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4: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达州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大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鸟鸣涧》教学例谈

开江县实验小学 李国林 蒋家琴

内容提要:

小学古诗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按“创境激趣,轻叩诗扉——营造氛围,入境悟情——搭建平台,迁移应用”进行教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突破了“讲解法”旧窠。理念与技术的相得益彰,可以让渐行渐远的古诗文走近学生,嵌入学生脑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关 键 词:

古诗教学 创境激趣 营造氛围 搭建平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在唐朝进入登峰造极的境界。古诗有其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用语凝炼,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它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注重形象塑造、意境构建,熔铸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千百年来,它以其精湛语言、深邃意境、美好情感,滋养着炎黄子孙。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言素养很有帮助。古诗学习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1]

一、古诗教学现状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学生。在考察过程中,习主席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另一个就是师德。此前一些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引起争议。习主席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一些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一定层面折射出“厚今薄古”。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视角更多地关注到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湮灭,人文精神的缺失,令人不禁扼腕痛惜。除此之外,也与古板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当今,绝大多数教师沿袭传统采用“讲解法”,即“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谈思想,齐背诵”,亦步亦趋解剖古诗词。如此教学,重内容、轻意蕴,重讲解、轻感悟,重背默、轻吟诵。诗文的意蕴、情趣、美感荡然无存,课堂了无神采、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厌烦之,老师敬畏之。古诗文难教、教不好,干脆就拿掉。

为此,学校专门进行了古诗文教学探究,以突破“讲解法”旧窠,摸索出情趣盎然、妙趣横生的教学方式。

二、《鸟鸣涧》教学探究

(一)创境激趣,轻叩诗扉

开课时,播放舒缓优美的古筝曲,课件一一呈现悠悠山谷、皎皎明月、潺潺溪水、飘飘桂花,教师伴之以深情叙述:让我们随着低回婉转的音乐,去沐浴一片月色,去聆听几声鸟鸣,去感受缕缕清风,片片落花。此时,学生进入了一个唯美的情境,强烈的学习欲望被唤起。

紧接着,老师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就一句。”打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闸门,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陶醉”。老师顺势导入:是呀,身临其境,能不陶醉吗?同学们,唐代诗佛王维沉醉于这样的美景中,挥毫赋诗一首——《鸟鸣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画一般的《鸟鸣涧》。

古诗教学伊始,没有让学生匆忙解诗意,也不必带着问题。读就是读,自由地读,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全文,读得字正腔圆。学生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拈须吟哦,可以引吭高歌,可以自顾欣赏,可以邀伴唱和,全凭他们喜欢。此时,老师既要放得开,也要巧于引领。如通过师生合作分开读前俩字,后三字来感觉和感受其节奏,通过男女生前后两句一唱一和来感觉和感受诗文平仄,直到学生有点感觉地囫囵吞枣似的背诵诗文。

看似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实则意味深长,让学生获得对于诗文节奏与平仄的“口感”。此处让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待到“徜徉诗境”或是“品悟诗情”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吟诵”。[2]

(二)营造氛围,入境悟情 1.移步换景,徜徉诗境

诗扉在师生“初读入味”中被轻轻叩开了。师生将在接下来“质疑贴境”、“想象入境”、“行至境深”、“境出诗外”教学环节中徜徉诗境。

承接学生能有点感觉地囫囵吞枣似的背诵诗文,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或疑惑之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认知发展说认为,问题就是已知到未知的不平衡。学生“我有疑惑”要比老师“我告诉你”更能激发其主体探究欲望。基于这种认识,针对《鸟鸣涧》的诗文特点,给学生提供的是不带任何注释的“裸文”。不出所料,学生就“鸟鸣涧”、“闲”、“空”提出疑惑。

“鸟鸣涧”的理解,先让学生分析是什么给难住了(肯定是“涧”),然后在引导学生从部首试着估计字义基础上,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涧就是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可以组词:山涧、溪涧。于是乎,学生轻松理解到“鸟鸣涧”就是鸟儿在山涧中鸣叫。老师相机介绍:王维当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借居在朋友皇甫岳云溪别墅(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与青山为伴、涧水为友,写下了一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为其中的第一首。

“闲”的理解,在学生略加思考后,让学生试着给“闲”组词,如:闲静、空闲、悠闲、游手好闲等,然后联系当时背景和结合上下文,学生很快理解到“闲”有空闲、闲静、悠闲之义。“闲”义之惑就在扩字成词中迎刃而解,此所谓“四两拨千斤”。至于“空”的理解如法炮制,只是存在一个比较而已,因为当时有学生扩词有:空气、空闲、天空、空旷、空荡荡,在结合上下文中自然是空旷、空荡荡。

此时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之处,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贴境”,扫除诗文理解之字词障碍。

扫清诗文理解字义障碍后,让学生闭眼聆听诗歌朗诵,插上想象翅膀来到云溪旁,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实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数管齐下形象感知古诗文,让诗文在学生想象中“读肥”。学生的回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甚是美妙动人。

诗的声、色、光、味儿全在学生的咀嚼中呼之欲出。于是,让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出读诗的最大感受,促使学生行至境深,对诗进行整合理解。学生有说“醉”,被桂花飘香、春山空旷、月光皎洁陶醉了;有说“静”,从花落、山空、月升、鸟鸣足以看出山涧之静。老师相机点明:花落、月出、鸟鸣看似动景,实则静至极致!鸟鸣山更幽。这就是我们曾经在《山雨》所学过的“以动衬静”的方法。更为出奇的是,一位学生用一个“闲”字说出读诗的最大感受。她如是说道:因为闲,心里才会静;因为闲,才能留意到米粒般大小的桂花飘落;因为闲,才能感受到春山的空旷;因为闲,才能发觉月亮升起惊动山鸟。

(三)搭建平台,迁移运用

经过把诗读肥、读瘦之后,接下来的“境出诗外”, 让学生尝试写现代散文诗,让诗文美景跃然纸上,不失为一种大胆尝试。从学生说,他们有自由表达之学习愿望,自由活泼就是诗,散文诗恰好能承载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其二,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学生们俨然一位位初出茅庐的小诗人,一首首小诗在孩子们激越的笔尖轻轻流淌,或清新淡雅,或瑰丽别致,或朴实真挚。一位学生如是写道:

夜, 静极了! 桂花, 徐徐飘落, 余香清幽沁人。 山, 空荡荡的。 一轮明月, 冉冉上升, 月色如水。 鸟儿, 被惊扰, 时而鸣叫, 余音回荡在山涧中。

因为相信、尊重、唤醒、引导,学生的散文诗作真令人意想不到!散文诗与古诗两相呼应,课堂摇曳生辉,恰似“湖光秋月两相和”。

三、教学改革启示

“创境激趣,轻叩诗扉——营造氛围,入境悟情——搭建平台,迁移运用”古诗教学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课堂中,学生饶有诗味儿地反复吟咏,轻而易举地理解诗义,依次经历“读肥”诗、“读瘦”诗,最后在诗歌创作中“读美诗”,整个学习就是一种享受。《鸟鸣涧》教学改革的成功既取决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得力于信息技术的支持;若缺之古诗教学则捉襟见肘。

(一)信息技术令学生先读为快

古诗中所描绘的人、事、物与学生相去甚远,加之其用语凝炼,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如果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等,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久之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味同嚼蜡。《鸟鸣涧》的开课恰当借助音乐、视频,配之以老师的旁白,诗意盎然的情境令学生先读为快,学习也就在“转轴拨弦三两声”中欣然开启。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思接千载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2]作为小学生相关古诗贮备不多,让其凭空“寂然凝虑”是难以“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如果借力信息技术,那会是另一番景色。譬如“想象入境”时,学生置身“如水音乐,晓月正从幽静山谷中款款升起”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中,纷纷谈到:

“我仿佛看到微风中,粒粒桂花徐徐飘落;月亮慢慢爬上山头,山中飞鸟被惊醒„„” “我仿佛听到桂花落地,山中飞鸟清脆的鸣叫,溪水潺潺„„” “我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儿。” “我感受到了山间十分幽静!”

(三)信息技术让学生心有灵犀

学生用一个“美”字、“静”字、“醉”字来谈自己读诗的最大感受,或许是“哈姆雷特”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信息技术的催生下,说一个“闲”字谈最大感受可称得上与诗佛心有灵犀,参悟了“诗中有禅”的意境。王维中年以后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

(四)信息技术让学生妙笔生花

教学中,舒缓优美的古筝曲、悠悠山谷、皎皎明月、潺潺溪水、飘飘桂花等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心驰神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写的散文诗精彩纷呈,前面已举一例,此处不再赘述。假使没有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难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3]。

古诗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学生好看、好听、好学,甚而好玩。理念与技术的相得益彰,可以让渐行渐远的古诗文走近学生,嵌入学生脑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刘勰《文心雕龙》 [4]毛亨《毛诗序》

信息技术环境下

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分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

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

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改革试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论文

我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教与学模式的尝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