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4: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暑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调研团:刘莹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主要点,以县级市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面,依托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商业物业开发,主要论述了历史文化资源对当今社会各地旅游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问题,并描述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在考察了旅游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基础上,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充分依据旅游资源特性,深度挖掘文化,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寻求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景区的旅游商业物业开发;旅游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景点发展演变;持续发展;地方经济

一、前言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生活过程中的遗存”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文旅游景观的荟萃之地。现存的各种古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是一部用特殊文字书写的历史书卷,记载了不同时代的民族智慧和精神风貌。历史文化资源对现在的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考察古代城市体系规模和民俗风情、研究古建筑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其他人文旅游景观所无法比拟的。加之许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优美,极具旅游吸引力,成为中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热点地区。

近年来,城市休闲市场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内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开发机会,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期待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市场中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这类开发既有着明显的商业房地产特征,更具有特殊的旅游经济性和历史文化性。为更好也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应该充分依据旅游资源特性,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寓于旅游产业之中,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型历史文化景点的商业开发现状及主要问题

1、开发现状及特征

从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调研汇总结果来看,由于景点的保护需求及对周边地价的提升作用,城市型历史文化景点的商业物业在景点内、外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以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区为例,景点内部的商业活动多为大型的纪念品零售、餐饮住宿业务和小商户服务型产业,形式单调;而景点外部的周边地区商业活动多种多样,形式丰富。从总体调研情况的汇总结果可看出:景点内,商业内容以相关历史文化商品和纪念品零售为主,辅以配套型服务业,主要利用既有的空闲建筑(非文物、非吸引物建筑)开展商业活动且商业具有主题突出、氛围浓厚、环境幽雅、规模较小、形态单一,管理较为落后等特征。此外,商业的设置重视对景点吸引物和环境的保护,管理者大多为景点员工或对外承包经营,物业的所有权属于景区。相比之下,景点外由于土地所有方式的灵活和复杂,商业内容显得丰富多样,小至特色商铺、大至形成综合性的城市中央游憩区,但均围绕着景点自身的历史文化核心而发展且由于景点的带动作用,其外部商业具有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管理较灵活和先进、业态丰富、商业氛围相对浓厚、商业竞争激烈等特征。

近年来随着整体旅游市场的升温,历史文化景点作为城市文化精神的体现,其稀缺性更促进了景点旅游商业的发展。景点内,商业形态愈加丰富和充实;景点周边,商业发展更具规模,大批旅游文化街、主题商业街区的得以开发,许多城市中央游憩区雏形初现,成为了景点重要的外围补充。

2、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旅游商业快速蓬勃的开发同时,很多问题也开始凸现,并直接影响城市旅游商业及旅游商业房地产的正常发展。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两地相距较远,但或因同为小城市,两地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大体相似的特点,也可部分反映当今我国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景点内商业形态单

一、业态落后,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难以为景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大部分景区的收入还是以门票销售为主。 2) 景点的质量(级别)差异造成了明显的门票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客源分化,大部分高质量、高级别景点本地居民绝少涉足、而质量和级别较低的景点也无法吸引外地游客。客源的分布不均对于依托景区的商业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不完全发展态势。

3) 客源分化造成高质量景点商业的消费季节性明显,低质量景点商业的消费额低、地价低的两极分化特征,直接影响景区周边商业的正常发展,均不利于形成有价值的综合性城市游憩中心和游憩节点。

4) 景点商业的不完全发展使商家难以调和团队消费和散客消费、外地游客消费和本地游客消费、大众消费和主题消费之间的多重矛盾,加剧了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的单一性缺陷。有缺陷的商业格局与单一的商品形成了恶性循环。 5) 不完全、不稳定的旅游商业消费使很多大型旅游商业楼盘开发和经营矛盾难以调和,加大了这些物业的开发和经营难度。

6) 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商业经营内容严重脱节,形成了游客甚众、消费甚低、地价虚高的地产形态,造成城市土地资源和开发资金的浪费。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景区资源开发程度浅、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商业结合不足,商业开发思路陈旧、旅游经济与城市商业脱节、开发过程粗放等直接导致了以上问题的出现。

三、影响城市历史文化景点商业开发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实地调研结果分析汇总,我们归纳得到影响城市历史文化景点商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

1、游客来源因素 影响要素 游憩方式 季节性 游玩时间 游玩频率

本地游客 休闲、娱乐 较弱,收益稳定

较灵活 较高

外地游客 参观、考察、朝圣

较强 较固定、较短

低 个人消费额 较低、主要集中于餐饮休闲 较高、主要集中于门票和纪

念品

景点内商业业态 周边商业业态

小型、经济型餐饮休闲为主 餐饮休闲为主的城市型商业业

纪念品零售为主 住宿、休闲、娱乐为主

对周边地价的带动

2、景点的区位因素 影响要素 游客数量

相对较弱 相对较强

中央商业型 周边商业型

较大,外地散客和商务游客数量较少,外地散客和商务游客数

较多

量较少 较固定 游玩时间 较灵活

个人消费额 外地散客和商务游客消费较高 外地散客和商务游客消费较低 周边商业业态 丰富、兼容大量城市商业业态 较少,主题商业业态较多,可

容纳社区商业业态。

周边地价 投资风险 投资额

高 较低 高

低 较高 较低

3、景点的历史文化因素 影响要素 游玩时间 游玩频率 历史文化遗存类

较短 较低

民风民俗类 较长 较高

宗教类 较长 较高,特别是本地

游客

个人消费额 门票消费以外较低 门票消费以外较高 门票消费以外较

景点内商业业态

较单一

丰富

较丰富 周边商业业态 主题性较强,种类参与性较强,种类丰主题性强,种类单

较单一

富 强

一 较弱 对周边地价带动

较强

四、历史文化旅游及其制约因素

历史文化旅游是指以历史文化为内容展开的旅游活动。但需注意的是,历史文化旅游所涉及的并不是历史文化的全部,它主要是在历史文化遗存上或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层面做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载体的赏析来获得心灵的愉悦及知识的积淀,而历史文化的载体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发展程度,因此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凝结着当时人们的聪明智慧,其本身往往就是一种艺术品。这种艺术品以古雅见长,以历史文化为载体,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集中反映着民族的特色与风貌。因此,历史文化旅游不仅能使游客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够使游客的精神受到洗礼。

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游客及两地市相关管理部门的走访调研,汇总调研结果后可以发现影响历史文化旅游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往往对游客的历史文化旅游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历史文化资源规模大、分量重的旅游景点往往对历史文化旅游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那些历史文化资源规模相对较小、分量相对较轻的景点则很难激起游客的兴趣。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情况:一个地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得好坏,往往会对游客的历史文化旅游心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想搞好历史文化旅游,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其次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景点开发工作,优化景区参观氛围。历史文化旅游固然是以历史文化为其内涵,但它毕竟与历史文化研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看,历史文化旅游者寻求的是一种美的历程,在享受历史文化的美感过程中获得文化知识与心灵的愉悦,或可说在历史文化旅游中,寻求心灵的闲适与人生的安逸是第一位的。因此,历史文化旅游载体的形式美是不可或缺的。

3、导游的文化素质:导游的文化素质对游客历史文化旅游心理影响较大。因历史文化景点往往蕴涵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相对专业的知识,对普通游客而言,由于不具备相关的文化素养,虽可以通过眼睛对它外在的形式有所了解,但对其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不甚了解,所以感触并不深。在这种情况下,导游的作用就显得相当突出。优秀的导游往往能够以浅显生动的语言把历史文化景观的内涵展现在游客面前,从而激发起游客浓厚的兴趣。

4、旅游者的个人素养:一般而言,文化素养比较深的人因自身文化素质较高,较容易接受历史文化且具有自觉地从历史文化中接受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愿望,较之其他人对历史文化旅游更感兴趣。而很多人文景观对旅游者自身修养要求也高,只有凭借深厚的文化知识才能读懂景观背后的文化。

五、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

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保护旅游环境作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作为研究课题的重中之重。

1、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例如:我国的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等,都是深刻的教训。经过我们对调查结果的汇总得出,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①旅游对环境的破坏: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如下三点:首先,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其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再次,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②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自1973年始先后频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行政管制体系。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精诚合作、联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令人满意之处。

综合分析,对旅游环境有效保护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环保经费紧张;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

2、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周期循环模式

经过对四川省内江市和河南省沁阳市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旅游人数、旅游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关系;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点饱和承载量时,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反之,则小些。进一步的分析、调查可知,旅游环境质量变异涉及游客行为、心理、社会文化、居民参与程度等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可能在某个微观的具体时间断面上,呈现出无规则的特征;但是从旅游景点的宏观历史发展看,游客到达人数与景点演变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周期循环规律。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旅游地理系教授兼主任 Butler博士,在长期从事安大略省北部乡村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研究之后,于1980年在《Canadian Geographer》刊物中发表题为“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一文,并由此提出了旅游景点历史演变模式。按时间发展和游客到达人数,Butler把一个旅游区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六个过程:即,开发、参与、发展、巩固、萧条、重现活力(或衰亡)等。

根据进入游客的数量,旅游者类型特征以及旅游设施的发展状况,这六个过程又可归纳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含开发与参与两部分,吸引的游客以少数先锋型旅游者为主,如探测旅游者、嬉皮士、流浪汉等;少数当地人参与旅游活动;该阶段旅游人数少,设施设备简陋,游客或搭帐野营或借宿当地人家中,此时的旅游发展仍处在自由无序状态;旅游对环境尚不构成威胁。第二阶段包括发展,巩固和萧条三大部分,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游客涌入,景点吸引各种类型的旅游者,尤其以大众旅游者为多,中、高档宾馆数量不断增加,旅游设施设备趋于齐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游人大量涌入对环境的威胁日前明显。第三阶段是产品的更新开发阶段,此时的旅游者仍以大众旅游者为主,在数量上可能呈上升趋势、也可能呈下降或衰亡趋势,但无论游客数量的多寡,齐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已饱受折腾,旅游环境质量和景点的吸引力已明显下降,旅游人该地区文化和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经过管理上的弥补措施,如关闭大修、开发新产品,恢复环境吸引力等,该景区的旅游发展尚有回光反照的可能;否则该景区就从此走向衰亡了。

从该分析中不难看出,一个景区的历史发展演变、景点的质量和吸引力都与该景区的环境保护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一个景区的旅游环境保护,也应和该景区的发展演变相对应,呈周期循环保护状态。

在景区的开发,参与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游客和当地居民卷入的人数少,远未达到旅游区的容量,旅游发展未有系统管理的存在,该阶段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虽不明显,但已存在,因此应作为景区环境保护的开端,有关部门应对该阶段已存在的环境破坏现象做及时的观察和研究,以便科学地、合理地预测和估计该景区今后旅游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景区设施建设,以及大量游人介入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程度,范围和有效保护的重点难点,为该旅游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环保依据。强调环保开端阶段在一个景区发展中的意义尤其重要,因为该阶段的环境破坏常常因其“微不足道”而被忽略,而后却给人带来“为时已晚”的遗憾。

当景点经历迅速发展,巩固到萧条阶段时,系统的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应及时跟上,这是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游客对景点的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游人大量涌入,旅游区容量常常处于临界范围内,设施呈紧张状态,加上相关的开发和建设,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若不妥善保护和管理,环境质量和景区吸引力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该阶段及时系统的实施环保措施是景区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

景点的发展在历经了萧条阶段之后,可能由于旅游实业部门更新产品、加强营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而重现活力;也可能由于各种努力的失败而从此走向衰亡。但无论如何,对一个景区周期循环的环境保护,不会因景区衰亡阶段的到来而结束;因此,该阶段对景区环境的持续保护是景区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实现。

上述提到的旅游区环境保护完整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可能会因不同类型的旅游者需要差异、旅游心理和行为、以及地方文化和居民参与的不同程度,而在微观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从旅游景区发展演变的整体而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的三个阶段能从动态的角度、宏观地描述景点历史发展演变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把旅游环境周期循环保护划分为环保开端、系统保护措施实施和持续保护三个阶段的提法,和从静态的角度,把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状态划成不足状态,饱和状态和过度状态之说,在管理方法论和具体措施实施上,可以相互弥补、相得益彰。

把旅游景点环境周期循环保护构想嵌入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乃是对景区旅游环境宏观管理的尝试,是对景点旅游环境质量的一种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但它仍然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即旅游区容量临界范围的定量界定问题。景区容量临界范围没有定量界定,不利于对景区超容量接待现象在管理上进行宏观调控。但是我们建议,各旅游景点可结合自身现有的资源条件,制定和不断改进管理模式,逐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六、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目前,由于前期不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我国旅游景点的自然、人文资源都遭到了或多或少的破坏,我国旅游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压力。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要通过综合治理来实现,要以小见大,通过改善各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来实现。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更详细的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要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2、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

3、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此外,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5、加强科学研究

旅游科学是一门以应用型见长的交叉学科,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6、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旅游业的阳光发展,必然会使我国各地景点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科学的开发,合理的利用,真正的造福地方,造福人们。 [参考文献] [1]林峰.历史文化景点商业物业开发模式研究.中国旅游报.2006.1.9.(3521) [2]史平.浅论历史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丝绸之路.2010(16) [3]肖洪根.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2) [4]马宝珠&闫喜琴.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视野下的旅游心理.探析学术平台.2009.8.(137-138) [5]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 [6]刘振礼.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他.旅游学刊.1989.4.4.(37-39) [7]谷上礼&刘汉洪.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通讯.1994.2.(8-11)

关于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调查

关于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精)

中学历史教学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潜江市历史文化资源

临沂历史文化临沂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研究》研究报告

焦作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资源怎样开发利用?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当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