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当今时代的主题(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0: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当今时代的主题_5

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于“”的教学目标

本进行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和分析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分析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比较各种类型的主权国家在重大国际事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的异同,深刻领会我国的国防政策及我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正确认识多极化趋势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局势,对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面临的发展问题,树立必要的忧患意识。

关于“”的教材分析

第二节:。共分三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和平与发展是”,讲述三个问题:

1、和平问题:文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讲述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原因,即它们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接着,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和平问题:

①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文用楷体字讲述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从战争中人类付出的惨重代价可见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和平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③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第三,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④各国人民还面临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因为战后的世界和平是不稳定和不完全的,局部战争从未间断,这是世界和平的隐患。在这里,文用了一段楷体字讲“世界和平的隐患”,还用了一段楷体字讲“避免战争的可能”。这些事实材料有利于说明观点。

2、发展问题:文从两个方面作了分析:

①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文用一段楷体字,列举战后经济发展的事实,说明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经济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战后经济发展是主线。

③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显得迫切和艰巨。

文有三段指体字,一段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另外两段讲发展中国家绝对贫困的人数等。主要用于说明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文指出: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文设置了“议一议”——“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这个小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用了一段楷体字介绍海湾战争的有关材料,主要目的是说明战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因为,第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第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第三,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文引用了邓小平语录:“世界和平能否维护,归根到底是第三世界发展的程度如何。”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文还设置了“议一议”小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去思考“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设问。

本框教学重点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和我国对外政策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个框题“建立国际新秩序”,讲了两个问题:

l、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对此,文讲了三点: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

②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文用楷体字讲述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扩展性说明。

文还设置了“试一试”这个设问小栏目,要求学生“用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西方大国如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教师应启发学生列举历史和现实事例来说明,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代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主权,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文讲了两点:

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文在这里用了一段楷体字,强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还配有一幅“原中国外长钱其琛在联大会议上阐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图片,这有利于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利于证明我国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②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其内容是:第一,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第二,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第三,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选择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第四,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能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五,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两个方面。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已把建立国际新秩序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框题“当代的国际竞争”,讲了两个问题:

l、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文讲了三点:

①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②自7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原有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③当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文用一段楷体字以“旁证”方式说明中国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属于扩展性说明材料。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文讲了四点:

①世界在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

②国际竞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解释了综合国力的含义及其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因素。指出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能否增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我国也要抓住时机,加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文设置了小栏目:“议一议:面对当前国际激烈的竞争,我国应如何增强综合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堂上议论,也可用于后作业。文还用了两段楷体字,介绍西方主要国家振兴经济和科技的战略计划,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认识。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关于“”的教法建议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采用时事导入的艺术讲述:放几段时事材料(录像或投影)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和平问题?什么是发展问题?

①继续用时事资料辩证地讲解战争与和平,加深学生对和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局部的战争时有发生.甚至还极其残酷。(如美国等对南联盟军事打击)但世界和平的力量仍在增长,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因为存在战争,所以,战争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世界人民反对战争。

②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发展问题的重要性:要正确分析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困难.发展问题不仅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落后,而且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发展问题正在制约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前途,必然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正确对待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讲解时要防if:绝对化和片面性。和平与发展二者之间是互为条、相互联系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证。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有了和平的环境,经济就一定能发展.经济发展了和平就一定能够得到维护。这就是说.除了二者互为条的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可框题可采用复习导入法:让学生回忆并回答: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导入本节的内容。也可采取视频导入法:播放视频(关于国际和平与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对视频材料出现的问题进行发言,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本。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教学,通过前学生探究活动,收集有关当今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饿强权政治的事例,在堂上就探究结果或心得进行发言、讨论,形成这样的认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首先确定好讨论的问题,例如:从探究结果来看,怎样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如何认识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等。其次要协助学生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包括撰写发言提纲和探究报告等,因此,这部分讨论的内容在探究活动中应有所体现,教师自己在前也要认真研究讨论题,从不同角度把握讨论内容,并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看法和问题,做好解惑答疑的准备;再次,组织好堂讨论。教师应紧紧把握好讨论的中心和方向,避免偏离讨论题;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修正错误的看法,并提出富于创新的建议;调控讨论气氛与堂纪律,最后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当代的国际竞争

本框题建议采用直接导入法:由当今世界多种多样的竞争,引出“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进入本的内容。也可采用视频导入法:通过一段关于国际竞争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导入本。

关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教学,可采取\"自学阅读--讲授\"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阅读教学内容,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然后由教师引导加深理解。

关于“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的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综合国力的概念时,最好通过中外各国综合国力的比较来分析我国的综合国力。还应充分运用教材17页的\"议一议\",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应采取什么战略措施,应如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学生的讨论中找寻正确合理的答案。

收集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①明确综合国力概念,收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表现的具体数字,比较他们的差别有多大。

②从比较中认识: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国际排名中仍很落后,是处于弱势。

③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用材料证明;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发展经济,实现科教兴国。

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袭击,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中国人民在呐喊之后更清楚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逍理\"。

⑤发展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就要振兴科技教育,惟有这样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于“和平与发展是”的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当今世界存在着哪些类型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什么类型国家?这个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高二哲学讲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什么意思?

(设计以上问题是为了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矛盾以及更容易理解文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哪些方面的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展示材料);

据联合国199年统计,过去的0年,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年前增加了3亿;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4年的29个增加到1994年的48个。

1996年国际形势的主流继续走向缓和,但是,一些大国谋取全球及地区战略优势,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干涉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局势令人担忧;在阿富汗和中非大湖地区,炮声不断,难民如潮;中东和进程受挫;海湾地区风云再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讲授新:

当代国际问题纷繁复杂,各国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难题,如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毒品贩卖等,种种问题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而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下面讲:当代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板书)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和平问题

一、和平问题(板书)

1、和平问题的含义:(板书)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的原因。(板书)

(请同学们先阅读本147-148页的例子,并讨论为什么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4亿万美元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但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果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无疑将给人类造成更加惨重的浩劫,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时,和平也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和目标,而当代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可以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世界维持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板书)

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板书)

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同时,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主要任务,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他们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例如(可用小黑板或投影展示),80年代首先从西欧开始掀起了反核运动;1988年11月举行的4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1990-XX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际年。这反映了世界人民的要求和平的愿望,钳制了战争势力,维护着世界和平。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板书)

想念大家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一大事: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请学生讲述这一事,教师也可以展示有关的相片等资料显示其巨大的破坏性),促使日本军国主义者投降和给这两个地区造成了严重“后遗症”。可见,由于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威力,核大国如果发生核战争,只会导致双方同归于尽,而不可能有胜利者。科学研究表明,一场核战争会给地球带来“核冬天”,其后果造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灭绝。核战争的不堪设想的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

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板书)

战后,帝国主义被削弱,法西斯主义彻底被打垮,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大批的民族独立国家走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能力减弱;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互相渗透,使得各国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趋势日益加强,各国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维护世界和平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

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媒体显示)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

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投影)

二战以来,美苏争霸不断升级,从地面、海洋发展到外层空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0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多么严重的威胁!

世界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斗争和不稳定因素。如帝国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的存在,民族矛盾与冲突的激化等。

可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但我们相信,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学习了和平问题之后,让我们再探讨另一主题——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的含义。(板书)

发展问题的含义。(板书)

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板书)谋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题。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挂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七大工业国等发达国家和阿富汗、尼泊尔、索马里、海地坦桑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位置,引导学生归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半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半部。

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地球的北方,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在南方,因此,发展问题也称为南北问题。

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原因。(板书)

在当代,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是因为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文第149页的材料,并思考: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可见,战后0多年,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均为罕见。同样,我们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严重性。

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板书)

在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的同时,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抹不掉的阴影总是与人类相伴随,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显得迫切和艰巨。(请同学们带着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哪两个严重的问题阅读文第149页的材料)。(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当前,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是:第一,外债数额急剧膨胀。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由1982年6260亿美元升至1991年的1300亿美元,仅利息一项,每年就要支付14千亿美元,有的国家每年还债额占国民收入的40%;第二,对外贸易条恶化。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出口困难,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据权威机构统计,1988年与1977年相比,初级产品价格仅涨27%,而制成品价格却上涨了33%。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板书)

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又互相影响的。(板书)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提问: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原理,观察、分析、和平与发展的问题。通过前言的学习我们知道,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政治,而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在这里,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讲的就是发展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板书)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务、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板书)和平事业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板书)

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板书)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板书)

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

请同学们思考:“既然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互相联系的,那我们能否说,有了和平,经济就一定能发展,经济发展了就一定能维护和平”。学生讨论老师小结:和平与发展虽然互为条,但不是唯一条,虽然互相联系,但不能互相代替,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要按照各自的原则和途径来处理。

巩固新: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我们要弄清以下问题:

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板书设计: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代世界的主题:

和平问题:

含义 关 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和平问题成为世界主题的原因

世界维持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发展问题:

含义

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原因

探究活动

关于“必须坚持一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的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

收集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关于“从中美两国关系变迁看”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通过探究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学生初步懂得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及作用,懂得和平与发展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已经从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转变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上来,从而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树立远大理想。 探究内容: 1949年至今,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的交往情况调查表

时间

国别

政治

经济

外交、国防

科技、文化

1949年以前

1949—1972年

1972—1989年

1989—XX年

XX至今

探究过程:

全班学生按自愿原则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探究结果在堂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对探究内容感兴趣,是否能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探究中发现、出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

推荐第2篇:政治教案:当今时代主题

关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学目标

本课进行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和分析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分析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比较各种类型的主权国家在重大国际事件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的异同,深刻领会我国的国防政策及我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正确认识多极化趋势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局势,对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面临的发展问题,树立必要的忧患意识。

关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材分析

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分三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讲述三个问题:

1、和平问题:课文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讲述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原因,即它们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接着,课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和平问题:

①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课文用楷体字讲述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从战争中人类付出的惨重代价可见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和平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③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第三,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④各国人民还面临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因为战后的世界和平是不稳定和不完全的,局部战争从未间断,这是世界和平的隐患。在这里,课文用了一段楷体字讲“世界和平的隐患”,还用了一段楷体字讲“避免战争的可能”。这些事实材料有利于说明观点。

2、发展问题:课文从两个方面作了分析:

①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课文用一段楷体字,列举战后经济发展的事实,说明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经济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战后经济发展是主线。

③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显得迫切和艰巨。

课文有三段指体字,一段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另外两段讲发展中国家绝对贫困的人数等。主要用于说明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课文指出: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课文设置了“议一议”——“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这个小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课文用了一段楷体字介绍海湾战争的有关材料,主要目的是说明战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因为,第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第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第三,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课文引用了邓小平语录:“世界和平能否维护,归根到底是第三世界发展的程度如何。”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课文还设置了“议一议”小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去思考“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设问。

本框教学重点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与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和我国对外政策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个框题“建立国际新秩序”,讲了两个问题:

l、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对此,课文讲了三点: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

②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课文用楷体字讲述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扩展性说明。

课文还设置了“试一试”这个设问小栏目,要求学生“用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西方大国如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教师应启发学生列举历史和现实事例来说明,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代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主权,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课文讲了两点:

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课文在这里用了一段楷体字,强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还配有一幅“原中国外长钱其琛在联大会议上阐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图片,这有利于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利于证明我国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②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其内容是:第一,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第二,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第三,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选择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第四,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能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五,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两个方面。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已把建立国际新秩序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框题“当代的国际竞争”,讲了两个问题:

l、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课文讲了三点:

①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②自7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原有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③当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课文用一段楷体字以“旁证”方式说明中国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属于扩展性说明材料。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课文讲了四点:

①世界在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

②国际竞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课文解释了综合国力的含义及其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因素。指出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能否增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我国也要抓住时机,加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议一议:面对当前国际激烈的竞争,我国应如何增强综合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议论,也可用于课后作业。课文还用了两段楷体字,介绍西方主要国家振兴经济和科技的战略计划,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认识。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关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法建议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采用时事导入的艺术讲述:放几段时事材料(录像或投影)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和平问题?什么是发展问题?

①继续用时事资料辩证地讲解战争与和平,加深学生对和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局部的战争时有发生.甚至还极其残酷。(如美国等对南联盟军事打击)但世界和平的力量仍在增长,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因为存在战争,所以,战争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世界人民反对战争。

②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发展问题的重要性:要正确分析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困难.发展问题不仅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落后,而且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发展问题正在制约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前途,必然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正确对待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讲解时要防if:绝对化和片面性。和平与发展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证。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有了和平的环境,经济就一定能发展.经济发展了和平就一定能够得到维护。这就是说.除了二者互为条件的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可框题可采用复习导入法:让学生回忆并回答: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也可采取视频导入法:播放视频(关于国际和平与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对视频材料出现的问题进行发言,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本课。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教学,通过课前学生探究活动,收集有关当今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饿强权政治的事例,在课堂上就探究结果或心得进行发言、讨论,形成这样的认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首先确定好讨论的问题,例如:从探究结果来看,怎样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如何认识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等。其次要协助学生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包括撰写发言提纲和探究报告等,因此,这部分讨论的内容在探究活动中应有所体现,教师自己在课前也要认真研究讨论题,从不同角度把握讨论内容,并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看法和问题,做好解惑答疑的准备;再次,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应紧紧把握好讨论的中心和方向,避免偏离讨论题;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修正错误的看法,并提出富于创新的建议;调控讨论气氛与课堂纪律,最后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当代的国际竞争

本框题建议采用直接导入法:由当今世界多种多样的竞争,引出“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内容。也可采用视频导入法:通过一段关于国际竞争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导入本课。

关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教学,可采取自学阅读--讲授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阅读教学内容,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然后由教师引导加深理解。

关于“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的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综合国力的概念时,最好通过中外各国综合国力的比较来分析我国的综合国力。还应充分运用教材157页的议一议,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应采取什么战略措施,应如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学生的讨论中找寻正确合理的答案。

收集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①明确综合国力概念,收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表现的具体数字,比较他们的差别有多大。

②从比较中认识: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国际排名中仍很落后,是处于弱势。

③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用材料证明;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发展经济,实现科教兴国。

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袭击,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中国人民在呐喊之后更清楚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逍理。

⑤发展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就要振兴科技教育,惟有这样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荐第3篇:高三政治当今时代的主题教案

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列举国际时事,能够认识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各种“国际新秩序”能够辨真伪。能够深刻领会我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3德育目标

新世纪的建设者应该对中国的命运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整体感知

前面第一框题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问题,这一框题就应该解决问题了。主要讲述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这是我国的外交政策所要体现和完成的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重点

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既然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的,那我们能否说,有了和平,经济就一定能够发展,经济发展了就一定能够维护和平。”(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和平与发展虽然互为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虽然互相联系,但不能互相代替,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要按照各自的原则和途径来处理。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和平与发展问题呢?关键是“对症下药”。

(2)讲授新课

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症结或者病因在哪里呢?(发给学生阅读材料。) 建立国际秩序(板书)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板书)

材料一1995年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发展的道路使美国一

些人大失所望,他们原希望中国会和其他国家一样,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演变成一个温和民主的国家”。同年《时代》周刊甚至叫嚣,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制度“仍是残酷无情的专制制度”,美国必须“颠覆中国侵略成性的独裁专制政权”。

材料二1996年美国为了进一步封锁古巴,推出了赫尔姆斯———伯顿法。 同年,美国公开反对加利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在波黑战争中,美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明显地偏袒穆克两方,而打击塞族。

材料三过去的1999年,在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上刻下深深的痕迹。

美国凭借膨胀的经济实力和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阻挠多极化进程,建立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美国极具扩张性、进攻性的外交政策,恶化了国际气氛,扰乱了国际秩序,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为实现称霸世界的单极战略,1999年美国采取了一些带有冷战色彩的做法。 一是为霸权行径制造理论根据。3月,北约成员国在华盛顿吹吹打打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一个所谓的“北约新概念”正式出笼,主要内容包括北约东扩,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领土以外使用武力,其军事行动不必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这使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进攻性组织。美国还卖力地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即可以打着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对南联盟的轰炸就是这些“理论”的实践。美国甚至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犯下了世界战争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暴行。

二是强化军事集团。今年,美国对北约东扩和强化美日军事同盟都有新动作。年初,北约东扩采取了实质性步骤,吸收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个新成员国,并确定了第二阶段东扩的候选国,使军事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5月,《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正式实施,日本由“专守防务”转为“主动攻击”,美日军事同盟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日本首相小渊惠三4月底访美时,双方重点讨论了加强两国军事同盟关系的具体步骤。3个月后,美日又正式签署共同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文件,两国军事合作进一步升级。美国强化这两个军事集团,为它实现称霸世界的图谋服务。

三是大力扩充军备。美国拥有世界超一流的军事实力,但还嫌不够,今年将军费预算增加到创纪录的2808亿美元,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它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加紧研制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引发国际军备竞赛。为了使自己的非法行动合法化,美国提出修改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有人甚至扬言,如果俄罗斯不同意修改,美国就退出这个条约。美国国会还否决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对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一个沉重打击,对世界范围内的核不扩散进程将产生严重后果。 美国的扩张和霸权行径,阻滞了世界缓和势头,破坏了一些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使冷战后出现的全球裁军形势发生逆转,大国关系出现波动。

中美关系今年起伏跌宕。1999年考克斯报告出笼,毒化了两国关系气氛。 朱基总理4月访美,两国关系出现好转。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中美关系跌入低谷。李登辉乘机抛出“两国论”,妄图为中美关系制造麻烦。美国在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同时,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助长了“台独”气焰。

在中美关系逐渐回升的情况下,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9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会晤,重申两国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1月,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

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一年来的事实再次说明,中美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和互惠的经济利益,但美国一些人的阻挠和破坏,又使中美关系充满曲折。

美俄关系空前紧张。今年美国对俄罗斯的挤压政策变本加厉。北约东扩、轰炸南联盟,引起俄罗斯对美国的强烈不满。由于综合国力薄弱,经济上有求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不得不作出有条件的让步。俄罗斯围剿车臣恐怖分子,美国借机大做文章,对俄罗斯内政横加干涉,国会通过决议进行“谴责”,克林顿声称俄罗斯将“付出沉重代价”。俄罗斯对此无法容忍,叶利钦总统警告美国“别忘了俄罗斯是个拥有充足核武器的国家”。美俄之间还接连发生相互驱逐外交官事件。1999年的美俄关系降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同欧日龃龉不断。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繁,“香蕉战”、“牛肉战”、“钢铁战”从年初打到岁尾。美国企图把国内法强加于别国的做法,引起普遍不满。美国主导的不公正世界经贸体制,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和抵制。不久前在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就是这些矛盾摩擦的集中反映。

1999年的美国外交咄咄逼人,实际上成果有限,树敌过多,隐患不少,美国已经并将继续为此付出代价。

防止核扩散和反恐怖活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但是,核不扩散的努力受到严重挫折,美国越来越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目标。因担心被炸,美国不少驻外使领馆多次被迫关闭。美国政府不断警告到海外的公民,提高警惕,以防恐怖分子袭击。克林顿总统到希腊和意大利访问时,受到严重抗议和恫吓,一路担惊受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美国的国际形象也受到严重损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质问,美国口口声声说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什么却把世界弄得这样不安宁?美国一向以“世界领导者”自居,它到底要把世界领向何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正处于全方位扩张高潮期,1999年却兴起了“新孤立主义”。这种思潮的出现,原因很多,情况复杂,但很多美国人对本国外交的失望和不满,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材料都反映了美国的什么心态?(学生分析,自由发言,并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没有比这些材料更能够表明,美国确有那么一些人对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敌意。美国为它的“全球战略”,全方位扩张,处处树敌,美国干涉别国的内政,扰乱国际秩序,公然挑衅国际原则,它的所作所为是典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同时,它也为自己招来了“天怒人怨”。

(1)什么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呢?

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经。

强权政治是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犯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其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其根本原因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列宁说过:“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还存在的这种经济基础上,帝国主义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因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就是帝国主义的产物,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掠夺的本性决定的。(“核心思想”和“根本原因”最好是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或者是分析书上P15

的材料得出结果。可以锻炼和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可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那么如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把大家的观点归纳起来,一句话就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以解决世界的和平问题。 可是,我们不仅要解决和平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当前国际社会存在着许多阻碍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最严重的是南北关系问题。南北关系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关系。南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集中反映在几个方面(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由学生讲,因为这个内容前一框题有所涉及。也可以教师讲。)第一,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第二,发展中国家外债沉重,发展资金越来越缺乏,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实行高利率政策,并由此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大量外流。第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人为地压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保护主义与日俱增,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受到限制。

在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时代,只有保持南北双方的均衡发展,世界经济才能健康运行。发达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商品市场、资金出路、原料和能源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离开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在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落后的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是不可能长期稳定维持自己的经济增长的。可见,只有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南北之间的对抗和分歧,加强南北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才能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总之,就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我们把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统称为国际新秩序。 2建立国际新秩序(板书)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

还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对“世界新秩序”的构想。第一,在政治上,建立以美国为主、以欧日为盟友的世界政治秩序,集中精力对付地区性冲突和战争,维护各地区力量的均衡。第二,在经济上,援助第三世界各国的同时,提出附加条件,要求受援国建立或接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民主观念”,改进受援国的“人权”状况。第三,在意识形态上,强调继续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力促在他国建立所谓的“民主制度”,继续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纵观美国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构想,无非是维护美国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干涉他国内政,构建

符合美国利益的政治体制。其实质仍是要维护以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旧秩序。

我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又是什么样的呢? (2)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学生先看书,回答我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并分析为什么这样的国际新秩序能够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有不当之处,可从实际或理论上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教师总结。) 中国政府认为,国际新秩序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第一,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第二,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 第三,各国有权根据本国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四,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格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第五,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两个方面。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主要解决和平问题,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解决发展问题。

中国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四)总结、扩展

1本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其中主要阐述了我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2扩展

过去,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时期,中国因国力微弱而割地赔款,在屈辱中煎熬了百年。往事虽然不堪回首,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失去知耻而后勇的动力,落后挨打的厄运就还会降临。今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日盛,我们只有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从根本上制衡他们,捍卫国家的政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于新世纪的建设者更是任重而道远。

(五)布置作业 (略)

(六)板书设计

推荐第4篇: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当今时代的主题》

http://www.daodoc.com

当今时代的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初三《思想品德》第五课的第二节的第一框题,题目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初三《思想品德》现行的教材是人教版,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课是第一部分,第

二、

三、四课为教材的第二部分,本课独立为教材的第四部分,课题是《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这一部分是全书基本观点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解决面临升学、就业等思想问题的一个阶段总结。本人认为,本课可分为两部分,第一小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一部分,侧重从历史、理论的角度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离学生的现实较远;第二小节《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第三小节《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这两小节可合为第二部分,侧重从现实、具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信念、立志成才,肩负历史的使命。本框题处于第二节的第一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上好这节课既可让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又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对完成第五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框教学中,我准备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作为重点,把“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作为难点。这是因为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对于当今国际形势不能较好地把握,对于“东西问题”、“南北问题”一知半解,甚至片面理解,夸大了世界不安宁和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对“和平与发展”被作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感到疑惑。同时,解决这一重点使学生意识到: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而霸权主义却与“和平”“发展”格格不入,这说为突破难点做好了铺垫。难点的确立是因为我校施教区的一些村落民风骠悍,再加上影视、网络、游戏等影响,部分学生认为武力是解决一切争端的最佳方式,甚至无意识地支持“强权就是真理”的谬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框题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了解解决“南北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了解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理解霸权主义的表现和存在的原因。

http://www.daodoc.com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如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初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列举霸权主义者干涉别国内政的事例,说明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主要威胁。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如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是要依靠和平还是霸权发表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反对霸权主义,体会到“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论断,自觉支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投身于保和平、求稳定、促发展的行列中。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尊重规则,培养一定的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为达到以上的教育教学目标,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年龄特点,适当设计研制教学所必需的图表,搜集教学图片及适量运用电化教学片等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我还将采用集体讨论法中的小组辩论与集体讨论结合。小组辩论中,学生就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辩沦,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问意见、根据和理由,然后提出来集体讨论。集体讨沦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使问题解决。

“教是为了不教”。在“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为每组4—6人的十个小组,每组设立一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老师负责整理、分析、评价。最后老师把小组讨论记录本收上来,进一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社会心理学家多依奇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三种目标结构:合作、竞争、个性化目标结构,在教学中分层教学。因此在小组成员组成上,老师坚持“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学习困难的学生、外向型带内向型”的原则,保证了小组讨论的有序、深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所收获。

http://www.daodoc.com

最后说明这一框题的教学设想,本节课我将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是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上课前,我准备播放视频“厦门经济特区二十周年”回顾。并提问学生:厦门从国防前线成为经济特区,并发展到今天的成就,依靠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等。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厦门由国防前线成为经济特区,最主要的是两岸敌对关系的缓和、社会的稳定,从而使厦门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第二个环节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重点的突破。课前让学生查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以及美军对伊拉克发动战争造成的损失、战后重建的费用,并在课内展示。然后播放视频“美国民众反战游行示威活动”“伊拉克民众反美示威活动”。最后得出结论:和平是人类世世代代的追求,全世界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心灵受到一定的震撼,情感得到升华。对于“发展”问题的突破,首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查找的数据“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差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谈到:经济落后国内动荡不安、国际势力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霸权主义的影响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当前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和平与发展关系密切。在这一环节,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查找资料、组内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辩证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为突破本课的难点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这一难点的突破。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个课堂辩论。首先播放视频“美国911事件”,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要维护和平、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强硬的手段,反方的观点是要维护和平、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和平的手段。在辩论中采用组内讨论与组外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形成一定的交际能力。最后播放视频“是谁制造了恶梦”,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美国一直推行霸权主义,使其成为恐怖活动的温床;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打击恐怖主义不能采用单边行动,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

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的布置。例举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例,指出霸权主义的形式,并说明霸权主义的本质。

http://www.daodoc.com

总之,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初步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来源:中师教育 www.daodoc.com

推荐第5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性的战略问题

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1985年,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是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而是这两个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予以解决。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和希望和平,和平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战后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影响,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增强;制约战争的力量增长;核武器等战争工具形成“恐怖平衡”。世界相对和平的历史条件,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发展是全球性战略问题是:发展发展中国家具有非常突出的意义;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发展是维持和巩固世界和平的重要条件。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在总体上没有改变。

推荐第6篇: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 二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 三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世界还很不安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

1.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危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源和意义

引入: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危机

《后天》、《阿凡达》、《2012》所表现的场景引人深思,电影中描述的场景真的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吗?近年来的极端全球气候频发,泥石流、沙尘暴、海啸,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惨痛的人员伤亡。2004年12月26日,印尼亚齐地区发生里氏7.9级地震并引发印度洋大海啸,造成沿岸国家20多万人死亡,50多万人无家可归。2011年全球经济受到自然灾害重创,年初的洪灾给澳大利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30亿美元,大地震和海啸给日本带去的经济损失达到2100亿美元,东南亚洪灾给泰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422.4亿美元。据此,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将是迄今为止史上“最昂贵”的灾害年,而按照该报告统计结果的可比性推理,2011年全球自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4500亿美元。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一个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马尔代夫亦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平均海拔1.2米。海平面正以每年2厘米上升。预计该国家在往后50年左右将消失。 2009年10月18日,马尔代夫举行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当日召集12名政府内阁成员身穿潜水服,在该国海域一处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为时30分钟的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人类社会应该怎样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早在100 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

1.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机械发展观的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机械发展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因而, 马克思对机械发展观生态破坏性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生态破坏性的批判上。

第一, 机械发展观造成的生态破坏性的产业表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大工业的生产方式, 而“大工业”其实就是机械发展观在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大工业在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人的异化。正像资本家使工人遭受剥削和掠夺一样, 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是通过污染和破坏来表明其特征的。尽管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是不断进步的, 有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 但是, “社会生产资料的节约只是在工厂制度的温和适宜的气候下才成熟起来的, 这种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了对工人在劳动时的生活条件系统的掠夺, 也就是对空间、空气、阳光以及对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设备系统的掠夺, 至于工人的福利设施就更谈不上了。”同样, 资本主义的农业也是以污染和破坏土地的持久肥力为特征的, “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 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 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 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 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 例如北美合众国, 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 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因此,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 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这就是说, 机械发展观已经渗透到资本主义的各个产业部门, 通过产业的方式展示出了其生态破坏力。

第二, 机械发展观生态破坏性的理论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加剧了生态破坏性, 就在于它确立了机械发展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在其视野中, 自然界的多样性的价值被机械地削减了, 它只成了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 不过是有用物; 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 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 其目的是使自然界( 不管是作为消费品, 还是作为生产资料) 服从于人的需要。”这样, 人对自然的行为必然具有了破坏性。同样, 机械发展观不是将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活的机体, 而是将它看作是一个个的孤立的现象。由于人们沉湎于对自然的征服和胜利的喜悦之中, 忽视了自然界的系统性存在, 忽视了人类行为的长远影响和后果, 因此, 眼前的暂时的成就是以长远的永久的生态破坏性为代价换来的。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之所以具有生态破坏性, 就在于它将机械发展观确立为自己主导的发展观。 第三, 机械发展观生态破坏性的社会制度原因。资本主义之所以将机械发展观确立为自己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 加剧了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一种剥削制度, 机械发展观迎合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需要。在资本家看来, 只要生产能为自己带来剩余价值, 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什么工人的持久健康, 什么环境的持续清洁, 什么资源的永久存在, 都是不需要自己花费分文的, 都不会对价值的形成产生任何影响。这样一来, 资本家就不会从根本上去考虑工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了, 更不会去考虑生产的生态后果了, 单纯的经济效益已经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淹没和抹煞了, “在各个资本家都是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产和交换的地方, 他们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一个厂主或商人在卖出他所制造的或买进的商品时, 只要获得普通的利润, 他就满意了, 而不再关心商品和买主以后将是怎样的。人们看待这些行为的自然影响也是这样。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 以为木灰作为肥料足够最能盈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代之久, 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 这同他们又有什么相干呢?” 正是资本家这种自私自利的短视行为才造成了产业中的生态破坏性, 使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带上了污染和破坏的特征。因此, 与其说是机械发展观造成了生态问题, 不如说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人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

而这一切也正是现代全球性问题的最终的根源。这样,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发展的反生态性——人和自然的对抗和分离, 并在现代社会发展史上最先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生态化( 向度) 问题。

3.如何实现社会的生态文明。

社会发展生态向度的实质就是要使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那么, 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协调状态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要求人们将人和自然的协调、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放在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来考虑, 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生产和产业清洁化。技术和工艺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是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 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因此, 随着科技进步, 人们会进一步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将建立起完整的物质循环体系和废物资源化体系。“机器的改良, 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 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 特别是化学的进步, 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进入生产体系中的原料和辅助材料, 一方面是要不断地发现物质的多种多样的用途, 不仅使自然资源能够在生产中得到复合的多重的利用, 而且要进一步发现那些按照惯常的看法不能利用的物质的可利用方面, 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另一方面是使废物资源化, 不仅在生产的过程中就要将废物问题解决, 而且要发现废物的其他用途, 使废物和垃圾的排放达到最小化。这就是说, “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 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投资领域。同时, 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 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 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这里所强调的建立完整的物质循环体系的问题、废物资源化的问题, 其实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来促进产业生态化的问题, 这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运用可持续的科学技术支持和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里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也就是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要考虑生态学规律, 应该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除此之外, 它们不可能具有其他含义。而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新科技革命正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预言变成现实。

第二, 转变思想认识、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尽管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实践关系, 但思想认识是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 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指导的人类行为必然会带来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人们应该明白,“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引自: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这就要求人们应该认识到, 人和自然、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 其实是处在系统关联之中的, 绝不能割裂他们之间的这种整体性和关联性,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认识到这种辩证关系, 学会按照辩证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 要考虑自己行为的长远的生态后果和可能对自然界造成的危害, 将隐患消灭于未然状态之中。由此来看, 辩证思维其实就包含有生态思维的科学内容, 这种思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三, 变革社会制度、在社会发展的总体的历史过程中解决生态问题。机械发展观的生态危害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才展示出来的, 资本主义是造成生态破坏性的罪魁祸首。因此, 要真正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 “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 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阐述了这种协调的社会机制, 为解决生态失调问题指明了方向。他们指出, 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 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统一起来, “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就是说, 在共产主义的条件下, 人们不仅会合理地调节人际关系, 而且会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 使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协调进行, 因为那时的劳动在彻底摆脱了异化状态之后, 将成为人的自由和自觉的活动。这就是说, 生态问题决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问题, 而是一个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发展问题, 必须将这一问题放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总体的历史进程中来考虑。而作为共产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则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总之,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关系的协调, 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 在遵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的情况下, 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产业的和思维方式的途径来促进这种协调状态的实现, 也就是说, 应该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来处理。而这些正是现代社会发展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努力的方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1、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第一,走文明发展道路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需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只有文明发展道路才能解决各种资源环境等问题。2009年我国GDP增长11.9%,为此消耗的石油、原煤与钢材达到世界总量的27%,25%和40%,而创造的GDP却相对于世界的4%这表明我国仍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效率低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前景实在令人担忧:我国不仅难以保持长久的经济持续发展,而且会出现资源难以为继、生态难以承受、社会矛盾难以解决的困境。基于这种考虑,我国只有努力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第二,走文明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满足当代人的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注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永续利用,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一定的阻碍作用。2004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必然要求。

第三,走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坚持文明发展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类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民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存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

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第二,着力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二是深化节能减排。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实现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

四是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五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3、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文明发展道路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第一,坚持生产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而发展首先是生产发展。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证明,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使我国经济建设高速、持续增长,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离开生产的发展,地区差距问题、就业问题、贫困问题等根本无法解决,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第二,实现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由衷愿望,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同志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时,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定位在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上。加快发展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更高水平上的生活富裕,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激发群众中隐藏的积极性,创造力,推动生产更快发展,社会更加稳定,国家更加昌盛。

第三,保障生态良好

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实现生活富裕,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在注重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生态的良好,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的前提和必不可少的条件。生态良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虽然生态良好的着眼点在于保护自然,但最终关怀的还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四、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富裕是目、生态良好是条件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统一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观所确立的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内涵不同而相互联系,共同体现出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产发展是走文明道路的基本环节。离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就失去前提,生活富裕也不可能实现。生产发展,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活富裕,脱离这个目标发展就失去了意义。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实现生活富裕,都离不开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客观条件和重要保证。

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人口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只是不同时期争论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有些文献强调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些则强调积极影响。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梭罗(Solow)的经济增长模型和寇尔与胡佛(Coale and Hoover)的人口经济模拟模型。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问题,面临着人口总量控制、人口就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1.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资源相对短缺。而人口多又是基本国情中最基本的国情。

首先,人口总数居高不下。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达到13.7亿人 。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出生的人口仍然很多。即使今后十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每年仍将净增人口1000 万左右。现在部分地区人口生育率仍然很高,少部分地区人口出现失控。在计划生育先进地区,也有相当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高生育的物质条件、思想基础也依然存在。我国的一些人口专家预测,在未来四五十年的时间内,我国还将有将近3 亿的人口增量。据有关人口专家预测, 到2035年我国人口可能会达到16亿之多。

其次,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日渐明显。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逐渐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22亿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4亿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1亿, 其比例远远高于世界水平。

2.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恶化,影响着人民的生存发展 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地大物博的国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靠本国资源建立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的国家之一,但是真正能够适宜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不都是很好的。如果不大力控制人口的增长,发展的后果只能是“人满为患”,环境容量的承载极限将会被提前突破。据统计,中国适宜居住的地区为47 %;不适宜居住地区为53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有22.3 %的人口是住在海拔500 米以上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其中一半又居住在海拔1000 米以上。而全球只有10 %的人口居住在海拔400 米以上的地方。我国人口平均每年以1000 万左右的速度增长,而耕地却以每年600 万亩到800 万亩的速度递减。中国的可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如果这种人增地减的情况不能有效地控制,半个世纪后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0.6 亩。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力,在没有遭到任何破坏的情况下,所生产的物质资料,按达到温饱标准的要求,最多能养活15 亿人至16 亿人。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估计, 我国的整个自然环境的最大人口承载力是15 至16 亿, 许多短缺资源的承载力已经出现缺口,这些将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存发展。

据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的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不言而喻,由人口老龄化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将十分突出地显露出来。这意味着我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面临着最大人口规模的挑战。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的高峰、老龄化高峰将相继到来。庞大的人口队伍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21 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与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口数量与发展的矛盾。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我国人口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是“未富先老”。我国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能力还比不上发达国家。因此,必须提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医疗救助制度等,通过社会化的养老机制来解决个人赡养能力不足的问题。

3.人口过度增长、消费需求增长,导致生态失调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等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淡水资源、森林面积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1/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等等。这意味这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及矿产资源等难以支撑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特别是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生态失调将更加突出。

4.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就会增加社会负担,降低人们的收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国民收入的高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受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制约。当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不变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直接受人口增长速度影响,人口增长速度越高,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下

推荐第7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案

素质目标:

一、认知目标:理解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合作与竞争、机遇与挑战的国际形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来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在不同的岗位上担当起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努力为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奠定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教学方法:提问——分析——归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9·11”事件后,巴以冲突再度升级,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联合国发布了关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宣言。其具体内容如下: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面对人类社会此起彼伏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战争一次又一次把人类自己推向苦难的深渊。全世界人民都渴望持久的和平,渴望安宁的生活,渴望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和繁荣。可以说,“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与安宁,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谱写一曲永恒的和平之歌和壮丽的时代宣言。

板书课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社会跨入了一个新千年。在新的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人类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带着问题,阅读第一目。

(1)苏联解体,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总体上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板书)

(2)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板书)

2、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人心所向

(1)什么是和平问题?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板书) 阅读教材P155-156材料,谈谈体会。 (2)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板书)

阅读P156教材,为什么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饱受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强烈渴望和平,坚持反对战争;

②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取得国家独立之后正在加速进行经济建设,以摆脱贫困落后,他们迫切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来建设家园;

③备受二次大战浩劫的欧亚各国,在战后也积极维护和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和争夺。 ④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安全而不敢冒然发动战争;

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增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越来越不得人心,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总之,和平具有现实可能性,新世纪大战打不起来,战后和平是主流。 那么,整个世界和平的局面是否稳定呢?

(3)、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板书) 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有哪些?

——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

阅读P157教材及材料,说明了什么?

——当今世界仍不安宁,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依然艰巨。 思维拓展:

我们渴望和平的愿望是一致的,如何维护和平,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请同学们献计献策,共谋人类之福!

——①世界各国应签定“禁止战争”盟约,以求和平;

②在矛盾和冲突面前,应寻求合理化的解决途径;

③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④谋求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而有力地维护世界和平

3、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板书)

(1)什么是发展问题?阅读第二目,第一自然段。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指出A、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急需解决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B、由于多数发达国家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多数位于南半球。因此,发展问题

实质上是南北问题。

(2)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板书)

为什么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

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世界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

②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是基础,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3)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阅读P157教材及辅助文,思考:为什么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辅助文说明了什么? ①落后、贫困、危机这些抹不掉的阴影依然困扰;

②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显得迫切;

③当前,沉重的债务负担,对外贸易条件恶化,人口增长过快,国家政局不稳等使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世界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2)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世界各国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才能保持正常的

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3)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①世界的经济发展,有促进国际分工,有利于加强各国交流,抵制战争爆发; ②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③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三、总结(见板书)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和平问题的含义 1

、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人心所向 ②和平问题是当代时代的主题

③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①发展问题的含义

2、发展是当代世界的历史潮流

②发展问题是当代时代的主题

③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推荐第8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借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平衡,对霸权主义战争侦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强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额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进入新世纪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因此,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共建和谐世界为我们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确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意义 第一, 第二, 时代主题的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主题观的重大发展。

对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科学判断,为我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三, 为世界人民争取发展、繁荣和稳定指明了方向。

我国国际战略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冷战结束以来,虽然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是世界格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走向多极化。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

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其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式。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坚持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其精髓是国家主权平等。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新世纪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构建和谐世界为目标。其基本点是: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外交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式在我国外交工作中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几个基本要点 第一,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 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合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 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的职责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要保持一种理想主义,勇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首先,大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进入大学的职责。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都要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来?是为了毕业后高薪的工作,为了父母家人的期望,还是为了对学问的兴趣,为了心中的抱负等等。当然,答案可能是交织的,但是什么是主导却非常重要,会影响学习观。我想告诫学生的是,如果你淡化了纯粹“为了谋生而求学”的目的,那么你的学习就具有了高尚性,你对学问就有了一种尊崇,你就有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第二,大学生应该保持一种理想主义。理想主义是深藏于个人心灵深处的精神源泉,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有了理想,就会懂得为了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有了理想,就会把学习和研究的辛苦当作乐趣和享受,面对困难也能坦然处之、勇于克服;有了理想,就会有责任感,想设法让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人类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复旦大学愿意为具有理想主义的学生提供永久的精神家园。

第三,大学生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回顾复旦校史,当国家民族出现危难的时候,例如五四运动、抗日运动,都活跃着复旦学子的身影。李登辉老校长就是在当时提出了“牺牲、团结、服务”的复旦精神。新时代的复旦学生也不应忘却爱国荣校的传统。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志愿活动等积极地参与社会、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当现实和理想产生差距的时候,不能慷慨激昂、采取激烈的行动。要认识到,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作为大学生最大的责任还在于学习,离开教室、离开图书馆、离开实验室去直接介入社会,并不是社会对你们的期待。

大学生阶段的现实任务就是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寻求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强健体魄,总结起来即八个字:“养德、修学、储能、健身”,养德以宽厚而博爱,修学储能以实现厚积薄发凭实力应对重重挑战,健身以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完成肩负的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未来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引领时代潮流,振兴中华,改造社会,和谐世界,这将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进步青年的代表需要肩负起的责任和伟大的历史使命。

推荐第9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根据《课程标准》,通过本框学习,要求学生要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认识到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掌握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含义,懂得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本框是《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第一框题,是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阐述。该框下设三个目,分别为:第一目“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是情景导入;第二目“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时代主题的知识的系统表述。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部分;第三目“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情景回归,是对时代主题内容的深化。通过该目的学习,把知识学习和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把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活跃,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热点时政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本框题的学习内容又与当今国际时事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应以时政热点为入手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时政热点分析及案例教学法,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但同时,由于高中生主动接触社会少,社会阅历尚浅,知识面不广,因此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容易停留在表面。所以在本框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践回归理论,在深入把握教材体系和教学重点的前提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现实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讲时事这一表层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国内外重大事件,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2、

3、

四、

五、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珍惜和平与发展的环境,自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培养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讨论法、情境导入法

六、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这个雕像啊?【PPT上播出“铸剑为犁”雕像的图片】 【生】:回答

【师】:这是联合国花园内的一座雕塑,名为“铸剑为犁”,它是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赠送的。这座青铜雕塑中的人一手拿着锤子, 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它的底座上还刻着“WE SHALL 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让我们铸剑为犁)。从 这个“铸剑为犁”的塑像,你们能猜出它的寓意是什么吗? 【生】:回答

【师】:其实这个雕像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而创作的,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就是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毁灭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这个雕像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对和平和发展的渴望,也突显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框体。

(二) 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20分钟)

1、和平问题:

【师】: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呢?这是因为现在世界上存在这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讲一下和平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而自古到今,和平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密切关注的焦点,人类时刻都渴望和平。但是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而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地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因战火造成的损失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的黄金带。由此可知,世界和平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重要,世界和平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讲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虽然20世纪上半叶人类曾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活在战火的恐惧中;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仍有局部的战乱,但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原因是:

1、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由于不少大国都拥有了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核武器就有可能成为战争武器,而核武器的杀伤力、毁灭力是超乎想象的。因此,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师】虽然要和平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当今世界是真的实现和平了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当今世界究竟是和平还是不和平,并为你们的观点提供一定的依据。

【生】: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当今世界确实仍是很不安宁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手段越来越隐蔽。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就如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危害世界和平”为借口,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以夺取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同时,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也使得世界很不安宁。如叙利亚、埃及等中东地区政局动荡,引发局部冲突斗争。除此之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总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师】:了解了和平问题的相关内容后,我们来学习另一个问题: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二战后50多年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这些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使得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当今世界贸易中,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例如德国和美国根本就不产可可,可却是世界上生产咖啡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盛产可可的巴西却要进口大量的咖啡。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出口困难。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存在贫困和饥饿现象。当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民在捧着大把大把的金钱去追求时尚、名牌的同时,在非洲这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里,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口仍然没有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缺少粮食,没有水源,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在这样的困境中离开世界。更糟糕的是,从2011年开始,“非洲之角”遭遇了60年罕见的干旱和饥荒,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的1330万人口受到严重影响,上万人因缺少食物和水而丧生,32万人挣扎在死亡边缘。(展示非洲饥荒的图片)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

(三)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18分钟)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师】:相信同学们看到了前面那些关于战争、饥荒、贫穷的图片后,都会感觉到有些揪心吧。我们大家都不想再看到残酷的战争,也不想再看到凄惨的饥荒了,我们都渴望着和平与发展。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我们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呢?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我们现在正在参加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会议主题就是寻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途径。现在请每个6同学组成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来发表一下你们的提案。 【生】:讨论并发表提案

【师】:每位代表的提案都不错。要寻找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要了解是什么在阻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在我们的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世界很不安宁,同时也压制了一些国家的发展,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阻碍。因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所以,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也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2、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师】: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赞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而对于建立这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也是有其主张的: 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经济上相互出紧,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心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中国提出的这四条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但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各国任重而道远。

(四) 课堂总结、点评(2分钟)

【师】:本节内容主要通过讲述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提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八、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下列能反映这一内容的选项有 A.美英发动对伊战争 B.全球共同防治禽流感 C.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实施 D.黎巴嫩局部武装冲突升级 2.中东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关注的焦点,而中东问题的存在则说明 A.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B.地区冲突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C.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D.总体紧张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

3.目前世界上仍有13亿贫困人口,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圆。这说明 ① 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② 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③ 外债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 ④ 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55年,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 解析:本题是2005年全国卷Ⅰ第39题,本题立意主要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新变化,在过去“大国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小国外交”,也体现了我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案: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②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推荐第10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

我在讲授本课题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新的、发生在近期的一些热点材料和图片,以贴近实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从当前的热点话题中,获取对时代两大主题的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既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又认识到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含义。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联系国内外重大事件,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珍惜和平与发展的环境,自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追求学生学习过程的愉快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

[教学重难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视频文件《北约空袭利比亚》,两张图片“打结手枪、和平鸽”,看到它们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它们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师:打结的手枪寓意着人类制止战争,捍卫和平的决心,和平鸽象征着和平,那么这两幅图片都表达了同一个内容,那就是和平。那么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和平问题”。 学习新课:

一、和平问题

师:投影播放《和平时代》,从短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东西?看到它们你有哪些感悟? 师引导:

这些都表现了人类生活的的一种欢乐、幸福、安宁、和谐,那么这种欢乐、和谐是建立在什么前提下?——和平。由此,我们得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和平问题 (投影展示:和平问题的含义)

1、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师:和平环境给人类带来了欢乐与和谐,而人类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年是处于和平的状态,那么人们为什么都向往和平呢?

从自身、国家两个角度来看,或者反过来,不和平会怎么样呢? (讨论为什么人类都向往和平?) 学生发言,阐述观点。

师:和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投影展示: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图片,教师引导看图片) 过渡:展示图片:(略),播放视频:《本·拉登之死可能引发报复活动》 综合探究:和平是时代的主流,但世界仍不安宁,存在局部冲突,那么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师:(投影展示:影响和平的因素)

2、影响和平的因素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 ②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

③ 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 ④ 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师:引发战争的因素仍然存在,那战争给我们人类都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下面一个短片,从下面的画面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内容?想到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留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后果? (投影展示:战争视频)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引导:几个图片引导

(投影:战争带来什么?(资源耗费、环境破坏、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发展受阻、生命财产损失、经济落后„„)

师:从战争的后果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战争阻碍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和平则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和平的同时是为了社会和国家更好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发展的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然后说出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展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的图片和数据) 师引导:孩子眼中充满了一种渴望,渴望什么?等。

师引导:人们在和平的今天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么样?那就是要发展经济。 (学生回答)

师:这一组组图片和数据是触目惊心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下面就请大家来看发展问题的含义:

(投影展示:发展问题的含义)

二、发展问题

1、含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材料

(投影展示:发展问题面面观的材料) 师描述材料,提问:哪些原因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贫穷状态?结合我们国家说明 (学生讨论后回答)

(投影:殖民统治的历史、沉重的外债、科技落后、人口压力、战争战乱„„)

师:以上是造成发展问题的诸多因素,归根到底,造成发展问题的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落后、贫穷、债务的影响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艰巨。 师:下面请大家再看一段材料

(投影展示:战争后遗症困扰伊拉克,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材料。)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看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投影展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三、和平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 ②各国的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课堂小结:用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方式进行。(投影展示)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主要障碍解决途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展问题建立国际新秩序 知识小结:师生共同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新课,加深印象。 情感升华:学生谈感想或收获,老师简要点拨,发出寄语,深化主题。

结束语

播放萨克斯名曲《回家》:在明确了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之后,让我们在充满和平安宁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话题。回家,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战争而无家可归,更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贫困而无家可言。让我们一起努力,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反思

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幻灯片展示的氛围中走进课堂,通过对展示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感知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的主题。提供的材料详实,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讨论热烈,学生发言积极,做到有话可说,师生互动有序,教学过程完整。该节课在拓展知识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因此,增加了课堂容量,占据了一部分学生自主讨论和思考的时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取舍。

第11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稿

侯集一初中 王洪波

2011年11月6日

一、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现实教育中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明显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也面临较大的尴尬,精心准备的问题却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路在何方?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必须要提高学习者的内驱力。可面对枯燥的理论,学生学习内驱力能提高吗?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提高学习内驱力的根本之策是要坦然面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做一个观察学生生活世界的有心人,触及并解决学生思想矛盾冲突,政治课教学才能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帮助他们排遣困惑,提升觉悟。

在本课的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主体,以世界热点为情境,以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实现情感提升。

二、说教材分析

(注:说课题、说地位)

1.地位与作用:本课在九年级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目。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是我们分析国际形势与确立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学习下面两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活跃在世界舞台的中国》的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和平发展观,更好地理解我国外交政策,认同和谐世界的理念。

(注:说教学目标)

2.以河南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根据新课程“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知道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能力: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主题,自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注:说重难点)

3.本课重点根据教学指导意见确定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平和发展问题,确定重点、难点 为 和平与发展问题

三、说课前准备

(注: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具)

新课程强调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注重自主学习,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通过亲历操作,不断拓展课程资源。上课之前,我要求各小组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的图片或相关材料。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了解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现状,培养学生收集材料与处理材料的能力;在收集材料中使心灵得到震撼,“同一片蓝天,不同的境遇”,在震撼中提高学习欲望,也向学生渲染了珍视当下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注:目的是以生活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造成一定的悬念,自然引出本课中心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媒体展示图片与题目)

一、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先以小组为单位,由代表呈现收集到的图片或材料给予展示,向同学讲述事件以及体会;我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以书本中两个链接知识作为材料,设置问题,引入教材: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的意义:让人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

(3)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因此,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4)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影响和平的因素)

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②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当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新秩序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说明中国政府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并不遗余力地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新课程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观点,这个活动就是一个综合运用,既是为了落实知识,培养辩证思维,又能提升情感、形成觉悟。

4、以南海风云为背景;确定问题,为现阶段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提供怎么样的务实做法;做出假设,从和还是战两方面展开讨论;学生进行合理推理,各自阐述它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最后,在相互评判中权衡得失,得出结论。教师则在学生讨论后,用“国家虽大,好战必亡”的古训来说明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必然性。再呈现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方针以及其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建设和谐世界论述,概括出国际新秩序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方面的主张,并得出启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点到为止,不作拓展。

之所以这样设计,使学生再次深化知识,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我结合学生脑中常有的“中国政府的外交比较软弱”的思想,个别学生甚至想日益强大的中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用强硬甚至可以用战争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学生思想冲突。正是从这个思想冲突出发,来设置实践题,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观点。(多媒体展示解决南海问题的方针和《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论述)

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知道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课外作业布置上,我将学习的主题赋予了生活的意义,提问“从发展是维护和平的物质保障这一角度思考,说说中学生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点什么?”

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做到层次分明,我的板书设计重知识流程,围绕和平与发展问题指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形成主干观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作用。

附板书设计:

3.1和平发展 时代主题

一、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①和平问题的含义

②和平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③影响和平问题的因素: (1)、发展问题

①发展问题的含义

②造成发展问题的原因:

当今时代的主题 归根结底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2)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3)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各位评委,纵观整个教学设计,我着眼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其有意义地建构其知识结构。通过参加这次说课,我又接受了一次新课程理念的洗礼。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新课程就是要尊重生命个体的灵动,让灵动的生命在民主、合作、交流中放飞思绪,而政治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抓住学生思想矛盾冲突中帮助他们找到可以坚定信念的价值判断。

说课完毕,谢谢评委!

第12篇:浅谈“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浅谈“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摘要】综合判断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还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国际形势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是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关键词】时代主题; 状态;挑战;挑战

一、和平与发展是一种存在状态

邓小平在论述和平与发展问题时,首先是一种存在状态,是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可以避免的一种和平状态,世界各国人民能够利用这种和平的国际环境去搞好国内经济建设的一种和平状态,是要我们抓住世界大战还打不起来的时机,加快发展中国经济。

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直至80 年代,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从中国实际出发,率先揭示了这一时代主题。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问题,都是“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关于和平问题,他认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打世界大战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别人没有资格,认为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当然,存在“很多制约这两者之间爆发战争的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其次是欧洲日本等争取的和平力量,还包括美苏两国的、国内的人民以及核武器、美苏的战略部署等因素”同样,通过以上分析,邓小平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重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关于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高度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既是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可以认为,南北问题既要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南南合作,更需要发展中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发展。”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通过对世界形势的科学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同时又强调其是世界各国尚未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课题,这就决定了这两大问题将依然存在而不会消失,意味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二、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和平与发展是一个问题。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国际经济旧秩序阻碍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并不意味着战争的危险已经根除、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也并不意味着世界实现了共同繁荣,因为现实中和平与发展仍存在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新的挑战主要是:

(一) 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并且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二) 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象还很普遍,不是所有国家都能从经济全球化中受惠。贫富悬殊愈来愈大。

(三) 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传统安全威胁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三、世界各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

综合判断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还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国际形势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是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和平仍可以保持,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一)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是决定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根本因素。

(二) 各种国际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

(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回避不了的世界发展大趋势。

(四) 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广大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崛起,和平力量还在继续增长,联合图强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战略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四、结束语

总之,和平与发展首先是一定程度上实现的存在状态,各国要抓住机遇,共同发展,同时和平与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和平面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发展受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阻碍,因而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争取和平与发展的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坚韧的毅力。我们坚信“和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进步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要辨证地、全面地、历史地看待和平与发展是状态、是问题、是目标,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割裂开来,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各种冲突仍时有发生,甚至非常激烈,因此,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但又能认识到这些冲突是局部暂时的,决不能因小失大,影响到中国的最大利益。坚持和平与发展不动摇,中国才能得到发展.【参考文献】

【1】 王祝福.论“和平与发展”的真实[J ] .理论月刊,2002 (3) :19.【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孙建社.亚太大国“伙伴关系”的互动性和不对称性[J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 :43.【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第13篇: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大体上说,20世纪可以一分为二:前半个世纪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后半个世纪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逐步向和平与发展转换。面对国际形势的这种新变化,邓小平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成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论断,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被概括为“当代世界主题”,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则被表述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尽管提法不同,但它们都是指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提出,对于我们党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以后,世界经历了许多深刻变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但是,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或世界主流。

第一,世界形势总体趋缓。冷战结束后,虽然世界上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但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是可以避免的。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协商,以解决纠纷。政治多极化虽然步履艰难,但仍然为各国所追求。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一些盟国,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不满。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这些说明,世界范围内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第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利益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第三,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政策取向。正如江泽民指出的:“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这是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对每个国家来说,悠悠万事,唯经济发展为大。发展不但关乎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第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冷战结束以后,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发展的差距、贫富的悬殊再扩大下去,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此外,当今世界面临许多突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已实现了和平与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解决这两大问题的进程仍然坎坷曲折。首先,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的大战没有打起来,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起时伏。近十多年来,就先后发生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其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某些国家大肆鼓吹“新干涉主义”,企图建立由西方价值观主导的世界,竭力推行单边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激化,局势紧张,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最后,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而且,贫困、环境恶化、毒品、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在增多。这些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悬殊,既表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障碍,同时也构成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上述问题表明,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初说,在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中,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和平与发展仍是人类需要不懈追求的目标。

因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命题,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问题”或“主题”本身就包含了有待解决的意涵;如果解决了,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虽面临着挑战,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愿望有增无减,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正如江泽民指出的,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实现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

第14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辅导网 http://www.daodoc.com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外部条件。霸权主义是威胁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障碍。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分析国际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目标: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树立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霸权主义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合作探究

[复习提问]

1、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5、“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提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

[导入新课]

(投影文字和图片材料,构建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材料:2001年10月21日。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就世界经济形势,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达成广泛共识,通过并发表了《领导人声明》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

合作讨论:(1)、上述图片和材料我们可看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

B、从上述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是二战以后的主线,是人类永恒的课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而且恐怖主义也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不仅要反对霸权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daodoc.com/

高中政治辅导网 http://www.daodoc.com 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还要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的在这些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讲授新课]

第二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学生活动一]你能过关吗?Are you ready?

1、么是和平问题?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3、什么是发展问题?

4、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5、什么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6、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7、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持续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9、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二]认识世界

联系当今国际政治说明西方某些国家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这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活动三]辩一辩

有位同学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1999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印度与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冲突不断;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20多个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表明世界并不安宁;更何况,在世界文明史的5000多年里,人类真正处于和平时期仅有392年,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和平。 请问:你同意以上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四]故事后的道理

《一个摄影记者的故事》

一位原先并不出名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在一次采访活动中在苏丹捕捉到了一个让世人为之落泪的一瞬间而出名:一位苏丹小女孩,在通往救济站的路上,眼看就支持不住了,她瘦弱的身躯甚至连她自己的脑袋都无力撑起。而这时一只秃鹰正虎视眈眈地停在荒野路边,焦急地等待着这顿即将到口的“饭菜”。这张集中反映了苏丹的灾情。卡特也因此而赢得了1994年美国优秀新闻摄影奖。但两个月以后,这位年仅33岁的摄影记者却在约翰内斯堡自杀。原来得奖后,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daodoc.com/

高中政治辅导网 http://www.daodoc.com 卡特不仅要应付纷至沓来的赞誉,还要应付与名俱来的批评,甚至他的朋友也责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去帮那个小女孩。而对卡特来说,这种现象在整个非洲比比皆是,他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在舆论的压力下,他走上了不归路。

讨论思考: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非洲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仅在非洲存在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A、说明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B、根本原因;非洲长期受殖民地统治和殖民掠夺以及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C、不是。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抹不去的阴影又总是与人类相伴随的。在各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突出。

材料二:见教材P137页第一段楷体字

材料三: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的比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中有48个最不发达的国家。 讨论思考:上述材料和故事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与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之间是什么关系?(见训练卡-----重点阐释)

[课堂小结]见投影

[巩固练习]角色扮演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一些敌对分子和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天也没停止过。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准备: 理由是: (2)、如果我是一位外交部的决策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准备: 理由是: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daodoc.com/

第15篇:li 9.1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导学案

第九课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导学案

一、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1.和平问题:

(1)含义:

(2)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地位):

(3)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

二战后,国际形势 ,和平因素的增长 战争因素的增长, 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4)威胁和平的因素:

① 有所上升。

②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 ,干涉 。

③局部动荡 ,、、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2.发展问题: (1)含义:

(2)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① 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②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 , 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①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 。

②原因: 的国际经济 。

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的障碍: 和 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 2.解决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具体要求:

①保障 ;②保障各国 ; ③保障 ,④保障 。 4.中国的主张和作为,反映了、的共同要求

赢得了 特别是 的赞赏和支持。中国人民将继续和 一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 的方向发展。

【知识拓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 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核心思想:“强权就是真理。” 根本原因: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

课堂检测案

1、判断

(1)恐怖主义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 ( )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 (3)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赏和支持。 ( ) (4)竞争、合作和冲突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 (5)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6)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饥饿。( ) 2.目前,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南半球贫困人口日益增多。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半球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未摆脱殖民统治 B.南半球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政局不稳的状态 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D.沉重的债务负担 3.和平问题之所以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因为( ) ①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②维护世界和平将给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和平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④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国内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增强。这有利于( ) 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从根本上消除威胁和平的因素 ④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面对经济危机的乱局,各国都在努力使出浑身解数来解决本国的经济问题,其原因是( ) A.经济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B.发展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C.和平问题已解决而发展问题依然严峻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小,竞争更激烈 6.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这种新秩序建立的基础是( ) A.联合国的宪章和原则B.主权平等原则C.国家利益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我国主张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表明( ) ①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②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③国际社会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有共同利益 ④我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中国主张建设和谐世界与建立国际新秩序,为此,必须保障( ) ①各国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 ②各国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

③各国经济均衡发展 ④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由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接收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于2015年3月31日截止,申请加入的国家遍布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非洲。许多国家加入亚投行,希望通过投资共享发展成果。这主要是基于( ) ①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中国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导 ④亚投行是非政府间、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16篇:当今时代,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当今时代,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 潘惠兰

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宿舍 电话:86635940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培养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应当把爱心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老师应该做到的。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当中,其智力状况、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养成教育”的观念正取代“选拔教育”的观念,但是在教师心目中,仍不免存在着优秀生、后进生的的等级差别。

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经引起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促进“后进生”进步也已是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教师心目中的“优秀生”由于他们的优点比较突出,如学习刻苦,求知欲强,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遵守纪律等,使得优秀生在教师心中仍占据着更为重要的位置,教师给予他们关心爱护更多。正是这种对优秀生的过分的呵护,阻碍了“优秀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这已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这种教育现象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下面是我对优秀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培养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优秀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意义。

优秀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优秀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较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高,从理论上来讲,他们应是社会的“栋梁”,将来会比其他的学生对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我们常会发现当学生一踏入社会,游刃有余地干了一番事业的却不尽是这些所谓的优秀生,那些在学校让老师大为头疼的“差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竞争能力丝毫不比他们差,甚至要远远优于他们。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其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对“差生”的过多的批评和对他们的漠不关心正好“磨炼”了他们的意志,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而我们对“优秀生”的过多的呵护,则“爱杀”了他们原本该坚硬有力的翅膀,使他们经不起风浪,受不起挫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是很低下的。想想吧,我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辛辛苦苦地把学生培养得“又红又专”,但却因为忽视了对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因为他们人格、心理上的缺陷而使他们成为了“庸才”,这该是一种多么大的浪费和悲哀啊。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培养优秀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有着非常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二、优秀生心理缺陷的形成和“隐蔽性”。

优秀生的自身缺陷是有其形成原因的,并且这些缺陷有着很强的“隐蔽性”。

因为优秀生的优点多,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听话懂事,所以师生们对优秀生都高看一等,使优秀生在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优势心理。久而久之,这种“优势”就转化成了高傲自大、妒忌心强、情感脆弱、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等心理缺陷。

同样的,因为他们太“优秀”了,再加上他们的缺陷往往又都处在我们的“教育盲点”上,他们的这些缺陷往往不仅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就是教师也未必看得真切,这是很可怕的。本来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有一些毛病或错误并没有什么,只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教育,他们会很快地改掉身上的缺点。可怕的是,由于他们是优秀生,倍受老师喜爱,对他们身上的这些缺点许多教师都能迁就,或者认为是“瑕不蔽玉”所以视而不见,甚至根本就意识不到,以致任其发展,使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肆以蔓延,痛失教育良机。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优秀生”的标签不可能在他们脸上贴一辈子,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社会竞争是无情的,社会这个大舞台马上就会使他们自身的缺陷暴露无遗,并让他们为之而付出沉痛的代价。

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记得一次语文单元考试过后,不少同学都欢呼雀跃起来,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轻松与高兴。为了及时了解他们对考试的感受,便于下一单元改进课堂教学与考试工作,我发给他们每人一张纸条,让他们不记名地写下自己考试以后最想说的一句话,然后投入班上的“知心信箱”。下午,我把所有的字条从信箱中取了出来,一张一张地仔细阅览。这时,一行刺眼的字体映入我的眼帘:“每次考试我都希望别人的成绩比我差。”我心里不由一惊。我把这行既熟悉又陌生的字体,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默默地想,真的会是她吗?我们班上的学习委员?

这个孩子聪慧敏捷,平常就比较争强好胜,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师赞扬她的话不绝于耳,时常看到的是老师和同学们青睐的目光,这样就极易使她认为自己是班里最棒的,使她产生出“别的同学的成绩最好都不如我”的想法。

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好学,好强,尤其是有几个女孩在各方面表现都不相上下,每次考试都在暗暗叫劲,都想成为班中的尖子。这几位的家长由于比较熟悉,在底下也互相攀比,总是,用一些话有意无意地刺激孩子。如“你看你们班的某某同学多棒,你就老追不上人家。”孩子耳濡目染的是周围同学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久积成怨。一旦有释放的地方,就会把真情吐露出来。

这显然是竞争意识的一种偏差,是自尊心太强的表现。自尊本身是一种美德,是人人都应有的一种品德。自尊心强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勤奋好学,不甘落后,不断进取,自信心强。自尊心强的学生,自我意识特别强烈,他们往往把荣誉和名次看得很重。功成名就时容易产生清高孤傲的心理,不善于宽容别人。当自尊心受到损伤时,往往又会产生厌恶自己,嫉妒他人等消极情绪。因此,必须下决心帮助自尊心太强的学生克服和战胜这种性格的弱点。

怎样帮助她呢?

1、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我把这个孩子找来后,做了一次平等式的对话,告诉她未来的社会就是竞争的社会,适应这种激烈竞争的就会立足于社会,如果不适应。将会被社会所淘汰。但这种竞争必须建立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学习是以成功为动力的,不成功,还学什么?但竞争是以合作为前提的。分数并不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有的同学虽然成绩比你好,但学习能力不见得比你强,有的成绩比你低的同学也不见得学习能力比你低,所以我们不要把分数看得比很重,更不能过多地看重荣誉和名次,也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关键是要看我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能的发挥,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一张试卷不能定终身。我送给了她这样一句话:“只要不跪着,你就永远是巨人。”

2、创设合作的学习环境

我们班里有“互助”小组,让不同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爱好特长的成员组成一小组,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弥补,相互帮助,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为小组成员创造合作的条件和机会。如安排座位、值日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都以互助小组为单位。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每个集体成员都要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切忌自以为是,注意和防止因自尊心太强而出现的偏差。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包容”,给人以理解。我对于合作组双方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的同学进行奖励,因为合作追求的目标是达到一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境界。”

3、调整家长心态

我把几位家长请到学校,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座谈时,我坦率地和家长交换意见,提出要解放孩子,减少压力,因为他们都很优秀,不要再攀比分数。我告诫各位家长: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应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了保持自己优胜的地位,往往承受着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期望,心理负担很重,所以要着重培养和发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指导他们把学习活动视作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探索,以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为乐,而不是只注重学习成绩上与他人较量。要求家长都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平常心对待成绩,允许别人超过自己,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竞争”与“合作”是并存的,缺一不可。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施以可行的方法,使之都能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

总之,要使优秀生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以渊博的常识,完美的人格去影响这些优秀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师要把自己的爱心,自己的真诚,自己的热望与期待,给予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热心地引导他们远离卑劣走向高尚,耐心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严中施爱,用理想的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他们攀登人生的制高点,使他们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文化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成为同龄的儿童中具有先进性的真正的优秀生,才能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第17篇:当今时代雷锋精神发扬的重要性(推荐)

当今时代雷锋精神发扬的重要性

三都水族自治县姑挂小学 王应鸿 在3月1日,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全校各班教师都热情洋溢地对全体学生提出了做到“三心”的要求,一是要收心。告别快乐的寒假,收回沉浸在幸福的节日的氛围中的愉悦之心,稳定情绪、适应环境,积极进入学习状态。二是有决心。学校开展的各项竞赛,要有信心,要有决心。在新学期里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争当全面发展的“四好少年”。 三是有爱心。要把“爱”字落实在行动上,要把“学雷锋”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从爱姑挂小学、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做起,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殷切地希望全体同学“学雷锋精神做‘四好’少年”,用努力行动和优良成绩来见证我们的誓言。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阳春三月里,各地都伴随着“学习雷锋”的歌曲和行动。我们仅在这时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吗?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几十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断茁壮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宽礼裕,部分家长忙于找金钱,忽视了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反而灌输“一切向钱看、向权看,金钱和权势大于一切。”“我不也是当时学习最差而现在当上老板的吗?同我们学习好的人现在又能做什么?” “找到钱的,当大官的是他家祖公坟墓地理好保佑他们”。部分的孩子受到了这些歪邪的教育,看到有利益,就损害了他人和集体,从小养成很多不良的性格,如当小霸王,散小皮气,说谎话,乱涂乱画破坏公物等行为。

在动物之间也有许多雷锋精神的表现:“鳄鱼嘴巴上的小鸟,鳄鱼吃东西经常塞牙,有一种小鸟经常在鳄鱼的嘴边活动,但鳄鱼从来不伤害他们。” 看友谊和道德的起源 。

何为我们人类发展几千年的历需要?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文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他:“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其实,细细想来,倒也不足为奇。雷锋精神虽然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他的行为虽无时无刻不是遵循着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但这种道德品质是做一个正直的人所应具备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只要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都会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所以,那些美国市民,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们把雷锋作为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来学习,却是可以理解的。

雷锋是我国在六十年代树立起来的一个优秀榜样,当时,国家尚处于困难时期,在他的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的精神的鼓舞下,促进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我们的社会虽然出现了不少新的事物,新的思潮,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诸如盲目追求享受、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良风气的滋生。雷锋精神正是在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灵丹妙药”,倘若人人发扬这种精神,社会风气定能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美国西点军校士兵能够从雷锋事迹中体会到生活的勇气、紧张的意志、忘我的学习精神,那么,我们这些生活在雷锋的祖国,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青年,应该体会得更深刻,学习得更好。雷锋精神包含着助人为乐,但不仅仅是做善事,那些看破红尘的和尚,虔诚的基督教徒也会做到,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平静。雷锋则不然,他是以人民利益、党的事业为出发点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崇高呢?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日常的行动和这远大崇高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在我们国家里,雷

锋不只是一个具有一般优秀品质的人,他的精神应该含有更深的含义,因为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部分,这也是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所在。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学习雷锋,而且更在新的改革开放的形势中,发扬雷锋精神。

怎样在新时代中发扬雷锋精神,这似乎成了困扰现代人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就应当理解新时代赋予雷锋精神的新的含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那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事物总是要发展的,人类的脚步走进二十一世纪,事物的发展速度随之增快,如果把雷锋精神限定在某一个区域,势必会让那些拥有新思想的年轻人难以接受。他们可能会认为,现在的时间多宝贵呀!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贯彻雷锋精神,即使他们内心是善良的、火热的。

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拓展雷锋精神的涉及面: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们应当把雷锋精神定义到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方面,还要更宽更广。如:注意个人卫生,如有传染性疾病,就主动不去公共场合;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拥有爱心等。只有这样,让雷锋精神无形之中深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中,人民才能在无形中接受雷锋精神、理解雷锋精神。这样,即使人民不挑明这是雷锋精神,人民也一样地乐意做、愿意做。

二、把雷锋精神提升为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物质文明的发展的结果,使人民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在创造物质的同时,也应当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我们把雷锋精神提升到精神享受这一方面,不仅适应了现代人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为整个社会良好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础。现代人类在工作之余,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真情,帮助其他困难、有障碍的人,既然自己精神上获得了无比享受,也帮助了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为何不可?比如拿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资助家庭困难的同学衣物、生活、学习用品。我校也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山东野电脑公司老总捐赠了一批电脑,这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校教师在网上学习小学继续教育难的问题。

当今,雷锋精神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我们对这样优秀的精神遗产的流失并不会听之任之,要把它从消失的边缘拯救回来。诚然,那有待于整个民族的努力,有待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更有待于现代教育把雷锋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下一代人的心中。做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我宁愿我的学生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文盲,不愿他做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无道德者。

第18篇:当今时代开网店成功的秘诀

当今时代开网店成功的秘诀

给大家介绍以下成功开网店的三大关键因素:货源、资金、专业的操作和管理。货源是开店的根本,没有好的货源,后面再怎么做工作都是没用的。资金是支持做好的网店的保障,现在开店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做宣传和推广,是很难做起来的。专业的操作和管理是做好网店的最直接因素,有好的货源,有一定的资金,但是不会操作和管理,或者做的不专业、不到位也是不行的,只能是赔了钱,还做不到点上。

所以,只要你有货源就能创业致富啦!我们易亚网络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操作和网店管理,你只需负责发货等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实现你自己的理想了。

网店托管主要包含四项服务:

网店客服:我们提供7X15小时的在线客服销售时间,时间段是9.00-24.00.

网店装修:我们提供免费的店铺装修,每年2次大的装修,每个季度一次小的装修,以及店铺活动产品图片的处理、海报的设计等。网店管理:提供店铺产品的上下架、中差评的处理等,以及店铺后期直通车的管理等。

网店优化:针对店铺热卖的产品(3到5款),我们进行优化,包括关键词、描述等,以及店铺促销、秒杀、搭配套餐、营销软件的具体操作。

第19篇:鲁迅时代与当今时代的对比分析

鲁迅时代与当今时代的对比分析

文原名《为爱国文人所作的时代对比分析》,其所着重分析的是:鲁迅时代与当今时代间的相对于爱国人士——也称:左翼人士——而言的环境及人文上的差异和不同处,以及两个时代的左翼人士本身的差别。而关于两个时代间的相同之处,亦即:共同点,比如:剥削压迫、社会弊病之类的,在此就不再重复提及。

原本打算此文写来作为参考而附录在《再论鲁迅》一文之尾的,以便阅文时可据之而明白鲁迅当时所处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但由于两文都完成后,却发现放在一起似乎篇幅又过于长了,因此只得再分开重新修改后单独立篇,另外源于开初撰写时就已经采用了条文的方式,修改之际想过换体,可又觉得尽管以条文方式单独立篇似乎太直截了当——没有了鲁迅式杂文的转弯抹角“迷彩”层,但相对于时代间的对比分析来说,却又是显得格外简单明了且清楚,故此,就决定暂且保持原格式。

(1)鲁迅时代,左翼人士处在一个民不堪命、水深火热的环境和氛围中,当时的中国在外国人的眼里也仅是没有国界的一块可肆意蹂躏之猎逐场地而已。因此,人民已经由于苦难深重所致的痛极而开始挣扎,自发地寻求着现状的改变与解放,而此就使得人文自然呈了上坡之势,故而先进的、进步的东西很容易被接受,甚至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连媒体也敢于放宽尺度容纳鲁迅式的杂文。

时下的中国,正处于争先恐后地或明火执杖巧取豪夺,或偷偷摸摸趁火打劫,瓜分、群食着原本属于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共和国之一切,且其态势更颇有不抢至民穷财尽、寸草不留之地步决不会善罢干休,仅有极少的人由于目光远大和觉悟,才可看清并明白结局将会如何。故而,人文正急速坠滑于下坡途中,先进的、进步的东西根本与社会格格不入,更就别说是有什么言论自由可言了。

(2)由于鲁迅时代还没有过中国的强国富民时期,仅可借鉴于苏联,因此,其时的左翼人士对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强国富民状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自然,前进和努力的方向终究少了可直接参照的标志,而其方法上又由此多了些摸索难度。

现在的中国,已然有过灿烂鼎盛的强国富民时代,虽然害国走资派极力诋毁、抹煞强国富民时代的成就,但仅需观察力和思想就足以把强盛与羸弱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因此,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与方法都是一目了然的。

(3)鲁迅时代的左翼人士非常聪明,懂得如何来同反动派作斗争,因此他们尽力高举自己的大旗,变被动为主动,并充分利用最具杀伤力的鲁迅思想,出书、办报,使得反动派由于在道理上一直窘迫于鲁迅的令他们无法作答、无法招架的批判文章,致而令靠“美言”欺骗过日子的反动派在人民群众面前始终原形毕露而失去民心,置于处处被动的状态中。

如今的左翼人士中,很有些人都低估了害国走资派的实力,错以为凭一己之力也可斗翻走资派,殊不知真是因为此才导致了实战中不能围绕并掀起左翼自己确立的话题,却始终在跟着别人的话题跑,以致被走资派耍得手忙脚乱团团转,从而表面上看似小胜利不断但走资派却丝毫无损。而且,至今尚不知倘使左翼团结起来又走群众路线,并使用了最有利的斗争方法、运用了最有力武器、竖起了自己的大旗,必定将使走资派脸上挂不住,致而令局势自然转成左翼掌握主动权,而原本靠“美言”欺骗过日子的害国走资派由于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难以再红紫乱朱、粉饰太平,而置于处处被动的状态中。

文原名《为爱国文人所作的时代对比分析》,其所着重分析的是:鲁迅时代与当今时代间的相对于爱国人士——也称:左翼人士——而言的环境及人文上的差异和不同处,以及两个时代的左翼人士本身的差别。而关于两个时代间的相同之处,亦即:共同点,比如:剥削压迫、社会弊病之类的,在此就不再重复提及。

原本打算此文写来作为参考而附录在《再论鲁迅》一文之尾的,以便阅文时可据之而明白鲁迅当时所处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但由于两文都完成后,却发现放在一起似乎篇幅又过于长了,因此只得再分开重新修改后单独立篇,另外源于开初撰写时就已经采用了条文的方式,修改之际想过换体,可又觉得尽管以条文方式单独立篇似乎太直截了当——没有了鲁迅式杂文的转弯抹角“迷彩”层,但相对于时代间的对比分析来说,却又是显得格外简单明了且清楚,故此,就决定暂且保持原格式。

(1)鲁迅时代,左翼人士处在一个民不堪命、水深火热的环境和氛围中,当时的中国在外国人的眼里也仅是没有国界的一块可肆意蹂躏之猎逐场地而已。因此,人民已经由于苦难深重所致的痛极而开始挣扎,自发地寻求着现状的改变与解放,而此就使得人文自然呈了上坡之势,故而先进的、进步的东西很容易被接受,甚至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连媒体也敢于放宽尺度容纳鲁迅式的杂文。

时下的中国,正处于争先恐后地或明火执杖巧取豪夺,或偷偷摸摸趁火打劫,瓜分、

群食着原本属于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共和国之一切,且其态势更颇有不抢至民穷财尽、寸草不留之地步决不会善罢干休,仅有极少的人由于目光远大和觉悟,才可看清并明白结局将会如何。故而,人文正急速坠滑于下坡途中,先进的、进步的东西根本与社会格格不入,更就别说是有什么言论自由可言了。

(2)由于鲁迅时代还没有过中国的强国富民时期,仅可借鉴

于苏联,因此,其时的左翼人士对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强国富民状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自然,前进和努力的方向终究少了可直接参照的标志,而其方法上又由此多了些摸索难度。

现在的中国,已然有过灿烂鼎盛的强国富民时代,虽然害国走资派极力诋毁、抹煞强国富民时代的成就,但仅需观察力和思想就足以把强盛与羸弱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因此,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与方法都是一目了然的。

(3)鲁迅时代的左翼人士非常聪明,懂得如何来同反动派作斗争,因此他们尽力高举自己的大旗,变被动为主动,并充分利用最具杀伤力的鲁迅思想,出书、办报,使得反动派由于在道理上一直窘迫于鲁迅的令他们无法作答、无法招架的批判文章,致而令靠“美言”欺骗过日子的反动派在人民群众面前始终原形毕露而失去民心,置于处处被动的状态中。

如今的左翼人士中,很有些人都低估了害国走资派的实力,错以为凭一己之力也可斗翻走资派,殊不知真是因为此才导致了实战中不能围绕并掀起左翼自己确立的话题,却始终在跟着别人的话题跑,以致被走资派耍得手忙脚乱团团转,从而表面上看似小胜利不断但走资派却丝毫无损。而且,至今尚不知倘使左翼团结起来又走群众路线,并使用了最有利的斗争方法、运用了最有力武器、竖起了自己的大旗,必定将使走资派脸上挂不住,致而令局势自然转成左翼掌握主动权,而原本靠“美言”欺骗过日子的害国走资派由于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难以再红紫乱朱、粉饰太平,而置于处处被动的状态中。

第20篇: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

“一节党课”镇级党校理论教育大讨论活动

发言稿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

党校教育主要分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员道德素质教育这两个大的方面,党校的理论教育除了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的学习、价值观的灌输,让科学的意识指引受众的实践活动。

今天请允许我,从这个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逻辑展开来。我交流的主题是《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从分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背景,基恩内涵,来谈一谈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实践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背景和提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同时吸取中国传统法治思想中的精华,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规律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背景(1):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即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四个深刻”和“两个前所未有”。面对这一形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这些战略思想在政法系统指导思想上的体现。

背景(2):是我国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决定的。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政法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民事行政纠纷、群体性事件和各种治安事件持续高发,大量矛盾纠纷以案件形式不断汇聚到政法机关。通过媒体的高效报到不断刺激着民众的神经,个别事件影响范围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法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背景(3):是解决当前非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观念的大量存在和执法中的各种问题的迫切要求决定的。由于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西方各种法治思想以及封建特权观念,权大于法的人治观念以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观念严重影响队伍,对为谁当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存在混乱模糊的重大思想问题,政法机关出现了执法不严、不公正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作风上简单粗暴,耍特权、抖威风,引起人民群众严重不满,甚至发生警民冲突,群体性事件和缠访闹访。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

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我们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本质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法工作的核心要求。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求执法机关在执法工作中必须以保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以公正实施法律为首要标准,做到保护人民利益与维护法律权威的有机统一。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活力社会生命,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法治作为社会制度的基本载体,它的价值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利益与正义、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率、生存与发展、和谐与安全等,都是社会成员所需要的价值,而法治就是将这些价值进行排列组合时的制度安排。在社会所需的多种价值中,处于基础与引领地位的始终是公平与正义。通过法治实现的社会制度文明,其基础应是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服务大局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性质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也是实现全体人民普遍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工具。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的普遍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核心内容,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正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是根据全体人民的普遍意志和根本利益提炼出来的,是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出发制定和部署的。

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坚持党的领导理念,是由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凝结了人类文明的政治智慧。但是,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国家治理形态,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并由其决定的,离不开一个国家具体的国情和实际。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

的法治模式,是和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特别是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离开了党的领导,将法治与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法治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也就不可能保证我国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至上”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新理论成果。2008年政法工作会议,2010年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中央领导集体都阐述有新的理论成果。在此不作赘述。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包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又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着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我们正在推进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它应当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之下的一项极为重大、十分理性的社会工程,它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和理念作具体指导。法治理念是法治理论的主体化、内在化和观念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指导,并在其指导下努力推进。我要强调的是法治建设,并非仅仅是公检法三家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努力做到依法行政、合理行政。

其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法治理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理念的也直接指导社会大众的实践,提升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维持社会在转型期间平稳过渡的关键。在实践中如何引导老百姓依法办事,依法诉求对于当今各级政府来说非常重要的,政府的创新社会管理和维持社会稳定,应该要从法治出发,回归科学和公平。

最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要求司法机关尤其是各级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既要审视已有立法,又要用发展的科学眼观看问题。不断关切立法、政府的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实现好人民的利益。

我的发言结束了,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谢谢!

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时代的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