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教育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0-03-04 04:3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由外而内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前三者都已消亡唯存中国。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自古注重教育,圣哲辈出,故文化绵延千古而不绝。 国运家道

从尧舜设立司徒主管教育注重伦理道德到清朝一共四千多年,其中虽有元朝蒙古人、清朝满洲人入主中国,但都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未曾中断。特别是清朝前期的几位帝王积极弘扬传统教育,雍正帝自身更是儒释道三教的大通家,所以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年,并非没有道理,但末代帝王疏忽教育,因此国势日衰,最终导致国家败亡。

由国到家。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家训最多的国家,例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太傅仔钧公家训》、《温公家范》等等,这些家庭教育菁华录无疑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古语道“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看到如今的社会现实我们都感触良深,昨日一夜暴富,今日却成阶下囚,表面上有各种各样原因,但实际都是缺少教育使然。再看一下家运不衰的人,第一位是孔子,不管怎么样改朝换代,孔子的后代始终都受到人民恭敬,不但中国人恭敬,连外国人都恭敬,孔德成到了美国,也受到美国政府的特别礼遇;第二位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家的后裔代代都出人才,从宋朝到现在九百多年家道不衰。如此天壤之别难道不是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吗? 出将入相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渴望成就一番事业,教育是入世前必经的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各类基础与专业知识,丰富见闻,增长学识,在此所体现的便是教育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塑造作用。

如果“将”比作大刀阔斧的管理者,“相”比作心思缜密的领导者,能够兼具管理者和领导者思维才是综合人才,自古出将入相的典型人物有诸葛亮、范仲淹、曾国藩,无疑都震古烁今,心揣家国天下的情怀。

西城区教研员在描述考生选拔标准时曾言“度众生登彼觉岸,抱寰宇入我襟怀”,国家希望考生都能够成为施惠众生弘扬正道,心量广阔怀揣天下的人才,无疑这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更者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一世纪无疑是中国人的,但中国需要“产出”什么才能使“四海讴歌,荫受其福”呢?

决定是教育。 内圣外王

“淡然于心内,超然于物外”。林语堂先生曾说:“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人格理想都是儒家,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当我们实现了自己“出将入相”的社会人格,更不能忘记另一个作为自然人的我。

“教育”成就完全的人格。按照《说文解字》的定义,“教”为“上所施下所效”,“育”为“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自始由终“道一以贯之”。但当教育没能回归本源,没能开发孩子自心的真意纯善,没能使学人找到真正的自我,那么无疑培养出的学生就只是做题工具而已。若泯灭本心,没有思考和探索,“教育业”显然退落为“畜牧业”。

教育具体如何影响人呢?在物外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在心内

完成“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自我超脱,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用《庄子》的话概括为:

内圣外王。

对教育的理解

对开放教育的理解

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我对教育的理解

我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理解+教育

理解教育

理解教育

对公共关系理解

理解教育技术

对教育的理解
《对教育的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