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6: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阜宁古河中心小学 嵇雪娣

【摘 要】由于学生的素质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单一的美术教学往往达不到关注全体学生审美创作的教学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 美术 创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现在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比较多,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班级容量大,要照顾每一位同学不同的需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必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他们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也更有利于农村儿童美育的发展。本文中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点,叙述了分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

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联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认真实现本级目标。基础目标比较适合低层学生,要求他们掌握美术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而中层次的学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层学生则要在中低基础之上提高创新。这样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对问题的设置也根据不同的学生而定,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使美育在教学中得到升华。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乘车印象》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邀请家长一同坐车到卖车场去参观学习,了解各种车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用途记录下来。尝试彩纸彩泥的手工制作,或者画画乘车时的画面。体会乘车时的开心、悠闲、焦急等变化情绪。 在目标设定上就让他们互相回忆自己的乘车印象,分层讨论当时的情形。

基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许多孩子并没有乘过多少各种不同造型的车,对乘车的感情也比较淡薄,比较常见的就是电瓶车、自行车、面包车,轿车,很少有乘坐公交车,偶尔也有坐火车,为此这样的预习他们都很开心,让他们互相诉说着自己乘车时的印象,分享彼此的快乐,他们很开心,也让枯燥的作业布置变成感兴趣的事物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这样的设置,促使了美术教学目标在每位学生身上都得到了掌握和练习。使学生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弘扬了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良好风尚。

二、学生作业的分层设计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堂的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才能,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美术课上采用“一刀切”方式布置作业,或者直接照着图片临摹,作业形式内容比较单调,有时学生更是无从下笔。分层作业则可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一个人或者集体的方式参与美术:

1、渐进式分层作业。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绘画要求,鼓励绘画态度,让学生自主作业,在此基础上能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美术技能。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老房子》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首先演示用黑色的卡纸撕出房屋的屋顶,然后用白色油画棒画出房瓦,用歪歪扭扭的虚实相结合的线条画上墙面。看简单的一座老房子外形已经画好了,学生则跃跃欲试了。

学生第一次作业: 撕出房顶,可以使不同角度的屋顶。画上瓦片,墙面。注意线条的疏密,虚实的变化。很快的学生完成了第一次作业,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话一所房子再简单不过了,房顶不用涂颜色是用黑色的卡纸直接撕出来的,学生在撕卡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教师主要强调的就是要用线条把老房子的“老”表现出来。每个学生都抢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呢,看着他们充满了自信与喜悦。

对学生表扬之后,我说:老房子有了屋顶和墙面还差什么呢?学生说:门、窗子、墙。我就很快的加上门、窗、墙角的裂缝处几块砖,为了突出“老”,线条还是要疏密变化,对门窗线条的用法、窗花的设计要有美感。

学生第二次作业:给老房子添上门和窗。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学生则表现的不是太好的,尤其是窗上雕花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多的是鼓励,毕竟是农村孩子,对雕花的认识则比较少,毕竟电视上、图片上看到的雕花没有立体感、大多数表现的还是不错的。让他们在线条的层次中找到了乐趣与美感。

最后还教了学生“油水分离法”技法,让学生用白颜色的油画棒在墙面上涂满,再用毛笔蘸淡墨在墙角处稍微刮几下,老房子的“老”,再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绘画成功的乐趣,最的作品贴到老师设计好的背景中,一幅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映入眼前。

2、合作式分层作业。学生的作业通常是自主探究、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在小组中采取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共同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切磋、互相探讨,每个组都有明确的分工,能合理的分配相应的任务,从而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担负一定的职责,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的相互交换实用,进而有序的完成合作探究。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买菜》第二课时

在上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到菜市场去参观菜市场的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探究生活。让学生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考虑到画面内容比较多,就设计了第二课时为手工课,在这节课中,要表现的人物动态多、物体多,而学生之前对这方面的创作接触的比较少,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设计合作来完成作品,让每组成员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和卡纸带关于买菜的图片。学生很快完成分工,在制作工程中学会了合作和交往,更有趣的是有的农村孩子还将家里晒干的小辣椒,玉米粒带来了,还有蛇皮口袋碎料、鸡毛、可见这些农村孩子是多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看到平时家里常见的东西学生是多么的有亲切感呀,这样的合作,他们充满了乐趣,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三、对学生作业采取分层评价

在美术课标中总结了全国范围内教师创造的评价方式,介绍了许多信息,这比我们实际进行评价的方式要多许多,这就给我们的评价工作指明了具体的探索内容,也为我们拓展评价领域、创造新的评价方式指明方向。在农村小学美术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更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的不同层次的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采用表扬性评价、感动和愉悦的评价、富有成就感的评价、富有自信的评价。对低层练习的作业教师着重对个别指导,主要是及时性的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对中层练习的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有时可以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的反思空间。对高层次练习的作业,教师着重指导拓展想象的创作空间。同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体现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位学生都能认识自己的创作能力,提高审美修养。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较好的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效的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新课标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5 [2]陈为瑽、李志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00问》[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1]《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材料)

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班美术课堂教学分层教学策略浅探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刍议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练习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