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忆父母谈家常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7: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忆父母谈家常

瞬间六十年,父母记忆犹新,一别成永远,慨叹天无情,报恩梦难圆。六十年的岁月,一切的一切,在脑海里徘徊,重重又叠叠,那是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我的父亲罗世绪,生于公元一九三五年,殁于公元一九九0年正月八日。我的父亲上有大伯、三伯和四伯,大姑和二姑,他是兄弟中排行老六,人称罗老六,是兄弟姊妹中最小的。

据父说,祖父长年在外做生意,顺代做点农活。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生意红火,家境不错,吃穿不愁,有钱用,比一般人生活都过得好

些。比父年长的

几个伯和几个姑都曾过上好生活。后因祖父遭不幸,祖母抽大烟,家境日渐衰落。父亲小时候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饥寒交迫的困苦生活,养成了父亲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他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一九五0年家乡解放了,实行了土地改革,家里划为贫农。“勤劳肯做件件有,好吃懒做样样无”。是父亲的口头语。一年三百六十天,除了吃饭和睡觉,父亲把余下的时间,都用在做农活和干家务事上,从不闲着。寨上人都夸父亲是兄弟姊妹中最勤快、最忠直、最诚实、最仗义、最乖巧,最能讨长辈喜欢的人。到了他讨亲的年龄,乡邻和亲友都争着为他做媒说亲,他总是惋言谢绝,祖母气得脸发青,只差怄吐血。祖母逼问他:“你究竟要找谁?”父亲觉得家里穷,没有条件讲亲事,被逼无奈,只好说,要找我的母亲。当时,我母亲娘家是富裕中农,家境好,求母亲做儿媳的人家又多,都被我外祖父母和母亲拒绝了,祖母要父另选人家,父亲坚决不同意,非母亲不娶。祖母只好托媒求亲,托了好几个媒人,三番五次都被外婆拒绝了。但母亲喜欢,她觉得父亲家里虽穷,但人品好,老实肯做,以后准能过好日子,并在外婆面前发毒誓,非父亲不嫁。父亲得知母亲喜欢,就亲自拜托母亲二姨妈做媒,经过再三劝说,外婆应允,总算把这门亲事讲成了。土家族婚姻都要经过“求婚、取八字、拜年、哭嫁、娶亲”等十多个阶段。

一、求婚:土家族儿女不论男女双方已经相爱或是不认识,都要由男方请媒人上门求婚。媒人上女方求婚时,手里必须拿一把雨伞,这是求婚的标帜。家有淑女,当看到有人拿着雨伞走进自己的家门,就知道求婚事了。一般女方家要求男方上门求婚三次,方表同意。第一次,媒人介绍男方儿郎及家中情况,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但女方家是不会表态同意的,即便了解对方,并且喜欢上了,也不会马上同意,这样以显示自家及淑女的高贵。第二次上门求婚,女方家还是推说要同家族商量,如果有说:“你下次再来吧”,那么十有八九是有“戏”了。第三次求婚,女方长辈就会表态同意的。如有不同意这门亲事的,一般在媒人第一次或第二次求婚时,就会坚决的拒绝的。

二、认亲:认亲,我们土家人叫“取八字”,即取女友的生辰八字。男方约定女方时间,由媒人带队,选派几个青壮年抬着酒、肉、鱼和几套给女方的新衣服,到女方家取“八”字。这天,女方家族一户至少一人都要来吃“姑娘的酒”。按规则,男方使者必须当天返回。离别时,常行仪式,女方发送许配女儿的生辰八字,即女儿的出生年月日时、属相,用毛笔写在红纸上封好。同女方为男方精心做的数双布鞋一起交给媒人,放鞭炮欢送。

三、拜年:土家族子女订婚后,每年古历正月初二,男方必须去女方家拜年,其礼物是腊肉和糯米粑。给岳父家二十斤左右的猪腿一块,其伯叔各户六斤左右的腊肉一块,贴上红纸条,以显示红火喜气。女方接过礼品,看到猪腿留有尾巴时,便知男方今年要求结婚了。若女方不同意今年嫁女,则将其猪尾巴割下,用红纸包着,放入给女婿回赠礼物—新鞋中,待其回去背回。若猪尾巴没有背回,则表示女方同意今年结婚。男方选定良辰吉日,将结婚日期及早报送女方,以便女方准备女儿随嫁物品。

四、哭嫁:土家族姑娘在结婚前一个月,或半个月,就开始哭嫁了。要哭爹娘,哭兄嫂,哭姐妹,哭先祖。她们将哭嫁作为女子才智贤德的标准。新娘哭嫁一般是在晚上7点左右开始,每晚哭一至两场,每场一个多小时。第一场哭爹娘,母亲婄着女儿哭,以后的每天晚上就是本村新娘的好姐妹七八个陪新娘哭。这些女孩一般十七八岁,女子姐妹要离别了,难分难舍,一则是送别,二则是练习。因为自己将来结婚也要哭嫁,这是个实习的好机会。哭嫁有声调,音有高低,句有长短,哭不同的人其内容不同,如新娘哭母亲:啊!我的亲娘啊!您含辛茹苦,生我养我哎,扶我成长,行行相顾,寒暑关照,日夜操劳啊!教我绣花呀!.......海深恩情长,母亲恩情永不忘!明天女儿要离开亲娘,成为别人的媳妇呀!再不能朝朝相顾,母恩未报,难过断衷肠呀!.......休息半小小时后,又开始哭姐妹,十多个姐妹一起陪哭,又一个高潮上演了......

五、下聘礼:男方为了娶回妻子,必须在迎妻前送给女方家一定数量的财物,即下聘礼。这聘礼一般是吃、穿、戴、用等四个方面。其中穿戴是给新娘子的。吃的有猪羊肉,年糕,大米,白酒等。穿的有单衣、棉衣。戴的有金银首饰,如银叉、耳环、戒指、项链等。用的是人民币。这些礼物是有寓意的。送的“肉”的意思是女方割舍骨肉,让女儿出嫁,而年糕,则表示女子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六、抬嫁妆:在婚礼中,与聘礼相联系的是嫁妆,前者是男方送给女方的,后者是女方送给男方的。结婚前夕,一般来说,床桌之类是由男方准备的,而被子、蚊帐、衣箱、衣柜、碗柜、饭桌、茶桌、脸盆、脚盆、烛台灯由女方准备。有的家庭为办嫁妆,常常是女儿出生后便开始为其准备。有的女儿家很穷,但为了给女儿“衬面子”,不受婆家凌辱,“做不起人”,大伯、小叔,乃至家族帮助做嫁妆,由于女方置嫁妆花费不少,故族人间有称女子是“赔钱货”的说法。

七、开脸、上头:土家族人婚礼前一天早上,要举行新娘的“开脸”、“上头”仪式。由跟新娘属相相合,儿女双全、家庭和睦、家庭殷实的妇女上头,把姑娘头盘成发髻,再用挑簮把头发挑齐,将细短发拔去,再用两股棉线纹去脸上汗毛,并给新娘脸上涂好烟脂香粉,并佩齐应有的全套首饰,这样经上头妈开脸后的女子,便由一个姑娘成为一个媳妇了。

八、花轿迎亲:土家族结婚喜轿,具有特别装饰,一般在红绿绸缎的轿围上绣些图案,如百鸟朝凤、富贵花开、丹凤朝阳、百子图等等。讲究点的有钱人家再绣些金丝银丝,镶点钻石。喜轿有四人抬的和八人抬的,八人抬的称为“八抬大轿”。其用意:新娘到婆家后,若与婆姑或丈夫发生口角时,她就会说:“我不是自己走来的,是你们用八抬大轿抬来的。”接亲人员,其中有主管、媒人、锣鼓乐队、轿夫,抬嫁妆人数根据女方陪嫁妆数而定。

接亲队伍来到女方村寨,守侯在大门口的有两个拦门先生,一张大桌摆在大路中央,桌上点有香烛,摆有酒、肉、茶、蛋等贡品,不准接亲队伍进入。此时,男方接亲主管和礼先生上前,烧香拜跪后,由女方拦门先生提问,礼官答,一问一答,数个交锋后,拦门先生对礼官所答满意后,抬开贡品桌,让进大门,若礼官对提问答不上而败阵下来,则将准备好的红包呈上去后,才准男方接亲队伍进入。晚餐,女方盛开宴席,酒肉招待接亲人员。

关于新娘上轿、下轿,轿夫抬轿也有讲究。女方若有对男方不满意,早上发轿时,新娘便故意延滞,拒不上轿,直到男方礼官答应条件满意后,才由其亲友劝和而动身,由新娘父亲(或伯叔父),哥背出闺房到堂屋,新娘才跨过轿杆,退步入轿,然后关上轿门。

轿夫抬新娘,常将花轿左右摇晃,从中取乐。这种恶作剧常使新娘呕吐不止。娘家为防止这种情况,常给轿夫好处费,并派送亲人(四至六人男女各半),一般是新娘的兄弟姊妹,或叔伯送行监督,以防止途中恶作剧发生。起轿时,轿夫拉着长腔高唱:“高升!高升”各位高升哟!”连唱三遍后,从轿夫便同时起肩而行。花轿进行间,为协调步伐,注意安全,活跃气氛,轿夫们常高声咏唱,相互戏谑。新娘出门时要哭嫁,此时尚在轿子里抽泣。轿夫们常用俗语劝道:“新娘子不要哭,翻过山坳就是你男人的屋,新娘子快点哭喊产,抱住新郎公睡过觉......”

新娘子花轿到达新郎大门时,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几位先生,盘中装着供品,烧香点烛,将手中提的大公鸡割喉后抛过花轿顶,口中念念有词,以驱魔除妖弃邪,花轿在鞭炮声中抬入新郎家中。

九、拜堂:花轿抬入家后,由伴娘开轿门,将新娘扶出,新郎上前迎接,二人手牵红彩带入大堂,举行“拜堂”仪式。只有经过这一仪式,才会被社会公认为夫妻,婚姻成立。拜堂时,要焚香点烛,在大桌上摆酒肉果品等敬告祖先。新郎身披绸缎和大红花,头戴礼帽,新娘头顶盖头巾,站在神灵位台前听施仪者口令:“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父母!夫妻对拜!”拜完后,由施仪者亨唸祝告祖先与天地的祭文,并凑乐放鞭炮!习俗认为:新郎新娘拜完堂后,谁先入洞房,今后就将各方面占强而降服对方,所以,当施仪者宣告:“新郎新娘入洞房”,新郎新娘立即抢先直奔洞房。

十、穿布鞋、吃蛋茶:在拜堂后,休息半小时,就听到施仪者高喊:“请新郎的公公、婆婆、父母、大伯、小叔、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在中堂就坐!”待大家坐定后,由新郎新娘一一敬香烟,并向新娘介绍:“这是爷爷”,接着叫“爷爷”并施礼金。如此这样一一拜见。

中午,盛开筵席,新郎新娘一一敬酒,敬烟,对长辈还要敬蛋(煮熟的鸡蛋两个),蛋茶后,要在盛蛋茶的茶盘里放入礼金。这叫“拄拐棍”,在众人面前,由于爱脸面,一般施礼金不会太少,那些财大气粗者施礼金更多。这样施礼者满面春风,小两口喜在心中。

十一、喧闹洞房:从古至今,土家人凡娶亲纳妾,必有亲朋好友围坐新房之中戏谑百端,谓之“闹洞房”。亲朋好友邻居围坐于新房中,喧闹嬉戏新人。人们想出各种各样的花招,尽情地和新郎新娘嬉戏逗乐,叫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孩子要喜糖,新娘子从陪嫁柜里取出糖果、花生、板栗,一一发给大家。男人们要香烟,由新郎取得香烟敬给大家。这时,人们叼着香烟,等新娘点火,在此过程中,客人们常抖动香烟,使香烟点不着,叫她焦急万分,出些洋相,引起哄堂大笑。还有些尽出怪招,让新郎新娘狼狈不堪,从中取乐,笑声、喊声、闹声,闹洞房达到高潮。习俗认为:大凡喜事都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谁家取亲,若是无人贺喜,无人闹洞房,往往被人为是没有至亲好友,或邻里关系不融洽所致。所以,在土家人世俗眼里,新房是非闹不可的。

十二、三朝回门:婚礼从迎娶、拜堂到闹洞房为止,还不算完成。要到新媳妇“回门”才算结束。所谓“回门”,就是婚后新媳妇第一次回娘家。土家族姑娘一般在婚后第三天回娘家,此称“三朝回门”。新媳妇回门,往往和新婿同行。土家族习俗认为:过去的姑娘深居闺房,从未离开父母,出嫁后,一定很想念父母,回门看望父母此乃人之常情。而且出嫁三天就“回门”,又含有“成家不忘爹娘”之意。新婿去拜见岳父母,则有向他们表示感恩戴德之意,一举两得。新夫妇双双同行,表示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父亲遵循上述习俗,1956年,用花轿将母亲抬进罗家的,据说是舅舅背母亲上的轿,十二姨是送亲人之一。父母结婚不久,祖母就和父亲分家了,结婚用的钱,要父母偿还,甚至不是结婚用的也要父母偿还,父亲是个大孝子,不说二话,一一答应下来。外公和外婆不让父母吃苦,将欠下的账全部还清,还送粮送油接济父母。

穷则思变,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父亲划算主意好,又勤劳肯做,只几年工夫,家里常有余钱剩米,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父亲常把余钱剩米借给别人,或送给别人。父亲自己省吃俭用,粗茶淡饭,只要填饱肚子,不饿饭就行。父亲最是豪爽仗义,心地慈善,常怜贫弱,慷慨解囊,有求必应,乐于助人,并严训晚辈,要支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亲教育儿女严中有方,儿女们言听计从,不敢怠慢。忆父一生正直厚道,不鄙贫贱,刚正不阿,明礼晓义,勤俭持家,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主持公道,举不胜举。父亲好似一把枰:为人直面披披星,敢把世间万物衡。砣身虽小堪压众,毕生忙碌为公平。

我的母亲

母亲田九翠,生于公元1936年10月20日,殁于公元2013年10月22日,享年77岁。母亲上面有大她两岁的舅舅,名叫田顺生。下面有三个姨妈,分别叫田顺翠、田顺香、田顺娇,一共有五姊妹。那个时候的中国,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广大农村的农民生活困苦,是自己生产,自己享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法跟今天市场经济相比较。母亲从小手脚勤快,热心帮父母做家务,从不闲着。

七、八岁做针线活,不到十岁就学做鞋,学结麻,学纺纱,养蚕,编织腰带,绣花、鸟、山水等,做老人或小孩戴的各式各样帽子。外婆教得细心、耐心,母亲学得认真,加上天资聪慧,到了十多岁,挑花绣朵远近闻名。外婆一家老小穿衣用的麻布、棉布、蚕丝布,一年四季穿的布鞋,即棉鞋和单鞋、帽子绝大多数是母亲提供的。母亲热爱劳动,干农活是能手,常抢重活和累活干。初解放的那几年,政府规定农户给国家上公粮和卖余粮。那年月,交通不便,到泽家湖送粮,都是肩挑背驮,母亲把自己的一份送到后,顾不上休息,又急忙回头接应舅舅背的粮,虽说很累,她觉得心里是甜的。常教育三个姨要关心唯一的舅舅。母亲尊敬外公外婆,爱护家人,吃苦耐劳等各方面都是几个姨妈的表率。

1956年,母亲跟父亲结婚后,跟随父亲起早贪黑,不怕严寒,不惧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勤劳苦做,农活做得既快又好,个头长得不高,但信心足,干劲大,做事舍得身子,拼得起命,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活,跟父亲一个样,是乡邻公认的生产能手。父母恩爱,家庭温馨,令寨里人羡慕。

1957年6月16日我出生了,祖母要关照四伯的两个哥哥,顾不上照看我。母亲常把我放在外婆家,我饿得哭喊,外婆送我吃糖水和米糊。那年月,根本没有牛奶吃,后来慢慢学会吃稀饭,我才三个多月,母亲忙于做农活,将我断了奶,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当我长到四岁时,父母才接我回家。

1961年6月28日大弟罗明政出生,自这以后,我很少去外婆家,我才四岁,就带弟弟。近五岁开始学做饭,米和水放多少?年幼不知,是父亲事先安排好了的。当时,人小手短,常踩板凳在灶上煮饭。1963年大弟生病,父亲急忙带他去八吉看医生。母亲知道后,父亲早走了。母亲心急如焚,顾不上自己快要生孩子的身体,不听外婆劝阻,跟着去了。外婆着急,要十二姨背些衣服照看母亲。当天晚上,二弟在八吉出生了,后夭折。1966年三弟罗明贵出生。1969年四弟罗明权出生。1971年3月五弟罗明昆出生在工地上,无人知道,是母亲自己把五弟抱回家的。1973年10月28日,六弟罗明友出生。1976年6月4日二妹罗明香出生。在母亲眼里,有人才有世界,养育儿女是本份,人丁兴旺,开枝散叶,家庭才兴旺发达,她把儿女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弟妹们相继出生,我也慢慢长大成人。父母很辛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减轻父母负担,家务事和农活我都抢着做,长辈们都夸我是懂事的乖孩子。在父母的关心下,我们姊妹七人,不缺吃和穿,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长大。我们的一切是父母心血的结晶。父母如春蚕,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儿女,呕心沥血勤耕耘,含辛茹苦几十载;似红烛,燃尽烛蕊,黑夜尽瘁,照耀着光辉,无怨亦无悔,是父母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是父母给我们建造了这个家。这个家有你,有我,有大家共同的足迹,一路走过来真不容易,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1990年正月初八日,父亲病逝。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天都快塌下来了,我泪如雨下,难过万分。最小的二妹才14岁,四弟、五弟、六弟都未成家,家里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我是兄弟姊妹中的大姐,又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着急无法言表。我无法也不能忘记父亲临终前的教悔,顺从父意,在爱人王焕春的支持下,协助母亲,只要是弟妹们的需要,我总是千方百计尽力而为,帮着弟妹们操办了各自的新家。老三罗明贵,其妻刘晓玉刘三妹,侄子罗超,侄女罗丹。老四罗明权,前妻向三妹,侄女罗静和罗二双,后妻严二妹。老五罗明坤,其妻向三妹,侄子罗明、罗起胖,侄女罗珠。老六罗明友,其妻向召芳,侄女罗苏,侄儿罗欢。二妹罗明香,妹夫彭朝亮(75年3月6日生),外甥女彭丹1999年8月23日出生;外甥男彭军泽2003年10月5日生,弟妹们都成家立业,我尽了当大姐的责任。得到了弟妹们的认可和长辈们的夸奖,十二姨常夸我是母亲贴心的小棉袄,我心里乐开了花。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我们兄弟姊妹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母亲看在眼里,乐在心中。2013年10月22日,母亲无有遗憾地离开了我们。

现在父母都已过世,我们兄弟姊妹都有各自的新家。但切记不要忘记我们曾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姊妹,希望姊妹情中见精神。团结友爱,力多心齐,有责任与担当,有理解与包容,这就是姊妹情中见精神。姊妹情已溶入我们的血脉,时时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心血管中涌动,无论轻松与沉重,快乐与忧思,平静与波澜,困难与相助,都是我们共同的足迹和记忆。保住记忆,就是饮水思源;丰富记忆,就是丰富人生。姊妹中的你和我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亲情的博大厚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风景。让这道风景在我们各自新家中拓展开来,谱写精诚团结的新篇章,使未来的风景比花园里的花更鲜艳,比雨后的彩虹更美丽,以此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罗明珍(十二姨代写)

我和我的家人

我小时候,嘴巴很甜,很有礼貌,常主动向年长的人打招呼,喊别人爷爷、奶奶、大哥、大姐等,大人们喜欢和称赞我聪明,长大一定有出息,特别讨人喜欢。父母不怕苦,勤劳肯做,我也学着做,与其说父亲安排我从小做事,不如说我甘心情愿做的最合情理。为了减轻父母负担,带大弟妹,不少家务事和地里农活,我都抢着做,寨上人都夸我是父母的乖女儿。我在娘家的岁月,可以用一个字归纳,那就是“苦”。

1978年10月16日,21岁的我跟王焕春结了婚。他是1955年正月十五日出生的,比我大两岁,是大坝乡七吉村人,有四个妹妹,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看得重,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谈不上什么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劳动的习惯,是结婚后慢慢培养起来的。自古以来,婆媳和姑嫂关系难处理,我深有体会。结婚后,曾生了两个男孩,从小夭折。1981年6月28日大女儿王先红出生,1983年6月11日二女儿王先梅出生。因男尊女卑的习俗影响,两个女孩子不能让公婆称心如意,加之焕春几代单传,姑姑们人多口杂,我受了不少委屈,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只能将苦水往肚里吞。计划生育是国策,我响应政府号召,做了结扎手术。焕春父母既气又急,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在当地政府开了介绍信,又到州人民医院找专家医生,为缓和家中矛盾,我冒着生命危险,在州人民医院做了解扎手术。1989年9月5日,三女儿王先艳出生。此情此景,若继续在乡下种那几亩责任田,不知道还要怄多少气?!当时,耳闻目睹不少乡下人去城里打工,我想自己有脚有手,脑壳不比别人笨,只是未读书,不识字,但我有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可以学中做,做中学,并坚信没有我做不好的事。爱人王焕春是高中毕业生,能写会算,有好多事,他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做事手巧眼法好,没有他干不了的事,至于吃苦耐劳习惯,可以在做事中慢慢培养。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我拿定了主意,决心在吉首干出一番事业。十二姨为我加油打气说:“拖儿带崽,远处去不了,就在吉首找事做,是可行的。”吉首大学教授彭秀枢,即王焕春的舅公为我和焕春出了不少力,帮了不少忙。

初到吉首,没有房子住,就租别人的。待到有了积蓄,就买了一栋二层的楼房,后来在上面又加了一层,改造成了三层楼房。这期间,我和焕春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也不惧严寒和酷暑,供三个孩子上学读书,常常顾不上按时吃饭和睡觉。让孩子们有住的,吃好的,穿新的,自己吃孩子们剩下的,穿旧鞋和旧衣,钱能省尽量省,苦自己可以,千万不能苦着孩子们。为了赚钱养家,我和焕春动了不少脑筋,记得刚到吉首,我做卖菜生意,焕春在食堂帮忙,学会了煮饭和炒菜,后当上了厨师,做事求稳。后又承包食堂,把在长沙做事的罗二妹喊回吉首搞管理,我也顾不上卖菜,到食堂帮忙,生意红火,赚不少钱。但风险大,怕丢本,后改做卖水果生意。再后来又转做老本行,做卖菜生意,一直干到现在。做卖菜生意,本钱要得少,没有风险,包赚不赔,心理踏实。十二姨夸我:“虽未读书,算帐既快又准,读书人望尘莫及。卖各种菜,生意小,不起眼,能养活全家人,还有余钱剩米,真不简单,靠勤劳和智慧发家致富,把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孩子。”十二姨的话启发了我,我能有今天这个成就,全凭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我心满意足。的确,我没有读书,干不出什么宏图大业,就好像一把扫帚:“一把竹枝紧紧收,出生平凡也风流。坚骨虚心令人敬,寒门高节不自悠。栖息何妨倚墙角,出勤多去扫街头。形容敝旧心无惜,但得清尖万里秋。”不是吗?!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平凡孕育着伟大,伟大来自平凡。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创造世界。在吉首一干就是几十年,三个女儿都已长大。大女儿王先红,公元2010年1月16日结婚,女婿聂金旺。男孙聂荣2011年12月30日出生,老二聂荥2014年7月1日出生。二女王先梅也结婚了,生了两个男孙,老大李邵波2012年8月2日出生,老二李坪江2014年8月21日出生。三女儿王先艳大学毕业,现在吉首兄弟玻璃厂工作。回忆跟焕春结婚以来,乃至今天,仍可以用一字概括,那就是“累”。

山河依旧,岁月匆匆,弹指一挥六十年。六十年的生命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足一粒米,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却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六十年的时光,足以让我在滚滚的红尘中体会人生的百味,讲不完的雪雨风霜,说不尽的酸甜苦辣,刻骨铭心的往事无法忘记,我吃了不少苦,帮父母带大了弟妹;受了很多累,养育了三个女儿。如今看到了天真活泼可爱的四个孙儿,为家人作了奉献,苦和累是值得的。古人云:“甜从苦中来,有苦才有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当女儿们喊我一声“妈”,孙子们叫我一声“外婆”,我心里比吃蜜还甜。弟妹们亲热地叫我“大姐”,除了高兴之外,无法忘记当大姐的责任和担当。弟妹,女儿,孙子就是家人,就是我的一切,是我生命的全部。若有烦心事,想想这些亲人,立刻将烟消云散,一片艳阳天。人活着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为家人、社会、国家而活,活着才有意义,活得才精彩。人生贵在精神,时代贵在发展,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的明天。

罗明珍(十二姨代写)

唠家常

家常烧菜

家常炒菜小窍门

家常炒菜心得

家常年夜饭菜谱

家常菜谱[定稿]

家常鱼做法

我忆读书随笔

忆我的哥哥

忆我亲爱的爷爷

我忆父母谈家常
《我忆父母谈家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