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5: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家园落日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20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他们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记忆能力也很好,但是对文学色彩较浓的文章缺乏兴趣,形象感不够,特别是对文学语言的品味缺乏耐心。因而调动学生品读语言美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高参与度的课堂。

教材分析

《家园落日》作为基础板块(下册)第三教学板块现代诗文阅读部分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托物言志,借对家乡多幅落日画面的描绘与赞美,以及与其他落日的对比,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眷恋和拳拳热爱的深挚情怀。作者优美而富有韵律感的文笔,有助于学生提高散文语言美感的鉴赏能力。小处着墨、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在写作方法上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借落日写家园、借落日场景的描绘表达浓浓乡思乡情的写作意图。 2.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分析。 3.让学生尝试使用以点带面的方法表达内心美好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落日意象的描绘,及其对表达乡情方面独特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温婉细腻的语言,理解修辞手法对增添文学情趣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范读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法、诵读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入文入境 (4分钟)

暮鼓晨钟,岁月更迭几近无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升日落中生命转瞬即逝,而心底那份时光残存的情与爱,却与落日余晖交织在一起,难以抹掉、难以忘怀。“夕阳无限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格外钟情于落日。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为什么作者独写落日而不写朝阳呢?他认为落日比朝阳好在哪里? 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落日余晖中的家园,感受那“更富爱心”的落日吧。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寻找“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这一句子。

以优美语言引入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美文美读 (15分钟)

1.教师提问:

同学们闭上眼睛,走入作者用优美语言描摹的美好画面中,想象出落日余晖的家园美景。同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是哪里人?他的家园在哪里?他的家园落日因何而美?同时,找出最能集中表现作者对家乡落日之爱的一个词语。 2.教师范读文章,同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多媒体课件播放)。 总结明确:贪看。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范读,想象家园落日的美丽画面,同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积极联想,在作者语言的基础上再造想象出的美景,体味语言的美,初步感知文本。

三、走近作者 (6分钟)

1.教师提问:这篇文章的作者莫怀戚是哪里人啊?他的家乡在哪里? 总结明确:“川东”、“重庆”。

川东重庆的风景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2.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莫怀戚(1951-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以写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创作。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透支时代》等。

学生作答。

学生摘录文学常识。

通过讲授,让学生走近作者和川东重庆,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消除陌生感。

四、自主学习(15分钟)

(一)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细读文章,摘录优美词语、句段。

②作者描绘了几幅落日的画面?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③找出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家园落日赞美的语句,标注在书上,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④根据课文的旁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给字正音,明确词语的含义和使用的好处。 苍劲恍惚柔曼浸润遂意 舐犊摇曳旷达抑或肤浅 热泪盈眶随心所欲似是而非 (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深入阅读文本,通过摘录、标注与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把握文章内容和行文思路。 学生在文中标注词语和字音,通过看注释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具体语段中对表达所起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容,训练独立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指导阅读 (22分钟)

(一)明晰结构

在文章中,请同学们把“川东”和“重庆”所在的句段标注出来。

顺承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说说看,在提到家乡落日之前,作者还写到了哪些落日?这些落日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总结明确:本文的行文结构就是开篇点题、揭示文眼,奠定全文情感基调;接下来将镜头转向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日,为下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气势;随后笔锋一转,描绘家园落日的奇观,赞美家园落日的壮美。 归纳行文思路(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理解内容 着重于“家园落日”的分析理解,归纳所写到的景物、落日背景和行文线索(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教师提问:

①在家园落日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罗列出来。

②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对落日本身的描写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③作者真正热爱的是落日的背景呢,还是背景映衬中的这一切呢?

总结明确:作者真正热爱的是家园,是落日映衬中的家园,而落日余晖中的这一切景物都是属于“家园”的!属于故乡的!爱家园落日的根本原因是爱家园。

(三)品读语言

出示需要着重品读的段落(多媒体课件展示),并提出思考问题。 ①西北一有风则苍劲(刚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倒伏在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卷起),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

——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加点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②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感觉? ——如果把划线部分的语序调整为“凡是其他地方能给予我的,它也能给予”,会影响全句的意思吗?

③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将“才是”改为“就是”,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在文中查找,标注相关段落。

学生作答: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日及其特点。 学生阅读9-16自然段,将写到的景物标注在文中,思考作答。

学生针对老师出示的语段和提出的问题,反复细读,揣摩语言,体味美感,并作回答。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通过关键词、句段的标注,使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方面的特点,并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 使学生明白落日作为线索串联起了景物,爱家园落日的根本原因是爱家园,解决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语言的美感,特别是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培养揣摩语言的阅读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二、合作学习(8分钟)

讨论如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题为“家园落日”,为什么还要把那么多的笔墨放在对其他地方落日的描写上?有何作用? 总结明确:这样写是为下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势,使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和映衬,营造浓烈的抒情氛围。

②落日意象的描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说说它们在表达对家园的爱的这一方面上有怎样独特的艺术效果? 总结明确: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从家园落日的位置、颜色、声势、背景、平生所见的几幅充满美与爱的家园落日图,以及自己的深切感悟等方面描写家园落日,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而深沉的思乡感情。

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选代表作总结发言。

讨论中,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表达观点,拓宽思路,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三、巩固扩展 (10分钟)

(一)巩固学习成果

①精美段落配乐朗诵(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 每小组选派代表完成朗诵比赛。 可自选文章中的段落,不限定内容。 ②表格填写(多媒体课件展示表格)。

依照本文所描绘的几幅气势恢宏的落日图景,完成此表格。 落日图景

特点

戈壁落日

飘忽柔曼

平原落日

生分不遂意

家园落日

(二)写作方法的启示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方法,以“落日”之爱表达了“家园”之爱,通过一个侧面表达了一个较大的主题。在我们平时写作中,一定也要从小处着墨,找准切入点再加以表现,这样收到的艺术效果就会更好。

(三)作业

写作实践:采用以点带面的写法,选取最具典型特征的角度表达“母爱”或“友情”。 要求找准抒情切入点,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字数600字以上。

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参加配乐朗诵比赛。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学生听讲,做好记录。 学生课后完成作文。

巩固学生对散文语言美感的体会和内化,同时强化内容把握。 迁移到写作方法的学习。 学以致用,指向应用。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语言积累、美感培养、方法把握等方面都做到了贴近学生实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课堂的高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保持与教师同步,更进一步地走到了文本构建的语言世界中,并在其中收获美的心灵体验。同时,设计中迁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写作表达也助益良多。

板书设计

家园落日

戈壁落日(一身鬼气)丘陵→曲线 云海落日(飘忽柔曼)“贪”看川东重庆落日农舍→角度众多平原落日(一成不变)(温和柔软)树木→层次 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老农→人物活动

作者简介:郭彦彦,从教于内蒙古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从事中职语文教育工作10余年,努力钻研,积极探索,先后荣获市区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项22次,并在教学科研方面获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奖3项;同时勤于笔耕,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600余篇,共计70余万字。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家园落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