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书愤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6: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书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2.鉴赏词中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鉴赏词中的艺术手法,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过的陆游的诗词

《示儿》(8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作者其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 (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 (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 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二、解析题目

明确: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一一八六年)春季。那时,陆游被免官回家乡山阴已有六年,他六十二岁。“书愤”的意思,就是用诗歌写出自己愤恨的心情。写此诗时,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对金称臣纳贡, 无所作为。对此,诗人看在眼里,恨在心头,用这首诗把它反映出来。

三、整体感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明确:“早岁”就是早年,指诗人年轻的时候。“那只”是岂知、不知。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年轻的时候,想不到世事的艰难,也从来不怕什么艰难。“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 诗的开头,追述诗人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意思是说:我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社会上的事情是多么的复杂和困难,只知道北伐抗金,收复中原,为祖国效力,豪气壮如山。他力主抗战,但却遭到南宋王朝中投降派的反对和阻挠,使他不能如愿。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世事艰”,到老来才悟出其中的道理,自然使人产生无限感慨。诗中,用“北望中原”表示统一祖国,用“气如山”形容豪情壮志,既概括而又形象,给人的印象很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提问:这两句诗写了两次什么战争? 明确:

上句: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曾一度占领了瓜州,准备由此渡江,宋将虞允文等率部和当地人民共同抗击,完颜亮溃败,后被部下所杀。

下句:作者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并在大散关一带与金兵激战的经历。

这一联紧承第一联,写诗人年轻时代的抗金战斗,既是对第一联“气如山”的解释,又是形象地指出早年坚信收复中原的思想基础。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明写的是当年的抗金活动,暗衬的是今日报国无门。 提问:颔联在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一联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两句都用名词组成,没有一个动词和虚词,却都巧妙地把地点、事件、季节、情景组合起来,从而勾勒出两幅生动形象的南宋军队抗击金人的画卷。“夜雪”、“秋风”既交代了季节景象,又烘托了战争的气氛;“楼船”、“铁马”既标志着战争的方式,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语言精妙。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明确:这一联转为从眼前现实出发,意思是:年轻时胸怀壮志,曾经自负能成为卫国良将,但是抱负落空,。对着镜子自照,两鬓白发,祖国的失地却没有收复。 提问:颈联的一个“空”字和一个“已”字,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空”字揭示了“世事艰”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抱负难以施展的悲愤心情。用一“空”字,暗含对南宋王朝投降派的谴责。“已”字点明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的结局,流露了诗人惆怅和惋惜的情感。

第三联从回忆过往转到眼前的现实,暮年的悲愤和感慨,与“早岁”的抱负形成对比,年华已逝,国耻未雪,壮志难酬,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因循苟安、贻误恢复大业的谴责。 提问:颈联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明确:诗的最后两句,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诗人自己的爱国热情不减当年。陆游晚年虽然有壮志未酬“空自许”的慨叹,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怀着“北望中原”的愿望。这不禁使他怀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说:诸葛亮真不愧是一代贤相,他的《出师表》写得多好,足可名传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够同他相比呢!《出师表》表明了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其中有“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话,和陆游的思想愿望是一致的,所以陆游在诗中尤为感念和敬仰。诗中借用历史故事,以寄托自己的愤慨,意味深沉。

第四联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四、总结:

(一)回看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作者在这一首词中,“书”了什么,“愤”是什么? 1.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2.“愤”:

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

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

一愤中原沦陷,二愤南宋王朝屈辱求和,三愤自己壮志难酬,四愤世无英雄。 总结: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二)情感基调: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五、艺术手法 1.用典

2.对比: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 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

“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

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六、拓展知识:《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书愤教案

书愤 教案

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

书 愤教案

书愤教案

书愤(公开课教案)

书愤 教案
《书愤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