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健全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座谈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20:56: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健全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座谈提纲

***

一、我**基本情况及党员干部队伍现状

我们***共有35个行政村,36211人,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712亩。属农业大镇。

1、党员干部队伍现状

全**共有个37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5个),党员1612人,其中农村党员1452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9%。全镇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160人,占10%,35-60岁党员678人,占43%,60岁以上党员774人,占47%。大专以上68人,占4.2%;中专67人,占4.15%;高中(职高)350人,占21.7%;初中以下1127人,占69.9%。35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共148名,交叉48,支委87,党员村委25 (党员干部112名),支部班子平均年龄54.1岁(支部书记平均52.8岁),村委班子平均51.2岁,(村主任平均51.8岁),年龄最长的76岁,年龄最小的33岁。平均年龄53岁,高中(含中专)以上77名。致富能人70人,行动不便的有86人,建国前老党员53人,50年党龄的老党员180人。困难党员91人,流动党员300多人。

2、党员队伍基本特征(主要)

(1)年龄大,文化低。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党员队伍缺乏朝气活力。全镇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160人,占10%,35-60岁党员678人,占43%,60岁以上党员774人,占47%。文化程度低,在全镇党员中初中以下1127人,占69.9%,导致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受到制约,择业路子不宽,致富能力不强,缺乏参与竞争,适应发展的先决条件,使之只能按于现状,顺其自然。

(2)分布散,差异大。由于社会经济出现多元化发展,党员流动性大,有些党员在外区县、外省市打工,流动党员300多人。党员职业差异大,有的在企业打工,有的务农;年龄差异大,最小的24岁,最长的97岁;身体素质差异大,有老弱多病的党员,有卧床不起的党员和行走不便的党员,行动不便的有86人,建国前老党员53人,50年党龄的老党员180人。

(3)收入低,保障差。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并有扩大趋势,依靠农村种养殖业及手工业收入毕竟有限,富余劳力进镇务工受年龄、文化、技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一般从事简单劳动,报酬较低;60岁以上的党员,部分有低保基本生活保障外,其余部分则基本上无劳动收入,主要依靠子女生活。

二、主要做法

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做好各个层面各类型的培训教育工作。

一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着眼点,针对党委班子,加强教育培训。把每次

党委会,都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重点学习当前的会议精神和有关政策法规,采用讲授、围绕文件专题大家畅谈、会上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党政班子成员教育。

二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加强机关党员理论教育。重点通过每周五的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开展学党章、学政策理论、学计算机操作等培训。

三是以提高全镇农村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为立足点,抓好理论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

1、依托各村支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开展村级党员培训。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39个远程教育站点),根据各村党员教育现状以及村民的求知欲望,及时进行全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协调或培训会议。二是重点宣传,提高党员认识。 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的实际情况,各村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播放农村最新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知识等一批政策理论类影片,供党员群众们观看,既提高了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又丰富了党员们的业余生活。

2、实施干部教育。主要对换届选举后的干部进行培训。一是课程培训。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业务部门负责人授课,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论述、党风廉政建设、法律法规、村级规范化管理、村级财务管理、计划生育工作、新农合工作、新农村建设、森林防火等9个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讲解,为日后的农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致富能力培训。组织村干部中的致富能手到抚宁、山海关等富裕乡镇进行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的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学以致用,带动本村农村百姓一起走向富裕的道路。

3、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围绕“五个**”建设,不定期开展富有成效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星级管理”、“党员示范户”、“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和“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

三、存在问题

问题

一、一些基层组织班子缺乏凝聚力,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少数基层党组织班子老化,干部精神不振,整天就是应付事务,没有心思做基层组织工作,因而制度不完善,工作不规范, “三会一课”不能正常进行。

问题

二、培训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根本拿不出钱用于党员培训,农村党员教育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员教育工作

正常开展。大多数村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发放村干部的工资和支付办公经费,日常运转困难,加上不少村存在负债,基本没有支部活动专项经费。绝大多数的村党支部开党员会发放误工补贴,从5元-10元/天不等,开一次会至少要花费几百元钱。因为缺钱,部分农村基层党支部只好尽量少组织或不组织活动,能省就尽量省,能简单就尽量简单,实属无奈之举。

问题

三、管理难问题比较突出。

(1)、流动党员管理难。近年来党员队伍的流动性不断增大,每年都有大量党员外出从商或者离乡打工,有的外出期间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法参加党性实践活动,有的甚至几年都见不到面,游离在党组织的视线之外。对其的管理、教育出现真空。分析来看,流动党员存在着低龄化、高素质化的特点,一些农村公认的“能人”或有作为的年轻人成为流动的主体。

(2)、老龄党员管理难。这些老龄党员中,有的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参加支部组织活动,有的不愿参加组织生活。加之农村老党员生活来源无着落,其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较为低下,或者只参加一些发放误工费的会议和活动,影响了党员的整体形象。

(3)、活动开展难。由于流动党员的不断增多、老龄党员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与村支部的联系较为松散,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情况,农村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往往面临着无党员参与的尴尬境地。由此引发了一些有选举任务的会议上,党组织不得不采取发放误工费或补贴的形式来吸引党员参加会议的不良风气。

问题

四、培训内容不新、形式单

一、手段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与应用结合不紧密,培训方式有待改进,师资亟待加强。一方面基层干部培训缺乏一套严密的教学计划和规范的教材。一个专题、一篇讲稿,从省讲到乡镇,讲得不深、不透、不系统,内容安排上比较空洞,有的仅仅是临时安排重要文件或形势任务报告的学习,有的没按党员文化层次开展教育,缺乏针对性,教师素质不够高,信息不灵,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另一方面,培训形式没有根据干部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和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由于多种原因和条件所限,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仍然是目前主要的培训方式。

问题

五、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调动党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二是缺乏党员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三是缺乏党员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特别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教育效果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如何检测,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操作性强

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导致一些地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形成工作一般低水平化。

四、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将党员教育培训列入各级党建目标考核责任制进行考核,从而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基层党组织具体实施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切实形成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合力。

第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应按照一定标准,建立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并合理确定分担比例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强化保障措施,落实教育培训经费。通过财政补贴一点、其它渠道争取一点的办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使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的基础设施、电教设备不断得到改善,逐步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切实解决教育培训经费不足问题。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继续强化基层站点建设。

第三是突出重点,注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突出教育内容上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要针对广大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把握广大党员的思想脉搏;把握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党员和群众的现实需要。如将全镇党员分为农村干部党员(书记、主任、委员)、中青年非干部党员、老龄党员、流动党员四大类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不断满足党员对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体现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教育管理充满生机和时代气息。在教育的方法上,要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和居住分散的特点,变统一集中为采取分类、分层施教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那些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意识的农民党员要采取集中办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促其解决思想,开阔视野;对那些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民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党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那些头脑灵活,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农函大的培训,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第四是创新形式,坚持教育培训的灵活性。一是适应新形势,分类教育。目前,农村党员在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强化分类指导十分必要。党员的培训教育,要摆脱机械的、灌输的、说教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党员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既要有正面教育,又要有互动教育;既要有自我教育,又要有集中教育,还应充分利用好榜样的作用和典型教育的功能。对那些担任一定职务

的村、组党员干部,要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当好人民勤务员的学习教育;对离退休党员和老党员,进行当好参谋,发挥余热学习教育;对有一技之长的党员,进行树立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当好帮助群众致富的贴心人学习教育;对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进行树立全局观念,做热心公益事业,遵纪守法的模范的学习教育;对流动党员进行热爱组织,热爱家乡,做艰苦创业、勇闯市场的先锋的学习教育。二是合理设臵,分层管理。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新趋势,不断调整农村党组织的设臵形式。根据各类党员的不同特点,按党员结构、工作性质等,可以考虑设臵离退休和老党员学习小组、村组干部党员学习小组、科技示范党员学习小组、流动党员学习小组等。

第五是创新教育方式,实现教育培训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创新党员教育活动载体。要把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扩大教育覆盖面,把电化教育纳入到对党员的经常教育、专题教育和各项培训之中。另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化工具丰富教育方式,解决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问题。

第六是建立农村党员学习教育考评制度。将绩效考核理念引入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通过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与责权挂钩,促进党员责任的落实。

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浅析

健全信用体系

县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讲话

座谈提纲

座谈提纲

座谈提纲

健全“四项机制”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

健全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座谈提纲0319

健全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座谈提纲
《健全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座谈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