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PS完整版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9: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验一 工具箱及图层面板的使用

实验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Photoshop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重点掌握选框工具、磁性套索工具、修复工具、渐变工具的使用。 3.对图层面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选框工具: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单行(列)选框工具及参数设置:

[新选区]:当按下此按钮时,矩形选取工具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此时,只能在图像上建立一个选区,当再建立第二个选区时,第一个选区将消失。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可以用选取新选区的方法来取消当前的选区。

[添加到选区]:当按下此按钮时,矩形选取工具处于相加工作状态。此时,如果已有一个选区,当再建立第二个选区时,第一个选区将和第二个选区相加,形成更大的选择范围。

[从选区减去]:当按下此按钮时,矩形选取工具处于相减工作状态。此时,如果已有一个选区,当再建立第二个选区且有相交部分时,第一个选区将减去第二个选区,原来的选择区域将缩小,相当于用第二个选区切掉了第一个选区的一部分。

[与选区相交]:当按下此按钮时,矩形选取工具处于相交工作状态。此时,如果已有一个选区,当再建立第二个选区且两个选区有相交部分时,两个选区将进行相交操作,即最后只剩下相交的区域。

矩形选取工具选项栏上的[羽化]为羽化值,这是选取工具的一个重要参数。设置羽化值后,可以使选区变得柔和。此参数值越大,选区越柔和。

除此之外,在矩形选取工具选项栏上还有一个[样式]下拉列表框。单击[样式]下拉按钮,会弹出一个列表框。该列表有三个选项,各选项意义如下:

[标准]:系统的默认选项。当选取此项时,可以制作任意形状的矩形选区。

[约束长宽比]:当选取此项时,其后面的[宽度]和[高度]框变为可用,可以在框中分别填入一个整数值,然后用矩形选取工具在图像上制作一个选区。此时建立的选区将受所设定比例的限制。

[固定尺寸]:当选取此项时,其后面的[宽度]和[高度]框也变为可用,可以在框中分别填入一个整数值来精确指定所建立选区的宽度和高度。

2.磁性套索工具是一种可以识别图像边界的选择工具。如果在选取时单击一下鼠标就可产生一个节点,以便指定当前选定的位置,按一下[Delete]键可以删除一个节点。

磁性套索工具选项栏的选项如下:

[宽度]:用于设置在选取时能够检测的边缘宽度,其值在1至40之间,值越小检测范围越大。

[边缘反差]:用于设定选取时的边缘反差(范围在1%~100%之间)。值越大反差越大,选取的范围越精确。

[频率]:用于设置选取时的节点数(范围在0-100之间),这些节点起到了定位选择的作用,值越大产生的节点越多。

3.修复工具:修复画笔工具、仿制图章的使用

修复工具可以在不改变原图像的形状、光照、纹理等属性的前提下,清除图像上的杂质、刮痕和折皱。此工具除了可以对普通图像进行优化外,也适用于照片级的高清晰度图像以及普通的照片。

4.渐变工具:渐变工具实际上是在图像上或图像的某一区域中填入一种具有多种颜色过渡的混合色。在Photoshop中,渐变工具提供了5种样式:直线渐变、圆形渐变、角度渐变、反射状渐变和菱形渐变。

此外,在渐变工具选项栏上还有其他工具所没有的选项,其功能如下所列: 渐变样式列表框:打开下拉列表,可以从中选择15种默认的渐变样式。 [透明]:此复选框可以用于关闭或启用透明选取。

[抖动]:选取此复选框可以使用递色法来表现中间色调,使渐变效果更加平顺。

[反相]:选择此复选框后,填充的渐变颜色与设定的颜色相反。例如选择前景色至背景色渐变样式,填充后的效果变为背景色至前景色渐变。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及相关软件

四、实验内容

1.抠取人物:将人物从背景中抠取出来。

(1)打开Photoshop CS,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命令,弹出“打开”对话框,找到相应的图片ps11打开。

(2)将背景色颜色设置为黑色。

(3)选择磁性套索工具,参数设置为默认,沿着人物的边缘拖动鼠标,将会自动建立节点吸附在人物边缘。

(4)连接结点的起点和终点,建立选区,然后使用“选择”菜单中的“反选”,使用Delete删除反选区域中的内容即可(图1-1)。

(5)最后存储图片。注意存储时选择所需要的图片格式(如PSD、JPEG、GIF等格式)。

图1-1 2.去除瑕疵:去除图像中不需要的内容或杂质。

(1)打开Photoshop CS,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命令,弹出“打开”对话框,找到相应的图片ps12打开。

(2)选择修复画笔工具或仿制图章工具,结合Alt键,单击鼠标左键,在正常颜色地方进行取样,注意取样的时候尽量在离修复点最近的地方取样。

(3)松开键盘和鼠标左键。

(4)按住鼠标左键,在要修复的地方进行涂抹。

(5)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存储”命令,对文件进行存储。最终效果如图1-2。

图1-2 3.制作一个简单的书本封面。

(1)打开Photoshop CS,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弹出“新建”对话框,建

立大小为800*600,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颜色模式为RGB的文件,选择背景色为白色(如图1-3),在图层面板中会生成一个背景图层(如图1-4)。

图1-3 图1-4 (2)双击背景图层,将该图层转换为普通图层,命名为“图层1”。

(3)打开需要的图片ps13,将图片复制至新建立的文件中,会自动生成“图层2”,将对其进行适当的缩小,如图1-5。

图1-5 (4)回到“图层1”,使用吸管工具吸取“图层2”的主色调浅蓝色,使用油漆桶工具或快

捷键Alt+Delete,将“图层1”填充为浅蓝色。

(5)在“图层2”中使用椭圆工具,并设置羽化值为50,绘制椭圆,反选,使用Delete键删除反选区域中的内容,多次删除,直至与背景颜色适当融合为止,如图1-6;

图1-6 (6)同样的方法打开需要的图片ps14,制作“图层3”,如图1-7。

图1-7 (7)新建“图层4”,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在文件顶部绘制一矩形填充黑色。 (8)新建“图层5”,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在文件底部绘制另一矩形。使用渐变工具,将渐变色设置成黑色至透明的渐变,选择线性渐变,在矩形中从左至右拖动鼠标进行填充。

(9)最后使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对图片进行修饰。保存为PSD格式的图片,最终效果如图1-8。

图1-8

五、实验思考题

(1)修复画笔工具与仿制图章工具的区别是什么?它们除了可以进行瑕疵的修复,还有其它的哪些功能?

(2)渐变工具提供了哪几种渐变样式?它们分别能产生什么效果?请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体会区分。

实验二 图像的编辑

实验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基本的图像编辑命令和各种变形操作。 2.熟练掌握图像大小和画布大小的参数设置。

二、实验原理

1.图像的简单编辑

(1)复制、剪切、粘贴的操作:注意快捷键的运用。 (2)“粘粘入”命令的使用:相当于一种遮罩效果。

“粘粘入”命令可将剪切或复制的选区粘贴到同一个图像或不同图像的另一个选区内。原选区被粘贴到新图层,目的选区边框被转换为图层蒙板。

(3)移动图像和选区

方法1:选择移动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区边框内,拖动选区到新位置即可。

如果希望移动图像时保持源图像不变,只复制其内容到其他位置,可以在按下Alt键的同时拖动;

方法2:选择移动工具后,用方向键进行移动后复制: Ctrl+方向键:以1个像素为单位移动图像;

Alt+Ctrl+方向键:以1个像素为单位移动并复制图像; Shift+Ctrl+方向键:以10个像素为单位移动并复制图像。 2.图像的变形操作 各操作命令的使用方法

缩放:将鼠标放在控制点上,指针变为双向箭头,拖动即可进行缩放。拖动控制点时,按下Shift键可以按比例进行缩放。

旋转:将指针移到控制点的外面,变为弯曲的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即可进行旋转。按下Shift键拖动可进行15度增量旋转。

斜切:将指针移到变形控制框外面,然后拖动即可。

扭曲:按下Ctrl键拖动控制点可以自由扭曲图像,按下Alt键拖动控制点可以相对定界框的中心点扭曲图像。

透视:将指针放在控制点上,变为灰色箭头时拖动控制点,可以产生透视效果。 最后,按Enter键应用变换,按Esc键取消变换。 3.其他图像编辑命令:描边

[宽度]:指定描边边框的宽度,范围为1至16像素。 [颜色]:单击此框可以选取描边颜色。

[位置]:在该区域中可以选择边界内、边界外或者边界上。 [模式]:用于指定混合模式。

[不透明度]:用于设置描边的不透明度。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及相关软件

四、实验内容

1.图像大小和画布大小的参数设置

(1)在Photoshop中打开一幅图片,使用“图像”菜单下的“图像大小”命令对图像大小进行设置。

注意“约束比例”的选择,在变换中要求保持长、宽比不变的情况下,应选中“约束比例”。 (2)在Photoshop中打开一幅图片,使用“图像”菜单下的“画布大小”命令对画布大小进行设置。

注意:画布大小的设置与图像大小设置不一样,当改变画布大小时,图像大小不变,只对文件的画布产生作用。同时可进行方向的定位,如可分别向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进行收缩和拓展。 2.图像编辑命令的使用和各种变形操作 实例:底片效果

(1)打开Photoshop CS,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弹出“新建”对话框,建立大小为700*300,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颜色模式为RGB的文件,选择背景色为白色,在图层面板中会生成一个“背景”图层。

(2)按Ctrl+R键显示标尺,使用移动工具将鼠标放置在标尺上,拖出需要的参考线,为后面的制作进行精确的定位。如图2-1。(注意刻度的设置)

图2-1

(3)新建图层—“图层1”。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将选项设置为[添加至选区],在参考线与工作区的上下边界绘制矩形选区,将前景色设置为灰黑色,按Alt+Delete键填充选区,然后取消选区。如图2-2。

图2-2

(4)新建图层—“图层2”(注意此图层只起一个搭建桥梁的作用,用后即可删除或隐藏)。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将选项设置为[新选区],绘制一个小矩形,然后使用“选择”菜单下的“修改”—“平滑”命令,将参数设置为2,对选区进行平滑设置。

(5)将前景色设置为红色,对选区进行填充。如图2-3。

图2-3

(6)不要取消选区,按住Shift+Alt键移动鼠标复制多个选区中的内容,并排放好位置后取消选区。如图2-4。

图2-4

(7)对“图层1”进行操作。选择“图层1”,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图层2”,载入“图层2”的选区。

(8)使用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内容,并将“背景”图层和“图层2”隐藏或删除,便可得到底片效果。如图2-5。(为了便于观看,可以先将参考线隐藏,选择“视图”—“显示”,将参考线的选项勾去即可)

图2-5

(9)重新显示参考线,将制作好的底片平均分成四个部分,在每一部分中使用“粘贴入”命令粘贴一幅图片。(首先将图片缩放至合适大小,然后进行复制)

(10)粘贴入图片的方法:打开要复制的图片ps21,将图像大小更改为250*180,全选并完成复制命令,回到“底片”文件中,用矩形选框工具在第一等分处确定一个选区,然后选择菜单栏中的“编辑”—“粘贴入”命令,将图片粘贴到矩形选区内。

(11)同样的方法,选择ps

22、ps

23、ps24进行粘贴。如图2-6。图层分布如图2-7。

图2-6

图2-7 (12)选中“图层6”,使用Ctrl+E向下合并,将“图层3”、“图层4”、“图层5”、“图层6”进行合并,使它们合并为一个图层,然后选择“图像”菜单下的“调整”—“反相”命令。最后保存文件。最终效果如图2-8。

图2-8

实例:描边

(1)新建一个大小为400*500的文件,并将背景层转换成普通图层; (2)打开素材图片,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建立矩形选区;

(3)使用“选择”菜单下“修改”—“平滑”命令,设置半径为10像素; (4)反选,删除反选区域的内容;

(5)再次反选,选择“编辑”—“描边”,设置颜色、宽度以及位置等参数,对矩形进行描边。

(6)选择设置了描边效果的图片,将所有图片复制至同一文件中,并进行适当效果的处理。最后保存。如图2-9。

图2-9

五、实验思考题

(1)在“底片制作”实例的第6步中,在进行复制前为什么要强调“不要取消选区”?如果取消选区后再进行复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2)结合本次实验内容进行海报的设计。要求主题明确,思想健康,且能体现设计者的创新特色。参考图如2-10。

图2-10

实验三 图像的绘制

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画笔控制面板的使用。 2.学习自定义画笔的方法。

3.掌握铅笔、橡皮擦等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4.灵活运用画笔控制面板设置各种画笔效果。

二、实验原理

画笔、铅笔和橡皮是最常用的绘图工具。画笔、铅笔使用前景色绘图,橡皮工具使用背景色绘图,所以会得到不同的绘图效果。

画笔工具:产生边界柔和的笔画效果。 铅笔工具:绘制边界硬朗的线条效果。 1.具体操作

画笔和铅笔工具都是最常用的绘图工具,操作步骤如下:

(1)按下Ctrl+N新建RGB图像窗口或者按下Ctrl+O打开一幅已有的图像。设置合适的前景色,默认是黑色。

(2)从工具栏中选择铅笔工具或画笔工具。

(3)在选项栏中设置合适的参数。例如(画笔合成)模式、绘画画笔、尺寸和不透明度。 (4)拖动鼠标进行描绘。如果需要绘制直线,只需要在起点和终点各单击一次就可以了。 2.画笔工具设置简介

如果需要在图像上产生画笔绘制的效果,可以使用Photoshop CS工具箱中的画笔工具。 在画笔工具的各个选项中,包含许多功能各不相同的滑块,并且这些滑块都有[控制]属性。在[画笔]工具的选项窗口中单击[画笔笔尖形状],会出现[控制]选项,单击其右侧的黑色小三角将出现不同的条目,通过这些条目可以得到很多特殊的画笔绘图效果。

设置[画笔笔尖形状]:该选项主要用于设置画笔的直径、形状、画笔边缘的虚实程度和画笔的间距等。

3.铅笔工具设置简介

铅笔工具选项栏的设置有一处与画笔工具所不同的地方:“自动抹掉”,这点要注意。 选中该复选框之后,可以将铅笔工具设成橡皮擦工具来使用,即铅笔工具将使用背景色来进行着色。此时的铅笔工具自动判断绘画的运动初始点,如果像素点的颜色为前景色,则铅笔以背景色进行绘制;如果像素点的颜色为背景色,则铅笔以前景色进行绘制。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及相关软件

四、实验内容

1.图像绘图工具的使用 实例:绘制时尚信纸

(1)新建一个白色背景的文件,文件大小“20厘米*25厘米”,分辨率为96。 (2)设置颜色并新建图层。设置工具箱前景色为绿色(R:145,G:225,B:41),背景色为紫色(R:247,G177,B:248),然后新建“图层1”。

(3)设置[画笔笔尖形状]选项。单击画笔工具,显示[画笔]控制面板,然后单击[画笔笔尖形状]选项,在此选项中设置各项参数:类型:95,其它设置默认。如图3-1。

图3-1 (4)设置[动态形状]选项。继续单击[画笔]控制面板中的[动态形状]选项,设置其中的各项参数:大小抖动:48%;第一个控制选项设置为:钢笔压力,其它设置为:关;最小直径:1%;角度抖动:100%;其它设置默认。

(5)设置[散布]选项。单击[散布]选项,设置参数:勾选两轴:将参数设置为463%;控制:关;数量:2;数量抖动:86%。

(6)设置[动态颜色]选项。单击[颜色动态]选项,设置参数:前景/背景抖动:100%;控制:渐隐,100;色相抖动:3%;其它参数均为0。

(7)设置画笔工具属性:模式:正常,不透明度:100%,流量:100%。如图3-2。

图3-2 (8)绘制树叶效果。将鼠标放置在图像中单击或拖动,绘制出具有透明效果的树叶。在绘制过程中要依照“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构图原则,自行调整树叶的疏密关系。如图3-3。

图3-3 (9)设置颜色并新建图层。设置前景色为浅灰色(R:181,G:194,B:199),新建“图层2”。

(10)设置铅笔工具属性。单击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按钮,笔触大小为10,模式:正常,不透明度:100%。

(11)绘制直线。将鼠标放置在图像中,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水平方向绘制水平直线。 (12)复制信纸格线。使用移动工具+Alt键进行复制,并使所有的直线进行垂直方向的间距平均分布。

(13)合并所有的直线图层。

(14)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信纸格线的左上角和右下角部分。如图3-4。

图3-4 (15)分别新建两个图层对信纸进行装饰:“你现在好吗”和“友情珍贵”两个图层,使用文字工具在这两个图层中输入文字—“你现在好吗”和“友情珍贵”,并设置合适的画笔形状对文字进行装饰。如图3-5。

图3-5 (16)创建选区。设置前景色为淡蓝色(R:137,G:206,B:233)。新建图层3,将矩形选框工具和椭圆选框工具结合起来创建一个复合选区,然后将选区反选,进行填充。如图3-6。

图3-6 (17)复制图层。将图层3进行复制,得到图层3副本,将复制的图层移动至图层3的下方并锁定该层的透明像素点,对其填充浅灰色,生成阴影效果.(18)绘制水平直线。新建图层6,使用铅笔工具在图像底部绘制一条与阴影颜色相同,宽度为35PX的水平直线,以此来呼应画面中的阴影颜色。最后保存,最终效果如图3-7。

图3-7

五、实验思考题

(1)在“绘制时尚信纸”实例的第12步中提到“复制信纸格线。使用移动工具+Alt键进行复制,并使所有的直线进行垂直方向的间距平均分布”,请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

(2)橡皮擦工具包括橡皮擦工具、背景橡皮擦工具、魔术橡皮擦工具,三者的用法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实验四 图层的使用

实验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简单的图层使用技术。

2.熟练掌握文字图层的编辑:文字的增加、编辑以及其基本属性的设置方法。 3.掌握图层样式的属性设置。

二、实验原理

图层:相当于一叠透明的纸,对一个图层进行操作不会对另一图层中的图形产生改变。而图层之间可以使用各种混合模式、填充模式等以达到某种效果,最多可以建立100个图层。原始的图层是灰白相间,完全透明的(背景除外)。

1.背景图层是一种特殊的图层,它是一种不透明的图层,它的底色是以背景色的颜色来显示的。当使用photoshop打开不具有保存图层功能的图形格式如Gif时,系统将会自动地创建一个背景图层。背景图层可以转换成普通图层,转换成普通图层后图层性质则发生改变。

2.普通图层即是用一般的方法建立的图层,也是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图层。这种图层是透明无色的,用户可以在其上添加图像、编辑图像。

3.文本图层当用户使用文本工具进行文字的输入后,系统即会自动地新建一个图层,这个图层就是文本图层。文本图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图层,它也可以被转化成普通图层。但这种转化是不可逆的,即转化成普通图层的文本图层将不可再恢复为原来的图层性质。

4.调节图层不是一个存放图像的图层,它主要用来控制色调及色彩的调整,它存放的是图像的色调和色彩,包括曲线、色彩平衡等的调节,用户可以将这些信息存储到单独的图层中,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这个调节图层中进行编辑调整,而不会永久性地改变原始图像。

图层样式:包括投影、发光、浮雕等常用效果,直接对图层进行应用。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及相关软件

四、实验内容

1.简单的图层使用

2.文字的增加、编辑以及基本属性的设置 3.图层样式的属性设置 实例1:棋子“卒”的制作

(1)新建一个RGB模式的文件。

(2)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图层1”。(注意在这一步中,一定要再新建一个层,不要直接在新建的文件中的背景层中进行下面的操作)。

(3)单击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按钮,将羽化值设为0,消除锯齿。 (4)按住Shift键,在画布中拖动鼠标,绘制一个正圆选区。

(5)选择“编辑”—“填充”命令,选择使用“图案”选项,在“自定图案”的列表中选择“木质”图案,确定后按Ctrl+D键取消选区。

(6)单击工具箱中的文字工具按钮,选择字体(华文行楷)和字体的大小。 (7)在绘制的选区中央输入文字“卒”,即可创建一个文本图层。

(8)按Ctrl+T键,进入自由变换模式,拖动变化框上的控制点,对文字进行自由变换,并将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按回车键确认操作。

(9)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图层2”,单击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绘制一个比前面半径稍小的正圆形选区,与前面绘制的选取形成同心圆。

(10)选择“编辑”—“描边”命令,弹出“描边”对话框,设置参数,宽度为6像素,颜色为黑色,位置为“居外”,按Ctrl+D取消选区。效果如图4-1。

图4-1 (11)将图层2选作为当前层,单击“图层样式”按钮,选择“斜面和浮雕”命令,弹出“图层样式”对话框,设置对话框中的参数:将样式设置为“枕状浮雕”,方法为“平滑”,深度为“251%”,方向为“上”,大小为6像素,软化2象素,角度为120度,使用全局光,高度为30度;高光模式设为“屏幕”,不透明度为75%;暗调模式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为75%。

(12)同样将文字图层作为当前层,设置“图层样式”同上步。 (13)将“图层1”作为当前层,将样式设置为“浮雕效果”,参数自己适当设置。效果如图4-2。

图4-2 实例2:“手镯”的制作

(1)新建一个文件,在背景层中填充深红色,然后依次使用“滤镜”--“杂色”/“添加杂色滤镜”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滤镜”,设置合适的参数后确定,为背景制作红色的毛毯效果。如图4-3。

图4-3 (2)新建一个层,起名为“手镯”,在这个层中画一个黑色的环形。为得到精确的圆环,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先选中椭圆选框工具,绘制一个圆形选区,并填充黑色(注意选区不要取消)。

再对选区进行变换,将鼠标放置在选区上,单击右键显示“变换选区”命令,结合Shift+Alt对选区进行缩小。(Shift键的功能是成比例缩放,Alt键的功能是保持圆心不变进行缩放)

最后删除选区中的内容,并取消选区即可。如图4-4。

图4-4 (3)在[图层]工作面板中双击手镯图层标志,打开图层样式设置对话框,在对话框左侧直接点击[投影]选项,为图层应用投影样式,并切换出投影选项的参数设置。考虑到背景是红色调的,因此将投影颜色设置为暗红色。

(4)在对话框左侧直接点击[图案叠加]选项,为图层应用图案叠加样式,并切换出该样式的参数设置。在[图案]选项后面的选择列表中选择第一行第二种图案,并将[缩放]选项设置为1000%,利用这种样式来模拟玉器的花纹效果。

(5)在对话框左侧直接点击[颜色叠加]选项,为图层应用颜色叠加样式,并切换出该样式的参数设置。考虑本例中的手镯以蓝色为主色调,所以此处在颜色选项中设置为一种浅蓝色调(R:1

44、G:

217、B:255),当然也可以自行选择喜好的颜色。各项参数设置如图4-5。

图4-5 在对话框左侧直接点击[光泽]选项,为图层应用光泽样式,并切换出该样式的参数设置。在颜色选项中设置为一种深蓝色(R:

41、G:7

4、B:108),在[轮廓]选项中,选择第二排第二个选项。各项参数设置如图4-6。此时的图像效果如图4-7。

图4-6

图4-7

(6)在对话框左侧直接点击[斜面和浮雕]选项,为图层应用斜面和浮雕样式,并切换出该样式的参数设置,如图4-8。注意在[高光模式]后面的颜色选项中设置一种浅蓝色(R:

211、G:2

24、B:244)。在[光泽等高线]处单击鼠标,在弹出[等高线编辑器]对话框中,在曲线上添加两个节点,并将曲线调整如图4-9所示。

图4-8

图4-9 (7)在对话框左侧直接点击[斜面和浮雕]选项下面的[等高线]选项,切换出该样式的参数设置。该选项以及下面的[纹理]选项都是[斜面和浮雕]选项的分支选项,提供了对斜面和浮雕效果更为精细的调节控制。[等高线]选项为第一排最后一个曲线形状,并将[范围]设置为88%。此时的图像效果如图4-10。

图4-10 (8)在对话框左侧直接点击[内发光]选项,切换出该样式的参数设置。该样式用于制作物体沿边缘向内发光的效果,此处用来给手镯绘制一圈深色的边缘以增加立体感。在[结构]选项组中,将发光的颜色调整为暗蓝色(R:

211、G:2

24、B:244),并如图4-11所示设置对话框中其它参数。

图4-11 在[等高线]处单击鼠标,在弹出[等高线编辑器]对话框中,在曲线上添加两个节点,并将曲线调整如图4-12所示。

图4-12 (9)由于手镯的横截面为圆形,所以在高光区的对侧,应该有相应的阴影区。下面的步骤就来制作这些阴影。在对话框左侧直接点击[内投影]选项,切换出该样式的参数设置。在[混合模式]选项后面的颜色设置框中,将颜色调整为深蓝色(R:

7、G:9

9、B:119)。其它参数设置如图4-13。

图4-13 手镯效果全部制作完成,完成后的图像效果如图4-14所示。

图4-14 实例3:制作台历插页

(1)新建一个透明背景的文件,文件大小“640像素*480像素”,分辨率为96。 (2)将该透明图层,即普通图层命名为“封面”,使用矩形选框工具绘制一个矩形,并对该矩形进行角度的平滑设置。

(3)设置前景色为R:63/G:183/B:210;背景色为R:255/G:255/B:135。 (4)选择渐变工具,选择渐变样式为“线性渐变”,在渐变编辑器中选择“前景到背景”的渐变,在建立矩形选区中进行颜色的填充:将鼠标放置在选区上边缘,按住Shift键的同时自上而下拖动鼠标,向选区中填充渐变色。如图4-15所示。

图4-15 (5)取消选区,设置图层样式为[投影],并进行参数的设置,如图4-16。并选择[斜面与浮雕]选项,进行如图4-17所示的设置。

图4-16

图4-17 (6)绘制圆形选区并删除图像。如图4-18。该操作在“底片”制作中已进行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效果如图4-18。

图4-18 (7)添加素材文件。打开图片ps42,将该图片移入到“台历插页”文件中,自动生成图层,命名为“图片”。按Ctrl+T组合键,等比例放大图像,并将其放置在如图4-19所示的位置。

(8)选中“图片”图层,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图片”图层,创建该图层的图像选区,并对该选区进行平滑设置。平滑参数的设置应与第(2)步一致,使两个图层的圆角轮廓相呼应。

(9)不要取消选区,将选区反选,删除选区内的图像,即可得到需要的平滑设置。 (10)设置描边,选择合适的参数以“图片”图层进行描边。效果如图4-19所示。 (11)设置“图片”图层的混合模式为“亮度”。并为其添加图层样式[斜面与浮雕],参数设置如图4-20。

图4-19

图4-20 (12)输入台历日期。使用文字工具输入台历的月份和具体的日期(注意文字字体、大小和颜色的设置,特别是“双休日”颜色的设置)。最终效果如图4-21。

图4-21

五、实验思考题

(1)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棋子的制作进行棋盘的制作。如图4-22。 (2)结合“台历插页”实例完成整个台历的制作。如图4-23。

图4-22

图4-23

实验五 颜色管理和图像颜色的调整

实验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颜色模式的区别。

2.熟练掌握颜色设置的方法和技巧。 3.熟练掌握图像的图像颜色的调整。

二、实验原理

1.图像的颜色模式里面:常用的几种模式:RGB模式、灰度模式、索引模式、CMYK模式。 (1)灰度模式

在灰度模式的图像中,只有灰度颜色而没有彩色。Photoshop将灰度图像看成是只有一种颜色通道的数字图像。如果要设置灰度级别,可以在“图像”菜单的“模式”子菜单中选择“8 Bit/Channels”( 8位/通道)或“16 Bit/Channels”(16位/通道)选项。

在灰度图像中,每个像素有一个0(黑色)至255(白色)之间的亮度值。使用黑白或灰度扫描仪产生的图像常以灰度模式显示。当从灰度模式再转换成RGB模式时,像素的颜色值会基于以前的灰度值。灰度模式最多可以使用256级灰度。

(2)RGB颜色模式

RGB颜色模式是Photoshop中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RGB是一种光色模式,即用三原色——红、绿、蓝来描述所有色彩。RGB是最丰富的一种色彩模式,产生的色彩更明亮,广泛应用于视频显示。例如,电视节目中的图像就是通过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光合成聚集在屏幕上,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RGB图像只能使用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颜色,在屏幕上可以显示出多达1670万种颜色。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可见光光谱可以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控不同比例和强度混合表示。在颜色重叠的位置,会产生青色、洋红和黄色。由于RGB颜色合成产生白色,所以也称加色。加色一般应用于光照、视频和显示器等。例如普通计算机的显示器就是通过红、绿、蓝荧光粉发射光线来产生色彩的,也就是说,显示器使用RGB颜色显示模式。

(3)索引颜色模式

大多数图像所包含的颜色数是有限的,为了减少图像文件所占用的空间,人们设计了一种索引颜色模式。如果将一幅图像转换成索引颜色模式,系统将从图像中提取256种典型颜色作为颜色表。

索引颜色模式的图像在印刷中很少用到,此模式的图像可以减少占用的存储空间(大约只有RGB模式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颜色模式在显示上与真彩色模式基本相同,所以常被用于多媒体数据的制作上。

(4)CMYK颜色横式

CMYK颜色模式是一种印刷模式,其中的4个字母分别指青(Cyan)、洋红(Magenta)、黄(Yellow)和黑(Black)。这种颜色模式和RGB颜色模式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产生颜色的原理不同。我们将RGB产生颜色的方法称为加色,而将CMYK产生颜色的方法称为减色。

我们在处理图像时,一般不使用这种颜色模式,因为以这种模式存储的图像文件占用较大的空间。在这种模式下,Photoshop中的很多滤镜不能使用。一般只在印刷时才将图像的颜色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

2.色彩混合模式的设置

色彩混合模式决定了进行图像编辑(包括绘画、擦除、描边或填充等)时,当前选定的绘图颜色与图像原有的底色如何混合。

如果要设置色彩混合模式,可以在工具属性栏的[模式]下拉列表中进行选择,也可以单击图层控制面板中的色彩混合模式下拉按钮,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进行选择。

3.图像色彩和色调的调整

色调:指各种图像色彩模式下图形颜色的明暗度,数值范围为0至255,总共有256种色调,色调的调整也就是明暗度的调整。

色相:就是色彩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色相。调整色相就是调整图像中颜色的变化。 对比度:指不同颜色间的差异。

饱和度:指图像颜色的彩度,它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或浓谈程度。同一种颜色,有的看上去暗淡无光,有的看上去很鲜艳,这是因为它们的饱和度不同。颜色越浓,饱和度就越大;颜色越淡,饱和度就越小。调整饱和度就是调整图像的彩度。

4.调整时注意的问题

进行色彩和色调调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如果在图像中没有选定区域,调整是针对整幅图像的;如已选定了区域,则调整针对选区进行。

所有色彩与色调调整命令均位于[图像]一[调整]菜单,并且大多数调整操作都可预览效果。

调整是对当前层进行的,对于其他居上的图像没有影响。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若按[Alt]键,则对话框中的[取消]按钮将变为[复位]按钮。单击[复位]按钮,可以恢复默认的参数设置。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及相关软件

四、实验内容

实例:处理问题照片 1.去除紫边

下图5-1是一张紫边现象非常严重的照片,已经影响到了画面的美感,现要对其进行处理以恢复正常的照片效果。

图5-1 (1)打开Photoshop CS,在工作区的空白处双击鼠标,弹出“打开”对话框,找到相应的图片打开。

(2)选择“图像”菜单中“调整”--“色相/饱和度”。 (3)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选择“编辑/蓝色”。

(4)先将饱和度调节为“-100”,然后适当减弱一下明度,使图像边缘过渡得更加自然。如图5-2。最后保存图片,效果如图5-3。

图5-2

图5-3 2.去除红眼

下面5-4是一张出现“红眼”现象的图片。

图5-4 (1)打开图片,然后在工具栏中选择魔棒工具,将选项设置为[添加到选区]。

(2)然后按Ctrl+“+”放大图片,适当设置魔棒工具的容差,如默认的“32”,然后在红眼的地方点击,让魔棒自动选择区域,如图5-5。

图5-5 (3)选择“图像”菜单中“调整”--“色相/饱和度”,然后选择编辑红色。

(4)然后将饱和度调节至“-100”,并且适度调整一下明度。最后保存图片。如图5-6。 图5-6 3.处理曝光不足照片,如图5-7。

图5-7 处理曝光不足照片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图像”菜单“调整/曲线”进行图像曝光量的调整。对这张照片的调整可以将参数设置为:

首先建立第一个节点,将节点位置移动至“输入207,输出228”,对高光部分进行调节。图5-8所示。

图5-8 同样方法建立第二个节点为“输入57,输出119”,对暗调部分进行调节。最终效果如图5-9。

图5-9

4.处理曝光过度照片,如图5-10。

图5-10 对于曝光过度的照片,同样可以用曲线进行调整,另外也可以用“图像”菜单中的“调整--暗调/高光”进行调整(如图5-11),最终效果如图5-12。

图5-11 图5-12 实例:黑白照片变彩色照片

(1)选择“文件”--“打开” 命令,打开一幅女孩图像,如图5-13。为了便于修改,按Ctrl+J键将“背景”图层复制一次,并将新图层命名为“头发”。

图5-13 (2)选择“滤镜”--“抽出”命令,打开对话框,用绿色画笔工具涂抹头发的边缘,涂抹出一个封闭的区域,然后再用油漆桶工具填充。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预览”进行效果预览,满意后点击OK按钮。

(3)使用“抽出”命令分离图像,难免会在某些细节区域有所遗漏,需要进一步修改。在“背景”图层上添加新图层“图层2”,并用白色填充该图层,这样可以不受透明背景以及“背景”图层的干扰。放大图片。结合铅笔、橡皮擦工具进行修改。注意:“头发”图层修改好后将“图层2”删除或隐藏。如图5-14所示为单独显示分离头发后的图层。

图5-14 (4)拖动“背景”到新增图层按钮上进行复制,将新图层命名为“裙子”。选择磁性套索工具,沿裙子的边缘将其选中。由于使用磁性套索工具勾勒出的区域有些细节部分需要修改:如女孩在左肩上的头发需要去掉,可以结合“快速蒙版”编辑。点击工具箱上快速蒙版图标(如图5-15右所示的图标),使图像进入快速蒙版状态,如图5-16。

图5-15 图5-16

(5)快速蒙版区域黑认为50%半透明的红色。使用橡皮擦和铅笔工具可以对区域进行修改,橡皮擦为擦除蒙版,铅笔为绘制蒙版。修改后如图5-17。然后回到标准模式下,点击图5-15左边的图标,进入标准模式下进行编辑,则可以得到精确的区域,反选,将不需要的区域内容删除,只剩下裙子部分。这样“裙子”图层就完成了。

图5-17 (6)同理,将“背景”图层复制生成副本,命名为“皮肤”。使用磁性套索工具将皮肤勾勒出来,并结合快速蒙版修改,得到“皮肤”图层的效果如图5-18。如果需要修改得更精确,可以将右臂上的头发也去掉。当然不去掉也不会影响到整体图片的修改效果。

图5-18 (7)头发、裙子、皮肤分离出来后,还需要将背景分离出来。大家思考一下,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将背景分离出来呢?使用磁性套索工具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这里,我们可以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操作。首先,选中最底下的图层“背景”图层,按住Ctrl键调出“头发”图层,再加上Shift,将“裙子”、“皮肤”图层一起调出。这样,大家就可以发现,除背景以外的区域均被选中,反选即可得到分离出的背景。最后使用Ctrl+j键得到“通过拷贝的图层”,将图层命名为“背景副本”。 (8)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分别对这四部分上色。但在上色之前要注意一个细节问题。大家可以发现,“皮肤”图层中嘴唇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域,它应该涂成红色,而不能跟皮肤颜色一样。显然,嘴唇要单独分离成一个图层进行上色。方法仍然是磁性套索工具结合快速蒙版,具体操作过程不再讲述。

(9)先对“裙子”图层上色。选择“裙子”图层为当前图层,选择“图像”--“色相/饱和度”命令,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将对话框右下角的“着色”选项勾上,然后拖动“色相”滑块调节参数,使裙子变成紫色,并拖动“饱和度”滑块稍稍降低色调的饱和度,预览满意后点击OK按钮。

(10)选择“皮肤”图层为当前图层,同样使用“色相/饱和度”进行调节。勾选“着色”选项,参数设置为色相:30,饱和度:45,明度:0。

(11)初看上色的效果,皮肤似乎略显黄了一点,需要添加一些红润的光泽。选择“图像”--“调整”/“色彩平衡”,打开色彩平衡对话框,拖动滑块向红色移动一点即可,这样皮肤看起来比较健康。 (12)“嘴唇”图层的上色参数:勾选“着色”选项,参数设置为色相:320,饱和度:40,明度:0。

(13)再次观察整体图像。中国的女孩头发虽然是黑色的,但在阳光下的反光部分并不都是灰白色,这样看起来并不舒服,所以头发的颜色需要调整。将“头发”图层复制生成“头发副本”图层,载入“头发副本”区域,使用浅棕色填充,并将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不透明度设置为70%,这样就可以将浅棕色很好地融合到头发中。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使用铅笔和橡皮擦工具进行修改。

(14)最后根据整体效果调结节分离出的背景的颜色。即调节“背景副本”图喜的颜色。图层分布如图5-19。最终效果如图5-20。

图5-19

图5-20

五、实验思考题

(1)在“图像”--“调整”菜单下还有多个色彩调整命令,请对它们的功能进行区分。 (2)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如下效果--“轻舞飞扬”的制作。如图5-21。

图5-21

实验六 路径工具的使用

实验学时: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路径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2.掌握利用路径、形状绘图的方法。 3.掌握路径面板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路径是指勾绘出来的由一系列点连接起来的线段或曲线,可以对这些线段、曲线或路径区域描边、填充颜色,从而绘制出轮廓精确的图像。使用路径,可以将一些不够精确的选区转换成路径进行编辑和微调,以形成一个精确的路径,然后再将其转换为选区,这样可以制作出更加完美、准确的选区。

路径是一些矢量式的线条,因此无论进行缩小或放大,都不会影响图像的分辨率或平滑度。 1.绘制路径的几个工具:钢笔工具、路径选取工具和自定义图形工具。

2.路径是由一个或多个直线或曲线线段构成的,节点标记为路径上线段的端点。端点分为如下几种:连接平滑曲线的节点叫平滑点,尖的曲线路径由角点连接;在曲线线段上,被选择的节点会显示一个或两个方向线,方向线以方向点结束。方向线和方向点的位置确定曲线线段的形状,移动这此节点会改变路径中曲线的形状,移动平滑点的一条方向线可以同时调整该点两侧的曲线段。

(1)钢笔工具:普通钢笔工具、自由钢笔工具、增加节点工具、删除节点工具、转换节点工具。

(2)路径选取工具:路径选取工具、节点选取工具。 (3)自定义形状工具:

矩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多边形工具、直线工具、自定义形状工具。 3.路径控制面板:

包括路径名称、路径缩略图、当前路径、建立新路径、删除当前路径、用前景色填充路径、用前景色为路径描边、路径转换为选区、选区转换为路径。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及相关软件

四、实验内容

1.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

2.创建路径、形状并进行编辑转换 实例1:绘制明信片

(1)设置背景色为黑色,然后新建文件,大小为20厘米*14厘米,分辨率为96,背景内容为背景色。

(2)设置前景色为淡黄色(247/248/234),新建“图层1”,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按钮,注意在属性栏中将选项设置为“填充像素”,如图6-1。绘制一个淡黄色矩形,作为明信片的主题颜色,矩形大小与几乎占满整个画布。

图6-1 (3)新建“图层2”,设置前景色为浅灰色(190/190/190),单击工具箱中的自定义形状按钮,在属性栏的“形状”中选取“饰件5”和“花形饰件2”这两个自定义形状。然后在“图层2”中绘制花边图案,并进行排列。如图6-2。

图6-2 (4)新建“图层3”,设置前景色为浅灰色(160/161/147),使用画笔工具在图像中绘制一条垂直直线,并通过图层样式编辑它的阴影效果。这条直线称为该明信片的分割线,在整个明信片的构图中起主导性作用。有了这条线,其它设计元素的添加就有了一定标识。另外,为了打破对称性的构图,让画面充满活力,设计时特意将分割线按排在偏左的位置。如图6-3。

图6-3 (5)新建“图层4”使用铅笔工具绘制书写格线。如图6-4。

图6-4 (6)新建“图层5”,设置前景色为红色(118/46/46),绘制邮政编码数字框。方法比较简单,不再详述。如图6-5。

图6-5 (7)新建“图层6”,对所做的明信片进行适当的装饰。如图6-6。

图6-6 (8)接下来是进行邮票的制作,邮标的制作关键在于如何产生锯齿。方法如下: 首先,重新新建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文件,大小为10厘米*10厘米。 新建“图层1”,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在该图层中绘制一正方形选区,并填充白色作为邮票底色。如图6-7。

图6-7 不要取消选区。单击路径面板右上方的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栏中选择“建立工作路径”命令,容差设置为0.5,将选区转换为工作路径。

再执行路径面板菜单栏中的“存储路径”命令,将转换后的路径保存为“路径1”以备后用。 现在开始对路径进行描边。先设置画笔,画笔设置如图6-8,然后将前景色设置为蓝色(0/168/255)(注意:这里的颜色设置要与图片上已有的颜色形成对比,才便于后面的选取),扫行路径面板菜单中的“描边路径”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画笔”选项,确认后路径的描边效果如图6-9。

图6-8

图6-9 使用魔棒工具将描绘的蓝色圆点全部选择并删除,取消选区,便可得到锯齿效果。最后为邮票加入一幅风景画、面值即可。效果如图6-10。

图6-10 (9)邮票制作完毕后,再给邮票加上邮戳,方法比较简单,不再讲述。最后将制作好的邮票粘贴入“明信片”中,最终效果如图6-11。

图6-11 实例2:用钢笔工具绘制蕃茄

(1)新建500*400文档,白背景。新建一层,用椭圆工具画个圆形,将选区转为路径,容差设为2,适当添加节点,用直接选择工具调整节点做出蕃茄的外形。如图6-12。

图6-12 (2)选择“路径”面板右侧的控制按钮,选择“转换为选区”或按CTRL+ENTET将路径转为选区,填充红色(220/79/61)。如图6-13。

图6-13 (3)在上部画个椭圆选区,羽化值设为20进行羽化,调出“亮度/饱和度”:增加亮度55,增加饱和度50。(这里的参数请根据个人制作的需要设定)如图6-14。

图6-14

(4)画个大椭圆,羽化20,反选,增加亮度30。如图6-15。

图6-15 (5)取消选择后,用加深和减淡工具处理周边,上面和两边减淡,底部加深。如图6-16使用加深和减淡工具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尝试,这时最好给图像做个历史快照,或是复制一层来做,这样便于修改,涂抹时次数是很多的,不一会就数十次了,在历史记录中可恢复不了。

图6-16 (6)蕃茄有几个瓣,现在来做这几条陷下去的纹。画个椭圆,将选区旋转和移动到适合的位置,羽化1,在凹纹的位置用减淡工具擦。如图6-17。

图6-17 (7)反选后用加深工具擦。如图6-18。

图6-18 (8)同样方法做出余下的陷纹。观察整体,再对局部作一些加深增强立体感,可加轻微杂色,数量约1。如图6-19。

图6-19

ps实验报告

ps实验报告

PS实验报告

PS图层实验报告

ps

PS总结

ps教案

ps尺寸

PS教学大纲

PS 滤镜

PS完整版实验报告
《PS完整版实验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