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调查

今年暑假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农村贯彻新政策问题。在这短几天里,我受益匪浅。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待在学校学习,很少了解学校之外的情况。所以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个任务,让我们有机会去体验学校以外的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我这次的主要任务是调查了解农村是如何落实新政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群众奔小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理解和把握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

第一天去村委会宣传部门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十一五”时期的新农村该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必须把握的。对此,《建议》提出了五条标准,也是五点基本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为增强农业富裕、农村繁荣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活富裕,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营造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

村容整洁,是指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村舍整洁卫生,布局科学合理,社会治安良好,农民安居乐业。

管理民主,是指进一步健全农村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各项利益,使农民享受到更高、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接着三天,我去采访了村干部,大概了解了一下村里的初步计划,随后又跟随干部和各负责人到处走访查看了一下,以下是获得的资料。

二、汪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奋斗目标

1、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全镇着力培育、壮大蔬菜瓜果、棉花,水稻几大特色农业,同时,加快发展地方草鸡、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确保全年经济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2、扩大农村三产总量,在发展规模上实现重大突破。 要提高三产专业村发展水平,扩大药材、板凳、五金、钣金、纺织、服装、古董等三产专业村的规模,力争各个专业村的专业户再发展20%以上,全镇三产从业人员增加500人以上,在总劳动中占比达42%以上。要做好医疗保健、养老托幼、网上销售、仓库储运等新兴三产项目开发工作,大力拓展三产发展领域,要兴建投入50万元以上三产项目5-8个,以项目建设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3、搞好建筑企业,开发建设市场。

实行招商选资,扩大外资投入;拉长外贸短腿,扩大对外出口;鼓励出国就业,扩大劳务输出等等,以及党委对道路建设、水利建设、集镇建设、大文化建设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现党委提出的2010年的奋斗目标,各项事业都要有新思路、新举措,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发展农业上,一抓高效农业,二抓项目农业,三抓质量农业。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抓好三个大块,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集镇建设,三是大文化设施建设。

第五天参加了居委会干部会议,感觉干部对自身的要求都挺高的。对干部有了深深的敬意。真是人们的好公仆。

三、党员、干部要树立四股风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党员干部要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改善,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好四股风气。

1、树立一股拼搏争先的风气。

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些人还缺少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有的只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缺乏远大的目标,工作做到哪里是哪里;有的认为当先进麻烦多,当后进批评多,不先不后居中游最稳妥。作为党员干部,要自觉地增强竞争意识,敢于同同行挑战,敢于同左右比高低,在争先中创造出一流的工作水平。唯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奋力拼搏,就一定到达胜利的彼岸。

2、树立一股真抓实干的风气。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要求每一位干部“在实干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所谓真抓实干,就是要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出实绩,要象贤高村那样,逐步建成沟河成网、水质清爽、土地成方、绿树成行、大棚成片,体现田园风光,环境优美化,管理标准化,设施配套化,产品高效化,投资多元化,培训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建造大公园、大花园、大菜园。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重的,要求是高的,困难是大的。如果一个干部布置工作时夸夸其谈,抓工作时蜻蜓点水,汇报工作时弄虚作假,瞎说一气,其结果必然是上级不信任、群众不喜欢、工作上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要党委、政府一声号令,必须坚决响应,闻风而动,具体实施时雷厉风行、扎扎实实。凡能开一次会议解决的事争取不开第二次,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明天办成的事不拖到后天;能在下面办的事不带到上面来“研究”,能自己干的事不推诿给别人干,真正把各项工作抓到实处、落到实处。共产党员要做到“三干一吃亏”,首先是肯干,其次是会干,第三是带领群众一起干,在各种利益不好平衡的时候,自觉自愿地吃点亏。

3、树立一股勤政廉洁的风气。

作为一个基层干部,要做到勤政廉洁,首先自身行为要正。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带领群众前进,干部自身必须做到“身正”。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牢固,勤于政务的态度要端正,秉公办事的原则要坚持,否则说话办事就会缺乏号召力,指挥人家就失灵。其次,自身形象要好。

四、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步伐奔小康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因此,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需要。

1、提高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已成为三大不可逆转的趋势。从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来分析,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再不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膨胀,四海茫茫宿何处,土地减少,十亿敖敖吃什么?在旧社会里,我们的祖祖辈辈搞传统农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熟棉花一熟麦,头发种来雪雪白,今年指望明年好,明年仍然一件破布袄”。解放后,毛主席领导农民翻了身,但人民生活改善进度不快,主要原因是大货隆,突出以粮为纲、队为基础,劳动强度高,农民收入低,七点钟八点钟,队长天天喊上工,学习毛选一刻钟,安排生活二十分钟,跑到田里九点钟,做出生活磨烊工,铁搭柄上撞瞌睡,未到点心望烟囱,一天只拿8分工,年终分配寥寥无几两手空。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联产承包,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的积极性才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老百姓才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可打这样一个比仿:“初高级社是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一摇;人民公社是石桥,风吹雨打不牢靠;联产承包是幸福桥,人民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产业结构调整是金桥,创收致富有门道,百姓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好。”

2、认真学习外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进经验。

解放日报曾经报道过“四亩转乾坤”这篇文章,介绍湖南省桃江县红云村农民杨国峰家有4亩地的庭院,一座气派的楼房建在鱼塘上,鱼塘的东头有二个猪圈,猪圈上挂笼养鸡,猪圈下砌二个沼气池,鱼塘北边是一行柑桔树,鱼塘的西南栽种着时鲜蔬菜,鱼塘上还爬着一架葡萄,寸土必争,物尽其用。而杨国峰的奇特之处在于种养殖的物质循环在他的庭院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天趣盎然。楼房下是鱼儿纳凉的去处,楼房里的厕所粪便直达鱼塘,粪便掉入鱼塘喂鱼,鱼塘上点燃的沼气灯通宵达旦,诱来无数飞蛾,坠水的飞蛾成了鱼的上好铒料。猪圈上养鸡落下的鸡粪喂猪,猪粪流入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气渣出口通向鱼塘再喂鱼。鱼塘里放养青鱼、白鱼、黄鲢头、鲤鱼、鲫鱼和甲鱼。柑桔树行间蓄水放养牛蛙、栽种茭白。鱼鳖混养三大好处,鳖的上下窜动为鱼塘产生氧气;鳖吃病鱼、死鱼,避免了鱼病的传染,鳖粪还是鲢鱼爱吃的铒料。柑桔树行间蓄水放养牛蛙,既满足了柑桔对水的需要,又使牛蛙得以柑桔树庇荫。4亩地里,杨国峰完成了“种、养、喂、烧、排”自然生态大循环。在我们德胜,种4亩地以上的人家不少,许多人面对黄土背朝天,一熟棉花一熟麦,去掉成本每亩净赚

七、八百,少则

二、三百,急得日里夜里睡不着,迫切需要改良品种,改进布局,调整结构,科学种田,提高效益,这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是欢迎的,但到底怎么调、怎么种,不少农民缺少门路、缺少信息、缺少资金、缺少技术,迫切需要领导的关心、干部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引导农民认真学习在结构调整中的先进经验,带领他们外出走走,让有条件的村民出出远门,开开眼界,把外地的经验带回来。即使对比较困难的农户,也要组织他们在本镇范围内取长补短。

3、鼓励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创新发展。

农业这一行,看起来象花工多、成本高、劳力强、收入低,认为致富潜力不大。其实农业是一门科学,搞好了,决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财源滚滚。例如文俊4组村民邓兴华,利用暖棚培育蔬菜的科学办法,种植反季节蔬菜,春天卖卖韭菜芽,夏天出售大山药,秋冬季节卖番茄,一年四季好价格,七楼七底楼房砌了一长埭。 种植业的发展只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有好,就大有前途,大有奔头。实践证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摇钱树、聚宝盆。

在我镇,养殖业的发展为农村发财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例如,贤高村7组农民吴永平和吴永鑫,兄弟二人合作养鸡有信心,前几年首次养鸡亏本8万不灰心,总结经验和教训,继续看书学习动脑筋,调查市场摸行情,扩大规模添本金,第二年养鸡6000套,获得净利13万,一次扭亏增了盈,两家老小笑盈盈。近几年养鸡市场变行情,养户增加添竞争,吴家兄弟有信心,科学养鸡动脑筋,年年净赚十万八万不费心,继续越干越有劲。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前几年鸽子的销路越来越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退休教师吴玉兰和张仁道,每月

二、三千块旱劳保,生老病残有依靠,可以高枕无忧活到老,可是他们觉得清闲无事没劲道,寻找养鸽致富道,采取自繁自养加自销,只需买点鸽饲料,利润效益斜气高,年年钞票赚到一提包,存入银行藏支票,困梦头里都在笑。

总之,在市场经济十分繁荣的今天,寻求致富项目,拓展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加快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结构调整质量。鼓励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创新发展,发挥农民的一技之长,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解决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活思想。

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在全镇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一部分群众中还存在着不求进取的思想观念。一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些人只求小发展,不求大跨越,满足于“一天三屯白米饭,老酒一天吃二餐,一只晕来二只素小餐,天天一包红塔山”的自满情绪。有些人家有外来收入,贪图享受,肉打饱,酒洗澡,香烟当柴烧,家中楼房高又高,产业结构调整脑后抛,于是不求进取、缺乏远大的目标。二是一味求稳,怕把风险的短期行为。这种人光满足于在责任田里种点油菜种点粮,收多收少不去讲,做好生活荡白相,嘴里薄汤汤,手里白相相,穿着粗光生,他们前怕儿狼后怕虎,杨树叶子怕落破头,只求低水平,不求高质量,只图年纪,不图名气。三是无所作为、消极懒散的精神面貌。这些人老是东游游西荡荡,三天二头牌打打,输脱钞票眼睛白洋洋,逢年过节一副寒酸相,年终要吃救济粮,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剩脚撬,活一天算二个半天,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四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这种人光是死呆板板田里做,不动脑筋找门路,肯定没得铜钿多,日子倒是蛮艰苦。俗话说,开了门头七件事,婚丧喜庆人情行里,吃穿住用,油盐柴米,有些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老人生病,支出多收入少,如果一直搞传统农业,只能在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只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解放出来,才是唯一出路

五.我对干部的建议

上述四种对象虽占比不多,但在各个村里都有类似情况。我们党员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对小富即安的人要开导他们开阔眼界,不要坐井观天。要让他们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先进在前头,结构调整争上游,富裕幸福创一流。对一味求稳、怕担风险的人要给他们鼓气、助威,要让他们明确竞争就是战争,市场就是战场,要稳中求进。按老常规办事,保持老蓝颜色不能改变面貌,只有拼搏,才能幸福。对消极懒散的少数人要严肃对待,教育他们勤劳致富,必要时,把他们从睡懒觉的床上拔起来,从牌桌上拉下来。对因循守旧的农户要帮助他们学技术、找项目,必要时给予解决资金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尽快接受新事物、落实新项目、寻求新发展。

我们应当确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一人致富只是优,万家致富才是乐”的思想,积极引导农民当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副业生产的行家里手、个私企业的能工巧匠、新时代的创业者,自己富了不忘大家富,使全镇人民共同走上富裕道路。

六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结束了,虽然有点累,但是还是非常高兴,能够真正的走进生活,体会生活,感受到农村的新变化以及未来的美好图景。让同时也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劳动很艰辛,因此我们要珍惜粮食和一切食物。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确立“一个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从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带领全村人民一心想小康、二手抓发展、三产新突破、四方齐动员,达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吃穿不愁、八马园全、究竟怎么样、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要把德胜镇建成农业特色大镇、工业重镇、建筑业强镇、城郊服务业新兴集镇、三大文明建设先进乡镇,使汪集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镇更新,使汪集成为新洲区的优秀小镇,共创未来,携手前进。

以实干带领群众奔小康

党委书记带领乡镇群众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

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立足村情谋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

深入基层,一心为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小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小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