朗读教材中的谜语,请学生猜是什么。

学生猜中后,教师将钟挂在黑板上。挂钟用于游戏及活动环节学习。 2.游戏:模仿小闹钟——“我是小小闹钟人’’

游戏规则:右手代表闹钟的时针,左手代表闹钟的分针。教师说l 2点时,学生就把两只手高高举起(教师边说学生边表演);说到3点,学生可以右手高举,左手放平。教师说“铃„„”时,学生就全身抖动几下。教师的口令有快有慢.从1点、4点、9点、1 2点„„ 3.想一想

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图中的小强在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事情。说一说,如果你是小闹钟,你会对小强说些什么?本环节在于让学生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心灵视窗

辨析:课本中几位同学的做法,哪些对?哪些不对?为什么?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心灵氧吧

读一读课本中的儿歌,引导学生说一说时间的宝贵。

教师讲故事:《时光老人与流浪汉》(见教学辅助资料)。学生听完故事后谈感想。

◆心海起航

让学生动手连一连,看看生活中什么时间我们应该做什么,体会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

播放《小闹钟》,教师带领学生边拍手边唱,活动在音乐声中结束。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合理安排时间

对时间的知觉将影响时间观念的形成,而时间观念的形成又会影响行为的安排。有效地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是管理学习时间的重要方面,是获得学习成功的有效条件之一。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他们的学>-7时间观念,对于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既有益,又必要。

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进餐、有序的学>--j与游戏玩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生长需求,保证学生能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进行活动。睡眠不足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学生在睡眠时,能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体内的生长激素大量分泌,以保证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小学时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目标。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严格的学习时间计划,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养成守时有序、提高效率的好习惯;其次,要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与游戏的时间。玩耍与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学生的智力、社会能力和体力等都能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应保证小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自由游戏时间。学习与游戏之余,还 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让学生从小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这不但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有益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自小母亲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正是因为母亲的谅解和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舞玩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继续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 名人名言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1.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

体会亲情,理解家人的爱和关心,感悟家庭温暖。学习爱家、爱家人,学习回应家人的爱、表达自己的爱,参与营造温馨家庭。 教学目标

(1)体会、理解家人的爱和关心。 (2)学会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家人亲情,学会关爱家人。参与营造温馨家庭。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2)准备《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歌曲。 (3)准备色卡纸、彩色笔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以《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歌曲导入,听歌或唱歌,引出每一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二、主题活动

◆心理聚焦

指导学生看图,说说书中小朋友的感受,体会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建议:注意关注留守儿童、丧亲儿童、父母离异儿童等特殊群体。这些特殊家庭背景儿童,在参与此活动时,可能会有负面情绪体验,教师要及时疏导,给以安慰。

另外,教师要避免学生将“我爱我家’’狭隘地理解为“我爱父母\"。

◆心灵氧吧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教师可根据图意,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以活动的方式体验和实践。通过情景扮演,让孩子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例如,说话有礼貌,主动问候;认真完成作业,不让家人操心;帮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好爸妈的小帮手;等等。

建议:该环节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背景,设计活动情景进行表演。

◆心海起航

“我的全家福”。可以这样设计分组活动:学生在组内介绍自己的全家;讲一讲自己家发生的温馨、爱的故事;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家的温暖。

画一画自己的家。可以是家的样子,也可以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愉快场景等。回家后将画送给家人,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对家人的爱。

再次播放《相亲相爱一家人》,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注意:教材中设计了画一画《我和妈妈》,在实际设计活动时可适当拓展至家庭其他成员。

建议:课后延伸本主题,教师可安排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商量,在周末用一天时间安排“今天我当家”活动,尝试当一天的“爸爸’’或“妈妈’’,体验父母的角色和劳动。应提醒家长认真配合,注意安全,做孩子力所能做的事情,关键在于让孩子去认真感受和体验父母的辛劳和为家庭作贡献的愉悦。

还应注意:事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对留守儿童,单亲或丧亲家庭儿童,要设计出特别活动。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小学生需要学习关爱家人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不知道关爱家人,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心中无他人,不知爱父母;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家人。他们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家长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但没注意培养他们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以致使孩子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自己却从来不知道要关爱别人。其次,劳动观念差。家长因为“疼”而“惯”,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没有机会发展其独立、自理生活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依赖性。 ’ 如何引导小学生关爱家人呢?

(1)父母为孩子成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孩子应该感恩父母,体贴父母,关爱父母。 (2)尊敬父母,对爸妈有礼貌,听从爸爸、妈妈的教导,不任性。 (3)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爸妈的负担。

(4)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能体贴关心爸爸、妈妈。 (5)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6)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让爸爸、妈妈放心。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更以勇敢闻名。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别说我小

妈妈您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您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读书把字写。

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当你们的小助手。

1 2.早晨我该做什么

设计意图

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候。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让繁忙的早晨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好时段,就能使繁忙的早晨不再忙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洗脸和叠被的基本技能。

(2)让学生建立责任意识,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给父母添麻烦。 (3)让学生感悟自己的劳动贡献:由于自己的自我服务,减轻了父母的忙碌。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洗睑和整理自己的小床。

(2)检查督促学生每天自己洗脸穿衣的情况,逐步培养学生生活自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毛巾、脸盆、小被子,窗明几净的房间图画。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块小毛巾或手帕(有小方巾或餐巾纸也可以),既可以做洗

脸毛巾,也可代替小被子;毛背心或校服外套。 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

组织讨论和交流:我是小学生了,繁忙的早晨我应该做些什么呢?

讨论应包含两层意思:

(1)了解学生的现状,“早晨我做了些什么?”为讨论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提问:今天早晨起床你做了些什么?爸爸、妈妈又做了些什么呢?你觉得早晨忙吗?

尽量让孩子们多讲讲,特别关注比较特殊的家庭(例如,单亲家庭,有老人、有病人的家庭)。让孩子们体会早晨父母的繁忙,努力发现和肯定孩子们做得好的地方。

(2)繁忙的早晨不给父母添麻烦。“我应该做些什么?”

谈话:通过前面的交流,让孩子们知道繁忙的早晨我们小学生应该做哪些事情。

让学生知道:按时起床、不睡懒觉、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刷牙、自己叠被子,这些都是一个小学生应该做的。

二、主题活动 活动一:学学做做

洗脸是每个人每天少不了的工作,学会了洗脸就能给父母减少麻烦,也增强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可以先了解学生对洗脸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的程度,这样会让活动更有实效和针对性。

提问:你会洗脸吗? 早晨你是自己洗脸,还是爸爸、妈妈帮你洗脸?或者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洗脸?

让会洗脸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自己洗脸的方法和步骤,边讲边示范。

师要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同时纠正学生不规范和错误的洗脸方法。组织全班同学观摩、讨论、交流,归纳出洗脸的步骤和方法。

洗脸活动中需要强调的是洗脸的步骤:

先洗眼部,如果眼睛睫毛上粘有眼屎,要先用温水将眼睫毛浸湿,等眼屎湿润后,再用毛巾洗,这样才容易洗干净。眼睛是很重要的视觉器官,又是最容易被细菌和病菌感染的

部位,所以,眼部需要特别保持清洁,洗脸帕也最好是个人专用,以免传染眼病。其次是耳部的清洗需要注意,耳部结构复杂,凹凸较多,是最不容易清洗干净的。

活动二 学生反复练习掌握要领。

让掌握好要领的同学作示范,同座位的同学可相互观摩,相互学习。 活动中要及时评价。

三、布置课后任务友们都学会了洗脸,今后每天早晨都要坚持自己洗脸,下节课老师要检查看谁做得最好。

(2)了解一下,在冬天洗脸时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皮肤干裂和生冻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入

提问:早晨你们坚持自己洗脸了吗?你觉得自己的事自己做,心里愉快吗? 了解学生早晨是否自己洗脸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二、主题活动

◆学学做做 ’ 1.叠被子

创设情景,让学生看图,明亮的房间,整洁的床铺。

提问:每天早晨我们除了自己洗脸,还应该做什么呢?

整理小床是小学生早晨应该做的事。整理小床的主要工作就是叠被子。

活动一: .

教师演示叠被方法。

提问:会叠被子吗?观察过爸爸、妈妈是怎样叠被子的吗?想试试吗? 一

教师将前排几个课桌拼成一个大桌子,在上面演示和示范叠被子的方法,学生观摩学习。

活动二:

学生练习叠被方法。

.用自己带来的毛巾、小方巾等代替小被子进行练习,掌握叠被方法。学会方法后,请两个小朋友上台用教师准备的小被子实际演练一下,台下小朋友共同评价。

活动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谁叠得又快又整齐。

在实际生活中,因为被子较大,一年级的学生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初学时要请父母帮帮忙。 2.穿衣服

穿毛背心和校服外套。

这部分教材上没有,但穿衣服又是学生必须要学会自己做的事情,所以,教师必须补充这部分内容。 · 。„

谈话:了解学生情况。请会穿衣服的学生与老师合作,‘做小老师,进行动作要领的演示。

活动一:

穿毛背心。 ’

手持毛背心的肩部,将背心展开;背面朝向自己;将头从背心的下方穿入,从领口穿出;右手从背心的下方穿人,从右袖口穿出;左手从背心的下方穿入,从左袖口穿出。

活动二:

穿校服外套。

.手持衣领取出校服,里面朝自己,暴露出袖笼;右手持衣领左手深入左袖内;右手向后穿入另一袖笼;两手将衣襟两侧边缘对齐,拉上拉链;将衣领整理好。

让学生反复练习,相互观摩,掌握动作要领。

叠被子和穿衣服的活动,可以在小组间交替进行,这样就可以只准备一半的材料。 ◆想想做做 “谁对,谁不对?”

让学生看图、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准时起床不睡懒觉,自己穿衣、洗脸、刷牙,整理自己的小床,按时上学,都是小学生应该做到的。

如果在做好自己的事后,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准备或收拾碗筷,那就能更多地分担父母的压力。

三、全课小结

早晨要做的这事情,看起来都是小事,要做好一次两次很容易,要天天坚持做好就不那么容易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坚持下去呢?

我们一定要坚持! 第三课时

一、活动导入

检查学生每天早晨坚持做了些什么和做的情况?进行评比,特别关注父母的评价。

二、主题活动 1.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衣叠被的接力赛。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穿衣叠被的要领, 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寻找其中的乐趣。 2.游戏方法

(l)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前方若干米处设立一个自我服务区。

(2)将学生分为人数相同的若干组,在起跑线后排成一路纵队。 (3)游戏开始,各组排头的同学跑向自我服务区。

(4)到达自我服务区后,叠好裁判事前准备的小被子。 (5)然后跑回拍第二个同伴的手,自己站到排尾。

(6)第二个同学继续完成同样的任务,依次轮回。直至每一个同学都完成任务。速度快的组为胜。 3.游戏规则

(1)任务要裁判检查合格才算完成。 (2)接受任务的同学要拍手后才能起跑。 4.游戏编排和改变方法

(1)游戏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场地可大可小,距离可远可近。 (2)参加游戏的同学人数可根据需要编组。

(3)游戏中的任务可换成本课中学习的任何一种技能,或把两个任务串在一起。 (4)还可以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

例如,听到裁判的口令,在第二个小伙伴的帮助下穿好毛背心向自我服务区前进;到达服务区后,再脱下毛背心,带校服返回。

(5)任务可以由任课教师自由组合。

三、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叠被子

叠被子的方法不止这一种,教师可根据当地的习俗作选择。

有的被子是叠成长条形放在床的内侧。

有的只需要将被子铺平整理好,再搭上床罩。

叠被子的时间最好是在早晨洗漱完后,让被子里的热量散发掉再叠。这样可以保持被子的干燥。

正确的洗手方法

(1)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 . ..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替进行;搓洗手腕,交替进行。

(3)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5)冬天,可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夏天,可将手甩一甩,甩掉手上残留的水(尽量甩进洗手池,不要甩到别人身上),然后让手自然晾干,这样,可以节约纸和电。

1 3.我的小书包 设计意图

所有的小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小书包。他们里面装的物品也都差不多,大多有学具、书、本子、笔之类的学习用品。有的学生的小书包整理得井井有条,而有的学生却为了一本要交的作业本,得把整个书包翻个遍。通过整理书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习整理书包的基本方法。 (2)学习自我管理,从整理书包做起。

(3)养成每天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按需要划分区域整理自己的小书包。长期坚持自己整理书包。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书包、书本、文具、水杯和其他用品。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活动

搞个小小的书包展览会,看看全班同学有哪些不同外形的书包,让学生知道,不管书包的外形有多大的差异,但是书包的功能都是相同的。

在展览会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提问:你整理过书包吗?你会整理书包吗?整理过的书包和没有整理过的书包有什么不一样??

了解学生的现状,每天的书包是自己整理,还是家长帮你整理,或者是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整理。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和意识。

讨论:书包怎样整理最方便使用?

学习用品要分类放,位置要相对固定。

二、主题活动

◆学学做做

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一: 认识自己的小书包。

每个同学都仔细观察自己的小书包,看看它分成几层,每一层在什么位置,有多大,适合放什么东西。

活动二:

学习整理书包。根据自己书包的结构和前面的讨论,将书本、文具和其他物品分区放置,这样使用起来才方便。

(学习用具的分类方法可以不同。但是文具盒、记事本、水杯和放杂物的位置应该是固定的)

整理时,跳绳和抹布要用塑料袋先装好,再放进书包里。因为这两样东西细菌较多,跳绳还容易散乱。水杯最好单独放置,以保持清洁。

相互观摩,看看谁的分类更合理。

活动三:

整理文具。几支削好的铅笔、橡皮擦、尺子等,把它们整齐地放在文具盒或笔袋里。文具盒或笔袋里最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这样你整理要用的文具和课本时,心里会更有数。

书包需要天天整理。每天晚上睡觉前,根据自己的课表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子、学具、文具和记事本,还要带上老师要求的其他用品。 ,

玩具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最好不要放进书包里。它们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影响你的学习。

三、布置课后任务

会整理书包了就要坚持天天整理,下次上课我们首先要检查,看谁的书包整理得最好,使用起来最方便。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入

提问:你今天的书包整理了吗?你每天都坚持整理书包了吗?

让学生进行自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同学们整理书包的情况。看看比比谁的书包最整洁。

另外,教师还要检查教材后面的评价表,了解学生在家整理书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点评和建议。 .

二、主题活动 学学做做

活动一:

感受整理书包会给我们带来便利。 ’

一个不公平的比赛: .

教师让某同学闭眼,然后将他整理好的书包故意弄乱,甚至可以将文具从文具盒里拿出,放在另外的地方。睁开眼后,让他与另一同学比赛。教师发令:上××课,请马上拿出××书,或要做××作业,请拿出××文具,开始!看谁拿得又准又快。比赛完了让学生进行点评。

这个游戏很有趣,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到了整理书包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二:

整理自己的小课桌

我们除了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外,还有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自己的小课桌。

提问:同学们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会整理自己的小课桌吗?

当你走进一间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布置井然有序,课桌椅整整齐齐,地面干干净净,每张课桌都非常整洁。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学习起来会更有劲)

又该怎样整理自己的小课桌才好呢?

每节课上课前都需要准备好这节课需要的书、本子、学具等。这些东西在桌面要摆放整齐、到位。

练习:书和本子可统一放在桌子的角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文具盒靠着书本,放在书的旁边。或根据老师的要求统一摆放。

用过了的书本可放回书包里或暂时放在抽屉里,放学时再整理带走。 .

活动三:

课桌整理大赛

(1)主持人:教师。

(2)参赛人员: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3)评委:选两个同学。 (4)评分标准: 1)满分为1 00分。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桌面整理到位,桌面等擦拭干净,抽屉里摆放整齐。 4)拿到学习用具时,能迅速准确无误,并且不把抽屉翻乱。 5)学习用具在桌面摆放到位。

6)按要求学习时,坐姿端正,学习专注,学习效率高。 . (5)比赛程序:

1)在三分钟内整理好课桌,并端坐在桌前。 2)请拿出课本及相关用具准备上数学课。 3)请拿出字典等学习用具,完成试卷。

.(6)评委评分、统分。 (7)公布成绩并颁奖。

◆想想做做

1.“怎样背书包才是正确的呢?看看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教材上第一和第三幅图中学生的背包姿势是正确的。让学生看图、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都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正确的背包姿势才不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正常发育。

不正确的背包姿势会使我们身体受力不均衡,不科学,影响我们站立、行走的姿势,致使身体发育受影响。

2.“看看谁的书包整理得最整齐。”

每个同学的书包结构不一样,书本、文具的分区也就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整理标准:整洁、合理、使用方便。

. 这些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和第一课一样,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坚持每天做好这项准备工作。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邀请父母参与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小结全课,布置课后任务。

整理书包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拉杆书包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价格较贵。它虽能减轻学生负重,但是也有不少弊端。

可以组织学生对此产品进行一次评估。评估中要隐含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 1 4.文具是我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刨笔刀和橡皮擦是一年级的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用具,掌握了刨笔刀和橡皮擦的正确使用方法,就掌握了一项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本领。 教学目标

(1)掌握刨笔刀和橡皮擦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进行爱护清洁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3)让学生感受自我服务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刨笔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几种不同造型的刨笔刀,刨笔刀的主要结构分解图。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刨笔刀,几支需要削的铅笔,一个橡皮垮,少量纸、布头和废报纸。

小学一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一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下册

一年级上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二年级上册_生活生命与安全_教案

六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二年级上册_生活生命与安全_教案

三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六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